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word版本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设计
实验一 肢体运动找平衡
1 分组并提出要求,注意安全。
2进行活动。两位同学参与动作,其他同学观察思考:他们单脚站立时,以身体的哪些部位来调节平衡的?
3组内交流,达成共识。
4得出结论(腰部和四肢)
实验二 移动重心找平衡
1每小组使用一套实验器材,按要求先把空牙膏盒的一半(重心在中心部位)放在桌边上,观察实验结果。
重点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难点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①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② 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双基训练
板书
设计
1巧安排 省时间
统筹方法
并行工作
合理、省时
课后
作业
准备下节课材料: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皮筋、塑料盆等物。
2.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实验一
(一)“媛媛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
5指导观察图2——由科学家们经过多方面的考证二得出的“大陆的变化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也说明原来大陆是连在一起的。
6如果对“大陆飘移”学说有兴趣,可以找一些相关的书籍看看。
二、 讨论
1自读文本。
2小组讨论:根据研究,舌羊齿植物是没有漂洋过海的本领的。两块大陆都发现了同样的植物群化石,这说明了什么?
3在全班进行交流。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教案标题: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和能力。

2.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3. 提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发现与探索活动,促进他们的综合能力发展。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 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和猜测。

2. 概念介绍(10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于“发现”和“探索”的理解。

- 解释并讨论科学探索的基本步骤,如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结果等。

3. 活动一:观察与记录(15分钟)- 提供一组观察材料,如植物、昆虫或实验工具等。

- 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所看到的特征、结构等。

-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记录在观察表中。

4. 活动二:实验探索(20分钟)-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一个适合的实验活动。

-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步骤和结果。

- 鼓励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的归纳。

5. 活动三:小组讨论(1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 引导学生互相提问并回答,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鼓励学生总结他们在本节课中的发现和探索。

- 学生展示他们的观察表、实验记录和结论。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发现与探索应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7. 课堂延伸(5分钟)-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继续发现与探索的乐趣。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观察材料(植物、昆虫等)- 实验工具(如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观察表和实验记录表-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 拓展阅读或实践活动材料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检查学生的观察表和实验记录,评估他们对于发现与探索的理解。

-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教案特点:-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 结合观察和实验活动,提供实际的发现与探索体验。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设计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设计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1自学
2全班交流活动。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2.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探索活动
进行“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践并行操作法
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了解隔音材料方面的知识以及隔音材料的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践活动,养成通过实验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并学会对比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以研究隔音材料特点为内容的实验学习活动,引起学生对声学知识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增强学生对隔音材料特点的认识。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理解“移动重心找平衡”的科学道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通过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启发学生探究平衡与技巧的求知欲望
2提示:演员动作不要盲目模仿。

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

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发现与探索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的严谨性和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2)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来验证假设的能力。

2、难点(1)如何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得出合理结论。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和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激发思维。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新奇有趣的科学现象或发明创造的图片、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会自动行走的机器人、能在水上漂浮的金属等。

然后提问学生:“这些神奇的现象和发明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思考发现与探索的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什么是发现与探索向学生解释发现是指察觉到原本存在但未被注意到的事物或现象;探索则是对未知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的过程。

(2)发现与探索的重要性举例说明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都是源于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发明电灯等。

强调发现与探索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3、发现问题的方法(20 分钟)(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比如教室中的物品、校园里的植物、天气变化等,提醒他们注意细节和异常之处。

然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

(2)质疑法鼓励学生对已有的知识、观点和现象提出质疑,例如“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为什么冬天嘴里呼出的气是白色的?”通过质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

(3)联想法让学生将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想象,比如由鸟儿飞翔联想到飞机的发明,由植物的根系联想到建筑物的根基。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下册教案

五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第一课:巧安排省时间一、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分析研究统筹法的一般操作流程及在生活实践中的作用。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学习用品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才能既节省时间又能多干活呢?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生前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过认真的研究,提出了统筹方法的理论,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为祖国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学习新课:1、实验一:并行工作。

①出示例题:媛媛的安排。

媛媛每天的安排如下:要完成这些事,至少要花费多少时间?收拾床辱用3分钟——洗漱用6分钟——听广播用15分钟——吃早饭用8分钟——结束②有没有省时间的方法?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③、合并活动:收拾床辱用3分钟——洗漱用6分钟——吃早饭用8分钟听广播用15分钟——结束思考:这种安排共用了多少分钟?2、巩固练习:李大娘的安排:①研究问题:李大娘做包子,发面需要40分钟,洗、切韭菜14分钟,剁肉馅15分钟,做包子35分钟。

②按顺序需要104分钟。

③请你按第一项活动的统筹法思想,为李大娘做一个比较省时间的安排,画出流程图。

思考:在每项活动的各项工作内容之间,是否有可以同时进行的工作?并行工作举例练习:问题:沏茶待客。

洗水壶、烧开水、洗茶壶茶杯、那茶叶等。

3、实验2:合理安排工作顺序。

①运油:研究问题:甲乙两车运油同时到达油库,加油龙头只有一个,没加一桶油要10分钟。

甲车要运5桶油,乙车要运2桶油。

怎样安排,能使加油所占的时间最少?②思考:乙加油(10X2=20分钟)甲等20分钟,甲加油(10X5=50分钟)占用总工作时间:20+20+50=90分钟。

④想一想:合理调整工作顺序与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益有关系吗?巩固练习:排队打水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拿着5、3、4、2个暖瓶去打开水,水龙头只有一个,打满一瓶水需要1分钟,怎样安排,才使他们打完水所用时间最少?方案:四人打水顺序:丁、乙、丙、甲。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第一章:发现大自然的奥秘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探索动物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了解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安排学生进行动物观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进行小组讨论。

二、第二章:探索科学的秘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科学的秘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探索科学现象。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理解科学原理。

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2.3 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授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

三、第三章:发现数学的奥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学习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知识。

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之美。

3.3 教学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教授数学思维和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和数学之美。

四、第四章:探索人际关系的艺术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人际关系的艺术。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和情商。

4.2 教学内容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和表达方式。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培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小组活动。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发现和理解一些基本的科学原理和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球的秘密第1课时:地球的构造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了解地球的构造,认识地壳、地幔、地核等概念。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和地球模型,讲解地球的构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

作业:绘制地球构造图,写一篇关于地球构造的小短文。

第2课时:地球的运动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模拟实验,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认识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的形成。

教学活动:观察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讲解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的形成,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

作业:制作一个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模型,观察并记录昼夜长短变化和四季的形成。

第二单元:物质的奇妙第3课时:物质的性质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基本性质。

教学活动:进行密度、硬度、溶解性等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

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第4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认识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

教学活动:进行物质状态变化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状态变化的特点。

作业:制作一个关于物质状态变化的实验视频,并进行分享。

第三单元:生命的奇迹第5课时:生物的特征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

教学活动:观察植物和动物,进行生物特征实验,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特征的小短文,举例说明生物的特征。

六、教学内容第6课时:生物的分类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不同的生物类别,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教学活动:观察不同的生物标本,讲解生物的分类方法,进行生物分类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

五年级下册发现与探索教案第一章:发现大自然的美丽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之处。

1.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选择一个自然环境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颜色、形状、声音等方面,并记录下来。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小组讨论。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指导。

引导学生使用观察工具,如望远镜、笔记本等。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美丽之处。

第二章:探索科学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常见的科学现象。

2.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常见的科学现象,如磁铁、浮力、光的折射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索这些科学现象的原理。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科学现象的规律。

2.3 教学活动: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确保学生的安全。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实验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三章:发现数学的奥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关系。

3.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如分数、小数、除法等。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操作和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关系。

学生通过数学操作和观察,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3.3 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数学操作材料,如计数器、数学卡片等。

引导学生按照数学规则进行操作,观察操作结果。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操作结果,并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探索人体的奥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人体的各个系统和相关功能。

4.2 教学内容:介绍人体的各个系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了解这些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3.出示探索课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实验一
(一)“媛媛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媛媛所做的四项工作。
2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3观察工作流程图,初步感知统筹方法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1巧安排省时间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4组内交流: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实验二向有2/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4组内交流:这次的实验结果与猜想一样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5班内汇报
围绕“瓶中有多少水,乌鸦才能喝到水”分组交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得出的实验结果,分析思考理解。
总结全课的两个实验,巩固两个统筹工作法。
1自学
2全班交流活动。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2.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向学生渗透一些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使学生初步具备不唯书、不唯上,积极探索,服从真理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勇于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
实验二“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
事例一运油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两个方案的安排。
2指导两点,帮助学生理解:
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3分析哪个方案合理、省时。
事例二排队打水
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重点
研究投石子与水面升高的关系。
难点
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及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初步了解阿基米德原理
双基训练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方法
板书
设计
2.从乌鸦喝水想到的
猜想—实验—结果—思考
课后
作业
准备:一个空牙膏盒、3枚一元硬币、一张图画纸、透明胶带、剪刀、铅笔、尺、胶水等。
(二)“李大娘的安排”。
1自读研究问题,明确李大娘所需要做的四项工作。
2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绘流程图的实践活动。
3进行全班交流。
4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三)“沏茶待客”。
1自读研究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
2提示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不可随意去想。
重点
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难点
“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①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②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双基训练
板书
设计
1巧安排省时间
统筹方法
并行工作
合理、省时
课后
作业
准备下节课材料:两个透明杯子、石子、橡皮筋、塑料盆等物。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用“猜想结果——动手实践——结果验证”的研究方法指导学生探究科学道理。
理解石子之间有空隙,而且石子这间的空隙总要占一定的体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问题。
渗透阿基米德原理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杯中放入石子的多少与溢出水的关系。
学科
发现与探索
课题
3.平衡与技巧
课型
新授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与体验活动,了解一些重心、对称、平衡的知识。
能力目标
通过探索杂技演员找平衡的奥秘活动,以科学知识和原理为载体,提高学生科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通过“平衡与技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重心与平衡方面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于学习、敢于质疑、善于思索的科学态度。
重点
.观察调节平衡的身体部位
难点
研究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方法是什么?
新旧知识点联系
知识拓展
(课程资源)
人在坐、立、蹲、跳及各种活动中,由于肢体的变化,人体的重心的位置也是变化的。
双基训练
板书
设计
3.平衡与技巧
课后
作业
准备:剪刀、铅笔及描图纸(薄纸)等活动用品。
学生知识反馈情况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二探索活动
亲身体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理解“移动重心找平衡”的科学道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通过杂技演员高超的技艺,启发学生探究平衡与技巧的求知欲望
2提示:演员动作不要盲目模仿。
3揭示探索课题:保持平衡的方法。
4明确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探索杂技演员保持平衡的主要方法,了解一些“重心”、“平衡”方面的科学知识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使学生理解向装满水的水杯中不断投放石子,溢出的基米德原理做一些铺垫。
1从《寓言》入手,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揭示探索课题,明确研究目的。
实验一向有1/3水的瓶子中投石子,水面能否升到瓶口?
1揭示实验题目
2小组进行猜测
3按照程序动手实验,得出结果。
本节课的收获
本节课需要完善的地方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要点
师生活动
一简介华罗庚导入,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探索活动
进行“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践并行操作法
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
三、探索发现
四、探索延伸
1.知识背景介绍,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瓶中有1/3水:石子与石子之间有空隙,存在空隙中的水升不上来。只有在瓶中有足够多水时,才以用石子把水顶到瓶口。
2理解石子是固体,它的体积在水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很多的石子会使水面上升。
学生亲自实验,在得出结果的基础上理解该栏目中的①②,
着重让学生体验③中的研究方法。
1按照程序动手实验
2思考并在组内交流:从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与投入的石子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