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我所欲也【乙】范文正公仲淹悴阅读附答案完整篇.doc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理解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鱼我所欲也》阅读原文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阅读题目(一)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舍生而取义者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皆以美于徐公C.行道之人弗受是以谓之“文”也D.万钟于我何加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2.分别选出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A.不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想法,人人都有这种想法,(只不过)贤德的人有能力不丧失罢了。

B.非常独立且贤德的人有这种心态,人人都有这种心态,(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C.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A.这种(做法)不也已经可以了吗?这就叫做失去了(自己的)本意。

B.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

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

这篇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阅读下边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21—26题。

(16分)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公孙仪1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

公孙仪不受。

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2受鱼,必有下人3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

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1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2即:假如。

3下人:迁就他人。

21.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22.翻译句子。

(4分)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23.甲文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2分)24.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25.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26.概括这两个语段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2分)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21.(1)用脚踢 (2)通辨,分辨 (3)特别喜欢(很爱好)(4)他,指公孙仪22.(1)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中考短文阅读真题及答案一、《鱼我所欲也》阅读及答案(201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亦.我所欲也 是进亦.忧(范仲淹《岳阳楼记》) B.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C.所恶有甚于.死者 于.厅事之东北角(林嗣环《口技》)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一狼得.骨止(蒲松龄《狼》) 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 (2分)A.故不为苟得也 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B.贤者能勿丧耳 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C.呼尔而与之 没有礼貌地吃喝着给他D.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邻因害怕死亡而不接受21.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 ① ”的观点,并进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 ② 。

(4分)22.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答案: 19.A 【解析】A.“亦”都是“也”的意思;B.动词,舍弃/名词,住所、房间;C.介词,比/介词,在;D.动词,感激/动词,得到。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阅读练习及答案

《范文正公仲淹贫悴》阅读练习及答案《范文正公仲淹贫悴》阅读练习及答案范文正公仲淹贫悴,依睢阳①朱氏家,常与一术者②游。

会术者病笃,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范仲淹怀中,范仲淹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范仲淹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③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出其方并白金授之,封识宛然。

【注释】①睢阳:地名。

②术者:指以占卜、星相等为职业的人。

③俾:使1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会术者病笃()(2)吾善炼水银为白金()12.范仲淹“出其方并白金”给术者之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13.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B.范仲淹正想推辞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C.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气急败坏。

D.范仲淹正想告别回避,那个术士已经气绝而死。

14.从上文中可看出范仲淹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分)参考答案:11.(1)正好,恰巧。

(2)擅长。

(每一词解释各2分)12.而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我收之。

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或今汝成立,当以还汝。

(2分)13.B(3分)14.为人诚信,不贪恋钱财(讲出一点给1分,讲出两点且正确给3分)。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题答案

“鱼,我所欲也”比较—阅读题答案阅读下面两那么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那么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那么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那么生而有不用也,由是那么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②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那么冠履不假设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那么天下不假设身之贵也。

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说明】①今:假设,假如。

②予子冠履:给你帽子和鞋。

③一言:指一句关系到正义与不正义的话。

17.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2分,任选4个作答〕⑴故患有所不辟也〔▲〕⑵故不为苟得也〔▲〕⑶贤者能勿丧耳〔▲〕⑷予子冠履〔▲〕⑸必不为,何故〔▲〕18.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5分〕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⑵万事莫贵于义也。

〔▲〕19.两文都很推崇义,请选出以下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

〔3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自命不凡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香港义工阿福在2022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为抢救六名被困师生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⑤20.两文都运用了比方论证来阐明观点,请择用两文中的原句回答下面问题:〔2分〕【甲】文用〔▲〕论证了杀身成仁的观点;【乙】文用〔▲〕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热门5篇)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热门5篇)

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热门5篇)1.鱼我所欲也的阅读及答案第1篇【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

(2分)通意义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断子之手足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醉翁之意不在酒或以钱币乞之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投诸渤海之尾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的观点,甲文则用论证了的观点。

(3分)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

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

(3分)答案: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

(2分) 24.A(3分)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

(2分)[来源:](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14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4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欲代子相()(3)故不为苟得也()(4)于是鸱得腐鼠()【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

(3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2分)【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

鱼我所欲也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甲】【乙】两文均出自《》一书。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①生死攸关生②不能自已已③延年益寿益④是可忍,孰不可忍是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②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译文:4.概括【甲】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答: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语言特点,请你以选文为例加以具体赏析。

答:参考答案:1.孟子2.①生存②停止,放弃③增加,增长④这个、这样、这种3.①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鱼,我所欲也【乙】范文正公仲淹悴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

(l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悴:困苦。

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术者:术士。

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

④病笃:病重。

⑤通“纳”,放入。

⑥俾(bì):使。

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会术者病笃()
(4)今汝成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译文: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3分)
答:
参考答案
9. (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2分)
11. 【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
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返回查字典首页
【甲】鱼,我所欲也【乙】范文正公仲淹悴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9~11题。

(l1分)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范文正公仲淹悴,依睢阳②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③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自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尔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⑥我收之,今汝成立,当以还汝?”出其方并白佥授之,封识宛然⑦。

(选自《东轩笔录》)
【注释】①悴:困苦。

②睢(suī)阳:古地名,今河南境内。

③术者:术士。

古代大多指有一定技能的人。

④病笃:病重。

⑤通“纳”,放入。

⑥俾(bì):使。

⑦宛然:依然如故。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所恶有甚于死者()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会术者病笃()
(4)今汝成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2)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内文正怀中。

译文:
11.试用【甲】文的主要观点,结合【乙】文内容,简要评价范仲淹。

(3分)
答:
参考答案
9. (1)厌恶(2)如果,假使,假如(3)适逢,正赶上(4)长大成人(毎小题1分,共4分)
10. (1)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分〉
(2)就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怀中。

(2分)
11. 【甲】文的主要的观点是“舍生取义”(1分),【乙】文中范仲淹虽然贫困,面对秘方和白金客毫不动心,多年后将秘方和白金交付死者的儿子,为人正直,守承诺(1分)。

范仲淹坚持自己的做人准则,知羞明耻,是心中有“义”的人(1分)。

【参考译文】范仲淹年轻时贫穷潦倒,寄居在睢阳一个姓朱的人家,经常与一个术士交游,正赶上那个术士病危了,便请人叫来范仲淹,告诉他:“我善于把水银炼成白金,我的儿子年纪小,不能把这个秘方交托给他,现在我把它交给你。

”随即把这秘方和炼成的一斤白金封好,放在范仲淹的怀中. 范仲淹刚想推辞,那个术士就气绝而死。

后来过了十几年,范仲淹当上了谏官,当年那个术士的儿子长大了,范仲淹把他叫来说:“你的父亲会使用神术,当年他过世的时候,因为你年纪还小,所以就让我先保管秘方和一斤白金,现在你已经长大了,应当把这些东西还给你。

”于是就拿出那个秘方和白金一起交给术士的儿子,那个密封的标志依旧完好如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