钢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1. 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变化
钢是一种具有高强度和韧性的金属材料,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建筑、船舶、桥梁等领域。
在钢材加工过程中,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工艺步骤,可以改善钢的力学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
而钢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变化,是影响其热处理效果和性能表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2. 软化和晶粒长大
钢材经过冷加工和热加工后,其组织结构会发生变化。
加热可以使钢材发生软化,原因是钢的晶界杂质和碳化物颗粒会被空气中的氧化物气体消耗掉,在高温下形成低能量状态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变了材料的硬度和韧度,有利于加工和使用。
同时,钢材在加热时晶粒也会长大,因为温度升高会使晶界能量降低,晶界的迁移和改变也会导致晶粒的长大。
3. 相变和组织重构
除了软化和晶粒长大,加热还可以使钢材发生相变和组织重构。
钢材中的相是指金属组织的多种形态和状态,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生相变。
例如,铁素体(ferrite)和奥氏体(austenite)是钢中常见的相,钢的性能也与其相的形态和含量密切相关。
因此,在加热过程中应该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使钢材中的相变完成,并尽量避免相的不均匀分布。
4. 总结
总之,钢材在加热时会产生多种组织变化,包括软化、晶粒长大、相变和组织重构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钢材的力学性能、延展性和可加
工性,同时也决定了热处理工艺的制定和实施。
因此,在进行热处理
之前,应该准确了解材料的组织结构和特性,并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
和方式,以使钢材发挥最佳性能。
球化退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球化退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
球化退火是一种热处理技术,其主要目的是将钢中珠光体转变为球状组织,以便改善钢的塑性和切削性。
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组织转变是由珠光体向球状体的转变,通常由三个阶段组成:
1. 奥氏体转变:将钢材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使其处于奥氏体状态。
这通常需要一个特定的温度范围,根据不同钢材和应用,通常在725℃至1050℃之间。
2. 等温球化:将钢材置于特定温度下进行处理,以促进球状体的形核和生长。
这个过程的时间通常是根据钢材的种类和规格而定的,从数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3. 退火:将钢材从等温球化处理的温度冷却到室温,这通常需要数小时到数天的时间,以便使钢材内部的组织转变充分完成。
在整个球化退火过程中,还会发生其他一些组织转变,如高温下的马氏体转变、低温下的马氏体和贝氏体转变等。
然而,球化退火过程中的主要组织转变是由珠光体向球状体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提高钢材的塑性和切削性,从而使其更加适合各种应用。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课程教案

课题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钢加热时相转变;
2、掌握等温冷却及其产物;
3、学会C曲线分析。
课型
理论型
课时
2
教学重点
1、了解钢加热时相转变;
2、掌握等温冷却及其产物。
教学难点
学会C曲线分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展示法
教学过程
备注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复习并引入
分析总结
本次课介绍了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奥氏体化)和冷却时的转变(多种产物),而冷却时所得产物的性能以及连续冷却(低温转变)的内容在下次课时进行介绍。
课件演示
重难点
重难点
作业处理
1、热处理目的?
2、热处理概念?
3、热处理使钢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板书设计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冷却方法
Rel/MPa
Rm/MPa
A/%
Z/%
HRC
随炉冷却
530
280
32.5
49.3
15~18
空气中冷却
670~720
340
15~18
45~50
18~24油中冷却900Fra bibliotek620
18~20
48
40~50
水中冷却
1100
720
7~8
12~14
52~60
2、冷却方式的分类
等温冷却
冷却方式
连续冷却
1等温(处理)冷却
1、热处理目的?
2、热处理概念?
3、热处理使钢性能发生变化的原因?
钢的热处理及组织转变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淬火:
冷却介质有:油、水、盐水、碱水等,其冷却能力依次 加强,这些冷却介质都不能完全满足上述理想的淬火冷却 条件。
一、钢的热处理
钢淬火的方法:
单液淬火法:工件易变形和开裂 双液淬火法:减小了马氏体转变的相变应力 分级淬火法: Ms 线附近的盐槽或碱槽中,保温一段时 间,大大减小相变应力 等温淬火法:温度高于 Ms 的盐槽或碱槽中,保温一段 时间,发生下贝氏体转变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回火屈氏体(350 0C~500 0C)
由针状(或条状)铁素 体与粒状渗碳体组成的混 合物。具有较高的屈服强 度和弹性极限,并保持一 定的硬度(40HRC)和韧 性。
应用于弹簧和热锻模具。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回火索氏体(500 0C~650 0C)
由多边形的铁素体与粒 状渗碳体组成的混合物。 具有高强度,兼有高韧性, 硬度:187 HBS。有优良 的综合机械性能。
一、钢的热处理
淬火钢回火时组织转变: ③ 碳化物的转变
在 300 0C ~ 400 0C 温度回火时,ε 碳化物将转变为 Fe3C。400 0C时,过饱和的碳基本完全析出,钢的内应力 基本消除。
转变的过程是以 ε 碳化物重新溶入 α 固溶体,而稳定的 渗碳体相不断地析出的方式进行的。
一、钢的热处理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二、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三、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⑴ 奥氏体形核-钢在加热到 A1 时,奥氏体晶核优先在 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上形成。
奥氏体晶核形成Leabharlann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热处理及组织转变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② 贝氏体型转变 :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退火:
⑴ 退火的定义 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下 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⑵ 退火的目的
① 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韧性;
② 消除残余内应力,减轻变形和防止开裂; ③ 均匀成分,细化晶粒,为最终热处理作准备; ④ 改善或消除铸造、轧制、焊接等加工中的组织缺陷。
降低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温度过低,在淬火组织中出现铁素体,使淬火组织出现软 点,降低钢的强度和硬度。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淬火:
理想的淬火冷却曲线 应该是:在650~550 0 C范围要快冷,其它 温度区间不需快冷, 尤其在Ms点以下更不 需快冷,以免引起工 作变形或开裂。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淬火:
保持适当时间,缓慢冷却,重新形成均匀的晶粒,以消除
形变强化效应和残余应力的退火工艺。
目的:
温度 再结晶温度
消除加工硬化
提高塑性
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时间
一、钢的热处理
钢的正火:
⑴ 定义:将钢加热到 AC3 或 Accm 以上 30~50℃,保温一定
时间,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钢的正火。
上贝氏体 (羽毛状)
500
下贝氏体 (针叶状)
二、钢在加热及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② 贝氏体型转变 :
性能上看上贝氏体的脆性较大,无实用价值;而下贝 氏体则是韧性较好的组织,是热处理时(如采用等温淬火) 常要求获得的组织。
原因:上贝氏体中的碳 化物呈较粗的片状,分
布在铁素体板条间,且
不均匀,使板条容易发 生脆废;
获得的球化效果较好,在大件和大批量生产中难以实现,
钢的热处理——钢的回火转变

四 碳化物转变(250~400℃) ——转变第三阶段
(一)高碳马氏体
碳钢中马氏体过饱和的C几乎全部脱溶,但仍 具有一定的正方度。形成两种比ε-FexC更加稳定 的碳化物: 一种是c-Fe5C2——单斜晶系
一种是θ-Fe3C——正交晶系
(1)碳化物转变取决于回火温度,也和时间有关, 随着回火时间的延长,转变温度可以降低。 (2)是否出现χ-Fe5C2与钢的C%有关,C%增加有利 于χ-Fe5C2产生(板条马氏体不易产生χ-Fe5C2)。
c
c/a
3.02 3.02 2.886 2.886 2.884 2.878 2.874
1.062 1.062 1.013 1.012 1.009 1.006 1.004
碳含量 (%) 1.4
1.2 0.29 0.27 0.21 0.14 0.08
250
1h
2.863
2.872
1.003
0.06
2. 马氏体单相分解 当温度高于150℃时,碳原子扩散能力 加大,a-Fe中不同浓度可通过长程扩散消 除,析出的碳化物粒子可从较远处得到碳 原子而长大。故在分解过程中,不再存在 两种不同碳含量的a相,碳含量和正方度不 断下降,当温度达300℃时,正方度c/a接 近 1。
淬火碳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可得到不同的 组织: 250℃以下回火,得到α+碳化物(ε,η), 即回火马氏体 (碳化物存在于板条或片内), 记作M‘ ----低温回火 350~500℃回火,得到α (0.25%C)+θ 碳 化物,即回火屈氏体(细小碳化物及针状 α ), 记作T‘。----中温回火 500~650℃回火,得到平衡态等轴α+θ碳 化物,即回火索氏体(细粒碳化物及等轴 α),记作S‘。-----高温回火
退火、正火和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性能变化及实际应用

退火、正火和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性能变化及实际应用一、退火时的组织转变、性能变化及实际应用1、扩散退火是为了消除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改善组织。
扩散退火是一种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的热处理方法。
其生产效率低,热能消耗大,工件氧化及脱碳也很严重,以致金属损失大。
故只有在必要时才使用,一般只用于高合金钢铸锭和大型铸件。
2、完全退火在加热过程中,使钢的组织全部转变的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为细小而均匀的平衡组织,从而降低钢的强度,细化晶粒,充分消除内应力。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
由于完全退火工艺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生产中多采用等温退火来代替完全退火。
3、球化退火是使钢获得球状组织的工艺方法。
所谓球状组织是指呈球状小颗粒的渗碳体,均匀地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中的混合物。
在球化退火前,若钢的原始组织中有明显网状渗碳体时,应先进行正火处理。
球化退火后的性能和应用范围见初级部分。
4、去应力退火详见初级部分。
二、正火时的组织转变、性能变化及实际应用详见初级部分。
三、回火时的组织转变、性能变化及实际应用1、低温回火(<250℃)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其性能是:具有高的硬度(HRC58~64)和高的耐磨性,和一定的韧性。
主要用于刀具、量具、拉丝模以及其它要求硬而耐磨的零件。
2、中温回火(250℃~500℃)中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回火托氏体,其性能是: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点和适当的韧性,硬度可达HRC40~50。
主要用于弹性零件及热锻模等。
3、高温回火(>500℃)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足够的强度与高韧性相配合),硬度达HRC25~40。
生产中常把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
调质处理广泛用于受力构件,如螺栓、连杆、齿轮、曲轴等零件。
调质与正火相比较,不仅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远高于正火钢,这是由于调质钢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因此,重要零件应采用调质。
热处理基础知识

3. 淬火
(1)定义: 把零件加温到临界温度 以上30 ~ 50℃,保温一段时间,然 后快速冷却 ( 水冷 )。
(2)目的: 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 提高钢的硬度和耐磨性。
(3)工艺参数:
(4)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
名称
最大冷却速度时 平均冷却速度/(℃•s-1)
所在温 冷却速度 650~550 300~200
固体渗碳法示意图
泥封
盖
渗碳箱
试棒
零件 渗碳剂
气体渗碳法示意图
5) 渗碳后的热处理工艺
温 度 930℃
渗碳
850℃
加
热
淬
火
方案1
方案2
时间
(4)渗氮
1)定义:向钢的表面渗入氮原子的过程。
2)目的:获得具有表硬里韧及抗蚀性能 的零件。
3)用钢: 中碳合金钢。 4)方法:气体渗氮。
渗碳与渗氮的工艺特点
1.3 钢的热处理
( Heat Treatment of Steel )
概述 钢在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在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 钢的表面热处理工艺 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热处理
1.3.1 热处理及其作用
1. 热处理的定义: 将钢在固态下进行不 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内部 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温
保温
度热
加
临界温度
冷 却
时间
2.热处理的目的: 通过改变钢的内部组织 来改善钢的性能,如强度、硬度、塑性、 韧性、耐磨性、耐蚀性、加工性能等。
3.热处理的分类
普通 热处理
退火;正火; 淬火;回火;
感应加 热淬火热处理ຫໍສະໝຸດ 表面淬火表面 热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马氏体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中碳的过饱和度
硬度 ( HRC )
抗拉强度 ( Mpa )
70
2000
60
1800
50 1400
40 1000
30
600 20
10
200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马氏体的碳浓度 Wc 100%
温度 (℃)
二、钢的正火 1、定义:将钢件加温到A3或Acm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 2、目的:消除应力,调整硬度,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3、工艺参数:
第三节 钢的淬火与回火
一、钢的淬火 1、定义: 将钢件奥氏体化后以>Vk的冷速快冷,以获得M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获得高硬度的 M 或 B下 组织。 3、工艺参数:
水冷
Vk
油冷
Vk1 时间(lgτ)
2) 在连续冷却过程中TTT曲线的应用
温度
800 700 600 500
稳定的奥氏体区
400
300 Ms
200
100
0 Mf V4 Vk
V3
-100
0
1
10
102
103
A1
V1 炉冷 V1=5.5℃/s P
V2
空冷 V2=20℃/s S
油冷 V3=33℃/s T+M+Ar 水冷 V4≥138℃/s M+Ar
温
保温
度
加热
临界温度
连续冷却
等温冷却
时间
4.1 钢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T/℃
2、过冷奥氏体等温冷却转变
800
1) 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700
----TTT曲线(C曲线)
600
T---time
T---temperature
500
T---transformation
400
300
200
100 0
-100 0
TTT 曲线(共析钢)建立示意图 A1
T
B
300 Ms
200
100 0 Mf
M + A残
-100 0
110Biblioteka 102103104 时间(s)
3、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1)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 C---continuous C---cooling
T---transformation
温
A1
度
A+P
Pf
Ps
K Ms Mf
炉冷 空冷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珠光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索氏体形貌像
光镜形貌 电镜形貌
屈氏体形貌像
2、贝氏体型(B)转变(550~230℃) ➢550~350℃: B上 ≈45HRC
➢350~230℃: B下 ≈55HRC
3、马氏体型(M)转变(230~-50℃)
1) 定义:马氏体是一种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为后续冷却时组织的转变做准备。 1、奥氏体的形成
4.1 钢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2、奥氏体晶粒大小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奥氏体晶粒均匀细小,热处理后钢的力学性能愈高。 ◇ 奥氏体晶粒粗大淬火时易使工件产生较大变形甚至开裂。
4.1 钢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二、 钢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钢热处理时的冷却方式
1
10
102
103
104 t / s
T /℃
TTT(共析钢)曲线分析
800
700
过 600 冷
500
奥 氏
体 400 区
300 Ms
200
100
0 Mf
-100 0
稳定奥氏体区
A
+
A转变终止线
产
物
区
A转变开始线
产物区
1
10
102
A1
A1~550℃(高温转变区) 产 P 转变 物 区
550~230℃(中温转变区) B 转变
2) 转变特点: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连续冷却转变 ➢无扩散转变(Fe、C均不扩散),与原A的成分相同,造成晶格畸变。
3)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板条状---低碳马氏体(<0.2%C ) ➢针片状---高碳马氏体(>1.0%C )
30~50HRC ≈65HRC
4) A含碳量对马氏体转变温度及Ar数量的影响
230~-50℃(低温转变区) M 转变
103
104
t/s
转变产物及性能 1.珠光体型(P)转变(A1~550℃) ➢A1~650℃: 珠光体(P) ≈20HRC 片间距0.6~0.7μm
➢650~600℃: 索氏体(S) ≈30HRC 片间距0.2~0.4μm
➢600~550℃: 屈氏体(T) ≈40HRC 片间距<0.2μm
第4章 钢的热处理
概述
◇ 钢的热处理
温
保温
度
加热
临界温度 冷却
时间
概述
◇ 钢的热处理目的:提高钢的力学性能;改善钢的工艺性能。
◇ 钢的热处理分类:
普通热处理
热处理
退火、正火 淬火与回火
表面淬火
感应加热
表面热处理
火焰加热
化学热处理
渗碳、渗氮 碳氮共渗
4.1 钢热处理时的组织转变
一、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钢热处理加热的目的是获得成分均匀、晶粒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的TTT曲线
800
F
700
A
600
500
400 300 Ms 200 100
0 Mf
M + A残
-100 0
1
10
102
103
A3 A1 P+F S+F T B
104 时间(s)
温度 (℃)
800 700 600 500
400
过共析钢的TTT曲线
ACM
Fe3CⅡ A
A1 P + Fe3CⅡ S + Fe3CⅡ
4、淬火介质: ◇ 理想淬火冷却介质
温度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Ms 200 100
0 Mf
104 时间(s)
第二节 钢的预备热处理 ◆ 零件生产的一般工艺路线
毛坯生产 预备热处理
机械加
工 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 : 退火 ; 正火 最终热处理 : 淬火 ; 回火
机械精加工
一、钢的退火 1、定义: 把钢件加温到一定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2、目的: 消除毛坯件的缺陷或加工硬化,为后续加工和最终热处理做准备。
700
600
500
温 400 度
300
200
Ms
100
℃
0 -100 -200
0
Mf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Wc 100
残 90
余 奥
80
氏 70
体
量 60
( % )50
40
30
20
10
0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3、分类: 完全退火
普通完全退火 等温完全退火
退火
球化退火
普通球化退火 等温球化退火
低温退火
再结晶退火
去应力退火
4、工艺参数:
退火工艺 完全退火 球化退火 去应力退火 再结晶退火
加热温度 Ac3 + 30~50 Ac1 + 30~50
500~600 T再 + 100~200
T10钢球化退火组织 ( 化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