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工艺流程图
干熄焦工艺操作规程(简)

干熄焦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济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目录一、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 (1)二、生产岗位 (2)1. 干熄焦主控岗位 (2)1.1 工艺流程 (2)1.2 原料及产品的技术要求 (2)1.3 工艺设备 (4)1.4 工艺操作 (5)1.5 特殊操作 (20)1.6 工艺事故的分类和责任划分 (23)2.筛运焦岗位 (24)2.1 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原料、产品技术条件及质量标准 (24)2.3 工艺设备 (24)2.4 工艺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特殊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工艺事故的分类和责任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电站岗位 (25)3.1 工艺流程 (25)3.2 汽轮机操作 (25)3.3 发电机操作 (45)4.除尘岗位 (62)4.1 工艺流程 (62)4.2 工艺技术指标 (63)4.3 工艺设备 (63)4.4 工艺操作 (66)4.5 特殊操作 (73)4.6 工艺事故的分类及责任划分 (74)一、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干熄焦工艺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氮气),在干熄炉内与炽热红焦进行换热,从而冷却焦炭,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递给干熄焦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进行发电(蒸汽冷凝成水后,打入除盐水箱循环使用)。
冷却后的循环气体再由风机加压,鼓入干熄炉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系统主要由焦炭物流系统(干熄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提升机、电机车及焦罐台车、焦罐)、气体循环系统(循环风机、干熄炉、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锅炉)、干熄炉系统、除尘地面站、自动控制系统、发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170t干熄焦车间操作规程22

目录一、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 (1)二、生产岗位 (2)1. 干熄焦主控岗位 (2)1.1 工艺流程 (2)1.2 原料及产品的技术要求 (2)1.3 工艺设备 (3)1.4 工艺操作 (4)1.5 特殊操作 (15)1.5.7 异常天气的处理 (17)2.筛运焦岗位 (17)2.1 工艺流程 (17)2.2 原料、产品技术条件及质量标准 (18)2.4 工艺操作 (18)2.5 皮带特殊操作 (19)2.6 工艺事故的分类和责任划分 (19)4.除尘岗位 (19)4.1 工艺流程 (19)4.2 工艺技术指标 (19)4.3 工艺设备 (20)4.4 工艺操作 (20)4.5 特殊操作 (22)一、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干熄焦工艺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氮气),在干熄炉内与炽热红焦进行换热,从而冷却焦炭,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递给干熄焦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进行发电(蒸汽冷凝成水后,打入除盐水箱循环使用)。
冷却后的循环气体再由风机加压,鼓入干熄炉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系统主要由焦炭物流系统(干熄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提升机、电机车及焦罐台车、焦罐)、气体循环系统(循环风机、干熄炉、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锅炉)、干熄炉系统、除尘地面站、自动控制系统、发电系统等部分组成。
干熄焦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170t/h干熄焦系统工艺流程图二、生产岗位1. 干熄焦主控岗位1.1 工艺流程1—干熄炉;2—1DC;3—锅炉;4—2DC;5—循环风机;6—给水预热器;7—旋转密封阀图2.1 干熄焦锅炉系统工艺流程图1.2 原料及产品的技术要求1.2.1 原料产品、技术条件及质量标准:每孔炭化室产干全焦量:31.26t红焦温度:950~1050℃1.2.2 质量标准:排焦温度:≤200℃干熄炉出口循环气体温度:900~980℃1.2.3 岗位工艺技术指标:干熄炉熄焦风料比:≤1350Nm3/t红焦,干熄炉最大风量:2230000Nm3/h.锅炉出口循环气体温度:160~180℃循环气体成分:CO:4-6 % H2:0-3 % O2:0-1 % CO2:<8-15 % N2>66 % 焦炭烧损率:≤2%干熄炉预存段压力:0~±50Pa干熄炉入口循环气体温度:115℃~130℃除盐水箱水位:有发电回水时:5.5~6.5m;仅有动力供水时: 6.5~7.0m除氧器水位:0±100 mm汽包水位:0±50 mm副省煤器入口水温≥60℃,副省煤器出口水温≤120℃除氧器入口水温:≤85℃除氧器压力:0.02 MPa仪表用气及N2压力:≥0.4MPa,低压蒸汽压力:≥0.6MPa锅炉入口气体压力:≥-1270 Pa ~-400 Pa减温器出口温度:<450℃锅炉主蒸汽温度:540±5℃,压力:9.5±0.2Mpa(在锅炉出口主蒸汽调节阀后)锅炉给水温度:104℃锅炉蒸发量:Q=87.5t/h(额定),81.6t/h(正常),0.575±0.02t/t-c锅炉排污率:2%1.4.1 主控工现场操作1.4.1.1 循环风机操作①风机启动前的检查a. 确认风机电机及机械部分的检修工作全部结束。
干熄焦项目技术与设备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京宝焦化有限公司160t/h干熄焦项目工艺技术方案及主要设备1.主要工艺流程1.1 干法熄焦流程红焦从焦炉中推到安放在焦罐台车上的旋转焦罐里。
焦罐容量设计为可以接受一个焦炉炭化室的全部焦炭。
焦罐台车及焦罐由电机车运送到干熄焦装置提升井下。
提升机将装满红焦的焦罐挂钩提起,提升过程中用护板把焦罐顶部盖上。
提升机将焦罐提升并横移至干熄炉炉顶,通过带布料器的装入装置将焦炭装入干熄炉内。
装焦完毕焦罐升起(这时焦罐底板自动关闭)并被运送到提升机提升井前。
这时装焦装置自动走开,干熄炉装焦口盖上盖子。
空焦罐放下,安放到移动的平板车上,之后,由牵引装置移到电机车上。
在干熄炉中焦炭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焦炭被冷却至180℃(设计值)以下,经排焦装置卸到带式输送机上,然后送往筛贮焦系统。
干熄焦装置的装料、排料、预存室放散及风机后放散等处的烟尘均进入干熄焦除尘地面站,进行除尘后排放。
其工艺流程见下图:炭化室拦焦机导焦栅推焦机约1000℃红焦焦罐吊车下电机车牵引吊车顶提升加盖干熄槽顶平移干熄槽预存室装入装置红焦干熄槽红焦冷却室排出装置与惰性气体热交换胶带运输机冷焦<200℃1.2 气体循环冷却流程循环风机将冷却焦炭的惰性气体从干熄炉底部的供气装置鼓入干熄炉内,与红热焦炭逆流换热。
自干熄炉排出的热循环气体的温度约为900~980℃,经一次除尘器除尘后进入干熄焦锅炉换热,温度降至160~180℃。
由锅炉出来的冷循环气体经多管旋风二次除尘器除尘后,由循环风机加压,再经副省煤器换热冷却至130℃后进入干熄炉循环使用。
一﹑二次除尘器分离出的焦粉,由专门的输送设备将其收集在贮槽内,以备外运。
其工艺流程见下图:循环风机干熄槽的供气装置冷惰性气体~130℃冷却室环形气道与红焦热交换干熄槽预存室惰性气体920~980℃一次除尘器余热锅炉焦粉沉下二次除尘器惰性气体降至≤180℃焦粉沉下1.3 蒸汽发电流程干熄焦蒸汽发电流程为:除盐水→除盐水箱→除氧器给水泵→给水预热系统→除氧器→锅炉给水泵→余热锅炉→主汽门→汽轮机(拖动发电机发电)→凝汽器(凝结成水)→凝结水泵→除盐水箱。
干熄焦焦炭烧损过程分析课件

控制目标
降低焦炭烧损率,提高焦炭质量 与产量。
控制效果评估
通过对比控制前后的数据,评估 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干熄焦焦炭烧损控制措施
降低入炉煤挥发分
挥发分是煤中的可燃性气体,其 含量越高,煤的烧损率越大。因 此,降低入炉煤的挥发分含量可
以有效降低焦炭烧损。
选用低挥发分的煤种,如烟煤、 褐煤等,可以降低焦炭烧损率。
干熄焦焦炭烧损案例分析
某钢铁厂干熄焦焦炭烧损案例
烧损情况描述
该钢铁厂采用干熄焦工艺,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焦炭烧 损的情况。烧损表现为焦炭表面出现裂纹、块状脱落等现 象。
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烧损的主要原因是干熄焦工艺操作不 当,导致焦炭在干熄过程中受到过度的热冲击,从而产生 裂纹和脱落。
解决方案
干熄焦焦炭烧损 过程分析课件
目录
• 焦炭烧损原因分析
干熄焦工艺简介
干熄焦工艺原理
干熄焦工艺是一种利用惰性气体(如氮气)在干熄炉中与高温焦炭进行热交换, 将焦炭温度降低到200℃以下,同时回收焦炭余热并产生蒸汽的工艺。
该工艺通过惰性气体与焦炭的热交换,使焦炭在干熄炉内缓慢冷却,避免了传统 湿法熄焦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
优化配煤结构
配煤结构是指各种不同品质的煤在炼 焦过程中的配合比例。优化配煤结构 可以提高焦炭的质量和性能,降低焦 炭烧损。
综合考虑原料煤的价格、供应情况等 因素,在满足焦炭质量的前提下,合 理调整配煤结构,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和焦炭烧损。
根据不同的原料煤性质和焦炭质量要 求,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最优的配 煤比例。
影响因素
温度、氧气浓度、焦炭的 粒度与组成等。
焦炭烧损过程模型
干熄焦工艺操作规程(简)

干熄焦工艺技术操作规程济钢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二O一三年目录一、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 (1)二、生产岗位 (2)1. 干熄焦主控岗位 (2)1.1 工艺流程 (2)1.2 原料及产品的技术要求 (2)1.3 工艺设备 (4)1.4 工艺操作 (5)1.5 特殊操作 (20)1.6 工艺事故的分类和责任划分 (23)2.筛运焦岗位 (24)2.1 工艺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原料、产品技术条件及质量标准 (24)2.3 工艺设备 (24)2.4 工艺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特殊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 工艺事故的分类和责任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电站岗位 (25)3.1 工艺流程 (25)3.2 汽轮机操作 (25)3.3 发电机操作 (47)4.除尘岗位 (65)4.1 工艺流程 (65)4.2 工艺技术指标 (66)4.3 工艺设备 (66)4.4 工艺操作 (68)4.5 特殊操作 (75)4.6 工艺事故的分类及责任划分 (76)一、生产工艺简介及流程图干熄焦工艺是利用冷的惰性气体(氮气),在干熄炉内与炽热红焦进行换热,从而冷却焦炭,吸收了红焦热量的惰性气体,将热量传递给干熄焦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送至汽轮机进行发电(蒸汽冷凝成水后,打入除盐水箱循环使用)。
干熄焦工艺流程

一、干法熄焦的发展干熄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瑞士,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干熄焦得到长足发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宝钢首先引进了日本的干熄焦技术,随之济钢、首钢、武钢等企业先后引进这项技术,均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
目前,山西仅有太原钢铁集团采用了干法熄焦技术。
二、干法熄焦概述(1)装满红焦的焦罐由电机车牵引至提升井架下,通过自动对位装置对准提升位置。
提升机将装满红焦的焦罐提升并横移至干熄炉炉顶,通过带料钟的装入装置将焦炭装入干熄炉内。
在干熄炉中焦炭与惰性气体直接进行热交换,焦炭被冷却后经排焦装置卸至胶带输送机上,经胶带输送机送往原筛焦工段。
冷却焦炭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通过干熄炉底部的供气装置鼓入干熄炉与红焦炭进行换热。
由干熄槽出来的热惰性气体温度随着入炉焦炭温度的不同而变化。
如果入炉焦炭温度稳定在1050℃,该温度约为980℃。
热的惰性气体经一次除尘器除尘后进入余热锅炉换热,温度降至170℃。
惰性气体由锅炉出来后,再经二次除尘和循环风机加压经水预热器冷却至约130℃进入干熄槽循环使用。
除尘器分离出的焦粉,由专门的输送设备将其收集在贮槽内,以备外运。
干熄焦的装入、排焦、预存室放散等处产生的烟尘均进入干熄焦环境除尘系统进行除尘后达标排放。
干熄焦工艺流程见图1:1--焦炉2--导焦车3--焦罐4--横移台车5--运载车6--横移牵引装置7--吊车8--装炉装置9--预存室10--冷却室11--排焦装置12--皮带机13--一次除尘器14--锅炉15--水除氧器16--二次除尘器17--循环风机图1 干熄焦工艺流程图三、干法熄焦所采用的环保措施:干法熄焦在减排方面取得显着的效果,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1)红焦运输途中,从提升塔到装焦口焦罐加盖;(2)干熄炉炉顶装焦口设置环形水封座,装焦时接焦漏斗的升降式密封罩插入水封座中形成水封,防止粉尘外溢,同时,接焦漏斗接通活动式抽尘管,斗内被抽成负压,将装焦时瞬间产生的大量烟尘抽入除尘管中,以减少粉尘的扩散污染;(3)排焦装置采用电磁振动给料机加旋转密封阀的方式,胶带机设密封罩,并在焦炭排出口及胶带机受料点均设吸气罩,将烟气导入脉冲袋式除尘器,经除尘净化后排放;(4)干熄槽放散管及循环气体常用放散管的高温放散气体被吸气罩捕集后,首先经过冷却器降低烟气温度,再与排焦口、排焦口胶带机以及新焦转运站的低温尘气混合,再进入脉冲袋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5)焦炉干熄焦除尘共有两级除尘系统,一级除尘器采用重力沉降槽式除尘装置,用于除去循环气体中所含的粗粒焦粉,以降低对干熄焦锅炉炉管的磨损;二次除尘器采用多管旋风分离式除尘器,以将循环气体中的细粒焦粉进一步分离出来,以降低焦粉对循环风机叶片的磨损;(6)在生产过程钟,焦转运站、筛焦楼、贮焦槽顶部及底部、各转运站等处均会产生粉尘,为了更好的收集这部分粉尘,在各个部位均设置了除尘点,将干熄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收集后经脉冲布袋式除尘器除尘,烟尘经净化后达标排放。
干熄焦工艺流程图及介绍

干熄焦余热利用1 概述焦炭干法熄焦(Coke Dry Quenching简称CDQ)是一种利用炽热的焦炭和惰性气体直接接触换热的新型的熄焦工艺。
干熄焦是炼焦工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在改善焦炭质量、回收利用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有着传统湿熄焦无法比拟的优势。
国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发展干熄焦技术,到20世纪中后期,该技术已发展成熟并在发达国家广泛采用。
20世纪80年代,我国宝钢首次从日本成功引进干熄焦技术。
1.1 国外干熄焦技术的发展状况国外,干熄焦起源于瑞士,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干熄焦技术,采取的方式各异,而且一般规模小,生产不稳定。
进入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多数大型焦化厂进行推广。
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有40%的焦化厂采用了干熄焦技术,但前苏联干熄焦装置在自动控制和环保措施方面起点并不高,且单套处理量在50~70t/h。
国外干熄焦发展最快的为日本,消化吸收改进苏联的干熄焦技术。
到90年代中期,日本干熄焦装置有31套,100t/h以上17套,干熄焦单套处理量最大可达到200t/h以上。
日本不仅在国内普遍采用干熄焦技术,还将干熄焦技术输出到德国、中国、韩国等国家,其干熄焦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2 国内干熄焦技术的发展情况目前节能、环保是冶金行业必须面对的两大课题。
九十年代至今,针对国家对环保标准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减排的环保意识。
同时随着大型化高炉不断增多,高炉炼铁操作对焦炭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如何解决传统的湿法熄焦所存在的浪费红焦显热,焦炭强度难以提高、水份波动大,影响高炉正常的生产操作以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就成为专业焦化厂急需解决的难题,而干法熄焦工艺技术的采用,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提高了焦炭质量,即提高焦炭强度和降低焦炭反应性,降低了高炉的焦比且提高了高炉利用系数,干熄焦技术的应用不仅免除了对周围设备的腐蚀和对大气造成污染,而且由于采用焦罐定位接焦,焦炉出焦时的粉尘污染易于控制,改善了生产环境;干熄焦可以吸收利用红焦80%左右的显热,产生的蒸汽用于发电,大大降低了炼焦能耗,同时也适应了国家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策略。
干熄焦的工艺流程

干熄焦主要由干熄炉、装入装置、排焦装置、提升机、电机车及焦罐台车、焦罐、一次除尘器、二次除尘器、干熄焦锅炉单元、循环风机、除尘地面站、水处理单位、自动控制部分、发电部分等组成。
根据设计的不同,干熄焦系统包含的主要设备也不尽相同,比如德国1mA设计的干熄焦就没有一次除尘器,其进锅炉的循环气体中粗颗粒焦粉的去除由于熄炉本体完成;有的干熄焦直接采用外供除盐水,因此省略了干熄焦除盐水生产这一环节,只是对外供除盐水进行除氧处理即可;有的干熄焦没有设计发电装置,锅炉产生的蒸汽经减温减压后直接并网使用.从炭化室推出的红焦由焦罐台车上的圆形旋转焦罐(有的干熄焦设计为方形焦罐)接受,焦罐台车由电机车牵引至干熄焦提升井架底部,由提升机将焦罐提升至提升井架顶部;提升机挂着焦罐向干熄炉中心平移的过程中,与装入装置连为一体的炉盖由电动缸自动打开,装焦漏斗自动放到干熄炉上部;提升机放下的焦罐由装入装置的焦罐台接受,在提升机下降的过程中,焦罐底闸门自动打开,开始装入红焦;红焦装完后,提升机自动提起,将焦罐送往提升井架底部的空焦罐台车上,在此期间装入装置自动运行将炉盖关闭。
装入干熄炉的红焦,在预存段预存一段时间后,随着排焦的进行逐渐下降到冷却段,在冷却段通过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冷却,再经振动给料器、旋转密封阀、溜槽排出,然后由专用皮带运输机运出。
为便于运焦皮带系统的检修,以及减小因皮带检修给干熄焦生产带来的影响,皮带运输机一般设计有两套,一开一备。
冷却焦炭的循环气体,在干熄炉冷却段与红焦进行热交换后温度升高,并经环形烟道排出干熄炉;高温循环气体经过一次除尘器分离粗颗粒焦粉后进入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温度降至约160~(2的低温循环气体由锅炉出来,经过二次除尘器进一步分离细颗粒焦粉后,由循环风机送入给水预热器冷却至约130~C,再进入干熄炉循环使用。
经除盐、除氧后约104℃的锅炉用水由锅炉给水泵送往干熄焦锅炉,经过锅炉省煤器进入锅炉锅筒,并在锅炉省煤器部位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吸收循环气体中的热量;锅炉锅筒出来的饱和水经锅炉强制循环泵重新送往锅炉,经过锅炉鳍片管蒸发器和光管蒸发器后再次进入锅炉锅筒,并在锅炉蒸发器部位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吸收循环气体中的热量;锅炉锅筒出来的蒸汽经过一次过热器、二次过热器,进一步与循环气体进行热交换,吸收循环气体中的热量后产生过热蒸汽外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