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嘉兴市中考作文佳作选评
2019年嘉兴市中考作文试题评析

2019年嘉兴市中考作文试题评析2019年是部编教材改版后的第一次大检阅,嘉兴中考语文试题在体现部编语文教材理念,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作了积极而大胆的探索。
作文命题也不例外,在“创意型写作”上又一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对写作试题的考点、亮点及对今后的作文教学略作评析。
整张试卷分为五个活动,写作放在活动五“南湖追梦”这一板块,延续了应用型写作和创意型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设置了小作文和大作文。
小作文是让考生做一个“南湖半日游”的行程规划。
大作文围绕试卷的“研学”主题设置三道作文题供学生选择。
具体分析如下。
一、试题分析第15题是应用型写作。
应用型写作也叫“实用写作”或“任务型写作”。
此题考查路线规划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综合考查学生有没有审清题意,有没有明确题目中布置的特定任务,有没有考虑到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简练、连贯、准确地表达。
该题亮点:设置生活情景,指向生活实际应用。
中考应用性文章的写作指向的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将来工作的需要。
此题拟制了生活应用性情景,“给学弟学妹设计一个合理的南湖半日游的路线规划”,打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通道,对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设置路线图示,指向语言转换能力。
信息化读图时代,读图能力也是语文素养中一项重要的能力。
考生读图时,需要读出图示中有用的信息,需要对图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判断、取舍,选取合适的信息转化成文字,制定适合主题的规划路线。
设置两个任务,指向学生个性写作。
该题设置了两个主题,“访古探幽”和“重走‘一大’路”,既考查考生要有辨析图示中的线路点适合哪一个主题的能力,又能调动考生的写作兴趣,给考生充分选择的空间,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
设置写作支架,指向读写融通结合。
该题写作指向性明确,写作目的清晰。
设置了以下几个写作支架:“给学弟学妹”,指明读者对象;“结合答题过程中获得的信息”“结合右边的示意图”,指明作者意识和写作信息获取的路径;“南湖半日游”,指明了路线规划的地点和时间。
初中作文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满分作文选评-精品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满分作文选评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满分作文选评【原题回放】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自豪,因为我的学校,我的班级;我自豪,因为我的父母,我的朋友;我自豪,因为我的奋斗,我的成功……请以“我因——而自豪”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词语,使标题完整。
(2)文体不限(3)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4)不得抄袭;(5)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整理)【佳作展示】我因生活在江南而自豪嘉兴市一考生五千年的日子古老了神秘的江南,五千年的日子魂牵梦绕了多情的江南。
我是襟衩布裙的女子,素来采桑于绿水之阳;我是皓腕玉镯的妇人,踏着水车剥着菱角;我是茅檐青草旁的那个白发老妇,在醉里吴音中享受天伦之乐。
我生活在水性柔情的江南,我因江南而自豪。
因为这里有……小桥桥是江南水乡停住的梦,桥文化从这里荡漾而来。
那曼妙的姿态是妇人在轻舞,那奇巧的身姿是飞虹在涧边饮水,那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那历久弥坚的永存是柔情的坚强在鼎立。
你那娇小而又伟岸的身躯,承载了多少的明艳欢笑,多少的国恨家愁。
烟雨蒙蒙,杨柳依依。
掩映着那片青房黛瓦;点点碎阳,袅袅炊烟,呼唤着晚归的乌篷船;河畔的那条青石板路悠悠地通向远处那座高高的石拱桥,船悠悠地在下穿行,人轻轻地在上行走,一如在画中……流水江南的流进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的流水保持了江南的那份清秀,不张狂也不浮躁,完全是小家碧玉的样子,说话是小启朱唇,走路是金莲晃动。
后来河水在入海的时候显得开阔起来,小家碧玉也逐渐成了风姿绰约的妇人,举手投足间将风韵流传,流水就这样将一抹姿色表现出来,不卑不亢,没有故作姿态也没有故意卖弄。
这是整个江南的性格。
人家朴素的江南人有着浪漫的幻想。
明眸皓齿的江南少女操一口吴侬软语,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汩汩而过的流水摆着浣衣的姿势,哼着浣衣的小曲,在夕阳里温柔地笑。
2019年浙江嘉兴中考满分作文(我自豪,因为我懂得把握住了机会的重要).doc

2019年浙江嘉兴中考满分作文(我自豪,因为我懂得把握住了机会的重要)我自豪,因为我懂得把握住了机会重要我原以为中考不会太难,所以初三以前没有太上心。
但是一到了初三,整个氛围都变了,以分数为中心,学习为第一目。
365天磨练,把我从心里到外都改变了,它让我明白你若是将它轻易放走,没能将它把握,悔恨或许是一辈子,而且我幸运地被保送到XX一中,所以我为自己而感到自豪。
有些人,你认为明天还可以见到;有些事,你认为明天还可以完成;有些话,你认为明天再说不晚,但当你转身那一瞬间,也许它们就永远地消逝了。
一次,莫奈弟子正在创作一幅作品,他告诉莫奈:“我可不可以明天再画?我已经知道该怎样去创作它了,一夜之隔,这幅画不会有什么差别。
”莫奈说:“没错,只有一夜之隔,但是,你若在这一夜死去了呢?”是,如果你因为没有把握住机会,在不经意之中错过它,其结果难道仅仅是后悔?曾经读过一本书刊号,书中男主角因犯了罪而被判处死刑,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恶贯满盈、冷血无情杀人魔,但在临刑前,他却哭了,为什么?因为在人群中,他看到了自己发苍苍老母亲。
他流泪喊出了最后一句话:”妈妈,我爱您,您要多保重!”我想,即使是最冷酷人也会动容。
也许这个人一生都是由错误铸成,但至少他做对了一件事,那就是他把握住临死前时机,喊出了他肺腑之言。
也许是因为中国人和外国人受文化教育以及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中国人都很含蓄,没有谁有胆量对着自己父母说一句:“我爱您。
”也许这句话早已植根于你心中,也许你几次欲将它吐出口外,但终未成功。
那么,现在说吧!它是一个机会,错过了,会后悔。
如果你能想象到对方听到后那份喜悦,那就把握这次机会。
让别人知道自己心声,这难道不是一种很美好事情吗?画画是这样,做人是这样,一个就要临刑前罪犯喊一声妈妈是这样,那么我们学习难道不也是这样吗?从小时候开始,对待每一次考试,我们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它完成好;大一点以后,当我们在这个充满竞争社会中去努力争取一席之地时,我们是否想到对于这些事情,为什么需要努力?因为,我们都明白,要把握住机会,因为我们不愿意后悔,我们不要跨入初三门槛,我们就成了“晒月亮一族”,每天面对都是一摞一摞卷子,脑子里不再会有什么幻想——空白,甚至绝望。
2019年浙江嘉兴中考满分作文(我自豪,因为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星).doc

2019年浙江嘉兴中考满分作文(我自豪,因为我也是一颗美丽的星星)我自豪,因为我也是一颗美丽星星我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既没有林青霞那样美丽外形,也没有巩俐那样出众才华,但是我还是为自己而感到自豪感,因为我也是一颗美丽星星。
学籍卡上有一栏要填特长、爱好,当同桌为此咬着笔杆犯难时,我却是挥笔立就,从滑冰、电脑到围棋,一下子填了许多。
同桌一脸坏笑地问:“你参加过滑冰比赛吗?你围棋几段?让我看看你电脑软件。
”我不屑摇摇头。
为什么一定要参加比赛,拿个什么大奖,才叫爱好、特长,才能最棒,最好!虽然我不曾出类拔萃,但我从来都是认认真真。
也正因为我认真,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好样,我为自己而感自豪。
生活中有太多艰辛,可我承受得起;世人有太多白眼,也抹不去我自信执着。
我始终想信自己,哪怕是在被别人猜疑诽谤时候。
期中考试不小心“大意失荆州”,同学们看我眼神里不再有羡慕神情,而是多了几分怪异猜疑:“照她这样成绩,以前咋会考得这么好?没准是抄别人吧!”“谁知道啊,她同桌可是全年级响当当人物啊!”“这个年头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当流言袭来时,我虽然遍体鳞伤,却依然拥有一颗坚强心。
我知道,有时候,谎言可以比真理叫得更响亮,邪恶可以把正义攻击得鲜血流淌……可是,无论怎样也改变不了真我色彩。
也正因为我坚强,所以我觉得自己是好样,我为自己而感到自豪。
中考来临之时,父母又多了一个重担。
因为我一向体质不佳,总是有小病频繁光顾,瞥见父母忧虑眼神,我感动,更多是自信。
6月考度,激烈拼争,又有什么畏惧!记不清父母曾多少次对我说:“地上有一个人,天上有一颗星。
孩子啊,你要做最这一颗星!”我理解这话意思,也未辜负父母期盼,健康心理和优异成绩就是最好明证。
我自信、自强,从不自卑,从不依赖别人,我始终相信,自己也是一颗美丽星。
我为自己而自豪!满分理由……本文感情真挚,没有半点矫饰,也没有半点骄傲,有是满当当自信,也正是这样自信,才让作者如此优秀,这当然要让她为自己而感到自豪了。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以及逐题解析答案

2019年浙江省嘉兴市中考语文试卷一、【活动一•嘉兴印象】(15分)1.(4分)小舟阅读了研学方案,查阅了相关资料,对嘉兴南湖有了初步印象,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南湖四季如画。
春天,(nèn);夏日,荷花摇曳;秋季,菱香四yì;寒冬,银装素裹。
古往今来,文人雅士相聚南湖,或鸳鸯湖泛舟对弈,或烟雨楼吟诗作画,为南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美妙绝轮的画卷。
正是他们浓浓的南湖(qíng ji é),赋予了南湖深厚的人文底蕴。
(1)书写时,有几个字词小舟用拼音代替,请你帮他补写。
(2)小舟不小心写了一个错别字,请你找出来并帮他订正。
2.(11分)漫步湖心岛,小嘉看到鉴亭旁边碑石上刻有“嘉禾八景诗”,摘录了其中三首,带领同学们开展“碑石探美,古诗寻意”活动。
(1)下面是小嘉与小舟的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
小嘉:吟诵《汉塘春桑》,让我想到了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
小舟:《杉闸风帆》中“一路东风吹酒醒”有豪放派词人《定风波》中“”的影子。
小嘉:诗人常以“风雨”入诗,或营造萧条苍凉之境,如许浑的“,”;或勾起家国命运之思,如“,”。
小舟:没错,而《南湖烟雨》却描绘了南湖烟波荡漾、清风送歌的美景,“棹歌”“水禽”“暮霭”,“,。
实是欲界之仙都”。
(2)小禾整理出了四组诗句,你觉得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A.处处清溪处处桑,绿云低护古时塘。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B.苏州估客布帆轻,买醉枫桥趁晓晴。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二、【活动二•嘉禾探寻】(26分)3.(13分)来到鉴亭,根据研学方案,小嘉推荐了《鉴亭之铭并序》,供大家学习。
鉴亭之铭并序清•许瑶光①同治癸酉,孟夏之月。
予以俸满,将觐北阙。
嘉禾耆旧②,出饯鸳湖。
2019年嘉兴中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

不知何时,手心多了一片梧桐树叶,我凝视着它,它不再是单薄的、弱小的、脆弱的叶子了,那枯黄早已闪烁出夺目的光芒。瞬间,我又听到了它的细语:“跳出最美的舞,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
手上突然觉得好重好重。
【简评】
该文构思巧妙,不落窠臼。小作者用“梧桐细语”来倾诉自己对如何把握人生价值的思考与感悟,以“一叶”而明主旨;文笔飘逸清新、优美流畅,特别是第三节中对李清照词的感受,描写与抒情相结合,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使文章充满文化底蕴,富有感染力。—个初中生能有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创新的笔法,的确值得称道。
201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目汇总及点评分析解读

【导语】整理发布2019年各地中考作文题目汇总及分析解读。
2019年金华、丽水、义乌中考作文【题目】这组漫画的文字内容分别是:“人要想学会飞”、“就必须先学会站立、行走”、“奔跑和攀登”、“人只有经历这些,才能学会飞!”这组漫画,唤起了你的什么回忆,或者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故事,可以抒发情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1.不少于500字;2.不得套写、抄袭;3.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点评:细看2019年金华语文学业考试的作文题,总体感觉作文材料新颖活波,以四格漫画的形式呈现作文题目,以想“学飞”作为作文触发点。
既切合了近些年青少年喜欢阅读漫画和绘本的新趋势,也符合“青”的年龄特点,更能引导青少年成长要树立一种“成功始于梦想,梦想成于实践(或磨砺)”的认知或哲思。
阅读和审题都没有障碍,每个考生都能找到自我的回忆或人生体验,自选适合自己的文体,做到有话可说。
本次作文立意的核心要素“学飞”和“经历”。
“学飞”可以引申为“达到目标”“实现梦想”等。
“经历”可以引申为“成长的历练”“艰辛的付出”“奋斗的青春”等。
选材可以从梦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现实磨砺的基础之上,同时,这种磨砺要符合“站立、行走、奔跑和攀登”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成长规律,需要踏踏实实克服每一步的困难后才能达到。
反向选材,“想飞”的蓝图要变为现实,不能耽于幻想,不需求捷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经历。
另外“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从量变到质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符合规律发展成长”“梦想来源实干”等相关的素材都可以切题。
另外,今年的小作文,要求以课文编者的身份,回答学生质疑的来信。
素材来源于课文,高于课文,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生活题,能够考察学生的思辨性,和通过阅读文本的已知知识,解释未知(疑难)问题的实践能力。
(刘会然)2019年嘉兴、舟山中考作文【题目】经历是的学习,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2019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佳作选(第三道题目)

题目三2019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作文佳作选●考场作文【佳作1】研学,亦行亦学嘉兴一考生旅行,能醉心于旖旎风光,于自然中陶冶性情;学习能沉迷于博大知识,于真理中升华思想。
而研学,将两者相融,兼收并蓄,一场旅行就是一次学习。
研学,亦行亦学。
(有旅行和学习之作用引出观点,开篇简洁,观点明确。
)研学,是一场难忘的旅行。
研学途中欣赏山川峻岭的伟岸,也能欣赏小桥流水的诗意。
徐志摩曾赴英研学,康桥上他望着天空中流连的云彩,心中涌起诗意星星点点;在学校的傍晚,他一人立于河岸感受雨的洗礼,雨后的彩虹在他心中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于是“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自然流出。
在研学途中,我们遇见“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的山谷,我们望见“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江河,我们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豪情……(摆事实论证,化语文试卷中的徐志摩材料为我所用,并用自己的旅行感受为证,诗文引用,增添文采。
)研学的路上,每一处泉水都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在我们的心上漫起千万次感慨,仿佛身置当年,颇具迷幻之感。
然而,研学的美好不止于此。
(从研学是旅行的角度论述观点,用“然而”一词转折引出另一角度的阐述,过渡自然。
)研学,又是一次畅意的学习。
当我们走进历史的殿堂,那些课本中无法走动的文字,犹如长上了翅膀,掠过万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每一座山都告诫我们要有山的威严,每一处水都提醒我们要有水的清远。
走到红色革命圣地,轰轰烈烈的革命,仿佛就在眼前,革命烈士的坚毅和勇敢深深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研学,教会我们伟大的哲思与品格;研学,让我们领略那魂魄的清香,流芳百世的高山景仰;研学,让我们学会坚守,懂得世间万物之道。
(从研学是一次学习的角度论述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语句生动。
)研学是一场无可忘却的旅行。
研学是一次妙不可言的学习。
研学能像旅行一般,让我们感受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研学亦能像学习一般,让我们领略历史的博深与伟人的崇高。
(讲道理论证,再次强调研学既是旅行也是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嘉兴市中考作文佳作选评
【佳作2】
梧桐树下的三角形
嘉兴一考生
阳光暖暖地照着窗前的树,细碎的金辉洒落了一地闲情。
看着桌上画着三角形的卷子,朦胧中,研学活动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环境描写开头,营造一种优美的意境,“洒落一地闲情”富有诗意。
同时点题,引出下文。
)
“研学活动?太好了,可以玩去了。
”“是呀是呀,这不就是打着学习的名头带我们去玩嘛!”大巴车里,像过节的集市般热闹,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都想着去玩。
那时,我也那么认为……
(研学前同学们的表现,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
大巴车在一个建筑前停下,定睛一看,原来是南湖革命纪念馆。
车门一开,同学们便涌了下去。
在弥漫了说话的空气中,李老师的声音响起:“同学们,你们先去参观,45分钟后在那边的梧桐树下集合……”说罢,同学们都分散开,熙熙攘攘的进去了。
(点题,为下文埋下伏笔。
)
我在馆中走着,突然,一幅画吸引了我。
天哪,真厉害,居然能想到不直接攻打城市,而是先占领农村,切断敌人物资供应的方法!我在馆中转了转,瞥了瞥手表的指针,时间快到了,我连忙跑到了梧桐树下。
(言简意赅,一笔带过略写参观的经过。
)
记得,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树叶哗啦作响,好似演奏着乐章。
李老师拿出了一个三角形大尺。
他指了指三角形,带着笑意:“同学们,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树下的同学们都笑了,相互交头接耳。
是啊,李老师怎么了?这个问题小学生都知道。
我自信满满地站起来:“底乘以高除以二。
”没想到李老师微微摇了摇头,我一时有些惊讶,半张着嘴巴。
他又叫了几个同学,但答案仍是这个。
“再想想,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同学们面面相觑,都犯了难。
(描写细致,用词生动形象,“自信满满”和“惊讶”“半张着嘴”形成对比。
)
李老师笑着,嘴角泛起涟漪:“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啊!”“农村包围城市?”这不是革命中的战术吗?只见李老师拿出一个更大的矩形,套在三角形外面,“瞧!像这样,如果条件不足时,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大矩形减去小三角形来求?”同学们都微微睁大了眼,一会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同学们,这就是‘创造性解决问题’,正如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可以寻找另一条路。
”
(与前文三四段照应,同时点明题意和题旨。
)
原来,处处都可以“创造性解决问题”,创造性,可以用在革命道路中,也可以用于数学问题中。
我想,梧桐树下的三角形不仅让我体会到了研学的快乐,也让我学会了“创造性解决问题”。
(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感悟抒怀,进一步紧扣题意,点明题旨。
)
何不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呢?一个方法行不通可以换另一个,一条路走不了可以走另一条。
让“创造性”融入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处处拥有创造性吧!
(结尾升华中心,发出呼告,启迪读者。
)
●高分解密
描写细致,记叙生动。
文章较好地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环境等描写方法,尤其是人物的神态描写,刻画细腻,活灵活现。
几处环境描写,烘托了研学过程中我们美好的情感体验。
行文按倒叙的顺序记叙事件的发展过程,脉络清晰,语言生动,画面可感。
叙议结合,主题突出。
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文章结尾水到渠成地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紧扣题意,表达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认识,做到叙议结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较好地突出了文章主题,带给读者思考和启迪。
拟题新颖,形象醒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
这篇作文题目拟得新颖,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给人一亮的感觉,自然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题目本身带有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带给读者阅读期望,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陈百胜)
【佳作3】
此一朝胜人间千百朝
嘉兴一考生
明朝嘉靖年间在云南鸡足山迦叶寺,一位面容清瘦,57岁的男子,看着陆续进山朝佛的香客,手捧香烛,烛火星星点点,悄悄摇曳,这位老者感慨到此,一朝胜人间千百朝。
他叫徐霞客。
在某一年的一个暑假,我与父母来到了云南鸡足山迦叶寺,来寻找徐霞客的足迹。
“咚,咚,咚”,在我与父母持香静立时,寺院中传来佛钟敲响的声音,此处不像普陀这样的佛教圣地,人山人海,这里寂静无声,唯有风吹竹叶,唯有山间鸟雀嘤嘤之鸣。
一位白发老者走了出来,他用着仿佛浸润过山泉水一般澄澈的声音,“你们为何而来?”
“徐霞客”
父母的工作,本就不忙,加上母亲极爱阅读与出游,我年纪不大就到过许多地方。
“徐霞客原名徐弘祖,出身书香世家,父亲在其20岁时去世。
虽有‘父母在,不远游’之圣人言,他却选择听从了内心,与母约定,春草初生时出发,霜叶初染时归家。
”白发老者顿了顿,手拨了拨佛珠,继续说道:“他到过无数的地方,遇到了无数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没带太多的盘缠,途中七次遇强盗,20余次寄宿于野外。
有强盗、劫匪,他起身请求,水不够了便饮山泉,米不足了用身上衣物去换,他从未停下脚步,直到他来到此处,病倒了。
”
旭日东升中,夕阳西下时,风霜雨雪里,崇山峻岭间,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翻山越岭。
大王峰的百丈云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华山的险峻石阶,他一样到达,他又何尝不是历经种种困难和问题呢?
老母孤身一人在家中,途中强盗无数,陡峭的悬崖,一失足便是前功尽弃,他有怕过吗?没有。
他如何解决呢?创造。
他创出了向强盗求情,创出了以物易粮的方法,创出了以泉代水的途径,创出了世人不敢的远游,创出了惊艳世界的《徐霞客游记》。
少年的我们创造力无限,面对问题,不应拘泥于外人之言,他们若说你幼稚可笑甚至荒诞不经,那是因为他们用仅有的生活圈子与经验来丈量,他们选择了做公式化的人,而你选择做你自己,用你自己创造性的方法解决你的问题。
在云南鸡足山,迦叶寺的这一朝胜人间千百朝。
●高分解密
表达隽永,耐人寻味。
全文叙述平静,以第三者和第一者的视角交替叙述,好似一位虔诚的朝圣者,又似一位老者在向我们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带给我们心灵强烈的震撼。
思想感情深沉幽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语言生动,富有韵味。
如“春草初生时出发,霜叶初染时归家”“旭日东升中,夕阳西下时,风霜雨雪里,崇山峻岭间,一个孤独的身影在翻山越岭”等处语言有底蕴,有张力,读来令人遐思悠远,回味无穷。
标题醒目,富有深味。
文章的标题初看并不能明白文章要讲什么内容,在众多的考场作文中此标题一下子吸引了阅卷老师,自然有了第一印象分。
读完全文才知其蕴含的深意:徐霞客对迦叶寺的赞赏,作者对徐霞客的赞赏。
(陈百胜)
【佳作4】
第二个瓦罐
嘉兴一考生
书桌上高放着的瓦罐,在窗外阳光的斜射下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而藏在它身后的那一轮不起眼的影子,让我不由得想起那一次研学。
那是在一个幽静的古镇上,我与一起同行的同学们,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制作瓦器。
老师傅的脚微微踩下,手上的动作轻快而灵动,修长的手指时而并拢,将器皿拉长,时而又环合,将器皿的大致曲线确定。
老师傅的手并不白嫩,粗厚的手掌与他双手创造下光滑的器壁,使我们对瓦罐的制作兴趣有加。
我也有模有样的端坐在制作台前,双手接住老师傅递过来的一块原料,感受到了不轻的重量,不禁往下沉了沉,老师傅细心地注意到我的状况,将我的手掰开,亲自向我示范了正确的手法,并示意我照着做。
按照老师傅的方法后,我接下来的操作都顺风顺水,完美完成。
只是窗外突如其来的雷阵雨,给我的瓦罐带来了不幸。
我的瓦罐烧制失败了。
我拿着破碎的瓦罐,望着窗外不知何时已停了的雨,我决定再试一次。
老师傅把我带到制作区,轻声与我商量着。
就着婉转的鸟鸣声,我拿出烧制成的第二个瓦罐,与老师傅相对而视,我终是长舒了一口气。
的确,现在立在我书桌上的瓦罐,并不是我自己制作出来的,我的“真迹”小小的被我放在瓦罐的身后。
老师傅告诉我说,人生并不完全是一帆风顺,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暴风雨来临后,以另一种方式完成先前未完成的事。
第二个瓦罐与老师傅,教会了我用另一种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我称之为创造性。
这破碎的瓦罐和第二个瓦罐,于是也创造性的成为了我的瓦罐,它们始终摆放在我的书桌前,时时提醒着我风雨之后总会有另一种达到的办法。
●高分解密
源自生活,感悟真切。
考生抒写自己一段制作瓦罐的研学经历,从饱含真挚情感的生活小事入手,抒写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
全文读来,一气呵成。
倒叙结构,行文流畅。
考生由书桌上的瓦罐自然而然引出那一次研学的经历,开头自然,简洁入文。
中间部分重点记叙如何制作瓦罐的过程,记叙生动,文笔流畅。
以倒叙的方法开头,是回忆性文章常用的写作方法,也是考场回忆性记叙文考生常用的方法。
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结尾在前文记叙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生发情感,以抒情的笔调升华主题,做好首尾呼应,给读者以启迪。
这种结尾的方式也是考场作文常用的方法之一。
(陈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