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江门市高一语文测试 参考答案
广东省江门市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年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广东省江门市语文高一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题目:《秋之韵》秋天,是四季之中最为斑斓的一季。
它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没有夏天的热情似火,也没有冬天的纯洁无瑕,但它却以其独有的方式展现着生命的韵味。
树叶由绿转黄,再变为红色,最终落尽;果实成熟了,从树上落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黄的外衣。
秋天的美,在于它的成熟与收获,更在于它那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人们常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但在我看来,秋日的寂寥并非全然消极,它也是一种宁静,一种思考,一种对过往的回忆与未来的憧憬。
当秋风轻拂过脸庞,带来一丝丝凉意时,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用心感受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题目】1.文章主要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特点?2.作者认为秋天与其他季节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多选)A. 春天生机勃勃B. 夏天热情似火C. 冬天纯洁无瑕D. 秋天斑斓且有淡淡忧伤3.请根据上下文推测,“馈赠”一词在此处的意思是什么?4.“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5.作者对于秋天的态度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秋天。
2.D。
3.“馈赠”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给予人们的礼物,即秋天带给人们的美丽景色和深思的机会。
4.这句话表达了古人对于秋天寂寥氛围的一种悲伤情绪。
5.作者对秋天持有欣赏的态度,他不仅看到了秋天的美丽与收获,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思考与回忆的价值。
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凝望着星空,思绪万千。
那闪烁的繁星,仿佛是无数个梦想在夜空中绽放,而我,也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梦想,是人生的指南针,它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
在我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我想用文字记录生活的点滴,传递情感的温度,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文学比赛。
在比赛中,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选手,他们的作品各具特色,让我深感敬佩。
在紧张的比赛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写作,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江门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

江门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调研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2017·浙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10分)社会传播过程中至少要求两个人。
他们结成信息分享关系,共享一套信息符号。
结成传播关系的目的是寻求信息、劝说、传授、娱乐或其他。
目的不同,参与者的角色也不同。
比如,追求娱乐的人愿意“悬置怀疑”;预料对方会劝说的人将加强防范。
然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参与者总是要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编制信息代码,将他编制的符号发送给对方。
我们将这样的传播行为称为A类传播行为。
白纸黑字的符号可以长期保存,手势或面部表情或讲出来的话则稍纵即逝。
无论时间长短,在传播过程的某个时刻,这些符号都独立存在,脱离了参与传播的双方。
接受讯息的参与者,将根据自己的认知需要,调动各种资源和传播技能,决定是否接受对方发出的符号。
如果接受,他就按照自己的认知地图对这些符号进行加工。
我们将这些行动称为B类传播行为。
第二个参与者也可能要进行编码,这些编码多半是非正式的、无意的,可能是面部表情,也可能是其他信号,表示有没有兴趣、是否相信、是否理解等的信号;第一个参与者对第二个参与者的信号进行解码,将其当做反馈。
如果情况需要,第二个参与者还可能进行正式的编码,发出这些符号,转而进行A类传播行为;反过来,第二个参与者的A类传播行为又可能引起第一个参与者的B类传播行为,如此等等,循环往复。
换言之,任何讯息都不能直接引起一望而知的外显行为。
如上所述,讯息不像电流,电能沿电线流动,抵达灯泡,灯泡随即发亮。
诚然,有些反应嵌入本能,近乎自动;例如,一听见汽车喇叭声,一听见“失火了”的呼喊,我们就很快做出反应。
然而即使这些快速反应也要经过一些中间步骤。
首先我们要听到那样的声音,然后我们要对它进行解释:“他是在对我鸣喇叭吗?”“哪里着火了?”外在符号影响行为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改变形势在他心中的印象。
2009年江门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答案

2009年江门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8题、13题每题3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
12题5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1.D(A.都读piāo jī/qǐ jiān /qiàn;B.都读 màn gài/kǎi 都读“bì”;C.qiē/qiè都读“shū”都读“dàng”;D.héng/hèng wěi/wèi cāng/chuàng)2.B(A.不刊之书:比喻不能修改、不可磨灭的著作。
根据语境,应为“鸿篇巨制” C.自起炉灶:指另搞一套。
根据语境,应为“自出机杼”,自出机杼:指诗文不入旧套,自有新意 D.触目惊心:指看到某种严重情况而引起内心极大的震动。
根据语境,应为“耳目一新”)3.D.(A.成分残缺,介词“当……的时候”。
B.结构杂糅,应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传统工艺美术品……”。
C.搭配不当,“建立”和“基金”不搭配,可改为“建立国家规划监督员制度,设立国家级专项保护基金”;成分残缺,“发挥”缺宾语中心语,可在“保护和监督”后加上“作用”)9.(10分)(1)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4分,对2处给1分)(2)翻译①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都笑话他。
(3分)②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
(3分)10.(1)明净澄洁、秋高气爽、高远廖廓。
答出1点给1分。
(参见《赏析》)(2)诗人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
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心境与胸怀的象征与外化。
特别是诗的三四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峻拔向上的精神性格。
11.①道之所存却话巴山夜雨时②百年多病独登台金就砺则利③别有幽愁暗恨生伤心秦汉经行处④多情应笑我忠之属也(每空1分,每空错、漏、多一字则该空不得分)12.A C(A项,原文的表述是“只有……才能……”而非“只要……就能……”。
广东省江门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江门市2009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共s页,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惆怅./为虎作怅.馈.赠/匾.乏恫吓./吓.唬B.弹勃./骇.人听闻摇曳./游弋.破绽./绽.放C.谙.熟/万马齐暗.浑.水/混.杂刹.那/刹.车D.谦恭./事必躬.亲灼.热/卓.越停泊./湖泊.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我脑袋里保留的旧的思想意识颇多,每一次望到一望无际的池塘,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
‘哪怕是芦苇呢,也比什么都没有强.最这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
有池塘就应当有点绿的东西,好的最理想的当然是荷花。
中国旧的诗文中,描写荷花的简直是多如牛毛了.周敦颐的《爱莲说》读书人不知道的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他那一句有名的“香远益清”是妇孺皆知的。
几乎可以说,中国没有人不爱荷花的。
可我们楼前池塘中独独缺少荷花.每次看到或想到,总觉得是一块心病.A.一望无际B.多如牛毛C.绝无仅有D.妇孺皆知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时下,冠以“文化”比比皆是,但热闹之余感到,其中似掺杂了一些随意性、功利性,少了对文化“敬惜字纸”的敬畏感。
广东省江门市语文高一上学期2024-2025学年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江门市语文高一上学期测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题目: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洋社会中的家庭是界限分明的团体,而中国社会的家庭概念则相对模糊。
B. 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表明,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C. “断亲”现象在青年中普遍存在,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割断亲戚关系。
D. 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内卷化是导致“断亲”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答案:C解析:•A项正确,原文中提到“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和“在中国,这句话却显得含糊得多”,说明了中西家庭概念的不同。
•B项正确,原文中明确提到“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这是“差序格局”的核心特点。
•C项错误,原文中指出“’断亲’现象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心理意义上的,而非法律意义上的”,与C项中的“是一种法律意义上的割断亲戚关系”相矛盾。
•D项正确,原文中提到“教育内卷化和社会快速变化”以及“互联网的普及”都是导致“断亲”现象的重要原因。
2.下列关于“差序格局”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差序格局”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
B. 在“差序格局”中,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C. “差序格局”像蜘蛛网一样,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以“己”为中心向外推。
D. “差序格局”与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相同,都是界限分明的。
答案:D解析:•A项正确,原文中提到“这里我们遇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性了”,并解释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B项正确,原文中提到“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C项正确,原文中用“蜘蛛网”来比喻“差序格局”,并指出“每个人以‘己’为中心,像石子投入水中,一圈圈向外推”。
•D项错误,原文中提到“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而中国社会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答案

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一年级语文科试卷答案1.D(根据第一段“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一句,可看出“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不合文意。
)2.C (“加强人际关系纽带”错。
第二段虽然讲人们的“交际活动”进一步加速,但第三段中讲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第四段又说“削弱了”“人际关系纽带”。
)3.A(第五段谈应对挑战的办法,没有“突破时空限制”的意思。
)4.A(假,假借,这里指调拨军队。
)5.A(都是将要的意思。
B他们的,婉商语气;C的,提宾标志;D比得上,达到。
)6.C(原文“兵法不曰”是反诘语气,正符合。
)7.见译文。
参考译文:韩信与张耳凭借数万兵力,准备东下井陉进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袭击他们,便在井陉口聚集军队迎击,号称兵力二十万。
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策:“臣听说‘从千里之外运送粮食,士兵面有饥色;打来柴草后才能做饭,将士常吃不饱。
'现井陉口的道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成队列,队伍排出数百里,这种形势下运输粮食的车载必然落在后面。
希望您拨给我奇兵三万人,在山道截拦他们的辎重;您派人挖深沟,筑高墙,坚守营地不与汉军交战。
他们向前无法作战,向后不能撤退。
我率奇兵断绝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中无处掳掠。
希望您留心考虑臣的提出的计策。
”成安君陈余是个儒生,常称“仁义之师不用阴谋诡计”,他说:“今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其实不过数千,从千里外向我进犯,也已经疲惫之极。
现在我们这样回避而不迎击,倘若今后有强者来犯,又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呢!”韩信派人暗中察看,探子了解到陈余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方才引兵下井陉。
距离井陉口三十里,停下来宿营。
韩信挑选二千善战的骑兵,让每人持一面红旗,从小道行,隐蔽在山间观察赵军。
韩信告诫这些兵士:“赵军若发现我军后退,必倾巢而出追逐我军,你们急速突入赵军营地,拔下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的红旗。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 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赝.品/摇曳.概.况/愤慨.咽.喉/哽咽.B、溯.源/夙.愿憧.憬/瞳.孔大厦./厦.门C、斟.酌/甄.别荟萃./猝.然模.样/楷模.D、商榷./证券.燥.热/烦躁.降.临/降.伏【参考答案】A【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字音涉及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的读音。
作答字音字形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相同。
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音分辨。
【解析】A项yàn/yè,gài/kǎi,yàn/yè;B项sù,chōng/tóng,shà/xià;C项zhēn,cuì/cù,mú/mó;D项què/quàn,zào,jiàng/xiáng。
⒉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欣逢您四十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江门市普通高中高一语文月月考试题

上学期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01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坍圮.pǐ粗犷.kuànɡ遒.劲qiú自艾.自怜yìB.熨.帖yù巷.道hàng 憎.恨zēng 敛声屏.气bǐnɡC.隽.永juàn炽热zhì百舸.gě装模.作样múD.哽咽.yè瞋.视chēn 俨.然yǎn 亘.古不变ɡèng1.B(A粗犷guǎng C炽热chì D亘.古不变ɡèn)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A.妥贴窒息山青水秀天网恢恢B.恶运寒喧容销金镜入不敷出C.辽廓磕绊良晨美景一愁莫展D.蛰伏渲泄玉砌碉栏惴惴不安C(C寥廓良辰美景一筹莫展 A妥帖山清水秀B厄运或噩运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噩运:坏的运气寒暄 D.宣泄玉砌雕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是中国革命的几处。
②究竟是什么成为淮南王的心魔,一定要放下书卷琴瑟,投进一场力所不及、世人的叛乱呢?③故乡的小溪永远在我的心中静静流淌,轻轻私语,我精神的抚慰。
④中韩围棋再度交锋,韩国队实力不可小觑,中国队的水平高超,行家估计中国队胜率较大。
A.胜地不齿给予越发 B.圣地不耻给以更加C.圣地不齿给予更加 D.胜地不耻给以越发3.C["胜地"是"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圣地"是"①宗教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
②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不耻,不以为耻辱。
不齿,不愿意提起,表示极端看不起。
尤其,副词,表示更进一步。
甚至,连词,强调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给予”与“给以”中,“给予”是及物动词,可带宾语,而“给以”则是不及物动词,故选“给予”;“越发”与“更加”都表示程度加深,但“越发”往往与时间因素有关,如“这一月来,他越发瘦了”,而“更加”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门市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一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说明:考试内容取材于课内或者直接运用课后原题,意思是师生要注重语文的学习和研究。
1.D(piē/biēpà/bójiān/qiān wěn/wân;A.xiāo/niǎo qiāng/qiāngzhàn/diàn liào/liáo B.zào/zào huì/huìmù/mùdī/dīC.juã/juãzhěn /shân guān/lún ǎi/ǎi)2.C(必由之路: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A.倾巢出动:整窝的鸟儿全都出来了。
比喻出动全部兵力和人力。
贬义。
这里用于公安干警,不合语境;B.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D.言不由衷:说的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
形容虚伪敷衍,说的不是内心的真话。
这里是望文生义。
)3.B(A.偷换主语;C.满文军吸毒也未偿不是“好事”;D.成分残缺:在……方面,应该在“活动”后加上“方面”)4.C(解答此题,要抓住具有上下文衔接特征的关键词语,利用排除法就可以排出正确答案。
④的关键词语是“方法”,②句紧承④句的衔接性词语是“这种方法”,②必须在④之后,所以排除B;⑤句有关联词“不但”,③句有“而且”,上下分句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③应紧承⑤,所以排除A、D 。
)5.B用作动词,尊重6.C连词,表目的(A.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人称代词,我;B.连词,于是/介词,通过、经由D.介词,在/介词,对)7.C(③是秦王为得到和氏璧而耍花招,是权宜之计⑥表现蔺相如顾全大局,都不属于表现蔺相如“大智大勇”的言行,据此可排除其他三项)8.C(三件事中作者着力描写的是蔺相如,廉颇则是略写。
蔺相如在秦、赵两国的矛盾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大于廉颇)9.(10分)(1)断句(4分)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错两处扣1分)译文参考:太史公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非难事,勇敢面对死亡这才是难事。
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
回来后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啊!(2)翻译(6分)①秦国贪得无厌,依仗着自己的强大,想用空话骗取和氏璧,用来抵偿(补偿)给赵国的城邑恐怕是得不到的。
(采分点:负,凭借、依仗,1分;偿,抵偿或补偿,1分;句意通顺流畅,1分)②我之所以这样做(我之所以要忍辱回避),就是为了要把国家之急摆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
(采分点:所以,表原因,1分;先、后,以……为先、以……为后,1分;句意通顺流畅,1分)10.(7分)⑴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或“衬托”)(1分)。
以家童“鼻息如雷”以及江声,衬托出夜之深、夜之静(1分)。
营造了一个极其安恬的静美世界(1分)。
(意思对即可)⑵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够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余生(2分)。
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情感(1分)以及豁达(旷达)的人生态度(1分)。
(意思对即可)11.(6分)(1)朽木不折;金石可镂。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杨柳岸,晓风残月。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12.(2分)B(“不管三七二十一”强调的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要拿来的时候,必须勇敢坚定,非拿不可,不要再犹豫不决,计较细枝末节。
而不是没经思考,不分好坏地全部占有)13.(4分)C E(C项:这句话是反语讽刺。
“丰富”是欺世惑众的自夸,媚外求荣的借口,事实上的贫乏已经戳破了这个谎言。
“大度”在这里当然不是“慷慨大方”的意思,它讽刺的是“送去主义”者对民族利益无耻而彻底的背叛和出卖!E 项:“鼓吹”,在此是贬词褒用,不是唆使、煽动别人去干坏事,而是理直气壮、义正词严地宣扬真理。
“吝啬”是贬词褒用,也不具迷财小气的含义,强调“珍惜”文化遗产,同时嘲讽“送去主义”的数典忘宗、媚外求荣的败家子行径。
)14.(5分)(1)举例:3分(答出1例,给1分)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
从局部说,所用的比喻也十分贴切。
例如从正面论述拿来主义的正确做法时,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存在某些有益成分的糟粕;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2)作用:2分作者以小见大,就近取譬,用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作比喻,阐明了拿来主义抽象深刻的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通俗易懂。
15.(5分)答题示例:对待西方外来文化,我认为既不能全部照搬,也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扬弃”。
例如我们从外国“拿来”了“迷你”、“克隆”“可乐”等新鲜的外来词汇,大大丰富了本国的语言文化,拿得很好。
可是涌入的东西也有色情暴力等落后腐朽的糟粕,我们就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假如我们不加辨别,不动脑筋,照搬照抄;或者因为害怕而因噎废食,拒之门外。
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
对待西方外来文化,我们要像鲁迅先生强调的那样,做到大胆地吸收精华,小心地摒弃糟粕,加以创新,为我所用。
(采分点:表明观点1分;有理有据,2分;联系文本或现实,语言通顺,2分)16.(4分)“水”的表层含义是山区生活极度匮乏而又必不可少的水资源,深层含义是山区教育非常匮乏而又至关重要的人才。
(每点2分)17.(5分)细节:2分校长:①擦擦脸上的汗,拉着水罐子到伙房门口,把里面的那个大水缸添满。
②校长怕把冰弄脏了,从罐子里取水时,总是用一个干净的塑料袋子包着手取,然后慢慢地放入水瓮。
③校长躺在水罐的旁边,一条腿淌着血。
……桂叶:①每天都要把装水的瓮擦上几遍,像呵护一件贵重的家具。
规定两人合用一盆洗脸水,惜水如金。
②检查督促学生洗脸后把水洒在教室,决不浪费。
③桂叶用水时,先把冰捞出来,再放入锅里加热消融。
……(任写两个细节即可,每个1分,共2分)思想性格:3分节约用水,珍惜水源;重视教育,渴盼人才;扎根山区,甘于贫苦。
……(意思对即可,每点精神1分,共3分)18.(6分)答案示例:我认为,山区最缺乏的确实不是水源,而是人才。
小说提到山区贫困,物质匮乏,水源珍贵,校长要到七八里外的山泉去拉水回来并省着用。
其实,山区贫困、水源缺乏这些表象折射的是山区人才的匮乏,是源于缺乏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人才。
小说中说“第二年春天开学的时候,校长瘸着腿正愁着缺少老师开不了课”,可见,山区缺少的是老师,是人才,“才不通则水不通”,所以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三位淳朴坚强的教师群体形象,而荣子这样的人才为校长父女高尚精神所感动,重返山区教育孩子。
所以,小说中提到的山区“缺水”不仅仅是限于物质层面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引发我们对山区人才难留、人才匮乏的深层思考。
(立场明确1分,理据充足3分,语言流畅2分,共6分)19.(3分)新会会城西山发现大规模古城墙遗址。
20.(4分)答题示例:①低头,不等于认输。
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②抬头,不等于骄傲。
抬头有时是对未来的憧憬,有时是对过去的一种满足(自信、肯定)。
③流泪,不等于痛苦。
流泪有时是欢乐到了极致的宣泄,有时是对平凡生活的无奈。
(采分点:确定符合要求的仿写对象,1分;句式相仿:……不等于……有时是……有时是……,1分;仿写内容符合所选对象的特征或语境,2分)21.(5分)本题是一道想象创造型扩展题目。
做题时,要结合话题充分联想、想象,对广告创意进行点评。
不求面面俱到,只要能抓住某点或某方面点评即可。
答题示例:(①)采用攻心策略,不讲钢琴的优点,而是从学钢琴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角度,吸引孩子父母。
(②)语言朴素无华,却情真意切,既真实地反映了义务献血的事,又表达出一个接受义务献血患者的心声。
(③)一个“造”字用得妙,简洁有力,底气十足。
振奋了国人的自信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④)能够把巧克力细腻滑润的感觉用丝绸来形容,意境高远,想象丰富。
22.作文(60分)本题考查考生的能力主要有:①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②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的能力;③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等)的能力;④调动语言知识积累的能力。
附:试卷意见反馈要求:各位老师与教研员:对此份试卷的意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反馈。
1.试题内容与《课程标准》、高考大纲、语文教材以及教学要求的关系;2.试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与语文素养和高中语文教育基本任务,以及现代语文教学评价的关系;3.试题选材、问题提出方式、试卷结构设计与参考答案提供等和常规教学的关系;4.其他问题。
凡是有意见者,本着研究、探讨、作学问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写成言之有据的学述文字,发到曹殿成邮箱:cao-453453@。
以期共商、共享、共建。
谢谢!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曹殿成二〇〇九年六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