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专题一 第3课时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2
高中政治 专题一 第三框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练习 新人教版选修2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产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表现在( )①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②各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数十倍乃至成百上千倍地提高③英国于19世纪中叶建立并巩固了它在世界工业领域里的绝对优势地位④使工业资产阶级成为唯一的阶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A2.李嘉图主张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的途径是( )A.资本家节衣缩食B.降低地租C.降低劳动力的价值D.降低实际工资答案:B3.李嘉图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 )A.工人、资本家和土地的创造力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C.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D.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优势答案:B4.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李嘉图与斯密观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 )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B.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可以有交换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解析: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这是二者的相同点。
答案:B5.“谷物法”的存在不利于提高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因为( ) A.该法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B.该法激化了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C.谷物价格的提高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不利于降低产品价格D.该法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解析:A项未揭示出原因,B、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6.CPI是用于衡量某一固定消费品集合价格水平的指数,CPI越大表明物价水平越高。
下表列出了某年份我国三个城市的人均工资与CPI。
若考虑物价因素,三个城市人均实际工资水平由高到低的正确排序是( )城市甲乙丙人均工资(元/月) 2 860 4 000 3 300CPI 130 160 110A.乙>丙>甲B.乙>甲>丙C.丙>甲>乙D.丙>乙>甲解析:CPI越大表明物价水平越高,故对于表格中所给的数据,不但要分析其名义工资,而且要比较CPI,由此不难排出实际工资水平的高低。
【最新】高二政治同步课件:专题1 第3课时《李嘉图的理论贡献》(人教版选修二)

否
否
3.想一想 2013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 2.0%,农村上涨2.2%;食品价格上涨2.7%,非食品价格上涨1.8%;消费品 价格上涨1.7%,服务价格上涨3.1%。 根据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我们应如何处理物价与工资的关系? 提示:按照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反映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 而不是名义工资。处理好物价与工资的关系,关键在于工资涨幅与物价涨幅 的比较。工资涨幅过高或过低于物价涨幅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一、时代的产物 1.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状况 19世纪初,产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消除_________的影响。 2.“谷物法”对工业资产阶级的制约 (1)制约:使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2)要求:废除“谷物法”,取消_____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发展_________。 封建贵族
劳动
劳 动 价 值 理 论
一元劳动 价值论
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 的_____来决定
新价值 旧价值
对劳动价 值论的发 展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_______ 的创造与 _______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 问题上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区别
工人 利润 地租
工资
三大阶级
③评价
名义工资 和_______ 实际工 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_________
贡献
___ 资 ,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 有下降的趋势
缺陷
人口的增长 ,对此 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___________
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1 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2

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一、时代的产物1.19世纪初,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
2.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谷物法》,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发展自由贸易。
[想一想] 《谷物法》的存在对英国资产阶级有何影响?提示: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这一方面提高了雇佣工人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提高了地租,致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1.财富增长的条件: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2.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3.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4.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想一想] 李嘉图劳动价值理论的局限性何在?提示:由于解决不了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以及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李嘉图体系最终走向了解体。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1.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核心。
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2.相对工资理论(1)含义: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相比较的工资。
(2)意义:从量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理论(1)贡献: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实际工资有下降的趋势。
(2)不足: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教师用书)高中政治 专题1.3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同步备课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1.财富增长的条件 发展生产力 ,增加国家财富。 李嘉图极力主张_____________ 资本积累 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增加__________ 2.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 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交换价值 ,并意识 没有使用价值 _________的东西,肯定没有__________ 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3.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理论 名义工资 (1)贡献: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实际工资 ,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 活水平有的趋势。 (2) 不 足 : 把 工 人 实 际 工 资 的 下 降 归 因 于 _____________ 人口的增长 ,未能对此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
【对点训练】 2.李嘉图认为: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一定增 加。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 由于人口的增长导致对农产品 需求上升,致使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这样,虽然名义工 资是不断上升的,但其增加速度赶不上物价的上涨速 度,结果导致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 (1)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是什么工资? (2)如何评价上述理论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的认 识,侧重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第 (1)问根据教材表述 作答即可;第(2)问,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既要看 到其科学性,又要看到其局限性。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来自(1)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含义:名义工资是资本 家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给工人的货币量; 实际工资是指工 人用获得的货币工资所能购得的生活必需品。 (2) 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 资, 而不是名义工资。 名义工资之所以不能真实反映雇 佣工人的生活水平, 是因为名义工资所能购买到的商品 和服务的数量要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 在名义 工资上涨幅度低于物价上涨幅度的情况下, 名义工资的 增加不会带来生活水平的提高, 雇佣工人的生活水平呈 下降趋势。 (3)李嘉图的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理论的积极意义 在于, 承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 趋势。但他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人口的增长, 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并未找到工人实 际工资下降的真正原因。
2019-2020学年政治人教版选修2学案:专题一第3框李嘉图的理论贡献Word版含答案

第 3 框李嘉图的理论贡献知识目标教课要求1.认识李嘉图所处时代的特点2.认识李嘉图对影响财产增添要素的认识1.比较李嘉图与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3.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派理2.李嘉图的收入分派理论论一、时代的产物1.19 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急迫要求除去封建贵族的影响。
2.英国工业财产阶级急迫需要增添资本累积,取销《谷物法》,推行自由贸易。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1.财产增添的条件李嘉图全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添国家财产。
他以为增添资本累积是实现财产增添的必要条件。
[研究 ]李嘉图和斯密二者财产观有哪些差别?[提示 ]李嘉图的看法斯密的看法发展生产力增添国家财产,增添影响财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的利用资本累积是实现财产增添的必增添的要素效率要条件进行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挥财产增添经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添资市场作用,撤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政策主张本累积,实现财产的增添的干涉,自由听任2.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互换价值的认识李嘉图以为,使用价值不可以成为互换价值的尺度,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必定没有互换价值,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互换价值之间的差别。
3.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以为,商品的价值只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资的劳动来决定。
4.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建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需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因此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派理论1.收入分派理论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他以为薪资、收益、地租都来自雇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
2.相对薪资(1)含义:相对薪资是指在工人创建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薪资与资本家所得收益、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对比较的薪资。
(2)意义:从量的方面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峙。
3.评论(1)贡献:①提出薪资、收益、地租都来自雇用工人创建的新价值。
②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的看法。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专题13李嘉图的理论贡献教案新人教版选修2

7.提高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探索精神,激发进一步学习经济学的动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与同学的互动,评估学生对李嘉图理论的理解程度和兴趣。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关注他们对李嘉图理论的应用和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能力。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李嘉图理论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李嘉图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学生将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认同,培养运用科学思维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并能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李嘉图理论与我国现实政策,学生将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教学难点
(1)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概念,如机会成本、生产要素的相对效率等,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较优势理论进行分析。
(2)工资、利润和地租理论的内在逻辑: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李嘉图工资、利润和地租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理论对经济现象的全面解释。
(3)李嘉图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李嘉图经济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创新方案】高中政治人教版选修二专题一 第三框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共23页

专
第
题
三
一
框
课前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创新演练·大冲关
知识点一 时代的产物 19世纪初,由于产业革命的发展,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英国迫切需要开拓国际市场,消除 封建贵族 的 影响,取消 政府 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谷物法”,发 展 自由贸易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理论的出现。
返回
知识点三 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 (1)李嘉图认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来自 雇佣工人 创 造的新价值,并第一个提出了 相对工资 的概念。他的相 对工资理论,从 量 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 之间的对立。 (2)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 名义工资 和 实际工 资 ,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降的 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但他把工人 实际工资 的下降 归因于人口的增长,则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返回
(3)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 真实反映雇佣工人生活水平的应该是实际工资,而不 是名义工资。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名义工资和实 际工资,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下 降的趋势,这是他的一大贡献。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 因于人口的增长,表明他对此问题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返回
[悟典题·明考向] 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返回
提示:(1)名义工资又称为货币工资,是职工提供了一定 的劳动量后,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取得的以货币量表示的工资。 它不能真正反映职工收入水平和生产水平的高低。
(2)实际工资是职工用货币工资额所能购买到的生活资料 和服务的数量。它可以体现货币工资购买力的大小,真正反 映劳动者实际生活水平的高低。因此,确 定工资水平,不仅要研究职工货币工资的多少,而且还要研 究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
高二人教版政治选修二同步学案:专题一第3课时 李嘉图的理论贡献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3课时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学习目标】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辩证认识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论述的科学理解。
一、时代的产物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________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李嘉图的理论贡献【学习目标】了解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收入分配理论,辩证认识其理论的合理性和历史局限性,提高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论述的科学理解。
一、时代的产物19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消除封建贵族的影响,取消________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废除“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
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1.财富增长的条件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________,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____________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主张通过降低______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他认为收入的______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2.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认识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没有__________的东西,肯定没有__________,并意识到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区别。
3.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理论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______来决定。
4.李嘉图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______________的创造与________的转移问题,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1.________________是李嘉图经济学说的中心。
他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雇佣工人创造的________。
2.相对工资——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1)含义: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________中,工人所得________与资本家所得________、土地所有者所得________相比较的工资。
(2)意义:从______的方面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__________之间的对立。
3.评价(1)贡献:李嘉图把资本主义工资区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并敢于承认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生活水平有________的趋势。
(2)缺陷:把工人实际工资的下降归因于____________,未能作出科学的回答。
1.李嘉图经济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1)李嘉图生活时代的英国经济社会状况。
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建立并巩固了它在世界工业领域里的绝对优势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②由于地主贵族在英国下院占优势,英国“谷物法”自1815年起实施。
(2)“谷物法”给英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谷物法”阻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因而不利于英国工业的发展。
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谷物价格昂贵。
同时,谷物价格的提高必然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这不利于降低英国产品价格,提高英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1.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问题(1)商品价值的形成。
形成商品价值的是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和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2)商品价值的创造。
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物化劳动不创造新价值,只能将其原有的价值转移到新生产的商品中。
价值的创造就是指商品生产过程中由活劳动新增加到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
2.工资水平工资水平包括名义工资(货币工资)和实际工资水平;绝对工资和相对工资水平;一国范围内不同工人之间和世界范围内各国工人之间工资水平差异的问题。
(1)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名义工资是指用货币表现的工资;实际工资是指用货币工资能买到的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实际工资的增长依赖于名义工资的增长。
(2)相对工资和绝对工资。
绝对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工资的绝对量。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都是绝对工资。
相对工资是指在新创造的价值中,工人所占份额和资本家所占份额的工资。
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相对工资有下降的趋势。
(3)工资的国民差异。
各国的工资水平存在的差别叫做工资的国民差异。
不同国家劳动力价值的差异是工资的国民差异的基础。
在同一国家内,工人之间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
基础达标知识点一时代的产物1.下列属于李嘉图生活时代的英国经济社会状况的是()①英国“谷物法”实施②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③英国确立并巩固了它在世界工业领域里的绝对优势地位④“圈地运动”取得了合法地位,达到了高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由于“谷物法”的存在,国外廉价的谷物进不来,致使国内市场的谷物价格昂贵。
这对英国资产阶级的影响主要是()①阻碍了商品的自由流通②雇佣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③提高了工资和地租,致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利减少④带来商品成本的上升,致使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知识点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3.李嘉图认为工资、利润、地租都来自()A.工人、资本家和土地的创造力B.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C.流通领域的贱买贵卖D.对外贸易的比较成本优势4.关于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李嘉图与斯密观点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为() A.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B.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可以有交换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5.李嘉图指出:“一种商品如果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这句话主要说明的是() A.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尺度D.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6.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A.使用价值来决定B.商品在交换中所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C.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D.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共同决定7.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的贡献是()①科学指出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②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中的不科学成分③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④意识到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商品的价值总量与________无关()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生产率D.商品数量知识点三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在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第一个提出相对工资这一概念。
据此回答9~10题。
9.李嘉图认为,相对工资是指在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工人所得工资与______、______相比较的工资()A.名义工资实际工资B.资本家的投资额土地所有者的土地产出量C.资本家所得利润土地所有者所得地租D.绝对成本优势比较成本优势10.李嘉图的相对工资理论,从量的方面揭示出()A.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之间的对立B.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或劳动和资本相交换规律的矛盾C.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D.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间的矛盾11.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企业出现的“劳工荒”问题,颇受人们的关注,季节性缺工普遍,每年至少缺工15%以上,第二产业“技工荒”成为供需矛盾最集中的焦点。
2010年春节之后,海口酒店餐饮业用工缺口大约三成。
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A.劳动力没有能力创造相应的价值B.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C.工人的实际工资上涨D.工人的名义工资提高12.李嘉图认为,名义工资上涨,实际工资不一定增加。
导致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的原因是()A.农产品的价格上涨B.资本家剥削的加重综合提升13.材料一李嘉图提出:资本的丧失可能立刻把一个经济增长中的国家变为停滞的国家。
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
材料二李嘉图还认为:财富往往是在地租稳定甚或下降的时候增加得最为迅速。
(1)在李嘉图看来,国家财富增长的条件是什么?(2)李嘉图认为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条件?14.材料一斯密指出: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叫做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
材料二李嘉图认为:一种商品没有用就不会具有交换价值。
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它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
耗费在一件商品上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尺度,交换价值是由价值来调节的,因而是由耗费的劳动量来调节的。
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斯密认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是什么?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2)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比较,李嘉图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和斯密的观点有何异同?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什么贡献?【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一、政府谷物法自由贸易二、1.生产力资本积累地租分配 2.使用价值交换价值 3.劳动 4.新价值旧价值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三、1.收入分配理论新价值 2.(1)新价值工资利润地租(2)量三大阶级 3.(1)名义工资实际工资下降(2)人口的增长课时作业1.A2.B[注意题干的要求是“对英国资产阶级的影响”,而不是对雇佣工人的影响。
]3.B4.B[李嘉图同意斯密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度的观点,这是二者的相同点。
] 5.D[李嘉图纠正了斯密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以有交换价值的观点,提出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肯定没有交换价值,题目中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此观点,故选D。
]6.C[此题考查李嘉图的一元劳动价值论。
B项是斯密的观点;A项不是李嘉图的观点;D项不是一元论。
]7.B[李嘉图继承了斯密劳动价值论中的科学成分,批判了斯密劳动价值论中的不科学成分,同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观点,将劳动价值论推到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①夸大了李嘉图的贡献,故选B。
]8.A[商品的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及商品数量都有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的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故答案选A。
]9.C10.A11.B[前几年,由于物价涨幅大于南方部分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造成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因此劳工不愿再去那里打工,这是导致南方部分企业出现“劳工荒”的原因之一,故选B 项。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2.D13.(1)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
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
(2)李嘉图认为,一个国家的总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部分,而积累资本来自利润,所以他主张通过降低地租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在他看来,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解析材料一中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在它积累资本的时候才是前进的”,因此财富增长的条件应该是增加资本积累;第(2)问可以从材料二中归纳出结论,最终可以指出收入的分配状况对财富的增长影响重大。
14.(1)①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②他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这种观点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