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中药鉴定学——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

常见中药饮片的混淆掺伪现象与鉴别方法一、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一)基本概念1.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2.中药材:是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料药,简称为“药材”,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据统计,迄今为止中药种类的总数量已近13000种。

3.中药饮片:中药材经过净制、切制、炮制,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要的加工品称之为饮片,饮片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传统特色之一。

4.中成药: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根据临床处方的要求,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和加工方法,制备成的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包括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

5.正品:凡是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中药来源的品种均为正品。

6.优质品:完全符合或超过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质量各项指标的中药商品为优质品。

7.代用品:因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与正品相似而被代用的中药商品称为代用品。

8.伪品:凡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9.劣品:虽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所规定的中药来源品种,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质量指标的中药均为劣品。

10.混淆品:因中药品种的混乱、名称相同或形状相似等原因引起混淆现象的中药商品,称为混淆品。

(二)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与意义中药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材及其饮片在临床上应用,绝大多数是以复方和中成药的形式入药,其中中成药所需的原料药占全部中药饮片的70%以上。

中药饮片是中药材经加工炮制后使其成为可直接配方或制剂的药品,为了适应中药临床治病、防病及制药的需要,中药饮片有生品和制品之分,每种中药材的饮片规格少则一、二种,多则四、五种,由此可见,中药饮片品种繁多。

如半夏,有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竹沥半夏、半夏曲等。

对中药饮片鉴别的目的就是保证中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两条原则是中药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准绳。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中药饮片的性状鉴别

质地
中药饮片的质地与细胞组织的结构、细胞中所含的成分有一定的关
系,常有硬、脆、实、轻、重、松、粘、粉、韧、角质等区别,以薄壁
组织为主,结构较疏松的饮片一般较脆,如丹参饮片、甘松饮片;以薄 壁组织为主,结构较酥松,空隙大的饮片一般较松泡,如南沙参饮片、 生晒山参饮片;淀粉多的饮片呈粉性,如山药饮片、半夏饮片;淀粉多、 结构紧密的饮片一般较重实,如大黄饮片、川芎饮片;纤维多的饮片则 韧性强,如葛根饮片、桑白皮饮片;含糖、黏液多的饮片一般粘性大, 如地黄饮片、黄精饮片;富含淀粉、多糖成分的饮片经蒸煮糊化干燥后 呈角质状,如红参饮片、延胡索饮片、天麻饮片等。
水试(2)
某些中药投入水中,由于所含成分的亲水性强弱不同,
产生的表面张力大小不一,加之质地、比重的差异,其润
湿过程有难有易、有快有慢,因此,在一定的时间与温度 下,这些中药在水中或沉或浮,成为鉴别其真伪优劣的手 段。如降香、沉香等以入水下沉者为质佳;猪苓、海浮石、 炉甘石等以入水不沉、浮于水面者为质佳;海金沙在冷水 中浮于水面,加热后渐下沉者为真品;黄连以投入水中下 沉又浮起者为质佳。
5、防风
【来源】伞形科防风的根。
三、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
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
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 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 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 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种皮呈皲裂状,手捻有明显黏滑感;决明子水浸时从一处 胀裂,并有黏性车前子加水振摇并放置片刻后,种皮膨 起,并显黏性。
水试(7)
某些中药本身无香气或臭气,遇水后则产生特殊浓烈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评分标准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评分标准

中药饮片真伪鉴别评分标准
中药饮片的真伪鉴别评分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形状: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是形状规则,颜色均匀,无杂质。

例如,人参片应该是黄棕色,形状规则,无杂质。

2. 味道: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有独特的味道,而无异味。

例如,甘草片应该是甜而略有苦涩,无异味。

3. 颜色:真的中药饮片的颜色应该与正品一致。

例如,白芍片应该是白色或淡黄色,无杂质。

4. 质地:真的中药饮片应该质地坚实,无疏松现象。

例如,黄芪片应该质地坚实,无疏松现象。

5. 气味:真的中药饮片应该有独特的气味,而无异味。

例如,陈皮片应该有陈香,无异味。

6. 浸泡试验:真的中药饮片浸泡后应该有明显的变化,而无变化。

例如,丹参片浸泡后应该变成红色,无变化。

以上这些只是一些基本的标准,具体的鉴别方法可能会根据中药的种类和特性有所不同。

在鉴别中药饮片时,建议寻求专业的药师或者医师的帮助。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4 三棱与伪品黑三棱 正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块茎.商品名称“荆三棱”。伪品“黑三棱”,为 莎草科植物荆三棱块茎,鉴别要点为:黑三棱表面黑褐色或带有残存黑 色外皮(正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其质轻泡如软木(正品质坚实,极难 折断),且口尝无麻舌感(正品嚼之有麻辣感)。
5 土茯苓与伪品金刚刺蔸 正品为百合科光叶菝葜的根茎。伪品为百合科菝葜的根茎,其区别为:伪 品表面紫棕色,具有粗大疙瘩状刺(正品表面黄棕色,无疙瘩状刺),断 面红棕色,无粉性而显纤维性(正品饮片类白色或红棕色,对光可见小亮 点,显粉性,润湿后有粘滑感),且味微苦(正品味谈而涩)。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12菟丝子与伪品 正品为旋花科菟丝子的干燥成熟种子,伪品有“大粒 丝子”,与正品比较其表面呈棕褐色,光滑,种子 较大,且指甲按之即破(正品质坚硬难按破),加热 蒸煮后无卷旋状的白丝露出(正品有“吐丝“)。
13海金沙与伪品 正品海金沙为其成熟干燥孢子,黄棕色,质轻光滑, 浮于水面,无泥沙杂质,引燃时爆响为佳。而伪品 则为掺杂黄泥沙细粉、滑石粉及火硝类海金沙,质 重,手捻之有滑溜感,着火有爆鸣及闪光,入水有 大量黄色沉淀。
生环纹。伪品关白附有明显的纵皱纹或细纵皱纹。
白附子炮制品 饮片横切片呈圆形或类圆形,纵切面则是椭圆形,颜 色呈深棕色; 附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的加工品 均为纵切片,所以其形状都呈倒 三角锥形,多数饮片的边缘可见一突起的支根痕,俗称“钉角”。 白附片 呈黄白色、无外皮、半透明、有角质感; 黑顺片 外皮边缘呈黑褐色,片体暗黄且略带淡黑色,半透明。
中药饮片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10 黄芪及其伪品 正品为豆科膜荚黄芪或蒙古黄芪的干燥根。常见伪品有豆科锦鸡儿的根、 锦葵科蜀葵的根。但两者均不具有正品黄芪所特有的豆腥气味,且切 面少裂隙,不显纤维性。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及其常见易混淆品、伪品的鉴别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

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中药饮片的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中药饮片的性状及常见真伪鉴别

白附子 制白附子
白附片、黑附片
2、龟甲(龟板)的真伪鉴别
正品龟甲 背甲呈椭圆形拱状,前窄后宽,背棱3条,其正中的一条隆起较明 显。外表面呈棕色,颈盾一枚,缘盾左右各11枚,类长方形。腹甲呈板片状, 近椭圆形,前端平截,后端具三角形深缺刻,两侧有呈翼状向后弯曲的甲桥。 外表黄色,角质盾片12块,每块具紫褐色放射状纹理或大部分呈紫褐色,喉 盾呈三角形,腹盾间的中缝线最长,肱盾间的中缝线最短,内表面黄白色, 骨板9块。
川贝
土贝
轮贝
3 川芎与伪品川芎 正品为伞形科川芎根茎。伪品川芎,民间多与茶叶泡水治头痛,与正 品比较其外形较瘦小(正品外形粗状),顶端疤痕突出,汇成行排列 (正品顶端的疤痕凹陷),且香气较弱(正品有特异浓郁香气)。
川芎
抚芎
4 三棱与伪品黑三棱
正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块茎.商品名称“荆三棱”。伪品“黑三棱”, 为莎草科植物荆三棱块茎,鉴别要点为:黑三棱表面黑褐色或带有残存 黑色外皮(正品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其质轻泡如软木(正品质坚实,极 难折断),且口尝无麻舌感(正品嚼之有麻辣感)。
14 僵蚕与伪品死蚕虫
正品为蚕蛾科昆虫幼虫感染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体,伪品为死蚕虫(非 感染白僵菌而死),市场上用石灰将其掺白,与正品僵蚕比较,其伪 品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且无“胶口镜面”和“丝腺环”。
其它药材鉴别
1、白附子、白附片和附子 白附子 又名独角莲天南星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习称禹白附,表面有密
石菖蒲
水菖蒲
9 半夏与伪品水半夏及小南星
正品为天南星科半夏干燥块茎。为类球形,个较小(直径1—1.5gn),顶 端有偏心性凹窝;周围密布麻点,下端钝圆,较光滑;粉性强。而伪品 水半夏则上端类圆形,下端略尖质坚实,且无止呕功效。另外伪品小南 星的顶端虽亦有麻点,但呈扁球形,个较大(直径1—3cm),顶中央有凹 窝,饮片半透明,呈角质状。

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

几种常见中药饮片掺伪、掺杂鉴别及快速检验

殖 带 , 光亮 。 1 节 有 1 雄 生 殖 孔 。 俗 环 毛 蚓 的 雄 交 配 腔 较 第 8环 对 通
能全 部 翻 出 , 花 菜 状 或 阴 茎 状 ; 廉 环 毛蚓 的雄 交 配 腔 孔呈 纵 向 呈 威
裂缝状 ; 栉盲环毛蚓的雄生殖孔 内侧有 1或多个小乳突 。 受精囊孑 L
面 粉性 , 中心 可 见泥 沙 ; 水 略浸 后 除 去 外 皮 , 得 泥 芯 。 用 可 14 快 速 检 验 .
体。 第一种 习称“ 广地龙” 后三种 习称“ , 沪地龙” 广地龙春季至秋季 。
捕捉, 沪地 龙 夏 季 捕 捉 , 时 剖 开腹 部 , 及 除去 内脏 及 泥 沙 , 净 , 干 洗 晒 或 低 温 干燥 “。 地龙 呈 长 条状 薄 片 , 曲 , 缘 略 卷 , 1 —2 m, 】 广 弯 边 长 5 0c 宽 1 m 。 体 具 环 节 , 部 棕 褐 色 至 紫 灰 色 , 部 浅 黄 棕 色 ; —2c 全 背 腹 第 1 4—1 节 为 生 殖 带 , 称 “ 颈 ” 较 光 亮 。 前 端 稍 尖 , 端 钝 6环 习 白 , 体 尾 圆 ’4 圈粗糙 而 硬 , 稍浅 。 生殖 孔 在第 1 环 节腹 侧 刚 毛 圈 一 小 冈毛 色 雄 8 孔 突 上 , 缘 有 数 环 绕 的浅 皮 褶 , 外 内侧 刚 毛 圈 隆起 , 面两 边 有 横 排 前 ( 排 或 2排 ) 乳 突 , 边 1 2 个 不 等 。 1 小 每 0— 0 受精 囊 孔 2对 , 于 7 8 位 /
中 药饮 片合 格 与 否 , 而杜 绝 掺 伪 掺 杂饮 片进 入 临床 。 从
关键词 : 地龙 ; 茱 萸 ; 山 五加 皮 ; 伪 品 ; 别 ; 掺 鉴 快速 检 验 中 图分 类 号 :,8 . ; 2 2 7 1 2 5 R 8. 1 7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6 9 12 1 )8— o 8 2 10 —4 3 (00 1 0 7 一O

中药饮片伪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伪品的鉴别

中药饮片伪品的鉴别标签:中药饮片;伪品;鉴别中药饮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近年来,中药市场发现不少劣质中药,尤其是搀假现象很严重,笔者现将部分鉴别方法介绍如下:1 冬虫夏草人工伪品有两种伪品出现:一种用幼蚕做虫体,人工染成黄色;一种用淀粉加色素及黏合剂压模而成,子实体有用黄花菜染色伪造的,也有用泥巴伪造的,用水浸泡后子实体与虫体分离,或者子实体用手轻捻有泥浆产生。

2 猪苓掺荆三棱正品呈现不规则厚片,质致密而轻,牙咬有弹性,显微鉴定可见菌丝体和草酸钙双锥形结晶。

伪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外皮黑褐色,质重而硬,切面散在棕色小点,显微鉴定可见淀粉粒及草酸钙簇晶,无菌丝体。

3 鸡内金中混有鸭肫皮、鹅肫皮正品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皱纹。

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

鸭肫皮为黑绿色或黄褐色,中间厚,两边薄,呈蝴蝶形,片状,皱纹少,质软,断面角质样,有腥气。

鹅肫皮为类白色,表面平坦,没有皱纹,呈不规则的圆片状,片厚而质韧。

4浸提山茱萸果皮经过浸提后极薄,味淡、无山茱萸特有的酸甜味。

有的浸提山茱萸还加糖淹制,味甜。

有的皮薄、色黑、无光泽、味苦而不酸(系与其他药材一起浸提所致,果皮薄、味淡是其特征)。

5 阿胶阿胶一般制成长方形块状,长形平正,色泽均匀,对光照视呈半透明状,且干燥坚实,不弯曲,夏日亦不湿软。

并无异常臭味;将胶块置于手中,用手往桌面拍,胶块即断成碎块,断面光滑似玻璃,无异物者为真。

若拍打不碎,不透明,天热变软,断面不光滑,用火烧会发出臭味者系伪品,不堪入药。

6天麻片掺芭蕉芋两者饮片都为角质样、半透明,对光透视可见筋脉小点,難以鉴别。

但正品天麻饮片可见颗粒突起的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中央,筋脉点较小,其具尿臭;伪品芭蕉芋饮片无潜伏芽,内皮层环稍靠外侧,筋脉点粗而多,无尿臊臭。

显微鉴别前者可见草酸钙针晶束,后者可见草酸钙簇晶。

7胖大海掺圆粒萍婆两者均为梧桐科植物的种子,外形相似,但前者呈椭圆形,橄榄状,表面皱纹稀而疏,手摇无响声,水浸泡后膨胀5~8倍,子叶大而菲薄;后者呈圆形,表面皱纹细密,手摇有响声,水浸泡后膨胀2~3倍,子叶呈角质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混淆品一般指两种以上的饮片在形态、颜色、质地等方面相似而易发生相互混淆的品种,如人参饮片与西洋参饮片、天花粉饮片与葛根饮片等。

伪品指用其他的植物或人为加工后来冒充正品,如用小的天南星块根饮片冒充半夏饮片、小的浙贝母冒充川贝母、桔梗片冒充人参片、玉米须或纸丝染色冒充西红花等。

1、半夏[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nata (Thunb.) Rbeit.块茎。

[成品特征] 生半夏为类圆球形,大小不一,有的稍偏斜,顶端有凹痕,表面类白色至淡黄色,周围有麻点状根痕,下端多圆平,粉质坚实。

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清半夏为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片状。

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

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

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

姜半夏类圆形厚片、表面棕色或棕褐色。

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

味淡、微有辣味,嚼之略粘牙。

法半夏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

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

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

气微,味淡。

[常见伪品] 为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Typhonium flagellforme(Lodd.)Blnme的块茎。

块茎呈椭圆形、圆锥形或半圆形,高0.8~3cm,直径0.5~1.5cm。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不平滑,有多数隐约可见的点状根痕,上端类圆形,有凸起的芽痕,下端略尖。

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2.天南星[饮片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isaema erubescens(Wall.)Schott、东北天南星Arisaema amurense Maxim.、异叶天南星Arisama heterophyllum Bl.块茎的切片。

[成品特征] 生天南星呈扁球形,直径1.5~6.5cm,表面乳白色至淡棕黄色,较光滑,有的皱缩,顶端有凹的茎痕,周围可见茎痕及麻点状须根痕。

质坚硬,不易破碎,粉性,气微辛,味麻辣。

制天南星为类圆形薄片。

切面淡黄褐色,半透明角质样,光滑。

质坚脆。

微臭,味辛。

胆南星为方块状或圆柱状。

棕黄色、乌黑色。

质较硬。

气微腥,味极苦。

[鉴别要点] 半夏、水半夏、天南星三者同科不同属,药用部位均为块茎,但形态有异,半夏类球形,稍偏斜,水半夏为圆锥形似橘核或椭圆形,天南星为扁球形。

3.川贝母[饮片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ririllana unibractear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ririllaria przema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 松贝为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型,匀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炉贝为长圆锥形,高0.7~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

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

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青贝为类扁球形,高0.4~1.4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及圆柱形的残茎。

4浙贝母[饮片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鳞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肾形、新月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直径1~3cm。

外表面类白色至黄白色,未除尽外皮部分呈淡棕黄色至棕黄色,有的可见根的残基。

切面类白色至淡棕黄色,粉性,边缘色较浅,气微,味苦。

5.人参[饮片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c.A.Mey.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生晒参为圆形、类圆形或为斜薄片,直径0.1~2cm。

外表皮黄色至灰黄色,具明显纵皱纹、纵沟纹,有的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或断续的横环纹。

切面类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层有放射状裂隙,质脆。

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6.西洋参[饮片来源] 为五加科植西洋参Panax qninquefol ium L.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圆形、类圆形的薄片,直径0.8~2cm。

外表皮灰黄色至淡黄褐色,具细密纵皱纹,可见突起的横长皮孔或横环纹。

切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略显粉性,可见1灰棕环纹,皮部散有黄棕色小点。

质硬。

气微而特异,味微苦、甘。

7.桔梗[饮片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nn (Jac.) A. DC.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周边弯曲或具缺刻,直径0.7-2cm。

外表面类白色至黄白色,具纵沟、横长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

切面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习称“菊花心”,可见淡棕色至棕色的环纹及裂隙。

质硬脆。

无臭,味微甜而后苦。

8.南沙参[饮片来源] 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a (Thunb.) Fisch. 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 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直径0.8~3cm。

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残留外皮部分呈黄褐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有的可见须根痕。

切面黄白色,多裂隙。

体轻,质松。

无臭,味微甘。

[鉴别要点] 人参、西洋参、桔梗、南沙参四种饮片均属双子叶植物,形态相似,易混淆,人参具明显纵皱纹、纵沟纹,皮部宽,形成层环棕黄色,放射状裂隙较多,气香特异。

西洋参纵皱纹细密,木质部大,体质结实,形成层环大多灰棕色,气味与人参略有不同。

桔梗、南沙参药材酷似人参,易混淆,但饮片皮部均无树脂道,有乳汁管,无黄棕色小点(即树脂道),无香气。

桔梗切面显“菊花心”。

南沙参表面横环纹明显,木部具异型维管构造而排列不规则,裂隙大而多,不规则,体轻。

9.三七[饮片来源]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logiresng (Burk). F. H. Chen根的切片。

[成品特征] 为类圆锥形,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质坚硬,体重断面灰黑色,俗称“铜皮铁骨”,味苦回甜。

[易混淆品] 菊三七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n (Lour.) Merr的根茎.。

外表皮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瘤状突起,顶端有茎痕或芽痕。

切面黄色,显菊花心。

质坚硬。

气微香,味甘淡而后苦。

10. 莪术[饮片来源] 为姜科植物蓬莪术Curcun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Curcuna kwangsiensis S. C. 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根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圆形、类圆形的薄片,直径1.5~5.5cm。

外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并有残留的须根及须根痕,有的可见环节。

切面黄褐色至棕褐色,可见灰黄色环及众多散在的筋脉小点。

质坚硬。

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鉴别要点] 三七菊三七名称相近,容易混淆,三七药用部位为根,周围有瘤状突起,击碎后皮部与木部易分离,菊三七为根茎,表面突起的顶端有茎痕或芽痕,切面色黄,环纹不明显,皮部与木部不易分离,莪术形、色似三七,曾伪充三七,属单子叶植物的根茎,表面有环节,切面为内皮层环纹,环内维管束散列,有辛香气。

11.山药[饮片来源] 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scoreu opposita Thunb. 根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类圆形或长圆形厚片。

直径1.5~3cm。

外表面类白色。

切面白色,粉性,有光滑细腻感,有的可见散在淡棕黄色小点。

质脆、易断。

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常见伪品](1)参薯薯蓣科植物参薯Dioscorea alataL.块茎的切片。

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厚片,直径1~3cm。

外表面类白色。

切面黄白色,粉性,很少散有的淡棕黄色小点,质脆、易断。

气微,味淡。

(2)木薯大戟科植物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块根的切片。

为类圆形或斜长圆形的厚片。

直径1.5~3cm。

外表面类白色,有的残留外皮黑褐色或棕褐色。

切面白色,粉性,中央有放射状裂隙或纹理。

质脆、易断。

气微,味淡。

12.天花粉[饮片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uthis kir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nmii Harms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类圆形或类长方形厚片。

直径1.5~5.5cm。

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残存的外皮黄褐色。

切面类白色,黄色小孔(导管),略呈放射状排列。

13.葛根[饮片来源] 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或甘葛Puenaria thonssonii Benth,干燥根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不规则厚片,大者直径约3cm,有的松散成丛毛状。

外表皮灰褐色至灰棕色,有的外皮已除去。

切面灰白色至黄白色,可见淡褐色环纹及众多褐色小点与微细小孔。

质坚韧,纤维性强或具粉性。

无臭,味微甜。

[鉴别要点] 山药、天花粉、葛根是容易混淆的饮片,均色白,具粉性。

山药是单子叶植物的根茎。

切面维管束散列,显细小散在的筋脉点,味淡微酸,天花粉和葛根均为双子叶植物的根,切面均具放射状排列的纹理,天花粉筋脉纹(导管、纤维)淡黄色,味苦;葛根纤维性强,顺折易断,横折不易断,味微甜。

参薯与木薯是山药的混伪品,参薯与山药同科同属,形状大多不规则,切面多为黄白色,气味淡。

木薯是双子叶植物的块根,常残留褐色外皮,切面中央有放射状裂隙或纹理,因含氢氟酸而具毒性。

14.天麻[饮片来源] 为兰科植物天麻Castriodia elata BI. 块茎的切片。

[饮片特征] 为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呈波状,外表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有的可见点状成环的潜伏芽。

切面黄白色至淡棕黄色,角质样,半透明,有时可见色浅散在的筋脉小点。

质坚脆。

气微,味甘,久嚼微有粘性。

[常见伪品] (1)紫茉莉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L.根的切片。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

外表面黄白色至灰棕黄色。

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角质,半透明,可见同心环纹。

质硬。

断面纤维性。

气微,味淡,有刺喉感。

(2)大丽菊菊科植物大丽菊Dahlia pinnataCav.根的切片。

为扁圆形薄片。

外表面灰白色。

切面黄白色,角质样,半透明,中央有木心或中空。

质硬。

气微,味淡,嚼之略粘牙。

(3)芭蕉芋为美人蕉科植物芭蕉芋Canna edulisKer.块茎的切片。

形似天麻,外表可见纤维状物,质韧。

有焦糖气,味甜。

[鉴别要点] 天麻为单子叶植物,中柱内维管束散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