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中国美术史》授课PPT之三:宋元的美术

润。
元代绘画
3 花鸟画
院体水墨花鸟
钱选 • 提倡复古,在创作思想上主张
绘画重在体现文人的气质,即 所谓“士气”,就是力图摆脱 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
桃八枝花松图鼠图钱选钱选元
元
元代绘画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墨竹图 文同 宋
宋代美术 文人花鸟
3 花鸟画
枯木怪石图 苏轼 宋
宋代美术 宗教人物画
4 人物画
朝元仙杖图 武宗元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宋
宋代美术 风俗画
4 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 张择端 宋
宋元美术
宋代美术
1 概述
宋代概况
宋朝分为两个阶段: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 宋朝延续了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民 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 吸收、渗透,构成宋代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
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广泛的现实生 活内容,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表现了中国绘画的成熟与高 度繁荣。
点在于:作浅绛色山头多矾石,笔势雄伟;作水墨皴纹稀少,笔简意远,超逸 有致。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 元
元代绘画 元四家
2 山水画
吴镇
• 师承董巨,笔墨雄秀苍润,题材 多描写渔夫和隐逸生活,寄托他 隐遁避世的思想情趣。善用湿笔 表现山川林木郁茂景色,笔力雄 劲,墨气沉厚。
中国美术史—宋辽金元美术

法
库
库
县
县
叶
叶
茂
茂
台
台
出
出
土
土 44
• 赤壁图 武元直 金
45
• 幽竹枯槎图 王庭筠 金
46
•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张瑀 金
47
第四节 元代绘画
• 元代由于政权的更替,战争引起的社会动荡等方面的原因,绘画出现了 和宋代显著不同的特点。人物画主要成就更多地体现在寺观壁画方面, 宋代院体绘画精密不苟的画风,元代已成衰微之势。
刘松年:水墨青绿兼工,又精于界画。现存作品《四景山水图》《罗汉图》。
马远:尤善于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的局部,画面上留出 大片空白以突出景观,表现空旷浓郁的诗意。这种“边角之景”被后世称为“马一 角”。重要传世作品《踏歌图》《水图》《西园雅集图》等。
夏圭:其创作时除师法李唐讲求阳刚之风外,更讲究水墨淋漓、清明透逸的效果,与 马远同为“北方山水画派”的杰出代表。又由于构图常取半边,焦点集中,空间旷大, 近景突出,远景清淡,被世人称为“夏半边”。传世作品有《溪山清远图》《西湖柳 艇图》《山水十二景》等。
• 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好尚,直接促成了宫廷绘画和士大夫绘画的活跃与 发展。
• 宋代在山水画和花鸟画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在表现自然而 又超乎自然、营造境界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其所形成的山水画的符号系 统和审美规范成了中国绘画艺术具有特征意义的重要标志。
3
• 宋代画家大体上可分为宫廷画家、士大夫文人画家和民间职业画家三类。
• 继承宋代已成潮流的文人士大夫绘画在元代画坛上占据着显著地位,元 代前期的赵孟頫、高克恭、任仁发等位居显要的馆阁士大夫均以擅长绘 画著称。元代中后期文人画家以集中于江浙一带的画家为代表。“元四 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主要师法董源、巨然和北宋山水诸家, 以水墨或浅绛写江南山水,各自创立自己的风貌。此时文人画与工匠画 有了更明确的分野。花鸟画也向水墨方向发展,梅、兰、竹、石为主要 题材,出现了李衎、管道昇、柯九思、顾安、王冕等代表画家。
中国美术史——宋代美术ppt课件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五代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 山水画派,多以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北方山川林木,画风沉 雄壮伟,主要代表为李成、范宽和郭熙。
(一)李成、范宽及其流派
3
李成(919—967),唐宗室,五代时随祖
父避乱徙青州营丘(今山东临淄)。“学不为人, 自娱而已”,不愿侧身画工之列,不轻以画许人。
11
标志山水画“以简代密”转变的“米家山水”
12
(三)界画 与青绿山水
界画是指在 作画时使用界尺 引线,适于画建 筑物,其它景物 用工笔技法配合。 通称为“工笔界 画”。
右图:郭忠恕 雪霁江 行图 立轴 绢本设色 纵74.1厘米 横69.2厘 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 院藏
13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立轴 绢本墨笔 纵161.5厘米 横105.6厘米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技法上创造出蟹爪枝和卷云皴,是 其深入观察体验大自然的结果,是其 家乡地貌特征的反映。 ❀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协调的 程度,含有浓厚的抒情意趣。创造出 “寒林”景象,表现萧条肃杀之气。 ❀与重墨的、沉郁厚重的荆关画法相 比,更注重用笔的精微变化,有惜墨 如金之谓。
4
荒寒的原野、劲拔的 枯树和矗立的石碑,使人 产生对逝去历史的追忆和 时代变迁的感慨。景物气 氛寂寥凝重,在山水画中 蕴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 画中的寒林枯树变化多姿 ,用笔尖利,窠石土坡圆 浑秀润,符合李成“气象 萧疏,烟林清旷,毫端颖 脱,墨法精微”的特色。
第六章 宋代美术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马一
1
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全盛时 期,这一时期绘画题材日益丰富,画科进 一步完备,技法更加成熟,是古代绘画艺 术的一个高峰。本章我们学习宋代各绘画 门类的艺术成就,重点了解各个艺术形式 的代表人物极其主要作品。
第六章 宋元美术

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又作仲立),北宋山水画家,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 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陕西华原(今耀县)人。因为他性情宽厚,不拘成礼,时 人呼之为“宽”,遂以范宽自名。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 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 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 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 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 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 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 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 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 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二、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
李唐,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初以卖画为生, 徽宗赵佶朝(1100~1125)补入画院。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至临安,以成忠郎衔任 画院待诏,时年近八十。擅画山水,变荆浩、范宽之法,用峭劲的笔墨,写出山川雄 峻的气势。晚年去繁就简,创“大斧劈”皴,所画石质坚硬,立体感强。他画的山水 画对南宋画院有极大的影响,是南宋山水新画风的标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 衣褶变为方折劲硬,并以画牛著称。李唐的画风为刘松年、马远、夏圭、萧照等师法, 在南宋一代传流很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隐 图》、《长夏江寺图》、《采薇图》等。
第六章宋元美术(精选5篇)

第六章宋元美术(精选5篇)第一篇:第六章宋元美术第六章宋元美术[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宋代和元代的代表画家和画论,掌握画家艺术特色和代表作品,充分认识到宋代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地位。
[教学内容] 1.宋代山水画 2.元代文人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代山水画难点:宋代古典的艺术特征以及对中国绘画史的影响。
宋初山水画宋代流行理学思想,提倡“格物致知”,知识分子以“推究天下万事万物的究竟”为学术目标,他们希望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达到对宇宙间普遍原理的认识。
画家都致力于研究自然界详细形态,大到空间层次、季节气候的变化、质感、量感;小到各类岩石的纹理、水的波纹、树叶的筋脉样式。
并将这种研究落实到画面上,获得了真实再现的能力。
古人说,中国山水画始于唐、成于宋、全于元。
宋初的山水画以李成和范宽为代表。
他们都是北方画家、李成描绘山东风景,范宽描绘关陕地区风景,他们两人的画风影响背诵前期花坛百余年。
李成五代时就很有名,喜欢游历,常以名士独善其身的高傲态度拒绝贵族邀请,他继承荆浩、关仝传统,以画寒林平远著称。
擅用淡漠表现丰富层次与虚旷空间,画风清润幽渺,墨色精微,被誉为“得山之体貌”。
《晴峦萧寺图》【规格】绢本,墨笔,淡设色,纵111.4厘米,横56厘米。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文物现状】(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本幅以直幅形式画冬日山谷景色,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楼阁,山麓水滨筑以水榭、茅屋、板桥,间有行旅人物活动。
山石雄伟而秀美,皴染用笔多有变化,兼具关仝之雄浑与李成之清润。
画家以尖利笔致画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静谧,虽非平远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画风特色。
估计此图当完成于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传派的作品。
宋《宣和画谱》中著录有《雪霁江行图》不知是否即此图。
此画面上半部二座高峰重叠,左右山峰低小淡远,当中一座楼阁突出,萧寺下及右三、四座小山冈,皆有树生其上,画的最下处是从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桥架其上,山脚下有亭馆数间,人群来往。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中国古代美术史话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宋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是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
宋代的商品经济,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唐代,相应宋代的商业都市也得到了普遍的发展。
宋代的商品都市已经是近代型的。
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干涉和管制减少,主要的是通过行会组织征收赋税和摊派官差。
《东京梦华录》中所描写的汴梁是北宋都市的代表。
汴梁有许多十分繁华的大街,大街上"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的大商店,而且有晓市、夜市、酒楼、饭馆、货摊、小贩及定期的庙会。
汴梁的马行街的东西两巷称为"大小货行",皆工作技巧所居。
南宋时期的杭州,其繁华又进了一步,"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每日清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
盖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即与外地不同,所以客贩往来旁午于道,曾无虚日…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知其数。
处处各有茶坊,酒肆、妆店、果子、彩帛、绒线、香烛、油酱、食米、下饭、鱼肉、鲞腊等铺。
盖经纪市井之家往往每于店舍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
"城市中有普通商店,并有种类繁多的作坊商店,工商业者各有其行会组织。
杭州有四百行,包括商业及各种劳动职业,如瓦匠等。
货物供应,多有从各地贩运而来的,例如汴梁就有"温州漆器铺"。
地方的商业中心也逐渐形成,特别是一些交通要道上的市镇,是宋代驻军的地点,也往往成为繁华的地方市场。
宋代的对外贸易在范围及贸易数额上都大大超过唐代,陆路北向辽金,西向夏、回鹘的丝织、铁器等交换马匹、牲畜的交易频繁。
南宋和元代的海上对外贸易尤其茂盛,当时造船工业世界上最为先进,可以制作搭乘六七百人至千人并有隔水舱设备的远航大船,广州和泉州都是国际性的大商港,元末马可波罗曾称泉州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海港。
对外贸易的国家为南洋群岛各国,并越过印度洋,远达波斯湾一带,贸易的商品是输出金银、铅、锡、铜器、铁器、丝织,输入各种香料及珠宝,这种奢侈商品的交易也显示了中古海外贸易的特点。
(完整版)中国美术史·宋元美术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瑞芙柳古潇枇海果竹墨鹤蓉鸭木湘杷棠熟山石梅图锦怪竹山来桃图图鸡石鸟禽锦宋元元图鸡赵林卷宋柯王图宋佶椿九冕宋林元赵林思椿佶苏椿王轼渊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宋元时期的美术ppt课件

❖ 壁画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充分地体现了传统中 国绘画的特点。画师以简练而严谨、流畅而 刚劲的线条刻画了众多生动的形象,这些形 象按不同的年纪、性格和表情,变化多样而 不雷同。线条在疏密有致的组织中,刚柔相 济的变化中,创造了和谐的韵律和装饰性效 果。壁画色彩除了主神衣服用绯红和堆金沥 粉以外,全画以青绿为主,表现了理想中神 的庄严和清静。二百八十多位神仙组成八组, 在统一中求得变化,以免单调平板,显示了 作者高妙的构图技巧和匠心。
❖ 张择端:《清明山河图》 图中画宋汴梁的都市生 活万象:首段,描写郊原景色。枯树草桥行旅不绝。 中段,描写虹桥之景。大船两艘穿过虹桥,桥头摊 商栉比,行人云集。末段,画城内街景。歌楼酒市, 作坊医家,人物众多,街头繁华。全幅场面巨大、
结构严整、笔法细致是历代流传有绪的名画。
❖ 北宋赵佶
❖ 《芙蓉锦鸡图》
“踏花归来马蹄香”。获得第一名者画一群蜂 蝶追逐马蹄。
“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第一名画春柳掩映的楼头,一女子倚栏而望,
口脂点红。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第一名画 一童子伏卧船尾,横笛其侧,以示野渡无人之
悠闲。 “深山藏古寺”。中选者不画古寺,只在 山溪下画一和尚汲水,以示古寺隐藏其中。 赵佶的艺术主张,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 书、画、印结合,他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 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这便是 卓然大家的共同特点。
《泼墨仙人图》的产生,与南宋佛教禅宗思想的盛行是分不 开的。此图标题为后人所加,从其大头鼓腹的形象来看,倒有点 像当时民间信奉的布袋和尚;其精神体态的描写又有点像与梁楷 同时的济颠和尚。此图不但体现了禅宗思想,也是梁楷所生活的 南宋时代的必然产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充分体现了梁楷对人 物画体系“离经叛道”的大胆革新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宋元山水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
采薇图 南宋 李唐 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
清溪渔隐图 南宋 李唐
梅石溪凫图 独钓寒江图 南宋 马远 南宋 马远 西湖柳艇图 南宋 夏圭 四景山水 万壑松风图 踏歌图 南宋 春 南宋 南宋 马远 刘松年 李唐 天池石壁图 浮玉山居图 秋郊饮马图 葛稚川移居图 鹊华秋色图 春山读书图 青卞隐居图 元 幽涧寒松图 虞山林壑图 元 元 黄公望 元 元 钱选 元 赵孟頫 元 赵孟頫 王蒙 王蒙 王蒙 元 倪瓒 四景山水 夏 南宋 刘松年 雨后空林图 元 倪瓒 窠石平远图 秋江渔隐图 北宋 郭熙 元 吴镇 四景山水 秋 南宋 刘松年 早春图 北宋 郭熙 溪山清远图 局部 南宋 读碑窠石图 寒林平野图 雪山楼观图 雪景寒林图 山村图 渔父图 夏圭 元北宋 吴镇 李成 范宽 四景山水 冬 南宋 刘松年
安道帖(左) 黄州寒食帖 松风阁诗帖 蜀素帖 大研贴(右) 宋 米芾 宋 黄庭坚 苏轼 宋 蔡襄 汉汲黯传 千字文 元 宋 赵孟頫 赵佶
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主要指山水画)的高峰在宋元。宋元山水经历了五代至 北宋(主要是前期)、南宋、元这样三个里程,呈现出彼此不同的三种面貌 和意境。 五代宋初的山水画,多为基本塞满画面的、客观的、全景整体性的描绘自然, 富有一种深厚的意味。强调客观地描绘自然景物,艺术家个人情感思想没有 直接外露,推崇“无我之境”。李成和范宽是典型代表。一写寒林平远之景; 一写关陕峻岭之态。中期代表人物为郭熙、王希孟等。 南宋随着皇家画院的成熟,追求细节真实与对绘画诗意的极力提倡日益成为 画坛的重要趋向和趣味。代表画家为李唐、马远、夏圭、刘松年。与北宋山 水浑厚的、整体的、全景式的山水相比,南宋山水显得更富有精巧的、诗意 的、特写式的特点。北宋山水偏壮美,南宋山水偏优美。 “元代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山水画开始走出深宫内院,大量的文人士大夫参 与到山水画创作中,强调笔墨意味、文学情趣以及带有强烈个人感情色彩。 与北宋山水推崇“无我之境”相对,元代山水强调“有我之境”。代表画家 有早期的赵孟頫、钱选,中晚期的”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 镇。同时,元代“文人画”创造性地将书法、绘画、篆刻以及文学艺术结合 起来,大大地丰富了绘画艺术的内涵。
四、宋元花鸟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竹石图 元 柯九思 山桃锦鸡图 元 王渊 墨梅图 元 王冕 果熟来禽图宋 瑞鹤图 芙蓉锦鸡图 柳鸭图 古木怪石图卷 潇湘竹石图卷 枇杷山鸟图 海棠图 宋 赵佶 林椿 宋林椿 宋 赵佶 林椿 苏轼
五、宋元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繁盛,但仍有新的发展,题材大大突破了宗教和贵 族生活的范围。在反映现实方面更加深入广泛,历史故事画和风俗画占很大比 重,表现方法进一步提高,笔墨技巧日益丰富。出现了白描大师李公麟、风俗 画家张择端、减笔水墨梁楷等大师。 由于两宋统治者对于道教的重视,道教壁画的创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宫廷组 织了多次创作活动。肖像画的突出成就则表现为宫廷写真高手和民间写真画师 的活跃,人物故事画和风俗画的发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传统人物画发展到元代,已转入低谷。南宋那样生活气息浓厚的人物画,在元 代文人士大夫看来带有强烈的市井气而遭到厌弃。人物画逐渐与肖像画分工, 而与山水画合流,多以文人归隐的生活内容为主,在笔墨上规唐仿宋,追求温 和清腴,单纯静美。肖像画则逐渐向行业化发展,并日益转向民间。
六、宋元人物画代表画家及其作品
红衣罗汉图 元 赵孟頫 四美图 宋 佚名 杂技戏孩图 宋 佚名 罗汉图 宋 刘松年 二祖调心图 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 石恪 宋 苏汉臣 宋 李公麟 泼墨仙人像 宋 梁楷 秋庭戏婴图 五马图 杨竹西小像 元 倪瓒 元 赵雍 铁拐仙人像 高峰原妙禅师像 颜辉 李白吟诗图 布袋和尚图 宋 梁楷元
七、宋元书法艺术及书法家
宋代的书法是继晋唐以来的又一个发展高潮,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四大家”为代表的宋代书坛中坚,取法晋韵唐风,精研行、草书体,优游于 法度之外,创造出爽健豪放、洒脱多姿的时代风格,形成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此外,宋徽宗赵佶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是书法史上的一项独创, 流传千古。 宋代书法特征有二:一是突破唐人重法的束缚,而以自己为主,以意代法。其 二是有意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结合起来。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 更远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最终,赵孟頫经过不懈的努力, 终于成为一代大师。赵孟頫也和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三、宋元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的花鸟画创作,代表院体风格的黄派花鸟占统治地位,画风艳丽工致。使 得与黄筌齐名但风格迥异的徐熙的孙子徐崇嗣也不得不改变家风,转而效仿黄 体而创造了“重彩没骨”法。此外,与院体花鸟相异趣,院外的水墨花卉也逐 渐盛行。宋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赵佶、苏轼、林椿等。 元代花鸟画在一定意义上出现了衰退的迹象,但由于“文人画”的兴起,花鸟 画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意义,或者说人格意义。尤其以梅兰竹菊“四君子”为 题材的士大夫画家逐渐增多,到元代发展达到高峰。元代花鸟画的代表画家有 王冕、柯九思、王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