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第四编演示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读书摘录读书感想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全书名:《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英文名:《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LOGIC IN WRITING,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作者名:[美]芭芭拉·明托译者名:汪洱,高愉前言《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讲逻辑的书,作者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是麦肯锡顾问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顾问。
这本书主要帮我们解决思维混乱、逻辑不清这两大常见问题,通过学习金字塔原理,加以练习,我们可以做到想清楚、说明白。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的基本结构是: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下面将从表达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几个方面来学习本书的内容。
一、表达的逻辑首先学习表达的逻辑,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这一部分主要谈书面表达。
很多人认为表达就是要把事情说得越简明扼要越好,这种说法只对了一部分,具有层次感、结构清晰的表达更易于让对方接受。
对读者来说,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再了解次要的、为主要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理想的组织结构应该是一个金字塔结构。
1.1 什么是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顾名思义是一个顶部精简、底部厚重的锥体结构,抽象到思维层面可以认为是由一个总的思想统领多组思想的递进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思想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是纵向的,即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是对其下面一个层次上的思想的总结;也可以是横向的,即多个思想因共同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而被并列组织在一起。
在金字塔结构中,由最顶部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
首先表达的主要思想将使读者对作者这样表述产生某种疑问,而主要思想的下一个层次上的思想将对此问题作出回答。
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式的对话,读者就可以了解文章中的所有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正规版

__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正规版)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1这两天读了金字塔原理。
书中给于了一个思索问题的思路,有些是我们也平常能想到的,它只是归纳了一下,系统地按肯定的思路书面形式,写出来了而已。
但是,的确赐予了我不少启迪。
书中写道,写/说序言的思路是,背景、冲突、疑问、答疑。
我们平常学英语的时候,会常常听到老师,让我们学英语的思路是,留意等等。
我想这个观点是跟书中的观点是相通的。
思索问题要从空间、时间、重要性方面考虑。
逻辑依次是归纳、演绎的依次。
打开餐巾纸上写的思索问题的角度也是____小意。
只是水平方向描述得多,垂直方向上____得少。
这样会让人感觉轻松一些。
解决问题要通过逻辑树来解决问题。
我看我公司或其他人,也是主见这一观点的,一下子,尽量把事情弄得考虑全面。
这样的话,收集信息的环节,他是不乐意做的人。
也就是领导的思路。
我觉得迷惑,全部的领导应大部分时间花在这些总结或归纳性的工作吗?我得跟着他们来,终归他们的阅历比我多。
还有问题的切入点,目的1和目的2的差异,作什么?是否得做?怎么做最好?有没有备选或改进方案?是非问题找处最佳方案。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试试。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说还是没说,而是我说了什么你却没明白是怎么回事。
“金字塔原理”认为假如有人希望通过阅读你的文章了解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那么他面临的是一项困难的任务。
因为即使你的文章篇幅很短,譬如只有两页纸,文章中也会包括大约100个句子。
读者必需阅读每一句话、理解每一句话,并且将每一句话相互关联,融会贯穿。
假如你的文章结构呈金字塔形,文章的思路自金字塔顶部起先渐渐向下绽开,那么读者确定会发觉你的文章比较简单读懂。
这一结论反映了作者芭芭拉明托对思维工作方式的一些基本发觉:大脑自动将信息归到金字塔结构的不同分组中,以便于理解。
任何预先归到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组都更加易于理解。
这说明任何书面文书都应有意地将其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原理》笔记

《金字塔原理》笔记《金字塔原理》是一本xx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巴拉·明托,王德忠、张珣译。
下面是收集好的《金字塔原理》笔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书名:金字塔原理: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作者:芭芭拉·明托译者:汪洱出版社:南海出版社出版时间:xx年8月1日本期读书会向大家推荐的是《金字塔原理》这本经典书,是麦肯锡40年经典的培训教材,金字塔原理提升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能力。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芭芭拉名托,翻译是汪洱老师和高愉老师。
关于作者,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40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撰写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
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畅销40余年不衰,广受欢迎,被译成多种文字,数次再版,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前茅。
在国内,各大企业也是全面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于思维训练出现了遗漏,在学校期间没有训练大家的逻辑思维。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中心思想明确,结论先行,以上统下,规律分组,逻辑递进,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
那金字塔原理,究竟能帮助你解决哪些问题:在思考层面:用全脑思维,提高结构化思维能力,思考全,准,快。
在书面表达和公文写作这方面:可以挖掘读者的关注点,兴趣点,需求点,利益点,用金字塔搭建逻辑清晰的框架结构。
归类分组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让人看得懂,愿意听记得住,缩短写作时间,减少修改次数。
在口头表达方面:说话演讲讲课能够使用金字塔的基本原则,回答听众最常用的4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好不好?表达时重点突出,条理清晰,言简意赅,让听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
在你管理下属:分配任务用金字塔原理,思考周到全面严谨,不重叠无遗漏。
《金字塔原理》笔记

《金字塔原理》笔记《金字塔原理》笔记(精选12篇)《金字塔原理》是一本2002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巴巴拉明托,王德忠、张珣译。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本店铺收集整理好的《金字塔原理》笔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金字塔原理》笔记 1我是一个生活比较有规律的人,晚上十一点左右准时睡觉,从不熬夜,昨晚却严重失眠了。
与其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不如捋一捋:昨晚练了两个多小时的书法,写草书写到最后兴奋了导致失眠,为什么写字呢?因为内心烦躁需要发泄。
为什么需要发泄呢?因为最近陷入了思维死胡同,出不来了。
为什么陷入思维死胡同呢?因为最近一直在读《金字塔原理》。
一般来说,读书是静心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
读完一本好书,内心会增加一份宁静。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好书,却让我读的内心烦躁焦虑,问题出在哪?《金字塔原理》分四个部分教会如何去构建逻辑性思维,啰里啰嗦一大本书中,一会讲思路的构建,一会讲内容的排列,却没有一句话真正阐明了金字塔的含义。
如同一个满腹经纶的老学究,有满肚子的学问,却只顾着往外倒,没注意方法与接受对象。
所以说,一个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是个好老师,学跟教,是两码事。
《金字塔原理》成功把我带进沟里。
随着读的书越多,我愈加觉得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意思,也在刻意的培养自己思维、讲话的逻辑性与条理性。
刚读《金字塔原理》,却是如同久旱逢甘霖,一个晚上精读了几十页,觉得收获颇多,感慨颇多,洋洋洒洒写了三篇读书笔记,心想着自己总算开始有金字塔式的思维了。
但是随着深入阅读,发现原本文思泉涌的自己一下子干涸了,因为《金字塔原理》变得不会写文章,甚至不敢写文章。
有个金字塔原理在心里,一旦没遵照这个原理,自己已经给自己判了不及格。
如同《笑傲江湖》中的一个情节,令狐冲被罚华山思过崖面壁,无意间发现了魔教十长老尽迫五岳剑派的招数,他学会了这些之后,反而失去了对自身功夫的自信,觉得再怎么高的功夫都会被破解。
人过分专注于一件事物的时候,容易陷入思维死胡同,任怎么苦思冥想也无法走出来。
《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为什么有的人办事效率低,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工作一团糟,为什么有的人说话语无伦次?原因很简单办事说话缺乏逻辑性,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叫做《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介绍了一种能清晰地展现思路的有效方法。
掌握了金字塔原理,就能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无论是平时的沟通交流还是写作、演讲、培训解决问题是时,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思想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成为一个有条理的人,这本书就能解决我们这些问题,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本书是麦肯锡40年的经典培训教材,作者芭芭拉.明托毕业于哈佛大学,麦肯锡公司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40年,帮助政府,高校,企业,等各界人士拟写商务公文,报告,演示文稿。
《金字塔原理》作为各大企业职工的经典培训教材,像沃尔玛等。
本书分为4个部分。
第一篇表达逻辑。
介绍了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金字塔结构。
也是本书的重点部分。
我们介绍下用金字塔原理和不用金字塔原理组织思想的一个区别,也是用金字塔原理解决问题的好处。
将事物组成逻辑单元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
为了说明这种方法,请看以下采购清单。
每看到一种食品时,就按以上方法将其归类,这样很可能够记住所有的9种食品: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橘子成鸭蛋苹果酸奶。
可以这样分蛋奶产品:牛奶鸡蛋咸鸭蛋酸奶。
水果:葡萄橘子苹果蔬菜:土豆胡萝卜不仅以逻辑方法将思想或者概念分组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其逻辑关系。
这样你无需再记忆9个概念中的每一个,而是仅需要记忆9个概念分别所属的3个组,这样你的思维抽象程度就提高了一层。
由于处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
这里提出了一种方法是自上而下,也就是结论先行,然后再论据。
这样避免别人听不下去。
比如说你小明迟到了原因感冒了或者路上耽搁了等。
还有一种方法是自下而上。
就是说先把自己的思想整理出来,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然后把所有的论据总结出论点。
核心观点_金字塔最顶端的思想。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第四编演示的逻辑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第四编演示的逻辑第一篇: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第四编演示的逻辑案例1:总结各部分内容得出完整结论说明下一步行动:Ppt制作原则:案例1案例2第二篇:《金字塔原理》第四章演示的逻辑--读后感第四篇演示的逻辑——读后感随着演示技术的进展,书面报告以外各种形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起来。
作者认为,将金字塔的结构和表现形式融合起来的演示方式取决于内容的长短和目标人数:信息短人数少,可能会采用书面备忘录或报告的形式;信息短人数多,可能会采用“要点备忘录”或“视觉资料文件”的形式;如果信息长且人数多,采用幻灯片的形式会更好。
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需要确保在视觉上能加强组成金字塔的思想之间的逻辑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也就是说,要使观众先了解逻辑关系,再理解它的内容。
在本篇中,作者详细讲解了这种演示技巧,这将为我们信通员工平时的写作带来实际性指导,提升我们写作水平,尤其是制作PPT的水平,使我们的思想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十章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作者在第一章中讲过:理想的文章应该让读者在30秒内理解作者的整体思维构架(包括序言、主要论点和关键句论点)。
这就需要写作者从页面上将金字塔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常见的方法有以下五种:多级标题法、下划线法、小数编号法、首行缩进法以及项目符合法。
无论采取哪种格式,目的都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所有不同类型的支持性观点,因此该五种形式不分优劣。
但需要注意,可以使用下划线等方式来突出结构,同时进行观点转换的时候还要注意添加过渡段,以避免过于突兀的问题。
使用多级标题形式时,一般方法是:核心问题用章标题表示,大字居中对齐形式;主要观点用每节标题表示,左对齐形式;次要观点用小节标题表示;次次要观点可以使用段落编号。
但在使用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不同层次的思想观点要用不同的标记区分,同一层次的思想观点采用同一视觉形式,标题用词应该反映主题思想的精髓,并应尽可能简明扼要。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有过渡
D.说明下一步行动:文章建议采取一系列行动时,有必要说明下一步措施。
第 11 章 在 PPT 中呈 现金字塔
11.1 设计文字 ppt 幻 灯片
11.2 设计图表 ppt 幻 灯片
11.3 故事梗概
① 基本原则:A.文字 ppt 应只包含最重要、经过适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表达尽量简洁 应图文并茂,各种图表配合使用 应呈现思考后的故事梗概
逻辑关系
③ 技巧:检查思想分组正确与否的方法——是否能够用单一名词表示该组的所有思想
第2章 金字塔内部 的结构
2.1 纵向关系 2.2 横向关系 2.3 序言结构
① 主题与子主题间的纵向关系——疑问/回答式对话,每一个表述都应当引发读者的疑问,在这一表述下的横向结构层次上逐个回答读者的 疑问
② 各子主题间的横向关系可用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第 5 章)的方式回答疑问
第8章 界定问题
第3篇 解决问题 的逻辑
第9章 结构化分析 问题
① 界定问题框架的各要素: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R1(现状-非期望结果),R2(目标-期望结果) ② 界定问题框架按照从左往右、再往下的原则用于序言中,读者最后看到冲突部分,由此发掘读者的疑问。 ① 结构化分析问题:界定问题→使用诊断框架(为寻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呈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假设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
③ 技巧(思想排序): A. 行动性思想(说明行动、活动、行为、步骤、流程)排序:明确每一行动产生的最终结果→将产生相同最终结果的思想合并、归类、 分组→确定每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排序→检查是否遗漏 B. 描述性思想(介绍观点、论点、论据、情况、信息)排序:把说明类似事务、或具共同点的思想归类、合并、分组→确定分组基础 →把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排序→检查是否遗漏
《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6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
现在你是否对读书笔记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字塔原理》的读书笔记1读书版推介的这本书,因为工作原因一直没能好好研读。
昨天打开电子书,粗略的读了下,发现这真是本很不错的指导论文写作的书,尤其是对提高专业写作、工作总结,都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应该首先谢谢读书版的领导火舞耀阳和版主为我们找来这么好看实用的书。
书中通过生动的举例,详实的.介绍了整个写作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写作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写作的目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
关于其中思考的逻辑部分,它用生活中的常识来举例,亲切而生动。
比如妻子指示丈夫去买菜能记住几种东西来说明,如果罗列太多条目,读者就无法记住作者所要表达的要点,告诉我们尽可能在写作中抓住要害,简明扼要的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罗列一系列的条条款款,让人不知所云。
这篇文章我特别想说说关于思考的问题,关于自上而下思考的重要性。
在这方面我有些体会。
曾经有个同事问我,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让人耐看,不厌倦。
尤其是工作计划、述职报告、工作总结。
她说,她曾经写过一个近期工作计划,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费了很长时间,也精心准备了好久。
可是领导读后,让她重写。
她差点崩溃。
我虽然没有读过她写的工作计划,但是大致还是可以猜测到领导让她重写的原因。
那就是她没有把目前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企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和解决困难办法说清楚。
而领导呢?读她的报告读了半天还不知道她到底想要说什么。
怎样才能把关键问题说清楚呢?《金字塔原理》告诉我们,如果你有意地以书中介绍的方法强迫自己“先想后写”,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使你能够:1减少最终一稿通常所需的时间2增加文章的条理性3思路清晰的文章所以我们必须首先自己学会思考,把写作的目的弄清楚,然后开始思考如何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