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2.2 元素

合集下载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高中化学 2.22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高中化学 2.22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新人教版必修2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高中化学 2.22 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新人教版必修2【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热值(1)概念:一定条件下单位____________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为____________。

2、键能(1)概念:拆开1mol 气态物质中某中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共价键就越____________。

(2)共价键的破坏与形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破坏共价键________能量,形成共价键__________能量。

(3)各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等于形成生成物分子的化学键_______的总能量与燃烧时断裂反应物分子化学键_______的总能量之差。

3、燃料的选择与使用 (1)_________仍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多的能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石燃料利用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化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1,生成物总能量为E2。

⑴若E1>E2,则该反应为 热反应,该反应的过程可看成是⑵若E1<E2,则该反应为 热反应。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需要 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该反应过程可看成是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量越多越好.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C .应通入适量的空气.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3. 天然气、石油、煤等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①可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气作能源;②可用酒精作能源;③砍伐树木作能源;④应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的能源。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导学案(无答案)苏教版必修2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 从宏观上,知道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含义,并能举出常见例子.2. 初步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3. 从微观上,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导学菜单】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34~P35----认识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含义.1.在化学反应中,有哪些能量形式?它们之间能转化吗?举出例子。

2.什么叫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请举出常见的例子。

3.归纳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类型。

思考:①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需要加热。

这句话对吗?请举例说明。

②化学反应中都伴有能量的变化,那么有能量的变化是否就有化学变化呢?请举例说明。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35----初步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4.阅读教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书写上有哪些区别?请找出来。

5.热化学方程式如何书写?思考:1molH2与O2完全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71.6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36----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6.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从化学键变化角度来看,为什么有的反应要放出热量,有的反应为要吸收热量?7.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是什么?8. 从能量变化角度来看,为什么有的反应要放出热量,有的反应为要吸收热量?思考: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判断方法有哪些?【过关检测】1.吸热反应一定是()A.释放能量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C.储存能量 D.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2.下列反应中一定释放热量的是()A.中和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B.ΔH >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4.4P(红磷s) P 4(白磷s);△H=+ 17kJ·mol-1,下列推论正确的()A.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B.当4g红磷转变成白磷时吸收17kJ热量C.白磷热稳定性比红磷大 D.当lmol白磷转变成红磷时放出17kJ热量5.已知H2(g) + C12(g)= 2HCl(g);△H=-184.6kJ·mol-1,则反应HCl(g)= 1/2H2(g) +1/2 Cl2(g)的△H为()A. +92.3 kJ·mol-1 B.-92.3 kJ·mol-1 C.-369.2 kJ·mol-1 D.+184.6 kJ·mol-16.燃烧1g乙炔(C2H2)气体,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放出50kJ热量,则燃烧3mol乙炔所放出的热量为()A.50kJ B.150kJ C.450kJ D.3 900kJ7. 2020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飞船以铝粉与高氯酸铵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2NH4ClO4==N2↑+4H2O↑+Cl2↑+2O2↑ΔH<0。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二 综合练习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二 综合练习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高中化学专题二综合练习苏教版必修1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入后面的表格中)1、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焰火中呈现的绚丽色彩,是各种金属元素焰色反应形成的B.小苏打既是制作糕点的膨松剂,还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D.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合金的国家之一,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钢2、关于次氯酸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B、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C、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D、是一种比碳酸酸性强的酸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B、用排水集气法便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C、氯气有漂白性D、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4、下列物质既能由金属和酸反应获得,也能通过金属和氯气反应获得的是()A.CuCl2B.FeCl2C.FeCl3D.NaCl5、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①氯水②溴水③碘水④氯化钠⑤溴化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6.下列试剂的保存不正确的是A、漂白粉必须密封保存B、新制的氯水用棕色细口瓶保存C、液溴用一层水封盖再密封保存D、固体碘放在棕色细口瓶中7、把金属镁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HClB、Na2SO4C、NaClD、CuSO48、向NaBr、NaI、Na2SO3混合液中,通入过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NaCl Na2SO3B、NaCl NaBr Na2SO4C、NaCl Na2SO4 I2D、NaCl Na2SO49、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氯离子的是()A、氯酸钾溶液B、液态氯化氢C、液氯D、氯水10、下列反应中,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H2+O2B.CO+CuO C.Zn+H2SO4 D.NaOH+CO211、下列物质在水中部分电离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OHB、CH3COOHC、H2SO4D、CO212.下列变化只有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MnO2→KMnO4B、Fe2O3→FeC、KCl → KClO3D、Na2CO3→CO21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试管壁上粘附有MnO2,除去MnO2可用的试剂是()A.蒸馏水B.KOH溶液C.稀盐酸D.热的浓盐酸二、不定项选择题14、下列物质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NaB、NaOHC、Na2O 2D、CaO1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16.下列物质与其用途相符合的是①Cl2---做消毒剂②AgBr—制胶卷,感光纸③AgI—人工降雨④加碘食盐—预防甲状腺肿大⑤淀粉—检验I2的存在⑥NaClO—漂白纺织物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全部17.下列实验操作最终可得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过量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 B.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将少量钠投入到饱和的NaHCO3溶液中 D.少量钠投入到饱和Na2CO3溶液中18. 对于反应3Cl23+3H2O,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Cl2是氧化剂,NaOH是还原剂B、被氧化的Cl原子和被还原的Cl原子的物质的量的比为5∶1C、Cl2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D、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之比为5∶11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在硫酸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Ba2++2OH-+2H++ SO42-==BaSO4↓+ 2H2OB.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Ba2+ + SO42- == BaSO4↓C.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Cl2 +2 OH- == Cl- + ClO- + H2OD.氧化钠投入水中:O2- +H2O- == 2OH-20、将4.6 g Na和2.7 g Al同时加入到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反应中消耗的水的质量是加入的Al的质量的2倍C.所得溶液中Na+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三、填空题21.(10分)下图是一些常见的单质、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有些反应中的部分物质被略去。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1.13元素周期表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1.13元素周期表

1.13元素周期表【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周期:(2)族过渡元素: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 族: 第VIIA 族: 0族:【感悟平台】——我来探究1、如何判断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有哪些?【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提出元素周期律并根据周期律编制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普利斯特里 (C )门捷列夫 (D )阿佛加德罗2.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两个电子,该元素 ( )(A )是ⅡA 族元素 (B )是金属元素 (C )是非金属元素 (D )无法确定属哪一类3.某元素X 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克与氧充分作用,可得到6克化合物XO 2。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3周期 (B )第2周期 (C )第Ⅳ主族 (D )第Ⅴ主族4.右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若A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5个电子,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D 的单质可跟B 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B )A 的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比B(C )C 的氢化物比B 的氢化物稳定(D )原子半径A >B >C5.原子序数为x 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 族,则原子序数为x +1的元素可能处在第( )A .ⅢA 族B .ⅠA 族C .ⅠB 族D .ⅢB 族6.据报道,1995年我国科研人员在兰州首次合成了镤元素的一种同位素镤-239,并测知其原子核内有148个中子。

现有A 元素的一种同位素,比镤—239的原子核内少54个质子和100个中子,则A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3周期第ⅠA 族B.第4周期第ⅠA 族C.第5周期第ⅠA 族D.第3周期第ⅡA 族周期( 个横行, 个周期) 第1周期(共 种元素) ______( 个) 第7周期,目前发现 种元素 第2周期(共 种元素) 第3周期(共 种元素) 第4周期(共 种元素) 第5周期(共 种元素) 第6周期(共 种元素) ______( 个) 族( 个纵行,___个族) 副族( 个;用 表示 )第 族( 个, 列) _____族( 个, 列)主族( 个;用 表示 )。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化学《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化学《第二单元 配合物的形成和应用》学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二化学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配合物的概念,能说明配合物的形成;2.掌握配合物的组成,能举例说出常见配合物的内届、外界、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

【学习过程】[知识准备]1.下列微粒中同时有离子键和配位键的是()A.NH4Cl B.NaOH C.H3O+ D.MgO2.H3O+是H2O和H+结合而成的微粒,其化学键属于()A.配位键 B.离子键 C.氢键 D.范德华力一、配合物的形成1.实验准备[实验1]现象:原理:[实验2]现象:原理:2.配合物⑴概念:由与以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⑵配合物的形成以[Cu(NH3)4]2+为例:NH3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进入Cu2+的空轨道,Cu2+与NH3分子中的氮原子通过共用氮原子提供的孤电子对形成配位键。

配离子[Cu(NH3)4]2+与SO42-(或Cl-、NO3-)组成配合物[Cu(NH3)4]SO4(或[Cu(NH3)4]Cl2、[Cu(NH3)4](NO3) 2)⑶配位键形成的条件:中心原子有,配位体有。

二、配合物的组成1、中心原子:通常是,例如:。

2、配位体:提供的分子和离子叫配位体例如:。

配位原子:配位体中原子叫配位原子例如:。

交流:请以[Cu(NH3)4]SO4为例,分别指出其中中心原子、配位体、配位数、内界和外界。

[Cu(NH3)4]SO4交流与讨论1,请根据[ Zn (NH3 )4 ]SO4中配位键的形成,总结配位键形成的条件2,在Fe3+、Cu2+、Zn2+、Ag+、H2O、NH3、F-、CN-、CO中,哪些可以作为中心原子?哪些可以作为配位体?中心原子配位体3,由内结和外界形成的配合物在水中是完全电离的,如[ Zn (NH3 )4 ]SO4===[ Zn (NH3 )4 ]2+ +SO42- ,现有两种配合物晶体[Co(NH3)6]Cl3和[Co(NH3)5Cl]Cl2,一种为橙黄色,另一种为紫红色。

请设计实验方案将这两种配合物区别开来。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2.22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2.22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

2.22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导学菜单】——我来预习1、热值(1)概念:一定条件下单位____________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为____________。

2、键能(1)概念:拆开1mol 气态物质中某中共价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就是该共价键的键能。

共价键的键能越大,该共价键就越____________。

(2)共价键的破坏与形成所发生的能量变化:破坏共价键________能量,形成共价键__________能量。

(3)各种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等于形成生成物分子的化学键_______的总能量与燃烧时断裂反应物分子化学键_______的总能量之差。

3、燃料的选择与使用(1)_________仍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多的能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能源结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石燃料利用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化学工作者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关窗口】——我来练习1.某化学反应,设反应物总能量为E 1,生成物总能量为E 2。

⑴若E 1>E 2,则该反应为 热反应,该反应的过程可看成是⑵若E 1<E 2,则该反应为 热反应。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需要 才能转化为生成物。

该反应过程可看成是2.下列关于燃料充分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量越多越好.固体燃料燃烧前要粉碎C .应通入适量的空气.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3. 天然气、石油、煤等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因此:①可利用电解水的方法得到氢气作能源;②可用酒精作能源;③砍伐树木作能源;④应开发太阳能、核能等新的能源。

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① B.①和④ C.②和③ D.只有④4.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 .①②③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5.已知化学反应2C+O 2 2CO ,2CO+O 2 2CO 2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12 g 碳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 28 g CO 所具有的能量 ( )B .56 g CO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C .12 g C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44 g CO 2所具有的总能量D .将一定质量的C 燃烧,生成CO 2比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多6.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产生苍白色火焰。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四 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四 知识点整理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高中化学专题四知识点整理苏教版必修1一、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与防治(一)酸雨正常的雨水pH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CO2的缘故).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1.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 2SO2+O2 2SO3 SO3+H2O= H2SO4SO2+H2O H2SO3 2H2SO3+O2 = 2H2SO42.防治①研究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氢能、太阳能、核能等)②利用化学脱硫处理或尾气回收利用(二)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1.化学性质①酸性氧化物 SO2+H2O H2SO3弱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SO2+Ca(OH)2=CaSO3↓+H2O CaO+ SO2=CaSO3CaSO3+SO2+H2O=Ca(HSO3)2②还原性H2O2+SO2= H2SO4 SO2+Br2+2H2O=2HBr+ H2SO4此外,SO2还能使氯水、酸性KMnO4溶液等褪色。

(是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是漂白)③漂白性SO2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能漂白品红、纸浆、草编织品等;但其漂白性有一定的局限,如不能使酸碱指示剂褪色等。

常见几中漂白剂比较漂白剂漂白原理漂白类型漂白产物稳定性氯水、双氧水、过氧化钠强氧化性,氧化漂白氧化还原稳定SO2(H2SO3) 生成无色化合物化合反应不稳定活性炭吸附物理变化不稳定二、硫酸和硫酸盐(一)硫酸的工业制法(接触法制硫酸)1.反应原理①造气(在沸腾炉中)S+O2SO2 (或4FeS2+11O22Fe2O3+8SO2)催化剂②接触氧化(在接触室中 2SO2+O22SO3③SO3的吸收(在吸收塔中) SO3+H2O=H2SO4(二)硫酸一种无色粘稠状液体,难挥发、沸点高,比水重,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在稀释浓H2SO4时,应将浓H2SO4沿玻璃棒缓缓地倒入烧杯的水中,并不断搅拌,1.化学性质①酸性:H2SO4=2H++SO42-稀H2SO4具有H+的性质(酸的通性)②难挥发性: NaCl+ H2SO4 (浓)NaHSO4+HCl↑ (高沸点酸制低沸点酸)③吸水性: 浓H2SO4能作干燥剂;浓H2SO4能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等。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学案:2.2.2有机物命名 Word版缺答案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学案:2.2.2有机物命名 Word版缺答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学案【学习目标】知道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的种类;知道碳原子在10以内的简单有机物的习惯名称;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原则,能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烃类化合物,特别是烷烃的命名。

【问题导学】1.请写出下列基团的名称和电子式:-CH3 、-CH2CH3、 -CH2CH2CH3、-CH(CH3)2 -OH OH- -COOH -CHO -NH22.请思考“基”和“官能团”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3.请利用习惯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CH4 CH3CH3 CH3CH2CH2CH3CH3 CH CH3 CH3CH3 CH3-C-CH3CH3请总结习惯命名法的原则:4.已知下列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名称,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查阅有关资料,思考采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化合物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1 2 3 1 2 3 4 5(!) CH3- CH-CH3(2) CH3-CH-CH-CH2-CH3 CH3 CH3 CH2-CH32-甲基丙烷 2-甲基-3-乙基戊烷6 5 4 3 CH3 CH2--CH3(3)CH3-CH2-CH2-CH-CH3 (4) 1 2 3 4 (5) 2 1 CH2-CH3 CH3--C--CH2-- CH3 CH3--C--CH32 1 CH3 3 3-甲基己烷 2,2-二甲基丁烷 CH3--CH--CH2--CH34 5 63,3,4-三甲基已烷5.看教材P34总结系统命名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6.根据问题4中的(2))(3)(5)你得出的选主链的原则是:根据问题4中的(3)(4)(5)你得出的定编号的原则是:①②③根据问题4中的各个命名你得出的写名称的规律是系统命名法的原则和规律有哪些?【课堂练习】1.下列物质命名正确的是()A、1,3-二甲基丁烷B、2,3-二甲基-2-乙基己烷C、2,3-二甲基-4-乙基戊烷D、2,3,5-三甲基己烷2.有机物正确的命名是()A、3,4,4-三甲基己烷B、3,3,4-三甲基己烷C、3,3-二甲基-4-乙基戊烷D、2,3,3-三甲基己烷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B、3,3,4-三甲基己烷C、3,4,4-三甲基己烷D、2,3-三甲基己烷4.某有机物的系统命名的名称为3,3,4,4-四甲基己烷,它的结构简式为()A、(CH3)2CHCH2CH2C(CH3)3B、CH3CH2C(CH3)2C(CH3)2CH2CH3C、CH3CH2C(CH3)2CH2C(CH3)2CH2CH3D、CH3CHC(CH3)3CH2C(CH3)2CH35.按系统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5)6.写出下列有机物的结构简式:(1)2,6-二甲基-4-乙基辛烷:;(2)2,5-二甲基-2,4己二烯:;(3)对氨基苯甲酸乙酯(4)苯乙炔(6)2,4-二甲基-3-乙基己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5高中化学 2.2 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第一课时)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在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元素周期律
2.理解元素性质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周期性变化的本质是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了解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4.了解电离能、电负性的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
1、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概念和随原子序数递增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电离能、电负性的简单应用
教学过程
回顾: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
(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2)本质: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具体体现
①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②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③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④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从ns1~ns2np6呈现周期性变化
2.根据元素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5个区域。

具体地说是根据最后一个电子填充在何原子轨道上来分区
(1)s区元素:外围电子只出现在s轨道上的元素。

价电子排布为ns1~2,主要包括ⅠA 和ⅡA族元素,这些元素除氢以外都是活泼的金属元素,容易失去1个或2个电子
形成+1价或+2价离子
(2)p区元素:外围电子出现在p轨道上的元素(s 轨道上的电子必排满)。

价电子排布为n s2np1~6,主要包括周期表中ⅢA到ⅧA和0族共6个主族元素,这些元素随
着最外层电子数的增加,原子失去电子变得越来越困难,得到电子变得越来越容
易。

除氢以外的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在p区
(3)d区元素:外围电子出现在d轨道上的元素。

价电子排布为(n-1)d1~9ns1~2,主要包括周期表中ⅢB到ⅦB和Ⅷ族,d区元素全是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的主要区别在(n-1)d的d轨道上。

由于d轨道未充满电子,因此d轨道可以不同
程度地参与化学键的形成。

(4)ds区元素:ds区元素与s区元素的主要区别是s 元素没有(n-1)d电子,而ds区元素的 (n-1)d轨道全充满,因此ds区元素的价电子排布是(n-1)d10ns1~2。

包括Ⅰ
B和ⅡB,全是金属元素
(5)f区元素:包括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它们的原子的价电子排布是(n-2)f0~14(n-1)d0~2ns2,电子进入原子轨道(n-2)f中。

由于最外层的电子基本相同,
(n-1)d的电子数也基本相同,因此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思考:
(1)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2)周期表中,s区、p区、d区、ds区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各有什么特点?
包括元素外围电子排布化学性质
s区ⅠA ⅡA族ns1~2除氢外,都是活泼金属
p区ⅢA~ⅦA 0族ns2np1~6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减弱
d区ⅢB~ⅦB Ⅷ族(n-1)d1~9ns1~2均为金属,d轨道上的电子可参与化
学键的形成
ds区ⅠB ⅡB族(n-1)d10ns1~2均为金属,d轨道上的电子不参与化
学键的形成
f区镧系锕系(n-2)f0-14(n-1)d0~2n 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锕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3)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哪一个区?它们是金属还是非金属?
ns2 ns2np5
(n-1)d5ns2 (n-1)d10ns2
(4)某元素基态(能量最低状态)原子最外层为4s1,它位于周期表的哪个区?
(5)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0。

试写出它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哪一个区?属于金属还是非金属元素?
二、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一)第一电离能(I1)的概念: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

注意:原子失去电子,应先最外电子层、最外原子轨道上的电子
(二)第一电离能的作用:可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一个电子的难易程度。

I1越小,原子越容易失去一个电子;I1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三)I1的周期性变化
1.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现增大的趋势,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2.同一主族,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碱小
3.周期表的右上角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大,左下角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数值小
(四)I1与洪特规则的关系
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存在一些反常,这与它们的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有关。

如镁的第一电离能比铝大,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大。

基本规律: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在能量相等的轨道上形成全空(p0、d0、f0)、半满(p3、d5、f7)和全满(p6、d10、f14)结构时,原子的能量较低,该元素具有较大的第一电离能。

4.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及各级电离能的应用
(1)概念
+1价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2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称为该元素
的第二电离能,表示I2
+2价气态离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3价气态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称称为该元素
的第二电离能,表示I3
(2)应用
(a)用来衡量元素的原子或离子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的强弱。

电离能数值越小,该
元素的原子越容易失去电子
(b)确定元素通常以何种价态存在
(c)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有力证据
[思考]:
1.已知某元素的第一至第八电离能(单位kJ/mol):
I1=577,I2=1820,I3=2740,I4=11600,I5=14800,I6=18400,I7=23400, I8=27500 (1)为什么I1至I8是增加的?
(2)试推测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
2.参考教材P20表2-6,解释为什么易形成Na+,而不易形成Na2+?易形成Mg2+,而不易形成Mg3?
[科学探究]
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
金属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为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倾向。

金属性的强弱通常用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电离能大小来衡量
金属活动性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倾向的大小,也就是反映金属在水溶液中起氧化反应的难易。

从能量角度看,金属活动性除了与金属元素原子的电离能有关外,同时还与金属的升华能(固态单质变为气态原子所需的能量)、水合能(金属阳离子与水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金属性强的元素,一般说来它的金属活动性也强,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例如,钠的第一电离能比钙的第一电离能小,但是钙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比钠大,所以钙的
金属活动性比钠强。

简单地说,金属性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金属活动性金属单质的活泼性,两者是有区别的
[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元素中,第一电离能依次碱小的是()A.H、Li、Na、K B.I、Br、Cl、F
C.Na、Mg、Al、Si D.Si、Al、Mg、Na
2.解释下列现象
(1)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总是正值
(2)磷的第一电离能比硫的第一电离能大
(3)同一周期中,总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最大
(4)Na+、Ne是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和相似的空间构型,通常具有相似的性质),为什么它们的第一电离能的实质相差较大?[I1(Ne)=21.6ev;
I1(Na+)=47.3ev [ev:电子伏特,能量的单位]
3.比较下列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大小。

并说明理由
(1)锂和氖
(2)铍和硼
(3)碳和氮
(4)磷和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