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长度与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固体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固体的长度和密度,探究其物理特性。

实验器材:- 卷尺- 质量秤- 固体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卷尺测量固体物体的长度L1。

2. 使用质量秤测量固体物体的质量M1。

3. 将固体物体放入水中,测量其排水时水位的高度H1。

4. 使用卷尺测量排水器的内径d。

5. 将固体物体放入排水器中,测量其排水时新水位的高度H2。

6. 使用质量秤测量固体物体与排水器一起的质量M2。

实验数据记录:固体物体的长度L1 = XX cm固体物体的质量M1 = XX g排水时水位的高度H1 = XX cm排水器的内径d = XX cm排水时新水位的高度H2 = XX cm固体物体与排水器一起的质量M2 = XX g实验结果计算:1. 计算固体物体的体积V:固体物体的体积V = (H1 - H2)π(d/2)^22. 计算固体物体的密度ρ:固体物体的密度ρ = M1/V实验讨论:通过测量固体的长度和密度,我们可以确定固体的物理特性。

在本实验中,我们测量了固体物体的长度,质量和排水高度,并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了固体物体的体积和密度。

实验结果表明,固体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特性,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物质。

通过对不同物质的密度进行测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体的成分和性质。

实验的不确定性:在本实验中,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误差。

例如,使用卷尺和质量秤测量的长度和质量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另外,使用排水器测量水位高度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实验来减小这些不确定性和误差,并计算平均值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使用更精确的测量工具,如数码卷尺和精密秤。

2. 对于固体物体的长度测量,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如使用显微镜或光学仪器。

3. 在测量排水高度时,可以使用更精确的装置,如冷冻融化法或气体排水法,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长度和固体密度测量

长度和固体密度测量
3
5
6
8
9
10
0
1
2
3
4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25mm
14.18mm
二、螺旋测微计
测量螺杆
测砧
锁紧螺母
最小分度
旋钮
微调旋钮
可动刻度
固定刻度
尺架
量程
原理:精密螺纹的螺距为0.5mm,即旋钮每旋转一周, 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mm。可动刻度上的刻度为50等份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1mm。
长度和固体密度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千分尺)、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运用误差理论处理实验数据,正确表示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要求质量m测一次、直径D与柱高H测量多次, 间接得到圆柱体密度, 并导出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最后正确表示物体密度的实验结果。)
五、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及误差计算 (用列表的方法,在考试前自行设计好表格,实际操作中只需记录、处理数据)
(单位)
六、实验结果:
注意:本次实验成绩占本学期成绩的50%。
七、本实验产生测量误差的因素分析
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表格
项目
测量值
平均值
绝对误差
不确定度
直接测量结果
千分尺 D(mm)
游标卡尺 H(mm)
可动刻度0.6, 说明已经超过半刻度线
0
545Biblioteka 读数L=固定刻度L= 0 + 0.5 + 0.006 = 0.506 mm
+
半刻度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2.熟悉仪器的读数原则和有效数字运算法则;3.掌握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及测量不确定度估计方法;4.了解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5.掌握电子天平的结构原理、操作规程、使用及维护方法;6.掌握用静力称衡法测定不规则固体及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7.熟悉测量不确定度的估计方法.二、实验原理1.米尺(1)米尺均均分度,分度值为1.0mm;(2)其读数规则应是估计到其分度值的1/10;(3)注意事项①米尺是有一定厚度的.用米尺测量时,要尽可能把待测物体贴紧米尺的刻度线,以避免视差;②测量时则不用端边作为测量的起点,以避免因磨损带来的误差.一般选择某整刻度线作为起点(如100.0mm),以减小估读带来的误差.两端所对应读数之差为待测物体的长度;③考虑米尺分度可能不均匀,可采用随机化方法,即由不同起点进行多次测量,以减小系统误差.2.游标卡尺(1)结构及用途:量爪A,C与主尺L相连,B,D及深度尺G与副尺S相连,M为紧固螺钉,N为推把;AB组成内测量爪,可测内径及槽宽;CD组成外测量爪,可测长度、厚度及外径;G可测深度及台高;当卡口合拢时,主副尺零刻度线重合,深度尺端面与主尺端面重合.如果不重合,则要在读数时相应减去x0.(2)测量原理主尺上n−1个分度所对应的长度为(n−1) mm,副尺上n个分度所对应的长度也是(n−1) mm,因此主尺与副尺每个分度值之差即格差为εx=(1−n−1n)mm=1nmm即游标卡尺的最小分划单位即分度值.(3)读数方法游标卡尺的读数由主尺读数和副尺读数两部分组成,主尺上读出毫米位的准确数,毫米以下的尾数由副尺读出.若副尺上第m个刻线与主尺上某刻线(k+m)重合,因格差为εx,故可断定副尺零刻线与主尺上第k个刻度线相距mεx,于是可得待测长度为,x=(k)mm+(mεx)mm(4)注意事项①使用卡尺应采用左手持物,右手握尺,用右手大拇指控制推把,使游标沿着主尺滑动,被测物应放在量爪的中间部位(厚的地方);②测内径时量爪与待测物轴线平行,测外径时量爪与待测物轴线垂直,测深度时主尺端面应与待测物端面吻合;③测量前记下零点读数x0,注意判断x0的正负,多次测量时在其平均值中减去x0;④注意保护卡尺,测量时不应将待测物卡得太紧;卡住待测物体后切忌来回挪动.用完将其紧固螺钉M松开.3.螺旋测微仪(1)结构:螺旋测微器是利用螺旋进退来测量长度的仪器,它比游标卡尺更精密,常用于测量小球的直径、金属丝的直径和薄板的厚度.量程为25 mm,螺旋测微器的分度值为0.01 mm.主尺分度为0.5mm.因此,副尺旋转一周即在主尺上移动一格,顶砧和测微螺杆间距改变0.5mm.副尺套筒上均分50个小格.因此,每旋转1小格移动0.01 mm.(2)读数方法①记录零点读数,应注意微分筒上的零刻度线在主尺横线的上方还是下方,对应零点读数分别为正值还是负值;②然后左手持尺架(框架),右手转动粗调旋钮使顶砧、测微螺杆间距稍大于被测物,放入被测物,转动微调旋钮到夹住被测物,直到棘轮发出“咯咯”声音为止,拨动固定旋钮使测杆固定后读数;③读数时,要读出主尺上的读数还有微分筒上的读数,注意不要丢掉主尺上可能露出的“半整数”,副尺读数时应包括一位小数.测量结果应是测量值=读数值-零点读数.(3)注意事项①为避免弓形手柄热膨胀,使用螺旋测微器应左手捏持弓形手柄上的绝热塑料垫块,将待测物体稳妥地置于实验台面上,右手旋转棘轮;②测量时不得直接旋转副尺套筒,应轻转其尾部的棘轮;③测量完毕,应将测微螺杆退回几转,使顶砧、测微螺杆离开一定间隙,以防外界温度变化时因热膨胀而使顶砧、测微螺杆过分压紧、损坏螺纹;④测量小球直径在桌面上完成,不要将螺旋测微器拿起来读数.4.密度测量方法-静力称衡法ρ=m v若不计空气浮力,则物体在空中的重量为W=mg,与其在水中的视重W1=m1g,之差即为它在水中的浮力:F=W−W1=(m−m1)g由阿基米德原理,V是排开液体的体积即为待测物体的体积:F = ρ0gV解得待测物体的密度:ρ=mρ0m −m 1由上述可知,用静力称衡法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最终将转化为质量的测量. 5.实验数据处理 (1)A 类不确定度 ①样本标准偏差s xi =√∑(x i −x̅)2n i=1n −1②样本算术平均值标准偏差s x̅=s xi √nu ax =t (p,k )s x̅自由度k =n −1t 分布的置信系数与自由度的关系真值出现在x̅±t (0.683,k)∙s x̅区间内的概率为68.3%. (2) B 类不确定度考虑仪器分辨率为εx ,遵从均匀分布,则u bx =εx√3(3)合成不确定度 直接测量:u x =√∑u ai 2+∑u bi 2设待测量与各直接测量之间有函数关系x =f (x 1,x 2,x 3…)则待测量的平均值可直接用各量平均值计算测量的不确定度与各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的关系为①计算和差形式方便u x=√∑(ðfðx iU xi)2i ②计算乘除指数形式方便u x x̅=√∑(ðln fðx iu xi)2i此两者是等价的,因为ⅆln f ⅆf = 1 f(4)计算不确定度过程①两边取对数;②两边求全微分(合并同一微分项系数);③逐项平方并将微分符号d改为不确定度符号.(5)最终结果表示测量结果有效数字取决于测量不确定度的大小,遵从与测量不确定度末位取齐原则;算术平均值:考虑到不确定度,为慎重起见比测得值多保留一位;不确定度:标准不确定度首数小于“5”取两位,而当首数大于或等于“5”只取一位;结果表示:x=x̅±u x(单位).三、实验内容1.以米尺测量教科书的宽度l.测量时采取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各测4次;(1)不同起点,同一位置(l1i);(2)不同起点,不同位置(l2i).2.以游标卡尺在不同方位测量半空心圆柱体的外径D1、内径D2、高度H1及深度H2各4次,并求其体积;3.以螺旋测微器在钢球不同位置的三互垂方向测量其直径D 6次,并求其体积.4.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定牛角扣的密度:(1)调节天平至备用状态,测定牛角扣在空气中的质量;(2)然后测定其在水中的视质量.用细线拴住牛角扣,悬吊于烧杯的液体中,不要露出水面或接触烧杯底或杯壁.称出牛角扣完全浸没在水中的视质量m1;(3)本实验宜采用相同条件下的多次测量方法.为了掌握实验条件及求得水的密度,还应在实验前后分别测室温θ和水温θe.(4)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守天平操作步骤和操作规则.天平使用前需要预热,首先要调整4个脚使仪器保持平衡,水平仪内气泡位于圆圈中央,称量物品要放在秤盘中央,注意初始要将天平清零;②在液体中称衡时应注意不使待测物体露出水面或接触烧杯,并应防止待测液体与水混合;③实验中应注意随时排除附着于待测样品上的气泡,排除方法可以用细丝轻轻摇振;④不要去皮.四、实验数据1.以米尺测量教科书的宽度l:单位:cm;允差:∆l=0.05cm;u Bl=3结果表示:l122.用游标卡尺测半空心圆柱的几何尺寸并求体积:单位:mm;零点读数:x0=0.00;允差:∆x=0.04mm;u Bx=√3V̅=π(D12H1−D22H2)4=7932.952mm3;u V=√(2πD1H1/4)2∙u D12+(πD12/4)2∙u H12+(2πD2H2/4)2∙u D22+(πD22/4)2∙u H22=540.306mm3结果表达式:V=7932.952±540.306(mm3)3.用螺旋测微器测定钢球直径求体积:单位:mm;零点读数:x0=0.000;允差:∆D=0.0004;u BD=3V̅=πD36=5785.029mm3;u V=√(3πD2/6)2∙u D2=0.77mm3结果表达式:V=5785.029±0.77(mm3)4.用流体静力法测定牛角扣和乙醇的密度:环境温度:θe=θe1+θe22=24.1℃+26.0℃2=25.05℃;水温: θ=θ1+θ22=25.5℃+25.7℃2=25.6℃;水的密度:ρ0=0.9969g/mL;单位:g;u Bm=3m1=3.136±0.06cmρ̅=mρ0m−m1=6.199g/cm3;uρ=√(ln m)2∙u m2+(ln m−m1)2∙u m−m12=0.017g/cm3结果表达式:ρ=6.199±0.017(g/cm3)四、实验思考1.某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1mm,主尺分度值为0.5mm.试问:其游标的分度数为多少?游标部分的长度为多少?分度数n=0.5mm0.01mm=50,长度(50−1)×0.5=24.5mm.2.待测物体放入液体后,其表面为什么会产生气泡?怎样做才能使之少产生气泡?怎样排除气泡?因为牛角扣的表面张力;将牛角扣尽可能慢的浸入水中;假如存在气泡,轻弹杯壁和细绳,排除气泡.3.对于测定不规则状物体的体积,为何不利用量筒通过排水法直接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而用静力称衡法?哪个精度比较高?原因是?容易产生气泡,一旦产生气泡,则排水法实验需重新进行;而且排水法需要得知前后体积差,不规则物体容易带水,会使后面水的体积测定出现错误;在理想情况下(不规则物体上无气泡,出水不带水)静力衡称法精度较高,因为仪器精度比较高(系统误差比较小).。

大学物理实验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密度测量实验日期:2023年11月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者:[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物理天平、量筒、密度瓶等仪器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了解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其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本实验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量固体密度:1. 流体静力称衡法:将被测物体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通过测量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的体积,从而求出密度。

2. 比重瓶法:将已知体积的液体倒入比重瓶中,将待测物体放入比重瓶中,通过测量液体体积的变化,计算物体的体积,进而求出密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物理天平(感量0.1g)2. 量筒(100ml)3. 密度瓶(100ml)4. 烧杯(450ml)5. 待测固体(如金属块、石蜡块等)6. 水和酒精7. 细线四、实验步骤1. 流体静力称衡法(1)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上,记录其质量m1。

(2)将待测物体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2。

(3)将待测物体取出,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体积V = (m1 - m2) / ρ水,其中ρ水为水的密度。

(5)根据公式ρ = m1 / V,计算物体密度。

2. 比重瓶法(1)将已知体积的液体倒入比重瓶中,记录液体体积V0。

(2)将待测物体放入比重瓶中,用滴管调整液体体积,使比重瓶中的液体体积恢复到V0。

(3)将比重瓶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记录液体体积V1。

(4)根据公式ρ = (V0 - V1) / V0 ρ液体,计算物体密度,其中ρ液体为液体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静力称衡法实验数据如下:m1 = 50.0gm2 = 45.0gρ水= 1.0g/cm³计算得:V = (50.0g - 45.0g) / 1.0g/cm³ = 5.0cm³ρ = 50.0g / 5.0cm³ = 10.0g/cm³2. 比重瓶法实验数据如下:V0 = 100.0mlV1 = 95.0mlρ酒精= 0.8g/cm³计算得:ρ = (100.0ml - 95.0ml) / 100.0ml 0.8g/cm³ = 0.16g/cm³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测量了待测物体的密度,掌握了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2、学会测量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的长度、质量和密度。

3、理解误差的概念和数据处理方法,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实验原理1、长度测量游标卡尺:利用主尺和游标尺的分度差来提高测量精度。

主尺刻度间距为 1mm,游标尺上通常有 n 个等分刻度,总长度为(n 1)mm,游标卡尺的精度为(n 1)mm / n 。

螺旋测微器:通过旋转微分筒,使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从而测量物体的长度。

螺旋测微器的精度通常为 001mm 。

2、质量测量电子天平:基于电磁力平衡原理,通过测量物体所受的电磁力来确定其质量。

3、密度测量对于规则物体,如长方体,其密度ρ = m / V ,其中 m 为质量,V 为体积。

体积 V = l × w × h ,l 、w 、h 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

对于不规则物体,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先测量量筒中一定量水的体积 V1 ,然后将物体放入量筒中,再次测量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2 ,物体的体积 V = V2 V1 。

三、实验仪器1、游标卡尺(精度 002mm )2、螺旋测微器(精度 001mm )3、电子天平(精度 001g )4、长方体金属块5、圆柱体金属块6、小石块7、量筒(50ml )8、烧杯四、实验步骤1、长度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长方体金属块的长、宽、高,各测量 5 次,记录测量数据。

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圆柱体金属块的直径和高度,各测量 5 次,记录测量数据。

2、质量测量用电子天平分别测量长方体金属块、圆柱体金属块和小石块的质量,各测量 3 次,记录测量数据。

3、密度测量计算长方体金属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计算圆柱体金属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采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根据测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其密度。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1. 引言长度和密度是物体的两个基本物理性质,它们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密度,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并验证相关物理原理。

2. 实验目的(1)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和质量,计算出它们的密度;(2)通过实验验证长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

3. 实验器材(1)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2)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3)容器: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

4.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如金属块、塑料块等;(2)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各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测量结果;(3)使用天平测量各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4)计算各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5)将测量结果整理成表格。

5. 实验结果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各物体的密度如下表所示:物体长度(cm)质量(g)密度(g/cm³)金属块 5.2 10.5 2.02塑料块 4.8 7.2 1.50...6.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得知,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差较大。

通过观察测量数据,我们可以发现,长度与密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不同物体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其材料的性质,例如金属块因为金属原子的紧密排列而具有较高的密度,而塑料块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较大而具有较低的密度。

7.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长度与密度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

不同物体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其材料的性质。

在实际应用中,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对于材料的选择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8. 实验改进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增加样本数量,对更多不同材料的物体进行测量,以获得更广泛的数据;(2)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如数码卡尺和高精度天平,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3)在测量前应确保测量仪器的零点校准准确,并注意减小人为误差。

9. 实验应用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工程设计中,通过测量材料的长度和密度,可以计算出其质量和体积,从而评估材料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与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长度与密度的测量摘要实验目的:通过测量长度和质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掌握实验测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长度测量使用游标卡尺,密度测量采用比重法。

实验方法: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导线的长度,使用天平测量导线的重量和液体的重量,计算出密度。

实验结果:导线长度为15.6 cm,导线质量为2.14 g,液体质量为19.4 g,密度为5.48 g/cm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长度和密度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实验测量的方法,为今后的实验做好了铺垫。

引言长度和密度是物理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不仅在实验中常被用到,在日常生活中也与我们息息相关。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长度和质量,计算出密度,以此加深对长度和密度的理解,并掌握实验测量的方法。

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游标卡尺,天平。

试剂:导线,液体。

实验步骤1.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导线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2. 使用天平测量导线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3. 将一定量的液体倒入容器中,记录下容器的质量。

4. 将导线悬挂在容器中,记录下容器与导线的总质量。

5. 计算出液体的质量。

6. 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密度。

实验结果导线长度为15.6 cm,导线质量为2.14 g,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21.3 g,容器的质量为1.9 g,液体质量为19.4 g,容器内部体积为5 cm³,导线体积为0.0399 cm³,密度为5.48 g/cm³。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量长度和密度,计算出物体的密度,了解了长度和密度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实验测量的方法,为今后的实验做好了铺垫。

长度和密度测量试验报告

长度和密度测量试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理、工科类专业用)一、实验综述1、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1、游标卡尺2、螺旋测微器3、物理天平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1、测圆环体体积(1)经检验没有异常数据σ= 0.02(mm)2)直接量外径标准差D(σD=0.02(mm) A=1.05*A类不确定度:Δ(3)直接量外径D的(4)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ΔB=Δ仪÷1.05=0.02(mm)(5)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2 (mm)(6)直接量外径D的测量结果为:D=9.22±0.02(mm)Urx= Ux÷D'*100%=0.22%σ= 0.02(mm))直接量内径标准差(7dσd=0.02(mm)A=1.05*Δ类不确定度:A的d)直接量内径8(.1.05=0.02(mm) 仪÷ΔB=Δ)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9 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2 (mm) (10)直接量内径d0.02(mm)±的科学测量结果:d=3.12(11)直接量内径d*100%=0.64% '÷d Urx= Uxσ =0.02(mm)(12)直接量高标准差hσh=0.02(mm) ΔA=1.05*h的(13)直接量高1.05=0.02(mm) 仪÷B=Δ的B类不确定度:Δ(14)A类不确定度:直接量高h Ux=0.02 (mm)h的合成不确定度:(15)直接量高0.02(mm)h=7.32±16)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100%=0.27% h' Urx= Ux÷22㎡)(-dm)/4=432.54(17)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V=πh(DV的不确定度:(18)间接量2222?=2.53(m㎡))(0.5Dh2??)5dh(0.??????)(0.25)?D(?dvdh D(19)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432.54±2.53(m㎡)2、测钢丝直径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准确度= 估读到mm001.01mm0.0)(1 经检验没有异常数据σd=0.002钢丝直径标准差:2)(σd=0.002(mm)A=1.05* A类不确定度:Δd(3)钢丝直径的(4)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ΔB=Δ仪÷1.05=0.005(mm)(5)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05(mm)(6)钢丝直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2.157±0.002(mm)d*100%=0.23%Urx=Ux÷3、测石蜡的密度500 g最大称量 0.02 g 天平感量:0.5 —TW仪器名称:物理天平.(1)以天平的感量为Δ仪,计算直接测量M、M、M的B类不确定度: 321ΔB=Δ仪÷1.05=0.02g(2)写出直接测量M、M、M的科学测量结果:321M=2.32±0.02 g M=11.09±0.02g M=9.00±0.02 g 312M3??g/cm1?0 =0.90C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以(3)ρt22.5t M?M32(的不确定度4)间接量密度ρ =0.023 g/cm0.02ρ(5)石蜡密度的科学测量结果:σp=0.90±三、结论 1、实验结果) ㎡1)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V=432.54±2.53(m(0.002(mm) 2)钢丝直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2.157±(d*100%=0.23% Urx=Ux÷3 g/cm0.023±σ的科学测量结果)石蜡密度ρ:p=0.90(2、分析讨论:)要求平均值剔除异常数据1((2)要用系统误差修正平均值)数据要用科学方法表示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报告
(理、工科类专业用)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游标卡尺
2、螺旋测微器
3、物理天平
二、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1、测圆环体体积

(2)直接量外径标准差σD=0.02(mm)
(3)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ΔA=1.05*σD=0.02(mm)
(4)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ΔB=Δ仪÷1.05=0.02(mm)
(5)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2 (mm)
(6)直接量外径D的测量结果为:D=9.22±0.02(mm)
Urx= Ux÷D’*100%=0.22%
(7)直接量内径标准差
σd =0.02(mm)
(8)直接量内径d 的A 类不确定度:ΔA=1.05*σd=0.02(mm) (9)直接量内径d 的B 类不确定度:ΔB=Δ仪÷1.05=0.02(mm) (10)直接量内径d 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2 (mm) (11)直接量内径d 的科学测量结果:d=3.12±0.02(mm)
Urx= Ux ÷d ’*100%=0.64% (12)直接量高标准差
σh =0.02(mm)
(13)直接量高h 的A 类不确定度:ΔA=1.05*σh=0.02(mm) (14)直接量高h 的B 类不确定度:ΔB=Δ仪÷1.05=0.02(mm) (15)直接量高h 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2 (mm) (16)直接量高h 的科学测量结果:h=7.32±0.02(mm)
Urx= Ux ÷h ’*100%=0.27% (17)间接量体积V 的平均值:V=πh(D 2-d 2)/4=432.54(m ㎡) (18)间接量V 的不确定度:
)5.0(2
)5.0(2))2(225.0(2σπσπσπσd dh Dh h d D v D ++-==2.53(m ㎡)
(19)圆环体体积V 的科学测量结果:V=432.54±2.53(m ㎡)
2、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螺旋测微器(千分尺) 准确度=mm 01.0 估读到mm 001.0
((2) 钢丝直径标准差:
σd=0.002
(3) 钢丝直径d 的A 类不确定度:ΔA=1.05*σd=0.002(mm) (4) 钢丝直径d 的B 类不确定度:ΔB=Δ仪÷1.05=0.005(mm) (5) 钢丝直径d 的合成不确定度:Ux=0.005(mm)
(6) 钢丝直径d 的科学测量结果:d=2.157±0.002(mm) Urx=Ux ÷d *100%=0.23%
3、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物理天平TW —0.5 天平感量: 0.02 g 最大称量500 g
123ΔB=Δ仪÷1.05=0.02g
(2)写出直接测量M 1、M 2、M 3的科学测量结果:
M 1=2.32±0.02 g M 2=11.09±0.02 g M 3=9.00±0.02 g
(3)ρt 以22.50C 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
t M M M ρρ3
21
-=
=0.90g/cm 3
(4)间接量密度ρ的不确定度
))32(2/31(2
))32(2/21(2
))32/(1(2
m m m t m m m m t m m m m t -+-+-=σρσρσρσρ
=0.02
(5)石蜡密度ρ的科学测量结果: σp=0.90±0.02 g/cm 3
三、结论
1、实验结果
(1)圆环体体积V 的科学测量结果:V=432.54±2.53(m ㎡) (2)钢丝直径d 的科学测量结果:d=2.157±0.002(mm) Urx=Ux ÷d *100%=0.23% (3)石蜡密度ρ的科学测量结果: σp=0.90±0.02 g/cm 3
2、分析讨论:
(1)要求平均值剔除异常数据 (2)要用系统误差修正平均值 (3)数据要用科学方法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