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性格内向者的10大心理误区
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

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关于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导语:兰妮所著书中有一段描绘了人类的大脑,如果书本背后隐含的科学是正确的话,这就可以证明其实内向者对多巴胺高度过敏,结果导致过多的外界刺激汹涌而来并大大地消耗了他们的精力。
相反地,外向者没有足够的多巴胺,他们的大脑需要肾上腺素来创造足够的多巴胺。
同时,外向者通往大脑的神经路径更短,而且血流量也更少。
外向者的神经系统在传递信息时,大部分时候会绕开位于脑前叶的布罗卡氏区。
这个区域主导大部分的深思。
关于内向者的10个认知误区误区一:内向者不喜欢说话这是不正确的。
内向者不说话仅仅是因为无事可说。
他们不喜欢闲聊。
试着让内向者谈谈他们所感兴趣的事情,你会发现他们讲几天几夜是不会闭嘴的。
误区二:内向者很害羞害羞跟内向一点关系也没有。
内向者不一定都是害怕人群的。
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互动的原因,从不为互动而互动。
如果你想跟一位内向者谈话,那你就直接开始讲就好了,不需要担心是否要表现的风度翩翩。
误区三:内向者很粗鲁无礼内向者不认为有兜圈子寒暄的必要。
他们希望每个人都是诚实的。
不幸的是,这种想法在大部分时候都不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内向者要融入场景的时候就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使得他们精疲力尽。
误区四:内向者不喜人正相反,内向者对于他们拥有的少数朋友珍而重之。
他们的好友数量一只手就可以数的过来。
假使你足够幸运让内向者认为你是他的朋友,那么你可能因此就获得了一位终生的益友。
作为一个有内涵的人,一旦你获得了他们的尊重,那你就进入他们的世界并占据一席之地了。
误区五:内向者不喜欢在公共场合露面只要没有什么意义,内向者就不喜欢在公共场合露面。
他们同样喜欢避开公共活动中的复杂之处。
他们能快速地接收信息和经验,因此不需要为了想要获得信息而长久在场。
他们已准备好回家,休养生息,然后处理所有获得的.信息。
事实上,恢复精力对于内向者而言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误区六:内向者总是想要独处内向者总是悠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为什么千万别惹内向的人

为什么千万别惹内向的人千万别惹内向的人否则后果自负内向的人自带上帝视角,谁谁谁人品怎么样一清二楚1、内向的人有超强的洞察力内向的人虽然学不来哪些八面玲珑,油嘴滑舌。
但我们具有超强的洞察力,说不好听点儿,你正准备掘屁股。
我们就知道你这屎要往哪拉。
一般情况下,我们看人非常准,而且会在大脑中迅速对其进行归类,即便是身处一个新的环境。
虽然我们嘴上不去说什么,但心里跟明镜似的。
2、内向的人自愈心结有人说内向的人琢磨不透,甚至还有人说内向的人阴险。
但我想说,你可以放心的和内向的人交朋友,他们从内心不想与任何人为敌。
原因可能你不太理解,就是我们认为那样太麻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简单越好。
搞那么复杂活着不累吗?有敌对有阶级又意味着复杂关系的出现,难道不是吗?所以,与内向的人交往,你不需要有什么防范。
因为内向的人平白无故是不会和你建立矛盾的。
3、内向的人心思缜密有很多人总拿情商低和内向性格联系在一起。
其实,说这些话的人你们要知道,情商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你在什么场合就用最适合这个场合言行去迎合”罢了,迎合的好与坏既是情商高或低。
内向的人虽然话不多,但心思缜密,很懂得人情世故,更懂得做人做事的分寸,我们不愿意去做没把握甚至出格的事情,那样反而适得其反。
4、内向的人做人坦荡我们没有花花肠子,做人光明磊落。
我们的想法简单,目标明确,我们有自己的为人处世的原则。
我们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和习惯。
我们不会去无缘无故打搅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搅我们,所谓“打搅”,并非一般意义的妨碍或扰乱,这种浅浅的打搅,我们一般都能包容,因为内向的人大多拥有一颗很强的包容心。
5、内向的人是快乐的有人经常说内向的人自卑,其实我想说,自卑者不分内向或外向,是人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
如果长期陷入自卑状态的,也不要和内向挂钩,那是一种心理疾病或是精神疾病得治。
内向的人虽然朋友不多,但很精,两三个朋友依然相处的很快乐,轻松。
有人说内向的人很高傲,不好接触。
当心十个心理陷阱

当心十个心理陷阱
人的自毁行为看上去不可思议,却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着。
以下10种最常见的导致自毁的心理陷阱,读者可自鉴之。
1、求败的性格。
有些人自陷于受欺压、被打击的绝境,一筹莫展,即使眼前摆明了有退路、出口,他们还是视而不见,拒绝利用。
2、自恋狂。
自恋狂常常需要别人不停地赞美、爱慕,为了博取对方喜欢,常盲目答应别人的所有要求。
3、情感幼稚。
以幼稚的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此很难得到他人的尊重,是一种打击自己事业的方式。
4、中年危机。
感到中年危机者,认为眼前没有任何挑战值得奋力一搏,变得死气沉沉,喜怒无常。
5、虚幻的期望。
志大才疏,对自己的才能和潜力不能作出明智的估计,对自己要求过高,生活目标极不现实。
6、自卑过重。
自卑感严重的人在自尊心作祟下,有时会做出荒诞之举以证明自己的价值,结果反而自取其败。
7、报复心强。
报复心强者无法泰然面对挫折,结果失去人缘,陷入麻烦。
8、执拗多疑。
心胸狭隘,整日疑神疑鬼,总在揣测别人的动机,势必会浪费工作精力,影响人际关系。
9、追求刺激。
有些人爱“剑走偏锋”,只有将生活节奏调得很快,晕头转向之后,才会快乐,所以容易判断失误。
10、欺世情结。
有些人总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像别人想像中那样好,常常引以为咎,以致自寻毁灭来惩罚自己。
人际交往中需要避免的十个陷阱

人际交往中需要避免的十个陷阱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陷入一些陷阱中,导致交流不畅、关系疏远甚至破裂。
为了更好地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本文将分析并列举出十个需要避免的陷阱,并给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实践导向结论。
首先,第一个陷阱是缺乏有效的沟通。
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很多人在沟通中缺乏耐心和倾听的态度。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尊重他们的感受,并且表达自己的想法时要清晰明了。
第二个陷阱是情绪化的反应。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情绪的影响而做出冲动的反应,这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冷静地思考并给予合适的回应。
第三个陷阱是过度批评和指责。
在人际交往中,批评和指责往往会引起争吵和争执。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以积极的方式给出建议和反馈,尽量避免使用负面的词语和态度。
第四个陷阱是过度关注自己的利益。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关注他人,尊重他们的权益,并且愿意为他们着想。
第五个陷阱是缺乏尊重和尊重他人的空间。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信仰和隐私。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接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给予他人足够的空间来表达自己。
第六个陷阱是缺乏合作和团队精神。
在工作和生活中,合作和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贡献,并且乐于分享和帮助他人。
第七个陷阱是过度自我中心。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和利益,而忽视他人的感受和帮助。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关心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并乐于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八个陷阱是缺乏共情和理解。
在人际交往中,共情和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
要避免这一陷阱,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并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和理解。
第九个陷阱是过度控制和干涉他人。
对性格内向人的十个心理误区

对性格内向人的十个心理误区在生活中,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我们可以在身边看到性格外向的人,他们往往给我们阳光和开朗的感觉,同时也有一些性格内向的人,他们会给我们不爱说话,喜欢独处,害羞的感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对内向性格朋友们的认识误区。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内向的朋友们吧。
对性格内向人的十个心理误区:心理误区1:内向者不爱说话其实,内向者并不是不爱说话,而是不爱说无关紧要的话。
当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时,内向者也会滔滔不绝地谈论。
心理误区2:内向者很害羞其实害羞和这个人是否内向一点关系都没有。
内向者一点都不怕生。
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能促使自己与别人进行互动的理由。
他们不会毫无目的地去和别人搭讪。
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聊聊天,你只要先开口说话就行了,不必要去计较繁文缛节。
心理误区3:内向者很粗鲁在与别人见面打招呼时,内向者一般不喜欢说些拐弯抹角的话。
他们希望他人也能像自己那样真诚。
但通常在大部分情景下这都是行不通。
所以内向者很容易出现恐惧交际的社交心理,以致于他们很难融入其他的群体中去。
心理误区4:内向者很古怪内向者常常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从众。
他们更喜欢自己特立独行的生活。
因为他们常为自己考虑,所以就显得和社会那样的不合拍。
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有自己的主见。
心理误区5:内向者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事实上,内向者是不喜欢泛泛之交,他们非常珍惜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
他们随口就能叫出亲密朋友的名字。
假如你很幸运地和一个内向者成为朋友,你们之间的友谊会伴随你们终生的。
你一旦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你就真正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圈子心理误区6:内向者喜欢独处内向者喜欢思考。
喜欢去解决问题。
不过,如果他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乐趣者的话,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孤单的。
他们渴望有一个像自己那样真诚的知己。
心理误区7:内向者不喜欢热闹的地方这是没有一点依据的。
内向者不喜欢去热闹的公共场所,是因为他们想避免将自己卷入进集体活动中去,他们只想回到家里去学习和消化所得的信息。
人际交往中需要杜绝的八种心理

人际交往中需要杜绝的八种心理良好的心理,是人们进行广泛社交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交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
相反,心理状态不佳,会形成某些隔膜和屏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交朋结友和适应社会。
因此,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努力克服以下种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
1.作戏心理:有的人把交朋友当作是逢场作戏,往往朝秦暮楚,见异思迁,且喜欢吹牛。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只是在做表面文章,因而常常得不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
2.怯懦心理:主要见于涉世不深,阅历较浅,性格内向,不善辞令的人。
怯懦会阻碍自己计划与设想的实现。
怯懦心理是束缚思想行为的绳索,理应断之,弃之。
3.排他心理: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需要不断地更新,否则就会失去活力,甚至产生副效应。
排他心理恰好忽视了这一点,它表现为抱残守缺,拒绝拓展思维,促使人们只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内兜圈子。
4.猜疑心理:有猜忌心理的人,往往爱用不信任的眼光去审视对方和看待外界事物,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
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
5.冷漠心理:有些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一概冷漠对待,甚至错误地认为言语尖刻、态度孤傲,高视阔步,就是自己的“个性”,致使别人不敢接近自己,从而失去了更多的朋友。
6.自卑心理:有些人容易产生自卑感,甚至瞧不起自己,只知其短不知其长,甘居人下,缺乏应有的自信心,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有自卑感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办事无胆量,习惯于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种心态如不改变,久而久之,有可能逐渐磨损人的胆识、魄力和独特个性。
7.逆反心理:有些人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
对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你说好他偏偏说坏;你说一他偏说二,你说辣椒很辣,他偏说不辣。
逆反心理容易模糊是非曲直的严格界限,常使人产生反感和厌恶。
8.贪财心理:有的人认为交朋友的目的就是为了“互相利用”,因此他们只结交对自己有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人,而且常常是“过河拆桥”。
工作总结缺点 内向

工作总结缺点内向
在工作中,总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对于一些内向的人来说,总结可能会成为一项困难的任务。
他们往往更喜欢独自思考,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批评而不愿意在团队中表达意见。
这些都是内向对工作总结带来的一些缺点。
首先,内向的人往往不善于与他人沟通。
在进行工作总结时,团队成员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经验。
然而,内向的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被忽视或批评而选择保持沉默,这样就会导致团队无法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无法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其次,内向的人可能会因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导致工作总结的结果不够全面。
在总结工作时,需要全面地分析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然而,内向的人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导致总结结果不够全面,影响工作的质量。
最后,内向的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批评而不愿意在团队中表达意见。
在工作总结中,需要团队成员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才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然而,内向的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批评而选择保持沉默,这样就会导致团队无法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无法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内向在工作总结中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内向的人也可以通过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提高自己的工作总结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多参加团队讨论,多与同事交流,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只有不断地克服自己的缺点,才能够在工作总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过于内向孩子问题及对策

过于内向孩子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幼儿园中有这样一类孩子,他们乖巧听话,不淘气不惹事,平时不主动和其他小朋友玩,上课时从来不回答问题,在幼儿园中总是听不见他们的声音。
这样的孩子长期下去会难以适应社会,严重影响社会性发展。
本文试图找出帮助这类孩子的一些具体办法。
最近我们在幼儿园做儿童第二语言的测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有上述行为问题的孩子。
当我们把测试要求说清楚后,该由他们回答时他们却不开口,手使劲撕衣角,低着头,不吭声,不说会答也不说不会答。
事后我们和老师交谈,得知这些孩子在平时也很内向,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孩子的家长对他们的要求非常严格,但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从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
一、过于内向孩子形成的原因分析这类孩子过于内向,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的自卑心理,并且这类孩子有极强的自尊心,他们受不了丁点儿的批评,他们觉得被老师批评一次,老师就会永远看不起他们。
(一)经常批评孩子是形成孩子自卑的温床在赏识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和老师喜欢批评孩子,或者说批评多于表扬,或说批评与年龄成正比。
我们经常看到父母们使用如下的字句:“你看你,连碗都端不好!”“真是笨死了!这么简单的画都画不好!”“真没出息,脑子用来做什么的?”这些语言是一种负面的暗示,说多了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刻下“我不行,我没有能力”的印痕。
(二)缺少成功体验孩子平时做事成功率不高,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受到了过多的失败与挫折,这也是导致这种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例如某一口才不太好的学生,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失败,受到人们的哄笑,心里感到很不好受,恨不得找个空隙钻到地下去;某幼儿园准备六一儿童节的节目,一小女孩长的很可爱,老师选她参加一个舞蹈节目,她怕自己跳不好而拒绝参加,老师再三鼓励,她最终答应了,可在训练的过程中,指导老师经常说她这儿跳的不对那儿跳的不好,最后这个孩子还是放弃了。
(三)消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容易抑制人的自信心,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有较多负面的看法,他就会经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他也会认为自己做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们对性格内向者的10大心理误区
2008年末,我很幸运地发现了一本好书:The Introvert Advantage: How to Thrive in an Extrovert World(内向者优势),作者是心理学博士玛蒂·兰妮(Marti Laney)。
这本书简直就是为像我这样的内向者量身打造的,而且写得又如百科全书般详细。
它不仅解释了我身上的几个孤僻的行为习惯,而且还帮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认识我的人肯定都会说,“你2啊!到现在你才觉察到自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问题就在于给某人贴上一个性格内向的标签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肤浅的认识。
人性是很复杂的。
书中有一个章节(第71页到75页)就专门探讨了人类的大脑,并分析了内向者与外向者大脑中的神经元在控制通路进行传递时的差异。
如果这本书所论述的理论设想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内向者对多巴胺过度敏感,他们受到的来自外界的刺激也会更多,他们也更容易筋疲力尽。
而外向者恰恰相反,他们缺少多巴胺,他们的大脑需要肾上腺来创造多巴胺。
外向者的神经通路也要比内向者的短些,而且他们大脑的血流量也相对要少些。
存储于外向者神经系统中的信息大部分都是通过位于前额叶的布罗卡氏区(Broca’s area)传递的,而这里正是我们大脑运行绝大部分思考的地方。
不幸的是,按照这本书的说法,大概只有25%的人是内向者。
而像我这样极端内向的人则又更少。
由于整个社会缺乏对内向者的了解,所以人们就对这部分少数群体抱有许多的心理误区。
(我要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下面我就列出这10个比较常见的心理误区(这些是我基于自己的人生经验,然后再参考了这本书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给大家看看。
心理误区1:内向者不喜欢说话
并不是这样,内向者不喜欢讲无关紧要的话,但他们有话必说。
一遇到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内向者也会滔滔不绝地谈话。
心理误区2:内向者很害羞
害羞和这个人是不是内向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内向者一点都不怕生。
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个能促使自己与别人进行互动的理由。
他们不会毫无目的地去和别人搭讪。
如果你想和一个内向者聊聊天,你只要先开口说话就行了,不必要去计较繁文缛节。
心理误区3:内向者很粗鲁
在与别人照面寒暄的时候,内向者不喜欢说些拐弯抹角的话。
他们希望人人都像自己那样真诚。
但很不幸的是,在大部分情景下这都行不通。
所以内向者很自然地就会有些社交压力,他们很难融入其他的群体中去。
心理误区4:内向者不喜欢与人打交道
恰恰相反,内向者非常珍视自己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
他们随口就能叫出亲密朋友的名字。
假如你很幸运地和一个内向者成为了朋友,你们之间的友谊会伴随你们终生的。
你一旦获得了他们的认可,你就真正地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圈子了。
心理误区5:内向者不喜欢热闹的地方
一点依据都没有。
内向者不喜欢去热闹的公共场所所是因为他们想避免将自己卷入进集体活动中去。
他们学习速度非常快,因此他们也就不需要长时间地呆在公共场所。
他们只想回到家里消化吸收所得的信息。
内向者是很喜欢学习的,他们很喜欢给自己“充电”。
心理误区6:内向者喜欢独处
内向者喜欢独立思考。
他们经常思考。
他们他们也喜欢做白日梦。
他们喜欢去解决问题。
不过,如果他们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乐趣的人的话,他们的生活也是非常孤单的。
他们渴望有一个像自己那样真诚的知己。
心理误区7:内向者很古怪
内向者常常是个人主义者,他们不从众。
他们更喜欢自己特立独行的生活。
因为他们常为自己考虑,所以就显得和社会那样的不合拍。
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他们在大多数时候都有自己的主见。
心理误区8:内向者就是一个呆瓜
内向者通常更关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自身的思想和感情上。
但并不是说他们对外部的世界不闻不问,而是他们被自己内心世界里的精彩纷呈所俘虏了。
心理误区9:内向者不懂得享受
内向者在家里或是在自然的怀抱中是非常放松的,但在公共场合他们就会变得拘谨起来。
内向者不喜欢噪杂的环境和刺激的体验。
如果环境太吵闹的话,他们就会走得远远的。
他们的大脑对于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非常敏感。
内向者与外向者有着截然不同的神经控制通路。
你查阅下资料就会有所了解。
心理误区10:内向者要提升自己并变成外向者
一个没有内向者的世界,就缺少了不少的科学家、音乐家、艺术家、诗人、制片人、医生、数学家、作家和哲学家。
这就是说,要想与内向者打交道的话,外向者还有许多东西要去学习。
(我在这里是特地强调了一下,因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看法是内向者应该想外向者学习)内向者不必强迫自己去成为外向者,他们要尊重自己的天性并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事实上,一份研究(Silverman,1986)显示,人的智商高低与内向的程度成线性比例,越内向智商也就越高。
“你们(外向者)无法摆脱我们,而如果你们想要同化我们的话,这只会招致你自己的毁灭。
”---这是我编的一句话,我是一个剧作家。
要让一个内向者抹杀自己的个性融入进这个外向型的社会是一种摧残。
像其它的少数民族那样,内向者会因为自己与大众之间的差异而开始憎恨自己和其他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个内向者的话,我建议你就这个话题去做些研究,然后再和其他的内向者交流下思想。
社会的压力不仅仅是压在内向者的身上,对被视为“正常人”的外向者而言,他们也应该要尊重内向者,而我们也要学会尊重我们自己。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