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夏商周美术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PPT课件

青铜器的名称、种类与造型
簠(fu, 音甫):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 物用。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盨(xu, 音须):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 口,二耳,圈足,有盖。
敦(dui,音对):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 圆腹、二环耳、有盖。也有球形的敦。
豆: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上有盘,下有长握, 有圈足,多有盖。
饕餮乳钉纹
22
23
24
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 21世纪,止于公元前3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 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这与 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 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
其中盛肉的鼎是最重要的礼器。 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重达 875 千克,是已
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 西周中晚期形成列鼎制度,即用形状花纹相同而
大小依次递减的奇数的成组鼎来代表贵族的身分。 据《春秋公羊传》何休注,天子用 9 鼎,诸侯用 7鼎、卿大夫用 5 鼎、士用3鼎或1鼎。同时,在 考古发现中,奇数的列鼎往往与偶数的盛黍稷的 簋配合使用。即9鼎与8簋相配、7鼎与6簋相配等。
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 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
25
商代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鬼神观念统摄下的青铜艺术发展高峰。 类型丰富,多酒器、食器等。 装饰纹样由早期的单纯质朴向晚期的繁缛
华美转变。 整体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气氛
与色彩。 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5
商 后 期 龙 虎 尊
36
中国美术史

中国美术史一、原始夏商,周期时期的美术,秦汉时期的美术1,陶(彩陶)----原始彩陶:指在橙红色的器壁上用赤铁矿与氧化锰颜料绘制图案,烧成黑色或褐色,具有热烈明快的格调的陶器(1),仰韶文化----黄河流域一,早期;西安半坡类型彩陶盆《人面鱼纹彩》二中期;庙底沟类型彩陶盆《鹳鱼石斧彩陶瓮》三;晚期;马加窑类型;1;马加窑类型2半坡类型3;马厂类型(2);龙山文化,(黑陶)黄河流域下游,懂不沿海地区,(3);大汉口文化;山东宁阳,狗型陶(4);红山文化辽宁;1泥塑女神头像2女裸陶雕像3碧玉龙2,青铜----商周鼎,国器的象征;王;九个鼎,侯;七个鼎,等级;政权的象征概括为;狞厉(有三足四足)最大的鼎;司母戊方鼎,司母戊鼎①举世最大的青铜器②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大致为商后期,西周初期造型特别庄严古朴③立耳柱足,造型颇为庄严厚重装饰花纹主要由神异的饕餮,夔龙和现实世界的牛虎等④内有“司母戊”是为祭祀母亲而铸,是人与神祖交接的工具,是礼器,神器。
奴隶主贵族权势,地位的象征鼎的作用;住肉,祭祀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纹饰;1;饕餮纹2夔纹3雷纹4亡纹5乳丁纹四方羊尊----商代,湖南宁乡虢季子白盘----西周,陕西宝鸡玉(商周)中国玉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立人像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一初期殷商前期造型规整纹样简洁疏朗《兽面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二、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初期造型庄严,古朴,凝重《司母戊鼎》《四羊方鼎》三、转折期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周王朝统治由盛转衰器型由庄严、凝重走向典雅和谐的美《毛公鼎》四、衰落期春秋晚期到战国样式精巧新奇,世俗化,纹饰繁密华丽纹饰多为几何图案,赋以现实性动物《立鹤方壶》3,帛画战国(湖南长沙);人物龙凤帛画-----女子双手供拜,背景;游动在空中的龙凤人物御龙帛画------男子腰佩空剑,在背上①引魂升天的寓意,用色单纯,以线造型,战国时期帛画的代表作,我国最早绘画,表现出我国线描的较高造诣②艺术特色,单线勾勒,局部晕染,深情刻画生动6,金文(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7墓室壁画(西汉)墓室壁画;为了给死去的带王,贵族建立墓室在里面绘的关于他们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画,反应了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及道德观念(2主要有;西汉墓室壁画,东汉墓室壁画,总的风格雄健奔放,体现着汉代汉代;洛阳河南;千秋夫妇合葬墓室壁画(较早)表现墓室主人升仙图,表现死者夫妇分别乘龙和三头神鸟,在仙翁引导下升往仙境的场面,8画像石砖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祠,碑的壁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画性雕刻流行于汉朝;主要是墓室建筑材料,画像石还用于享祠1分布地,画像石;山东;山东西南,河南南阳,陕西北部,江苏北部山西西北边,四川西部安徽画像砖;河南,四川内容;画像石;1神话传说2历史故事3现实生活主要有1考唐山石祠2武氏石祠(武梁祠,武荣祠,武班祠 3 河南4安丘=====汉墓画像石画像砖;更多表现现实生活雕刻方法;画像石;雕刻(阳线刻,阳线减地,高浮雕,多种反法)画像砖;画像模;印于砖上面烧制而成(5),艺术特征;1质朴,生动,画面构图饱满,内容耐人寻味2画面采用分割式,有装饰意味3展现了当时人们的大胆想象的浪漫境界和纵观古今的广阔视野,反应了汉代雄大,恢宏的时代精神4韵律张扬飞动,表现当时(封建社会)动荡不宁的社会心理(6),代表作品1,《荆轲刺秦王》,武氏宋祠画像,东汉,山东画像石描绘了荆轲最后一次行次秦王,亲额昂与荆轲两人绕柱而走,被人抱住不能脱身的荆轲拿出匕首,深深插入柱中,穿透柱子的匕首漏出锋尖,极度夸张了荆轲孤注一掷,用尽全身力量手法夸张,逼真,生动,2,《戈射收割图》四川东汉画像砖,反应的是西北部地区农耕,狩猎等生活图像,分上下两部,下部分描绘农耕场景,汉画具有强烈运动感,通过人物举手投足的动态,来相互呼应并用充满表现力的线条,注入其中9西汉帛画;西汉马王堆一号墓,帛画---T型帛画----历史故事,神话内容,艺术价值内容及神话故事,共分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上段明天上部分;正中;画人首蛇身的女娲居中,是宇宙或生命主宰天神两侧;右上角中有金马的太阳,另有八个小太阳散在扶桑的枝干之间,左上角一弯新月月牙上有蟾蜍的玉兔,一乘坐龙翼凌空飞舞的女性攀住月牙,这是嫦娥奔月饿神话故事,上下方正中画着天绝,厥内有拱手一神守卫通向天国之门中段;上半部;描绘盖下面的正中部位站着一个体态肥硕披锦绣的贵妇人,她身后有侍从,前者侍者跪迎,极力显示出尊贵的身份,其正准备升天,下半部;从帷帐玉盘象征屋顶,屋内案上陈列鼎壶等饮食用具,两旁有七人对坐,当是描绘向死者生前列鼎而食准备盛宴的场面地下部分;一个裸替巨人手扶大地,位于两条大鱼背上,是传说的地神(2)艺术价值,反应了当时的艺术水平,画中形象与墓中女尸对照极为相似,显示出汉代绘画水平的高超,当时一般人物造型都是正侧面,中段贵妇人形象,显示出肖像画的艺术成就,构图复杂但井然有序,线条舒缓,构格线像浪一样,于当时社会一样,其中上副画比下副画宽的多,是T型,是天庭宽于地,轮廓清晰10,陵墓壁画,(1),从西汉霍去病墓石雕群为代表(2)汉代贵族中盛行厚葬墓前多建有享堂和石厥,并没仪丈性石雕从北声势(3),汉代墓陵石雕至今尚有一些遗存1著名者如陕西兴平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墓石雕群2陕西城3河南南阳东汉南太守宗资墓前的天禄,辟邪4山东嘉祥东汉武氏祠石狮,5曲汉武王木墓石人---东汉(4)霍去病基石雕群,代表《马踏飞燕》1,在陕西兴平县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附近制作年代公元年117年2现存作品,马塘匈奴,跃马,卧马,卧象,石桂等14种3都是整块石雕垗而成长在2---3米艺术特点;价值,特点意义A利用原来石料形态统一在艺术造型之中B造型技术利用人体,大面,有明显的体积感,并且圆雕,浮雕与线雕的手法相结合(卧虎身上斑纹是线雕,跃马的侧面是浮雕C造型技术的运用服从主题和创作意图的大胆创作(5)马踏匈奴用一整块的花岗雕出一匹马,将匈奴侵略者踏在脚下,战马矫健轩昂庄重,沉重,匈奴仰面朝天,手握弓箭,挣扎裕起之势,整个雕塑浑然一体,马腹以下没有凿空,增强整体感,作品运用象征手法,颂扬霍去病击败匈奴的战绩,具有纪念碑的意义11.陶俑,汉代俑(1),秦代兵马俑,气势宏大,以量于人等大取胜,艺术造诣不深艺术特征:1塑造手法非常写实(自然主义的写实)2容貌精神各不相同3兵马俑阵容庞大,组织严整,巨大的规模和恢弘的气势震慑人心,也是对秦王朝国力和武力强盛的象征和对秦始皇统一伟业的歌颂(2)浑朴;西汉佣,1989年陕西咸阳张家港,汉景帝杨凌从葬坑中相互可大批陶之佣,均为裸体,无臂,,全身结构比例塑的相当精确,头部塑造尤精,王冠端正,包括媚功,鹳骨,细微起伏都刻画得真实具体(3)多姿,东汉佣说唱俑,陶马,东汉四川成都,活气《击鼓说唱俑》描述刻一个农民形象,赤足露着胳膊,左臂抱鼓,右手之手鼓棒,右脚抬起,额头有都很深的皱纹,上身格外大,喜笑颜开,手舞足蹈,充满激情的情景(4),为什么西汉的浑朴改变了西汉的多姿?有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渐渐对的注重思想表现,12,金属工艺羊形灯---西汉,长信宫灯----西汉,错金博山炉===西汉1长信宫灯,左半是宫女跪做的形象,左手之灯盘2右手是宫女右臂袖口下垂成为灯罩,灯盘中可擦蜡烛,宫女体内空的,烟可以由宫女袖口进入宫女体内,是一个环保灯,可拆卸,易清洗,显示了秦汉时期的最高工艺水平,3错金博山炉;博山炉,炉盖,制成山峦起伏称博山炉,炉焚香时期烟山山峦见散出,萦绕弥漫,形成神一般的仙山效果,工艺卓越错金,为错金纹饰补充;踉跄;由石莫,长石,磁瓦等基本原料主城经过粉碎;混合研磨之后的踉跄分成踉跄浆,涂施盛者是填施了金属,主要是铜,然后经过多次烧,具有金属的贵重性,和坚固性,同时,呈现出踉跄的晶莹,光滑装饰特点,13.秦汉绘画的艺术特点1秦汉绘画构图采取平列是,天聪是手法,构图饱满完整,章法布局既有变化,而又紧密统一2秦汉绘画所描绘的形象无不具有活泼的生命力,既注重传神,达到形神兼备,3秦汉绘画具有强烈的形象的运动感4用流动的线条和块面的结合造形象,构成画面,这是汉画的一大特色5秦汉绘画设色鲜明,强烈而沉着和谐2、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了汉代哪些重大创作活动,内容和目的。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

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课后习题详解夏商周时期美术)【圣才出品】2.2 课后习题及详解1.什么是青铜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有哪些品种?答:(1)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制成的器⽫、⽤器等。
青铜,古称⾦或吉⾦,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其铜锈呈青绿⾊,因⽽称青铜。
(2)三代青铜器的种类很多,其形制名称多为今⼈所不熟悉。
依其⽤途,⼤体可分为炊煮器、盛⾷器、酒器、⽔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类。
2.试述夏商周青铜器艺术风格的发展与演变。
答:(1)夏代青铜器还处于初期阶段,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
(2)商代青铜器品种增多,以酒器和⾷器最为突出,已有⿍、⿀、甗、簋、爵、斝、觚、罍、尊、卣等诸多品种。
以铸⿍最为突出,⿍有⽅圆⼤⼩等不同的形制,⼤多庄重威严,具有⾮凡的⽓势。
装饰纹样图案多兽⾯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及云雷纹。
商代青铜器有前后两个发展阶段,前期青铜器胎壁薄,造型规整,花纹铸造较浅,且⽆底纹,风格简洁疏朗,以河南郑州⼆⾥冈和杜岭、湖北黄陂盘龙城出⼟的为代表。
后期青铜器形制凝重,装饰趋向繁缛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纹,具有威严、狞厉和神秘的特⾊,以河南安阳殷墟、安徽⾩南、湖南宁乡、江西新⼲⼤洋洲等地出⼟的为代表。
(3)周代青铜器器型进⼀步增多,⿍、尊、卣等器下腹部膨出,有倾垂的特点。
纹饰流⾏饕餮纹、夔纹、不分尾鸟纹、蚕纹、乳钉纹等。
不少器物有突起的扉棱和⼤⾓兽⾸作装饰,具有恐怖神秘⾊彩的饕餮、夔龙等纹样逐渐转化为环带纹、窃曲纹。
铭⽂开始逐渐增多。
从周穆王前后的西周中期起,酒器明显减少,组合性的⿍与簋多见。
⿍的柱⾜演变为蹄⾜,⿍腹呈长⽅扁形;簋多⿎腹有盖。
盘、匜、壶等新器种出现。
造型风格趋向典雅和简朴。
3.列出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并分析其装饰意匠。
答:(1)商周青铜器纹饰①商朝前期兽⾯纹主要是单层装饰。
纹饰以动物纹为主,如饕餮、夔龙等纹样,如⼆⾥冈上层尊、罍等器肩上已有⾼浮雕的牺⾸装饰,所有的兽⾯纹或其它动物纹都不以雷纹为地,是这⼀时期的特⾊。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

中国美术史里的时间排序摘要: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2.夏商周美术3.秦汉美术4.魏晋南北朝美术5.隋唐美术6.五代十国美术7.宋元美术8.明清美术9.近现代美术正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概述中国美术史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美术史简介中国美术史是对中国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历史演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
它以丰富的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二、中国美术史的时间排序1.原始美术原始美术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主要有彩陶、岩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作品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为后来的美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夏商周美术夏商周美术以青铜器、玉器、壁画等为主要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形式美和工艺技巧,呈现出神秘、庄重的风格。
3.秦汉美术秦汉美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汉画像石、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上有了新的突破,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美术以书法、绘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个性表现和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隋唐美术隋唐美术以壁画、雕塑、书法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在形式美和技艺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6.五代十国美术五代十国美术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情感表达和笔墨技巧,推动了美术的发展。
7.宋元美术宋元美术以文人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强调意境、意趣,注重笔墨韵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明清美术明清美术以版画、年画、壁画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9.近现代美术近现代美术以油画、中国画、雕塑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注重创新和个性,吸收了西方艺术手法,为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工艺美术史 3 夏商西周

妇好盘 商晚期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永盂 西周中期
匽侯盂 西周
钺 商晚期
青铜工艺·装饰
动物纹 兽面纹(饕餮纹)—— 形象:鼻梁居中,左右对称 构成:单独纹样 分类:牛头、羊头、虎头
中国对饮食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偏爱。“饕餮纹”代 表中国饮食文化,把"久久"的文字结合进去,以现代的表 现手法呈现出来。
史墙盘 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今宝鸡市扶风县),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 墙盘型巨大,底部铸有铭文284字,腹和圈足分别饰凤纹和兽体卷曲纹,雷纹填地,圈 足有折边。 • 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 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
东至鲁豫交界,北入河北, 达江汉流域,东起山东半岛,西
南接湖北。
及陕西西部。
2.工艺美术:制陶、铸铜、 2.观念:敬鬼神,嗜占卜,重祭
琢玉、制骨有一定规模。青 祀,尚白色,祖玄鸟
铜器中已经有了象征身份等 级的礼器,与礼制的政治制 度相呼应。
3.世风:尚享乐、重刑罚,轻礼 义,商王权威 4.文化中心:祭祀、占卜
天亡簋 西周早期
妊簋 西周
簠(fu, 音甫)——盛食器。盛粮食的日用品。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 盖,上下放置。
青铜簠 西周晚期
盨(xu, 音许)——盛黍、稷、稻、粱用。椭圆形,敛口,二耳,圈足,有盖。
青铜“伯多父”须 西周晚期
盘——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圆形、浅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还有流。形制较小的 盘也用于盛水洗手,大型的盘则可用来洗浴。
鸭形盉 西周
爵(jue,音决)——饮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 旁有鋬(把手)。
中国工艺美术史 夏商西周

兽面纹青铜方鼎 商早期
青铜工艺
(二)商中晚期——西周早期 公元前十四世纪——前十世纪
在礼乐盛行的社会背景下,出现成套的礼乐器,器型庞大浑厚、纹饰新奇绚丽。 特征:强调立体效果(三层花纹) 装饰:花纹密布,动物纹是主体,云雷等几何形地纹 庄重、威严是这一时期青铜器的明显特点。
龙虎纹青铜尊 商中期
妇好盘 商晚期
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永盂 西周中期
匽侯盂 西周
钺 商晚期
青铜工艺·装饰
动物纹 兽面纹(饕餮纹)—— 形象:鼻梁居中,左右对称 构成:单独纹样 分类:牛头、羊头、虎头
中国对饮食有着悠久的文化和独特的偏爱。“饕餮纹”代 表中国饮食文化,把"久久"的文字结合进去,以现代的表 现手法呈现出来。
云雷文扁足鼎 商早期
菱纹鼎 夏
司母戊鼎 商晚期 我国目前所知最大的一件青铜器。 重875公斤,高133厘米,横长110 厘米,宽78厘米
妇好夔足方鼎 商代后期 通高42.4、口长33、口宽25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妇好鼎 商晚期
大禾人面纹方鼎 商晚期
鬲(li,音历)——烹饪器,多用来煮粥用,一般为广口、多三袋足,足中空,便于加热。
凤鸟纹 凤鸟纹石磬
青铜工艺·装饰
几何形纹样 窃曲纹—— 形象:卧置的S形,两端有回钩。 构图:常左右排列,二方连续,严整有序 发展:至春秋早期,流行
云雷纹—— • 形象:回旋的线条组成,云纹,雷纹
重环、垂鳞纹—— • 形象:较单纯,装饰主题 • 构图:连续,庄重严整
青铜工艺·装饰
瓦纹—— 形象:简单、平朴 由平行的、凹槽组成,形式如一排排仰瓦。 发展:出现不迟于晚商;盛行于西周中晚期
中国美术史发展历程

《父亲》作者简介:罗中立,1948 年出生于重庆郊区,幼年在父亲影响 下学画, 1968年从四川美院附中毕 业后主动到大巴山农村生活10年, 1981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 1983年赴欧洲考察学习,1998年开 始担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偌大的中国,一张饱含隐喻的农民 肖像曾经在广大民众中产生强烈的轰 动:在当代美术史上,除了文革时期 有几件表现领袖丰功伟绩的作品外, 直至今日尚未再有任何绘画作品能比 《父亲》赢得更多的受众和共鸣:就 这点而言,人们对作者罗中立及《父 亲》这件作品的厚爱是不言而喻的。
潇潇暮雨 傅抱石
傅抱石《丽人行》
此幅创作于1944的《丽人行》,是傅抱石人物画中少有的宏幅长卷 之一,亦是其代表力作。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名诗《丽人行》。
罗中立《父亲》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幅油画作品 《父亲》。这张作品想必同学们在 中学时也见到过,那么请你谈谈你 的感受吧。说不定很多同学谈到的 准是这位农民父亲让人感动的脸。 罗中立这幅《父亲》的原型是一位 守粪农民。巨大的画幅和超级写实 手法描绘的“父亲”脸上的皱纹当 时震撼了全国人民。的确,多少人 在这幅画前端详着这位农民父亲时 思绪万千、热泪滚滚,产生出深深 的遗憾、惭愧与负疚之感。该作品 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它以纪念 碑式的宏伟构图,饱含深情地刻画 出了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深深的 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在我国美 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六、五代两宋时期美术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八、明清时期美术
唐代国势强盛,给绘画发展造成十分有利的条件。 风格技巧方面出现前所未有的新面貌。
步辇图(部分) 阎立本
1、理解美术作品的立意和主题;
下面是著名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关山月合作
中国美术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美术

《周礼·考工记》记载了6种不同含锡量的青铜器物的合金 配方,称为“六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青铜合金成分 的文字记录。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种类繁多,依照其用途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 工具和车马器几类。
青铜器中的精品,也就是说可以作为美术史考察对象的青铜器几乎都 是礼器。用途主要在于祭祀和维护统治秩序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在祭 祀中用做人神“沟通”的工具,另一方面在各种礼仪中象征奴隶主的 权势和地位。
三 壁画、帛画和漆画
• 对先秦壁画的研究是以相关文献和遗存为依据进行的谨 慎推论,论证的范围也主要涉及壁画的内容,但是两幅 著名的战国帛画《人物驭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却能 使我们获得关于当时绘画的更多信息。
• 已知先秦时期的漆画作品全是漆器上的装饰图像,有的 绘制在丧葬用具如漆棺上,有的绘制在各种日用器物上。 湖北荆门包山大冢出土的一件战国漆奁上绘制的《车马 人物出行图》,是迄今发现的最早风俗画作品。
·玉石雕刻 玉器在中国原始文化中曾作为原始部落的图腾标志,
具有神秘的巫术色彩和浓厚的原始宗教意味。到奴 隶社会时期,青铜工具的出现使得玉石器的象征性 功能进一步增强。具有美丽色泽和晶莹温润的质感, 产量稀少而又难于加工的玉石成为象征性器物的最 佳选材。玉器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有含义也正是在这 时开始确立。
•
人 虎 相 抱 卣 湖 南 安 化 出 土 商
•
象 尊 湖 南 醴 陵 出 土 商
• 四羊方尊 湖南宁乡出土 商
• 盠驹尊 陕西郿县出土 西周
• 编钟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战国
• 青铜面具 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
鹿 角 立 鹤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出 土 战 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乐器:铃、铙、鼓、钟、钹
?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燕侯盂 西周早期 高24,口径33.9厘米, 重6.45千克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 种类:
? 礼器:
? 炊煮器:鼎、鬲
号。到春秋时
就基本消失 。
鼎为方形,双耳对立,四圆柱足,腹四 面各饰一浮雕人面,耳上部饰云纹,下 部为爪纹,耳外铸单线夔龙纹。四足上 饰饕餮纹。人面,五官刻画简练概括而 传神,表情威严。
四川广汉三星堆商代青铜人面 商中期
雕刻
青铜雕刻:拟形器
象鼻高扬,鼻头作成凤首形, 凤冠上卧一虎,凤口恰是倒酒 的出口,与腹部相通。象背圆 洞以注酒,制作巧妙。象身以 云雷纹为地,饰饕餮、虎、夔 龙和凤鸟图案,显得华丽而神 秘。其它还有犀尊、驹尊、牛 尊、枭尊等。
两进、东西对称的封闭性院落。
青铜雕刻艺术:
? 青铜器的起源:
? 仰韶文化遗址
?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
?
“二里头爵”
? 青铜“冶炼”与“铸造”
? 《周礼﹒考工记》“六齐”(即六剂)——钟鼎之齐,
铜六锡一;斧斤之齐,铜五锡一;戈戟之齐,铜四锡一;大 刃之齐,铜三锡一;削,杀矢之齐,铜五锡二;鉴燧之齐, 铜锡各半。
? 块范铸造 、二次铸造、分铸法、 印模制范、失 蜡法
雕刻
青铜雕刻: ?
商周雕刻还没有完全从工艺中独立出来,仍依附于工艺美术。
其社会作用主要是为体现某种伦理观念。独立的圆雕,附属
于青铜器身上的圆雕或浮雕,拟形器
商周青铜器
上的纹饰母体,
以兽面牛首为
主体。左右对
称展开。其形
象狞厉可怕,
是用来“辨神
奸”的图腾符
象尊 商代后期 高22.8,长26.5,宽14.4厘米
附属于青铜器身的人物雕刻
? 刖刑的佐证 从西周开始,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关
于犯罪和刑罚的文书。这辆挽车是中国刑史 上一件重要的物证。 ? 刖刑,即断足,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 把受刖刑的奴隶随葬在奴隶主的墓中。 ? 构思奇特的刑车
这件挽车为厢式六轮车,无辕,顶部有厢 盖,前有车门,可开启,门旁立一个断左足 的裸人(受刖刑者),拄杖扶门拴。车厢盖 钮为一蹲猴,四角各立一只足可以转动的鸟。 车厢四周及每面正中立一只伏兽,下缘两只 伏虎各抓住两个小车轮。全车可以转动的部 位共十五处。 ? 挽车构思奇特,制作工艺精巧,
? 三代青铜器的制造与使用,延续了一千多年,其工艺精 湛空前绝后青铜器以他那华美的外表,丰富的内涵,复 杂多变的艺术形式,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美 感。她对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形成和各种造型艺术的形 态的变化,都起了一个奠基作用。
? 研究三代美术,除重点研究青铜工艺外,对广泛流行于 上层社会的玉石工艺及书法艺术也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三代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虽说都比较幼稚,但为后世 提供了一些经验,所以同样值得重视。
通刖 高人 9.1守 厘囿 米铜 ,挽 长车 13.7(西 厘周 米) , 宽
11.3
厘 米
玉石雕刻
? 妇好墓玉器
集雕刻、工艺、绘画于 一身。手法与青铜一脉 相承,反映出中国早期 艺术的统一性。
玉石雕刻
? 妇好墓玉器
青铜工艺: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 礼器:
炊煮器:鼎、鬲
食 器:簋、豆、
酒 器:觚、爵、斝、尊、 卣、
中国美术史
奴隶制时代的美术 (公元前 21世纪―公元前 476年)
概述
? 奴隶制的建立,为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夏商西周是青铜时 代。此间汉字已经形成,礼仪制度已经完备,为礼仪制 度服务的青铜礼器、玉器日臻完美。铸器、刻字、雕花 工艺严肃认真,视同神圣,倾注了当代人的最高智慧, 可谓时代精神的集体中体现。唯其如此,商周青铜工艺 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建筑、雕刻、工艺
? 建筑
夏 随着奴隶主权利的增大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宫殿的规模和规格也逐
?
渐改善、提高。先秦典籍《世本》记载:“尧使禹作宫”。一号遗
址东西约36米,南北约25米 ,并由堂、庑、门、庭等单体建筑所组
成,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基本上具备了宫殿建筑的特点和规律
商 ?
早期都城郑州商城遗址,约1700米见方、晚期的殷墟遗址、估计范
司母戊大方鼎,商朝,高133厘米,重875公斤
青铜器艺术: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 礼器:
? 炊煮器:鼎、鬲 ? 食 器:簋、豆、 ? 酒 器:盂、觚、爵、斝、尊、
卣、壶、彝 ? 水 器:盘、鉴
? 乐器高22.8厘米
款足似鼎,煮食器,似今日之蒸锅。款足即足中空,便于加热。
盂、壶、彝
水 器:盘、鉴
? 乐器:铃、铙、鼓、钟、钹
?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不 可动摇的气势。鼎的四个立面中心都是空白 素面,周围饰以饕餮纹,鼎耳的侧面雕刻有 两只相对的猛虎,虎口大张,共衔着一个人 头。这种恐怖的吃人形象,渲染出一种精神 上的压迫感,以显示统治阶级的无上权威。
? 种类:
?
礼器:
?
炊煮器:鼎、鬲
?
食 器:簋、豆、
?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
水 器:盘、鉴
?
乐器:铃、铙、鼓、钟、钹
豆,肉食器,主要用于盛肉酱 之类的食物。
?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青铜器艺术: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 种类:
? 礼器:
? 炊煮器:鼎、鬲 ? 食 器:簋、豆、 ?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 水 器:盘、鉴
围24平方公里以上。河南偃师县城关尸乡沟商代早期城址、商代方
国都城遗址、湖北黄陵盘龙城遗址等。
周 ?
西周建筑总体看来,与商代相比,规模更大,布局更严谨,地下考
古发掘遗迹也更丰富。1976年发掘的大型的西周建筑基址。略呈正
方形,东西长108米,南北宽100米,高0.8米。整个建筑坐北朝南,
以门道、前堂、过廊、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形成一个前后
青铜器艺术: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
? 种类:
?
礼器:
?
炊煮器:鼎、鬲
?
食 器:簋、豆、
?
酒 器:盂、觚、爵、斝、尊、卣、壶、彝
?
水 器:盘、鉴
?
乐器:铃、铙、鼓、钟、钹 盛饭器。现在的大碗。商簋多
?
其他:兵器、工具、车马器 无盖,周则多加盖。椭圆形,
有两耳,高圈足。
青铜器艺术:
? 青铜器的品种与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