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

《蝶恋花》阅读题目及答案分析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1)联系全词及写作背景,你从“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中读到哪些隐含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解析]①园林富丽,春色迷人,但“似此”二字却流露出这好风景已与自己无关的感受。
因为词人遭遇贬谪外放,虽然重回汴京,又到旧时园林,但已物是人非,词人临老,妻子过世,再无欣赏“好风景"的心情了。
②“流落归来”看似轻轻一笔,却内涵丰富,概括了词人七年的迁谪生涯,包蕴无穷的辛酸。
(2)把上下阕对照读,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解析]主要艺术表现手法:以上阕的乐景反衬下阕的哀情;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杨柳袅袅,嫩荷无数,赏心悦目,令人留连;但词人对之只是“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境况凄凉孤寂,苍茫暮色与垂老之人,令人悲徊不已。
情景之间形成强烈反衬。
(或“写景设色愈是富丽,就愈反衬出词人心情的黯淡凄凉”)其他答案:象征手法(或比喻手法)。
首句写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象征(比喻)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天晴虽可喜,但夕阳黄昏义可悲,这又比喻了被贬之人被召固然可喜,但人生已垂暮又可悲的现实。
[诗词简析]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
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起笔“小雨初晴回晚照。
”富于象征意味:雨后初晴,夕阳返照的景象,暗寓作者久遭迁谪始得召还的人生。
终见天晴固然可喜,可是夕阳黄昏,亦复可悲。
这亦喜亦悲之情,全融于这初晴晚照之中。
接下来“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二句更需玩味。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

《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蝶恋花》的阅读答案及简析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词开头一句是写景,特别是对“青杏”的描写,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冲淡了先前因为“残红”而生的伤感之情。
B.词上阕描写了一组初春景象,虽有些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词人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也是词人此时心境的写照。
C.词中“墙里”、“墙外”分别重复,墙内是家,墙外是路,墙内有欢快的生活,墙外是赶路的行人,读来错落有致,耐人寻味。
D.词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心生惆怅。
作者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的心绪。
E.综观全词,词人表达了一种欲奋发有为而不得的伤感之情,这也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
2.本词首句的“褪”字流露出浓郁的情感,请赏析其妙处。
(6分)参考答案1.B、E.(B给2分、E给3分,多选给0分)解析:B项“初春景象”错误,应是暮春景象,E项“意境鲜明,语言明白晓畅”分析错误,应是意境朦胧,语言含蓄婉转。
2.“褪”字既写花的掉落,也写花的颜色的消退,写出了花儿凋零的情景。
(2分)点明时间在暮春(2分),曾经的灿烂炫目已逝去,抒发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
(2分)简析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清新婉丽之作,表现了词人对春光流逝的叹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为人知的烦恼。
上阕写春光易逝带来的伤感,没有拘泥于状景写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叹。
下阕写得遇佳人却无缘一晤,自己多情却遭到无情对待的悲哀。
蝶恋花阅读赏析及答案

蝶恋花阅读赏析及答案蝶恋花阅读赏析及答案蝶恋花①陆游桐叶晨飘蛩夜语。
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
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
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
(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
(2分)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2分)(4分。
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赏析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
词中表现了对抗金前线戎马生活的怀念,和对抗敌重任无人可以托付的感叹。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qióng 蟋蟀]在夜间鸣叫。
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sì]”,旅途的愁绪。
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
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
“黯[àn]”是暗淡的意思。
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
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
当年在抗金前线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前线。
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
“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
“盘”是回旋的意思。
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前线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
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
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前线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前线,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
《蝶恋花》阅读答案

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
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元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
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
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参考答案1.“又到”句点明诗人重到当年分别之地;“不语”句勾画出诗人驻马立足,默默无言,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踏遍”句写出在清冷的秋季,诗人长久的徘徊在故地,不忍离去。
2.答案示例:诗人用“不恨”、“只恨”形成对举(对比),来突出“西风吹梦成今古”给诗人带来的痛苦。
23《蝶恋花》练习(含答案).doc

23《蝶恋花》练习一、常识填空:1、本词选自《》,作者是代词人(姓名)。
二、注音:伫()倚()黯()强()憔悴()()三、注释:伫()危楼()望极()黯黯() 烟光) 会()阑()拟把() 疏狂)强()衣带渐宽()消得()四、译句:1、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2、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3、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4、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阅读理解:1、词中直接点明时令和愁绪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词中写主人公苦中求乐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中写主人公情深志坚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词中上阙", ”两句情景交融,表现出主人公的孤独凄凉之感。
5、下阙中“对酒当歌”出典于,表现出作者o6、这首诗巧妙地把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融为_体,上阙写主人公,下阙写主人公。
其中", ” 两句,因情感真挚,荡气回肠,成为千古名句。
六、选择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愁”即相思之情,是全词的着眼点。
B.“黯黯”表达了词人忧愁沮丧的心情。
C.“无言”的根源是词人的缠绵情思。
D.“强乐”的结果是使词人感到懊悔。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上阙前三句描写了一位凭栏相思的女子形象。
B,上阙后两句借春景写出了词人的无奈和凄凉。
C,下阙前三句词人“拟把”的目的消释“春愁”。
D,下阙后两句表现了词人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3、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通过对周围环境气氛的描写,具体真切地表现了那种难以言传的离愁,以及微妙的内心感受。
B.上片中的“细细” 一词,不仅写春风的独特之处,同时间接反映作者对远方意中人爱恋的缠绵。
C,下片中的“强”字,极写作者努力想以酒来取乐,结果却是“借酒消愁愁更愁”,片刻的欢愉都未曾有。
《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蝶恋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左锡璇
三月过西窗凉似水,人在天涯,秋在虫声里。
一院湿烟飞不起,临风咽尽相思味。
珠楯玉栏闲徙倚,良夜迢迢,欲遣愁无计。
卜得灯花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
【注】左锡璇:字芙江,阳湖人,清代女词人。
灯花:蜡烛或者油灯中,灯芯烧过后,灰烬仍旧在灯芯上,红热状态下的灰烬在火焰中如同花朵。
古以灯花为古兆;寓征人将归之意。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上片首句从夜景写起,月光清凉如水,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不免令人触景生情。
B.第三句点明时令,秋虫鸣叫之声反衬了夜之幽静,远在天涯之人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C.第四句中的“湿”“飞不起”写出了烟雾的浓重,借此烘托出主人公深深的相思之情。
D.下片“珠楯玉栏闲徙倚”点明了人物行迹,一个“闲”字,写出了主人公的百无聊赖。
15.简要赏析“卜得灯花私自喜,无言悄把银筝理”两句。
(6分)
答案:
14.(3分)B(“思乡之情”理解错误,应为“思念远行天涯之人”。
)
15.(6分)“卜得灯花私自喜”运用心理描写,主人公看到灯花吉兆,想到远人将归,不禁喜从中来。
(3分)“无言悄把银筝理”运用动作描写,主人公不知不觉(或:下意识)地拨弄平日无心理睬的银筝,将内心对天涯之人的思念盼归之情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3分)
(答细节描写亦可,结合诗句分别翻译赏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
《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

《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蝶恋花》宋词阅读附答案及赏析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可以是闺怨,也可以有所寄寓,自圆其说即可。
2、过片三句婉曲幽深,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风雨点明气候,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染,流露出无法挽留春天的感伤。
3、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试作简要分析这两句话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层次。
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
此刻女子正在忆念走马章台的丈夫,可是望而不可见,眼中唯有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第二层是写因泪而问花。
泪因愁苦而致,势必要找个发泄的对象。
这个对象此刻已幻化为花,或者说花已幻化为人。
于是女主人公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第三层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紧接着词人写第四层: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去。
有情之人、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生成,逐次展开,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情。
(1)下列与本诗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2分)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杨华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本词颇有意境,请从深、堆二字中任选一字进行赏析。
(2分)(3)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寄深于浅,借景抒情,包含多层意蕴,说说有哪几层意蕴?(2分)参考答案:7.(1)B(2)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蝶恋花》含答案(2023·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①辛弃疾洗尽机心随法喜②。
看取尊前,秋思如春意。
谁与先生宽发齿③?醉时惟有歌而已。
岁月何须溪上记。
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
高卧石龙呼不起,微风不动天如醉。
[注]①词写于淳熙九年冬,当时作者被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中,闲居度日。
②法喜,佛语法喜,谓见法生欢喜。
③宽发齿,宽延齿落发白之期,亦即延年益寿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机心”指机谋之心。
首句言洗尽机谋之心,人就能随佛法向善,诸事欢喜。
B.二、三句承接首句,说秋思如春意一般,亦为赏心悦目之事,可助樽前之乐。
C.“谁与……”二句词人以反问的方式表明饮酒听歌可以宽解自己发白齿落的忧虑。
D.下片“千古黄花,自有渊明比”两句,词人以陶渊明自比,以陶渊明为榜样。
2.本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自己被罢职归家之后高卧枕石,不再起出仕之念,沉醉于那微风不动的优美田园风光中,安心过平静的生活。
②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写词人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表达其洗尽机心、淡泊名利、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以反问的方式”错,这里是设问。
“谁与”二句写醉歌可以延年益寿。
词人以设问的方式,说明饮酒听歌可以宽解发白齿落的忧患。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高卧”二句写躺在石龙上酣睡,别人叫都叫不醒。
周围一点风都没有,似乎老天也喝醉了。
这谁也不能叫醒的石龙不正是诗人的化身?他被罢职归家之后高卧枕石,不再起出仕之念,其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恰似陶渊明来归隐。
他以陶渊明为榜样,以淡泊高雅的情怀,对待落职闲居。
其志在高山流水之心事,言其落职之后,将高卧不起,波澜不惊,安心地过寂寞的生活。
“微风不动天如醉”七字,写的虽是山中寂静如醉如寐一般的景色,却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洗尽机心”,淡薄名利,自甘寂寞的高尚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
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
横塘塔近依前
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
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
看看尝面收新
茧。
【注】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
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迟缓。
江国:水乡。
看看:转眼之间。
尝面:品尝新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了岸的“绿”。
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盎然意趣。
C.下片由对水乡风光的描写转入对水乡农事的描写,首句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
D.“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景象:高地的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变得便宜,农桑丰收在望。
E.这首词运用豪放的笔调,将景物与农事描写得自然连贯,表现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15.词的上片是怎样描绘“水乡春景图”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6分)
14. CE(C“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分析不当,词中的“寒”是写实,指水冷。
本词表现的是对农家生活的满足感,所以并不心寒。
E“运用豪放的笔调”分析不当,本词笔调清新愉悦。
)
15.以水为背景。
这幅画水面上涨,面积也大。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鹅儿嬉戏,微风吹拂,画舫迟缓,舟行塔移,与充满生机的碧水绿岸相得益彰。
以绿为主色。
水岸芳草黄中透绿,绿满两岸。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分。
)
【全词大意】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
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蹒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
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
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
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
春麦已结秀穗随风起伏连岗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价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