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概述共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园田居(二)》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归园田居(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诗歌知识(大学语文 单元知识)

诗歌知识(大学语文 单元知识)

诗歌知识诗歌的概念诗歌与戏剧、散文、小说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形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中国古代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产生较早也叫古风,风格自由,可以换韵,平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字数上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它发端于南齐形成于初唐,风格严谨,有严格的韵和平仄的要求。

按句的多少可分为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按字数的多少又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现在的诗歌概念更为宽泛,除歌曲以外的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的特点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渊远流长。

诗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其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1、以丰富的感情反映生活。

诗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

受篇幅的限制和形式的约束,诗歌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离不开感情。

无情而叙事,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

2、诗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

小说、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散文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自由灵活的叙事、抒情、讲道理。

诗,特别是古代近体诗,不仅篇幅短小,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所以,诗人在反映生活时常常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最能激起人们(首先是诗人自己)感情的自然景物和人、事,进行高度的集中与概括,形成饱含着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即诗境)。

这种境界,往往是高度典型化了的。

3、语言凝炼而富于形象性。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因此,诗的语言必须凝炼而生动。

这虽然是因诗的篇幅短小而不得不如此,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更深广的生活内容,从而收到以少胜多,寓万里于尺幅的艺术效果。

4、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诗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构成了诗的音乐美。

大学语文.诗歌概述

大学语文.诗歌概述

.
叶嘉莹先生长期在西方教学工作,有机会阅读了 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将西方文艺理论引入中国古 典诗词研究是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 贡献。叶嘉莹先生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 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 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 词分成了歌词之词、 诗化之词、赋化之词 三大类别。
.
叶嘉莹先生以她对于中国古典诗词创作、教 学、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得到了最高荣誉。 1990年叶嘉莹先生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你怎么忍心践踏草地, 戕害那些个植物和动物。所 以学古典诗歌的无用之为用, 其可贵之处,正在与此,我 是说有一种生命的共感。
.
心理起源说
人類為何要唱歌作詩? 就詩歌產生的性質而言,有所謂心 理起源的說法。即詩歌是表現情感的。 人生來就有情感,不管是哀樂的情緒, 或是生活中的各種感受,都需要適當的 發洩,而最自然最直接的發洩方式就是 詩歌。
(《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 5頁 )
.
《尚書.虞書》說: “詩言志,歌詠言。”
《史記.滑稽列傳》引孔子語: “書以道事,詩以達意。”
.
邹静之 谈什么是诗
写诗必须为艺 术的时间而写,艺 术的时间是一个孤 悬在空中的时间, 物理的时间对他没 有作用,比如古诗 里“每逢佳节倍思 亲”这就是为艺术 的时间而写的。
Hale Waihona Puke .邹静之 谈写诗而有的写作的人是看着日历的 颜色写作的,三八写妇女,五一写 劳动,七一写建党,八一写建军。 这些诗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就进入 纸篓了。
而随着人类思维几语言能力的发展 提升,在這些呼声中添上有意义的词语 便形成正式的歌谣。
.
魯迅论述诗歌的起源:
“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 作的,可惜沒有人記下,也沒有法子记下。 我們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会说 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須发表意見,才渐 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時大家抬 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 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是闯 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來,这 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 是『杭育杭育』派。 ”

大学语文 第一单元 诗歌

大学语文 第一单元 诗歌
这是汉代《铙歌十八曲》之一。铙歌本为“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然今传十八曲中内容庞杂,叙战阵、记祥瑞、表武功、写爱情者皆有。本篇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的。
有 所 思
饮马长城窟行
绵绵:延续不断,形容草,也形容对于远方人的相思。宿昔:指昨夜。展转:亦作“辗转”,不定。这里是说在他乡做客的人行踪无定。枯桑:落了叶的桑树。比喻那远方的人纵然感情淡薄也应该知道我的孤凄和想念。媚:爱。言:问讯。双鲤鱼:指藏书信的函。烹:煮。假鱼本不能煮,诗人为了造语生动,故意将打开书函说成烹鱼。尺素:素是生绢,古人用绢写信。长跪:伸直了腰跪着,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压在脚后跟上。末二句“上”“下”指书信的前部与后部。
“风”也叫国风,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是宫廷乐歌。 “颂”是指宗庙用于祭祀的乐歌和舞歌。
“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1
2
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语句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全诗语言简短质朴,通俗易懂,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诗歌单元-概述 PPT课件

诗歌单元-概述 PPT课件

待 到 山 花 烂 漫 时 , 她 在 丛 中 笑 。 2020/3/29
松、柏——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 》
忍受重压、坚强不屈的品格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词 柳永《雨霖铃》 曲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20/3/29
四、阅读与鉴赏
阅读诗歌,首先要弄清诗句的含义,有 时还要结合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 景,以及其艺术风格,才能深入领悟诗中 所描绘的形象,准确捕捉作品所传递的思 想感情信息。同时,还要注意欣赏诗词韵 律、节奏的和谐优美。
1、高度的概括性

2、鲜明的形象性

3、浓厚的抒情性
4、和谐的音乐性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20/3/29
三、诗 歌 的 分 类
按时代分
古代诗歌
现代诗歌


当代诗歌




送别诗 怀乡诗 咏物诗 咏史怀古诗 边塞诗 山水田园诗 宫怨诗和闺怨诗 爱民悯农诗 哲理诗 爱情诗 人生感慨诗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20/3/29
四、阅读与鉴赏
任何文学作品(或形式)都是借助具体的形象 来反映现实生活的,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和美感作 用影响读者。离开形象就没有了文艺;离开对于 形象的感受,也就没有了文艺的鉴赏。因此,鉴 赏必须从作品的形象出发,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为 依据。对于诗歌的鉴赏也是遵循着这条规律。鉴 赏诗歌是一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神活动,也 是一种需要用心去感悟的精神活动。

大学语文·现当代诗歌

大学语文·现当代诗歌

当代诗歌的发展 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 随着新中国的成 立,新诗开始了 新纪元。
大学语文· 现当代诗歌 queen_young@
• 建国初期的颂歌潮。郭沫若的《新华颂》、 艾青的《国旗》、何其芳的《我们最伟大 的节日》、臧克家的《有的人》、冯至的 《我的感谢》。
大学语文· 现当代诗歌 queen_young@
4、选文艺术风格
• (1)构思方式大胆奇特。 • (2)诗体形式以‚我‛领句。 • (3)在艺术上,想象新奇,磅礴高亢。
大学语文· 现当代诗歌 queen_young@
5、课后思考
• (1)郭沫若 生平及其诗 歌特色 • (2)天狗‛ 的象征含义
大学语文· 现当代诗歌 queen_young@
大学语文· 现当代诗歌 queen_young@
2、选文题解
• 郭沫若的《天狗》一诗最初发表于1920年2 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 学灯》上。 •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 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 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 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 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 。
• 1976年 ‚天安门诗歌运动‛。 • 1978年12月出版的《天安门诗抄》收集了1500 多篇包括新诗和旧体诗形式在内的优秀诗作。
大学语文· 现当代诗歌 queen_young@
• 1976年开始的新时期现实主义诗歌潮流。李瑛 《一月的哀思》、艾青的《光的赞歌》、雷抒雁 的《小草在歌唱》、张志民的《祖国,我对你 说》、张学梦的《现代化和我们》、白桦《阳光, 谁也不能垄断》等。
大学语文· 现当代诗歌 queen_young@
•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意义的喻指符号的‚天 狗‛,不再是立于我们想象尽头、象征着大自 然神秘魔力的‚自在‛之物,而是化为一种现 实的‚自为‛之物,是诗人自我觉醒与青春勃 发的生命情态的形象写照。诗人借无所不能的 ‚天狗‛形象来比喻自我生命的蓬勃绽放,写 出了面对风云际会的新的历史时代,一个生命 个体对于现代性的高峰体验。

大学语文诗歌

大学语文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一、作者简介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

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 纯洁幽雅。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雨巷》,受到了叶圣陶的极力推荐,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

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1936年6月,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结婚。

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这是中国近代诗坛上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

《新诗》在1937年7月停刊,共出版10期,是新月派、现代派诗人共同交流的重要场所。

戴望舒的诗歌主要受中国古典诗歌和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影响较大,前者如晚唐温庭筠、李商隐,后者如魏尔伦、果尔蒙、耶麦等,作为现代派新诗的举旗人,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

在诗的内容上他注重诗意的完整和明朗,在形式上不刻意雕琢。

二、题解一九四〇年,萧红随端木蕻良飞抵香港。

一年后,萧红到玛丽医院做全面检查,才发现患有肺结核。

一九四二年一月十二日,日军占领香港。

萧红病情加重,又经庸医误诊,不能饮食。

三天后,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将萧红转入玛丽医院。

一九四二年一月十六日,萧红精神渐复,她在纸上写下:“女人的天空是低的,负担是重的,而自己又被过多的自我牺牲所累,这种自我牺牲是被迫成那样的。

我虽然想高高飞翔,但我总觉得是要掉下来一样。

我将与蓝天碧海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世人看,半生受尽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 !不甘! ”六日后的一九四二年一月二十二日,萧红寂寞离开人世,享年三十一岁。

萧红遗体火化后葬于浅水湾。

一九四四年秋天,戴望舒来到浅水湾萧红墓畔,写下这首诗。

(戴在1938年赴港,参加抗日活动。

1942年3月,被占领香港的日军逮捕,受严刑。

诗歌ppt课件

诗歌ppt课件

东西方诗歌传统差异分析
语言形式
东方诗歌注重音韵、对仗,语言含蓄; 西方诗歌则更注重语言的节奏、韵律 和直接表达。
审美观念
东方诗歌追求含蓄美、意境美,注重 言外之意;西方诗歌则更强调直接美、 形式美,追求完美的艺术形式。
主题内容
东方诗歌多描绘自然、抒发情感,强 调意境;西方诗歌则更多地反映社会、 探讨人性,具有更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跨文化交流在中外诗歌中体现
01
翻译与传播
中外诗歌通过翻译和传播,实现了跨文化交流,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
能够共同欣赏和理解。
02
互相影响与融合
中外诗歌在互相影响和融合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更加多元化的
诗歌风格和题材。
03
世界诗歌的共性与个性
虽然中外诗歌存在文化差异和传统差异,但它们都具有诗歌的共性和个
02
古典诗歌欣赏与解读
《诗经》与《楚辞》选读
《诗经》概述
介绍《诗经》的成书背景、内容特点及 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经》名篇欣赏
选取《诗经》中的经典篇目,如《关雎》 《蒹葭》等,进行原文解读和艺术特色 分析。
《楚辞》概述
介绍《楚辞》的产生背景、主要作者及 其代表作品,阐述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 意义。
02
改进建议
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 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03
鼓励创新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写作风 格和题材,培养创新精神。
04
互动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分享 创作经验等活动,促进交流学
习。
06
诗歌教育意义及推广途径
诗歌在青少年成长中作用
陶冶情操
诗歌具有独特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能够引导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 进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