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1.6.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报告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报告一、我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特色马铃薯作为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甘肃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定西市从1996年提出实施"洋芋工程"迄今,马铃薯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自给自足阶段到产业培育、快速发展,进而步入目前的马铃薯产业全面提升四个阶段。
到2008年实现了由"马铃薯之乡"向"中国薯都"的跨越多年以来,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形成了北部干旱区、南部高寒阴湿区、中部河谷川区三个区域化特色生产基地。
从之前的小面积种植家家户户只够吃解决温饱到现在的大面积种植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天覆地变化。
“十二五”以来,安定区马铃薯产业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和全国马铃薯贸工农一体化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抓两头(种薯扩繁、精深加工)、带中间(品牌营销)、促提升”的发展思路,以提升种薯繁育水平为核心,以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为保障,全力抓好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贮藏设施建设,不断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由商品薯生产向良种扩繁转变,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及休闲食品加工转变,营销由传统经营向品牌营销转变。
产业体系趋于完善,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安定区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马铃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定西马铃薯”被命名为“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安定享誉全国的一张重要名片,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安定人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富民产业。
(一)种植规模趋于稳定,产业效益持续增加。
“十二五”以来,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持续保持在1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13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5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
2015年种植面积100.02万亩,因受伏旱和早霜冻影响,总产量达到108.8万吨,马铃薯产业总产值24.6亿元,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428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3.6%。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定西市是一个马铃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
目前,该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40000多亩,年产量超过20万吨,其中以马铃薯淀粉生产为主要产业,占据了市场的较大份额。
此外,马铃薯种植还涉及到食品、饲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多元化的产业格局。
问题:
尽管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较为成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马铃薯的品质和品种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次,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和支持,导致种植效率不高,产量不稳定。
另外,由于市场压力和竞争加剧,部分农民为了追求快速利润,使用化肥、农药等大量的化学物质,导致马铃薯的质量下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危害。
对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定西市应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技术培训和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管理水平,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水平。
2.推广品种多样化,引进更多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地条件的马铃薯品种,丰富市场供应和消费者选择。
3.加强市场监管和质量检测,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保证马铃薯的品质和安全性。
4.建立马铃薯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协调,提高
整个产业的效益和影响力。
5.支持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水平,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状况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状况甘肃定西市是中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其马铃薯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对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状况的详细分析:一、地理优势定西市位于甘肃省的中部,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
此外,定西市还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马铃薯的运输和销售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生产情况定西市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广阔,是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
当地农民有着丰富的马铃薯种植经验和技术,对马铃薯的生长和发育有着深入的了解。
在种植过程中,农民们注重科学施肥、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使得定西市的马铃薯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保障。
三、产业现状定西市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种薯繁育、种植、收购、储存、加工到销售,各个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和优化。
定西市还积极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目前,定西市的马铃薯加工产品主要包括薯片、薯条、全粉等,这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青睐。
四、发展前景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马铃薯营养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马铃薯市场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定西市作为中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种植经验,其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定西市可以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存在问题与挑战尽管定西市的马铃薯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在加工环节上还存在一些技术瓶颈和设备老化问题,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设备更新。
此外,在销售渠道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优化,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和合作。
最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还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赵永萍;潘丽娟【摘要】定西市安定区以马铃薯为主导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基本完善,种植技术模式绿色高效,贮藏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精深加工及主食开发有序推进,主体带动脱贫作用显著,营销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品牌建设成效突出.在安定区马铃薯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仍然存在着重茬种植明显、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弱、品牌影响力小、贮藏能力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安定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路,对推动马铃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中国马铃薯》【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4页(P189-192)【关键词】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展望【作者】赵永萍;潘丽娟【作者单位】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 743000;定西市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甘肃定西 74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32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区,区内海拔高、气温低、温差大,适宜马铃薯种植,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1]。
安定区马铃薯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67 万hm2 以上,占定西市的三分之一,总产量130 余万t,占全市马铃薯总产量500 万t 的26%。
2017 年,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27.67亿元,占GDP的33%,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可支配收入1 638元/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定西市安定区已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脱毒微型薯繁育能力最强、依靠马铃薯增收最多、占GDP 比例最高的县区之一[2-6]。
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1.1 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基本完善(1)创新技术,加大微型薯生产总量。
安定区现有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17 家,致力于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加快脱毒微型薯生产步伐,2017 年全区生产脱毒微型薯达5 亿粒,占全市脱毒微型薯生产总量的62.5%[2]。
(2)依托企业,稳步扩大原种生产。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78 2018率第O1期(昆第534期)
农经管理 ; .II
NongjingGuanIi ’
淀粉 (薯条 )千吨以上 的龙头加工 企业 34家 ,有 82家 中小 型 淀粉 厂以生产粗淀粉 、粉条 、粉皮 为主 ,其 中安定 区鲜薯 加工 能 力达到 36万 t,小型淀 粉/JnT点遍布城 乡 ,产 品发展到 薯 片 、薯条 、变性淀粉 、粉 皮等 10多个品种 。同时成立了定西市 马铃薯 淀粉行业协会 ,组建 了甘肃首家 马铃 薯淀粉质量安 全 检测检验 中心 。据 2012年定西市统一抽样检验结果 ,定西市 多数企业生 产的精淀粉综合指标达到 国家一级 品标 准 ,部 分 企业达 到国际优级标准 。
农 经 管 理
’
NongjingGuan
定西市马铃 薯产业 发展现状 、存在 问题 及建议
李 丽
(甘 肃 省 陇西县 文峰 镇人 民政 府 ,甘 肃 陇 西 748100)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定西市马铃 薯产业发展现状的 阐述 ,分析 了马铃薯 产业发展 中存在的 问题 ,并提 出了加大各方挟持和 资金投 入力度 ;完善标 准化 生产 ,增加机械化种植 面积 ;组建新的企业龙头 ;完善马铃薯 营销体 系,开拓马铃薯新市场 ;提 高企业 环保意识 ,促进马铃薯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等建议。
关 键词 :定西市 ;马铃 薯;产业 ;标 准化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o03—6997(2018)0卜0o78~O3
定西市位于甘肃 省中部 ,北 与兰州市 、白银 市相连 ,东与 平 凉市 、天水市毗邻 ,南 与陇南 市接壤 ,西 与甘南州 、临夏州 交界 。南北长 210 km,东西宽 179 km,总面积 19 609 km ,人 口300万人 。海拔高度 1 640~3900in。定西市是全 国最适宜于 马铃薯种植 的三大区域之一 ,年降水 400~600 mm,且 主要集 中在秋 季 ,年平 均气温 6.7℃ ,无霜期 109—162 d,生 长期 内 日最高气温 ≥30℃的 日数 很少【1l,且持续 时间短 ,这些光能 资 源及降 水规律 与马铃薯 块茎膨 大期相 吻合 ,雨热 同期 ,不仅 对 增加 马铃薯 的产量 、积 累马铃薯 于物质有 利 ,而且 能抑制 马铃薯病毒病 的蔓延 和加重 ,对 马铃 薯品质和 品种的退化速 度也有所减缓[21。同时 ,定西市的土壤主要 为黑垆 土 、黄绵土 、 灰钙土 和潮土 4个土类 ,土壤少氮 、富钾 、缺磷 ,这些优 越 的 土地资源 ,为优质 马铃薯 的生产提供 了更 大的发展空 间。由 于特 产的马铃薯个 大 、质优 ,色 白体 圆 ,薯皮 光滑 ,薯 型整齐 ,口感 醇香 ,干物质 含量高 ,耐运 、耐藏 ,是各 种马铃薯淀粉及其制 品生产 的上好 原 料 『31。 1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晨现状 1.1种 植 面 积 不 断 扩 大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9年第11期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其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成为全省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沃,其加工业方兴未艾。
1马铃薯产业结构情况马铃薯产业已成为新世纪甘肃省农业产业化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
2008年甘肃马铃薯种植面积可达65万多公顷,鲜薯产量突破1000万吨。
每年全省外销鲜薯近350万吨,相当于调出粮食70万吨。
全省农民人均每年从马铃薯产业中获得纯收入160元,占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
据测算,在甘肃省马铃薯主产区定西市,2007年全部乡村人口从马铃薯产业得到纯收入1.57亿元,人均收入587元,分别占人均种植业纯收入的73%和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55.2%,占整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5%。
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主产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
甘肃省铃薯播种面积达65万多公顷,占甘肃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24.48%,比1990年提高14.26个百分点;马铃薯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5%。
最近三年甘肃省马铃薯播种面积平均增速达到6.2%。
种植主要集中分布在定西市,其次分别是陇南、天水、白银、平凉等市。
甘肃省在马铃薯育种方面有明显优势。
自主培育的马铃薯品种一陇薯三号不仅产量高,而且淀粉含量达到24%,是国内培育的淀粉含量最高的马铃薯品种之一。
截止2007年11月底,甘肃省共有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104家,企业总资产14.02亿元,实现利润3771万元,铃薯加工量达114万吨(鲜薯),精淀粉产量达11.88万吨,全粉产量达1.5万吨,变性淀粉产量0.32万吨。
其中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37家,主要集中在定西市。
2007年1~11月。
甘肃省104家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5.45亿元,占甘肃省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的7.4%,占轻工业产值的1.74%,占工业总产值的0.19%。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中国著名的马铃薯生产区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现状
1.产业规模扩大:定西市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2.品种逐渐增多:除了传统的马铃薯品种外,定西市还引进了多个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
3.加工业发展迅速:随着马铃薯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定西市马铃薯加工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二、问题
1.品质不稳定:由于气候条件和土壤质量变化较大,定西市马铃薯品质不稳定,导致销售难度加大。
2.销售渠道单一:定西市马铃薯销售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批发市场,缺乏多样化的销售渠道。
3.缺乏品牌建设:缺乏知名品牌的马铃薯企业难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三、对策
1.加强品质管理:定西市马铃薯企业应加强品质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收储、运输等措施,提高马铃薯品质的稳定性。
2.拓宽销售渠道:定西市马铃薯企业应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开拓
电商、连锁超市等多样化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加强品牌建设:定西市马铃薯企业应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利用品牌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需要从品质管理、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强改进,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状况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发展状况
一、历史发展
二、主要品种
目前,甘肃定西市主要种植的马铃薯品种有黄皮察洛、红洋香、东方
美人、益春幼通、杂交6号等。
这些品种在定西市的气候和土地条件下具
备较强的适应性和产量稳定性,被广大农民所青睐。
三、种植面积和产量
四、市场销售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的市场销售主要以销售到省内外其他地区为主。
由
于定西市地处西北地区,交通不便,农产品物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定西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与其他省份的市场对接力度,通过政府采购、企事业单位订购等方式,促进马铃薯的销售。
此外,定西市也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通过将马铃薯加工成淀粉、薯类食品、酒精等产品,提高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
五、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甘肃定西市的马
铃薯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铃薯的质量和品牌
形象,定西市政府已经加大了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加强品种繁育和种子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
此外,由于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粮食安全和解决
当地居民生活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因此,甘肃定西市的马铃薯产业
在未来仍然具备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甘肃定西市的马铃薯发展状况良好,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长,并且通过加大科技推广和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
未来,随着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支持的力度加大,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将继续迎
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发布时间:2011-06-02一、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市按照“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和“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把马铃薯作为全市第一大优势产业来培育,着力在继续扩大面积,实现区域布局科学化;提高马铃薯加工增值能力,实观产品系列多元化;扩大马铃薯外销,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出口创汇“三篇文章”上下功夫,使我市马铃薯产业的“块状经济”雏形初步形成。
2004年,全市马铃薯面积达到300.24万亩,占全市粮播面积的52%和秋粮面积的73%,成为全国三大马铃薯集中产区之一。
总产达500万吨,实现产业产值14.3亿元,全市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40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590元的25.7%。
为了抢抓“全省马铃薯产业年”的有利机遇,进一步提升马铃薯产业的层次和水平,今年年初市政府专门召开市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马铃薯产业的提升问题,在认真查找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开拓市场、扩大外销、强化措施、促进加工”的指导方针,从布局规划、地块预留、良种调运、技术服务、龙头企业建设、贮藏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狠抓马铃薯产业发展。
经过前六个月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在基地建设、良种推广、农艺农机结合,龙头培育贮藏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实行引、育、繁、推一体化,进一步重视良种和脱毒种薯推广扩繁工作。
为有效解决当前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适宜当地推广的优质专用品种少,主推品种脱毒种薯应用比率低,退化严重等问题,从去年开始我局已安排市旱农中心正式启动马铃薯育种工作,组建了课题组,一方面引进筛选适宜我市不同自然气候类型区的推广新品种,一方面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育种手段,加快优质专用新品种的选育。
已引进新品种和育种材料360多份,配制杂交组合50多个、3000多份,从引进品种(系)中筛选出9个适宜品种正在多点示范。
在脱毒种薯生产和扩繁上,定西敦煌种业、爱兰、百泉种业以及渭源、安定农技部门,已生产脱毒苗1200万株、原原种1000万粒,网室扩繁原种1700亩,建立一、二级原种基地2.5万亩。
同时,今年各县区着力抓了优质菜用薯新大坪、台湾红皮、D一1533和高淀粉型良种陇薯3号等的推广工作,全市共建立良种繁殖基地56万亩,新大坪、陇薯3号种植面积分别达30万亩和100万亩。
(二)以标准化种植和订单生产为突破口,进一步提升产业基地层次。
根据市上去年和今年年初的总体部署,各县区进一步重视总量扩充和基地提升工作,经过努力,已落实马铃薯种植面积315万亩,较上年净增15万亩。
同时农业部门更加重视了规模片带建设和规范化种植以及订单的创新。
全市共建立千亩以下科技密集示范点120个、11.2万亩,千亩以上示范片63个、8.5万亩,5000——10000亩的产业带32个、25万亩;实施机械深耕15万亩、深松9.4万亩,机播5.2万亩。
落实马铃薯标准化示范基地358个、148.61万亩,实行订单化种植187.97万亩。
在订单落实中,涌现出像陇西清吉、安定超兴这样的样板企业,清吉公司主动与县农村信用社对接,印制“马铃薯订单收购兑现卡”,签单农户除享受保护价收购外,还可凭卡到信用社贷出千元以下的资金,该公司共签单13万亩、签单户共贷出资金4700多元。
安定超兴公司,主动与爱兰种业结合,今年在青岚乡建了万亩陇薯3号订单示范基地,由爱兰种业提供脱毒良种,并负责技术指导,该公司预付种子款,待收购时扣回,这种反哺农民和对接科技企业的举动,值得大力推广。
(三)以项目带动和多渠道融资为切入点,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加工总量低和产品质量差等突出问题。
一是市上召开了银企座谈会,推广市农行帮扶企业封闭运行的办法,动员各家商业银行积极支持马铃薯加工业;二是市政府从去年着手,经过多次协商,与中国开发银行甘肃分行正式签约了支持定西以马铃薯产业为主和城市建设的10个亿的合作协议,其中扶持马铃薯产业项目7个、5000多万元。
三是积极组织各县区和企业申报甘肃省农业产业化扶持项目,全市各企业共申报马铃薯产业扶持专项24个。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由市政府主管领导亲自运作,联合中国农机院和国内外有关专家,采取招商引资、多方融资的办法,在安定区实施的20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加工项目,现已开工建设,年内有望二条2万吨的精淀粉生产线建成投产;陇西清吉公司与荷兰尼沃巴淀粉机械公司股份合作的3.6万吨淀粉精制和临洮腾胜公司利用外国政府贷款新上2万吨精淀粉加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通过这些重点项目建设,我市精淀粉生产能力年内可新增8万吨、达到33万吨,力争今年马铃薯精淀粉及其制品生产总量突破15万吨。
(四)把马铃薯鲜薯贮藏提到议事日程,做为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延长加工原料供应时间、稳定价格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2004年全市新挖贮藏窖12.82万眼,各类贮藏窖累计达76.21万眼,实际贮藏能力达到了工20万吨。
今年全市各县区更加重视马铃薯贮藏设施建设,市农业局组织人员通过调查,已总结出了农户、大户和协会简易贮藏的模式,并绘出图纸,起草了实施意见,印发各县区大力推广。
在贮藏体系建设方面,安定区走在了全市前列。
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该区早计划、早动手,广泛动员农民在田间地头、庄前屋后挖窖分散贮藏,鼓励中介组织、营销大户在区域性马铃薯集散地和中小型市场建设500一1000吨大中型贮藏库(窖)群,初步形成了农户分散贮藏、大户和协会集中贮藏的格局。
目前已建成百吨以上藏贮窖90座,贮量可达9000多吨,新增贮藏能力已达20万吨,计划到年底达到40万吨。
(五)市场体系建设和品牌战略的实施取得一定成效。
全市已建成临洮康家崖、陇西文峰、安定鲁家沟、岷县梅川四个较大的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其中临洮康家崖市场被农业部定点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市场。
全市有中小型马铃薯交易市场26个,参与马铃薯交易的农贸市场185个,有15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市乡村,马铃薯贩运大户达到2321个,初步形成了以四大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
2004年,全市马铃薯外销总量达110万吨,其中铁路外运6006个车皮、36万吨,组织发送马铃薯专列6列\1.56万吨。
通过政府积极调控市场,去年我市马铃薯外销价格平均每吨净增80元,市内务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每吨上升30元,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截止目前,全市共制定审颁无公害马铃薯甘肃地方标准5项,注册马铃薯品牌商标10个。
“渭源马铃薯”已获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地理标识注册,“临洮马铃薯”取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证书,安定超兴精淀粉正在申报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
临洮腾胜、兴达、甘肃金大地、岷县金大地和陇西清吉公司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临洮腾胜公司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安定、渭源分别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虽然我市今年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优质专用品种的推广应用率不高,脱毒种薯生产面临资金困扰。
经过去年组织终端市场调研和近几年精淀粉生产实践证明,目前适宜外销的优质菜用型良种新大坪、D—1533、费乌瑞它等,推广普及率仍然不高,适宜加工薯条、全粉等产品的外引品种大西洋、夏波蒂等,适应范围有限;适宜生产精淀粉的品种陇薯3号规模仍然不够;同时这些主栽品种,特别是陇薯3号、新大坪等,脱毒扩繁过程中网室扩繁原种环节受资金困扰,导致脱毒种薯应用率不高,大田生产品种退化现象较重。
二是基地标准化、良种化、订单化、专用化和科技化程度仍然不高。
具体来说,由于加工、外销基地品种混杂,造成原料质量不够稳定,外销商品性较差,价位上不去。
同时,基地科技含量较低,投入跟不上,单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部分企业原料订单兑现率较差;机械化作业技术应用受资金制约,机械数量不足,推广面仍然不广。
三是加工能力和实际生产量形成反差,而且产量、质量不够稳定,精深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去年22家精淀粉企业已形成25万吨的加工能力,实际只生产了10万吨,主要原因是加工时间短,原料的贮藏供应跟不上;同时,由于原料品种混杂,质量不够稳定,导致生产的精淀粉质量不一致且较差。
经我局组织的质量抽检结果显示,有近一半的企业虽然76.7%的指标达到一级品标准,而23.3%以下的指标仍处于二级或二级以下,另有50%的企业产品质量在一级到二级之间,处于中等水平以下。
四是贮藏体系建设需进一步研究和重视。
包括企业原料贮藏、大户、协会和农户的贮藏,尽管做了一定工作,仍需要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扩大规模。
二、下步打算及今后工作重点围绕年初市政府确定的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市农业局作为产业牵头单位,后六个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抓好:(一)认真抓好以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为主的田间管理工作。
计划近期召开防治现场会,搞好技术培训、组织调运农药器械,加强技术指导。
同时抓好中耕培土、除草、追肥等工作,确保马铃薯丰产增收。
(二)全力落实订单。
进一步动员龙头企业,完善订单合同,提高合同的履约率。
同时结合贮藏体系建设,推广安定超兴订单贮藏模式。
(三)千方百计提高加工总量和产品质量。
一是督促加工企业加快技改、扩建进度,提早检修设备,改进技术、工艺、扩大加工数量,提高质量。
二是加大今年新上加工项目的建设进度,使其及早建成投产。
三是协调金融部门,帮助加工企业申报贷款,保证收购资金。
四是动员加工企业推广订单贮藏。
五是计划于9月份,我局牵头邀请荷兰马铃薯加工专家在定西举办讲座,培训提高现有马铃薯加工企业的员工。
(四)进一步’搞好马铃薯促销工作。
今年我市马铃薯预计总产量550万吨以上,除加工、贮藏外,外销量仍在100万吨以上,外销工作仍然面临新的严峻考验。
一是要按照省上的要求,从7月l号开始到12月底,开辟市内绿色通道,保证货流其畅;二是及早与铁路部门联系,争取车皮计划。
继续推行去年路地联合、成立联运办的方式进行运作,统一调配铁路运力。
争取铁路外运专用车皮1万个,发送马铃薯外销大、专列10个;三是协调金融部门,保证运大户、协会的流动资金;四是建议省厅今年把定西的马铃薯产销接洽谈会办成全省性的节会,实行省市联办。
(五)切实抓好贮藏工作。
今年全市计划新建贮容3—5吨的藏窖5.3万眼,贮量100吨左右的协会简易贮藏库2000座,新容量50吨左右的经销大户贮藏窖1800个;主要贮藏加工原料、薯和商品薯。
通过努力,使我市马铃薯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年新增80万吨。
(六)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抓好安定马铃薯专业市场和渭源马薯,种薯市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