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2.“设计婴儿”的伦理争议
是否应该废除基因编辑婴儿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废除基因编辑婴儿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基因编辑婴儿。
1. 道德伦理问题,基因编辑婴儿涉及到人类的基因改变,这涉及到伦理和道德问题。
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人类的基因,这会导致道德沦丧和价值观念的混乱。
正如伦理学家康德所说,“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人的基因,这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侵犯。
2. 科学风险,基因编辑婴儿的科学风险巨大,我们还没有完全了解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影响整个人类的基因。
正如生物学家克里克所说,“生物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慎之又慎。
”。
3. 社会不公,基因编辑婴儿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富人可以通过基因编辑获得更优秀的后代,而穷人无法享受这一技术带来的好处。
这将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基因编辑婴儿。
1. 医学进步,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消除一些遗传疾病,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基因。
这是医学的进步,可以减少人类的痛苦和疾病。
正如医学家弗洛伊德所说,“医学的目标是让人类摆脱病痛。
”。
2. 个人选择权,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育方式,包括基因编辑婴儿技术。
如果有人希望通过基因编辑获得更优秀的后代,这是他们的个人选择,应该受到尊重。
正如哲学家罗素所说,“个人自由是最基本的人权。
”。
3. 科学探索,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是科学探索的一部分,我们应该鼓励科学家进行相关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和生命的奥秘。
正如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科学的目标是探索未知的领域。
”。
综上所述,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涉及到伦理、科学、社会等多方面的问题,应该在充分讨论和监管的基础上进行。
我们不能一味地废除这一技术,也不能盲目地推广。
我们需要平衡好利与弊,尊重个人选择,同时保护人类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
“设计婴儿”问题的伦理思考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设计婴儿”问题的伦理思考姓名:武晓炜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伦理学指导教师:田海舰20100601摘 要“设计婴儿”技术是试管婴儿的第三代技术。
与普通试管婴儿不同,虽然二者都离不开人工受精技术,但区别在于“设计婴儿”是对众多的胚胎进行基因筛选。
从这一概念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开始,关于该项技术的伦理争论就从未停止。
各国对于“设计婴儿”问题持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但总体而言,还是希望“设计婴儿”技术可以进一步发展,造福人类。
鉴于由该项技术已经引发的伦理问题,目前从伦理学的角度思考,应遵循必要的伦理原则及取向,以保证其正确合理的发展方向。
论文正文分为三章,对“设计婴儿”的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章从“设计婴儿”技术的现状入手,主要介绍“设计婴儿”技术的科学含义,总结各国关于“设计婴儿”问题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该项技术在医学方面主要应用的领域。
第二章阐述了“设计婴儿”所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
首先,在未来“设计婴儿”技术将不仅局限于排除遗传疾病的领域,还可以对相貌、肤色、智商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人们将掌握对于生命选择的主动性,这一能力极有可能将人类引向基因决定论的误区。
其次,通过“设计婴儿”技术,人为的对胎儿的性别进行选择或是造成多胞胎妊娠,都是对自然规律和环境的一种破坏。
最后,我们还应关注胚胎本身的权利。
第三章提出了“设计婴儿”问题发展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及取向。
伦理道德对“设计婴儿”技术健康、合理、有序地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在这个问题上,应该遵循的主要伦理原则有尊重生命原则、知情同意原则、保密原则、尊重不同道德主体利益与维护社会公益相统一的原则。
要引导“设计婴儿”问题向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前进,就必须在社会中树立全新的伦理观念,形成一种有效的共识。
并且不仅在医疗领域,更在该项技术全部相关的领域加强监督,保证其在有序的状态下继续发展。
关键词设计婴儿伦理问题尊重生命知情同意Abstract"Designed babies" is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test-tube baby, although both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technique, but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est-tube baby" is a large number of embryos for genetic screening. From this concept in people's vision in the beginning of debate on the ethics of the technology has never stopped. States to "designed babies" in a different and even opposite attitude, but overall, still hope, "designed babies" technology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Given that the technology has been raised by the ethical issues, the current think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ethical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and the necessary direction to ensure its proper and rational direction.Paper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on "designed babies" to discuss the ethical issues. The first chapter of "designed babies" status quo of technology, and introduces the "designed babies" technology scientific meaning, summarize States on "designed babies" issue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n medicine, and the main application areas. The second chapter of "designed babies," the major ethical issues faced. First, in the future, "designed babies" technology will not only be limited to the areas of genetic disorders, also be used on appearance, color, intelligence and other aspects to design. People will choose to grasp the initiative to life, that ability is likely to genes of the human lead the error. Second, by "designed babies" technology, artificial selection on the sex of the fetus or cause multiple pregnancy, is on the laws of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of damage. Finally, we should also concern the rights of embryos themselves.Third chapter of "designed babies" in the development should be followed ethical principles and orientation. Ethics for the "designed babies" technology healthy, reasonable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issue, that should follow the main Ethical principles: respect for life, the principle of informed consent, safeguarding the interests of future generations for the principle by both sides and each other blind and confidentiality, respect the different interests and maintaining morality subject of the unification of social welfare. To guide the "designed babies" issue toward a direction favorable to human development, it must establish new social ethical concepts, in an effective form of social consensus. And "designed babies" is not only used in the medical field, also in all relevant areas of the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its supervision, to ensure the state in order tocontinue to develop.Keywords designer babies Ethical issues respect for life Informed consent引言引言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人们生活中的每个领域都在不断被科学技术所改变、所影响。
基因编辑婴儿道德与伦理的争议

基因编辑婴儿道德与伦理的争议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当这项技术应用到人类生殖领域,尤其是创造基因编辑婴儿时,引发了广泛而激烈的道德与伦理争议。
这一话题不仅在科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在社会各界引发了深刻的思考和广泛的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基因编辑婴儿的基本概念。
基因编辑是一种能够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或过程。
而基因编辑婴儿,则是通过这种技术对人类胚胎的基因进行修改,从而使出生后的婴儿具备特定的基因特征。
从道德层面来看,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引发了诸多质疑。
其一,这被认为是对人类生命的一种过度干预。
人类的繁衍和生命的诞生本应是自然的过程,而基因编辑技术却打破了这种自然的平衡。
这让人们不禁担忧,未来人类是否会过度依赖科技来塑造生命,从而失去了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之心。
其二,这种行为可能导致新的不平等。
如果只有部分人能够承担基因编辑的高昂费用,从而让他们的后代拥有更优秀的基因,那么这无疑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现象。
那些无法享受这种技术的人,可能会在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在伦理方面,基因编辑婴儿也面临着重重困境。
一方面,基因编辑可能违背了人类的尊严和完整性。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基因组合,这是个体多样性的基础。
通过人为地编辑基因,有可能削弱了人类的独特性和个体的自主性。
另一方面,对于被编辑基因的婴儿来说,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可能面临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由于基因编辑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其长期的影响和潜在的风险尚不完全清楚。
这些婴儿可能成为试验的牺牲品,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此外,基因编辑婴儿还涉及到法律和监管的空白。
目前,大多数国家对于基因编辑人类生殖细胞和胚胎的行为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或禁止。
然而,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跨境医疗的存在,监管的难度不断加大。
如何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保障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公众的态度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设计婴儿”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反思

个“ 计 婴 儿 ” 当 ・纳 什 在 美 国 出生 , 此 相 关 的 伦 理 道 德 设 亚 与 问题 , 别 足 植 入 前 基 因 诊 断 技 术 ( ri l tt n Ge ei D 特 Pe mpa a i n t i n o c
a n s , G 对 生 殖 干 预 将 引 导 人 类 由必 然 王 国 开 始 走 向 理 g o i P D) s 想 、 由 的王 国迈 进 之 际 , 统 的宗 教 哲 学 也 将 迎 来 新 的挑 战 。 自 传
当 人类 迈 人 生 物 技 术 世 纪 之 时 , 们 关 于 自然 、 化 和 生 命 我 进
坡现象 。 ຫໍສະໝຸດ 意 义的观念正在经 历一 场根 本性 的变 革 。当 20 0 0年 世 界 上 第
一
2 “ 计 婴 儿” 术 的 伦 理 辩 护 设 技 伦 理 学 的 基 本 宗 旨是 为 行 动 的 正 当 性 提 供 一 种 理 性 的 质 疑 和辩护 , “ 对 设计 婴 儿 ” 术 的 伦 理 学 思 考 便 在 于 此 。“ 计 婴 技 设 儿 ” 术 也 有 其 存 在 的合 理 性 , 非 不 能 获 得 伦理 上 的辩 护 。 技 并 第 一 , 自然 不 一 定 意 味着 不 道 德 。首 先 , 设 计 婴 儿 ” 术 不 “ 技 并 未 消解 人 的 “ 自然 性 ” 设 计 婴 儿 ” 术 的实 践 活 动 是 不 可 能 。“ 技
味 着 不道 德 , 宗教 法 则 并 不 是普 遍命 令 , 护妇 女 的 尊 严 和 权 利 , 生 道 德 滑 坡 现 象的 关键 是 人 运 用 的 问 题 等 角度 进 行 伦 维 产 理 辩 护 。但 是 , 些伦 理 辩 护 会 带 来 某 些 反 思 , 可 能 导 致 “ 计婴 儿 ” 术 陷入 “ 性 主 义” 陷 阱 和 于 伦 理 辩 护 外 的 两 这 如 设 技 理 的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编辑婴儿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编辑婴儿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基因编辑婴儿。
1.伦理道德问题,基因编辑婴儿涉及到人类的生命和基因的改变,这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
我们不能随意改变一个人的基因,这是对人类生命的不尊重。
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对待基因编辑技术,因为这关系到我们对人类生命的尊重。
”。
2.社会不公问题,如果允许基因编辑婴儿,那么只有富裕阶层才能享受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这将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正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所说,“基因编辑婴儿可能会导致社会的分化,只有富人才能享受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
”。
3.未知风险问题,基因编辑婴儿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还不清楚它可能带来的风险。
一旦出现意外后果,将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正如美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所说,“我们不能轻率地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因为我们还不清楚它可能带来的风险。
”。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基因编辑婴儿。
1.医学进步问题,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解决一些遗传性疾病的问题,这对医学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中国科学家贝聿铭所说,“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遗传性疾病,这对医学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
2.个体选择权问题,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育方式,包括基因编辑婴儿。
禁止基因编辑婴儿等于剥夺了人们的选择权。
正如英国哲学家米尔所说,“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育方式,这是个人的自由。
”。
3.社会效益问题,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可以带来社会的效益,比如减少遗传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类的整体健康水平。
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正如美国生物学家克里克所说,“基因编辑婴儿技术可以带来社会的效益,这对整个社会都是有利的。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禁止基因编辑婴儿技术有其合理性,因为它涉及到伦理道德、社会公平和未知风险等问题。
同时,不应该禁止基因编辑婴儿技术也有其合理性,因为它可以带来医学进步、个体选择权和社会效益等好处。
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各方利弊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基因编辑婴儿技术的合理和安全使用。
“设计婴儿”的伦理与法律规范

“设计婴儿”的伦理与法律规范学号:13300226 姓名:李想班级:13级生科2班【摘要】“设计婴儿”是指基于人工授精技术和植入前遗传诊断(简称:PGD)技术,为确保小孩具有某些长处或者避免某些缺陷,在出生以前就对他(她)的基因构成进行了选择的那一类孩子,即designer baby。
本文旨在介绍“设计婴儿”的现况和涉及的伦理问题以及有关“设计”婴儿的技术和行为的相关法律。
而在“设计婴儿”为人类带来巨大福音和伦理问题中,人类在无法完全解决所有问题的情况下,必须依靠严格的法律来限制和规范人们对该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设计婴儿、伦理、法律世界首例“设计婴儿”是2000年8月9日诞生于美国的亚当,他的诞生标志着“设计婴儿”的问世,而“设计婴儿”的问世在给人类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伦理争议;并且“设计婴儿”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将为社会发展、人类发展和自然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来进行约束和规范,尽量降低其对社会的不良影响,真正地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一些反堕胎组织及宗教人士认为这种技术是把婴儿当做取之不竭“零部件”的仓库,这无异于将制造出的婴儿当成“商品”,这是向危险的方向迈出的一步;另外,他们对抛弃治疗过程中培育的不合适胚胎表示愤怒,认为这有损生命尊严。
除此之外,利用该种技术制造“完美人类”和“转基因婴儿”也将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不公平性等问题。
用唯物辩证法来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该技术的存在利弊无可避免,而针对于该技术所存在的一些伦理问题,世界各国因官方对该技术的看法不一而有不同的立法,他们希望通过立法来规范和限制人类对该技术的滥用从而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1 “设计婴儿”的产生与发展1.1“设计婴儿”的原理所谓“设计婴儿”是指基于人工授精技术和植入前遗传诊断(简称:PGD)技术,为确保小孩具有某些长处或者避免某些缺陷,在出生以前就对他(她)的基因构成进行了选择的那一类孩子,即designer baby。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

《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在创新与责任之间寻求平衡》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科技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社会结构。
然而,随着科技的日益强大,其带来的伦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重大挑战。
一、科学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1. 人工智能与就业伦理问题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被自动化设备和智能算法所取代。
这不仅引发了大规模的失业问题,还带来了就业伦理的困境。
一方面,那些失去工作的人们可能面临生活困境和心理压力,社会的贫富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另一方面,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被裁员工提供再培训和就业安置的机会?2. 基因编辑的伦理争议基因编辑技术如 CRISPR-Cas9 的出现,为治疗许多遗传性疾病带来了希望。
然而,这项技术也引发了严重的伦理争议。
如果允许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编辑,可能会导致“设计婴儿”的出现,即父母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孩子的外貌、智力等特征。
这不仅违背了人类的自然生育规律,还可能引发社会的不平等和歧视。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也存在不确定性,一旦出现意外后果,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3. 大数据与隐私保护在大数据时代,个人的各种信息被广泛收集和分析。
虽然大数据分析可以为企业提供精准的市场预测和个性化的服务,但同时也严重威胁到个人的隐私安全。
企业和政府在使用大数据时,是否应该遵循严格的隐私保护原则?如何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伦理问题。
4. 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在农业和食品领域的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例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虽然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但许多人仍然对其持怀疑态度。
此外,生物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定制婴儿,伦理不容?

定制婴儿,伦理不容?2015年中国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全面二胎的开放,80后感慨自己竟然是唯一一代独生子女,段子手们也开始发挥,作为独生子女的80后夫妻,不但要赡养四位爹妈,未来还需要照顾四个孙子孙女,压力山大。
事实上,政策放开之后,轰动是轰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生二胎,对天伦之乐的幻想远敌不过现实的无奈,育儿、学费、买房子,这些事情需要的金钱足以让任何夫妻在嘿咻之时,心有余悸、小心翼翼,更大的问题在于,现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精英,于是他们拼命地在起跑线上较劲,像什么奥数班、钢琴班,不孩子喜不喜欢都给报上,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这些培训班有没有用,只是给自己的懒惰和无知找一些安慰罢了,事实上,很多人都不知道优生优育,更不知道该如何健全孩子的人格,他们只能发现表象的东西、短期的东西,而参与一个生命成长这种高级想法,实在太难。
精英教育最该控诉的地方在于,它带来无穷无尽、无时无刻的攀比,因为攀比盛行,“别人家的孩子”成了中国最优秀的孩子,望子成龙的父母最爱的依旧是自己的孩子,但同时也希望定制一款“别人家的孩子”,以前这只能是奢望,但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成熟,定制婴儿正越来越接近现实,事实上,这项技术理论上绝对可行,而在其真正普及之前,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宗教、伦理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如何定制一款心仪的婴儿?其实,基因编辑技术由来已久,20年来,生物学家已逐步建立起一套成熟的基因编辑程序:首先将特定的DNA片段插入到小鼠胚胎干细胞中,然后,把修饰过的干细胞植入到早期胚胎(即胚囊)中,最后将发育中的细胞移植到雌性小鼠中。
这种模式下的基因编辑,体系成熟,但却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和数十万的成本,脱靶率太高,仅有30%的命中率,且仅能应用于小鼠、大鼠等少数物种上。
2015年,基因编辑技术CRISRP取得突破性进展,它完美地绕过了胚胎干细胞的操作过程,使得整个基因编辑过程快速、精准、效率极高,这项技术具有优越的能力,可将一个基因快速放到正确的位置,由于绕开了干细胞的操作过程,CRISRP不仅降低了操作成本,且极大地扩展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遗传学中的伦理问题2、“设计婴儿”的伦理争议。
设计婴儿“设计婴儿”是指为确保小孩具有某些长处或者避免某些缺陷,在出生以前就对他(她)的基因构成进行了选择的那一类孩子,即designer baby。
争议:英国反堕胎组织发表声明说,政府为“设计婴儿”开绿灯,等于打开“潘多拉魔盒”;根据人工授精与胚胎管理局的决定,今后人们完全可以为制造骨髓而将“他”或“她”有意地制造出来。
难道人们可以为拯救一个生命而有意地制造并杀死另外一个生命吗?宗教界人士指出,用这种方法人为地制造一个用来生产“零部件”的婴儿,无异于将制造出的婴儿当成“商品”,这是向危险的方向迈出的一步。
另外,他们对抛弃治疗过程中培育的不合适胚胎表示愤怒,认为这有损生命尊严。
西方媒体亦渲染:胚胎可以设计,婴儿可以定制,人类已经到了可以随意设计和改造的阶段,这将导致父母挑选下一代人格特征的行为。
HFEA的决定一经英国《泰晤士报》披露,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尽管英国在人工辅助生殖医学领域一向以“开明”著称,而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也在25年前出生于英国,但“设计婴儿”毕竟不同于试管婴儿。
英国公益组织生殖伦理评论(简称CORE)为此委托其代表约瑟芬·昆塔维尔向英国最高法院提起诉讼。
昆塔维尔说:“我们不能允许某些组织对‘设计婴儿’的程序是否可行拥有最终决定权。
今天它同意‘设计’用于治疗疾病的婴儿,明天它可能就会进行性别的选择。
接下来,可能就轮到了头发颜色或眼睛颜色的选择。
这绝不仅仅只是个伦理道德问题。
”昆塔维尔的雄辩使CORE赢得了这场官司。
2002年12月27日,英国最高法院做出判决:英国人工授精及胚胎管理局无权批准对试管婴儿进行胚胎植入前的遗传诊断。
以“为向其患病的兄弟姐妹捐献血液干细胞或骨髓”为目的而制造“设计婴儿”的行为属于非法。
[1]“设计婴儿”没有缺憾将成长为超人说到“设计婴儿”不能不提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PGD)这项医学技术。
这项技术是由英国哈默史密斯医院温斯顿爵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89年开发的,进入医学应用领域不到20年历史,大约1000名婴儿通过这种技术降生。
医生通过体外受精的方法,制造出多个胚胎,然后通过基因筛选,挑出合适的胚胎植入母亲的子宫孕育宝宝。
最新研究显示,通过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出生的婴儿没有遭受任何持续的伤害。
专家宣称,所谓的“设计婴儿”,其实还是试管婴儿,就是采用基因筛选技术。
通过PGD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出胚胎是否带有遗传疾病,而且还可以检测出胚胎的性别。
这就表示,父母不仅可以选择宝宝的健康与性别,甚至连外貌、身高以及性格特征都可以随心选择。
“设计婴儿”没有凡人的缺憾,将成长为人类中的超人。
引发生命权问题面临巨大的道德挑战“设计婴儿”虽不是克隆婴儿,但仍然面临巨大的道德挑战。
英国社会仍然有不少人希望对此保持谨慎,他们认为这可能会为“制造”婴儿的行为打开大门,从而引发道德上的混乱。
《设计婴儿》一书的作者罗杰认为,孩子同我们一样,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应该成为设计的对象,我们也没有资格成为设计者,因为设计标准我们无权去定夺;孩子的独特性同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这种独特性首先就体现在其出生时候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上。
英国“生育伦理评论”组织谴责称,基因筛选技术是“优生学的武器”,该组织发言人约瑟芬·奎恩塔维尔说:“我们不是在抛弃疾病,我们是在抛弃残疾儿。
如果你们做了数百次这样的基因筛选测试,那么接着就会打擦边球,选择婴儿的性别,然后就会选择婴儿的其他特征。
”当然,支持“设计婴儿”的民众也很多。
英国医师协会就对此举表示赞同。
该协会的维维恩-内桑森医生在一份声明中说:“作为医生,我们认为,如果有一种技术能在不伤害其他人的前提下帮助一个即将死去或病重的孩子,那以此为目的使用这种技术就没有什么不对。
”定制婴儿"引发伦理争议只选好的基因植入母体记者获悉,目前,浙江省只有设在省妇保下的浙江省生殖医学中心可以接受咨询与基因诊断。
昨天,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黄荷凤教授。
黄荷凤教授介绍,目前,省妇保已对来自全国各地169对有高风险出生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遗传病的夫妇,实施了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诊断准确率达100%,妊娠率34.1%,约有57对夫妇已拥有了自己的“定制宝宝”。
这一成功率进入了世界前沿水平。
哪些人需要这一技术?黄教授建议,如果发现家族直系亲属中有反复发病的患者(比如两个以上的血友病),应该首先到医院咨询,如果明确诊断是家族遗传的单基因疾病,可以开始进入基因检测的步骤。
只适用于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就是医务人员在病人的血样中检测DNA各个片段,找出变异的位点,如果发病的人都有同一位点的变异,而其他家族成员没有,基本可以判定这种病是因为该位点基因变异引起的。
明确了基因变异位点后,就可以根据这个指导家族内准备生育的夫妻计划受孕。
按照医生诊断指导怀孕。
专家透露,因为多基因造成的遗传病发病机制复杂,这是以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只有单基因遗传病可以应用这种技术。
怀孕之前就要介入阻断所以,如果你家人有遗传病,这种诊断一定要在怀孕之前。
如果准妈妈可以自然受孕,一般在孕期10周或者16周时进行基因诊断。
孕期10周时可以取胎盘绒毛做DNA鉴定,但风险是胎盘受刺激可能导致流产,医生一般采用16周孕期取羊水测DNA,就可以判定胚胎是否带有遗传性疾病。
如果不幸带病,可以尽早终止妊娠。
还有一些需要做产前基因诊断的人,是通过最新试管婴儿技术实现的。
一般情况下,医生通过试管婴儿技术培育出8个左右的胚胎,从这8个胚胎中拣选出不带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母亲的子宫内,就可以避免生出带病宝宝。
在医学上,这个方法又叫“定制婴儿”。
选择“好基因”植入母体“定制婴儿”指通过“试管受孕”形成胚胎,经“植入前基因诊断”检测胚胎的基因,选择特定基因型的胚胎植入母体,最后发育成具有特定基因组成的婴儿。
成功培育出“定制婴儿”的科学家们说,这项技术可以降低人类罹患肿瘤等多种疾病的风险,帮助人类征服那些潜藏在生命特征深处的疾病,是用更加纯洁的基因作为打开人类幸福未来的钥匙。
4~5万元“定制”健康宝宝医生说,一般情况下,自然受孕后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的费用1000元左右,而应用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费用在4~5万元。
据了解,省妇保的这项基于克隆技术的染色体检测方法最近获得国家专利,该专利也是黄荷凤教授主持的“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课题组的一项成果之一。
“出生缺陷防治”已列为国家长期规划中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作为一项可在源头上控制遗传病出生缺陷的一级预防措施受到广泛的关注,相关研究已得到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863”等项目的支持,并在单基因病和染色体病的出生缺陷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专家称,此技术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定制服务”引发道德问题在国外,这种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的发展似乎已经偏离了方向。
去年,美国生育研究所发布的一个消息让人们大吃一惊,它冒天下之大不韪成立了给育龄夫妇提供定制婴儿服务的首家公司,服务内容包括筛选胚胎的性别和疾病,以及眼睛、头发和皮肤颜色等良性特性。
这家机构的负责人是美国上世纪70年代人工受孕领域的先锋人物。
这项服务基于一种“先期移植基因诊断”的实验技术。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这种实验中,医生将从最早期的受精卵中提取细胞进行测试,选择出一个具备某种样貌体征的受精卵,比如金发碧眼,再把选中的受精卵植回准妈妈的子宫,继续孕育。
一些专家和社会人士认为此类服务会引发道德问题,等于“把孩子变成可以从货架上选购的商品”,并且会引发一种不良风气,导致诊所培育更多受精卵,好从中选择,而那些“不够漂亮”的总会被舍弃。
假如一切都在预料中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铁律,似乎正在人类的高科技下慢慢失去作用。
专家预测,新一代基因改良定制婴儿的出现,在今后几十年可能改变人类,可能有很多不幸的家庭因此获得健康的宝宝,享受到天伦之乐,可能有些遗传疾病就此终结。
但自从“定制婴儿”技术出现,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声音不绝于耳。
反对的学者明确提出,歪竹子生直笋,带有“不良基因”者的后代不一定不优秀。
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母亲就是死于卵巢癌,终年53岁。
假如她这种卵巢癌也是因为“有病基因”,而她父母当初进行基因选择,还会有奥巴马吗?也有伦理学者提出,我们反对的不是生育选择,而是反对由我们来挑选下一代人格特征的观点和方式。
甚至有人推断,如果“定制宝宝”走得太远,可能变成了有钱人的专利,有钱人就可以“定制”特定性别、特定模样、特定性格的孩子,“不合格”的孩子就可能永不见天日。
做个换位思考,如果我们自己是被“定制”出来的,我们的一生会不会都笼罩在“自己的出生不过是为了满足别人的利益”这个阴影之中?这样一想就有点不是滋味。
人生往往是由于不确定性才获得意义,如果一切都是确定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设计婴儿”引发伦理争议据调查,我国当前每年新生婴儿约2000万,患有遗传性疾病的约有40万,约占2%,“设计婴儿”技术的出现,为父母解决了这个难题,但相关的问题也由此而生。
据悉,通过PGH基因筛选技术,医生们可以探查出6000种疾病基因。
伦敦盖尔医院的PGH基因筛选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比以前的PGD基因筛选技术更快速、更精确。
该技术包括从3天大的胚胎中移除一个细胞,并对细胞中的DNA进行分析,再和父母的DNA进行比较,以确定胚胎是否携带他们父母的缺陷基因。
那些不带缺陷基因的健康胚胎将会被植入母亲的子宫中。
“设计婴儿”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人们的广泛争议。
有人批评这种筛选生育方式为“不道德”,因为在此过程中可能摧毁可以发育成婴儿但从来没有得病的胚胎。
而即使潜在可能得病的,出生后多年也都可能是健康的,一些失调是可以治理甚至或者可以预防的。
有人批评这种筛选生育方式为“不道德”,因为在此过程中可能摧毁可以发育成婴儿但从来没有得病的胚胎。
而即使潜在可能得病的,出生后多年也都可能是健康的,一些失调是可以治理甚至或者可以预防的。
英国“生育伦理评论”组织谴责称,基因筛选技术是“优生学的武器”,该组织发言人约瑟芬·奎恩塔维尔说:“我们不是在抛弃疾病,我们是在抛弃残疾儿。
如果你们做了数百次这样的基因筛选测试,那么接着就会打擦边球,选择婴儿的性别,然后就会选择婴儿的其他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