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凌日时间的计算
金星凌日

视差是从两个不同的点查看一个物体时,视位置的移动或差异,量度的大小位是这两条线交角的角度或半角度[1][2]。
这个名词是源自希腊文的παράλλαξις (parallaxis),意思是"改变"。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越近的物体有着越大的视差,因此视差可以确定物体的距离。
从目标看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叫做这两个点的视差角,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作基线。
天文学家使用视差的原理测量天体的距哩,包括月球、太阳、和在太阳系之外的恒星。
例如,依巴谷卫星测量了超过100,000颗邻近恒星的距离。
这为天文学提供了测量宇宙距离尺度的阶梯,是其它测距方法的基础。
在此处,"视差"这个名词是两条到恒星的视线交角的角度或半角度。
一些光学仪器,像是双筒望远镜、显微镜、和双镜头单眼反射相机,会以略为不同的角度观看物体,都会受到视差的影响。
许多动物的两只眼睛有着重叠的视野,可以利用视差获得深度知觉;此一过程称为立体视觉。
这种效果在电脑视觉用于电脑立体视觉,并有一种装置称为视差测距仪,利用它来测量发现目标的距离,也可以改变为测量目标的高度。
一个简单的,日常都能见到的视差例子是,汽车仪表板上"指针"显示的速度计。
当从正前方观看时,显示的正确数值可能是60;但从乘客的位置观看,由于视角的不同,指针显示的速度可能会略有不同。
恒星视差主条目:恒星视差在星际的尺度,视差的创建来自地球在轨道上不同的位置导致邻近的恒星相对于遥远天体的移动。
通过观测视差,测量角度和使用几何学,可以确定到不同天体的距离。
当被讨论的天体是恒星时,这种效应称为恒星视差。
恒星视差最常被使用的是周年视差,定义是从地球和太阳观察恒星的视角差,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的平均轨道半径看一颗恒星在对角的角度。
1秒差距 (3.26光年) 被定义为周年视差为1角秒的距离。
周年视差一般是通过观察恒星在年的不同时间,随着地球在它的轨道上移动测量的。
金星凌日原理

金星凌日原理
嘿呀,今儿咱就来聊聊金星凌日原理!这可真是个超有趣的事儿呢!你想想看,金星那么一个小小的点儿,居然能在太阳面前大摇大摆地走过,就像一只小跳蚤在大老虎身上蹦跶,是不是特别神奇?
金星凌日,简单来说,就是金星像个顽皮的小孩子,跑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去玩啦!就好比你在看一场精彩的表演,太阳是舞台上的大明星,而金星就是那个突然冲上台捣乱的家伙。
我们在地球上看着这一切,就好像在看一场独特的天文大戏!
咱说金星为啥会这样呢?这可就得从它们的轨道说起啦。
金星绕着太阳转,地球也绕着太阳转,它们的轨道可不是平行的哟!有时候啊,就会那么巧,金星正好就处在了能挡住太阳的那个位置。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到金星像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脸上溜达啦!哎呀,这就好像在一条大马路上,两辆车走着走着就遇上了,多有意思啊!
我记得我第一次听说金星凌日的时候,那叫一个兴奋!就好像发现了什么绝世大宝藏一样。
然后赶紧去找各种资料来看,越看越觉得神奇。
我还拉着我朋友一起探讨,“嘿,你说这金星凌日咋这么神奇呢!”朋友也跟着我一起兴奋起来。
金星凌日可不是经常能看到的哦,那可是很难得的机会!所以呀,每次有金星凌日的时候,那些天文爱好者们可都跟打了鸡血似的,一个个拿着望远镜、相机啥的,就为了能好好看看这神奇的景象。
你说,要是错过了,那得多遗憾啊!
总之,金星凌日原理就是这么神奇又有趣,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了解更多呢!咱可得好好珍惜能看到这样神奇景象的机会呀!。
金星凌日视差计算公式

金星凌日视差计算公式金星凌日是指金星经过太阳盘面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地球上是可以观测到的。
金星凌日的视差是指地球和金星之间的距离差异所造成的视觉偏差。
视差的计算可以通过一定的公式来进行,下面我们将介绍金星凌日视差计算的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金星凌日的基本知识。
金星凌日是指金星在经过太阳盘面时,由于金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差异,造成金星在太阳盘面上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偏移。
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和金星的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在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会在太阳盘面上留下一个小黑点,这是由金星本身的影子所造成的。
观测金星凌日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更准确地测量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轨道参数,对于研究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金星凌日视差的计算公式。
金星凌日视差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1.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金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可以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一般以天文单位(AU)为单位表示。
在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
2.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金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这个距离也可以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一般以天文单位(AU)为单位表示。
在金星凌日发生时,金星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
3.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计算金星凌日视差:视差 = 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地球和金星之间的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金星凌日的视差。
视差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测金星凌日的现象,从而更准确地测量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轨道参数。
除了金星凌日视差的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
例如,金星凌日的周期性、观测方法和观测设备等。
金星凌日的周期性是指金星凌日现象发生的时间间隔,这个周期性可以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
观测金星凌日需要一定的观测设备,例如望远镜、日冕仪等,这些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测金星凌日的现象。
总之,金星凌日视差的计算公式是通过天文观测和计算得出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测金星凌日的现象,从而更准确地测量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轨道参数。
天象奇观--金星凌日2012年6月6日上演

二十一世纪最后一次金星凌日6月6日上演--------2012不容错过的天象奇观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沙永强2012年6月6日,将有一场天文奇观上演,并且下次发生的时间将在一百多年以后。
这就是金星凌日。
一、何为金星凌日金星凌日,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交食现象。
如果把月球的体积缩小,或者放的离地球更远一些,那么发生日食时,我们就会发现太阳表面有一个黑圆斑,如果持续观测的话就会发现它是移动的。
换句话说,金星凌日就是日食的缩小版,由于金星的视直径远小于太阳的视直径,因此我们看上去就是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移动。
那么,金星凌日是怎么形成的呢?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下内行星的运动。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水星和金星属于内行星,它们在地球轨道的内侧围绕太阳运行;地球轨道以外的行星称作外行星,包括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当行星运动到太阳的一侧时被称为“合”。
对内行星有上合、下合之分;对外行星有上合、冲之分。
如图1、图2所示。
图1图2事实上,我们在地球所看到的行星视运动是行星的公转和地球公转的复合运动,称为“会合运动”。
太阳、地球和一颗行星或月球的相对位置循环一次的时间。
对于外行星就是行星相继两次合或冲经历的时间;对于内行星就是行星相继两次上合或下合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会合周期”。
月球的会合周期即“朔望月”。
行星运动的会合周期S的近似运算是1/S=1/T-1/E(对于地内行星)1/S=1/E-1/T(对于地外行星)式中E是地球近点年的周期,E=365.2596日,T是行星的公转周图3 2004年6月8日金星凌日图4 凌日图示图5 拍摄的金星凌日二、2012年6月6日金星凌日时间预报图6金星将会在世界时间2012-5-5到2012-5-6穿过太阳表面。
图6显示了各地可见凌日的状况。
加拿大西北部,阿拉斯加,亚洲西部和北部,澳大利亚西半部分,新西兰以及太平洋西北列岛都能看到凌日的全程。
以下为这次凌日的时间表,以地球地心为观测点,由于经纬度的影响不大,因此普通天爱可以作为参考数据(北京时间):凌始外切:6:09:40 凌始内切:6:27:28 凌甚:9:29:35凌终内切:12:31:42 凌终外切:12:49:30图7水平有限,欢迎大家指正。
金星凌日

我的百科我的贡献草稿箱百度首页| 登录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 图片视频百科帮助设置添加到搜藏返回百度百科首页编辑词条金星凌日目录[隐藏]概述周期金星凌日-科学作用有趣的光学现象观测要点人类观察史地球之外的金星凌日金星凌日一览表金星凌日(transit of V enus)[编辑本段]概述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称之为“金星凌日”。
通常都是用小时来计算金星凌日的时间(2004年和2012年,持续大概6小时)。
原理上类似于日食,虽然金星的直径有差不多月亮的4倍。
我们从地球上看金星要小的多是因为她离地球更远一些。
现代天文学之前,人们通过观察金星凌日,用视差来测量日地之间的距离。
金星是地球的内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224.701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365.2 56天。
它俩的会合周期是583.92天,即金星连续两次下合日的时间间隔。
金星凌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降交点的金星凌日,它发生在6月8日前后。
届时,金星由北往南经过日面(黄道);一种是升交点的金星凌日,它发生在12月10日前后,届时,金星由南往北经过日面(黄道)。
人们通常认为,降交点和升交点的金星凌日是成双成对交替出现的,在数量上是平分秋色的。
其实不然,两者在数量上是不相等的,即降交点的金星凌日比升交点的多。
从公元902年至29 84年,共出现32次金星凌日,其中降交点金星凌日有18次,而升交点金星凌日只有14次。
降交点金星凌日比升交点的多的原因就是降交点(6月8日前后)的金星凌日,金星距离地球较远,达4321万千米;而升交点的金星凌日,金星距离地球较近,只有3947万千米。
在同等条件下,如果距离地球较远,金星凌日发生的几率就越多。
[编辑本段]周期金星凌日以两次凌日为一组,间隔8年,但是两组之间的间隔却有100多年。
2004年之前的最后组金星凌日发生在1874年的12月和1882年12月。
什么是金星凌日

什么是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是一种在天文学中很难见到的现象,平均60年才出现一次。
在过去和未来的几百年间形成了一个有规律的循环周期,大约在243年间出现过4次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出现的间隔时间分别是105.5年、8年、121.5、8年;然后又从105.5年开始依次循环下去。
过去6次及未来2次发生金星凌日的时间如下:
1631年12月7日 1639年12月4日
1761年6月5日 1769年6月3日
1874年12月9日 1882年12月6日
2004年6月8日 2012年6月6日
在过去100年间,人们之所以对金星凌日感兴趣,是因为假设可以凭此找到测量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方法。
这种假设以及这种现象的罕见性,也是对过去4次金星凌日进行大规模观测的原因。
1761年和1769年,众多海洋国家都派出观测者前往世界各地,记录金星进入和离开太阳表面的准确时间。
1874年和1882年,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也都组织了大规模的远程观测团,观察金星凌日现象。
1874年,美国在北半球设立的观测点包括中国、日本和西伯利亚;南半球则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1882年,美国并没有再派
出远征的观测团,因为在美国境内就可以很好地观察到金星凌日现象。
在南半球的观测点,则设在好望角及另外几个地方。
这几次观测对于确定金星未来的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其他更可靠的方法,因而这方面观测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
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2013214137 侯经济一、金星凌日的形成原理凌日是指在地球上观测到太阳系的内行星越过太阳表面的现象。
金星凌日的发生原理与日食相似。
当太阳、金星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就有可能发生金星凌日。
但由于金星和地球的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不在同一平面上,它们有3.4度的倾角。
在大多数情况下,太阳、金星和地球排成一直线时(称为下合日),金星不是在太阳上方通过,就是在太阳下方通过。
因此,只有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处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太阳、金星和地球三者恰好排成一直线时,才会发生金星凌日二、金星凌日的周期金星凌日有8年,243年和251年的周期,如1874年至2125年,两次金星凌日的间隔时间分别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8年,121.5年,8年,105.5年,这样依次地排列下去。
其中8、121.5、8、105.5之和等于243是金星凌日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周期。
三、金星凌日测日地距离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上同一经度上的两个观测地,A'、B'分别为同一时刻两地看到的金星在日面上的位置,re为日地距离,rv为金地距离,C为日面中心。
我们从图上量出A、B两地看到金星在日面上的两个投影(A'、B')的距离为L毫米,利用底片比例尺公式(L=F×tanα≈F·α,当α很小时)可以求出它所对应的角度(即A'B'相对于地球的张角Δβ)应为:Δβ=∠A'EB'≈∠A'AB'≈∠A'BB'=L/F 弧度(F为望远镜焦距,单位为mm)(1)由图可知βv=∠A'BB'+∠BA'A,考虑到太阳半径CA'远小于日地距离,因此AB相对于日面上A'点的张角∠BA'A可以近似认为等于AB相对于日心C的张角∠BCA(即图中的βs),因此有:Δβ=βv-βs,又根据βA+βV=βB+βS,可推出:Δβ=βv-βs=βB-βA=βs((βv/βs)-1)(2)因为re远大于AB,三角形ABC可视为等腰三角形,它的高可视为日地距离re。
金星凌日

金星凌日时间的计算刘玉乔20100257金星,呈金黄色,是天空中最亮的星体,亮度抵得上15颗天狼星。
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若处晨称“启明星”,若处黄昏则称“长庚星”。
金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平均距离约4150万千米。
金星半径为6073千米,比地球半径仅小300千米,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是地球的五分之四,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
因此,人们常称金星是地球的姐妹行星。
令人费解的是: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与地球自转方向截然相反),所以金星上看太阳竟是西升东落。
而且,金星自转周期长达243天,比绕日公转周期224.7天还长,所以金星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117天。
金星的表面温度高达447摄氏度。
凌日是指在地球上观测到太阳系的内行星越过太阳表面的现象。
金星轨道在地球轨道内侧,某些特殊时刻,地球、金星、太阳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一样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天文学上称之为“金星凌日”。
由于金星轨道平面和地球轨道平面不重合,因此只有在金星和地球都在两个平面的交点附近时才能发生金星凌日。
所以金星凌日必然发生在每年的6月或12月。
金星凌日是比较罕见的天文现象,下一次是2012年6月6日。
错过了这一次,就要等100多年以后才能再看到了。
金星凌日对地域的要求不大,只要位于昼半球就基本都可以看到。
金星是地球的内行星,围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224.701天,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需要365.2 56天。
它俩的会合周期是583.92天,即金星连续两次下合日的时间间隔。
金星凌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降交点的金星凌日,它发生在6月8日前后。
届时,金星由北往南经过日面(黄道);一种是升交点的金星凌日,它发生在12月10日前后,届时,金星由南往北经过日面(黄道)。
人们通常认为,降交点和升交点的金星凌日是成双成对交替出现的,在数量上是平分秋色的。
其实不然,两者在数量上是不相等的,即降交点的金星凌日比升交点的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星凌日时间的计算
20114051 李俊
天文学上将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金星挡住部分日面而发生的天象称之为“金星凌日”。
天文学上将243年作为金星凌日的周期。
上次金星凌日发生在2012年6月6日,时间长达6小时,是一种“降交点”的金星凌日。
而下一次的金星凌日则要等到2117年,时间间隔105.5年,错过了12年的那次金星凌日,很多人都无法欣赏下一次的天文奇观了。
金星凌日以两次凌日为一组,间隔8年,但是两组之间的间隔却有100多年。
2004年之前的最后组金星凌日发生在1874年的12月和1882年12月,间隔121.5年。
21世纪的首次金星凌日发生在2004年6月8日,另一次发生在2012年的6月6日。
再下一次是2117年和2125年12月10日左右,间隔105.5年。
首先,我们看到金星凌日发生的时间在6月份或12月份。
因此,金星凌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降交点的金星凌日,它发生在6月8日前后,金星由北往南经过日面(黄道);一种是升交点的金星凌日,它发生在12月10日前后,金星由南往北经过日面(黄道)。
那么金星凌日的周期是如何计算的呢?
金星、地球和太阳处于一条线上,则容易理解金星凌日的周期必须既是会合周期的倍数,又是金星公转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的倍数。
金星的公转周期224.701 日,地球的公转周期365.25636日,可由1/S=1/E-1/T (E为地球公转周期,T为金星的公转周期,S为会合
周期)计算出会合周期为583.92日。
再根据(S-E)/E=A,计算出每次金地会合,会合的位置比前次会合的位置前进了A=0.5988265 圆周。
太阳角直径 0.5度,而金星轨道倾角 3.394度,计算得从地球上看金星离升降交点的角距离不能大于
0.25/tg(3.394°) = 4.215°(1)
因为此时,金地距离为
1-0.723=0.277AU (2)
而金日距离约为0.723AU。
所以从太阳中心看(因为下面的角度分析都是以太阳中心为依据的),金星离升降交点的角距离不能大于
4.215*0.277/0.723=1.615°(3)
2*1.615°=3.23°(4)即凌日限为3.23度。
我们假设金星凌日在某次会合时刻发生,那么以后的每次会合位置都将前进0.5988265 圆周,当过了5个周期之后,会合位置基本回到同一位置。
此时,转过了三圈。
它们相差了
-360°*(3-5*0.5988265)=-2.11°(5)
也就是从上次凌日的位置上往后 2.11°。
而从上面我们知道凌日限是3.23°,还处在凌日限内,所以这次凌日是可以发生的。
这两次的凌日刚好差
5*583.92=2919.6日(约为8年)(6)
因此金星凌日的短周期为8年。
2004年的6月8日正好与2012年6月6日相差8年,但是因为12年相较04年凌日点西移了2.11度,
故凌日现象发生的日期提前了2天。
当再过了大约76个周期之后,会合位置又前进了76*0.5988265=45.510814个圆周
此时,会合位置来到了金星凌日的另一个交点(降交点和升交点相差半个圆周)。
而76个周期约为121.5年。
故金星凌日的长周期为121.5年左右。
从升交点凌日到降交点凌日要经过121.5年,而从降交点凌日到升交点凌日则要经过105.5年。
我们上面做的假设计算就是从升交点到降交点的发生长周期的金星凌日。
在降交点凌日时,凌日点偏于凌日限的西边缘。
当经过66个会合周期(共105.5年)之后,凌日点进入升交点凌日限的东边缘。
在发生两次凌日,凌日点离开升交点凌日限后,凌日点要多向西移4.22°左右(5个会合周期相差2.11°)才能进入降交点的凌日限,这就是两者相差16年(即10个会合周期)的原因。
根据历史上的金星凌日的周期统计,8年、121.5年、8年、105.5年之和等于243年是金星凌日最基本和最稳定的周期。
所以,就将243年作为金星凌日的周期。
而下一次金星凌日会发生在2117年12月10日前后,是从降交点凌日到升交点的金星凌日,周期为10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