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吸收型调制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基于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光调制器研究

㊀第40卷第3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 .40N o .3㊀㊀2020年5月J o u r n a l o f H a n g z h o u D i a n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M a y 2020㊀D O I :10.13954/j.c n k i .h d u .2020.03.005基于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光调制器研究李鹏宇,王圣元,陈芃宇,赵超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收稿日期:2019G09G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504074);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K F 201801)作者简介:李鹏宇(1994-),男,研究方向:光电信息技术及仪器.E Gm a i l :545451102@q q .c o m .通信作者:赵超樱,教授,研究方向:光纤光学与集成光学㊁非线性与量子光学.E Gm a i l :z c h y49@h d u .e d u .c n .摘要:设计一种基于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光调制器.首先,分析石墨烯材料的光电特性并获得最优化的光学微环谐振腔的结构参数;然后,基于耦合模式方程得到电光调制器的透射谱公式,并构建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理论模型;最后,根据耦合谐振腔的光电特性,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得出输出端透射谱公式.研究表明:当石墨烯覆盖在波导表面并且化学势为0.4e V 时,设计的器件的光学特性最佳.关键词:光学谐振腔;石墨烯;透射谱;光电调制中图分类号:T N 256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1G9146(2020)03G0026G060㊀引㊀言1969年,美国B e l l 实验室的E .A.J .M a r c a t i l i [1]首次提出微环谐振腔的概念.微环谐振腔具有结构简单㊁便于分析和低能量输入等特点,最初用于实现选频功能.直到2009年,人们发现石墨烯具有超宽带宽的吸收特性,可以制作高性能光调制器和光学路由器[2].2011年,L i u M.等[3]将石墨烯覆盖在直波导上,通过外加电压控制费米能级,进一步改变其光吸收系数,制备出石墨烯单直波导光电调制器.2017年,G a oY.等[4]将石墨烯覆盖在微环的不同位置,改变覆盖面积增强透射,制备出单直波导石墨烯单环光电调制器.同年,M e n g Y.等[5]将石墨烯夹在2个环形波导之间,采用多层石墨烯覆盖的方式增强透射,制备出双直波导石墨烯双环光电调制器.近年来,将石墨烯用于调制器受到广泛的研究并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双波长交叉吸收调制[6]㊁振幅调制[7]㊁中红外光无谱移调制[8]以及偏振不敏感的石墨烯光调制器[9]等.本文研究基于石墨烯单直波导单环光电调制器,微环腔结构基于绝缘体上硅(S i l i c o no n I n s u l a t o r ,S O I )系统,通过改变石墨烯的位置㊁长度㊁化学势来增强透射,实现光调制功能.图1㊀单环直波导结构1㊀理论分析单环直波导结构如图1(a )所示.光从直波导左侧输入,通过耦合区域进入微环谐振腔,最后从右侧输出.R 代表微环半径,E 1,E 2分别为直波导输入㊁输出归一化复振幅,E 3,E 4分别为光在微环谐振腔内循环前后的归一化复振幅.通过传输矩阵法[10]分析微环谐振器的输出特性:E 3E 2éëêêùûúú=-k ∗t ∗t k éëêêùûúúE 4E 1éëêêùûúú,|k 2|+|t 2|=1,E 4=αe -i θE 3(1)式中,k 为微环谐振腔与直波导之间的耦合系数,t =1-k 2为透射系数,t ∗和k ∗分别为t 和k 的共轭,i 为虚数单位,α为波导弯曲损耗系数.将输出信号归一化,透射谱公式为:T =E 2E 1[]2=α2+|t |2-2α|t |c o s θ1+α2|t |2-2α|t |c o s θ(2)式中,θ=2πR β+φt ,β为传播常数,n e f f 为有效折射率,R 为微环半径,φt 为相位.由式(2)可知,当θ=2πm (m 为正整数)时系统达到耦合状态.满足谐振条件m λ=2πn e f f R ,其中m 和λ分别代表谐振频率和谐振波长,n e f f 指系统的有效折射率,这样的光(临界耦合)在微环谐振腔内持续传播,而不满足谐振条件的光(非临界耦合)在传播过程中直接从直波导输出端输出,两种情况系统光传输路径如图2所示.图2㊀系统光传输路径满足临界耦合条件的最小输出光功率为:T =E 2E 1[]2=α2+|t |2-2αc o s θ1+α2|t |2-2α|t |c o s θ=(α-|t |)2(1-α|t |)2(3)当α=|t |时,输出光功率为0,即临界耦合状态,此时k 2+α2=1,且α和t 不能为1.光电调制器是利用某些电光晶体如铌酸锂(L i N b O 3)㊁砷化镓(G a A s )和钽酸锂(L i T a O 3)制成的.光电调制基于普尔克效应即光波导的折射率正比于外加电场变化的效应.本文中,石墨烯微环谐振腔光调制器主要通过调节透射谱谐振波长使得透射谱平移,进而达到光调制的目的,调制器调节前后透射谱平移如图3所示.图3中,虚线为调制后透射谱位置.图3㊀调制器调节前后透射谱平移在传统的微环谐振腔应用于调制器的设计中,为了提高系统的光学性能,多采用调节系统尺寸的方式.使用这种方式需要重新制作器件,不仅浪费资金而且需要大量的系统调试时间.因为石墨烯具有卓越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并具有宽带光学透明度,故本文在系统上覆盖新型的二维材料石墨烯,通过改变72第3期李鹏宇,等:基于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光调制器研究其物理性能来改变系统参数,进而优化系统的光学性能,使系统的设计更加简便并能获得更好的光电特性[11].2㊀数值模拟2.1㊀模型建立本文建立的模型主要分为3个部分:基底㊁直波导和微环谐振腔.基底材料为二氧化硅,长宽高分别为20μm ,20μm 和2μm .直波导和微环谐振腔材料为硅,直波导长宽高分别为10.00μm ,0.40μm 和0.22μm .微环谐振腔高为0.22μm ,半径为3.04μm ,微环谐振腔与直波导之间的间隔为0.10μm .将光源波长设置在通信波段1550n m 附近.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F i n i t eD i f f e r e n c eT i m eD o m a i n ,F D T D )仿真光学微环谐振腔系统的光场模式分布如图4所示,当系统达到临界耦合状态时,入射光波长为1565.34n m ,有效折射率为为2.16.图4㊀系统仿真光场模式分布由图4可以看出:通过仿真得到最优化的光场模式分布图与理论模型图一致.无石墨烯和加入石墨烯后波导光场模式分布如图5所示.光场主要分布在波导中心区域,而与图5(a )相比,图5(b )中光场更向中心汇聚,这是由于石墨烯层对光的吸收使光在传播过程中更加集中,利用石墨烯光吸收作用可有效提升微环谐振腔的光学透射性能.图5㊀波导光场模式分布2.2㊀石墨烯分析将系统中覆盖石墨烯,首先要考虑覆盖的位置,下面研究石墨烯以不同长度覆盖在直波导表面和切入直波导的情况,石墨烯的基本参数取化学势0.4e V ,电导率为1,散射率为5.142ˑ10-4,温度为300K .8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2.2.1㊀石墨烯覆盖长度对系统的影响将石墨烯覆盖在波导表面,其示意图如图6(a)所示,石墨烯覆盖长度变化对透射率和品质因子的影响如图6(b)所示.对于透射率,在波导表面覆盖石墨烯,其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稳定.随着石墨烯覆盖长度增大,透射率先是迅速降低,当石墨烯覆盖长度大于3μm 时,透射率不再下降,反而会出现小范围回升.对于品质因子Q ,在波导表面覆盖石墨烯其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当石墨烯覆盖长度小于3μm 时,Q 的初始值为5193.17,最后上升到5572.86.所以,当石墨烯长度较短时,将其覆盖在波导表面更优.图6㊀石墨烯覆盖在直波导表面对系统透射谱的影响2.2.2㊀出现谱线分裂的方式石墨烯切入直波导的覆盖方式如图7(a )所示.石墨烯高度与直波导相等为0.22μm ,宽度与直波导相等为0.4μm .石墨烯竖直切入位置x 不同,透射率的变化如图7(b )所示.从图7(b )可以看出:当无石墨烯切入时谱线并未发生分裂,耦合波长为1548.43n m .x 取0.1μm 和0.5μm 时分别出现谱线分裂,谱线分裂处的波长分别为1564.36n m 和1565.37n m ,石墨烯切入位置距离直波导中间位置越远,谱线分裂越明显.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了防止谱线分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避免采取此种嵌入石墨烯方式.图7㊀石墨烯竖直切入直波导对系统透射谱影响2.3㊀石墨烯化学势对系统的影响改变石墨烯化学势,谐振透射率与品质因子Q 的变化趋势相反,石墨烯化学式与透射率和品质因子的关系如图8所示.92第3期李鹏宇,等:基于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光调制器研究图8㊀石墨烯化学势与透射率和品质因子Q 的关系㊀㊀从图8可以看出:当化学势小于0.4e V 时,透射率基本稳定在0.141附近.当化学势等于0.4e V 时,透射率减小,品质因子Q 上升.当化学势大于0.4e V 时,石墨烯的光吸收能力减弱,系统透射增强,导致透射率升高,品质因子Q 下降.随着石墨烯化学势的继续增加,石墨烯表现出等离子体效应,从 介电层材料 转变为 金属性材料 [12].当化学势大于1.2e V 时,透射率会小幅度回升,品质因子Q 小范围下降,但是透射谱线发生分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石墨烯取0.4e V 的化学势时有最好的光学特性,所以,在微环谐振腔系统中加入石墨烯时应通过调节外部电压等方式让石墨烯的化学势固定在0.4e V .2.4㊀环境温度对系统的影响温度对输出功率的影响如图9所示.温度较低情况下,石墨烯光吸收稳定性较高,温度的改变对输出功率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将温度控制在常温下,这时无需考虑温度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图9㊀输出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3㊀结束语本文基于石墨烯的非线性光学特性以及石墨烯与波导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其对微环谐振腔透射谱的影响.利用石墨烯对光的吸收作用使微环谐振腔中的光在传输过程中具有更集中的传输模式,更低的损耗和更强的与介质相互作用,增强了微环谐振腔的透射性能.为在不改变微环谐振腔系统结构和尺寸参数的条件下进一步提升其光学性提供思路,为研究石墨烯电光可调微环谐振腔器件打下基础.参考文献[1]MA R C A T I L IE A J .B e n d si no p t i c a ld i e l e c t r i c g u i d e s [J ].T h eB e l lS ys t e m T e c h n i c a lJ o u r n a l ,1969,48(7):2103G2133.[2]Z HA N G YB ,T a n g T T ,G i r i tC ,e t a l .D i r e c to b s e r v a t i o no f aw i d e l y t u n a b l eb a n d g a p i nb i l a y e r g r a p h e n e [J ].N a t u r e ,2009,459(7248):820G823.0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3]L I U M ,Y I N XB ,U L I N GA V I L A E ,e t a l .A g r a p h e n e Gb a s e db r o a d b a n do pt i c a lm o d u l a t o r [J ].N a t u r e ,2011,474(7349):64G67.[4]G A O Y ,Z H O U W ,S U NXK ,e t a l .C a v i t y Ge n h a n c e d t h e r o m Go p t i c b i s t a b i l i t y a n d h y s t e r e s i s i n a g r a p h e n e Go n GS i 3N 4r i n g r e s o n a t o r [J ].O pt i c sL e t t e r ,2017,42(10):1950G1953.[5]M E N G Y ,L U R G ,S H E N ,YJ ,e t a l .U l t r a c o m p a c t g r a p h e n e Ga s s i s t e dr i n g r e s o n a t o ro p t i c a l r o u t e r [J ].O pt i c s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2017,405:73G79.[6]R E N Y Y ,F E N G M ,Z H A N G K ,e ta l .D u a l Gw a v e l e n g t hc r o s sa b s o r p t i o n m o d u l a t i o nt h e o r y b a s e do n g r a ph e n e [J ].P h y s i c aS c r i p t a ,2019,94(12):125506.[7]X I ALP ,Z O U Y X ,Z HA N G M ,e t a l .M u l t i Gm o d e g r a p h e n eb a s e dt e r a h e r t za m p l i t u d em o d u l a t i o ne n h a n c e db yh o l l o wc r o s sH Gs t r u c t u r e dm e t a s u r f a c e [J ].P h y s i c aS c r i p t a ,2019,94(12):125701.[8]WA N G Z P ,L I N Z P ,S H E N SJ ,e ta l .M o d u l a t i o no f m i d Gi n f r a r e dl i g h tw i t h o u ts p e c t r a ls h i f te m p l o y i n g ag r a p h e n e s h e e t a n dam a g n e t i c p l a s m o n i c a r r a y [J ].O p t i c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2019,450:1G5.[9]Y A N GZH ,L U R G ,C A I S W ,e t a l .AC M O S Gc o m p a t i b l e a n d p o l a r i z a t i o n Gi n s e n s i t i v e g r a p h e n e o pt i c a lm o d u l a t o r [J ].O p t i c s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s ,2019,450:130G135.[10]Y A R I V A.U n i v e r s a l r e l a t i o n s f o r c o u p l i n g o f o p t i c a l p o w e r b e t w e e nm i c r o r e s o n a t o r s a n d d i e l e c t r i cw a v e gu i d e s [J ].E l e c t r o n i c sL e t t e r s ,2000,36(4):321G322.[11]K O U R T ,T S U C H I Z A W A T ,W A R A B I K ,e t a l .Qf a c t o r v a r i a t i o n i n g r a p h e n e Gl o a d e ds i l i c o nr i n g re s o n a t o r s [C ]//2014C o nf e r e n c e o nL a s e r s a n dE l e c t r o GO p t i c s (C L E O ),2014:1G2.[12]甘胜.石墨烯光调制器的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6.A n a l y s i s o fP e r f o r m a n c e o fG r a p h e n e Gm i c r o Gr i ng C o u p l e dR e s o n a n c e C a v i t y E l e c t r o Go pt i cM o d u l a t o r L I P e n g y u ,WA N GS h e n g y u a n ,C H E NP e n g y u ,Z H A OC h a o y i n g (S c h o o l o f S c i e n c e s ,H a n g z h o uD i a n z iU n i v e r s i t y ,H a n g z h o uZ h e j i a n g 310018,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i s p a p e rd e s i g n e dal i g h t m o d u l a t o rb a s e do n g r a p h e n e Gm i c r o Gr i n g c o u p l e dr e s o n a t o r .F i r s t l y ,t h e p h o t o e l e c t r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g r a p h e n e m a t e r i a l s w e r e a n a l y z e d a n d t h e o p t i m a l p a r a m e t e r so fo p t i c a l m i c r o Gr i n g r e s o n a t o ra r eo b t a i n e d .S e c o n d l y ,w eo b t a i n e d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 p e c t r u mf o r m u l a o f t h e e l e c t r o Go p t i cm o d u l a t o rb y u s i n g t h e c o u p l e dm o d e e q u a t i o na n dc o n s t r u c t e d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m o d e lo f g r a p h e n e Gm i c r o Gr i n g c o u p l e dr e s o n a t o r .F i n a l l y ,t h et r a n s m i s s i o ns p e c t r u m f o r m u l a o f t h eo u t p u t p o r t i so b t a i n e d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p h o t o e l e c t r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c o u p l e d r e s o n a t o r a n dt h ef i n i t e Gd i f f e r e n c et i m e Gd o m a i n m e t h o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t h a tt h ed e v i c ei nt h i s d e s i g n r e a c h e s t h eb e s to p t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w h e nt h ec h e m i c a l p o t e n t i a l i sa d j u s t e dt o0.4e Va n dt h e g r a p h e n e i s e m b e d d e d i n t h ew a v e g u i d e s u r f a c e .K e y w o r d s :m i c r o Gr i n g r e s o n a t o r ;g r a p h e n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s p e c t r u m ;e l e c t r o Go p t i c a lm o d u l a t i o n 13第3期李鹏宇,等:基于石墨烯微环耦合谐振腔的光调制器研究。
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太赫兹设备样机

美 我 翻 低 压 下 提 高 L 宪 率 赫 法 D发 E
美 国麻 省理 工 学 院 的研 究人 员 通 过 一种 插 座 转 换 设备 使 发光 二 极管 ( E )能 够 比其 消 LD 耗 的 电功 率 释 放 出更 多光 功 率 , 电源 转 换 效 率 可 达 到 10 以 上 。 相 关 研 究 发 表 于 最 新 一 0%
曾 想 用 二 维 电 子 气 体 来 操 控 太 赫 兹 波 , 去 年
一
,
是 增加L D 的输 出功率 反 而导 致其 效率 E 灯
下 降 。而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的研 究 人 员 解 释 说 , 他 们 的研 究 成 果 大 大 降 低 了外 施 的 电压 。根
据 计 算 , 当 电压 减 少 到 一 半 ,输 入 功 率 降低 了4 ,而发 出 的光 功 率 与 电压 保 持 一 致 , 也 倍 达 到一 半 。换 言之 ,当输 出功 率 下 降时L D E 发
他 们 论 证 了基 于 石 墨 烯 的 高 性 能 设 备 , 今 年 是 首 次 通 过 实 验 证 明 了 这 种 设 备 , 并 将 进 一 步 开展 研 究 。 ( 科技 日报 )
不 会立 即促使 超 效率 的L D商业 化 , 因为示 范 E
项 目仅 能用 很低 的输入 功率 产 生少量 的光 。
光率 却在 增 加 。
在 实验 中 ,研 究 人 员减 少 了L D的输入 功 E
率 , 仅 3 皮 瓦 , 而 测 量 到 输 出 达 6 皮 瓦 的 光 O 9
量 ,效 率 高 达2 0 3 %。将 相 同 的物 理 机 制 作 用
于 任 何 L D,在 外 施 电 压 作 用 下 , 电 子 和 空 穴 E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光电子器件的应用研究进展李绍娟;甘胜;沐浩然;徐庆阳;乔虹;李鹏飞;薛运周;鲍桥梁【摘要】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因其卓越的光学和电学性能及其与硅基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原子晶体薄膜材料,石墨烯有着优异的机械性能、超高的热导率和载流子迁移率、超宽带的光学响应谱及极强的非线性光学特性,使其在新型光学和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系列基于石墨烯的新型光电器件先后被研制出,已显示出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近期石墨烯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发现及太赫兹器件的研究进一步促进了石墨烯基光电器件的蓬勃发展。
综述重点总结近年来石墨烯在超快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以及表面等离子体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进一步分析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Graphene has very significant optic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which attract enormous attention. As a unique two-di-mensional crystal with one atom thickness, it has high electron and thermal conductivities in addition to ? exibility, robustness and impermeability to gases. Its ultra-broad band optical response and excellent non-linear optical properties make it a wonderful material for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The fabrication of graphene-based devices is compatible with the existing semiconductor process, which has stimulated lots of graphene-based hybrid silicon-CMOS ( 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pplications. Here we review the latest progress in graphene-based photonic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 ranging from pulsed lasers, modulators and photodetectors to optical sensors. Other exciting topicssuch as graphene surface plas-mons and their terahertz applications are also discussed.【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8页(P329-356)【关键词】石墨烯;脉冲激光器;光调制器;光探测器;表面等离子体;太赫兹【作者】李绍娟;甘胜;沐浩然;徐庆阳;乔虹;李鹏飞;薛运周;鲍桥梁【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215123;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101 前言硅基光电子技术曾被寄希望于能够实现未来的超高速宽带数据通讯,然而,由于硅基器件目前面临着难以进一步微型化、集约化等问题,从而阻碍了其在高速、宽带数据计算和传输领域的应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报告

一种集成式自供电纳米化学传感器的设计和制作项目成员:何旺球(1426410514)王鹏云1426410408 陶俊贤1326410232 黄家仪1326410116指导教师:祝元坤摘要:本项目以石墨烯作为基本功能单元,设计并制备一种新型的集成式化学分子驱动自供电传感器件;超薄二维纳米材料(石墨烯)作为基本功能单元制备新一代的自供电传感器件,使器件能感受到环境中化学分子状态的改变而输出电信号。
石墨烯部分被聚合物薄膜所覆盖且另一部分暴露,当器件接触极性分子时,可以产生明显的电信号。
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和重要学术价值。
该类自供电传感器件可能应用于生产微型纳米传感器,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
1引言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及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微纳电子器件不断被研究开发,并在军事、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十分诱人的应用前景[1]。
微纳电子器件不仅尺寸小,而且具有功耗低、速度快、易于大规模集成、可移动等特点,但微纳电子器件需要有微尺度电源系统来供给电能,来维持正常工作。
随着电子产品小型化,亟待开发即能为之提供能量并且小、轻、具有柔性的自供电传感器件。
如果微电源器件能够持续收集环境中的能量并转换为电能,将会永久性解决电池耗尽的问题。
因此,开发具有能量转换功能的微电源,并与传感器等器件集成构建自供电系统,是非常迫切的。
可穿戴、物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推动微纳电子器件市场的迅速发展,牵引微电源产品的技术变革和不断创新。
微纳自供电器件是当今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点:1)不断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如何在减小尺寸的同时保持高的能量转换效率,需要新材料和新工艺。
2)具有柔韧性。
未来可穿戴、可移植等器件的发展需要柔性的器件与之配套。
3)易于集成。
为满足自供电、自供能驱动等系统的需求,微电源器件应易于和传感器等进行集成。
4)可从环境中持续捕获能量。
微电源器件不仅要有能量存储功能,还要能持续将环境中的能量转换为电能。
石墨烯光学性质以及二维材料的纳米光子学性质浅析

使光集中用于等离子体共振,从而使局部电场得到显著增强。在量子效 率方面得到巨大提高。但也会导致可操作宽带的范围减少。
② 整合量子点和石墨烯
用胶体量子点覆盖石墨烯可以获得具有能够获得具有 108 电子/光子的的超高光电探测和 107AW-1 的光响应的光电探测器。但由于需要长时间产生增益, 它们的运算速度也很低。
石墨烯等离激元学
由于石墨烯同时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高导电性,它也成为了一种极具前 景的太赫兹到中红外等离子体器件应用的候选材料。等离子体具有高局域场 强度,广泛用于包括光学天线,近场光学显微镜,化学和生物传感器和亚波 长光学器件等。和传统等离子材料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 可以通过化学掺杂和门电压调控。 ② 具有更强的局域性 ③ 低损耗和长寿命 ④ 结晶度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光子学
过渡金属二硫化物(TMDCs)是化学公式为MX2的材料,M代表Mo、W、Nb、Re 这一类元素,X是硫元素。
TMDCs的层间相互作用是弱范德华力,而平面成键是强共价键。因此TMDCs 可以被剥离到类似石墨烯的薄膜结构,显著地扩展了二维材料的材料库。一 些二维的TMDCs,如钼和钨的硫化物,在多层的形式中有间接带隙,而在它们 的单层形式中成为直接带隙半导体。他们相当大的和可调带隙,不仅仅能产 生强的光致发光,也能打开像光电探测器,能量收集器,电致发光等光电器 件的大门。而且不同于石墨烯基器件,他具有可操作的光谱范围。另外,在 一些二维的TMDCs中已经证明了的奇异光学性质,如谷相干和谷选择性的圆二 色性,使这些材料非常有希望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① 光与石墨烯的相互作用从能带跃迁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带间跃迁和带内跃 迁。远红外和太赫兹光谱区为带内跃迁,近红外及可见光光谱区主要是带 间跃迁;
低维量子材料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低维量子材料的理论研究及应用量子材料是研究物质与光、电子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领域,也是材料科学中最具前沿性与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低维量子材料在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低维量子材料的概念、理论研究和应用三个方面展开讲述。
一、低维量子材料的概念所谓低维量子材料,就是指晶格结构在一定维度上具有明显的限制而表现出低维电子运动特性的材料。
包括二维材料(如石墨烯、磷化铟、硫化钼等)、一维纳米线(如硅纳米线、碳纳米管等)以及零维纳米粒子(如金属纳米粒子、半导体纳米粒子等)。
这些材料之所以被称为低维量子材料,是因为其局限性使得电子或光子的能量量子化。
低维量子材料不仅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而且具有超强的机械、电学、光学和热学性质。
它们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界面反应活性,因此表现出高效的异质结界面电子转移和催化反应能力。
此外,由于低维材料的存在对于催化反应与能源存储等领域也产生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低维量子材料的理论研究低维量子材料的研究领域涉及诸多学科,其中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和计算机科学是最主要的。
特别是在理论计算的领域,人们不断探索使用计算方法进行低维量子材料的功能调控和设计,并研究其异质结界面的电子结构、载流子输运、电子电荷重新分配和反应活性等机制。
在低维材料的设计中,轨道杂化技术、离子注入等被广泛地应用于提高材料的催化反应性能。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加精确地预测低维材料的电子性质、带隙、输运性质、反应活性、光电响应等性质,同时能够对其进行调控和优化。
三、低维量子材料的应用低维量子材料的性质特殊、性能优异,因而其应用范围广泛。
作为电子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低维量子材料的电子输运性质和光学响应性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除了用作分子传感器和纳米催化剂等光电子应用方面,低维材料还被广泛应用于能源领域和光电器件领域。
能源领域中,低维量子材料的催化性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其中,金属、半导体等低维材料在催化剂、储氢材料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展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
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光吸收与光学性质研究

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光吸收与光学性质研究石墨烯是一种在近年来备受瞩目的纳米材料,它具有极高的导电性和热导性,在电子学、能源存储和光学应用等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其中,石墨烯在光学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石墨烯具有单原子厚度和大的比表面积,这使得它在光学上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
首先,石墨烯对光的吸收非常高效。
由于其单原子厚度,光可以直接进入石墨烯中,并被其高度导电性的碳原子吸收。
此外,石墨烯的大比表面积也使得它能够捕获更多的光子能量。
因此,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光吸收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光吸收材料。
其次,石墨烯还表现出了一些其他的光学性质。
例如,石墨烯具有非常强的光散射能力。
当光通过石墨烯时,它会与石墨烯中的电子相互作用,并发生散射。
这种散射效应可以用来制备透明导电薄膜。
石墨烯的高光学透射率和导电性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光电子器件的制备。
此外,石墨烯还具有可调节的光学性质。
通过控制石墨烯的厚度和物理结构,可以调控其吸收和散射光的波长范围。
这为石墨烯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例如,石墨烯可以被用作可调谐滤光器,通过调节外界电场来改变其吸收和透射光的波长。
这种可调节性使得石墨烯在光通信和光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对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光吸收和光学性质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突破。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在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的异质结构中,可以产生新的光学效应。
此外,通过利用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可以进一步增强石墨烯的光吸收能力。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对石墨烯的理解,还为其在光学器件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尽管石墨烯在光学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石墨烯的制备和操控依然面临一定的难题。
目前,大规模制备高质量的单层石墨烯仍然是一个挑战。
此外,石墨烯的光学性质也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以实现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化利用。
总之,石墨烯纳米材料的光吸收与光学性质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美研制出石墨烯调制器可实现超快数据通讯

美 研 制 出石 墨 烯 调 制 器 可 实现 超 快 数 据 通 讯
加 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 美国国家科 学基金会纳
米尺 度科 学和 工程 中心 主任 张翔 ( 译 ) 导 的科研 团 音 领 队将 石墨 烯铺展 在 一个硅 波 导管 的顶部 , 造 出了这 款 建
・
Ⅳ ・
科 技 信 息
此 ,很 可 能 诺 基 亚 N 、 9 0 9 N — 1或 是 N 5 9 0不排 除 就 是
板 电脑产 品推 出的 O k Tal a ri处理 器。
O k T a 处理 器 内含 A o 6 0内核 ,是 It 于 a ri l tm Z 7 ne l
表 示这款 M e o eG 设备将在 2 1 年 内问世 。所 以, 01 诺基
亚 于 下周 在 希腊 举 办的发 布 活 动 未必便 是推 出该 机 的
时 间。
无论 如何 , 基 亚这款 MeG 设 备 的 出现都 足 以让 诺 eo
人兴奋 ,而我们也将继续密切关注该机的进一步动态,
能打 开或 关 闭光 的光 调制 器 ( 制 器是控 制数 据 传输 速 调 度 的关键 ) 其调 制速 度 目前 为 1吉赫 ( 兆赫 ) 但从 理 , 千 ,
富士通 宣布 其 Sy s cQ5 O tlt 5 ii 平板 电脑将装用 ItlOa ne k T al 理 器 r i处
如 果 这 种说 法成 立 的 话 ,那 么诺 基 亚 N — 1 是 90 或
含支持 18 p高清硬解回放的硬件单元。 00
富 士通 于今年 二 月份 正式 对 外公 布 了其 Syii tlt sc平
板 电脑 产品 , 款 产品 主要 面 向 商务 用 户 , 这 配备 1. 寸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使用授权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 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III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光纤通信概述 ............................................................................................... 1 1.2 电光调制器概述与分类 ................................................................................ 2 1.3 石墨烯光调制器概述 .................................................................................... 2 1.3.1 石墨烯光调制器的研究意义 ............................................................. 2 1.3.2 石墨烯光调制器的研究进展 ............................................................. 3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 7 第二章 石墨烯材料与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基本工作原理 .........................................9 2.1 石墨烯的理论发展与发现历史 ................................................................... 9 2.2 石墨烯的结构 ............................................................................................... 9 2.2 石墨烯的基本性能 ....................................................................................... 9 2.2.1 石墨烯的能带结构 ............................................................................ 9 2.2.2 石墨烯的电子特性 .......................................................................... 12 2.2.3 石墨烯的光学特性 ........................................................................... 13 2.3 石墨烯制备方法简介 ................................................................................. 14 2.4 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15 2.5 本章小结 ...................................................................................................... 15 第三章 石墨烯电吸收型调制器的波导分析与设计 ...................................................16 3.1 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基本理论 ................................................................. 16 3.1.1 石墨烯电吸收调制器基本波导结构 .............................................. 16 3.1.2 石墨烯上施加电压与费米能级关系 .............................................. 16 3.1.3 石墨烯介电常数与化学势(费米能级)关系 .............................. 17 3.1.4 石墨烯折射率与介电常数关系 ....................................................... 18 3.1.5 石墨烯复折射率实部与虚部的物理意义 ....................................... 19 3.1.6 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与介电常数、折射率关系的计算 .................. 20 3.2 石墨烯调制器波导参数设计、分析 ......................................................... 21 3.2.1 波导尺寸分析 .................................................................................. 21 3.2.2 硅覆盖层厚度对波导影响分析 ...................................................... 22 3.2.3 各结构下石墨烯施加电压后对波导的特性影响情况分析 .......... 25 3.3 石墨烯间填充介质类型与厚度对波导性能的影响 ................................. 30
II
ABSTRACT
of each indicator under different waveguide parameter is given.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as each modulators’ performance with different parameter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optimize structure of the modulator is given. At present, as research on the grapheme based electro-optic modulator is not too much in China, our theoretical work in this paper might be helpful to those who will do some further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graphene-based 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 in the future. Keywords: graphene, electro-optic modulator, 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or
Major: Author: Advisor: School:
Optical Engineering Yuze Xiao Jinkun Liao School of Optoelectronic Informa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 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 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 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 说明并表示谢意。
分类号密级 UDC 注 1
学位论文
石墨烯电吸收型调制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题名和副题名)
肖宇泽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廖进昆 电子科技大学
副教授 成都
(姓名、职称、单位名称)
申请学位级别 提交论文日期
硕士 2014.4
学科专业 论文答辩日期
光学工程 2014.5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电子科技大学 2014 年 6 月 27 日 李和平 张晓霞 陆荣国
注 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GRAPHENE-BASED 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ION
A Master Thesis Submitted to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摘要
摘
要
电光调制器是光纤通信网络中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网络传 输的性能。在未来的应用中,电光调制器将向高速、体积小、易集成的方向发展。 因为石墨烯独特的电子、光学特性,包括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零带隙、线性吸 收等特点,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许多基于石墨烯的集成光学器件已经被制造出来。 而利用了石墨烯独特的光吸收特性,并且可通过电压控制吸收的特点,基于石墨 烯的电吸收性调制器开始被人们发现。 本文中主要分析的是一种采用双层石墨烯放置于脊型波导下方,并在石墨烯 层下增加了一层高折射率的覆盖层,将石墨烯类似“三文治”结构地夹在波导与 高折射率覆盖层之间的波导结构 ,并对多种结构与参数下电吸收型调制器进行了 理论研究与仿真计算,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 简单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以及介绍了电光调制器的分类, 其中重点介 绍了石墨烯电光调制器。针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介绍了石墨烯电光调制器 的研究意义以及发展现状。 (2) 介绍了石墨烯材料的电子、光学特性,包括能级结构,电子、能带特 性,光学吸收等特性,并简单介绍了石墨烯的制作方法以及对石墨烯电吸 收型调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与基本推导。 (3) 针对石墨烯电压可控的光吸收特性,推导分析了石墨烯电压与费米能 级,费米能级与材料复折射率、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不同的调制 器结构、波导结构,通过 COMSOL 软件进行了仿真模拟,得到器件复折 射率随结构、参数变化的情况并加以分析。 (4) 针对电光调制器的几个主要性能参数, 分别对石墨烯电吸收型调制器 的这几项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推导与计算。结合了 COMSOL 软件仿真得出 的各参数下的波导折射率,通过 MATLAB 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波导参数下 调制器的性能情况。并对各波导结构、参数下的调制器性能进行了比较与 分析。 目前国内对基于石墨烯的电吸收型调制器的研究并不多,本文的工作将为今 后基于石墨烯的电吸收型调制器的实验研究及进一步的理论研究给予了一定帮 助,并起到一个理论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石墨烯,电光调制器,电吸收型调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