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供求理论(答案)
02《供求理论》题库

第2 章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1.需求——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供给——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3.需求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4.供给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5.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假定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6.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7.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8.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9.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10.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 A 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 B 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二、单项选择1.需求规律表明:( A )(A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B)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量是负相关的;(C)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价格和需求是正相关的;(D)消费者在某种商品的价格较高时购买的数量比在较低价格时要多。
2.下述因素中哪一个不是引起商品甲需求变化的因素?( C )(A )替代商品乙的价格变动;(B)消费者的收入增加;(C)商品甲的价格变动;(D)消费者偏好的改变。
第二章 供求理论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习题及答案1.选择正确答案(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在得出某棉花种植农户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哪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均保持为常数?A.土壤的肥沃程度;B。
技术水平;C.棉花的种植面积;D。
棉花的价格。
(2)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A.彩色电视机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E.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
(3)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
;(4)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
(5)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的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产量下降20%;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低于20%;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价格上升超过20%。
(6)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A、正; B.负; C.0; D.12.己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第二讲 供求理论(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名词解释个人需求市场需求需求法则正常商品劣等品替代品互补品单个厂商的供给市场供给市场均衡支持价格限制价格二、单项选择题1、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 D )A、个人收入;B、其他商品的价格;C、个人偏好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需求法则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C )A、替代效应的作用;B、收入效应的作用;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D、以上均不对。
3、玉米欠收导致玉米市场价格上涨,这个过程发生了( B )A、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B、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C、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D、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
4、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的,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D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如果商品甲和商品乙是互补商品,甲的价格提高将导致( B )A、乙的需求曲线右移;B、乙的需求曲线左移;C、乙的供给曲线右移;D、乙的供给曲线左移。
6、当汽油价格急剧上涨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 A )A、减少;B、;保持不变;C、增加;D、以上都有可能。
7、当咖啡价格下跌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A )A、减少;B、增加;C、保持不变;D、不确定。
8、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可能是( C )A、该商品价格上涨;B、该商品价格下跌;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9、在分析农民的粮食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那一个因素不为常数( D )A、技术水平;B、投入成本;C、自然条件;D、粮食的价格。
10、某厂商提供某商品为一条正斜率供给曲线,表明( A )A、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B、生产者愿望的最小限度;C、在一定意义下是最大限度,在另一意义下是最小限度;D、以上都不对。
11、一般而言,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将导致该商品的( D )A、供给减少;B、供给增加;C 、供给量增加;D 、供给量减少。
供求理论(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对应的价格是()A 、均衡价格B 、市场价格C 、需求价格D 、最低价格2.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问题是()A、消费者均衡B、厂商均衡C、价格D、供求关系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导致()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增加C 、需求量减少D 、需求减少4.其他条件不变时,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要下降,则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会()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5.下列因素中不能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是()A 、相关商品的价格不变B 、消费者的价格预期C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D 、商品自身的价格6.两种互补商品中的一种价格下降将导致另一种商品的()上升。
A 、需求量B 、需求C 、价格D 、均衡价格7.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导致其替代商品的需求曲线()A 、向左方移动B 、向右方移动C 、不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的需求量()A 、增加30单位B 、减少30 单位C 、增加130单位D 、减少130单位9.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非线性需求曲线相切,则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价格点弹性系数()A 、相同B 、不同C 、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 、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定10.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的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为()A 、正B 、负C 、0D 、111.如果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生产技术水平有所提高,必将导致()A 、供给量增加B 、供给量减少C 、供给增加D 、供给技术12.生产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将下降,则影响该商品当前供给()A 、减少B 、不变C 、增加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3.直线型需求曲线上任意点的斜率相同,因此其价格弹性也相同,这种说法()A 一定正确B 一定不正确C 有时是正确的D 无法判断14.x和y两种产品的交叉弹性为1.41,则可以确定这两种产品为()A 替代品B 互补品C 劣质商品D 奢侈品15.某商品的价格上升,其销售收益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是因为该商品的需求是()A 缺乏弹性的B 富有弹性的C 无弹性的D 与弹性无关16.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则食物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将()A 大大增加B 稍有增加C 不变D 减少17.当某商品的价格弹性为零时,政府对卖者出售单位产品征税3元,则该商品的价格将()A 上升3元B 上升超过3元C 上升不足3元D 下降3元18.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从3元上升到5元,其需求量从11单位下降到9单位,该厂商的收益将()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19.如果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正双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格下降会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消费支出()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能确定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商品的价格下降10%能够引起消费者在该商品上的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是()A 富有弹性的B 缺乏弹性的C 单元弹性的D 不能确定21.劣等商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是()A 1>Em>0B Em=0C Em<0D Em>122.因某农作物歉收导致的该农作物价格上升,准确地说该过程是由于()引起的。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二

第二章供需理论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上,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四层含义①建立在购买(支付)能力的基础上②涉及P和Q 两个变量。
③非实际购买量,只是计划购买量。
④时间概念2、需求规律:又称需求铁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反之,当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即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需求量成反比例变化。
3、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自身价格之外的其它因素变化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需求的变动伴随着需求表、曲线和函数的变化。
4、供给: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各种可能的价格上,原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有四层含义①原意并有实际的供给能力。
②涉及两个变量P,Q③并不是实际出售量,而是计划的出售量。
④时间概念。
5、供给的变动:供给的变动是由于本身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化。
供给的变动伴随着供给表的变化和需求曲线的移动。
6、点弹性:弹性原是物理学上的概念,意指某一物体对外界力量的反应力。
用于经济学,其含义是指经济因变量对经济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点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变动的非常微小的弹性。
其弹性系数公式用微分表示。
7、弧弹性:是指经济变量取值于某一区间的平均弹性,在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中,经济自变量和经济因变量都取值于区间端点的平均值。
例如需求价格的弧弹性公式:△Q (P1+P2)/2 △Q P1+P2Ed= ──·───── = ──·───△P (Q1+Q2)/2 △P Q1+Q28、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于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公式: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Q/Q △Q PEd= ────────── = ─── =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P/P △P Q9、替代品:所谓替代品就是指在效用上能相互替代的商品。
第二章 供求理论(含答案)

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关键概念需求需求法则吉芬商品供给供给规律均衡价格限制价格支持价格点弹性弧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二、单项选择1.假设供求力量自由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增加生产这种商品,同时使消费者减少消费这种商品 B 价格衡量商品的相对稀缺性 C 价格提供了更有效使用稀缺资源的动力 D 价格传达了决定性的经济信息 E 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会激励生产者减少生产这种商品,同时使消费者增加消费这种商品2.当供求力量自由作用时,一次谷物欠收的效果通过什么显示在市场上?A 政府规定的个人谷物购买限制 B 谷物价格上升 C 谷物价格下降 D 谷物贸易量增加3.需求的概念是指购买者:A 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商品量 B 实现最大满足量所需要购买的商品量 C 在市场上能购买的商品量 D 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的商品量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需求增加 B 需求减少 C 需求量增加 D 需求量减少5.消费者收入减少一般会导致:A 需求曲线左移 B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C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D 需求曲线右移1-5 EBACA6.替代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减少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D 需求曲线左移7.互补品价格上升一般会导致:A 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 B 需求曲线右移 C 个人增加他所消费的所有商品的数量 D 需求曲线左移8.成功的商品广告会:A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左移 B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C 使该商品需求曲线右移D 使该商品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减少9.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 A 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B 需求变动 C 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D 以上都对10.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是2,价格由1美元上升至1.02美元会导致需求量:A 上升4% B上升2% C 下降4% D 下降2%6-10 BDCCC11.如果一个企业降低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收入下降,这意味着:A 商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B 商品需求富于价格弹性 C 商品需求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D 商品需求曲线向下倾斜12.如果一种商品的需求富于价格弹性,总收入将:A 维持不变,无论价格向哪个方向变动 B 减少,如果价格下降 C 增加,如果价格上升 D 增加,如果价格下降13.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哪怕只是上升一点点,需求量就会下降为零,那么商品需求:A 具有完全价格弹性 B 富于价格弹性 C 缺乏价格弹性 D 完全无弹性14. 需求的价格弹性通常:A 长期而言高于短期 B 长期而言低于短期 C短期而言高于长期 D 短期而言为零15.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而供应量根本没有增加,则这种商品在这个价格幅度的供给:A 富于价格弹性 B 完全无价格弹性 C 具有单位价格弹性 D 缺乏价格弹性11-15 ADAAB16.供给的价格弹性通常:A 长期而言高于短期 B 长期而言低于短期 C短期而言高于长期 D 短期而言为零17.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完全无价格弹性,而且该商品的一种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则均衡量将___,均衡价格将____。
第二章 供求理论(思维拓展案例)

第二章供求理论(思维拓展案例)一、1988年旱灾对供给的冲击1988年,美国中西部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旱灾。
当年的玉米产量比原来雨季下降35%,黄豆产量下降超过20%,小麦产量下降超过10%,有必要对其后果作出预测,以便供政府参考,制定有关应变措施。
而他们的预测依据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手段和理论,而是有关供求关系的基本法则。
首先我们确定一件事,即这场旱灾已经大幅度减少了谷物的产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因此这场旱灾可以看做是将谷物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我们由此得出结论:在需求曲线一定的前提下,供给曲线大幅度左移应该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升。
具体而言就是当年夏末时节玉米价格已经迅速上升80%,黄豆价格也上升了接近70%,而小麦价格则上升50%。
由于谷物是许多其他产品(尤其是畜牧产品)的基础,经济学家同时运用供求关系模型预测这场旱灾对其他产品的供求状况的影响。
例如,谷物是牲畜的主要食粮,随着谷物价格的上升,养殖牛羊等各种牲畜的利润便相应下降,农民的积极性难免受到负面影响。
因为牲畜每天都需要喂养,多留一天无疑意味着耗费更多的谷物,成本也相应提高,于是农场里出现了农民纷纷提前宰杀牲畜出售的现象。
结果在1988年,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肉类供应量稍稍上升,虽然只是短期现象,却引起了肉类价格的轻微下降。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谷物作为养鸡场的主要饲料来源,其价格大幅度上升必然导致鸡的数量下降,鸡肉和鸡蛋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价格因此略上升。
与此同时,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引起相关替代产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即需求上升。
结果证明这样的分析相当准确,仅在当年7月间,不受中西部旱灾影响的其他农产品(包括蔬菜和水果)的价格已经上升5%,而且继续看涨。
二、票贩子屡禁不止的原因看过病的人都知道,在一些名牌医院挂专家门诊号有多难。
价钱倒不贵,北京协和医院治疗门诊的最高价格为14元。
这是政府规定的专家门诊的最高价格。
这种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穷人也能找专家看病,但它却引起了什么后果呢?由于价格低,无论大病、小病,人人都想看专家门诊,但专家看病的积极性并不高。
供求理论练习题答案

供求理论练习题答案
.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弹性
一、解释概念
均衡价格:是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
需求:指消费者在某一定时期,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价格弹性:是表示和衡量某一商品的需求量对它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或者说是表示价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程度。
需求收入弹性:是用来衡量消费者收入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的变动程度。
供给:指企业(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对应于一定的商品价格所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二、判断
1. 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
√
2.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在的个体经济单位。
√
3.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
4. 当消费者的收入发生变化时,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
√
5.若某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 =0.6,卖者提高价格肯定增加销售收入。
√
Word 资料
上一页下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供求理论
一、名词解释
个人需求市场需求需求法则正常商品劣等品替代品互补品单个厂商的供给市场供给市场均衡支持价格限制价格
二、单项选择题
1、在得出某商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均保持常数。
( D )
A、个人收入;
B、其他商品的价格;
C、个人偏好
D、所考虑商品的价格。
2、需求法则之所以成立是因为( C )
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
D、以上均不对。
3、玉米欠收导致玉米市场价格上涨,这个过程发生了( B )
A、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
B、玉米供给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
C、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的减少;
D、玉米供给量的减少引起玉米需求量的减少。
4、如果商品A和B是替代的,则A 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D )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5、如果商品甲和商品乙是互补商品,甲的价格提高将导致( B )
A、乙的需求曲线右移;
B、乙的需求曲线左移;
C、乙的供给曲线右移;
D、乙的供给曲线左移。
6、当汽油价格急剧上涨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以上都有可能。
7、当咖啡价格下跌时,对茶叶的需求将( A )
A、减少;
B、增加;
C、保持不变;
D、不确定。
8、某种商品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可能是( C )
A、该商品价格上涨;
B、该商品价格下跌;
C、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下降。
9、在分析农民的粮食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那一个因素不为常数( D )
A、技术水平;
B、投入成本;
C、自然条件;
D、粮食的价格。
10、某厂商提供某商品为一条正斜率供给曲线,表明( A )
A、生产者愿望的最大限度;
B、生产者愿望的最小限度;
C、在一定意义下是最大限度,在另一意义下是最小限度;
D、以上都不对。
11、一般而言,当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下跌,将导致该商品的( D )
A、供给减少;
B、供给增加;
C 、供给量增加;
D 、供给量减少。
12、当建筑工人工资增加,将导致( C )
A 、 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且新房子价格下跌;
B 、 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且价格下跌;
C 、 新房子供给曲线左移,且价格上涨;
D 、新房子供给曲线右移,且价格上涨。
13、已知某商品的均衡价格为1元时,均衡交易量为1000单位。
如果消费者收入增加使得
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0单位,那么在新的均衡价格下,均衡交易量是( D )
A 、1000单位;
B 、1400单位;
C 、大于1400单位;
D 、小于1400但大于1000单位。
14、政府为了扶持农业,对农产品规定了高于其均衡价格的支持价格。
政府为了维持支持价
格,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D )
A 、实行农产品的配给制;
B 、对农民实行补贴;
C 、增加对农产品的税收;
D 、收购过剩的农产品。
15、政府把价格限制在均衡价格水平之下,将导致( C )
A 、商品大量积压;
B 、买者以低价买到了希望购买的商品数量;
C 、黑市交易;
D 、以上都不对。
16、在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的情况下,有( C )
A 、 均衡交易量和均衡价格都增加;
B 、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交易量不确定;
C 、 均衡价格不确定,均衡交易量上升;
D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交易量下降。
三、 计算题
1、已知某依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
=50-5P,供给函数为=-10+5P 。
(1) 求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P=6,Q=20 (2)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收入水平提高,需求函数变为
=60-5P 。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并画出几何图形。
P=7,Q=25
(3)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
=-5+5P 。
求出
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并作出几何图形。
P=5.5,Q=22.5
(4) 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 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影响。
四、分析题
1、需求和需求量、供给和供给量有什么区别?
2、均衡是如何确定的?其中价格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粮食价格的降低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猪肉价格的降低对猪肉的销售量和猪
d x Q s x Q d x Q s x Q
肉的供给曲线是否会产生影响?
4、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苹果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否会发生移动?如果是,会如何移动?并说明原因?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市场上销售的苹果农药含量过高。
(2)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3)市场上的梨和香蕉的价格下跌了。
(4)种植苹果的工人工资提高了。
5、下列事件对商品A的供给有何影响?为什么?
(1)生产A的技术有重大突破。
(2)生产A的企业数目增加了。
(3)生产A的工人工资和原料价格上涨了。
(4)消费者预期商品A的价格下跌。
(5)新一代产品将逐步替代A。
6、假定鸡和鸡蛋的价格下跌,为什么对它们的销售量会增加?请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解释。
当鸡和鸡蛋价格下跌后,如果养猪的饲料价格不变,预计猪肉的销售量和价格如何变化?
7、如果考虑到提高生产者收入,那么生产农产品、服装、彩电的价格应如何调整?为什么?
8、当农业歉收,对农民的收入变化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农业歉收,农民的收入将减少;另一种观点认为,农业歉收,农产品产量虽然减少,但由于农产品价格会上升,因此,农民的收入会增加。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