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

高一上半年语文期末考核题目(答案在内)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文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

诗中写的是张继夜泊枫桥的情景。

枫桥即今江苏省常熟市枫桥。

唐代的枫桥,因其美丽的风光而有“江南第一桥”的美誉。

文章描绘了夜晚枫桥的景色,以及诗人自己的感受。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请回答以下问题:1. 《枫桥夜泊》中的枫桥位于哪个地方?2. 诗中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什么意境?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4. 诗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答案:1. 枫桥位于江苏省常熟市。

2. “夜半钟声到客船”表达了寂静的夜晚中,诗人通过钟声传递出自己的孤独和思念之情。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句话表达了要想有清澈的水,必须有源头不断地涌出活水的意思。

4. 诗中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认为人生得意时应该尽情享受,不要让金钱成为空虚的象征。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上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B.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桀骜不驯(jié ào bù xùn)D. 踌躇满志(chóu chú mǎn z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B. 由于他勤奋好学,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C.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应该避免不发生类似的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猛。

C. 月亮躲进了云层。

D. 那座山像一位老人,静静地守护着村庄。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

B. 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月,冬天的雪。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勇敢。

D. 我们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培养能力。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B. 他的成绩为什么这样好?C. 他为什么能这样勤奋?D. 他为什么能这样成功?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努力学习吗?C. 我们难道不应该勤奋工作吗?D. 难道我们不应该勤奋工作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很快。

C. 他跑得像闪电一样快。

D. 他跑得像箭一样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

B. 他聪明且勤奋。

C. 他聪明,勤奋。

D. 他聪明,且勤奋。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颗星星一样闪耀。

高一语文上期末考试卷答案

高一语文上期末考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融会贯通沦为笑柄B. 恣意妄为纵情山水C. 独树一帜欺世盗名D. 饱经风霜恃才傲物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条件也得到改善。

B. 他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关心同志,是大家公认的先进工作者。

C. 近年来,我国在航天、核能、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D.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3.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他喜欢弹吉他,也喜欢弹钢琴。

B. 小明昨天没有参加考试,因为他生病了。

C. 她的发言简洁明了,深入浅出,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D. 我每天早晨都跑步,晚上都看书。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B. “这个产品非常实用,价格也合理。

”C. “你们有什么问题,尽管提出来。

”D. “这个小镇的风景很美,有很多游客。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B. 他的歌声如夜莺般动听。

C. 他的智慧如大海般深邃。

D. 他的身体像一座铁塔。

6.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B. 她的演讲赢得了满堂喝彩。

C. 他的才华横溢,令人赞叹不已。

D. 他的为人诚实守信,深受大家喜爱。

7.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持之以恒。

B. 她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C. 他的性格孤僻,不合群。

D. 他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8.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他既喜欢文学,又喜欢音乐。

B.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工作能力强。

C. 他不仅会唱歌,还会跳舞。

D. 他既能写诗,又能画画。

9. 下列各句中,词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进步很快。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刘克勤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高一语文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接触引起了人类心态的诸多反应,这些反应提出了这样的迫切要求,即人们要求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生活?这样生活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人类发展到现在已经开始要知道我们各个文化是哪里来的,怎样形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它将把人类带到哪里去。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斋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

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

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

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

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

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往往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

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

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

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

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

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

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

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

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

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

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

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

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

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考试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统编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考试题(后附答案及解析)

综合检测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

B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班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C .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D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

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①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②声非加疾.(劲疾)也 ③而绝.(横渡)江河 B .①今之众人..(一般人) ②君子博学..(学问渊博) ③郯子之徒..(这类人) C .①纵一苇..之所如(小船) ②舳舻..千里(战船) ③泰山之阳.(北面) D .①顺风而.呼(连词,表修饰) ②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③则.耻师焉(连词,表承接)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沁园春·长沙》上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了上阙的问题。

B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对古代战场壮美景色的描绘,对风流人物雄才大略、丰功伟业的追念,全诗借景抒情,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忧愤心情。

C.《拿来主义》批判的矛头指向当时政府卖国投降政策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鲁迅善用“大宅子”“鱼翅”“鸦片”“姨太太”等形象的比喻来论证道理,语言嬉笑怒骂,妙趣横生。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

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②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

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

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

”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③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④“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

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

“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⑤“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

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期语文期末复习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绵阳交警开展拒绝从车窗抛物专项行动,其目的是号召广大司机和乘客自觉抵制车窗抛物行为,让温良俭让....成为习惯。

B. 一些人认为年画、剪纸等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下里巴人才.....喜欢的玩意儿,他们轻视这些手工艺,并认为其毫无价值可言。

C. “佛系”是一个外来语,其含义是指按自己的方式专注于事情的过程,即使面对不好的结果也能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

D. 2018年最后一项“CF盛宴”无疑是已于12月9日落幕的CFS2018世界总决赛,中国SV战队不.孚众望...,获得了优异成绩。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篇传记在记叙传主生平时,作者引述了大量书信,这使读者对贝多芬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B. 大多数人只是普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不是每个人都能珍惜每段时光,努力去充实自己,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

C. 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标志着中国凭领先的航天技术开启了人类探测月球的新篇章。

D. 如何解决“打车难”,重点不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去开展“预约租车”服务,而是要投放更多的出租车牌照数量。

3.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列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此外,还要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容②常用的表现方法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和体态语等③朗诵时要根据需要恰当地选用这些方法来增强表达效果④朗读首先要读准字音,理解作品中的词语、句子的含义,不能囫囵吞枣,望文生义⑤朗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⑥其次,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背景、主旨,弄懂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基调A. ⑤④⑥①②③B. ⑤①③②④⑥C. ⑤①②③④⑥D. ⑤④⑥①③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甘肃张掖的丹霞地貌堪称奇观,它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

在方圆五十平方公里山地丘陵地带,彩色丘陵岩壁陡峭、层理交错、、___ _,观赏性之强、面积之大冠绝全国,具有很高的科考和旅游观赏价值。

_ 的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科学地说,它是漫长历史时期地壳运动的产物,是____ 的杰作。

丹霞地质构造由岩石堆积形成,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它大多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区,包含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 )。

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气势磅礴五彩斑斓美轮美奂巧夺天工B. 声势浩大五色目迷如诗似画鬼斧神工C. 声势浩大五色目迷美轮美奂巧夺天工D. 气势磅礴五彩斑斓如诗似画鬼斧神工5.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它大多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

B. 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区,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

C. 它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区,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包含在内。

D. 它大多是一个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区,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包含在内。

6. 下列在文章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也融合了新疆五彩城的缤纷。

B. 新疆五彩城的缤纷也融为一体。

C. 也融新疆五彩城的缤纷为一体。

D. 新疆五彩城的缤纷也融合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山子传苏轼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日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日:“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日:“呜呼!此吾故人陈糙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杰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

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选自《苏东坡文集事略》卷一三)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B.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C.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D.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B.折节读书折:改变C.方山子亦矍然矍然:欣喜的样子D.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苏轼,字子瞻,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

B. 闾里,本文指乡里。

贾公彦解释说:“在六乡则二十五家为闾,在六遂则二十五家为里”。

C. 谪,降职并外放,如范仲淹《岳阳楼记》“谪守巴陵郡”,同义的词还有贬、放、迁等。

D. 河北,黄河以北。

古文中的河一般指黄河,如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方山子出身微贱,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终不得意;晚年放弃了富贵生活,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

B. 传主少年时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晚年时安贫乐道,心境恬淡。

作者有意选择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 作者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可见作者对“异人”的仰慕,也隐含有对方山子的赞扬之意。

D. 结合苏轼被贬黄州的处境可知,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已之“不遇”,本文可以视为作者当时心态的折射。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12分)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2)尾联中的““游人意”具体指什么?请根据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6分)(3)13、默写(11分,每空1分)(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 , _____(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既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突出了沙塞雪景的雄伟壮阔。

(4)《沁园春·长沙》中作者的观察角度由仰视变俯视,所看到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中,写词人面对生机盎然的万物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与天地对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是一封信的正文,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做修改。

(5分)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百载的风雨兼程,薪火相传,三中迎来了她百年生日。

值此校庆之际,敞校为了发扬和继承三中传统,弘扬三中精神,特举办校庆庆典活动。

在这里,我们全体在校师生员工向海内外校友发出深厚的邀请,请您归宁母校,共叙友谊,同谋发展,望各位校友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母校的百年庆典。

参考答案1.C (A.温良俭让:温和、善良、俭朴、谦让的美德;B.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C.泰然处之:对待发生的紧急情况或困难,安然自得,毫不在乎;D.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2.C ( A.中途易辙,“《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篇传记在记叙传主生平时”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后面另起了一句话。

B.语义重复,“普通和芸芸众生重复”C.项“投放更多的出租车牌照数量”搭配不当。

)3.A ( 出自于教材P69页 )4. D气势磅礴:形容宏伟壮观,雄壮有气势的样子(多形容景物)。

声势浩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五彩斑斓: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

意为颜色丰富,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泛指颜色错杂且繁多耀眼。

五色目迷:颜色又杂又多,使人眼花。

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令人分辨不清。

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

也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

如诗似画:形容风景优美,象诗画一样动人。

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鬼斧神工: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

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5. B6. C7. D 8、C 矍然:吃惊注视的样子9. C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10. A“出身微贱”与原文不符。

11. (1)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众奴仆却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给分点:“环堵”“萧然”“妻子”“自得”)(2) 于是,他和我就在马上畅谈起用兵之道和古今成败之理,自诩为一代豪杰。

(给分点:“因”“马上”“自谓”)翻译: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逸高人。

他年轻的时候非常仰慕朱家、郭解这些西汉游侠的为人,乡间的游侠都很尊崇他。

他年龄稍大些后,改变志向,发奋读书,想凭借学识在世上施展抱负,但始终没有遇到机会。

晚年时,他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他住在茅屋里,吃粗茶淡饭,不与世人往来。

他舍弃了原来乘坐的车马,毁掉了读书人的帽子和衣服,徒步行走在山中,没有人认识他。

有人看见他戴的帽子是方形且高耸着的,就说:“这不是古时候那种‘方山冠’的样式吗?”于是叫他“方山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