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行知思想弘扬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7篇)全文剖析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精选7篇)篇一:学习陶行知心得服务精神为人师表爱满天下――陶行知教我做老师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中,我读懂了应该怎样做老师。
首先是服务精神,“教师的服务精神,系教育的命脉。
金钱主义,最是破坏教师职业的尊贵。
”教师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
教师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
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买得来。
教师的服务精神是建立在自觉、自愿、自动的基础之上。
金钱是买不到,别人也强迫不了的。
金钱主义是教师的大敌。
陶行知先生一直都警示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美人不能动”,从陶行知先生的一番言论中我深刻感悟到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得的舒适和安逸,作为教师就要努力淡薄名利,淡化物欲,以平平常常的心态上班,踏踏实实的心态干事。
“各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这是我学到的第二句话,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我认为教师是一个为学生服务的职业,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
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
“恭德慎行,为世师范”。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一年,我带领学生去秋游,在旅游途中我把自己零食的包装袋及垃圾都收在自己的手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把垃圾提在手里准备随时扔进垃圾筒,没想到这一切都被学生看在眼里。
回到学校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好多学生都对这件事情深有感触,对他们的教育意义远远高出平时在课堂中的喋喋不休。
作为教师,遇事应以道德规范为准绳,合乎规范的事就做,违背规范的事不干,处处以身作则,事事做学生表率。
还要努力做到“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按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弘扬敬业、奉献精神,树立良好的形象。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篇)

关于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1篇)学习陶行知的心得体会1闻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荣耀的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学问,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
通过阅读《六位教育家》,学习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有关事迹,自己作为教师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的东西许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爱岗敬业:首先,要喜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
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抱负”的人。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宏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吸取,在更新,在升华。
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
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分对待。
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急躁、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殊对那些学习特困生。
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根底。
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
近来一些舆论批判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
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
因此,他们总是批判、训斥、否认学生,而很少鼓舞、表扬、确定学生。
其实,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洁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卑视学生。
弘扬行知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心得体会

弘扬行知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心得体会在新时代的征途上,我们不仅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传承和弘扬行知精神,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最近,我深入学习了行知精神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有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我认识到,行知精神的核心在于实践与创新的结合。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强调了实践在知识获取和人格塑造中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
同时,我们也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体会到,做新时代的“大先生”,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都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我意识到,弘扬行知精神、做新时代“大先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创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同时,我们也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怕困难、不惧挑战,勇往直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深入学习行知精神的相关内容,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同时,我也将积极传播行知精神的正能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学习和实践行知精神,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
我深知,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成为真正的新时代“大先生”。
在未来的道路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去迎接每一个挑战和机遇,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而努力奋斗。
弘扬行知精神

弘扬行知精神践行行知思想1——福建省行知实验校建设的五大经验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周志平2011年中陶会建立了行知实验校分会,授牌了一百多所全国行知实验学校。
2012年11月9日,中陶会又新授牌了12所全国行知实验学校。
中陶会重视行知实验建设,这对我省行知实验建设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更是责任和使命。
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早在1986年下半年,就曾创办了福州行知学校。
福州行知学校的创建者——陶行知晓庄师范的学生、省陶会首任会长陆维特(1980-1991),就曾指出:“创办行知学校的目的,主要的是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实施《义务教育法》,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来实验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希望取得经验时逐步推广。
”21995年,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工作安排中也指出:“陶研实验基地建设,是各省、市、自治区陶行知研究会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中心任务,一定要奋力抓好。
”3而这年的省陶研会的工作重点还是在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中学、师范学校建立“兴陶研,促教改”的试点。
4直到2003年我省授牌了惠安四中第一所省行知实验学校,到今年,已有37所省行知实验学校,数量相比全国1千多所虽然偏少,但是我们的确有许多值得总结的实验经验,本文将对这37所省行知实验校的部分建设经验做一个初步的总结。
一、师陶成范,打造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教师队伍1.建立健全的学陶组织和制度,注重管理环境建设,保证学校顺利开展实验活动成立学校陶研会或成立学校陶研工作领导小组是两种常见的保证省行知实验校开展学陶师陶实验的组织方式。
如沙县翠绿小学,在其申报省行知实验材料中说,其校长担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和两副校长做副组长,成员由工会、教务处、教研组、少先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有组织就要有制度,学校还创建了较健全的制度。
又如福清元洪高级中学就了成立了校陶研会,创办校刊《元洪陶研》,为师生学陶师陶研陶提供交流的平台,营造了热烈的研陶氛围。
纪念陶行知先生感悟

纪念陶行知先生感悟
今天是陶行知先生的忌日,我深感惋惜,也深思他的教诲。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爱国者,他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念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他强调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包括勤奋、诚实、宽容、坚韧、正义等等,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陶行知先生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他热爱祖国,为了国家民族的兴旺而奋斗终身。
他在教育事业上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一个具有高尚品质和人格的人。
在今天这个注重功利和效率的社会,我们需要回归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和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让他们成为积极向上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应该热爱祖国,为国家民族的兴旺而奋斗,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陶行知先生虽已逝世,但他的思想和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我们应该铭记他的教诲,向他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不懈努力。
- 1 -。
高中关于吃苦耐劳的作文素材800字

高中关于吃苦耐劳的作文素材800字【篇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古才子出寒门”范仲淹两岁时丧父,年幼时稠的一点的稀饭都没有吃过;明朝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曾贫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弟弟的接济;苏联作家高尔基曾是一名流浪儿……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就是这块贫…学习行知思想弘;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口张锦贤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民主同盟创虽然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他决不从公款口袋拿一分钱,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他提出“建筑…船舶建造工艺流程简要介绍本讲座从管理者的角度,按照“壳舾涂一体化总装造船”现代造船管理模式的要求,结合我国船厂的探索实践,介绍船舶建造在各工艺阶段的组织方式、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提供对施工状态的评价标准。
一、造船生产管理模式的演变由焊接代替铆接建造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自古才子出寒门”范仲淹两岁时丧父,年幼时稠的一点的稀饭都没有吃过;明朝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曾贫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常靠弟弟的接济;苏联作家高尔基曾是一名流浪儿……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发育,成熟,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终长成参天大树,开出灿烂的花朵,贫则思变,他们的实力充分的证明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孟子曾说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正如孟子所说上天将会把重大的责任降给那些敢于吃苦的人,“未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只要你吃得了苦,在挫折面前决不低头,终有一天你会取得成功。
当你看到天空的霸主雄鹰在天空翱翔时,你可曾想过他们的艰难困苦。
鹰的翅膀很容易老化,在老化之后他们的身体便会变得笨重不再擅长飞行,如若不即时处理的话他们便会死亡。
可他们不愿沉沦,他们用自己的喙把老化的羽毛一根根的拔下,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对于我们人来说也是很难忍受的,不过他们为了生存与繁衍,默默地忍受着。
纪念陶行知诞辰演讲稿

纪念陶行知诞辰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共同纪念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诞辰。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不可忽视,他的思想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和思想,以及他对我们的启示。
陶行知先生出生于清朝末年,他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主张“爱、信、忍、勇”的教育方式,提倡“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他反对刻板的教育模式,主张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强调教育应该是一种温暖和关怀,而不是严厉和压抑。
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念也在当今依然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
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教育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也
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纪念陶行知先生,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传承他的教育理念,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最后,让我们共同致敬陶行知先生,感谢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愿我们能够在他的思想和精神的指引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陶行知纪念馆观后感

陶行知纪念馆观后感引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陶行知纪念馆,感受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卓越贡献和深厚影响。
在这片充满教育智慧的圣地里,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本文将就此展开阐述。
一、陶行知的生平与事迹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事业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艰辛与奋斗,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纪念馆的氛围及布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的铜像,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崇敬之情。
馆内空间宽敞明亮,陈列着陶行知的遗迹和相关文物,一幅幅图片、手稿,以及书籍资料,无不将陶老师的一生呈现在观众面前。
各个展览室之间紧密连通,以时间轴为线索进行陈列,使观众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陶行知的事迹与思想。
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贯穿于纪念馆的各个角落,他强调教育应该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同时,他提倡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通过实践锤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这一思想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学校教育体系中,我们应该回归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陶行知的影响与传承陶行知以其杰出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成果,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他倡导的“爱生如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等思想观念,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思考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将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传承下去。
纪念馆通过陈列展示,使观众更加深入了解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并为后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五、个人观感与反思参观陶行知纪念馆,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的至高使命和价值。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推动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同时,我们应该积极传承陶行知的教育精神,构建更加人性化、科学化的教育体系,为祖国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新一代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行知思想弘;:jii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
口张锦贤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民主同盟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缅怀陶行知为我国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事业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学习、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伟大的人格精神,对于我们更好地实践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真学习、宣传陶行知伟大的人格精神
陶行知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一生;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探索中国教育新路的一生。
在他颇为丰厚的著述当中,字里行间,洋溢着爱祖国、爱人民、爱儿童的激情;一字一句;充满着求务实、求创新、求发展的精神。
尤其是他“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如永恒的榜样和巨大的力量,催人奋进。
陶先生“爱满天下”的博爱精神集中体现在他对祖国、对人民、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中。
少年时期的陶行知就立下“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出力”的爱国抱负。
留学美国时,他毅然转入师范大学学教育,放弃申报博士学位,提前返回祖国,投身教育事业。
他对普通大众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沉的使命感。
他说: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他关爱难童,想方设法为难童增加营养,亲自为难童募集寒衣。
陶先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他“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先生的治学格言,也是他做人的准则。
在他看来,追求真理做真人,一要说真话,二要求真理,三要做真入。
在育入学校办学最艰苦的日子里,陶先生带领师生外出募捐,并宣传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律归公,任何人不得挪用分文。
为此,陶先生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装公款,一只袋装私款。
有次,在募捐归来途中,他忽然发现私款r1袋星一分钱也没有了,虽然疲惫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他决不从公款口袋拿一分钱,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他提出“建筑人格长城”,要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当他得知--JL子陶晓光为了求职,托人搞到了一张假的学历证明时,即刻写信指出:“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并叮嘱:“追求真理做真人”。
陶行知一生乐于奉献,积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的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20年代,已经担任了大学教授、系主任的陶行知,放弃了四百银元的高薪,连同自己平日积蓄的一千银元和四千元稿费,怀着“四个一百万”的宏愿,来到南京北郊荒野的晓庄村开荒山盖草房,办晓庄师范学校。
在重庆育才学校时,他把当参政员的三百银元车马费,全部献给育才学校。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生活多么艰辛,陶行知“为了苦孩,甘当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他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你们抱着这种精神去教导小朋友,总是不会错的。
”陶行知把一生献给祖国、献给人民,无怨无悔,鞠躬尽瘁。
陶行知提倡创造教育,他自己就是创造、创新的典范。
陶先生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发扬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甚至牺牲的献身精神,坚持对教育进行改革试验。
他不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理、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在探索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制和试验各级各类教育中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路。
他创立“生活教育论”,发表《创造宣言》,形成了以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体系。
他提出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渴望的东西;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至今还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
他以幼儿生活为中心,实施体、德、科、美、劳的全面发展教育,这一思想至今仍熠熠生辉。
二、认真学习、深入研究、领会陶行知与时俱进的
・2002年・第2期・总第t36期・
学习行知思想弘扬行知精神——纪念陶行知先生诞辰110周年作者:张锦贤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
刊名:
江南论坛
英文刊名:JIANGNAN FORUM
年,卷(期):2002(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nlt20020202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