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pptx

合集下载

内审员培训课件(ppt-60页)

内审员培训课件(ppt-60页)

查看了公司的风险评价表,查看了公司的风险处理报告。
合格
内审检查表
五、审核过程
2、审核准备— 通知受审核部门并约定审核时间提前3-5天通知受审部门。确定陪同人员。其它事项。
五、 审核过程
3、审核实施
首次会议
收集审核证据
审核发现
末次会议
五、 审核过程
3、审核实施—首次会议介绍审核组成员。确认审核范围、目的和进度。介绍审核采用的方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第一、二、三方审核的相同点
1、被审核的管理体系都必须是正规的。 2、都应由有资格、经授权的、不审核自己工 作的人员进行(独立性)。 3、都是形成文件的过程。 4、都是一种抽样过程(随机抽样)。 5、发现问题都要采取纠正措施。
第一、第二、第三方审核区别
区别
3、审核实施—收集审核证据常用的方法:谈一谈看一看查一查要分析、要说明、要记录
五、 审核过程
3、审核实施—收集审核证据实用的方法:提开放 察其性问题 反应查找 执行程序证据 并记录
供 应 商
第一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
第二方审核
第三方审核
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
定义: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名义进行的审核。 审核目的: 1、体系标准要求; 2、体系运行和改进的需要; 3、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前的准备: 4、作为一种管理手段。 审核准则(依据): 1、选定的管理体系标准; 2、管理体系文件(主要依据); 3、适用的法律、法规。
区 域
(3)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产品范围
二、 审核概述
4、审核准则(1)管理体系标准(2)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3)管理体系文件(包括计划)(4)惯例(包括合同要求)
三、审核要求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审员培训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审员培训

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内审员培训目录授予课内容一、概述及定义二、评审准则管理要素三、评审准则技术要素四、练习题一、概述及定义1、什么是认证?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注:①管理体系认证有时也被为注册。

②认证适用于除合格评定机构自身外的所有合格评定对象,对合格评定机构适用认可。

2、什么是认可?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能力的第三方证明。

注:认可本身并不赋予实验室批准任何特定产品的资格,但是,当批准机构和认证机构决定是否接受与其业务有关的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时,认可就可能与这些机构有关。

3、什么是资质认定的实验室?本准则所指的实验室,是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

本准则所要求的实验室的基本条件,是指实验室应满足的法律地位、独立性和公正性、安全、环境、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程序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和财务等方面的要求;实验室能力是指,实验室运用其基本条件以保证其出具的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稳定性的相关经验和水平。

4、什么是实验室资质认定?实验室资质认定: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资质认定的形式包括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5、什么是计量认证计量认证: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质量体系能力进行的考核。

6、什么是审查认可?审查认可: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质量体系进行的审查。

7、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制定的参考文件:GB/T15481 —2000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ISO/IEC17025 :200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 号局长令)《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实函[2000]046 号)8、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发布和实施时间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认实函[2006]141 号) 2006 年7 月27 日发布,于2007 年1 月1 日起实施。

内审员资格培训课程(PPT 86页)

内审员资格培训课程(PPT 86页)
+ 第三方审核(独立)—外部审核 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提供符合要求 (如ISO14001:2004)的认证或注册 (如ISO9001:2000)的认证或注册
10
审核的分类-特征划分
+ 一体化审核—当一个以上的管理体系被 一起审核时,称之为“一体化审核”
Eg: ISO9001&ISO14001
+ 联合审核—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核机构 合作,共同审核一个受审核方时
2.追加审核—在特殊情况下增加的审核
一般在组织体系,管理结构,产品结构,管理方针、 目标发生重大变化时外审(第二、三方审核前)
16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流程
+ 内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流程示例:
17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过程
审核准备阶段
+ 审核小组的组成及分工
+ 审核小组组成 + --审核组长 + --审核员 + 应是培训合格内审员---是审核组正式成员
8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特性(5个)
符合性(文件是否符合标准和行业要求) 有效性(有否按文件要求去做) 达标性(有无达到预定目标) 系统性(是否从全局着眼有计划的进行) 独立性(有无体现客观、公正、公平)
9
- 审核的分类 (特征划分)
+ 第一方审核—内部审核 由公司内部进行的审核,自已审自已
+ 第二方审核—外部审核 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他人 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3
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对文件的要求
+ ISO从未对文件的结构或形式有任何固定的要 求(文件体系应描述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 核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并为文件提供查询 指引);
+ 文件的使用者是企业本身,是为企业员工而 编写;

内审员教程培训(PPT 153页).ppt

内审员教程培训(PPT 153页).ppt
• 评价的结果往往可以用一个数值来度量,便于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 • 内审通常是自我评定的一个方面,用于反映组织发现管理体系问题的能力。 • 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照ISO9004:2009标准的附录,本书不做祥述。
22
1.8 内部审核与日常监督检查
比较内容 目的基本相同
涉及范围不同 方式 从事人员
行为方式 检查结果的体现
1 审核概述
• 1.1 审核定义 • 1.2 审核工作的特点 • 1.3 内审的作用 • 1.4 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 • 1.5 管理体系审核的三种类型 • 三种体系审核的比较 • 1.6 内审与管理评审 • 1.7 内审与自我评定的区别 • 1.8 内部审核与日常监督检查
• 1.9 内审与过程监视测量 • 1.10内审员应发挥的作用
● 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或由其 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进行。
● 第三方审核:由外部独立的组织进行。这类组织 提供符合要求(如GB/19001-2000)的认证或注册。
16
第一方(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目的和依据
目的
验证QMS是否能够持续满足规定的要求 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和自我改进的机制 为第二方和第三方审核作准备
内容
内外部审核结果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组织环境变化情况 顾客、社会及内部期望和要求 相关方的抱怨 达到方针、目标的适应性 体系在体系环境变化后的适宜性。
各项管理体系要求执行的充分 性、符合性、有效性。
执行者 方式
最高管理者或以其名义进行,最高管理层 有能力、经授权的独立人员—
人员参加,可邀请必要的人员。
主要依据
GB/T 19001 itd ISO 9001 :2008
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适用的法律、法规

内部审核员培训 ppt课件

内部审核员培训 ppt课件
25
2. 審核組的組成
※對審核組的要求
▪ 識別爲達到審核目的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 選擇審核組成員以確保審核組具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 ▪ 識別關鍵過程、熟悉相關法規、標准 ▪ 審核員不應審核自己的工作 ▪ 審核員必須經過相關的培訓
26
※審核員的職責
❖ 遵守審核相應的要求並傳達和闡明審核要求 ❖ 有效的策劃和履行被賦予的職責 ❖ 將觀察結果形成文件 ❖ 驗證所採取的糾正措施的有效性 ❖ 收存和保護輿審核有關的文件
23
1. 確定審核範圍
▪ 審核或認證依據的標准 ▪ 刪減的合理性 ▪ 涉及的産品、過程或服務的類型 ▪ 受審核方規模和組織機構設置 ▪ 攷慮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産品標准和相關文件 ▪ 受審核方的特定要求(危險區、保密要求、不認證區)
※審核範圍:審核的內容和界限
24
※審核範圍的內容
▪ 審核所涉及的主要過程 ▪ (如:設計,生産制造、安裝和服務) ▪ 被審核體系所覆蓋的産品/服務類型 ▪ (如:3.5英寸軟盤,中餐飲食服務) ▪ 其他輿體系有關的活動 ▪ (如:安裝、用戶培訓、信息提供) ▪ 地點和場所限制 ▪ (如:部門、分支機構、駐外機構) ▪ 刪減及合理性說明
29
4. 審核計劃Biblioteka ※審核計劃的內容▪ 審核目的 ▪ 審核範圍 ▪ 審核依據 ▪ 審核組成員:組長、組員及其分工 ▪ 審核日期 ▪ 現場審核的日程安排 ▪ 保密承諾 ▪ 其它:如審核時所用語種等
30
※編制審核計劃的注意事項
▪ 審核計劃應在現場審核前發給受審核方 ▪ 審核計劃應經受審核方確認 ▪ 審核計劃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 充分利用各種信息,不要遺漏 ▪ 編制計劃應掌握好過程輿部門的關係、
6
1.質量管理體系基礎知識簡介

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118.pptx

资质认定内审员培训118.pptx
对技监局系统内实验室考核:验收 对技监局授权实验室考核:审查认可 1990年在参照吸收ISO/IEC导则25-1982实验室认可准则的 基础上发布: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查认可细则》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审查认可细则》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验收细则》
2000年10月以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 通用要求》和ISO/IEC 17025:1999为蓝本发布: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
(四)应建立并有效实施与检测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资格 考核、培训等制度,确保不因报酬等原因影响检测质量。 (五)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对所使用的检测设 施设备及环境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正确标识。
对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验设备应按照国家 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进行检定、校准。 (六)应确保相关测量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并实施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并按 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评估和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七)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实施样品的 抽取、处置、传送和贮存、制备,测量不确定 度的评估,检验数据的分析等检测活动。
(三)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其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检测数据 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四)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活动所需要的并能独立调配使用的 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检测设备设施。
(五)建立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与其承担的 检测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相 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行为规范
(一)应独立于检测数据和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 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的因素的影响,并确保检测结果不受 实验室以外的组织或人员的影响。 (二)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项目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 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 动;不得参与与检测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 的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三)从事与其控股股东生产、经营的同类产品或者有竞争性 的产品检测活动时,应建立保证其检测独立性和公 正性的管理体系及文件,明确职责、责任和工作 程序,并与其控股股东从事的设计、研制、生产、 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等活动完全分开。

内审员审核知识培训(PPT 85页).ppt

内审员审核知识培训(PPT 85页).ppt
12
第一章 审核概论和基本定义
•不合格:未满足规定的要求。 •缺陷: 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缺陷慎 用因为与法律有关,另外缺陷随时间推移可以 显现。缺陷包含设计缺陷和制造缺陷。 •纠正: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或其他不 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明情况的原因 所采取的措施。
•是质量体系从策划到实施、检查、改进的重要步骤之一,通 过内审途径,可实现整个质量体系的P-D-C-A中的检查环节, 以证实质量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借助内审,可以发现体系中的缺陷,采取纠正措施和跟踪验 证其改善效果,是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
•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的机会,使得各部门在交叉审核中能看 到自己与其它部门的成功经验与不足,便于共同的提高
3
课程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在学员的参与下,提供内部质量审核 的培训。通过培训,了解质量体系的审核程序和要求, 掌握审核方法和技能,做到会审核,具体为: •会编制审核计划 •会编制检查表 •会收集客观证据 •会编写不符合报告 •会进行总体评价 •会编写审核报告 •会跟踪纠正措施 •会主持首末次会议
4
课 程目录
•质量管理: 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与质量有关的相互协调的活 动。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质量管理的一部分, 致力于提供客户的信任。
•质量控制:
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达到质量要求所采
用的工作方法、技术和活动。
以上摘自 (ISO 9000:2000)
11
第一章 审核概论和基本定义
•质量方针: 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 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方针的内容有如下要求: 适合组织公司本身之目的 承诺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 为建立和评审质量目标提供框架 各层次沟通和理解 评审方针的持续适宜性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PPT课件

内部审核员培训教程PPT课件

3.确定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描述了审核的内容和界限,例如:组织的实际 位置,组织单元,受审核的活动和过程以及审核所覆 盖的时期。
1)确定审核范围的实质: a)界定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承诺 实施的责任范围 b)确定审核组对受审核方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产 品、场所、组织单位、活动及过程进行审核的范围。
2)确定审核范围的重要性: a)进行审核的基础 b)认证证书和宣传材料的重要内容 c)评价和选择供方的主要依据
和分发 →完成审核 →审核后续活动的实 施
第三章 审核阶段活动
第二节 审核的启动
审核的活动
指定审核组长 审核方案管理人员为特定的审核指定审核组长。 审核组长应具备的能力:审核组长应具备领导审
核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有效和高效的进行 审核 审核组长应能够: ——对审核进行策划并在审核中有效利用资源 ——代表审核组与审核委托方和受审核方进行沟 通
审核发现
定义: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 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注:审核发现能表明是否能符合审核准 则,也能指出改进机会)
审核结论
定义: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 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 最终审核结果。
❖审核证据,审核发现,审核结论 定义间的关系;
❖审核是一个过程,也是把输入转 化为输出的活动;
审核范围
--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满足特定目标的有效 性;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潜在的改进领域。
2.确定审核准则
a)由审核委托方和审核组长共同确定 b)审核时用来评价审核证据的依据 c)一般可包括方针、程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
体系要求,合同要求,或行业的专业实施规则。 d)常用的审核准则: --GB/T 19001—2000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 --质量计划 --适用的法律、法规,强制性产品标准 --合同要求、顾客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 内审员培训
2013年2月
一、实验室资质认定基本概念及发展 二、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三、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四、实验室内部审核
背景
1985年9月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86.7.1实施) 第22条: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
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 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1987年2月 发布《计量法实施细则》
第七章: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 计量认证的内容 计量认证的程序 计量认证的监督检查 计量认证的扩项 1987年7月 发布《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 1990年 印发《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技术 考核规范》 (JJG1021-90)
1986年 颁布《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管理试行办法》 1990年 发布《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29条)
(四)应建立并有效实施与检测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资格 考核、培训等制度,确保不因报酬等原因影响检测质量。 (五)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对所使用的检测设 施设备及环境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并正确标识。
对检测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测量、检验设备应按照国家 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进行检定、校准。 (六)应确保相关测量结果能够溯源至国家基标准,以保证 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并实施评估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并按 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评估和报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七)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实施样品的 抽取、处置、传送和贮存、制备,测量不确定 度的评估,检验数据的分析等检测活动。
行政法规的规定,对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 构的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性能、工作环境和人员的操 作技能和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 管理体系能力进行的考核。
审查认可: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对承担产品是否符合标准的检验任务和承 担其他标准实施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检测能力以及管 理体系进行的审查。
(三)具备固定的工作场所,其工作环境应当保证检测数据 和结果的真实、准确。
(四)具备正确进行检测活动所需要的并能独立调配使用的 固定的和可移动的检测设备设施。
(五)建立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和与其承担的 检测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制定相 应的管理体系文件并有效实施。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行为规范
(一)应独立于检测数据和结果所涉及的利益相关各方,不受 任何可能干扰其技术判断的因素的影响,并确保检测结果不受 实验室以外的组织或人员的影响。 (二)不得与其从事的检测项目以及出具的数据和结果存在利 益关系;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测判断的独立性和诚信度的活 动;不得参与与检测项目或者类似的竞争性项目有关系的产品 的设计、研制、生产、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活动。 (三)从事与其控股股东生产、经营的同类产品或者有竞争性 的产品检测活动时,应建立保证其检测独立性和公 正性的管理体系及文件,明确职责、责任和工作 程序,并与其控股股东从事的设计、研制、生产、 供应、安装、使用或者维护等活动完全分开。
2006年2月发布: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2006年7月参考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 通用要求》和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 的通用要求》印发: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国认实函〔2006〕141号)
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从事下列活动的机构应当通过资质认定:
(一)为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 和结果的;
(二)为司法机关作出的裁决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 果的;
(三)为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决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 和结果的;
(四)为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五)为经济或者贸易关系人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
对技监局系统内实验室考核:验收 对技监局授权实验室考核:审查认可 1990年在参照吸收ISO/IEC导则25-1982实验室认可准则的 基础上发布: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审查认可细则》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审查认可细则》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验收细则》
2000年10月以GB/T15481-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 通用要求》和ISO/IEC 17025:1999为蓝本发布: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
(八)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及时出 具检测数据和结果,并保证数据和结果准确、客观、真实。 (九)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或标准开展能力验证,以保证其持续 符合检测能力。 (十)应当对其在检测活动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 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建立相应保密措施。 (十一)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 结论提出的异议。 (十二)因工作需要分包时,应将其分包给符合 本办法规定并取得资质的实验室。
果的; (六)其他法定需要通过资质认定的。
实验室应在资质认定范围内正确使用
证书和标志
资质认定实验室的基本条件与能力
(一)依法设立,保证客观、公正和独立地从事检测活动, 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具有与其从事检测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 人员,从事特殊产品的检测机构,其人员还应符合相 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
2006年4月1日施行
实验室资质:指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
实验室应当具有的基本条件和能力。
认定:指国家认监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质量技
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 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或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实验室质认定的形式包括:
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是指国家认监委和地方质检部门依据有关法律、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1.总则:目的、依据、对象、范围、发布原则
2.参考文件: GB/T15481 、 ISO/IEC17025、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等
3.术语和定义:
4、管理要求: 11个要素,22条
5、技术要求: 8个要素,53条
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