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与福利管理-教学大纲

薪酬与福利管理-教学大纲
薪酬与福利管理-教学大纲

《薪酬与福利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052312B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讲授不同流派的薪酬福利管理理论和先进的薪酬福利管理理念,诠释在实践中形成的薪酬福利政策、薪酬福利体系和薪酬福利管理工作的具体技术和操作方法。

结合目前的管理现状和与时俱进的思想,重点讲解的内容包括:职位和技能/能力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设计与薪酬宽带,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调查,绩效奖励与认可计划,员工福利管理等核心薪酬管理技术。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辅以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

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薪酬福利管理的一般规律、基本理论以及主要的薪酬福利管理方法和工具等,从而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全面评估、改进、提升薪酬管理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讲授安排:

1)精讲:薪酬的构成及其功能,职位薪酬体系,技能/能力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设

计与薪酬宽带,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调查,绩效奖励与认可计划,员工福利管

理。

2)粗讲:战略性薪酬管理,薪酬预算、控制与沟通,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管理。

3)选讲:有关薪酬的理论。

4)难点及重点内容讲授方法:作业、案例练习以及学生调查研究。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学生调查研究、案例教学、作业。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案例分析与设计、调查演示。

(三)学习要求:以作业方式布置,并讲解答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学生组合成小组

讨论,学习共同分析解决具体实践问题,并以小组案例方案设计的方式汇报成果。

(四)对毕业的促进:薪酬与福利管理是所有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所在,学生在掌握了理论和前沿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理论结合实践,高效地开展实际工作。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薪酬管理概论

一、薪酬含义

1、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付出劳动的报酬,包括现金的或非现金的,及时的或延期的,常规的或非常规的。

2、薪酬制度是在企业中对员工一系列特定行为进行鼓励、表扬或奖励

3、薪酬不仅关注外部市场,建立期望地位的薪酬,还要对组织战略或价值观的支持。

二、专业词汇的识别与区分

1、固定工资

2、浮动工资

3、福利、津贴、补贴

4、长期激励

5、在职消费

6、职业发展(晋升)

7、薪酬与报酬

三、薪酬制定的原则:

1、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

2、对内具有公正性原则

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原则

4、薪酬成本控制原则

5、合法合规性原则

6、战略原则

四、薪酬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内部因素

五、薪酬的核心三大决策

1、薪酬体系:

职位薪酬体系

技能薪酬体系

能力薪酬体系

2、薪酬水平(外部竞争性)

同行业或地区中竞争对手支付的薪酬水平

企业的支付能力和薪酬战略

社会生活成本指数

3、薪酬结构(内部公平性)

职位重要性

工作复杂程度

工作压力

教学重点、难点:薪酬构成、专业词汇的区分、薪酬的原则、薪酬的三大决策。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薪酬定义,构成、熟练掌握专业词汇的区分和识别,理解影响薪酬的

主要因素,了解薪酬制定的原则。

复习思考题:

1.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作用?

2.报酬与薪酬的区别

3.薪酬管理体系

4.薪酬形式、薪酬结构、薪酬体系、薪酬水平的区分

5.薪酬的公平性体系在哪几个方面?

第二章战略性薪酬管理

一、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

2、内部因素

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策略

企业发展阶段基本薪资奖金福利

初创期底高底

成长期具有竞争力高底

成熟期具有竞争力具有竞争力具有竞争力稳定期高底高

衰退期高无高

更新期具有竞争力高底

三、公司战略与薪酬战略

四、竞争战略与薪酬战略

五、不同组织文化下的薪酬管理

教学重点、难点: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策略。

课程的考核要求:了解薪酬战略的影响因素,掌握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薪酬策略,理解不同组织文化背景下的薪酬战略。

复习思考题:

1.战略性薪酬管理的意义何在?

2.薪酬管理与企业竞争战略的匹配

3.组织文化与薪酬战略的匹配

4.人力资源部如何应对战略薪酬管理的挑战?

第三章职位薪酬体系

一、职位薪酬体系的含义和特点

1、含义

2、特点

二、职位评价的方法

1、排序法

2、分类法

3、要素比较法

4、要素计点法

三、职位评价要素

1、评价要素的选择标准

2、评价要素示例

3、海氏工作评价系统中要素的选择

四、职位评价的组织

1.成立专家组

2.成员的选择

3.成员的职责

4.岗位测评的维护

5.参考岗位的选择

五、确定工资等级数量

1、为什么划分工资等级

2、确定工资等级数量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六、职位薪酬体系案例分析

职位族、职级、职等的具体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职位评价的方法、要素、评价组织、评价对象的选择、确定工资等级的数量。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职位评价的方法,职位评价的组织,职位评价参与者,职位评价参考岗位的选择,熟练掌握海氏工作评价系统。

复习思考题:

1、职位薪酬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实施职位薪酬体系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2、职位评价的方法包括哪几种?

3、要素计点法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4、如何选择报酬要素、确定其权重?

5、参考岗位的选择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6、如何划分工资等级?

第四章技能/能力薪酬体系

一、技能/能力薪酬体系特点

1、按能力确定工资等级与支付工资

2、等级划分的依据:能力分析与描述,划分等级

3、员工的行为:为员工指明能力发展方向,鼓励员工增强自身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4、工资与岗位的关系:岗位不变动,工资可能变动

5、员工的入级、晋升依据:通过能力和业绩的综合考核,决定人员晋升,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6、工资等级与行政职务是分开的

二、适用的企业及员工

1、不易进行固化岗位设置,要求不断进行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业/企业。

2、知识型企业,技术型、知识型员工。

三、技能薪酬体系的设计步骤

1.建立技能薪酬体系设计小组

2.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3.确定技能等级并为之定价

4.技能的分析、培训与认证

四、能力薪酬体系的特点和依据

1、能力的划分

2、素质模型

五、技能/能力薪酬体系与职位薪酬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素质模型、能力划分、技能/能力薪酬体系与职位薪酬体系的区别和联系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素质模型、能力划分,理解技能/能力薪酬体系与职位薪酬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复习思考题:

1.技能薪酬体系的特点是什么?适用范围如何?

2.什么是能力,能力薪酬体系的实施要点是什么?

3.素质模型的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

4.技能/能力薪酬体系与职位薪酬体系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第五章绩效奖励与认可计划

一、激励理论

1.期望理论

2.公平理论

3.强化理论

二、绩效奖励计划的种类

1.短期绩效奖励计划

2.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3.个体绩效奖励计划

4.群体绩效奖励计划

三、个体绩效奖励计划

1、定义:根据某些事先确定好的客观的绩效标准来支付的绩效薪酬计划;

2、核心:找到一个可以用来与之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奖励金额的既定绩效标准。

3、适用对象:多适用于制造业

4、形式:计件工资、生产奖金、佣金

5、适用条件:

四、群体绩效奖励计划种类

1.利润分享计划

2.收益分享计划

3.成功分享计划

4.团队奖励计划

五、短期绩效奖励计划主要形式

1.绩效加薪(加薪的幅度、时间、实施方式)

2.一次性奖金(为员工购买人寿保险)

3.月/季度浮动薪酬

4.特殊绩效认可计划

六、长期绩效奖励计划

1、年薪制

1)对谁实行年薪制?

2)年薪该由谁来定?

3)年薪的标准是多少?

4)如何解决“年薪”中行业的苦乐不均?

5)如何加强对"年薪"中风险收入的管理?

2、股票所有权计划

1)现股计划:通过公司奖励的方式直接赠与,或参照股权的当前市场价值向员工出售股票。

2)期股计划:公司和员工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司股权,

购股价格一般参照股权的当前价格确定。

3)期权计划:公司给予员工公司和员工约定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

的公司股权的权利,员工到期时可以行使这种权利,也可以放弃这种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绩效奖励计划的种类、年薪制、股票所有权计划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激励理论,掌握绩效奖励计划的种类,掌握年薪制与股票期权计划。复习思考题:

1、激励理论对绩效奖励计划的启示是什么?

2、短期绩效奖励计划的特点是什么,包括哪些类型?

3、群体绩效奖励计划常见的有哪几种?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4、个人绩效奖励计划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5、股票期权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具体形式有哪些?

第六章员工福利管理

一、福利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特点:非货币形式或递延支付的报酬

2、发展趋势

二、福利的形式

1、经济性福利

2、非经济性福利

三、福利的分类

1.全员福利:企业所有员工都可以享有的,如免费午餐、各类保险等;

2.特种福利:针对特殊人才设计的,如对高层人员的高档轿车服务、出差时的星级宾馆

饭店住宿、股票标惠购买权、高级住宅津贴等;

3.特困补助:针对有特殊困难的员工提供的,如伤残补贴、重伤补助等。

四、影响福利的因素

1.高层管理者的经营理念

2.政府的政策法规

3.薪酬总额的控制

4.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5.工会的压力

五、福利的调查方式

1.制定福利项目前的调查,主要了解员工对某一福利项目的态度、看法与需求。

2.员工年度福利调查,主要了解员工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享受了哪些福利项目,各占比例

多少,满意程度如何。

3.福利反馈调查,主要调查员工对某一福利项目实施的反应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改

进?是否要取消?

六、弹性福利计划的特点和类型

1、特点

2、类型

教学重点、难点:福利特点与形式、弹性福利计划的特点和形式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福利特点与形式,理解福利设计原则和福利调查方式,熟练掌握弹性福利计划的特点和形式。

复习思考题:

1、福利的特点是什么?福利有什么形式?

2、企业员工福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影响福利的因素有哪些?

4、弹性福利计划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弹性福利计划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第七章薪酬水平及其外部竞争性

一、薪酬水平与外部竞争性的含义

1.薪酬水平

2.外部竞争性

二、薪酬政策类型

1.薪酬领袖政策

2.市场追随政策

3.拖后政策

4.混合政策

三、薪酬调查概论和种类

1.薪酬调查的概念

2.薪酬调查的种类——正式调查和非正式调查

四、薪酬调查的步骤

1.审查现有薪酬调查数据库,确定调查的实施方式;(外包)

2.选择准备调查的职位和层次;(注意职位的一致性和匹配性)

3.界定劳动力市场的范围,明确作为调查对象的目标企业及其数量;(地方性、地区性、

全国性、国际性)

4.选择所要搜集的薪酬信息内容:

5.设计薪酬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

五、薪酬调查分析

1.调查原则:保证数据准确、可靠、时效

2.选择调查企业

3.选择调查岗位

4.调查数据

5.调查时间段

6.调查方式

7.调查数据处理:各岗位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工资、中位数、加权平均数

教学重点、难点:薪酬政策类型、薪酬调查的步骤、薪酬调查数据的分析。

课程考核要求:理解薪酬政策类型、薪酬水平的含义,掌握薪酬调查的步骤、薪酬调查数据的分析

复习思考题

1.常见的薪酬水平决策包括哪几种类型?各自优缺点是什么?

2.产品市场和企业特征对于企业薪酬水平决策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3.薪酬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4.薪酬调查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5.如何进行薪酬数据分析?

第八章薪酬结构设计

一、薪酬结构的含义和内容

1、含义

2、内容

二、专业词汇

四分位

薪酬变动比率

重叠幅度

工资支付率

薪酬区间渗透度

三、薪酬宽带

1、宽带型薪酬结构的特点

2、宽带型薪酬结构设计的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薪酬结构的专业词汇、宽带型薪酬结构

课程的考核要求:理解薪酬结构的含义,掌握薪酬结构的专业词汇,宽带型薪酬结构的设计要点。

复习思考题:

1、不同职位类型的薪酬变动比率情况如何确定?

2、薪酬区间渗透度的含义是什么?

3、如何确定薪酬区间的中值级差?

4、宽带型薪酬结构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第九章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管理

一、销售人员薪酬方案的制定

1、销售工作的特征与销售人员的薪酬管理

2、销售人员的薪酬方案类型

3、销售人员薪酬方案设计的步骤

二、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方案的制定

1、专业技术工作的特征与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管理

2、专业技术人员的薪酬方案类型

3、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方案设计的步骤

三、管理人员薪酬方案的制定

1、管理工作的特征与管理人员的薪酬管理

2、管理人员的薪酬方案类型

3、管理人员薪酬方案设计的步骤

四、外派人员薪酬方案的制定

1、外派人员的薪酬管理

2、外派人员的薪酬方案类型

3、外派人员薪酬方案设计的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销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外派人员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方案制定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销售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外派人员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方案制定。

复习思考题:

1、针对销售人员常用的薪酬方案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2、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对专业人员薪酬管理产生的影响是什

么?

3、管理人员工作特征是什么?在管理人员薪酬管理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4、外派人员的工作特点是什么?在外派人员薪酬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困难有哪些?如

何解决?

第十章薪酬预算、控制与沟通

一、人工成本

(一)人工成本核算

1、必要性

2、核算方法

(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核算

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比率

2、劳动分配率

3、盈亏平衡点

二、工资计划与控制

(一)核增核减法

(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法

三、工资谈判

(一)工资谈判的类型

1、宏观工资谈判

2、中观工资谈判

3、微观工资谈判

(二)工资谈判的条件

1、法规

2、工会改革

3、谈判双方相互信任

(三)工资谈判的过程

1、谈判的提出

2、建立谈判组织

3、谈判前的准备

4、谈判内容

5、签订集体合同

(四)工会与政府在工资谈判中的手段

教学重点、难点:人工成本核算、工资计划

课程的考核要求:掌握人工成本的核算方法,工资计划与控制技术、了解集体工资谈判。复习思考题:

1.如何进行人工成本核算?

2.如何制订工资计划?

3.工资谈判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工资谈判?

五、考核方式、成绩评定

课程的考核方式:案例设计与结课论文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包括案例设计方案)占比50%、期末论文成绩50%。

六、指定教材和主要学习参考书

(一)指定教材:

刘昕编著,《薪酬管理》(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二)主要参考书目

1.刘敏,董青,《薪酬水平与薪酬差距效应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陈涛,《企业科技人员薪酬激励效应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周丽,王笑笑,《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研究》,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2015

4.李宝元,王文周,蒯鹏州,《薪酬管理:原理方法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编写人:杨旭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