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超大型铜矿床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碰撞后铜矿床

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碰撞后铜矿床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中国境内著名的成矿带之一,该地区分布有众多的矿床,其中铜矿床是比较重要的矿床之一。
这些铜矿床的分布与区域构造演化密切相关,其中碰撞后铜矿床是经历了中生代早期印度洋-亚欧大陆的碰撞过程形成的。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形成是与新生代大陆板块构造运动密切相关的,它是印度洋板块向北侵入、压迫欧亚大陆板块形成的。
随着这一过程的发展,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区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和压迫作用,形成了深大岩浆侵入和岩浆水热作用成矿的有利条件。
在这一计划的构造背景下,铜矿床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成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包括了碰撞后铜矿床。
这些铜矿床在形成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的影响。
碰撞后铜矿床的矿化主要是由深大岩浆侵入、水热活动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多种作用相互配合形成的。
在这个过程中,深大岩浆侵入沉积岩层,导致沉积物岩石产生变质作用,同时还释放了大量的热液,这些热液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
在这些热液作用下,沉积物岩石中的铜矿床会发生化学变化,矿物学组成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碰撞后铜矿床的矿体。
除了成矿物质来源,区域构造演化也是影响碰撞后铜矿床成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大地构造背景的不断变化导致矿床形成和演化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些铜矿床的产出往往与区域构造发育和演化有关,例如锌锡多金属矿中的铜矿床主要分布于变形岩中,呈层状或似层状分布,在深大岩浆侵入体附近或夹屑中局部聚集分布。
综上所述,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碰撞后铜矿床是在中生代早期印度洋-亚欧大陆的碰撞过程中形成的。
这些铜矿床的产生往往受到大地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今后的矿床勘探和开发中,应注重地质构造背景和成矿物质来源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以求更好地解释矿床形成和开发条件,实现合理、高效的资源利用。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的碰撞后铜矿床是中国境内著名的铜矿床之一。
18588565_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

1000 0569/2019/035(03) 0879 96ActaPetrologicaSinica 岩石学报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16西藏多龙超大型铜(金)矿集区成矿模式与找矿方向王勤1 唐菊兴2 陈毓川3 侯俊富4 李彦波5WANGQin1,TANGJuXing2,CHENYuChuan3,HOUJunFu4andLIYanBo51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成都 6100592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3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 1000374 中铝西藏矿业有限公司,拉萨 8500005 西藏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格尔木 8160001 CollegeofEarthSciences,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2 MNRKeyLaboratoryofMetallogenyandMineralResourceAssessment,InstituteofMineralResources,CAGS,Beijing100037,China3 Chinese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4 ChinalcoTibetMiningCo ,Ltd ,Lhasa850000,China5 No 5GeologicalBrigadeoftheTibet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Golmud816000,China2018 08 31收稿,2019 01 06改回WangQ,TangJX,ChenYC,HouJFandLiYB 2019 ThemetallogenicmodelandprospectingdirectionfortheDuolongsuperlargecopper(gold)district,Tibet ActaPetrologicaSinica,35(3):879-896,doi:10 18654/1000 0569/2019 03 16Abstract Bycomparing,studyingonthecoexistdeposittypesintheDuolongdistrict,whichcanbedividedintotheporphyrytype,thecrypto explosivebrecciapipetypeandtheepithermaltype,respectively,thispapershowsthatallofthembelongtoasamemagmatic hydrothermalsystem Theporphyrytypedepositislocatedinthelowerdomainofthesystem,thecrypto explosivebrecciapipetypedepositislocatedinthetopoflowerdomainandtheepithermaltypedepositislocatedinthehigherdomainrespectively Therelativeubietiesamongthemcanberegardedasanindicatorforexploration BasedontherecognitionofprecursorplutonsandconstructionoftheorefieldstructureframeworkinDuolongdistrict,theevolutionprocessofthemagmaanditsmineralizationinthisdistricthavebeenrebuilt,whichshowsthatthemagmacomesfromdeepemplacetotheshallowcrusttoformtheorebodies Furthermore,aregionalmetallogenicmodelforthisdistricthasbeenreconstructed Basedonthismodel,somefavorablemineralizedistricts,suchasGaerqin,Dibaonamugangandsoutheasternpartofthisdistrict,havebeenproposed Thefaultsformedaftermineralizationmayhelptoidentifythemissedbindorebody Erosionandpreservationofporphyryrelatedorebodyareimportantforthestudyonregionalmetallogenicregularity,andthemethodsthatidentificationofprecursorplutonscanbeappliedforexplorationofporphyrydepositsKeywords Porphry EpithermalMetallogenicSystem;MetallogenicModel;ProspectingDirection;DuolongDistrict;Tibet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内斑岩型、隐爆角砾岩筒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等三种共生矿床类型属同一岩浆 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空间上分别位于这一成矿系统低位域、低位域顶部及高位域,其空间相对位置可作为成矿系统内相关类型矿床的勘查找矿标志。
我国新发现的超大型铜镍矿床:成矿模式、地质物化探特征和找矿模型

我国新发现的超大型铜镍矿床:成矿模式、地质物化探特征和找矿模型矿区野外基性岩露头(来源:中国地调局网站)东昆仑地区夏日哈木铜镍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潘彤1,李善平2,赵呈祥1,陈静2,金婷婷2,林浩31.青海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3.青海大学青海省夏日哈木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找矿模型赵海超,张金玲,刘彩乐,孙婷婷,王永德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导读:2010年,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根据化探异常,首次在东昆仑造山带发现超大型岩浆熔离型铜-镍-钴硫化物矿床。
经多年综合勘查,现已发现333类镍资源量118万吨,平均品位0.68%;铜资源量24万吨,平均品位0.16%;钴资源量4万吨,平均品位0.026%。
为中国近年来重大找矿成果之一,矿床镍资源量全国第二,其发现具有里程碑意义,引起地矿人高度关注。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掌握该矿床的成矿模式、物化探异常特征、找矿方向、找矿模型和找矿靶区预测成果等诸多信息,《覆盖区找矿》编辑特将青海省地矿局总工潘彤教授等成矿模式研究成果和青海五院赵海超高工等找矿模型研究成果合并推送,同时展示了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找矿经验。
内容提纲1 区域地质特征(潘彤等)2 成矿动力学背景(潘彤等)3 矿床特征(潘彤等)4 矿床成矿模式(潘彤等)5 矿区深部、外围及区域找矿方向(潘彤等)6 成矿模式研究成果总结(潘彤等)7 物化探异常特征与矿床发现(赵海超等)8 建立区域找矿模型(赵海超等)9 找矿预测(赵海超等)10 找矿模型研究成果总结(赵海超等)1 区域地质特征(潘彤等)夏日哈木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西侧,东昆仑造山带隶属青藏高原北部,呈近东西向展布于东昆仑—鄂拉山一带。
姜春发等认为,东昆仑造山带是横亘在青藏高原内部的一条造山带,也是一条基底隆起带,并划分为东昆仑北带、东昆仑中带及东昆仑南带;张雪亭等将东昆仑划分为东昆北加里东弧后裂陷带、东昆中基底隆起花岗岩带、东昆南复合拼贴带及南缘的巴颜喀拉造山带;潘彤等根据地质事件、火山岩构造组合、沉积建造、成矿作用等,将东昆仑造山带划分为东昆仑北带(祁漫塔格裂陷槽区)、东昆仑中带(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或中间隆起带)、东昆仑南带(复合拼合带);许长坤将该带划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密集区长期活动成矿带。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床简介

福建省上杭县紫金山铜金矿床简介一、发现、勘查史紫金山矿床是“七五”期间在我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地区发现的特大型铜金矿,是中国大陆首例次火山高硫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矿区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之北14.6km处,东经116°24′00″-116°25′22″,北纬25°10′41″-25°10′44″。
东西长2.3km,南北宽1.9km,面积4.37 km2。
紫金山地区古人早有采金和采铜炼铜的活动,区内发现众多老窿,民间淘金活动亦从未间断。
1960-1983年,该区陆续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先后进行水化学找矿、铜矿普查、区域地质调查、1:2.5万重砂测量等,投入少量的硐井探、钻探及物探方法手段,发现有水化学异常、自电异常、金重砂异常及铜矿(化)体,通过重砂异常检查,基本确定了金矿源范围;1984-1994年,以紫金山铜金矿区西北矿段为中心,对面积约60 km2的紫金山矿田全面开展了地、物、化、研工作,特别是通过紫金山矿区西北矿段金矿普查,投入硐探、钻探工程发现了浅部金矿和深部工业铜矿体,从而取得了金铜找矿的重大突破。
矿区勘查投入钻探77820.80m/127孔、硐探3062.79m、槽探37209 m3、样26421件、物质组分研究1件、可选性试验3件、选冶试验1件、降砷试验1件。
紫金山矿区西北矿段的金矿,1993年由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开采,是目前国内最大金矿露采矿山,矿山选矿采用堆浸-炭浆联合工艺,年产金超过10吨。
目前正进行深部铜矿开发的前期工作。
二、区域地质紫金山矿区位于东南沿海火山活动带西部亚带,闽西南拗陷带之西南,北西向上杭-云霄断裂带与北东向宣和复背斜南西倾伏端交汇部位,上杭北西向白垩纪陆相火山-沉积盆地东缘。
区内主要出露震旦纪、晚泥盆世-石炭纪、白垩纪地层。
早震旦世楼子坝群(Z1lZ)浅变质岩系分布于中西部,是本区的基底地层;晚泥盆世—石炭纪地层分布于西北部和东南部,是一套粗细碎屑岩、碳酸岩等准地台型沉积岩;早白垩世石帽山群(K1sh)、晚白垩世沙县组(K2s)和赤石群(K2ch)主要分布于南部的上杭盆地,石帽山群为一套陆相火山-沉积岩与铜金成矿关系密切,沙县组和赤石群红色沉积岩系是砂岩型铜矿矿化层位。
我国十六个成矿带及找矿方向

我国十六个成矿带及找矿方向1.西南三江成矿带西南三江南段:本区东接滇西地区,北至藏滇、川滇省界,西、南分别与缅甸、老挝、越南毗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
区内交通便利,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
本区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
已有工作发现德钦羊拉铜矿、维西白秧坪银铅锌矿、思茅大平掌铜矿、中甸普朗铜矿、金平长安金矿等大型、超大型矿床。
发现铜、铅、锌、银等矿床(点)数百处,其中部分探明了储量,奠定了该区作为中国有色金属重要成矿带之一的地位。
本区主攻铜、铅锌,兼顾银、金等大型矿床的综合评价,以斑岩(玢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喷流—沉积型铜多金属矿、沉积改造型铅锌矿、热液(火山热液)型银铅锌矿为主攻矿床类型。
滇西北地区,重点加强普朗斑岩铜矿及其外围、德钦羊拉铜矿外围、红山—雪鸡坪地区外围的铜多金属矿勘查,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率先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铜业基地。
目前滇西北地区已控制铜资源量500万吨,远景有望突破1000万吨。
澜沧江南段地区,重点加强腾冲—梁河地区铜多金属矿、大平掌外围以及大红山地区铜多金属矿、核桃坪铅锌矿等勘查。
西南三江中段:工作区包括川西和藏东两部分,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水利、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已发现一大批银、铅、锌、铜、锡、金、汞、钨等矿产地。
本区位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东段向南转折的板块结合碰撞造山带东侧。
主攻铜、铅锌、银,以斑岩型、海底喷流型以及热液型为主攻矿床类型。
加强川西地区义敦岛弧带斑岩铜矿和海底喷流型铜铅锌多金属矿的找矿工作,优先加强新发现的竹鸡顶铜矿的勘查,带动区域斑岩铜矿勘查。
加快推进对玉龙铜矿带已有的和新发现的矿产地勘查,争取找矿突破。
西南三江北段:位于青海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本区工作程度较低。
发现各类矿产地或矿(化)点百余处,涉及矿种有金、汞、铁、铜、铅、锌、锑等。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于青藏北特提斯华力西—印支造山系,主体为唐古拉陆块。
本区主攻铜、铅锌多金属矿,以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为目标,加快推进区域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区域矿产资源潜力,重点对然者涌、东莫扎抓、众根涌、宗陇巴、赵卡龙等一批具有较大找矿远景的矿产地择优勘查。
《大红山铜矿选矿》课件

棒磨机
利用棒状介质对矿石进行研磨 ,适用于处理硬度较大的矿石
。
自磨机
利用矿石自身作为介质进行研 磨,常用于大规模生产。
砾磨机
利用砾石对矿石进行研磨,适 用于处理细粒级矿石。
筛分与分级设备
振动筛
利用振动原理使不同粒度的矿 石进行分离。
螺旋分级机
利用旋转的螺旋叶片将不同粒 度的矿石进行分离。
水力旋流器
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演练,提 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 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05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
1 2
直接经济效益
通过选矿过程,将低品位的铜矿石提纯为高品位 铜,从而提高了铜的售价,增加了企业的直接经 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
优化选矿流程和提高选矿效率可以降低采矿和运 输等成本,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投资回报
对选矿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可以降低投资成本, 并快速回收投资,提高投资回报率。
社会效益分析
环境保护
01
通过高效的选矿技术,可以减少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护
生态环境。
资源利用
02
优化选矿工艺可以提高铜矿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就业机会创造
03
铜矿的开采和选矿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提供就业机
03
选矿设备与技术
破碎设备
颚式破碎机
用于粗碎,将大块原矿 破碎成小块,便于后续
处理。
粒。
锤式破碎机
适用于脆性矿石的破碎 ,具有较高的破碎效率
。
辊式破碎机
适用于中等硬度矿石的 破碎,可调节出料粒度
。
磨矿设备
01
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全球地质背景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其他有关研究Bul leti n of Mineral ogy,Petrology and Geoche mis tyVol.19No.4,2000Oc t.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全球地质背景夏 斌,涂光炽,陈根文,喻享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640)关 键 词: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地质背景中图分类号:P618.4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02(2000)04-0406-03收稿日期:2000-06-30收到,08-30改回第一作者简介:夏斌(1959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构造地质学、构造地球化学研究1 时间分布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如印度Malanjkhand 、芬兰的Pohjina maa 等斑岩铜钼矿,加拿大Abitibi 绿岩带的某些斑岩铜矿。
斑岩铜矿形成时代的具极不均一性,具随时代变新矿床数目增多、矿化强度加大,其形成原因有两种认识观点:一是由于斑岩铜矿主要形成于板块汇集区,而在前寒武纪,全球板块活动机制尚不完善,全球性大规模板块活动尚未形成,斑岩铜矿化自然很少。
而中新生代是板块活动最强烈的时期,因此,也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高峰期;另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斑岩铜矿形成于板块俯冲、碰撞带,这些带的后期发育往往形成造山带,成为主要剥蚀区,加上斑岩铜矿多形成于浅超浅成侵入岩中,岩体及围岩节理、裂隙发育,有利于剥蚀作用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老的斑岩铜矿很难保存。
斑岩铜矿形成时代的不均一性还表现在同一成矿带具有不同的矿化期,如太平洋东岸的斑岩铜矿具有两个明显的成矿时代:第一个为205~140Ma,主要集中在195~175Ma,另一期是90~20Ma 。
而在140~90Ma 仅有少数几个斑岩铜矿形成。
在同一个岩浆弧中,斑岩铜矿成矿时代具有规律地变化,如智利北部,同一时代形成的矿床呈南北向分布,不同矿带的成矿时代从海岸往内陆方向不连续地变新,时间10~15Ma,这种现象在北美西部也存在,这可能与板块运动速率、岩浆产生机制及洋壳中成矿元素的初始富集周期性有关。
中国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分布(最新)

中国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及分布(一)中国铜矿床分类矿床是指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聚集体。
地质矿业工作者为了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开发利用则进行矿床分类。
中国铜矿床分类有文献记载的最早是丁文江(1917)将我国铜矿床划分为五种类型,其中将斑岩铜矿归入浸染型铜矿,并提出山西中条山铜矿产于“前寒武纪结晶岩中”,属“低品位浸染状矿石”。
其后,朱熙人(1935)也讨论过我国铜矿类型和分布,并提出长江中下游和云南为我国铜矿有希望的产地。
新中国成立后,对铜矿床的分类做了进一步地研究。
1953年,孟宪民、宋叔和等研究了我国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分布情况,提出普查勘探方向,并按工业类型将我国铜矿床分成斑岩铜矿型、黄铁矿型、层状交代矿床、接触交代矿床、多金属含铜矿床、石英含铜矿脉、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自然铜矿型、钛钒矿脉、铜钴矿层等类型。
1957年,谢家荣对中国铜矿床进行成因分类,划分为岩浆矿床、表生矿床、变质矿床等三大类,进而又分6类22式。
1959年,郭文魁对我国铜矿工业类型及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并按各类型占有储量排列,提出中国铜矿工业类型划分为八大类:层状铜矿(东川式)、细脉浸染型铜矿、接触交代夕卡岩型铜矿、黄铁矿型铜矿、脉状及复脉带铜矿、铜镍矿床、含铜砂页岩、安山玄武岩中之铜矿等,八大类中又按矿石建造、金属组合、矿体形状及产状和矿化时代等又进一步划分若干亚类。
70年代以来,铜矿床的分类从单纯以产状、成因及工业类型划分,转向结合矿石商品价值、成岩成矿作用等综合研究进行铜矿床分类。
其中有代表性的,郭文魁于1976年将我国铜矿床分为六大类:①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铜矿床,进一步分为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含铜黄铁矿型铜矿)及条带状浸染状铜矿两个亚类;②与基性-超基性岩体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③与中酸性火山-深成杂岩或浅成侵入岩有关的斑岩铜矿;④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⑤陆相沉积作用为主的铜矿床;⑥与海相沉积作用有关的铜矿(层状铜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 体 与 斑 岩造活动时,花岗闪长岩 发生明显的碎裂和片理化,而它上 面的安山岩因具有韧性,只在外接 触带不太大的范围内造成裂隙带, 由接触带向上密集的裂性带很快递 减到稀疏的裂隙,因此矿体顶部的 安山岩在成矿中就构成了热液的“ 屏蔽层”,使铜矿体主要赋存在安 山岩下面易碎裂的花岗闪长岩内。
4 美国 5 前苏联
比尤特 乌多坎
斑岩型
砂页岩型
1800 1800
0.8(现保有1000) 1.5(尚未采)
6 巴拿马 塞罗科罗拉多 斑岩型
7 波兰
卢宾
砂页岩型
1800 1500
0.6 (尚未采) 1
8 墨西哥 卡纳内河
斑岩型
1340
0.7 (现有1190)
9 巴拿马 萨德伯里
铜镍型
1000+
Cu0.8-1.9
1、这里能有超大型铜矿床吗? 条件充分吗?
2、有!他具体在哪? 规模多大 呢?
3、可靠性有多大呢? 工程揭示结果如何呢?
下面我们带着上述疑问共同进 行成矿条件与矿床定位分析:
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已知, 放眼全区。
1、成矿背景 世界著名
的中亚—蒙 古斑岩铜矿 带在我国北 部通过,多 宝山铜矿田 位于其东部。
(现保有铜500、 Nio0.7- 1.46 镍>400) (保有储量的品位)
10 美 国
莫伦锡
斑岩型
1000± 0.68-0.99(现有600)
二、问题的提出
我国有没有千万吨级的超大型 铜矿呢? 有!在哪里呢?
本文的答案是:多宝山铜矿! 该区是我国的一处世界级的超 大型铜矿床所在!
三、成矿条件分析
寻找中国超大型铜矿床
Searching Super-Large Copper Deposit in China
—以多宝山铜矿为例
——an Example from Dobaoshan Copper Orefield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一、引言
从所周知:世界上主要产铜国家在 储量和产量上80-90%的铜矿资源来 自于斑岩铜矿。铜矿中常伴生、共生 钼、金和稀有元素等,综合回收给铜 矿业带来了利益。在世界排名前10位 的千万吨级以上铜矿中,有7个为斑 岩型铜矿床,主要分布在智利、美国、 波 兰、墨西哥等国。
7、矿化作用
矿田主要成矿作用有三期,与 中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有关的铜 矿化主要产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 带;与中华力西末期的花岗闪长斑 岩侵入体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化主 要产于斑岩外接触带;与晚华力西 期构造-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脉状 铜矿化主要产于片理化带中。
8、铜的富集规律
矿体赋存于内外接触带,大矿体 头部出现在多宝山组底部,中、下 部延伸于花岗闪长岩体内,厚大矿 体往往赋存在外带矿头厚大、花岗 闪长斑岩体中—上部地段。多宝山 矿床规律是外接触带内矿化规模大 时,内带的花岗闪长岩内相应铜矿 体规模越大,成为厚大矿体。
9、矿体与斑岩体的关系
矿床内矿体都有环绕着斑岩体 和偏上部分布的特点,当主斑岩 体向下延深到突然膨大变宽处, 主矿体往往局限于斑岩体变宽部 位的上部。主矿体与斑岩体紧密 邻接,其分布范围一般距斑岩体 0—500米。矿化强度最大处一 般距离是50米—150米。
中 晚 华 力 西 期 斑 岩 型 矿 化
3、成矿地层
矿田内地层沿北西~南东向 呈条带状展布,出露地层从奥陶 系至泥盆系,中奥陶统多宝山组 是本区主要含矿围岩,岩性以中 性、中酸性熔岩为主、夹少量火 山碎屑沉积岩。多宝山组安山岩、 中性凝灰岩等含铜丰度130×10-6, 最高300ppm。
4、矿源之一(成矿条件)
矿区内多宝山组地层经青磐 岩化后,平均值只有58×10-6, 普遍含铜偏低 。在已知铜矿 床附近,多宝山组铜含量甚至 更低,说明铜矿床中铜质部分 来自围岩,中奥陶统地层为本 区形成大型铜矿床提供了充足
周边国矿床、主要断裂分布
北 东 向 新 开 岭 隆 起
北
西 向 构 造 成
镜 向 反 应
矿
矿田内从西 北至东南分 布着三矿沟 、报捷、小 多宝山、多 宝山、铜山 、争光等矿 床矿点。
北控
西制
向
地 层
弧和
形
岩 体
构走
造向
弧形构造带向南东方向由北北 西向转成北西向,再转成北西 西向,甚至东西向,到了铜山 矿区又转回北西向,明显地控 制了矿田内的岩体、蚀变和矿 化分布。
复 式 岩 体
6、热液蚀变
矿田内热液活动具有多期 叠加的特征,它们在空间上 与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 岩和斜长岩岩浆的侵位具有 密切关系。多期热液活动 带来了多世代的围岩蚀变, 环绕花岗闪长斑岩体形成了 大致对称的环带状蚀变。
其中心是强钾硅化的花岗闪 长斑岩,往两侧依次是钾长 石化、钾长石黑云母化、绢 英岩化、绿泥绢英岩化和青 盘岩化的花岗闪长岩或安山 岩。
国外铜金属储量超出1000万吨的大铜矿初步统计
顺序号 国 家 矿床或矿区名称 矿床类型 储量(铜金属、万吨) 品位(铜、%)
1 智 利 丘基卡马塔
斑岩型
( 6935) 0.56(现保有5835)
2 智 利 埃尔特尼恩特 斑岩型
6776 0.68(现保有5676)
3 美 国 宾厄姆
斑岩型
>2121
0.9(现保有1145)
的物质基础。铜元素降低场 是沿着北西向构造成矿带分 布,降低场宽约10千米。根 据降低场的面积和下延一定 深度进行估算,从多宝山矿 区内降低场中带走的铜达数 千万吨到上亿吨。(前景很 大)
5、成矿岩体
与斑岩型铜矿化密切相关的 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 呈现复式岩体,同位素年龄 为292、283百万年。华力 西中期花岗闪长岩沿背斜轴 部侵入中奥陶统地层中,岩 体中又见晚华力西晚期花岗 闪长斑岩侵入。
研究区位于中国北部成矿域多宝 山~阿尔山斑岩铜(钼)矿成矿带上。 区内出露有晚元古代、古生代、中生 代、新生代地层。
2、区域构造
大兴安岭隆起带与松辽沉 降带的衔接部位,嫩江大断 裂从西侧通过。区域构造线 为北东向,矿田构造线为北 西向,二者近直交。花岗闪 长岩体和矿体延展方向亦呈 北西向。
矿田内比较明显的构造形迹 有北西向、北西向弧形构造 和近东西、北东向构造。矿 田本身又位于次一级北西向 背斜轴部, 几组构造在区内 复合,矿田内矿体几乎均分布 于北西向弧形构造带内,构 造带复合、迭加部位是富集 成矿最佳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