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 氧化铜

氧化亚铜氧化铜氧化亚铜和氧化铜是两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无机化合物。
它们在化学工业、材料科学、能源领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氧化亚铜和氧化铜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我们来了解一下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的化学式为Cu2O,是一种红色晶体粉末。
它的密度为6.0 g/cm3,熔点约为1235℃。
氧化亚铜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具有良好的光学和电学性质。
它的带隙宽度约为2.0 eV,能够吸收可见光,并产生光电效应。
因此,氧化亚铜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敏器件等光电领域。
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较常用的是热分解法和化学沉淀法。
热分解法是将铜盐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亚铜。
化学沉淀法是将铜盐溶液与还原剂反应,生成氧化亚铜沉淀。
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化学沉积法、溶胶-凝胶法等方法制备氧化亚铜。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氧化铜。
氧化铜的化学式为CuO,是一种黑色晶体粉末。
它的密度为6.3 g/cm3,熔点约为1326℃。
氧化铜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和催化性。
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如与氢气反应生成金属铜和水。
氧化铜还可用作催化剂,促进某些化学反应的进行。
此外,氧化铜还具有良好的磁性和电学性能,因此在电子器件和磁性材料中也有应用。
制备氧化铜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热分解法、化学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热分解法是将铜盐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氧化反应生成氧化铜。
化学沉淀法是将铜盐溶液与碱反应,生成氧化铜沉淀。
溶胶-凝胶法是将铜盐溶液与某种溶胶混合,通过凝胶过程制备氧化铜。
氧化亚铜和氧化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氧化亚铜为例,它在太阳能电池中作为光电转换材料,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此外,氧化亚铜还可以用于光敏器件、传感器等领域。
而氧化铜在催化剂、电子器件、磁性材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氧化铜可以用作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还可以用于制备电子器件和磁性材料。
氧化亚铜和氧化铜是两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
氧化亚铜

氧化亚铜性状:深红色或深棕色结晶性粉末。
在潮湿空气中易氧化,溶于酸和浓氨水,不溶于水。
氧化亚铜为一价铜的氧化物,红色或暗红色八面立方晶系结晶性粉末。
相对密度6.0。
熔点1235℃。
在1800℃失去氧。
不溶于水和醇,溶于盐酸、氯化铵、氨水,微溶于硝酸。
溶于盐酸生成白色氯化亚铜结晶粉末。
遇稀硫酸和稀硝酸生成铜盐。
在空气中会迅速变蓝。
能溶于浓碱、三氯化铁等溶液中。
在湿空气中逐渐氧化成黑色氧化铜。
在酸性溶液中歧化为二价铜,说明在溶液中,二价铜离子的稳定性大于一价铜离子,例如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铜。
Cu2O+H2SO4=CuSO4+Cu+H2O氧化亚铜与氨水和氢卤酸反应,因生成络合物,不歧化成二价铜和铜溶于浓氨溶液形成无色配合物[Cu(NH3)4]2+(铜铵离子),其在空气中被氧化为蓝色的[Cu(NH3)4(H2O)2]2+(二水合铜氨离子)氧化亚铜可溶于盐酸生成HCuCl2(氯化亚铜的配合物),也可溶于硫酸及硝酸分别形成硫酸铜及硝酸铜。
硫化亚铜【状态】:灰黑色结晶(正交晶体)或粉末或块状物。
【分子量】:159.158分解。
跟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硫和一氧化氮。
在隔绝空气下加热生成铜和硫化铜,在空气存在下生成氧化铜、硫酸铜和二氧化硫。
【矿藏】:在自然界以辉铜矿(也称辉铁矿)形式存在。
【制取】:由化学计量的铜和硫混合物在高真空封管内加热至400℃或由硫化铜在氢和硫化氢混合气流中加热至700℃而得,或者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共热也可制得。
【应用】用作制防污涂料、固体润滑剂、催化剂、太阳电池等。
磷化亚铜铜正一价磷负三价acyl group酰基不是一种区别有机物类别的基团。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氮、氧、碳等原子上引入酰基的反应统称为酰化,但习惯上把碳原子上引入硝基、磺基和羧基(羧基可作为碳酸的酰基)的反应分别叫硝化、磺化和羧基化。
HO-NO2 硝酸-NO2 硝酰基HO-SO3 H 硫酸-SO3H 磺酰基HO-CO-OH 碳酸C=O 碳酰基(羰)Cl-SO-Cl 亚硫酰氯(氯化亚砜)S=O 亚硫酰基CH3COOH 乙酸CH3CO- 乙酰基Hofmann 重排(降解)酰胺用溴(或氯)在碱性条件下处理转变为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反应机理反应实例亲电试剂——在反应中能接受电子,并与之共有的物质。
氧化亚铜制备

氧化亚铜制备摘要:一、氧化亚铜的简介二、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1.反应原理2.实验操作步骤三、氧化亚铜的应用领域四、氧化亚铜的注意事项正文:氧化亚铜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多种制备方法。
它主要用于电镀、催化剂、颜料等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及注意事项。
一、氧化亚铜的简介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红色晶体,不溶于水,但易溶于酸和氨水。
它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电镀、催化剂、颜料等行业。
二、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1.反应原理氧化亚铜可以通过铜和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为:2Cu + O2 → 2Cu2O。
2.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铜片或铜粉,将其放入氧化炉中;(2)将氧化炉加热至约400℃,保持恒温2-4 小时,期间需注意观察炉内反应情况,避免过度氧化;(3)待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产物,用磁铁吸附未反应的铜粉,然后用砂纸打磨表面,以除去氧化皮。
三、氧化亚铜的应用领域1.电镀:氧化亚铜常用作电镀铜的原料,因为它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能够有效地提高铜层的沉积速度和均匀性;2.催化剂:氧化亚铜作为催化剂,可以促进多种化学反应,如氢气与氧气的反应、醇与酸的反应等;3.颜料:氧化亚铜具有良好的颜料性能,可用于制造红色颜料,广泛应用于涂料、油墨等领域。
四、氧化亚铜的注意事项1.氧化亚铜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与有机物接触,以免发生火灾;2.操作过程中需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吸入粉尘和对皮肤造成刺激;3.氧化亚铜遇水会发生水解反应,应密封保存,避免受潮。
总之,氧化亚铜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氧化亚铜的作用与用途

氧化亚铜的作用与用途氧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u2O,是由铜离子和氧离子组成的。
氧化亚铜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和用途,下面将对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氧化亚铜的作用1. 催化作用氧化亚铜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可以催化许多有机反应,如氧化反应、加氢反应、脱氢反应等。
此外,氧化亚铜还可以催化电化学反应,如电解水、电解氯化钠等。
2. 电子材料氧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电池、太阳能电池、LED等电子器件。
氧化亚铜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
3. 防腐剂化工等领域中,氧化亚铜被广泛应用于防腐剂的制造。
4. 染料氧化亚铜可以作为染料使用,可以制造红色、棕色等颜色的染料。
氧化亚铜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可以用于纺织品、皮革等材料的染色。
5. 医药氧化亚铜可以用于制造医药,可以作为抗菌剂、止痛剂等药物的原料。
氧化亚铜还可以用于治疗贫血、糖尿病等疾病。
二、氧化亚铜的用途1. 电子材料氧化亚铜可以用于制造电池、太阳能电池、LED等电子器件。
氧化亚铜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以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
2. 防腐剂化工等领域中,氧化亚铜被广泛应用于防腐剂的制造。
3. 染料氧化亚铜可以作为染料使用,可以制造红色、棕色等颜色的染料。
氧化亚铜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可以用于纺织品、皮革等材料的染色。
4. 医药氧化亚铜可以用于制造医药,可以作为抗菌剂、止痛剂等药物的原料。
氧化亚铜还可以用于治疗贫血、糖尿病等疾病。
5. 陶瓷氧化亚铜可以用于制造陶瓷,可以增加陶瓷的硬度和耐磨性。
氧化亚铜还可以使陶瓷呈现出红色、棕色等颜色。
6. 玻璃氧化亚铜可以用于制造玻璃,可以使玻璃呈现出红色、棕色等颜色。
氧化亚铜还可以增加玻璃的硬度和耐磨性。
综上所述,氧化亚铜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电子材料、防腐剂、染料、医药、陶瓷、玻璃等多种用途。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氧化亚铜被广泛应用。
氧化亚铜 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氧化亚铜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氧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2O。
它具有多种重要的性质和应用,因此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氧化亚铜是一种红色固体,具有半导体性质。
它的晶体结构是立方晶系,通常呈现为立方体或正十二面体形状。
这种化合物的熔点相对较低,约为1235摄氏度。
氧化亚铜在化学反应中常被用作重要的催化剂。
它具有催化氧化反应以及电化学反应的能力,因此在电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此外,氧化亚铜在太阳能电池、光电催化和传感器等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氧化亚铜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首先,我们将对氧化亚铜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热性质进行详细的描述。
然后,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电化学合成法以及溶液法等。
这些方法在制备高纯度氧化亚铜样品和纳米材料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氧化亚铜的特性和制备方法,并进一步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
在结论部分,我们还将总结氧化亚铜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促进相关领域的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方式,它决定了文章内容的呈现顺序和逻辑关系。
本文将按照如下结构进行展开:1. 引言1.1 概述在这部分,将简要说明氧化亚铜是什么,以及它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1.2 文章结构此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目录,告诉读者整篇文章将涵盖哪些内容。
1.3 目的这一部分将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即为什么要探讨氧化亚铜的性质和制备方法,以及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要性。
2. 正文2.1 氧化亚铜的性质这部分将详细阐述氧化亚铜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结构等)和化学性质(如化学反应、溶解性等)。
2.2 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不同的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方法、物理合成方法等,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 结论3.1 总结氧化亚铜的重要性在这部分,将回顾氧化亚铜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并总结其在相关领域的作用和意义。
氧化亚铜制备

氧化亚铜制备【最新版】目录1.氧化亚铜制备的背景和意义2.氧化亚铜的性质3.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4.氧化亚铜的应用领域正文氧化亚铜制备的背景和意义:氧化亚铜(Cu2O)是一种重要的铜化合物,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在众多领域中,如电子工业、化学催化、能源转换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氧化亚铜的制备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重要环节。
氧化亚铜的性质:氧化亚铜为红色或橙色粉末,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和强碱溶液。
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遇水则生成碱式碳酸铜。
氧化亚铜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Fm-3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氧化亚铜的制备方法:1.化学沉淀法:将铜盐(如硫酸铜、硝酸铜等)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铵等碱溶液混合,通过控制 pH 值、温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得到氧化亚铜沉淀。
然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步骤,可获得纯净的氧化亚铜粉末。
2.溶胶凝胶法:将铜盐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溶胶,再通过凝胶化处理,得到氧化亚铜凝胶。
最后,经过干燥、煅烧等处理,可得到氧化亚铜粉末。
3.微波辅助法:采用微波加热技术,在短时间内完成铜盐与碱溶液的反应,得到氧化亚铜沉淀。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节能等优点。
4.溶剂热法:将铜盐与碱溶液混合,并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反应,得到氧化亚铜沉淀。
这种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高等优点。
氧化亚铜的应用领域:1.电子工业:氧化亚铜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备导电浆料、电极材料等。
2.化学催化:氧化亚铜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可用于制备催化剂,如氢氧化铜催化剂、甲醇催化剂等。
3.能源转换:氧化亚铜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光催化材料等,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4.环境保护:氧化亚铜可用于吸附和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总之,氧化亚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铜化合物,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多种多样,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高三化学氧化亚铜知识点

高三化学氧化亚铜知识点
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
写出图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化学方程式:2Cu+O2+CO2+H2O===Cu2(OH)2CO3(绿色固体)。
②化学方程式:2Cu+S===Cu2S。
③与氧化性酸
a.与浓硫酸共热:Cu+2H2SO4(浓)===CuSO4+SO2↑+2H2O;
b.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Cu+8H++2NO===3Cu2++2NO↑+4H2O。
④与盐溶液反应(写离子方程式)
a.与硝酸银溶液:Cu+2Ag+===2Ag+Cu2+;
b.与FeCl3溶液:Cu+2Fe3+===2Fe2++Cu2+。
2.氧化铜和氧化亚铜3.氢氧化铜
(1)物理性质: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
4.CuSO4·5H2O
CuSO4·5H2O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
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4·5H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波尔多液是一种农业上应用广泛的杀菌剂,它是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思考下列问题
(1)波尔多液能否用铁桶盛放?为什么?(1)不能。
原因是铁能置换波尔多液中的Cu2+,降低杀菌能力。
氧化亚铜变成氧化铜在空气氛围下的温度

氧化亚铜变成氧化铜在空气氛围下的温度1. 开场白嘿,大家好!今天我们聊一个有趣的话题:氧化亚铜是如何变成氧化铜的。
在空气中进行这个过程的时候,温度可是个关键角色哦。
你可能会想,氧化亚铜和氧化铜,这听起来像是上天派来的化学仙女,但其实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可不陌生。
这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变化,有时候需要一点火候,才会转变成更好的自己。
2. 什么是氧化亚铜?2.1 氧化亚铜的基本知识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什么是氧化亚铜。
简单来说,氧化亚铜(Cu₂O)是一种红色的固体,听上去还蛮好听的吧?它的化学结构其实很简单,由铜和氧组成。
你可以想象它就像是一把热情洋溢的火焰,鲜艳的红色让人忍不住想去接近。
不过,跟火焰不同的是,它可没有那么温暖。
2.2 在空气中的表现氧化亚铜在空气中是稳定的,但如果你让它在高温下待一段时间,嘿嘿,就会发生一些大事!这就像一位顾客在餐厅里等餐,有点时间后,突然又升起了食欲,点了更多的菜一样。
氧化亚铜就开始转变成氧化铜(CuO),而氧化铜可是那种在餐桌上炫耀的黑色食物了!3. 温度对转变的影响3.1 温度范围所以,问题来了:氧化亚铜要变成氧化铜,它需要多高的温度呢?众所周知,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进行得越快、越容易。
这就像你在夏天喝冷饮,越热越想要冰镇西瓜一样。
通常情况下,氧化亚铜要在200到300摄氏度之上才能开始转换。
哦,你没看错,只要这个温度范围一到,它就开始“起舞”了。
3.2 一旦升温而且哦,这个转变不光是简单的温度升高。
过程有时还会伴随着一些气体的释放,就像是气泡在水中冒出来,吸引眼球。
这个变化挺神奇的,似乎整个化学界都在为它欢呼。
不过,千万别小瞧温度的作用,它可是这个变化中最重要的角色。
你想想,如果没有高温,氧化亚铜可能永远停留在它那迷人的红色,而无法展现更深邃的黑色。
不觉间,已经258度了,它已经到了“变身”的时刻。
4. 实际应用4.1 在生活中的运用氧化铜可不是毫不起眼的角色,实际上,它在许多地方都有用武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B
【解析】
【详解】
设Cu和Cu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mol、ymol,根据题意,则有
64x+144y=27.2……①
由Cu→Cu(OH)2、Cu2O→2Cu(OH)2可得34x+68y-16y=39.2-27.2……②
解得x=0.2、y=0.1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0.1=2∶1,A正确;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氧化亚铜
一、单选题
1.向27.2gCu和Cu2O的混合物中加入某浓度的稀硝酸0.5L,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NO和Cu(NO3)2,在所得溶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L,此时溶液呈中性。金属离子已完全沉淀,沉淀质量为39.2g。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u与Cu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6mol/L
提出假设:
假设1:红色粉末是Fe2O3
假设2:红色粉末是Cu2O
(1)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探究实验:
取少量粉末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在所得溶液中再滴加KSCN溶液。
(2)若假设1成立,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滴加KSCN试剂后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三氧化二铁。你认为这种说法合理吗?__________。简述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若固体全部溶解,则发生的离子反应只有:Fe2O3+6H+=2Fe3++3H2O
B.若固体部分溶解,则样品中一定含有Cu2O,一定不含有Fe2O3
C.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则样品中n(Fe2O3):n(Cu2O)为2:1
D.另取a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称其质量为b g(b>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9(b-a)/a
(实验2):将实验1中试管底部的橙黄色沉淀取出,分装在两
支小试管中,以后的操作和现象如下:
序号
操作
现象
①
滴入稀硝酸溶液
沉淀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最终得到蓝色溶液。
②
滴入稀硫酸溶液
橙黄色沉淀转变为紫红色不溶物,溶液呈现蓝色
阅读资料:常见铜的化合物颜色如下:
物质
颜色
物质
颜色
氯化铜
固体呈棕色,浓溶液呈绿色,稀溶液呈蓝色
氢氧化亚铜(不稳定)
橙黄色
碱式氯化铜
绿色
氢氧化铜
蓝色
氧化亚铜
砖红色或橙黄色
氯化亚铜
白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的常见正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最终试管底部橙黄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电解开始30s内,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阳极上发生的反应为:___________。
【详解】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n(S)=n(BaSO4)=4.66g÷233g/mol=0.02mol,0.64 g红色固体物质是Cu单质,n(Cu)=0.64g÷64g/mol=0.01mol,则根据方程式Cu2O+ H2SO4=CuSO4+Cu+H2O中相应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可知n(Cu2O)= n(Cu)=0.01mol,则其反应产生的Cu2+的物质的量是0.01mol,在酸溶解金属氧化物后得到的溶液中Cu2+的总物质的量是=0.1 mol/L ×0.2L=0.02mol>0.01mol,说明有0.01mol Cu2+是CuO与硫酸反应生成,则根据CuO+H2SO4=CuSO4+H2O,则n(CuO)= 0.01mol。
B、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硝酸的物质的量为1.0mol+(0.2mol×2+0.1mol×2)/3=1.2mol,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0.5L=2.4mol/L,B不正确;
C、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0.2mol×2+0.1mol×2)/3=4.48L,C正确;
A.反应中Cu2O只作氧化剂
B.若有28.8g Cu2O参加反应,则转移电子数为0.2NA
C.Cu2O的稳定性比CuO弱
D.如果溶液中出现蓝色,说明CuO已分解
二、多选题
9.已知有反应:Cu2O+2H+=Cu+Cu2++H2O,则可用来检验氢气还原CuO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的试剂是()
A.稀硝酸B.稀硫酸C.盐酸D.浓硫酸
B.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C.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D.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
三、综合题
11.某化学研究小组以铜为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探究过程如下:
(实验1):如右下图装置,电源接通后,与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上有大量气泡产生;与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由粗变细。电解开始30s内,阳极附近出现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出现橙黄色浑浊,此时测定溶液的pH约为10。随着沉淀量的逐渐增加,橙黄色沉淀慢慢聚集在试管底部,溶液始终未出现蓝色。
溶液变蓝绿色,试管底有红色沉淀
氧化性: 大于
D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熔化的铝滴落
生成 熔点比 高
A.AB.BC.CD.D
3.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由于反应温度不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可能产生Cu或Cu2O,两者都是红色固体。某同学对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所得的红色固体产物进行验证,每一次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由此推出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产物是( ).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钡,A错误;
B.原铜的硫化物中Cu元素的物质的量为n(Cu)=n(CuO)+2n(Cu2O)=0.01mol+2×0.01mol=0.03mol;原铜的硫化物中S元素的物质的量0.02mol,所以n(Cu)∶n(S)=3∶2,B错误;
C. 100 mL 1 mol/LH2SO4的物质的量是n(H2SO4)=0.1L×1mol/L=0.1mol,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Fe粉,最后的溶液为FeSO4,所以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解Fe的物质的量为0.1mol,其质量为0.1mol×56g/mol=5.6g,C错误;
D、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1.0mol-0.2mol×2-0.1mol×2×2=0.2mol,D正确。
答案选B。
2.A
【解析】
【详解】
A.氯水与 反应,生成溴,苯的密度大于水,则苯萃取溴后,有机层在上层,呈橙红色,氧化性: ,A正确;
B.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氧化BaSO3生成BaSO4沉淀,则不能确定 溶液是否变质,B错误;
(3)写出实验2中①、②的离子方程式: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12.Fe2O3、Cu2O都是红色粉末,常用作颜料。某校化学实验小组通过实验来探究一红色粉末是Fe2O3、Cu2O或二者混合物。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Cu2O溶于稀硫酸生成Cu和CuSO4;在空气中加热生成CuO。
A.1.6agB.(a-1.6)gC.(a-3.2)gD.无法计算
5.为探究某铜的硫化物组成,取一定量硫化物在氧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盛有足量的H2O2和BaCl2的混合液中,得到白色沉淀4.66 g;将灼烧后的固体(仅含铜与氧2种元素)完全溶于100 mL 1 mol/LH2SO4中,过滤,得到0.64 g红色固体,将滤液稀释至200 mL,测得c(Cu2+)=0.1 mol/L。已知:Cu2O+ H2SO4=CuSO4+Cu+H2O。
C. 与盐酸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在反应中,氢离子不表现氧化性,C错误;
D.熔化的铝不滴落,D错误;故答案为:A。
3.D
【解析】
【分析】
Cu2O与稀硫酸发生反应:2Cu+=Cu2++Cu,Cu2O和Cu都能与浓硫酸、稀硝酸、浓硝酸等强氧化性物质反应,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详解】
已知酸性条件下有如下反应:2Cu+═Cu2++Cu,向红色固体中加入稀硫酸,有红色固体和蓝色溶液,红色固体为铜,蓝色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由此可推出原红色固体里一定有Cu2O,对于溶液中的红色固体铜,一种可能是原来有一部分,Cu2O和硫酸反应生成一部分,另一种可能是全部由Cu2O和硫酸反应生成的,因此可得出结论,红色固体里一定有Cu2O,可能有铜,故选D。
C.产生的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D.Cu、Cu2O与硝酸反应后剩余HNO3为0.2mol
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 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上层液体呈橙红色
氧化性:
B
向 溶液中加入 溶液,生
白色沉淀不溶解
溶液已经变质
C
向盛有 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盐酸
(4)若固体粉末完全溶解无固体存在,滴加KSCN试剂时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原固体粉末是____________,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延伸:经实验分析,确定红色粉末为Fe2O3和Cu2O的混合物。
(5)实验小组欲用加热法测定Cu2O的质量分数。取a g固体粉末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待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其质量为bg(b > a),则混合物中Cu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