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矿井通风

合集下载

第七章 采区通风

第七章  采区通风

第七章采区通风一般来说,每个矿井都有几个采区同时生产,每个采区内布置有回采工作面、备用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硐室(采区变电所和绞车房)等用风地点,是矿井通风的主要对象。

做好采区通风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基础。

为此,本章将对采区通风系统、采区供风量、通风设施和减少漏风等基本内容的设计和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讨论。

第一节采区通风系统一、对采区通风系统的基本要求采区通风系统是矿井通风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采区内风流通过的巷道系统、通风构筑物和通风设备等所组成。

采区通风系统主要取决于采煤系统(采煤方法),但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采区的巷道布置系统。

完备的采区通风系统应能有效地控制采区内的风流方向、风量和风质;保证实现漏风少、风流的稳定性高,通风系统不易遭受破坏;合理的通风系统有利于合理排放瓦斯,防止煤炭自然发火,创造良好的矿井气候条件和有利于控制和处理事故,并能使通风系统工作符合安全、经济和技术合理的原则。

采区通风系统基本要求《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规定如下:1.每一生产水平和每一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

生产水平和采区必须实行分区通风。

准备采区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它巷道。

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1条专用回风巷;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采区进、回风巷必须贯穿整个采区,严禁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即巷道分段使用。

2.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都应采用独立通风。

《规程》第114条规定: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用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

采区内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或采煤工作面遇地质构造而重新掘进的巷道,布置独立通风确有困难时,其回风可以串入采煤工作面,但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且串联通风的次数不得超过1次;构成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立即改为独立通风。

矿井通风 ppt课件

矿井通风 ppt课件

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基础。
03
通风安全标准的实施
通风安全标准的实施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通风设计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标准得到有效执行。
矿井通风安全管理
通风安全管理原则
通风安全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科学 合理的通风设计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矿井通风安全。
确保矿井内空气新鲜。
风流调节与控制
根据矿井内的环境变化,实时调 节风量、风速等参数,确保安全
生产。
风流短路与优化
通过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减少通 风阻力,降低能耗,提高通风效
率。
矿井通风监测与控制
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矿井内的空气质量、风速、风量等参数 ,确保通风效果。
控制系统
根据监测数据,自动或手动调节通风设备,确保 矿井内空气质量。
03
矿井通风设备与技术
矿井通风设备
主要设备
包括主扇、局部扇、辅 助扇等。
主扇
是矿井通风系统的核心 设备,负责将新鲜空气 引入矿井,并将污浊空
气排出。
局部扇
用于矿井内特定区域的 通风,如采掘工作面、
运输巷道等。
辅助扇
用于辅助主扇和局部扇 ,确保矿井内空气流通

矿井通风技术
风流定向与控制
通过合理的通风设计和控制技术 ,使风流按照预定的路线流动,
01
02
03
能量守恒原理
风流在流动过程中,克服 阻力会消耗能量,需通过 通风设施和设备补充能量 ,维持风流流动。
压力差原理
利用风流在不同点位所受 的压力差实现风流流动, 需控制好进风和回风巷道 的风压差。
风流控制原理
通过设置通风设施和调节 设备,控制风流的方向、 速度和流量,以满足井下 作业环境的需要。

第七章 矿井风流的自然分配

第七章 矿井风流的自然分配

R4 R3

Q3 (Q2 Q5 )
R4 R3
2 Q3 2 Q4



Q3 Q5 Q2
(Q3 Q5 )2 2 Q2
2 Q3 (Q5 Q2 )2


即:
Q32 (Q5 Q2 )2

R2 R1
R1 R3

风流
R2 R4
R1 R4 K 1 R2 R3 或写为:
3、分支5中的风向由3→2 同理可得:
hn Rn
1 Rs

1 R1


...
R s hs
2 Qs
1 R1
1 R2
1 Rn

2
4. 并联风网总等积孔等于各分支等积孔之和,即
As
1.19 Rs
1.19(
1 R1

1 R2
...
1 Rn
)
As A1 A2 An
Q 0
2. 压差规律
串联时,任何一条风路的总压差为分压差之和。并联时,它的闭合回路
中各风流总压差相等。角联的闭合回路的各风流的总压差也是相等的。 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如下图有:
在闭合回路中,若顺时针方向的风流压差为正,反时针方向为负,则 其共同规律为: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风流中,其压差的代数和为零,称 为压差平衡定律,用下式表示。
设风量任意分配后其误差为 QM(第M回路中出现的误差)。在该闭合回路中 对初拟的风量,按风流的顺时针方向加 QM ,逆时针方向减 QM ,则:
第五节
用电子计算机解算通风网路
目的:已知风网各分支风阻和主通风机的特性,求算主要通风机的工况点,各分 支的风量和风向,以便验算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和风整速是否符合规程要求。 原理:依据风量平衡定律、风压平衡定律、阻力定律

矿井通风课件: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选择

矿井通风课件: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选择
主要内容:



扩散通风
利用矿井
全风压通

局部通风
机通风
一、扩散通风

扩散通风如右图所示。它不需要任何通风设
备,是靠新鲜风流的紊流扩散作用,使新鲜
空气与掘进头空气掺混,逐渐把污浊空气排
出,从而达到通风目的。
煤矿安全规程
168条规定
井下机电硐室必须设在进风
风流中。如果硐室深度不超
过6m,入口宽度不小于1.5m
第 七 章 掘进工作面通风
01
项目介绍
学习单元 1 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
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

矿井新建、扩建或生产时,都要掘进巷道,在掘进过程中,为了
稀释和排出煤(岩)体涌出的有害气体、爆破产生的炮烟和矿尘,以
及创造良好的气候条件,必须对独头掘进工作面进行通风。
怎么工作
嘛???
CH4
炮烟
粉尘
掘进工作面通风方法
,无瓦斯涌出时,可采用扩
散通风。
扩散通风
二、利用矿井全风压通风
所谓矿井全风压通风就是利用矿井主通风所产生的风压,借助某种导风设
施,将新鲜风流引入独头掘进工作面,再将污浊空气排除。常用的导风设施
有风筒、风障等。
(1)利用风筒导风
在掘进巷道口的入风侧设置挡风
墙或风门截断主导风流,风筒穿过风
墙直通独头掘进工作面。
二、利用矿井全风压通风
(3)利用平行巷道通风
在长距离掘进施工中,常利用平行巷
a
道通风。在掘进主巷道的同时,掘一条与
之平行的辅巷,两条巷道之间每隔一定距
离开掘一条联络巷使之贯通。
b
利用矿井全风压使风流从一条巷道流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

矿井通风一、矿井通风的基本任务依靠通风动力,将定量的新鲜空气,沿着既定的通风路线不断地输入井下,以满足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机电峒室、火药库、以及其它用风地点的需要,同时将用过的污浊空气不断地排出地面。

这种对矿井不断输入新鲜空气和排出污浊空气的作业过程叫做矿井通风。

它的基本任务是:⑴不断地向井下各用风地点供给新鲜空气;⑵冲淡和排除井下各种有害气体和矿尘;⑶创造良好的温度、湿度、风速等气候条件;⑷增强矿井的抗灾能力,保证矿工身心健康和安全生产。

二、矿井空气㈠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1. 地面大气的成分一般情况下,地面大气主要是由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等组成。

其体积百分含量分别为氧气20.9% 、氮气78.13% 、二氧化碳0.03% 、氩和其他稀有气体0.94% 。

2. 井下空气的主要成分井下空气的来源主要是地面空气,但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会发生物理和化学两种变化,因而井下空气的质量和数量都和地面空气有较大不同。

氧气相对减少、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增高、混入有害气体和矿尘,且温度、湿度和压力均有所变化,但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仍然是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作面的进风风流中,按体积计算,氧气的浓度不得低于20% ,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得超过0.5%,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不得超过表3-1-1的浓度允许值范围。

表3-1-1的浓度允许值。

㈡矿井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矿井空气中所含有的对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威胁的一切气体,均称为有害气体。

1. 煤矿井下常见的有害气体的性质及规定⑴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7,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微溶于水,浓度达13%~75%时有爆炸性。

一氧化碳极毒,人员轻微中毒时会出现耳鸣、头痛、心跳加快,严重中毒时会出现四肢无力、呕吐、丧失行动能力,致命中毒时会出现丧失知觉、痉挛、呼吸停顿、假死等症状(致命中毒的浓度为0.4%)。

矿井通风课件

矿井通风课件

矿井通风课件矿井通风课件矿井通风是矿井安全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能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还能够提高矿井的生产效率。

矿井通风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管理,确保矿井内的空气流动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以降低矿井事故的发生概率。

首先,矿井通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矿井作为地下工作场所,通风不良会导致矿工缺氧、中暑、中毒等安全问题。

而且,矿井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也会对矿工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矿井内的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矿工的身体健康。

其次,矿井通风对于提高矿井生产效率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矿井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减少矿工的疲劳程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通风系统还可以排除矿井内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故障,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矿井通风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矿井通风系统主要包括通风井、风机、风门和风道等组成部分。

通风井是矿井通风系统的核心设施,它通过井筒与地面相连,起到引风和排风的作用。

风机是通风系统的动力设备,它通过旋转产生风力,推动空气流动。

风门和风道则起到调节和分配空气流动的作用。

在通风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矿井的地质结构、井筒的深度和直径、矿井的产量和工作面的布置等因素。

通过合理地选择通风井的位置和数量,确定风机的型号和数量,设计风门和风道的尺寸和布置,可以实现矿井内的空气流动均匀和稳定,确保通风效果的最大化。

在通风系统的管理中,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其正常工作。

同时,还需要进行通风系统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矿井的生产需求和环境变化。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矿井通风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通风问题,确保矿井的安全和生产。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矿井通风的培训和教育。

矿井通风是一项专业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

采矿学第07章 矿井通风方法ppt课件

采矿学第07章 矿井通风方法ppt课件
矿井漏风危害:降低了作业面的有效风量,添加了通风困难。使通风系统的
可靠性和风流的稳定性遭到破坏,易使角联巷道风流反向,出现烟尘倒流景 象。大量漏风的存在,可使矿井总风阻降低,从而破坏主扇的正常工况,效 率降低,无益电耗添加。
7.3 掘进任务面通风
7.3.1 平巷掘进通风
平巷掘进通风按通风动力方式不同分为部分扇风机通风、矿井全风压 通风、引射器通风三种。
7.3.1.1 部分扇风机通风 根据局扇及风筒的布置方式,部分扇风机通风可以分为压入式、抽出式、
混合式三种方式。
压入式通风:局扇和启动安装安装在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进风侧巷道 中,风筒引入任务面,新颖风流经风筒送入掘任务面,污风沿掘进巷道排出。
抽出式通风:局扇安装在离掘进巷道口10m以外的回风侧巷道中,新颖 风流沿掘进巷道流入任务面,污风经风筒由局扇排出。
③ 并联各分支的风量,可根据消费需求进展调理;而串联各风路的风量 那么不能进展调理,不能有效地利用风量;
④ 并联的某一分支风路发惹事故,易于控制与隔离,不致影响其他分支 巷道,事故涉及范围小,平安性好;而串联的某一风路发惹事故,容易涉及 整个风路,平安性差。
〔4〕角联通风网路
在并联的两条分支之间,还有一条或几条分支相通的衔接方式 称为角联通风网路。如图7-4。其特征是:一方面具有容易调理风 向的优点,另一方面角联分支又有出现风流方向不稳定的能够性。
离心式扇风机任务原理:源自当电动机传动安装带开任务轮要机壳中旋转时,叶片流道间的
空气随叶片的旋转而旋转,获得离心力,经叶端被抛出任务轮,流到
螺旋状机壳里。在机壳内空气流速逐渐减小,压力升高,然后经分散
器排出。与此同时,在叶片的入口即叶根处构成较低的压力,使吸风
口处的空气自叶根流入叶道,从叶端流出,如此构成延续风流。

矿井通风课件: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的选择

矿井通风课件: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的选择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选择

局部风机选择
由于我国局部通风机实际运转特性
曲线为全压特性曲线,且多用压入式通
风,所以计算局部通风机的全压h通全。 公式
式中:R——风筒总风阻,Ns2/m8;
h速——风筒出口速压,Pa;
S——风筒出口断面积,m2;
2
h通全 RQ 均 h速
h通全 RQ 未Q 通 h速
2)柔性风筒:主要是接头和针眼漏风。其中接头漏风程度
主要取决于接头形式。常用的接头形式有如下几种:
插接
反边
连接
罗圈
连接
单反边、双反边和多反边。
胶粘
连接
缝合
连接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选择

风筒直径的确定
确定风筒直径的主要依据是造风量的大
小和送风距离的长短。当通过风量较大,且
送风距离较长时,应选用大直径风筒。
4
7
10
12
14
16
20
23
26
28
30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选择

局部风机选择
2.局部通风机风压的确定
局部通风机的工作风压是由风筒总风阻和风筒中通过风量决定的。风筒的
平均风量可由下式求得。
均 =
末 · 通
式中:Q均——风筒平均风量,m3/min;
Q末——风筒末端风量,m3/min;
Q通——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m3/min。
第 七 章 掘进工作面通风
01
项目介绍
学习单元 2.2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选择
掘进工作面通风设备选择
主要内容:



风筒选择
风筒直径
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7.1概述凤凰山铜矿III矿体是一个板状的大理岩矿床,SiO2含量低;矿脉含硫量少,达不到自然危害性,井下最多工人190人,因此,工作面的通风应保证排尘及排除炮烟的需要,以最大可能减少矿尘危害。

根据安全规程,对凤凰山铜III矿体的矿井下通风安全做如下要求:(1)有人工作或可能有人到达的井巷,其空气成份(按体积计算)应为O2≥20%,CO2≤0.5%。

空气的温度不得高于25℃,总回风流中的CO2不得超过1%。

(2)井下空气需经常保持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规定:CO2:0.2,SiO2:0.02,H2S:0.01(按重量计算mg/升)(3)所有矿井均应实行全面机械通风,在浅部矿井,也可采用自然通风,主扇要求连续运转。

7.2矿井通风条件凤凰山铜矿Ⅲ号矿带30线至35线间,其年产矿量13万吨,服务年限14年;采用竖井开拓,有轨运输;阶段的开采顺序采用下行式,阶段中矿块的开采顺序采用双翼开采;主要的采矿方法为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垂直方向中深孔凿岩,每个矿房配置1台YQ-80新型钻机,井下回采的矿块数为3个,每天井下工作人数共190多人。

7.3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7.3.1通风系统确定的依据(1)风路短、阻力小、通风网络简单、风流容易控制,在主要人行运输坑道和工作点上污风不串联;(2)风量分配满足生产需要,漏风少;(3)通风构筑物少,便于维护管理;(4)专用通风井巷工程量少,施工方便;(5)通风动力消耗少,通风费用低。

7.3.2风井位置的确定风井布置方式有中央对角式,中央并列式以及侧翼对角式。

根据该矿山的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它井筒的原则及所选用的通风系统,这里选用二种方案。

方案一:中央对角式布置在矿体中央布置的主井(兼作副井)作为进风井,然后在矿体走向端部布置2条排风井,风井1的坐标为(97394,16582),风井2的坐标为(97192,16866),风井2内布置梯子间,作为第二安全出口。

采用这样的布置以形成对角式通风系统。

回采时,新鲜风流从主井进入,经过阶段输巷道进入各个作业地点,冲洗工作面后,污风由各中段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进而排出地表,其示意图如图7—1所示。

图7—1方案二:中央并列式布置在矿体中央布置的主井(兼作副井)作为进风井,然后在离主井不小于20m 的合适地段布置一条排风井,风井3的坐标为(97466,16698),同时风井内布置梯子间,作为第二安全出口,采用这样的布置以形成并列式通风系统。

回采时,新鲜风流从主井进入,经过阶段输巷道进入各个作业地点。

冲洗工作面后,污风由各中段回风巷道进入回风井,进而排出地表,其示意图如图7—2所示。

图7—27.3.3通风系统根据凤凰山铜矿III号矿体的赋存条件和选择通风系统的要求,通过对整体式通风系统和分区通风系统优缺点的比较,这里选用整体式通风系统。

通风方式选用抽出式通风,主扇安装位置在地表,这样有很多优点:安装、检修、维护管理比较方便;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扇风机不易受到损害。

7.3.4通风网路1、阶段通风网络根据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的结构特点,通风网路型式选用阶梯式网路。

在新鲜风流主井进入后,利用各中段运输巷道向采区送风,这样利用上阶段已结束生产的部分运输坑道作为下阶段的回风巷道,形成上下阶段风流不串联和较稳定风流的并联网路。

井下不专门设立进风道和回风道,这样可以减少开拓工程量,降低基建费用。

例如,在开采-40m中段时以-10m中段的阶段运输巷道作为回风巷道,因为-10m中段以上矿石储存量较少,在开采-10m中段以上的矿石时不在专门布置一条回风井,用于到单独排风,而是采用局部通风。

但是开拓、采准阶段的污风需要单独引到回风巷道排出地表,其示意图如图7—3所示。

图7—3阶段通风网络示意图2、采场通风网络凤凰山铜矿III号矿体由于规模小,倾角陡(接近90°),在开采技术上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开采。

采场属于有耙道结构的巷道型采场。

采场作业面分为二部分凿岩作业面和出矿作业面,这二部分都采用贯穿风流通风,并各有独立的通风路线,风流互不相连。

鲜风流从进风巷道由穿脉巷道经人行天井到出矿水平和上部凿岩作业面,清洗作业面后的污浊风流,通过另一翼的通风行人天井排至最上面的回风道(上中段运输平巷),然后由风井排出地表,如图7—4所示:图7—4采场通风网络示意图7.4风量计算7.4.1全矿总风量计算式:Q矿=k(n回采Q回采+n备采Q备采+n采切Q采切+n掘进Q掘进+Q硐室) (7—1 )式中K——矿井风量备用系数, 取k=1.4 ;Q回采—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m3/s;n回采—回采工作面个数,n回采=1个;Q备采—备用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一般取Q备采=0.5Q回采,m3/s;n备采—备用回采工作面个数,n备采=1个;Q采切—采切工作面需风量,m3/s;n采切—采切工作面个数,n采切=1个;Q掘进—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3/s;n掘进—掘进工作面个数,Q掘进=2个;Q 硐室—要求独立风流通风的硐室所需风量,m 3/s ;7.4.2采场工作面风量计算1、回采(Q 回采)(1)以排烟计算Q 1=t5.25ASL =2525.656.19618005.25⨯⨯=2.48m³/s (7—2) 式中Q 1—采场工作面需风量,m³/s ; A —回采中一次爆破炸药量,根据前面计算得每排孔的总装药量为65.52kg ,一次爆破三排,则一次破碎炸药量A =65.52kg ×3=196.56kg ;L —采场长度的一半, L =25m ;S —回采工作面横断面积,S =6.25m 2;t —一次破碎爆破后通风时间,t 取30min ,即t=1800s 。

(2)以排尘计算Q 2=S*V=6.25×0.4=2.5m³/s (7—3) 式中 S — 回采工作面横断面积,S =6.25m 2;V —要求排尘风速,查表取V =0.4m/s ;由于,Q 2>Q 1,取其最大值计算,故取Q 回采=Q 2==2.5m³/s 。

2、备采(Q 备采)一般 Q 备采=0.5Q 回采=0.5×2.5m³/s=1.25m³/s 。

3、采切(Q 采切)(1)以排烟计算Q 1=018ASL t =22.1725.613.11180018⨯⨯=0.35m³/s (7—4) 式中 Q 1—采切工作面需风量,m³/s ;A —采切工作中一次爆破炸药量,根据类似矿山巷道掘进的炸药单 耗为q=0.89kg/m 3,掘进深度为1.5~2.5m ,采切工作中最大的爆破炸药 量A=0.89kg/m 3×2m ×6.26m 2=11.13kg ;L 0—炮烟的抛掷距离,L 0=15+A/5=17.22m ;S —采切工作面最大横断面积,S =6.25m 2;t —一次破碎爆破后通风时间,t 取30min ,即t=1800s 。

(2)以排尘计算Q 2=S*V=6.25×0.4=2.5m³/s (7—5)于,Q 2>Q 1,取其最大值计算,故取Q 采切=Q 2==2.5m³/s 。

4、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1)以排烟计算Q 1=018ASL t =01.1766.507.10180018⨯⨯=0.31m³/s (7—6) 式中 Q 1—掘进工作面需风量,m³/s ;A —掘进工作中一次爆破炸药量,根据类似矿山巷道掘进的炸药单 耗为q=0.89kg/m 3,掘进深度为1.5~2.5m ,采切工作中最大的爆破炸药 量A=0.89kg/m 3×2m ×5.66m 2=10.07kg ;L 0—炮烟的抛掷距离,L 0=15+A/5=17.01m ;S —采切工作面最大横断面积,S =5.66m 2;t —一次破碎爆破后通风时间,t 取30min ,即t=1800s 。

(2)以排尘计算Q 2=S*V=5.66×0.4=2.26m³/s (7—7) 由于,Q 2>Q 1,取其最大值计算,故取Q 掘进=Q 2==2.26m³/s 。

7.4.3硐室风量计算井下的一些硐室(比如:井下炸药库、变电所以及其它一些辅助巷道)需要供风,所以这些风量都要独立的计算入总风量,各种硐室需风量通过查表可以得到:(1)井下炸药库需风量:Q 炸药=1.5 m 3/s(2)机修硐室需风量:Q 机修=1.5 m 3/s(3)井下变电所需风量:Q 变电所=2 m 3/s(4)卷扬机硐室需风量:Q 卷扬机=2 m 3/s(5)井下水泵硐室需风量()tCp N Q ∆-∑=γηϕ1水泵房 (7—8) 式中 Q 水泵房—井下水泵确室需风量,m 3/s ;φ—修正系数,因为同时工作水泵小于3台,所以φ=1.0;∑N —同时工作的水泵电机额定功率之和,N=2×220kW=440kw ; η—电机效率,一般为0.96~0.98,取η=0.8;C p —空气定压比热,C p=1.005kJ/(kg.K);γ—空气密度,γ=1.2kg/m 3;∆t —硐室进风和回风的温差,一般取∆t=5 。

C ;可计算得Q 水泵房=2.92m 3/s ;所以:硐室需总风量:Q 硐室=Q 炸药+Q 机修+Q 变电所+Q 卷扬机+Q 水泵房=9.92m 3/s ; 7.4.4全矿所需总风量:同时回采的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1个,采切工作面1个,掘进工作面2个,所以有:Q 矿=k (n 回采Q 回采+n 备采Q 备采+n 采切Q 采切+n 掘进Q 掘进+Q 硐室) = 1.4×(1×2.5+1×1.25+1×2.5+2×2.26+9.92)=28.97 m 3/s7.4.5矿井总风量校核按井下的万吨耗风量[y]校核矿井总风量[y]=Q 矿/A=28.97/13=2.23m 3/(s ·万吨) (7—9)式中 : Q 矿—全矿所需总风量,m 3/s ;A —矿山年产量,A=13万吨;本设计为凤凰山铜矿III 矿体开采时的通风系统,年产量为13万吨,属于小型矿山,而小型矿山的万吨耗风量指标为2~4 m 3/(s ·万吨),而上述计算校核在此范围内,符合要求。

7.5各工作面的风量分配方案一:中央对角式布置的风量分配1、容易时期风量分配Q1-2=20.69m3/s;Q2-3=20.69m3/s;Q3-4=(20.69-4.52-9.92)=6.25m3/s;Q4-5=Q5-6=Q6-7=Q7-8=2.5m3/s;Q8-9=13.858m3/s;Q4-10=Q3-4-Q4-5=3.75m3/s;Q10-11=Q13-14=Q14-15=1.25m3/s;Q10-13=Q11-12=Q12-15=Q4-10-Q10-11=2.5m3/s;Q15-16= Q12-15+Q13-15=3.75m3/s;Q16-17=15.108m3/s;Q18=Q19=0.2Q1-2=4.138m3/s;Q8-9+Q16-17=Q1-2+Q18+Q19;2、困难时期风量分配Q1-2=20.69m3/s;Q2-3=20.69m3/s;Q3-4=(20.69-9.92)=10.77m3/s;Q4-5=Q5-6=Q6-7=Q7-8=4.76m3/s;Q8-9=13.858m3/s;Q4-10=Q3-4-Q4-5=6.01m3/s;Q10-11=Q13-14=Q14-15=1.25m3/s;Q10-13=Q11-12=Q12-15=Q4-10-Q10-11=4.76m3/s;Q15-16= Q12-15+Q13-15=6.01m3/s;Q16-17=15.108m3/s;Q18=Q19=0.2Q1-2=4.138m3/s;Q8-9+Q16-17=Q1-2+Q18+Q19方案二:中央并列式布置的风量分配1、容易时期风量分配Q1-2=20.69m3/s;Q2-3=20.69m3/s;Q3-4=(20.69-4.52-9.92)=6.25m3/s;Q4-5=Q5-6=Q6-7=Q7-14=2.5m3/s;Q4-8=Q3-4-Q4-5=3.75m3/s;Q8-9=Q9-10=1.25m3/s;Q8-11=Q11-12=Q12-13=Q13-10=Q4-8-Q8-9=2.5m3/s;Q10-14= Q9-10+Q13-10=3.75m3/s;Q14-15= Q7-14+Q10-14=6.25m3/sQ15-16=28.97m3/s;Q17=0.4Q1-2=8.276m3/s;Q15-16=Q1-2+Q17;2、困难时期风量分配Q1-2=20.69m3/s;Q2-3=20.69m3/s;Q3-4=(20.69-9.92=10.77m3/s;Q4-5=Q5-6=Q6-7=Q7-14=4.76m3/s;Q 4-8=Q 3-4-Q 4-5=6.01m 3/s ; Q 8-9=Q 9-10=1.25m 3/s ;Q 8-11=Q 11-12=Q 12-13=Q 13-10=Q 4-8-Q 8-9=4.76m 3/s ; Q 10-14= Q 9-10+Q 13-10=6.01m 3/s ; Q 14-15= Q 7-14+Q 10-14=10.77m 3/s Q 15-16=28.97m 3/s ; Q 17=0.4Q 1-2=8.276m 3/s ; Q 15-16=Q 1-2+Q 17; 7.5通风阻力计算7.5.1容易时期矿井通风阻力的计算方案一:中央对角式布置从矿体的通风图与开拓图可以看出:回采第一个中段即-40m 时,风流直接从主井进入阶段运输平巷,然后通过穿脉到达各个工作面,清洗工作面后通过上阶段的阶段运输巷道,最后进入回风井而排出地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