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关护理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53期 351 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关护理对策李晓燕,崔丽红(内蒙古赤峰宁城中心医院,内蒙古 宁城)摘要:目的研究了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关护理对策。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
一组实施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上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
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情绪状况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适合大力推广。
关键词:癌症;口腔颌面部;心理反应;焦虑情绪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53.248本文引用格式:李晓燕,崔丽红.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关护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3):351-352.0 引言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对于颌面部恶性肿瘤导致的疼痛、对面部的破坏等,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恐惧心理等,消极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
因此,我院研究了口腔颌面外科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及相关护理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0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53例。
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在42~76岁。
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6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实施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围术期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指标、脉搏和血压变化,然后进行组间比较。
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作用分析

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围术期心理干预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n=28,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和B组(n=28,围术期给予心理护理),对两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A组进入手术室后紧张、恐惧心理状态的百分比明显高于B组,其平静心理状态的百分比则明显低于B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上升、脉搏加快的百分比进行比较,B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
结论: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手术依从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和使用推广。
【关键词】心理干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围术期【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9-0144-02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病,由于外观畸形和功能障碍,患者承受着非常严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癌症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绝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从而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也会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降低。
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活动的宣教指导,可帮助患者保持平和稳定心态面对手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1]。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现做以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37~62岁,平均年龄(58.5±2.4)岁。
发病至治疗时间2周~12个月,平均(5.8±0.7)个月。
按照数字表法分为A组(n=28)和B组(n=28)。
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比较,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A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医护人员术中要加强配合,术后遵医嘱进行护理指导。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影响分析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心理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治疗的120例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心理护理。
结果:前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SAS和SDS护理后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的满意度为93.3%是干预组,满意度72.7%是常规组。
干预组临床满意度高于正常组,偏差在统计学上有显着性(P<0.05).干预组的生活质量估计为86.3±3.2,常规组为73.4±2.5。
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
结论:在恶性肿瘤治疗患者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
同时,在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和放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应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护理;心理状况;应用效果威胁人类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恶性肿瘤是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导致病人的身体机能迅速下降,特别是在身体出现身心障碍时。
随着健康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的治疗迅速增加。
化疗、手术和放射治疗等化疗越来越多样化。
放射治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
虽然化疗可以相对改善疾病,但缺乏对肿瘤细胞的具体治疗可能导致厌恶和呕吐等严重副作用,从而使病人产生抗药性,影响治疗。
本文分析了恶性肿瘤患者的负面情绪,减少了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感障碍,提高了患者的护理和预防水平。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肿瘤放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和干预组。
干预组有60个病例,其中男性30个,女性30个,年龄在22至77岁之间。
病理类型:20例脑瘤、16例鼻咽癌、14例宫颈癌和10例乳腺癌。
在常规中,年龄在21至76岁之间,为60例,男性为28例,女性为32例,平均年龄为62.8±4.5岁。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引言:肿瘤外科是指通过手术治疗肿瘤的外科学科,它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手术技术本身外,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心理护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将探讨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
一、肿瘤外科患者的心理问题在肿瘤外科患者中,常常存在着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患者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担心手术的风险和术后的康复情况。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疼痛,这会加重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患者可能会面临生活质量的改变,如失去工作能力、丧失社交交往等,这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 提供心理支持: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倾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
他们可以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恐惧和担忧,并通过理解和接纳来减轻他们的负面情绪。
2. 教育和信息沟通:护士可以向患者提供关于肿瘤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流程的信息,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他们所面临的困境。
护士可以解答患者的问题,缓解他们的不安感。
3. 心理评估和干预:护士可以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
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进行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干预。
4. 疼痛管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患者可能会面临疼痛的问题。
护士可以通过合适的镇痛措施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同时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5. 康复护理:肿瘤外科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护士可以帮助患者制定康复计划,并进行康复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提供合适的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
三、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的意义通过心理护理的应用,肿瘤患者可以获得以下方面的好处:1. 缓解焦虑和恐惧: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面对恐惧和焦虑情绪,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2. 增强心理韧性: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理态度和抗压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肿瘤的治疗和康复过程。
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影响;方法对65例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论在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病人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为病人提供良好舒适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的沟通,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对病人术后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签:颌面部恶性肿瘤心理护理【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42-02颌面外科肿瘤是头颈部肿瘤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的8.2%[1]。
我科自2012年7月至今共收治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病人65例,绝大多数病人存在着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的心理刺激又可导致病人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引出病情恶化和病情扩散,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文化、认知素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教育和治疗,以达到稳定情绪、改善症状、适应环境,促进全面康复为目的的治疗方法,使其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通过对收治的65例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12年至今共收治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65例,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9岁,均进行了恶性肿瘤根治术及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存活率为100%。
颌面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当病人得知患有癌症时,就意味着他将面临痛苦,死亡或者某个器官功能的丧失。
这时对于病人和家属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冲击,虽然每个病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行为会有极大的不同,但是癌症病人大都会产生下列的情绪变化。
哀伤反映是癌症病人的心理特征之一,它的表现包括五个期[2]:(1)震惊和否认期:在得知患有癌症时,病人大都无法接受这一现实,病人会否认患病的事实,认为医生诊断错误;(2)愤怒期:病人在否认事实时,心中多少会存有一些希望,当看到事实无法改变时,就会由否认转为愤怒;(3)磋商期: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愤怒和发泄,会慢慢平静下来,但其内心的心里活动并没有平息。
护理对肿瘤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护理对肿瘤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病人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肿瘤康复科初次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病人共12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
其中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64例。
结果:(1)心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及其他各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性(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肿瘤病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标签:心理护理;肿瘤;心理状态1 研究方法1.1 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的收集: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肿瘤康复科初次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恶性肿瘤病人共12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
其中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64例,对照组患者64例。
1.2 一般资料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128例,根据自愿的原则加入心理护理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
对照组64人,其中男27人,女37人,年龄均值51.83±8.89;肺癌患者25例,乳腺癌13例,大肠癌7例,其他19例。
干预组64人,其中男25人,女39人,年龄均值50.38±9.31;肺癌患者20例,乳腺癌24例,大肠癌8例,其他12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疾病分期、教育程度、经济状况、饮酒史和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研究方法1.3.1 研究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婚姻、病程、病期等。
(2)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症状自评量表也称综合情绪自评量表,对于各种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调查有较好的自评效果。
90个评定项目中,包含大量的病理心理学内容,以病理情绪反应为主,涉及感觉、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自觉症状。
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住院病人心理状况影响效果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 第 19 卷 第 44 期
259
·临床监护·
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住院病人心理状况影响效果观察
庞雪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摘 要: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于恶性肿瘤病人的消极心理问题的影响效果。方法 对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0 月我院收治的恶心肿瘤疾病患者共计 104 例的患者资料进行收集,随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 验组,每组各 52 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对试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 添联合心理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测评,采用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汉 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并对两组患 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 SAS、SDS、HAMD、HAMA 量表的测评结果 表面,采用联合心理护理方法的试验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要显著由于采用传统护理方法的对照组患者(P < 0.05), 并且从对患者满意度的测评结果来看联合心理护理方法也要显著优于传统护理方法(P < 0.05)。结论 联合心理 护理方法有利于帮助恶性肿瘤患者舒缓焦虑、抑郁情绪,并且可以促进患者满意度提升,值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 中推广和应用。 关 键 词 : 心理护理;恶性肿瘤疾病;抑郁情绪;临床心理疏导
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康复 改善作用

探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康复改善作用摘要】目的:在围手术期采用心理护理,探讨其护理方法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营养和康复改善作用。
方法:抽选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60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的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的营养状况和康复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以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体质指数判定营养状况,以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判定康复情况,对比发现,观察组营养状况和康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同时通过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其不良心理,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康复的进程。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口腔颌面部肿瘤生活质量口腔颌面部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多为无痛性肿块,生长速度较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伴有皮肤破溃,当肿瘤较大时不仅会造成疼痛,还会造成不同功能的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1]。
同时由于此病症会改变外在形象,使患者在心理上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因此,手术后的恢复程度对患者来说意义重大[2]。
本研究针对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术的患者实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研究中发现,护理效果显著,现将内容报道如下:1研究对象与护理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60例实施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按其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常规组30例,观察组30例。
其中常规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在27-70岁,平均年龄为(52.41±1.3)岁。
试验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在29-67岁,平均年龄为(48.64±1.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排标准纳入标准:①均为本院收治的患者。
②均符合口腔颌面部肿瘤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8302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临床监护·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阳琼,童国勇(通讯作者)(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 口腔诊疗中心,湖北 恩施 445000)0 引言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其不仅会造成外观畸,还会影响其功能,患者会因此遭受巨大心理压力,并出现严重生活质量降低[1]。
因此,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不仅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更应当开展科学护理,以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生活质量[2]。
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部分患者开展强化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 =30)和常规组(n =30)。
纳入标准:满足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临床诊断标准;19-70周岁;知情并同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合并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
常规组包括女8例、男22例;年龄20-70岁,平均(44.8±11.7)岁;其中大学学历10例,中学学历16例,小学学历4例。
实验组包括女7例、男23例;年龄21-70岁,平均(44.9±11.5)岁;其中大学学历11例,中学学历16例,小学学历3例。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强化心理护理,主要内容包括:①强化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强化和患者沟通,以诚恳、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
交流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患者心理,对其存在心理问题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
同时依据患者家庭背景、性格等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为其提供宣泄情绪的机会。
为患者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帮助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有效配合。
②构建良好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定期为病房通风换气,并将病室温度、湿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可依据情况为病房配置绿色植物,并张贴风景优美的画作。
另外还应对病区人员流动进行控制,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治疗环境,使其能够获得充足的休息。
③引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心理会受到家属言行的影响,其良好情绪具有安慰和支持患者的作用,护理人员应向家属开展保护性医疗宣教,让其认识到患者心理状况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并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保持沉着、冷静的情绪。
同时引导患者家属在情感、生活、经济等方面多多支持患者,使其感受到周围的关爱。
④强化宣传教育:患者心理状态与对疾病的认知、态度息息相关,护理人员应通过一对一宣教、播放视频、发放健康手册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使其对其中形成全面认识,避免产生不必要疑虑,保持积极乐观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引发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应用SAS 、SDS 量表评估两组焦虑、抑郁情绪,分值越高则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
应用QLQ-C30量表评估两组生活质量,主要对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等进行评估,分值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 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对比(±s )组别n SAS SDS 实验组3034.9±3.135.9±4.2常规组3042.7±5.343.3±5.3t - 6.086 5.356P-0.0000.000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组别n 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实验组3085.9±12.187.1±10.388.6±9.485.9±10.2常规组3067.7±11.374.2±12.275.5±9.668.3±9.3t - 6.086 6.061 6.086 5.356P-0.0000.0000.0000.0003 讨论颌面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
口腔颌面部各器官毗邻紧密,解剖结构复杂,所以该区域恶性肿瘤累及范围较广,会对外观和生理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并引起心理、进食等障碍,最终造成生活质量严重降低。
因此,临床中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不仅要开展有效治疗,更应当进行科学护理,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摘要:目的 探讨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n =30)和常规组(n =30)。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同时接受强化心理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
实验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
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恶性肿瘤;口腔颌面;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ki.1671-3141.2019.58.206本文引用格式:阳琼,童国勇.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8):302-303.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8期303投稿邮箱:zuixinyixue@活质量[3]。
相关研究认为,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可提升患者心理应激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4]。
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能够依据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使其负性情绪得到有效纾解,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治疗。
同时还能够强化患者对疾病的认识,避免其产生不必要疑虑[5]。
另外还能够引导患者家属在情感、经济、生活等方面多多支持患者,让其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关爱,形成正确的自我价值认同[6]。
最后,护理人员还通过构建良好的治疗环境,帮助患者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放松身心,进而在治疗中积极配合[7]。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05)。
实验组患者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
可见,针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张蕾.探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1(8):102-103,106.[2] 张志秀,王新兰.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09(12):78-80.[3] 潘丽珍,郑晓燕,赵芳榕.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2):171-173.[4] 谢文娟.康复外科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22(16):92-94.[5] 顾云.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健康必读,2018,11(27):124.[6] 喻磊,邱敏.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12(9):342-343.[7] 王海霞,石志坚.267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体会[J].农垦医学,2016,38(3):258-261.(上接第300页)3 讨论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救治与监护危重患者的重要场所,由于患者基础疾病严重且危重,加之空间狭小,所以特别容易出现院内感染;而机械通气则是重症监护室中最常见的救治手段,但该项措施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建立人工气道会损害患者呼吸道正常防御功能,由此可见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措施时必须加强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具有全面、系统、细致等优势,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实际需求;研究证明在重症监护室应用呼吸机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病房管理,减少外源细菌进入,从而避免和减少交叉感染;并且实施护理干预后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开展一系列措施,可确保气道保持湿化状态;通过口腔护理可彻底清除患者痰液,减少致病菌,全面预防肺部感染[3]。
综上所述,在预防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方面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参考文献[1] 刘丽.综合护理干预对ICU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12(9):72-74.[2] 程翠珠.综合护理干预对ICU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0):146-147.[3] 陈冰星.护理干预对ICU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8):65-66.(上接第301页)者感受到关怀。
终关怀护理措施设计的疾病种类范围较广,几乎和各个学科领域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主要学科领域有社会学、护理学、心理学以及肿瘤学等。
结果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政策,让临终关怀在各个领域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将其和不同领域融合在一起,这有利于我国临床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
临终关怀护理措施属于新兴的护理模式,通过实施,该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改善癌症患者心理和生理,让患者能够坦然的面对死亡,能够高品质的度过临终前的日子,提升癌症患者临终前的生活质量,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能够没有太多的痛苦。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于肺癌患者实施临终关怀护理干预有一定的意义,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钟宇岚,冯英.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对老年癌症患者的心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7,29(9):1250-1252.[2] 林珊妹,廖少彬,林淑华,等.临终关怀护理对癌症临终期患者疼痛控制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1):139-140.[3] 化宜香,秦磊.临终关怀及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7):3268-3268.[4] 刘双玉,叶海波,郑晓丽.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老年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5):786-788.[5] 何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探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2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