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9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2011

一、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是按 照现行价格指数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 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 涵盖面非常广的 涵盖面非常广 价格水平指标,不仅包括消费品和劳务,还纳入了 资本品和进出口商品等,因此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 一国的整体价格水平变化。然而,由于编制这个指 数需要大量的数据,因此它无法经常性地公布,通 常一年只能公布一次或两次。 很多时候,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以用国内 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DP deflator GDP deflator)来代替。
日本陷入通缩赤字两难境地
通货紧缩已成为严重影响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问题。三 日本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公布的速报显示,2009财年 (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日本国内的企业物价指数 企业物价指数 (CGPI)为102.6,比上年度大幅下降了5.2%。这是日本 企业物价指数年度指标6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降幅之大与 1986年创下的历史纪录比肩。 这一数据的出炉为日本经济再次抹上一层阴影。自20年前 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后,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年均经济 资产价格泡沫破裂 增长率仅为1.1%,债务总额 债务总额也直逼国内生产总值(GDP) 债务总额 的两倍,近来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问题也成为摆在日本政府面前的一 通货紧缩 道难题,日本经济深陷高债务和通货紧缩的双重挑战。
特定商品和劳务的当期价格 价格指数 = × 100 相同商品和劳务的基期价格
一、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消费者价格指数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是根据家庭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 CPI 变动状况来编制的。它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最 为密切的物价指数,反映了与人们生活直接相关的 衣服、食品、住房、水、电、交通、医疗、教育等 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变动。 这一指数的主要优点 优点是资料比较容易搜集,便 优点 于及时公布,能够综合并且迅速地反映人们生活消 费的物价趋势;缺点 缺点则是包含的商品和劳务范围较 缺点 为狭窄,不能够反映资本品和中间品的价格变动情 况。来自一、认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4
3.分配负面效应显现
(1)企业财富向公众转移; (2)政府财富向公众转移。
35
4.可能引发银行危机
使得市场实际利率升高,致使借 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导致银行资产 质量下降。
36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及我国的实践
(一)通货紧缩的治理 1.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 (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 量,压低利率,以刺激投资与消费; (2)赤字财政政策,即政府要用举债的办 法发展经济,扩大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政府干预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1)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 政支出两种方法。 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缺陷: 一方面,若财政赤字会超过承受能力,会 引发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带动 作用也有限。
39
(2)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有扩大中央银行基础 货币的投放、增加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 款、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下调利率 和存款准备金等。 货币政策的重点是:一是以间接调控为 主;二是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 结合;三是在需求管理的同时兼顾供给管 理;四是寻找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和防范 金融风险的结合点。
28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与标志
(一)通货紧缩的涵义
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普遍持续 下跌,表明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在增 加,货币在不断地升值,即通货在收缩。
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萧条、失业上升相伴 随。 通货紧缩与负通胀之间的差别: 一要看通货膨胀率是否由正变负; 二要看这种下降是否持续了一定的时限。
治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 控制物价。
24
(二)1983—1986年
成因: 1.财政和信贷的同时扩张; 2.过高的货币供给; 3.物价放开 治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物价 管理和监督检查,全面进行信贷检查。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三)通货紧缩的种类:
二、通货紧缩的危害
1、导致经济衰退 2、会加重债务人的负担 3、商品有效需求不足,消费总量下降 4、会使银行形成更多的不良资产 5、失业率上升
三、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一)增加有效需求 1、投资需求方面
增加政府公共投资 刺激民间投资,建立起完善的中小企业投融资 体系。 增加投资要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提 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2、消费需求方面
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创新支持消费升级的消费 信贷品种。 加大开拓农村市场的力度
完善出口退税政策 扩大私营企业的外贸出口权
3、出口需求方面
(二)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 政策相结合 1、货币政策
适度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 调控货币总量与调节货币层次相结合 实施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 优化财政支出的总量和结构
2、资产结构调整效应:财富分配效应 3、收入分配效应:劳动者的名义收入会增 加,实际收入会下降;而企业的收入会 增加。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对整个社会的影响 1、导致社会分配不公。 2、不利于长期经济增长。 3、可能诱发国内的动乱及政治危机。 4、引起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黄金外汇储 备外流。
2、财政政策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 1、促进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2、强化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约束机制
促使国有商业银行正确处理防范风险与扩大信 贷业务的关系
3、完善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 场的均衡发展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实质? 2、试述通货膨胀的类型。 3、简要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各方面的 影响。 4、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5、分析我国经济中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对策。 6、通货膨胀能否促进经济增长?为什么? 7、如何理解通货紧缩?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快步型通货膨胀,又称奔驰式通货膨胀 (Galloping Inflation)
。其程度介于温和型和恶性型之间,通货膨胀率一般在两位数字,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年通货膨胀率在 10 — 100% 之间,也有的把它确定在
通货膨胀后期,物价上涨速度快于货币发行速度,货币流通速度加快之后,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不相适应,出现了过多的货币量,这时又增加货币发行,更使物价急剧上涨。因此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物价上涨与货币发行速度螺旋上升。
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三个阶段中,通货膨胀预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货膨胀预期是指人们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感受,预测通货膨胀即将发生或将继续发展。这种预测决定人们的经济行为。通货膨胀预期心理往往加剧了通货膨胀的速度与幅度。通货膨胀预期的出现与存在,导致投资者不愿持有货币,使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导致企业囤积商品,减少对商品的供应,扩大供求矛盾;导致企业提前涨价,推动物价迅速上涨。因此,通货膨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预期,通货膨胀预期又加速通货膨胀的发展。
),或称国民生产总值折算价格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实际上就是名义 GNP
与实际 GNP 的比值。
这种指数的特点是包括范围广泛,既包括消费资料,又包括生产资料;既包括商品,也包括劳务,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的趋势。但是,由于涉及面太广,资料更难收集,多数国家每年只统计一次,公布次数不如消费物价指数频繁,因而不能迅速准确地反映物价的变动及通货膨胀的程度和发展趋势。
这个指数的主要优点是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公布次数较为频繁,能够迅速直接地反映居民生活的价格趋势。缺陷是范围较窄,只包括社会最终产品中的居民消费品这一部分,不包括公共部门的消费、生产资料和资本产品以及进出口商品,从而不足以说明全面的情况。一部分消费品价格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品质的改善,消费物价指数不能准确地表现这一点,因而有夸大物价上涨的可能。消费物价指数的另一个缺点是它的调查仅限于城镇居民,因此它不能反映全国居民的生活费用的变化情况。
第九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Hale Waihona Puke 1.工资推动型员工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资推进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工资提高使生产 成本增加而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在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中,我们需要明确一点, 即并非任何货币工资的提高都会导致工资推 进型通货膨胀,如果货币工资率的增长没有 超过边际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工资推进型通 货膨胀就不会发生。
金融学基础
2.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 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又称批发物价指数,是根据制 成品和原材料的批发价格编制的指数。我国尚 未公开发布批发物价指数资料。由于统计范围 狭窄,所以许多国家没有将批发物价指数列为 测定通货膨胀的代表性指标。
金融学基础
3.国民生产总值价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 民生产总值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率。
价格出现抢购和价格上涨,这是非常明显 的通货膨胀。
二、通货膨胀的测量 1.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 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由各国政府根据各自国家若干种主
要食品、衣服等日用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 住房、交通、医疗等服务费用而编制计算出来的。 我国通常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来测度通货膨胀率,官 方文件中对通货膨胀率的分析,通常以此指数为准。
*
二、通货膨胀的测量(程度)
一般认为,通货膨胀为0为下界,通货膨胀率达到 8%时为上界。低通货膨胀率也并非越低越好。目前, 还没有哪个国家把通货膨胀目标区间的中点定为零。
金融学基础
案例分析:
王女士是一位公司白领,其工资收入为5000元/月。央 行公布的2008年1月的通货膨胀率是7%,请问:
第九章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九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第一节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一、通货膨胀的定义1、定义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现实货币量超过了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并由此所引起的纸币贬值。
简单地说,通货膨胀即是因货币过多所引起的货币贬值。
2、理解(1)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的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纸币贬值,一般与物价上涨联系在一起。
但我们不能说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还有可能是由于其它因素的影响所致✧在物价受到管制的条件下所出现的隐蔽性通货膨胀,一般表现为工资收入水平不下降,物价也未上涨,但市场上商品供应紧张,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3)通货膨胀是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
(4)通货膨胀的发生与货币供应量的超经济增长相联系。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划分开放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所谓开放型通货膨胀,是指通货膨胀状况可以灵敏地通过物价变动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对物价的管制比较少的国家,市场商品供求对比关系的变动必然引起物价水平的波动。
这时通货膨胀状况可以灵敏地通过物价变动反映出来。
市场经济属于开放型经济。
这种通货膨胀称为开放型通货膨胀。
它一般用物价指数的变动来衡量。
所谓隐蔽性通货膨胀,又称为抑制性通货膨胀。
是指在市场商品的价格受到管制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状况不能通过市场物价的变动而灵敏地反映出来的通货膨胀。
在管制物价的前提下,市场机制作用不完全,物价由国家限定在一定的水平,这时职工工资或收入水平一般难以下降,社会需求压力过大,市场商品的供求关系一般表现为供不应求,其结果是商品的黑市价格与官方价格有较大差异,货币流通速度可能减慢,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也明显下降。
这种通货膨胀一般发生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
(二)按通货膨胀的轻重程度划分温和型通货膨胀、快速型通货膨胀、严重型通货膨胀温和型通货膨胀,即缓慢而持续的通货膨胀。
又称“适度的”或“爬行的”通货膨胀。
一般指年物价上升率在2-3%之间,也有认为在2-5%之间。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9.4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 需求管理政策
抑制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增收节支)和紧 缩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 二、 收入政策 政府制定一套关于物价和工资的行为准则,实行 物价和工资管制,主要针对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三、 收入指数化政策 消除通货膨胀税,增强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动力。 四、 供给政策 增加生产和供给:减税
一、 通货膨胀的定义 (结合教材) 通货膨胀是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 持续上涨现象。
我国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 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 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 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 象。
全面理解这一定义,要把握五个要点 (1)通货膨胀只发生在纸币流通情况下; (2)流通中的或客观需要的“货币量”应包括纸币、 活期存款乃至全部存款; (3)“物价”是指一般物价水平,或者说物价总水 平; (4)物价水平的起伏波动或间歇性上涨,一般不视 为通货膨胀; (5)物价水平的上涨,需达到一个量的界限才视为 通货膨胀
1948 年为制止通货膨胀,摆脱经济危机,国民政 府推行了“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的贬值比法币 更快,物价、美元汇率如火箭般地飞升,外汇黑市 面上猖獗, 1948 年末还是隔月翻番, 1949 年 1 — 2 月已按周翻番, 3 — 4 月更是一天翻几番。 当时有人根据物价统计对法币和金圆券的贬值作了 一个形象化的分析: 法币 100 元的购买力, 1937 年值黄牛二头, 1938 年值黄牛一头, 1939 年值猪一头, 1941 年 值面粉一袋, 1943 年值煤球一个, 1948 年值大 米 0 .002416 两, 1949 年 5 月值大米 0 .000 000 000185 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四五。法币 至此全面崩溃,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乃世界之罕见。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碎石、砂砾等颗粒材料. 从 以上规范的规定来看,无论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天然砂砾
第9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 9. 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 9.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治理对策
返回
9.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影 响
9.1.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衡量
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定义 (1)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 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上涨的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
因而会阻碍经济增长。 (4)由于通货膨胀对借款者有利,会诱发过度的资金需求,而过度的资金 需求会迫使政府及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削弱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 (5)通货膨胀的加速,会促使政府加强价格管理,从而降低经济发展的活 力,影响经济的增长。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影响到商品的出口,由于国
内价格高于国外价格,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会降低,从而不利于出口,进 口增加,导致贸易逆差加大,影响经济增长。
(2)通货膨胀的发生,将妨碍货币职能的正常发挥,不仅因币值不稳增加 经济核算的困难,影响储蓄和正常的积累,而且在严重时影响货币作为 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使商品交换倒退到物物交换的原始状态。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1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影 响
(3)通货膨胀会使价格机制遭到破坏,增加生产性投资的风险和经营成本, 从而资金流向生产部门的比重将下降,流向非生产部门的比重将上升,
(3)通货膨胀发生后,公众的预期有一个过程,物价的上涨会快于名义工 资的提高,这样企业的利润就会增加,而这又会刺激企业增加投资,从 而促进经济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格水平是指价格指数
V1
• 若基年的价格指数、货币价值都为100,P 当
年的价格指数、货币价值分别为P、V t 则,
Vt P100100
Vt
100100 P
7
人民币的价值指数
• 人民币价值指数(以1950年人民币价值为100)
• 价格指数:全国零售物价指数
年度
价格指数
货币价值
1950
100
100
3
通胀的衡量指标1
• 消费价格指数:CPI
✓反映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或劳务
✓一般根据消费品或劳务的零售价格计算
• 计算公式
CPtI
Pt q0 P0 q0
✓拉氏指数:以基期的消费量价格指数:PPI
✓又称批发价格指数WPI
✓不包括劳务的价格
• 计算公式
WPtI
Pt q0 P0 q0
20
我国改革后的通胀
• 1980年通胀 ✓特点:财政赤字、货币发行和信贷规模过速 ✓对策:压缩基建投资、加强财政收支和信贷管理 • 1984年通胀 ✓特点:信贷增长过速、现金发行过猛 ✓对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控制消费等
21
我国改革后的通胀
• 1988年通胀 ✓特点:改革以来最严重的通胀,出现三次抢购风 ✓ 对策:降低发展速度、缩减固定投资规模、压缩消费、
9
通胀治理对策
• 紧缩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治理需求拉动型通胀 ✓前提:已实现充分就业 • 收入政策:治理成本推进型通胀 • 指数化政策:减少物价上涨的影响 • 供给政策:从长起来看 • 结构改革:治理结构型通胀 • 货币改革:治理恶性通胀
10
紧缩性货币政策
• 紧缩性货币政策 ✓抑制总需求(总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 ✓对投资需求影响最大 • 紧缩性货币政策内容 ✓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 ✓利率:提高再贴现率 ✓法定准备金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23
我国通胀的成因
• 宏观经济政策以及经济制度 • 需求拉升: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消费膨胀 • 成本推进:工资上涨、农副产品价格上升 • 经济结构失衡 • 小结 ✓我国物价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货币、投资 ✓我国物价变化的间接原因是产出
24
治理我国通胀的对策
• 控制需求:投资需求、消费需求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 • 改善供给 ✓长期看:提高生产效率 • 调整结构
严控货币供应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
• 1992年的通胀 ✓ 特点:货币增长过快、投资规模过大、产业结构失衡 ✓对策:控制货币供应、加强信贷管理、调整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发展货币市场
22
我国改革后的通胀
• 1994年的通胀 ✓1994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高达21.7%; ✓1997年: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回落到0.8% • 我国首次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抑制了通胀,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落”
5
通胀的衡量指标3
•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名义GNP:按当时价格计算
✓实质GNP:按不变价格计算
✓分子分母时点应一致
• 计算公式
PGNP
Pt qt P0 qt
6
货币的价值
• 货币的价值:货币对一般商品与劳务的购买 力或综合购买力
✓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
• 货币的价值与价格水平成反比
1980
146.9
68.1
1984
160
62.5
1985
174.1
57.4
1986
184.5
54.2
1987
198
50.5
8
通货膨胀的影响
• 通胀对收入与财富分配的影响 ✓对固定名义收入或收益者的影响 ✓从债权债务关系看 • 通胀对经济的影响 ✓对产出的影响(负:价格失真、资本外逃) ✓对就业的影响
11
紧缩性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 ✓对消费需求和政府支出影响最大 • 紧缩性财政政策 ✓提高税率,增加税收 ✓缩减政府支出 ✓缩减财政的转移性支付
12
紧缩性政策的失灵
• 成本推动型通胀
✓紧缩性政策的失灵
✓应增加总供给 P1
P
D
s
P0
S
d
P2
产量Q
13
收入政策
• 成本推动型通胀 ✓工资上升、垄断品价格与输入品价格提高 • 对策:因紧缩性政策的失灵,采取收入政策 ✓工资-物价指导线 ✓工资-物价管制 ✓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政策 • 反对管制理由 ✓管制是否有效、管制是权宜之计、价格扭曲
14
指数化政策
• 指数化政策:目的在于减少物价上涨的影响 • 指数化政策内容 ✓债券指数化 ✓税收指数化 ✓工资指数化
15
供给政策
• 供给学派:拉佛 • 增加供给 ✓减税 ✓削减福利支出
16
结构改革
• 政府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缓解瓶颈效应 • 限制垄断企业发展,防止任意抬高物价 • 调整就业结构
25
我国当前通胀压力加大
•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9.7% ✓ 200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为7% • 43%!固定资产投资太猛
✓ 房地产开发、钢铁、电力、城建、化工等五个行业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2.8% ✓适度通货膨胀率的底线为5% ✓前景不容乐观:时滞
26
1997年
• 我国首次成功实现了经济“软着陆” •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 我国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问题 ✓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 ✓工农业产品价格开始下降
27
通货紧缩
• 通货紧缩的定义 • 通货紧缩的类型 • 通货紧缩的成因 • 通货紧缩的治理 • 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 • 我国通货紧缩的成因 • 我国反通货紧缩的对策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衡量 ✓通货膨胀的影响、反通胀的对策 • 货币的价值 ✓成因、影响、对策
1
通货膨胀的含义
• 通货膨胀是指平均物价水平以不同形式长 期上涨的过程
✓平均物价水平 ✓长期上涨 ➢公开或隐蔽
2
通货膨胀的类型
• 公开性通胀与抑制性通胀 • 爬行式通胀、奔驰式通胀与恶性通胀 ✓奔驰式通胀:通胀率在10%~100%之间 • 按照通胀发生的原因 ✓成本推动型:工资上涨;现泛指投入品价格上涨 ✓需求拉动型、结构型 ✓财政型:财政赤字滥发货币 ✓输入型通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17
货币改革
• 减少货币供应量 • 打击投机 • 控制物价增长等 • 废除旧货币,发行新货币
18
我国通胀实践
• 我国改革前的通胀 • 我国改革后的通胀 • 我国通胀的成因 • 治理我国通胀的对策
19
我国改革前的通胀
• 建国初期的通胀 ✓迅速恢复生产、平衡财政收支 ✓推行报纸措施、打击投机 • 大跃进时期的通胀 ✓缩短工业战线、下放城镇人口 ✓压缩基建规模、控制货币发行 • 十年动乱时期的通胀 ✓抑制型通胀:商品严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