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练习题
练习题血液

C
多选
1. 机体组织液和血浆相同的是
A.Na+浓度
B.Cl-浓度
ABC
C.晶体渗透压
D.蛋白质
E.总渗透压
2. 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
A. 受损小血管收缩
B. 血小板形成止血
ABCE
C. 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
D. 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 E. 血小板激活
3. 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 是 ABCE A. 血液流动快 B. C. D. E.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 有凝血因子存在 有抗凝物质存在
5.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激活途径与外源性激 活途径的主要差别在于 A A.FX的激活过程 B.凝血酶激活过程 C.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D.有无血小板参与 E.有无Ca2+参与
6.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层的类型
第三章 血液
单选
1.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的因素是 E A.血浆中碳酸氢盐浓度 B.血浆与组织液晶体渗透压 C.血浆Ca2+浓度 D.血浆O2和CO2浓度 E.血浆胶体渗透压
2.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 中的 C A.各种正离子 B.各种负离子 C.Na+和Cl-
D.氨基酸和尿素
E.葡萄糖和氨基酸
BCDE 4.下列哪些情况可延缓或防止凝血? A.血液中加入少量生理盐水 B.血液中加入肝素 C.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 D.血液中加入枸橼酸钠 E.血液中加入草酸钾或草酸铵
3.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尿激酶 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激肽释放酶 D.组织激活物 E.蛋白质
血液习题

血液习题1.红细胞比容2.血清3.血浆4.全血5.血浆晶体渗透压6.血浆胶体渗透压7.等渗溶液8.等张溶液9.红细胞渗透脆性10.红细胞叠连11.红细胞沉降率12.趋化性13.血细胞渗出14.血液凝固15.生理性止血16.纤溶17.血小板粘附18.血型1.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___。
2.血浆的pH值是___,其缓冲对物质主要由___组成。
3.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___,其次是___。
4.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上层是___,下层是___。
5.正常成年男性血细胞比容是___;女性是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构成。
7.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血浆___渗透压;影响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血浆___渗透压。
8.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___和___。
9.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为___,其中白蛋白为___。
10.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RBC)的数量是___;女性是___。
11.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的数量是___;女性是___。
12.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和___。
13.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因素是___和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部位是___,破坏的部位主要在___系统。
15.红细胞生成调节的主要因素有___、___和___。
16.正常成人白细胞数量是___;血小板数量是___。
17.大多数凝血因子是在___合成的,其中因子Ⅱ、Ⅶ、Ⅸ、Ⅹ在合成过程中需要___参与。
18.以罗马数字编号的凝血因子中,存在于血浆以外的是___,不是蛋白质成分的因子是___。
19.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___;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___。
20.体内的抗凝系统包括___抗凝系统和___抗凝系统。
21.正常人出血时间是___分钟;凝血时间是___分钟。
22.红细胞上含有A凝集原者的血型可能是___或___血。
23.血清中含有抗A凝激素者的血型可能是___和___血。
生理学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血液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体液约占体重的①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 %,血浆约体重的④ %。
2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 %葡萄糖或② %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
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 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
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
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
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 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 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 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型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A型题]1.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 [Na+]B. [K+]C. [Ca2+]D.胶体渗透压E.总渗透压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其结果是()A.血[K+ ]偏高B.血[Na+ ]偏高C.血[Ca2+ ]偏高D.血[Cl- ]偏高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3. 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A.膜通透性增大B.脆性增大C.脆性减小D.悬浮稳定性差E.可塑性差4.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A. 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E.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5.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A. 肝和肾B.脾和肝C.胃和肠D. 肺和淋巴结E.肾和骨髓6. 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A.肝脏B. 脾脏C.淋巴结D.所有骨髓腔的骨髓E.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骨髓7.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铁的吸收B. 叶酸的吸收C.维生素B2的吸收D. 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E. 雄激素的释放8.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的()A.髓系多潜能干细胞B. 原始多潜能千细胞C. 淋巴系干细胞D.成纤维细胞E.红系定向祖细胞9.刺激淋巴干细胞发育成T淋巴细胞的是()A.朐腺激素B. 调理素C.雄激素D.集落刺激因子E. 促淋巴细胞生成素10.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B. 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C.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 T淋巴细胞的寿命可长达数月至一年以E. B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11.人类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是()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2.在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下列中细胞计数百分率增加的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3.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作用于()A.磷脂酶A2B.血栓素合成酶C.血栓素D.环加氧酶E.前列环素合成酶14.血小板减少性紫振是由于血小板()A.不易黏附血管内膜B.不易吸附凝血因子C.使血块回缩出现障碍D.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E.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15.外源性凝血需要而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的凝血因子是()A.因子IVB.因于VIC.因子VIID.因子XE.因子XII16.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A. 血小板减少B.缺乏Ca2+C.缺乏维生素了D.某些凝血因子不足E.缺乏维生素B1217. 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A.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B.与血浆中的Ca2+结合而沉淀C.抑制凝血酶的活性D.抑制因子III的活性E.抑制因子X的活性18.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由于甲状腺含有较多的()A.血浆激活物B.组织激活物C.纤溶酶D.抗纤溶酶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9. 一般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A.蛋白质B.磷脂C.脂蛋白D.糖蛋白或糖脂E.胆固醇脂20.0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A. A抗原B. B抗原C. A、抗原D. H抗原E.无21. 输血时下列哪种血型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A. AB型,Rh阳性B. AB型,Rh阴性C, B型,Rh阳性D. A型,Rh阳性E. B型,Rh阴性22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B. 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C.血浆不使受血去者的血浆发生凝固D.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E.红细胞不发生叠连23.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A. 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B. Rh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C. Rh阴性母素所生的Rh阳性婴儿D. Rh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E. B和D都有可能24.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A.O型血可输给其他各型血B. AB型血的人可接受其他各型血C. Rh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D.将O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地、缓慢地输血E. ABO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25.血库储存的血液,若时间较久,可出现()A. Ca2+增多B. K+增多C. Mg2+增多D. H+增多E. Na+增多26.临床上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血,其机制是()A.抑制红细胞的破坏B. 提高机体的免疫力C.促进维生素B2的吸收D. 提高红细胞生成酶的活性E.作用于骨髓,提高其造血能力27.肺心病病人的血液黏稠、红细胞数量增多,是由于()A. CO2增多B. H+增多C.纤溶酶减少D.纤维蛋白原增多E.红细胞生成酶增多28.外科手术中,医生用温热盐水纱布按压创口,从而减少了创口的渗血,其机制是()A. 抑制纤溶酶B.减少游离Ca2+C.使血管反射性收维D. 激活凝血因子加速血凝E.以上都不是[B型题]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血清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 体液是指()2.内环境是指()3.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4.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珠蛋白D.血红蛋白E.纤维蛋白原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6.与血液凝固有关的蛋白质是()7.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是()8.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内变动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9.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10. 将血沉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A. 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E.血液静水压11.影响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12.影响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主要是()A. cAMPB. cGMPC. ATPD. ADPE. mRNA13.供红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能耻物质为()14.血小板聚集活动中释放的的物质为()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β季型红细胞性贫血15.内因子缺乏将患()16.维生素B:缺乏将导致()17.叶酸缺乏将导致()18.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后出现的贫血为()19. 骨髓受到X射线损害、引起的贫血为()20. 血红蛋白的B链合成障码将发生()A. Na2HPO4/NaH2PO4B.K2HPO4/KH2PO4C. NaHCO3/H2CO3D. KHb/HHbE. Na-P r/P r(蛋白质)21.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为()22.红细胞内的主要缓冲对为()A. T淋巴细胞B. 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3.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是()24.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是()25. 能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是()26.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是()A.因子IIIB.因子IVC.因子VIIID.因子IXE.因子XII27.启动内源性凝血,是由于激活了()28.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29.参与凝血步骤最多的是()30.体外抗凝血使用草酸盐的目的是除去()31.甲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32.乙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A.抑制凝血酶原形成B.促使纤维蛋白分解C.抑制凝血酶原澈活物形成D.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活E.与抗凝血酶III等结合,使之活性增强33.抗凝血醇亚的主要作用是()34.肝素的主要作用是()A.A型B. B型C. AB型D. O型E. 以上都不是35.血清中既有抗A凝集素又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36.血浆中既无抗A凝集素又无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37.血浆中只有抗A凝集素的血型是()38.血浆中只有抗B凝集素的血型是()39.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疑集,受血者的血型为()【C型题】A.等渗溶液B.等张溶液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85%质量浓度NaCI属于()2.2.0%质量浓度NaCl属于()3.1. 9%质量浓度尿素属于()A.血栓素A2B. 前列环素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缩血管作用的是()5.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血管作用的是()A. 松软的止血栓B.牢固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理积后D.两者都不是6. 血小板聚集形成()7.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8.红细胞聚集形成()【X型题】1.血液的生理功能有()A.运输功能B.防御功能C. 缓冲功能D.参与凝血和生理止血E. 维持内环境稳态2.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有()A.运输功能B.营养功能C.调节酸碱平衡D.凝血及防卫功能E.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3.血浆的总渗透压()A.大约为7个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101325Pa)B.主要由Na+和CI-所形成C.与0. 85%NaCl溶液的渗透压相等D.与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E.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A.血容量增加B.有效滤过压增大C.毛细血管血压升离D. 组织液生成增多E.水分回流入血减少5.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A. 细胞膜选择通透性B.可塑变形性C. 悬浮稳定性D.渗透脆性E.与O2结合的可逆性6.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有()A.红细胞内的黏度B. 红细胞膜的弹性C.与O2结合与否D.与CO2结合与否E.表面面积与体积的比值7.影响血沉的因素有()A. 血浆球蛋白含量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C.血浆白蛋白含量D.血浆胆固醇的含量E.血浆卵磷脂的含量8.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有()A.维生素B12B.叶酸C.铁D.蛋白质E. 其他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9.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因素有()A.爆式促进激活物B.促红细胞生成素C.雄澈素D.甲状腺激素E.生长素10.下列关于Hb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有()A.能与O2结合B.能与CO2结合C.具有缓冲作用D.02与Hb中的Fe2+结合E. Hb离开红细胞,则其功能丧失11.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有()A. 黏着B.聚集C.释放D.收缩E.吸附12.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A.参与凝血过程B参与生理止血C.收缩血管D.参与纤溶活动E.维持血管内膜的完整性13.诱发血小板聚集的生理性因素有()A. ADPB.血栓素A2C.胶原D.凝血酶E.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组织胺14.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有()A.为凝血因子提供磷脂表面B.膜表面吸附多种凝血因子C.释放纤维蛋白原D.释放缩血管物质,收缩血管E.黏附、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15具有变形运动及活跃的吞嘘能力的白细胞有()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6.在血液凝固中有重要作用的是()A.血小板B.白细胞C.纤维蛋白原D.钙离子E.白蛋白17.血管损伤后,,通过表面激活可激活()A.凝血系统B.纤溶系统C.激肽系统D.补体系统E.缓冲系统18.血液在血管内不凝固的原因有()A.血液循环流动不息B.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血浆中有抗凝物质D.血浆中有纤溶系统E.血管壁产生PGE2能抑制血小板聚集19.具有延缓凝血或抗凝血作用的因素有()A.加肝素B.适当降温C.提供光滑面D.除去血液中的Ca2+E.注射维生素K20.血液中的抗凝物质有()A. 肝素B. 蛋白质C系统C.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D.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E.血栓素A221.蛋白质C的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包括()A.灭活凝血因子VaB. 灭活凝血因子ⅧaC.增强纤溶酶的活性D.加强凝血酶的作用E.抑制因子Ⅹ和凝血酶原的激活22. 肝素抗凝血的作用机理是()A.增强纤维蛋白溶解B. 抑制凝血酶的活性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 加强抗凝血酶皿的作用E.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23.纤溶酶原的激活物有()A.凝血因子ⅫaB.激肽释放酶C.细胞内液激活物D.尿激酶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4.纤溶抑制物有()A.补体C1抑制物B. α-抗纤溶酶C.蛋白酶C抑制物D.α2-巨球蛋白E.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125. 血管内皮细胞的抗凝血作用有()A. 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下成分接触而激活B.分泌PGI2、NO等,抑制血小板聚集C.合成和分泌肝素、抗凝血酶Ⅲ等抗凝物质D.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系统E.合成凝血酶调节蛋白,灭活某些凝血因子26. Rh血型的临床意义主要是应避免()A. Rh阳性受血者接受Rh阴性血液B. Rh阴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血液C. Rh阳性受血者第二次接受Rh阳性血液D. Rh阴性妇女第二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E. Rh阳性妇女第二次孕育Rh阳性的胎儿三、名词解释1.血浆与血清(plasma and serum)()2. (血浆)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3. (血浆)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4.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5. (红细胞)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6. (红原胞) 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7.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8.等渗溶液(isosmoic soluion)()9. 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10.生理止血(physiologic hemostasis)()11.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12.凝血因于(blood cloting factors)()13.内源性凝血途径(blood coagulation intrinsic pathway)()14.外源性凝血途径(blood coagulation extrinsic pathway)()15.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16.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17.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18. 血型(blood groups)()19.凝集,凝集原,凝集素(agglutiation,agglutinogen, agglutinin)()20.成分输血(transfusion of blood components)()21.血细胞渗出(diapedesis)()22.趋化性(chemotaxis)()四、问答题1.试述血液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血清2、血浆渗透压3、红细胞沉降率4、凝血因子5、血型6、输血原则7、交叉配血实验8、等渗溶液二、填空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血浆晶体渗透压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3、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
4、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_;女子为___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和____。
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下段是_______。
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贫血。
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增多所致。
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___。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_。
1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___增多。
11、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步。
13、凝血酶原激活物为、、、的复合物14、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
15、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16、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____不被受血者_______所凝集。
17、血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____类型而定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____或____。
18、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抗原。
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三、简答题1、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2、简述实际应用中抗凝和促凝的措施有哪些?3、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4、简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以及输血原则。
血液学练习试题试题库完整

血液学练习试题试题库完整第一部分:选择题1. 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是:A. 白细胞B. 红细胞C. 血小板D. 血浆2. 下列哪种细胞负责免疫应答?A. B细胞B. T细胞C. NK细胞D. 嗜酸性粒细胞3. 白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以下哪种情况的表现?A. 内出血B. 主动脉狭窄C. 全身感染D. 贫血4. 血小板的作用是:A. 凝血B. 过滤血液C. 转运氧气D. 清除废物5. 下列哪个血型是普遍的供者?A. A型B. B型C. AB型D. O型第二部分:填空题6. 血液凝聚的过程中,_______是最重要的凝血因子。
7. _______是导致贫血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8. _______是一种遗传性的血液病,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
9. 血小板的正常计数范围是_______。
10. 白细胞在感染时会释放一种叫做_______的化学物质。
第三部分:问答题11. 请解释血型的概念,包括血型的分类以及与输血的关系。
血型是指人体血液中红细胞(血细胞)表面所含有的一种由遗传决定的特定抗原。
常见的血型分类有A型、B型、AB型和O型。
同时,血型系统还包含Rh血型分类,有Rh阳性和Rh阴性之分。
血型的不同对于输血时的匹配非常重要,因为血型不匹配可能引发急性免疫反应,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输血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12. 简要介绍凝血过程,并说明凝血过程中各个凝血因子的作用。
凝血过程是指在血管受损时,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形成血块,阻止血液的进一步流失。
凝血过程依靠一系列的凝血因子参与。
凝血因子包括血小板、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
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首先黏附在伤口表面,形成血小板栓。
接着,凝血因子被激活,依次启动一系列的反应,最终转化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使血液凝结。
13. 请解释贫血的概念,列举至少两种导致贫血的原因。
贫血是指机体循环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质量减少,导致血液中携氧能力下降的病理状态。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缺铁性贫血(由铁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导致)、溶血性贫血(由过多的红细胞破裂和破坏导致)以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由骨髓功能障碍引起)等。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

生理学-血液练习题一、A1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参与过敏反应B、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C、生理性止血作用D、吞噬细菌和异物E、使血液成为红色2、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细胞占50%~70%B、中性粒细胞占20%~40%C、嗜碱性粒细胞占3%~8%D、嗜酸性粒细胞占0.5%~5%E、单核细胞细胞0%~1%3、在0.85%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A、红细胞叠连B、开始出现溶血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D、完全溶血E、无明显变化4、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是A、叶酸B、叶酸和铁C、维生素B12D、蛋白质和铁E、维生素B12和铁5、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A、维生素B12B、叶酸C、蛋白质和铁D、维生素B12和铁E、叶酸和铁6、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A、产生抗体B、产生细胞因子C、参与过敏反应D、吞噬外来微生物E、产生慢反应物质7、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成年人血液中总数为(3.5~5.0)×109/LB、总数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C、总数中,淋巴细胞占20%~40%D、总数中,单核细胞占3%~8%E、总数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5%8、不属于红细胞特性的是A、通透性B、可塑性C、趋化性D、渗透脆性E、悬浮稳定性9、在0.4%NaCl溶液中红细胞的形态变化是A、红细胞叠连B、红细胞皱缩C、红细胞沉降速率加快D、出现溶血E、无明显变化10、与红细胞沉降率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渗透脆性B、叠连现象C、氧合作用D、黏滞性E、温度11、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的正常值是A、5.0×1013/LB、5.0×1010/LC、5.0×1012/LD、5.0×1011/LE、5.0×109/L12、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正常成年男性数量(4.5~5.5)×1012/LB、我国正常成年女性数量(3.5~5.0)×1012/LC、叶酸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质D、含多种缓冲对,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E、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13、血小板的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成人血液中数量为(100~300)×109/LB、由成熟的单核细胞胞浆裂解脱落而生成C、生成受EPO的调节D、进入血液的血小板平均寿命为7~14小时E、衰老的血小板在骨髓中被破坏14、血小板的止血功能,错误的是A、黏附B、释放C、沉淀D、收缩E、吸附15、不属于血小板释放的物质是A、凝血酶原B、5-羟色胺C、ADP和ATPD、Ca2+E、血栓素A216、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的物质是A、Ⅲ因子B、Ⅶ因子C、Ⅷ因子D、Ⅺ因子E、Ⅻ因子17、与肝素抗凝相关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B、维生素EC、维生素KD、维生素DE、维生素C18、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是A、肝素B、TFPIC、5-羟色胺D、TXA2E、GPIb19、肾脏分泌的一种促进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物质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B、雌激素C、肾素D、生长素E、甲状腺素20、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A、血小板B、中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21、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活性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抑制凝血因子活性E、去除Ca2+22、血液中的血小板的正常量为A、(100~300)×106/LB、(100~300)×107/LC、(100~300)×108/LD、(100~300)×109/LE、(100~300)×1010/L23、生理性抗凝物质,不包括A、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B、蛋白质C系统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D、维生素CE、肝素24、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磷脂B、凝血因子ⅫC、血小板因子D、Ca2+E、抗凝血酶Ⅲ和肝素25、凝血过程的最后步骤是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B、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C、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D、激活因子ⅫE、释放因子Ⅲ26、关于血液凝固的步骤描述正确的是A、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B、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C、凝血酶原的形成——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D、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的形成E、凝血酶的形成——凝血酶原的形成——纤维蛋白原的形成二、B1、A.叠连B.凝集C.粘连D.聚集E.凝固<1> 、红细胞互相于凹面相贴称为A B C D E<2> 、血小板可彼此黏着的现象称为A B C D E<3> 、血液由溶胶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称为A B C D E2、A.血小板B.中性粒细胞C.红细胞D.凝血因子E.血浆白蛋白<4> 、出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A B C D E<5> 、凝血时间主要与何种成分有关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红细胞运输O2的功能是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实现的。
血液练习题

血液一、A11、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A、肝素B、蛋白质CC、凝血酶调制素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E、α2-巨球蛋白2、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起始于A、组织受伤释放组织因子ⅢB、凝血酶的形成C、第Ⅻ因子被激活D、血小板第Ⅲ因子的释放E、第Ⅹ因子被激活3、抗凝血酶Ⅲ抗凝的作用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的作用B、封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C、除去血浆中的Ca2+,实现体外抗凝D、抑制Ⅹ因子激活E、增强其他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4、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运输物质B、缓冲pH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D、参与生理止血功能E、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5、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血小板的聚集B、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C、抑制因子Ⅹ的激活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E、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6、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是A、因子ⅦB、因子ⅡC、因子ⅩD、因子ⅢE、因子Ⅻ7、以下为生理性止血首先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受损小血管收缩B、血小板聚集C、血小板血栓形成D、血凝块形成E、局部形成纤维蛋白8、血清中含有抗A、B凝集素的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AB型9、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A、A、B凝集原,不含抗A、抗B凝集素B、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C、A凝集原和抗A、抗B凝集素D、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E、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血浆中凝集素的类型B、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11、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A、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B、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C、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D、Rh阳性者有可能接受Rh阴性的血液E、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血型血12、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的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AB型13、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不包括A、黏附B、释放C、聚集D、收缩E、趋化14、哪项不是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A、可塑变形性B、游走C、趋化D、吞噬E、分泌1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纤维蛋白原B、α1-球蛋白C、α2-球蛋白D、清(白)蛋白E、γ-球蛋白16、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的是A、血液粘滞性B、血细胞比容C、血浆渗透压D、血液比重E、血红蛋白量17、血浆胶体渗透压决定于A、血浆氯化钠含量B、血浆总蛋白含量C、红细胞数目D、血浆白蛋白含量E、血浆球蛋白含量18、反映血细胞和血浆相对数量变化的是A、血液粘滞性B、血细胞比容C、血浆渗透压D、血液比重E、血红蛋白量19、决定血浆pH值最主要的缓冲对是A、KHCO3/ H2CO3B、K2HCO3 / KH2CO3C、NaHCO3/ H2CO3D、Na2HPO3/ NaH2CO3E、蛋白钠盐 / 蛋白质20、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有A、钙离子B、球蛋白C、白蛋白D、凝集素E、纤维蛋白原21、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钙离子B、无机离子C、小分子物质D、胶原蛋白E、清蛋白22、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A、8%B、15%C、20%D、60%E、40%23、血浆与组织液各种成分浓度的主要区别是A、Na+B、K+C、蛋白质D、有机酸E、血细胞24、白细胞减少指的是少于A、2.0×109/LB、3.0×109/LC、4.0×109/LD、5.0×109/LE、6.0×109/L二、A21、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A、A型或B型B、AB型C、B型D、O型E、A型三、B1、A.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B.红细胞膜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C.红细胞膜上含A凝集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D.红细胞膜上含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E.红细胞膜上同时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无凝集素<1> 、A型血A B C D E<2> 、B型血A B C D E<3> 、AB型血A B C D E。
血液习题——精选推荐

⾎液习题第三章⾎液⼀、A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1.体重60kg的正常成年男⼦,其⾎量约为A.3.5LB.4.5LC.5.5LD.6.5L2.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为A.组织液B.淋巴液C.⾎浆D.脑脊液3.当⾎浆中球蛋⽩增多时,将容易发⽣A.红细胞凝集B.红细胞破裂C.红细胞叠连D.⾎凝加速4.下列关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临床上常⽤红细胞沉降率的快慢来表⽰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B.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提⽰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下降C.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红细胞⾃⾝的改变D.⾎浆中球蛋⽩与纤维蛋⽩原增多时红细胞沉降率加快5.红细胞沉降率加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容增⼤B.红细胞渗透脆性增⼤C.⾎浆中⽩蛋⽩增多D.⾎浆中球蛋⽩增多6.下列关于⾎液粘度的叙述中,错误的为A.⼤于⽔B.主要取决于所含的红细胞数C.与⾎液流速成正变的关系D.与⾎流阻⼒成正变B.球蛋⽩C.⽩蛋⽩D.纤维蛋⽩原8.下列关于⾎浆晶体渗透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占⾎浆总渗透压的绝⼤部分B.主要由⾎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C.⼤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D.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平衡极为重要9.下列关于⾎浆胶体渗透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只占⾎浆总渗透压的极⼩部分B.主要由⾎浆蛋⽩形成C.与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相等D.对于⾎管内外的⽔平衡有重要作⽤10.⾎浆pH的正常值是A.6.95~7.15B.7.15~7.25C.7.35~7.45D.7.55~7.6511.决定⾎浆pH值的最重要的缓冲对为A.NaHCO3/H2CO3B.蛋⽩质钠盐/蛋⽩质C.Na2HPO4/NaH2PO4D.⾎红蛋⽩钾盐/⾎红蛋⽩12.下列关于红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其功能主要为运输O2和CO2B.可吞噬细菌C.具有可塑变形性D.在正常⾎浆中有⼀定的悬浮稳定性13.低温贮存较久的⾎液的⾎浆K+浓度升⾼的主要原因是A.红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B.⾎⼩板解体释放K+C.红细胞破裂D.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减弱14.下列哪组数据为正常成⼈⾎液中红细胞的平均正常值B.男性:500万个/µl(5.0×1012/L); ⼥性:420万个/µl(4.2×1012/L)C.男性:42万个/µl(4.2×1011/L); ⼥性:50万个/µl(5.0×1011/L)D.男性:420万个/µl(4.2×1012/L); ⼥性:500万个/µl(5.0×1012/L)15.正常成年⼥⼦的⾎细胞⽐容为A.27%~38%B.37%~48%C.47%~58%D.57%~68%16.⼈体缺乏维⽣素B12或叶酸将导致A.⼩细胞性贫⾎B.巨幼红细胞性贫⾎C.再⽣障碍性贫⾎D.溶⾎性贫⾎17.在幼红细胞发育成熟的过程中必需的维⽣素为A.维⽣素B1B.维⽣素B2C.维⽣素B6D.维⽣素B1218.低⾊素⼩细胞性贫⾎的常见病因是A.缺铁B.缺少叶酸和维⽣素B12C.缺少促红细胞⽣成素D.缺少蛋⽩质19.各种⾎细胞均起源于A.成纤维细胞B.巨核系祖细胞C.淋巴系⼲细胞D.造⾎⼲细胞20.⾎浆和组织液各成分中,浓度区别最⼤的是A.Na+B.蛋⽩质C.K+D.Ca2+21.下列物质中,哪⼀种为调节红细胞⽣成的主要体液因素B.甲状腺激素C.促红细胞⽣成素D.胰岛素22.促红细胞⽣成素产⽣的主要部位是A.⾻髓B.肾脏C.肝脏D.甲状腺23.正常成⼈⾎液中的⽩细胞总数为A.(4.0~10)×103/LB.(4.0~10)×106/LC.(4.0~10)×109/LD.(4.0~10)×1012/L24.⾎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为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25.哪种⽩细胞能释放肝素和组织胺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26.参与对蠕⾍的免疫反应的⽩细胞为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27.组织中的巨噬细胞是由哪种⽩细胞迁移⾄组织并继续发育⽽成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28.正常成年⼈⾎液中的⾎⼩板数量为B.(10~30)×109/LC.(100~300)×109/LD.(1000~3000)×109/L29.当⾎⼩板数减少到50×109/L以下时,⼈体将出现A.紫绀B.⽪肤和粘膜下出现瘀点,甚⾄⼤块紫癜或瘀斑C.缺氧导致呼吸困难D.⼤量溶⾎导致贫⾎30.下列关于⾎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为⾎凝块回缩所释出B.缺乏纤维蛋⽩原C.加⼊Ca2+ 后可凝固D.为淡黄⾊液体31.化学成分是⽆机离⼦的凝⾎因⼦为A.因⼦ⅠB.因⼦ⅡC.因⼦ⅢD.因⼦Ⅳ32.正常时不存在于⾎液内的凝⾎因⼦为A.因⼦ⅠB.因⼦ⅡC.因⼦ⅢD.因⼦Ⅳ33.内源性凝⾎途径⼀般开始于A.组织释放因⼦ⅢB.因⼦Ⅹ的激活C.因⼦Ⅸ的激活D.因⼦ⅩⅡ的激活34.内、外源性凝⾎途径的根本区别为A.纤维蛋⽩形成的途径不同B.凝⾎酶形成的途径不同C.Ca2+ 是否参与D.凝⾎酶原酶复合物形成的启动过程不同35.下列哪组为参与⾎液凝固的外源性途径的凝⾎因⼦B.Ⅰ、Ⅱ、Ⅳ、Ⅴ、Ⅸ、Ⅹ、Ⅺ、ⅫC.Ⅰ、Ⅱ、Ⅳ、Ⅴ、Ⅶ、Ⅷ、Ⅹ、ⅩⅢD.Ⅰ、Ⅱ、Ⅳ、Ⅷ、Ⅸ、Ⅹ、Ⅺ、Ⅻ、ⅩⅢ36.参与体内抗凝的肝素主要来源于A.肝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肥⼤细胞D.淋巴细胞37.患甲型⾎友病是由于缺乏A.因⼦ⅩB.因⼦ⅨC.因⼦ⅧD.因⼦Ⅶ38.患B型⾎友病是由于先天性缺乏A.因⼦ⅩB.因⼦ⅨC.因⼦ⅫD.因⼦Ⅺ39.抗凝⾎酶Ⅲ的主要抗凝作⽤是A.分解纤维蛋⽩B.使凝⾎酶失活C.抑制凝⾎酶原的激活D.增强肝素的作⽤40.枸橼酸钠的抗凝机制是A.抑制凝⾎酶的活性B.增强肝素的作⽤C.增强抗凝⾎酶Ⅲ的作⽤D.络合Ca2+,以去除⾎浆中的Ca2+41.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A.抑制因⼦ⅩⅡ的激活B.使组织释放较多的因⼦ⅢC.增强⾎浆中⼀些抗凝蛋⽩质(如抗凝⾎酶Ⅲ)的抗凝活性D.络合Ca2+ ,以去除⾎浆中的Ca2+42.蛋⽩质C抗凝机制主要是B.增强肝素的作⽤C.增强抗凝⾎酶Ⅲ的作⽤.D.去除⾎浆中的Ca2+43.肝功能下降患者凝⾎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A.⾎⼩板减少B.凝⾎因⼦Ⅱ、Ⅶ、Ⅸ、Ⅹ合成减少C.⾎中抗凝物质增多D.⾎浆中Ca2+ 浓度下降44.下列哪种维⽣素的缺乏可导致凝⾎功能障碍A.维⽣素AB.维⽣素DC.维⽣素ED.维⽣素K45.下列物质哪样不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A.FⅫaB.尿激酶C.激肽释放酶D.肠激酶46.⾎⼩板的第⼆相聚集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的A.⾎⼩板释放的内源性ADPB.受损组织释放的ADPC.⾎⼩板暴露的磷脂表⾯D.受损组织暴露的胶原纤维47.下列物质中,哪种具有抑制⾎⼩板聚集的作⽤A.ADPB.肾上腺素C.PGI2(前列环素)D.TXA2 (⾎栓烷A2)48.当⾎型不相容的⾎液混在⼀起时,将发⽣A.红细胞叠连B.⾎液凝固C.红细胞聚集D.红细胞凝集49.丈夫为A型⾎,妻⼦为B型⾎的夫妻的⼦⼥⾎型可能为B.A型、B型或AB型C.A型、B型或O型D.A型、B型、AB型或O型50.某⼈的红细胞上具有A凝集原,那么其⾎型可能为A.A型B.B型C.AB型D.A型或AB型⼆、B型选择题A.红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板1.运输氧和⼆氧化碳的⾎细胞为2.在⽣理性⽌⾎中具有重要作⽤的⾎细胞是3.⾎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4.处于⼈体抵御化脓性细菌⼊侵第⼀线的⾎细胞是5.与过敏反应的发⽣有关的⾎细胞是6.参与对蠕⾍的免疫反应的⾎细胞是A.1%左右B.7%~8%C.37%~48%D.40%~50%E.50%~70%7.正常成年⼈的⾎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8.正常成年男性的⾎细胞⽐容为9.正常成年⼥性的⾎细胞⽐容为10.中性粒细胞占⾎液中⽩细胞总数的11.汉族⼈中,Rh阴性的⼈约占A.低⾊素⼩细胞性贫⾎B.巨幼红细胞性贫⾎C.再⽣障碍性贫⾎D.新⽣⼉溶⾎性贫⾎12.⼈体缺乏维⽣素B12时将患13.⼈体缺乏铁时将患14.⼈体缺乏叶酸时将患15.⼀个Rh阴性的母亲,再次怀有Rh阳性的胎⼉,可能会导致16.红系祖细胞上促红细胞⽣成素受体有缺陷时,可能患A.FⅠB.FⅢC.FⅣD.FⅫE.FⅧ17.激活了的蛋⽩质C能灭活有活性的18.内源性凝⾎途径中,⾸先被激活的凝⾎因⼦是19.不存在于新鲜⾎浆中的凝⾎因⼦为20.甲型⾎友病患者缺乏的凝⾎因⼦为三、X型选择题(多项选择题)1.⾎液的功能主要包括A.躯体运动调节的功能B.缓冲功能C.参与⽣理性⽌⾎功能D.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E.运输功能2.⾎浆蛋⽩具有以下哪些⽣理功能A.营养功能B.作为载体运输脂质、离⼦、维⽣素、代谢产物以及⼀些异物等⼩分⼦物质C.抵御病源微⽣物的⼊侵D.形成⾎浆胶体渗透压E.参与⾎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理过程3.参与外源性凝⾎途径的凝⾎因⼦包括A.FⅢ(组织因⼦,TF)B.FⅣC.FⅨD.FⅦE.FⅫ4.在⾎液凝固过程中,对FⅩa和凝⾎酶激活起限速因⼦作⽤的凝⾎因⼦为B.FⅤaC.FⅧaD.FⅪaE.⾼分⼦激肽原5.凝⾎酶原酶复合物是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的A.PL(磷脂)B.FⅣ(Ca2+ )C.FⅤaD.FⅩaE.FⅫa6.下⾯哪些是关于蛋⽩质C系统的正确叙述A.该系统包括蛋⽩质C、凝⾎酶调制蛋⽩、蛋⽩质S和蛋⽩质C抑制物B.蛋⽩质C是由肝合成,其合成需要维⽣素K的参与C.可增强FⅩa对凝⾎酶原的激活作⽤D.蛋⽩质C可灭活FⅤa和FⅧaE.可促进纤维蛋⽩溶解7.下列哪些试管中的⾎液不易发⽣凝固A.加⼊较多的⾎⼩板B.将试管置于37℃环境中C.在⾎液中加⼊适量草酸钾D.在⾎液中加⼊适量肝素E.将试管置于冰⽔中8.下列物质中属于纤溶系统的有A.FⅫa、激肽释放酶B.尿激酶C.纤溶酶(⾎浆素)D.纤溶酶原(⾎浆素原)E.纤溶抑制物9.⾎⼩板的⽣理作⽤包括A.运输氧⽓和⼆氧化碳B.参与⽣理性⽌⾎C.促进⾎液凝固D.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E.维护⾎管壁的完整性A.受损⾎管局部及附近的⼩⾎管收缩B.⾎⼩板⽌⾎栓的形成C.红细胞发⽣凝集D.激活⾎浆中的凝⾎系统,形成纤维蛋⽩⽹以加固⾎栓E.⽩细胞吞噬活动增强11.⾎⼩板的⽣理特性有A.释放ADP、ATP、5-HT、TXA2、Ca2+等物质B.⾎管损伤后,⾎⼩板迅速粘附在⾎管内⽪下的胶原上C.⾎⼩板聚集,形成⽌⾎栓D.吸附⾎浆中多种凝⾎因⼦,利于⾎液凝固E.收缩,导致⾎凝块回缩12.下列物质中,哪些为⾎⼩板的⽣理性致聚剂A.ADPB.ATPC.胶原D.5-HTE.⾎栓烷A2(TXA2)13.下列哪些是关于ABO⾎型系统的正确叙述A.依据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种类分型B.⾎清中的凝集素分为抗A凝集素和抗B凝激素两种C.其凝集素为天然抗体D.其基因型中的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则为隐性基因E.曾未接受过输⾎的A型⾎的成年⼈⾎清中没有抗B凝集素14.下列哪些是关于Rh⾎型系统的正确叙述A.该⾎型系统分为两型:Rh阳性和Rh阴性B.在我国汉族⼈中,Rh阳性的约占99%,Rh阴性的只占1%C.在⼈⾎清中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D.Rh系统的抗体⼀般是不完全抗体IgG,能透过胎盘E.Rh阴性的受⾎者第⼀次接受Rh阳性⾎液后⼀般不产⽣明显的反应,但第⼆次或多次再输⼊Rh阳性⾎液时,即可发⽣抗原-抗体反应15.下列关于输⾎原则的叙述中,正确的为A.按需输⾎,尽可能进⾏成分输⾎B.ABO⾎型系统中的O型⾎为“万能供⾎者”,可以放⼼随意输给其它任何⼈C.尽可能输同型⾎D.在输⾎前,必须做交叉配⾎试验E.对再次接受同⼀⾎源的输⾎,不必做交叉配⾎试验四、是⾮判断题1.⾎液是由⾎细胞和⾎清组成的流体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学案 第3页 (共4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学案 第4页 (共4页)
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 .血液由 和 组成。
血浆的主要功能是 。
(2).血细胞包括 、 和 。
(3) 血红蛋白的特性是 。
(4)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白细胞有 的作用;血小板有 的作用。
.三种血细胞中, 没有细胞核, 数量最多, 血液中最小的细胞是 , 数量最少,体积最大。
二. 观察加入抗凝剂的血液,思考、交流下列问题: (1)图一试管中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 现象。
(2)、由图一可知,血液由 和 组成。
前者约占血液的 ,是一种淡黄色的液体,主要功能是运载 ,运输 和 。
后者包括 、 和 、 。
(3)、图二试管中未加入5%的柠檬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 现象。
血块周围淡黄色的液体是 。
(4)、图一中的血浆和图二中的血清最大的区别是 。
三 、填表比较三种血细胞的特征 项目 血细胞类型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形状
有无细胞核
大小、数量 功能
1、比较化验单中的测定值和参考值,如果 的数量偏少或 的含量不足,此人可能患 病。
2、如果某人身体有炎症,此时血常规化验单中 的测定值将偏高。
3、我们经常由于不慎造成皮肤破损出血,血液中的 会及时止血和加速凝血。
四、检测反馈,展示收获
1.下列血细胞中有细胞核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三种血细胞都有细胞核
2. 某同学面部长了一个疖子,其顶端出现了一个脓头,该脓头主要是什么形成的( )
A. 红细胞
B.血浆
C.死亡的白细胞
D.死亡的细菌.
3. 人体红细胞的特点是( )
A.有细胞核
B.能吞噬病菌
C.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
D.能止血 4.氧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 )
A.游离态B.与红细胞结合 C.与血红蛋白结合 D.与血浆结合 5.显微镜下红细胞与白细胞的区别是( ) A.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 B.比白细胞大、有细胞核 C.数量少、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D. 个体小、无细胞核 6、血液中含水量最多并且与体内的物质运输有关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7、有细胞核的血细胞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血小板 D 、ABC 三项 8、人的血红蛋白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A 、钙
B 、铁
C 、锌
D 、铜
9、李老师从青岛赴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血浆 10.成熟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请问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运载血细胞
B .运输氧气
C .吞噬病菌
D .止血和凝血 11.请根据图1判断,图中所示4个较大f 的细胞是 A .白细胞 B .红细胞 C .血小板 D .组织细胞
12.将一定量人的血液放入加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层现象,其中间一层薄薄的白色物质是 A .血浆 B.白细胞和红细胞 C.红细胞和血小板 D .白细胞和血小板 13.在盛有新鲜血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柠檬酸钠,静止一段时间
后,上层呈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是( ) A.红细胞 B.血清 C.血小板 D.血浆
14.具有吞噬细菌功能的血细胞是( )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D.白细胞 15.下列含有血红蛋白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16.血液的成分中具有止血作用的是( )A.红细胞 B.血浆 C.白细胞 D.血小板
17.血液的组成是( )A 、血浆、血小板 B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C 、血浆、血细胞
D 、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水
18.下列哪一组中含有血浆中不应该有的物质 ( )A.水、酶、无机盐、血小板 B.维生素、葡萄糖、激素
C.氨基酸、二氧化碳、血浆蛋白
D.氧、尿素、磷脂
19.下列关于白细胞主要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对人体起防御、保护作用 B 、运输养料和氧气 C 、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D 、促进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20.当体表某处受伤轻微出血时,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血液成分是( )A 血浆B 白细胞C 红细胞D 血小板 21.动脉血呈红色,主要因为它含较多的 ( )A.红细胞 B.与氧结合的血红蛋白 C.养料 D.二氧化碳 22.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的细胞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23.下列细胞中能吞噬病菌的是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 24.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25.如下图,将新鲜的血液分别放入A 、B 、C 、D 四支试管中,其中A 、B 试管中加入抗凝剂,C 、D 试管中不加任何物质,静置24小时后,其中正确的图示是( ) 白细胞
26.填表
血细胞名称形态结构功能
红细胞呈的圆饼状,细胞核运输和。
白细胞比红细胞,细胞核病菌和。
血小板个体最,形状,细胞核和加速。
27.下面右边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
已知正常人红细胞的含量为
(4.2-5.0)×1012个/L,白细胞为(4-10)×109 个/L,白细胞个体一般较红细胞大。
请据图回答问题(“[ ]”中填写序号,“”内填写文字。
)
(1)、图中[]是红细胞。
某人经常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经血液化验,此
人红细胞数目为3×1012个/L。
据此判断此人患有_______症。
这种病人应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丰富的食物。
(2)、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 会穿过毛细血管壁,
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
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功能的是[]___________;能
够携带氧的是[]___________。
28.张睿的父亲感到身体不适,精神不振、疲劳、头晕,经医生检查,心率为90次/分,血压为16/10.7千帕,
血常规化验结果如下:
(1)表中的“WBC”代表的是。
(2)根据上述测量和化验的结果,诊断该人可能患有的疾病是,建议他多吃一些含和
比较丰富的食物。
(4)从方便患者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化验单上“检查结果”一栏应做哪些改进?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学案第3页(共4页)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的生活需要营养》学案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