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中的病人知晓问题

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中的病人知晓问题
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中的病人知晓问题

普鲁卡因

通用名注射用盐酸普鲁卡因 曾用名 英文名PROCA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拼音名ZHUSHEYONG Y ANSUAN PULUKAYIN 药品类别局部麻醉药 性状本品为灭菌的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有麻舌感。(请注明不同浓度溶液的比重) 药理毒理本品为酯类局部麻药,能暂时阻断神经纤维的传导而具有麻醉作用,本品对皮肤、粘膜穿透力弱,不适于表面麻醉。本品弥散性和通透性差,其盐酸盐的结合形式在组织中被解离后释放出游离碱而发挥局部麻醉作用。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常量抑制,过量兴奋。首先引起镇静、头昏,痛阈提高,继而引起眩晕、定向障碍、共济失调,中枢抑制继续加深,出现知觉迟钝、意识模糊,进而进入昏迷状态。剂量继续加大,可出现肌肉震颤、烦燥不安和惊厥等中枢兴奋的中毒症状。本品小剂量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使心率加快、血压上升,剂量加大,由于心肌抑制,外周血管扩张、神经节轻度阻断而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本品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产生一定的神经肌肉阻断,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并直接抑制平滑肌,可解除平滑肌痉挛。 药代动力学本品进入体内吸收迅速,很快分布,维持药效约30-60分钟。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并蓄积在骨骼肌、红细胞等组织内,当血浆浓度降低时再分布到全身。在血循环中大部分迅速被血浆中假性胆碱酯酶水解,生成对氨基苯甲酸和二乙氨基乙醇,前者80%以原形和结合型,后者仅有30%经肾脏排出,其余经肝酯酶水解,进一步降解后随尿排出。本品易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 适应症短效局部麻醉药。用于浸润麻醉、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和封闭疗法等。亦可用于静脉复合麻醉。 用法用量局部注射,临用前用灭菌注射用水或其它适宜的溶媒溶解后,按用途分别如下:浸润麻醉和封闭疗法:注射范围较大的一般用0.25%-0.5%溶液,注射范围较小的用1%溶液,若需加肾上腺素,每毫升药液中一般加入肾上腺素0.002-0.004mg,或加入1:200000-300000肾上腺素,总量不得超过0.5mg,普鲁卡因的每次用量不加肾上腺素的不得过0.5g,加肾上腺素的不得过1.0g。阻滞麻醉:1%-2%溶液。不加肾上腺素的每次用量不得过0.5g,加肾上腺素的不得过1.0g。( 指、趾的阻滞麻醉不得加肾上腺素!!)。脊椎麻醉:5%溶液,一般每次注射2-3ml(150mg)。硬膜外麻醉:2%溶液,一般每次注射20-25ml。成人处方限量:一次量不得超过1。0g。静脉复合麻醉:盐酸普鲁卡因5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滴。 不良反应本品可有高敏反应和过敏反应,个别病人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症;剂量过大,吸收速度过快或误入血管可致中毒反应。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除有特殊原因外,一般不必加肾上腺素,如确要加入,应在临用时即加,且高血压患者应谨慎。(2)注射器械不可用硷性物质如肥皂、煤酚皂溶液等洗涤消毒,注射部位应避免接触碘,否则会引起普鲁卡因沉淀。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可加强肌松药的作用。(2)与其它局部麻醉药合用时应减量。(3)本品可削弱磺胺类药物的药效,不宜同时应用磺胺类药物。(4)本品可增强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合用可导致其毒性反应,(5)本品忌与下列药品配伍:碳酸氢钠、巴比妥类、氨茶碱、硫酸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9-06-12T11:39:08.39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9年第03期作者:崔广玲[导读] 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早、恢复自主呼吸和定向力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较好,值得进行推广。齐齐哈尔明珠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161041 【摘要】:目的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全凭组和复合组,每组50例,全凭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组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结束后6h、12h、24 h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分。结果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麻醉后6h的MMSE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时间点MMSE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早、恢复自主呼吸和定向力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苏醒质量胃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中较为常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便血、消瘦及食欲缺乏等症状,若未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危及患者生命。随着,腹腔镜胃癌手术已逐渐发展成熟,目前临床多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病情恢复快等优点,因此临床应用广泛。但术中人工气腹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较大,因此麻醉处理要求相对较高[1]。本文观察比较了全凭静脉麻醉与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全凭组和复合组,每组50例。其中,全凭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8.12±6.21)岁。复合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8.09±6.1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输入复方乳酸钠林格氏液每小时10 mL/kg,监测生命体征,给予咪达唑仑0.03mg/kg、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 2.0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mg/kg进行麻醉诱导,3 min后行气管插管,桡动脉穿刺置管。全凭组患者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每小时4.0~8.0 mg/kg及雷米芬太尼每分钟0.2~0.3μg/kg,间断静脉滴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缝皮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复合组患者持续吸入体积分数1%~2%的七氟醚,氧流量每分钟2 L,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每小时2.0~4.0 mg/kg及雷米芬太尼每分钟0.1-0.2 μg/kg,间断静脉滴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麻醉,缝皮结束时停用七氟醚、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氧流量增至每分钟6 L。两组患者麻醉期间维持BIS在45-60,呼气末CO2分压控制在35-45 mmHg;手术结束后,待患者自主呼吸及意识状态恢复后拔出气管插管。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麻醉结束后6h、12h、24 h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认知能力,满分为30分,评分<24分为认知能力受限。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部分观察指标比较如表1所示,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同时间点MMSE评分比较如表2所示,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麻醉后6h的MMSE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它时间点MMSE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及麻醉后恢复快等优点,因而被患者广泛接受。由于胃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术中受体位变换、气腹建立等影响,患者机体损伤可能性增加,心肺储备功能受损,因此临床中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全凭静脉麻醉患者的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更加平稳,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3]。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插管拔除时间及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均明显降低;与复合组比较,全凭组麻醉后6h的MMSE评分显著升高。综上所述,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具有术后气管插管拔除早、恢复自主呼吸和定向力快等优点,且患者术后苏醒质量较好,值得进行推广。参考文献

心血管手术麻醉常规

第八节心血管手术麻醉常规 心血管手术各阶段麻醉医师的工作常规 【术前准备】 详细查阅病历,掌握要点,仔细检查,判断病情,如有影响手术麻醉的问题,与病房医师共同研究,制定出安全措施。解释病情,安慰鼓励病人,交待手术前注意事项。做Allen’s试验,开麻醉前药医嘱,写麻醉计划单并准备药物及用品。 【麻醉诱导】 1.紫绀及心功能差者入手术室后面罩吸纯氧。 2.连接无创血压计、心电图,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 3.根据病情选用药物,诱导期要求麻醉平稳并足够深以减少应激反应,避免血压、心率波动过大;诱导插管后保护眼睛,安放鼻咽、直肠温度电极。需要体表降温手术麻醉诱导后尽快进行头部及大血管部位冰袋降温。 【动、静脉穿刺及麻醉维持】 动脉穿刺测压(桡、股、足背动脉),中心静脉穿刺测压(颈内、锁骨下静脉)。一般病情维持三条静脉通路(一条中心静脉、两条末梢套管针),重症者维持四条静脉通路(两条中心静脉,两条末梢套管针)。升主动脉瘤患者勿在上胸部及低位颈静脉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可做中、高位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重症者可置放漂浮导管;术后可能应用球囊反搏者(IABP)再穿刺一条股动脉,以备必要时放置球囊导管时用。由中心静脉抽血查ACT 生理值、血气等,了解通气、HCT及血电解质等情况。冠心病患者如血压高,可用硝酸甘油泵行控制性降压。如放自体血则按“输自体血常规”进行。体外循环转机前输液量以中心静脉压为准,参考平均动脉压、HCT、体温及尿量等,婴幼儿注意勿输液过量。 【体外循环运转前】 记录各种监测指标,包括:尿量、血压、心率、血气等,查对肝素用量并测ACT,ACT值必须>300秒才能进行心内插管,ACT>480秒才能进行体外循环转机(CPB) 。准备好停跳液,与外科医师及灌注医师联系确定手术步骤及所需温度。及时加深麻醉,切皮、劈胸骨及CPB开始前,需加深麻醉;CPB中大量予充液使血液稀释并影响组织液成份,CPB管道对静脉麻醉药物的吸附,氧合器使吸入麻药从氧合器中溢出等都可使麻醉变浅,可能引起机体一糸列不良的应激反应。应用麻醉挥发器向氧合器吹入麻醉药或从体外循环机中加入静脉麻醉药以加深麻醉。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 CPB开始后停止所有静脉输液,持续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及中心静脉压,定时记录尿量及性状,定时查血气、ACT、血电解质等;CPB达到正常量后关闭呼吸机,呼吸囊持续膨胀给0.5cm H2O 压力,如紫绀型或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将呼吸囊充气使呼吸道内加压至20~30 cm H2O,以减少心内回血,有利于心内手术操作。观察病人面部颜色,瞳孔及眼睑,随时与外科医师和灌注医师联系。 【心肌保护】 心肌保护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术后心功能的维持。常规CPB血液降温,阻断升主动脉后,立即经升主动脉根部灌注含钾冷停跳液(4~6℃) 或含氧血停跳(10~15ml/kg)。术中要求心肌温度20℃以下,心电图呈直线;每隔30 分钟重复灌注( 首次量的一半) ,心表面持续冰泥降温。如有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切开主动脉行左右冠状动脉灌注。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可用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在每搭好一条桥后通过桥灌注,如病情需要可采用温血停跳液持续灌注或阻断升主动脉后,开放升主动脉前温血停跳液灌注。 【停体外循环】 停CPB 前检查各项监测指标,体温、血压、心率、心律及中心静脉压是否满意,血气、血电解质是否正常,恢复控制呼吸至转机前水平,血管扩张药及升压药准备妥当,辅助循环时间已够,一切准备就绪后方可停机,停机后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1.预防鱼精蛋白引起的血压下降, 极少数是过敏反应, 大多为鱼精蛋白使用不当至血压下降。严重者可能引起心室纤颤,心跳停止。为预防鱼精蛋白可能引起的血压下降,可采取以下措施: (1)根据血压及气道压等参数缓慢静脉推注。

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护理体会 静脉复合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较好、并发症少。近年来由 于镇静镇痛药物的出现,使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的应用更广泛。而完善的术前准备及良好的术 后护理,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为患儿的早日康复创造了前提和条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2010~2012年,采用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的患儿136例,年龄在5个月~2 岁24例,3~6岁共46例,7岁~12岁66例。手术种类为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先天性 隐睾、急腹症、巨结肠、幽门狭窄、淋巴结核等。 1.2 麻醉方法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氯胺酮采用肌注或静注,异丙酚全部采用泵入。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对于手术和麻醉,患儿非常紧张和害怕,家长则担心麻醉药物会影响孩子的 智力,不配合甚至拒绝术前准备。对此我们手术前一天,来到病室向患儿及家属如实告知手 术麻醉的有关程序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已获得他们的信任,减少家长的担心,消除患儿的恐 惧和焦虑。保证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术前访视是减轻患儿和家长焦虑 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2.1.2 做好详细术前评估术前评估重点是患儿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重要脏器的功能、有无呼吸道感染、有无发热、了解药物过敏史及变态反应史、有无手术麻醉史。 2.1.3 指导禁食、禁水时间为避免麻醉手术中胃反流和误吸,无论手术大小,术前都必须严 格禁食、禁水。婴幼儿或儿童在手术前6小时禁牛奶、哺乳或固体食物。对1岁以下哭闹不 止的婴儿,可于手术前在护士的监督下进2小勺糖水。对于某些病人,如饱食的患儿,常有 呕吐、误吸及窒息的危险,急性肠梗阻的患儿,由于肠管扩张、腹内压增加胃排空时间延迟,所以更严格的限制饮食是必要的。 2.1.4 遵医嘱准确术前用药氯胺酮麻醉后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和支气管粘液分泌物增加,特别 是渗出性肥胖的婴幼儿,极易造成麻醉诱导期呼吸道梗阻。因此常规手术前30分钟阿托品0.02mg/kg/im,必须强调时间的准确性。对于急症的患儿,手术前10分钟阿托品0.1~0.2mg/ 次/iv,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保证麻醉诱导的平稳。 2.2 术后观察及护理 2.2.1 做好应急准备准备随时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准备好各类抢救物品、急救药品。如: 血压计、听诊器、电动吸引器、氧气、人工通气道。对重症及急诊手术的患儿应准备多功能 监护仪、呼吸机,对各种器械要接通电源,备用。 2.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的患儿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常规吸氧, 注意观察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患儿有无恶心、呕吐喉痉挛等情况,避免误吸,造成呼吸 道梗阻。如患儿突然出现面色青紫、呼吸困难、躁动不安、脉搏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应 迅速查找原因,同时立即托起下颏,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加大氧流量面罩吸氧等紧急处理后,马上通知医生。 2.2.3 严密监测病人的意识、呼吸及末梢循环情况,根据病情需要定时监测和记录生命体征。因为婴幼儿血氧饱和度下降速度很快,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特别重要。静脉复合麻醉最严重

临床麻醉学教案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课程名称心血管病人手 教材名称临床麻醉学术的麻醉 授课时间 年月 授课对象麻醉专业日 教学内容 心血管病人手 计划学时 4 术的麻醉 1,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重点2,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 教3,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材 分1,直视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 析 难点2,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3,体外循环简介 掌握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原则;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 教学目的 熟悉非直视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直视心脏手术的麻醉。 了解体外循环简介 教学方法大课讲解 教具(挂图 幻灯投影 幻灯投影及 CAI 等) 新内容新知 Miller anesthesia (20%) 识(注明来 源及所占比 例) Hypertension ; Cardiac surgery ;Congentive heart disease ;外语关键词 Cardiac pulmonary bypass 。 参考资料 Miller anesthesia 现代麻醉学 课堂设计 主要内容题目拟用时间表达方式概述10 分钟讲解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30 分钟讲解举例

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基本 30 分钟讲解图表 原则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原则30 分钟讲解图表非直视心脏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30 分钟讲解图表直视心内及大血管手术的麻醉30 分钟讲解图表体外循环简介20 分钟讲解图表 教学过程 第十七章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 概述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心血管病人的手术死亡率显著高于无心血管疾病者。因此,麻醉医生更应认真对待。 心血管病人的手术分为:心血管手术和非心血管手术。心血管病 人行非心血管手术较心血管病人行心血管手术的危险性更高。 第一节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第七章静脉麻醉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 一、填空题 1.静脉全麻分为、、。 2.Na-P静脉麻醉的适应症、、、。 3.氯胺酮麻醉的禁忌症、、、、、、。 4.异丙酚是一种新的、静脉麻醉药。 5.依托咪酯可使促皮质激素效应,皮质激素释放,对有免疫功能抑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病人慎用。 6.氯胺酮肌肉注射法多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首次剂量为,给药后分钟即可出现麻醉作用,维持分钟。 二、判断题 1.依托咪酯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可作休克和心功能受损病人的全麻诱导。() 2.羟丁酸钠具有强的镇静作用,降低脑氧耗,可用于抗惊厥治疗。() 3.氯胺酮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量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4.Na-P静脉注射进度过快或过量可严重抑制呼吸和循环功能。() 5.芬太尼在反复或大剂量使用后,可于用药后3—4小时出现迟发性呼吸抑制。() 三、多选题 A型题 1.关于静脉麻醉药以下说法哪项不正确() A.氯胺酮是目前镇痛作用最强的麻醉药 B.羟丁酸钠可引起一过性血清钾升高 C.依托咪酯对循环影响小,可用于冠心病和其他心脏储备功能差的病人 D.异丙对循环的影响较等剂量的Na-P稍全重 E.异丙酚最适合于门诊手术 2.下列静脉麻醉药中可引起CBF、CPP、CMRO2及ICP增高的药物是() A 硫喷妥钠B氯胺酮C异丙酚D咪唑安定E依托咪酯 3.为静脉麻醉方法的最新进展是哪一种方法() A.电脑靶控输注系统 B.静脉分次推注 C.持续的微量泵输注系统 D.单次静脉推注

E.以上都不是 4.关于依托咪酯麻醉,以下哪项错误() A.可降低颅内压 B.可降低脑血流量和脑氧耗量 C.常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人的麻醉 D.可产生注射后疼痛 E.术后可发生恶心、呕吐 5.关于Na-P麻醉,以下哪项错误() A.对循环抑制作用明显强于等剂量的异丙酚 B.使脑血流量减少,脑氧耗量降低 C.可用于颅高压病人麻醉 D.具有抗惊厥作用 E.可用于麻醉诱导、短小手术及小儿基础麻醉 B型题: A.喉痉挛 B.颅内压升高 C.醒后无缩醉感 D.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 E.肠壁僵直 6.氯胺酮可致() 7.异丙酚麻醉后() 8.依托咪酯可致() 9.硫贲妥钠可致() 10.芬太尼可致() C型题: A.血压升高 B.血钾降低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1.氯胺酮() 12.羟丁酸钠() 13.芬太尼() 14.异丙酚() X型题 15.Na-P慎用于下列情况() A.心功能不全或心衰者 B.失血、低血容量或休克病人 C.颅脑外伤 D.严重肝脏疾患 E.哮喘病人 16.氯胺酮不用于以下哪些情况() A.支气管哮喘病人 B.甲亢

围手术心血管麻醉处理

围手术心血管麻醉处理 心肌缺血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郑斯聚 尽管还有一些其它心脏病(如主动脉瓣狭窄、冠状动静脉瘘)可产生心肌缺血,但临床上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本文以冠心病为代表讨论心肌缺心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其原则也基本适用于其它可产生心肌缺血的心脏病.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冠心病发病率随之增高.因而,在接受手术的病人中冠心病病人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这类病人围手术期期间容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因而其手术死亡率较一般病人为高,麻醉医师应与外科医师、心脏科医师密切协作,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 1、手术前评估和准备 通过病史调查,体格检查和各种实验室检查,可对病情作出判断,对麻醉和手术风险作出估计。手术前最常采用的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可以发现普通心电图难以发现的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近年研究表明,手术前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病人围手术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 运动心电图可提供产生心肌缺血的血流动力学阈值的信息,得即使运动试验银性也不能保证围手术期不发生缺血,因为除血流动力的影响外,围手术期还有一些可产生应激反应的因素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缺血. 对不能作运动试验的病人,双嘧达莫(潘生丁)-铊闪烁显像检查可确定易发生缺血的心肌部位和范围. 超声心动图可评估总体心室功能,观察有无瓣膜功能异常和室壁局部活动异常,并间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 对不同类型的冠心病,还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对手术风险作出估计. 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手术风险一般不大,但下列因素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1)日常生

常用麻醉方法操作规范

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1.目的:对局部神经阻滞实施规范操作,提高麻醉效果,避免麻醉意外的发生。 2.适应症:(1)上肢手术麻醉;(2)关节复位;(3)带状疱症后遗神经痛的治疗。 3.禁忌症:(1)凝血障碍;(2)穿刺部位附近有感染; (3)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脊髓灰质炎;(4)患者不同意或不配合。 4.使用人员:为麻醉专业医师,使用前必须熟悉操作规程并经科主任考核认可。 5.肌间沟入路法操作步骤:(1)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对侧,上肢垂直放松紧贴体旁; (2)确定胸锁乳突肌后缘,其后方为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之间的肌间沟; (3)术者左手示指沿肌间隙下移,直至触及锁骨下动脉搏动,示指下压患者出现手臂麻木感,可确定此处为肌间沟; (4)在颈6横突水平或环状软骨或锁骨上2cm处作横线,与肌间沟交汇点即为穿刺点; (5)以安尔碘消毒二次,注意足够的消毒范围; (6)术者右手持3cm长的7号针在标记处垂直皮肤缓慢入针,进针方向稍向尾侧直至出现异感或抵达横突;(7)回抽无血后,固定好针头缓慢注药。镇痛目前一般应用0.125%~ 0.25%布比卡因20ml,或更低浓度;(8)注药时手指压迫穿刺点上方,尽量使药液向下扩散。 6.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局麻药中毒。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般认为,颈丛有颈浅和颈深自分。颈浅为皮支或感觉支,行走于颈深筋膜,约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至浅面;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颈深丛实际上为椎旁颈神经,其鞘与臂丛鞘相连。 1.病人体位及穿刺点 取枕平卧,头梢偏向对侧,暴露胸锁乳突肌,其后缘中点即穿刺进针点。 2.阻滞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拟探摸穿刺点的手指亦可消毒。由进针点垂直颈侧皮肤刺入,针尖透过胸锁乳 头肌肌膜时,有针尖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停止进针。在此处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维持穿刺针 深度不变再沿枕后,颈前,锁骨上等方向注入局麻药2到3毫升后退针,局部按摩片刻,此即颈 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体位同浅丛组滞,方法有三针和一针法。 (1)三针法:颈2、3、4椎横突处为穿刺点;C4正处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C2位于乳突尖后下1—1、5毫升处,C3则处于C2、C4连线中点。在C2、C3、C4横突处依次注射局麻药2毫升、3毫升、4毫升,局部稍加按摩即可。亦可在阻滞C4后稍微退针,改变针的方向,使其指向并抵达C3行阻滞,称为两针法。 (2)一针法:根据椎旁颈神经鞘的解剖,在C4横空部位注射局麻药8—10毫升,注药同时,一手指压迫远端,以封闭颈丛鞘防止药液向C5方向流动,达到充分阻滞的效果。 3. 选用局麻药:1)1%—1、3%利多卡因。 2)0.2%—0.375%布比卡因。 3)0.2%—0.375%罗哌卡因。 4.注意事项:不可同时进行双侧颈深丛阻滞,以免阻滞双侧膈神经,导致呼吸困难;确须双侧阻滞时,注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呼吸。为避免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和局麻药中毒,进针不宜过深,而且注药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穿刺针有可能刺入动脉或将局麻药注入动脉内;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不宜过大。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发生与否,均须给氧,以策安全。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 专家共识(2017) 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 (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

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 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浅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

浅析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效果 发表时间:2015-10-30T10:53:23.283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7期作者:范崇刚 [导读]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从而为寻找更安全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呼之睁眼时间、麻醉清醒后患者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术后24 h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心率为(75±9)次/min,低于本组诱导前心率[(83±9)次/min]及对照组术中心率[(80±8)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为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7例(7.14%)、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其可控性、麻醉效果均较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 关键词:全凭静脉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效应室靶控输注;丙泊酚;芬太尼;哌库溴铵;咪达唑仑全凭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是指在静脉麻醉诱导后,仅使用多种短效静脉麻醉药物间断或连续复合应用静脉注射,维持麻醉[1]。静脉麻醉长久以来,因其可控性较差、静脉麻醉药物反复使用会在体内蓄积、难以迅速消除及麻醉深度难以判断,一直用于吸入全麻的辅助[2]。笔者对我院使用全凭静脉麻醉的患者与静吸复合麻醉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12月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58例,女40例;平均年龄54.83岁;心功能Ⅰ~Ⅱ级,均无严重心、脑、肺、肝脏等并发症。选取同期静吸复合麻醉择期手术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7例,女40例;平均年龄55.25岁;心功能Ⅰ~Ⅱ级,均无严重心、脑、肺、肝脏等并发症。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肺功能、疾病类型、手术方式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麻醉诱导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0 min肌注鲁米那0.1 g,阿托品0.5 mg。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后,均给予心电监护,开放静脉通道,持续面罩吸氧3 min。对照组:静脉缓慢注射丙泊酚1~2 mg/kg,芬太尼0.7~1.0 μg/kg,咪唑安定、哌库溴铵0.014~0.020 mg/kg,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观察组:应用效应室靶控输注(TCI)泵,设定诱导效应室靶浓度为3 g/ml[4];待注射泵显示达到效应室靶浓度或患者眼睑反射消失,静脉推注1~2 mg/kg琥珀胆碱,肌肉松弛后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 1.2.2 全凭静脉维持麻醉麻醉诱导成功后,给予维库溴铵0.05 mg/(kg/h),丙泊酚6 mg/(kg/h),芬太尼2 μg/(kg/h)维持泵入,关闭手术切口过程中逐渐下调丙泊酚浓度,至术毕停止输注,术后30 min停止输注芬太尼。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1.2.3 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5 min,给予1%~2%异氟醚加深吸入至呼气末浓度达到0.8 MAC。在术中维持呼气末浓度在0.9~1.2 MAC之间,间断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h)、芬太尼1 μg/kg进行静脉麻醉维持。关闭手术切口时,停止异氟醚吸入,泵注丙泊酚。待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清醒后拔除气管内插管。 2 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心率低于本组诱导前及对照组术中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毕呼之睁眼时间和麻醉清醒后对术中疼痛的回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烦躁2例(2.04%)、恶心2例(2.04%),低于对照组[烦躁7例(7.14%)、恶心9例(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CI与传统给药模式相比,精确度更高,可控性更强,其通过计算机模拟药物在体内效应,计算出药物的初始剂量、维持剂量以及药物注射速度,从而使血浆内达到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而麻醉药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在靶器官的药物浓度,为了使药物的麻醉效果更为安全有效,以靶器官浓度为目标进行计算机模拟、计算更具有可行性。丙泊酚在靶控输注中能更好地发挥麻醉效果,维持更加有效稳定的药物浓度,麻醉诱导过程更平稳。丙泊酚主要在肝脏代谢,在麻醉过程中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半衰期短、易清除、恢复好且不良反应少[3]。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及本组诱导前心率,可能与丙泊酚与芬太尼均兴奋延髓迷走神经核有关。术后两组患者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应用所产生的迷走神经兴奋作用可于停药后迅速消除。 综上所述,应用丙泊酚进行全凭静脉麻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并不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甚至不良发生发生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宇光,罗爱伦.麻醉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0-50. [2]安刚,薛富善.现代麻醉学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296-1298. [3]章艳君,刘金柱.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1):45-47.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缺血性心脏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南宁530021 胡彦艳 缺血性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死亡率约为一般人群的2至3倍,而既往有心肌梗塞的病人,术后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为既 往无心肌梗塞病人的50倍。所以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麻醉前评估,如何采用合理的麻醉方法和技术,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和病死率尤为重要,本文就此做简要的总结。 1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原因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 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点。1.1冠脉供血不足 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闭塞,约占 缺血性心脏病的90%左右。主动脉关闭不全或狭窄、休克时,因 舒张压过低,也可引起冠脉供血不足。此外,血液携氧量减少(贫血、缺氧)、携氧能力下降(一氧化碳中毒或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释氧降低(2,3-DPG缺乏),以及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流减慢(红 细胞增多症、高脂血症)都可影响冠脉血流。 1.2 心肌耗氧量增加 1.2.1 心率 当心率在50~200次/分的范围波动时,心肌耗氧量(MVO2)随心率的平方增加而增大,超过200次/分时,MVO2增大更多。另

外,心率过快,舒张期缩短,势必减少冠脉的灌流。 1.2.2 心肌壁张力 根据Laplase定律,张力=室内压×心室半径/2心室厚度,心肌壁张力越大,MVO2越高。因此任何使室内压或心室扩张的因 素如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压升高和心功能不全,都可使MVO2增大。当主动脉压在80~120mmHg时,血压每升高50%,MVO2相应增大50%,当血压超过150mmHg时,MVO2增大的幅度明显增大。故控 制血压是减轻心肌缺血的重要措施。但血压过低又会影响冠脉的血流。如何控制好血压也是我们麻醉中的难点。 1.2.3 心肌收缩性 任何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和收缩速度的因素如交感神经兴 奋、儿茶酚胺增高,都可使MVO2增加。反之,任何减弱心肌收缩力和减慢收缩速度的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β-受体阻滞剂,都可使MVO2降低。 1.3 综合因素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以上的原因,另外还有肌纤维 的长度、激活能、基础代谢率等一些因素。 2 缺血性心脏病的检查和监测 2.1 心电图 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是术前和术后监测经济实用的方法, ST段有意义的抬高、降低或出现病理性Q波等,可直观预测围术期心肌缺血。心电图运动试验可估计围术期病人对应激的反应

25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2017)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及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2017) 马骏王伟鹏(执笔人)王晟包睿艾艳秋张铁铮夏中元晏馥霞徐军美(负责人)徐美英缪长虹 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适应证愈来愈广,手术种类以腹部、泌尿、骨科手术居多,而急症、失血多、高龄伴多系统疾病患者的麻醉风险更高,使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报道,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其中冠心病患者约有1100万人。冠心病患者需要行非心脏手术的也在逐年增加,近期患有心肌梗死或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需要行紧急或急诊手术,风险则更高。认识并理解围术期心血管风险因素,在麻醉前进行全面评估,对降低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并发症的发生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阐述择期、紧急或急诊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麻醉前评估、麻醉治疗和术后即刻管理。 一、术前评估 (一)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 1.总则所有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应进行围术期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该风险与外科手术类型(表1)和患者体能状态(图1)有关。在现有证据和专家意见基础上,参照美国及欧洲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脏评估及处理流程(图2,表2),其基本

原理概述在本共识中。该流程从临床医师的角度关心患者,提供知情同意,并帮助指导围术期管理,以尽量降低风险。这种相互合作的“围术期团队”是围术期评估的基石,它依赖于外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及主要照顾者等相关参与者的密切沟通。 表1.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 / AHA)指南摘要: 非心脏手术的心脏风险分级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 )(主要包括三个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卒中。*术前一般不需要进一步的心脏检测。门诊手术是指在手术当天入院并在同一天返回家的手术。

静脉复合麻醉在鼻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静脉复合麻醉在鼻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7-11T17:45:41.5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公丕英1 田野2 [导读] 本研究自主拔除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1组显著好于2组,且术后躁动和恶心和呕吐1组少于2组。 公丕英1 田野2 (1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麻醉科 112000;2辽宁省法库县中心医院麻醉科 110400)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446-02 1 资料 2010年10月-2011年2月在经口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鼻腔镜手术。选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两组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既往体健,无绝对麻醉禁忌症。 2 方法 入手术室后开放一路静脉通路,监测无创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心电(ECG) 。 全麻快速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0.1毫克,丙泊酚2-2.5毫克/千克,罗库溴铵0.6-0.8毫克/千克。快速气管插管(钢丝导管)后,听呼吸音确认是双肺通气后,行机械通气,潮气量为10 ml/kg。呼吸频率12次/分。 维持:第1组:静脉输液泵泵入丙泊酚0.8-1.2毫克/千克小时,瑞芬太尼0.15-0.2毫克/千克小时。第2组:吸入异氟醚1%-1.5%,静脉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0.15-0.2毫克/千克小时。术中根据生命体征判断麻醉深度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或异氟醚吸入浓度。术中随时需要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毫克/千克。手术结束前5分钟两组停止丙泊酚静脉输注或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停止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如肌松未恢复给予阿托品0.5毫克,新斯的明1毫克静脉注射。等待患者自主呼吸频率大于10次/分,潮气量大于8 ml/kg,血氧饱合度大于95%,患者呼唤睁眼,有吞咽反射,吸干静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或血液。拔出气管插管。观察复苏后自主呼吸恢复、苏醒后躁动、气管拔管后清醒程度,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的比较。 3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诱导,维持都能保证生命体征平稳,安全管理呼吸道,恢复期自主呼吸恢复都较好。第1组在停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3-5分钟内苏醒,苏醒期无明显躁动,较平稳,嗜睡患者发生2例,无恶心呕吐情况发生。第2组在停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5-10分钟内苏醒,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较高,有意识模糊、嗜睡、定向障碍情况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发生1例。 4 讨论 鼻腔内窥镜手术是近年来耳鼻喉科发展的一项全新微创技术。对鼻息肉、鼻窦炎,鼻中隔偏曲、鼻肿瘤、鼻出血、副鼻窦炎以及鼻腔囊肿等疾病不能很好的用肉眼进行精细治疗的手术进行精确的治疗,并达到传统手术无法到达的区域,并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减少了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具有创伤小、术中及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细等优点。开创了微创治疗耳鼻喉疾病的新局面。 鼻腔内窥镜手术要求麻醉平稳,保持镇静镇痛充分, 停药后要求苏醒迅速无躁动,无呼吸抑制和残余药物作用。鼻腔镜手术后的患者,鼻腔内需要填塞止血棉片,口腔内还有渗出的血液及分泌物,一般会影响自主呼吸,呼吸道梗阻的发生率高,容易发生误吸。术后躁动是全麻病人较为顾忌的并发症之一。全麻后患者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即被认为术后躁动,苏醒期躁动发生时患者血压升高、心率明显增快,伴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术后躁动发作严重时,可引起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病人安全。 异氟醚是MAC为1.15%,血/气分配系数较小,吸入后药物浓度在血中迅速达到平衡,肺泡内浓度很快上升并接近吸入气浓度,故诱导迅速,苏醒亦快。对中枢神经系统可产生进行性下行性抑制,脑耗氧量减少,能抑制神经肌肉接头,肌松良好,对呼吸系统抑制小,对呼吸道粘膜几无刺激性,并可扩张收缩的支气管可降低眼内压。不升高血糖。对胃肠道蠕动和张力有抑制作用,但术后可有恶心及呕吐等反应。与肾上腺素合用不增加心肌的敏感性,不产生严重心律失常。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常用吸入麻醉药中苏醒较迅速的药物,排出为5-10 min,具有麻醉相对平稳,但代谢较慢,达到完全清醒时间长。 瑞芬太尼是新一代阿片类u受体激动剂,静脉注射后在人体内1分钟左右迅速达到血-脑平衡,在组织和血液中被迅速水解,故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与其它芬太尼类明显不同。瑞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及其副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催眠药、吸入性麻醉药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合用有协同作用。静脉给药后,瑞芬太尼快速起效,1分钟可达有效浓度,作用持续时间仅5-10分钟。有效的生物学半衰期约3-10分钟,与给药剂量和持续给药时间无关。瑞芬太尼代谢不受血浆胆碱酯酶及抗胆碱酯酶药物的影响,不受肝、肾功能及年龄、体重、性别的影响,主要通过血浆和组织中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代谢,大约95%的瑞芬太尼代谢后经尿排泄,主代谢物活性仅为瑞芬太尼的1/4600。本品长时间输注给药或反复注射用药其代谢速度无变化,体内无蓄积。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30秒)、短效的全身麻醉药,具有迅速分布(半衰期2-4分钟)、迅速消除(半衰期30-60分钟)的特点。维持时间约10分钟左右,苏醒迅速,能抑制咽喉反射,有利于插管,很少发生喉痉挛。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对支气管平滑肌无明显影响。丙泊酚能降低颅内压及眼压,减少脑耗氧量和脑血流量,镇痛作用很微弱。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并用时有协同作用。应用丙泊酚可使血浆皮质激素浓度下降,但肾上腺皮质对外源性皮质激素反应正常。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持续输注,血液动力学稳定,能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另外有研究证明全麻时用微量注射泵泵丙泊酚可以降低病人术后早期的恶心发生率。 目前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已被证实可根据手术刺激变化控制麻醉深度,麻醉更显平稳易控,苏醒更安全迅速,本研究结果也与之相符。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应用可以发挥瑞芬太尼作用消失快,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功能恢复迅速,患者术后清醒彻底迅速,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且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在体内无蓄积,停止输注后下降速度均较快,二者合用可减少各自的用量和不良反应。泵丙泊酚可以降低病人术后恶心发生率。减少呕吐,误吸的发生率。 本研究自主拔除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1组显著好于2组,且术后躁动和恶心和呕吐1组少于2组。异氟醚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于丙泊酚,易于引发不良反应。异氟醚对手术室环境及手术人员的健康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应用全麻手术后,患者苏醒迅速、各种生理反射和功能恢复快,可以减少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起到了良好的镇静、镇痛的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