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案
地图复习学案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专题一 地图 课型: 复习课 课时数:2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集备人:黄吉强、刘文奇、王锦星 执教:教学内容纪实与反思 【复习目标】1.密切关注身边的地理,了解地理对人类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等影响都很大。
2.掌握地图三要素,即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怎样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2)在野外(北半球)怎样确定地平面方向。
(3)比例尺的表示方式、大小比较及在地图上量算距离。
(4)在地图上能看懂图例和注记,获取地理信息。
画图时,能正确设计或使用图例和注记。
3.学会使用地图和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地图。
4.绘制学校或村庄的简单平面图。
5.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1)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2)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3)判断坡度陡缓。
(4)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5)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复习过程】考点一:我们怎样学地理1、地图概念: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图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面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文字,就成为一幅地图。
2、 地图的分类考点二:地图三要素1、方向分类判断方法 一般的地图面对地图,通常采用“上_ 下 ,左 右 ”的规定来确定方向 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 方 有经纬线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2、比例尺计算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比例尺的分子、分母单位要统一) 表示方式 线段式:数字式:1∶3000 000或1/3000 000传统地图 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 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现代化地图 遥感地图、电子地图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千米大小比较 比较它们 的大小。
比例尺是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 ,比例尺越 ;分母 ,比例尺与地图范围和内容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 ,内容越 (如北京市地图);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如中国地图)3、图例和注记 考点三 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地图三要素—学案

地图—地图三要素【学习目标】1.识记地图三要素。
2.依据地图三要素,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要素一、比例尺1.概念:2.公式3.表示形式4.大小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的缩放计算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②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③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④原比例尺缩小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自主检测1:读广东省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3题。
1.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A.1∶30000B.1∶2000 C.1∶40000 D.1∶200002.若将比例尺扩大到2倍,新比例尺为()A.1∶10000B.1∶15000 C.1∶30000 D.1∶60000(2改编)若将比例尺扩大2倍,新比例尺为()A.1∶10000B.1∶15000 C.1∶30000 D.1∶600003.如果将该图的比例尺扩大1倍,图示区域实地范围不变,图幅面积是原来的()A.1倍B.2倍C.3倍D.4倍4.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要素二、地图上的方向1.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2.指向标方向:3.按经纬网:自主检测2:下图(a)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图(b)为校园图局部。
回答问题:1.指示牌在图(b)中的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北2.从地理园到老校门前进的方向.要素三、图例和注记1.图例2.注记巩固练习1.银川某同学暑假到北京旅游。
下图为手机地图APP截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同学想查看故宫博物院建筑格局,对手机界面进行了操作。
该同学的操作( )A.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图幅B.放大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C.缩小了比例尺,放大了图幅D.缩小了比例尺,缩小了区域范围(2)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故宫的周长大约是3 420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500 000 B.15 000 000C.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3)该同学从王府井步行街步行到北海公园,前行方向大致为( )A.先向北后向东B.先向南后向西C.先向北后向西D.先向南后向东2.下图为我国两个山地位置示意图。
地图的应用学案

第三节地图的应用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重点: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常用的地图,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2、能够在常见的地图中查找相关的地理信息。
3、熟悉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熟练使用电子地图。
预习导学认识常用地图认真阅读课本第36-38页文字及图2-3-1、2-3-2、2-3-3。
1、地图的种类有。
按照内容,地图可分为地图和地图。
2、地图是指反映某一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包括地形、河流、植被、行政、区划、城镇、交通等基本内容。
3、地图则反映一种或几种地理事物的,例如,农牧业的分布、旅游景点的分布等。
4、简要说明阅读地图的三部曲: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电子地图的应用认真阅读课本第38-40页文字及图2-3-4、至2-3-10。
1、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应用,使得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和实用。
如地图、立体地图、三维透视地图等等。
2、借助电子地图我们可以:。
3、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
请用连线来选择正确的地图:A :外出旅游,确定行程 地形图B :去商场购物 交通图C :了解某地地形 商场导购图D :了解省区分布 世界政治地图E :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 政区图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三个情景,请你来当参谋,他们各自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情景一 据新华网报道:“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
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
”小明想知道利比亚在哪里。
情景二 星期天快到了,小亮想去游乐园游玩,但是游乐园离小亮家比较远,他想知道怎样乘车。
情景三 七年级(1)班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李宁是体育委员,他事先需要设计行动方案。
《地图的阅读》名校自制学案(第2课时)

《地图的阅读》名校自制学案(第1课时)【目标锁定】(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了解地图的种类及发展;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重点难点】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和范围大小的关系。
【自主探究】(独立自主,快乐收获)1.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
根据,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的获得有用的信息。
例如,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应该从图上找答案;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
2.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和内容的不一样。
我们应该根据需要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3.随着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呈现方式日益多样,这些高科技地图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如、等。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都在这里)探究1: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
教材第22页活动题:小明暑假去云南旅游,在他旅游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不同的地图与他相伴。
(1)出行前,中国交通图能为小明的出行提供哪些帮助?(2)到了云南,小明要住宿需要哪种地图?(3)小明除了要在昆明游览,还想去云南其他著名景区游览,他需要哪些地图?(4)小明到了某著名景区后,要确定景点的旅游线路,他需要哪种地图?探究2: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
读教材第22页图1.31和图1.32,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两幅地图,将结论填在表中表示范围的大或小表示内容详或略比例尺较大比例尺较小由此可知,两幅图幅相同的地图,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内容越;表示的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内容越。
(2)如果要了解北京在祖国的位置,应选择比例尺(较大、较小)的地图;如果要认识北京市的轮廓特征,需要比例尺(较大、较小)的地图。
如果要去北京动物园游览,就要选择比例尺(更大、更小)的北京动物园图。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节地图学案

学习目标:1.说出比例尺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大小、缩放。
2.认识地图上常用图例和注记,会在地图上辩方向,会读懂地图。
预习检测: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 , 和 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地图上的基本方向有: 、 、 、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基本方位3.比例尺的基本形式: 、 、 。
4.一般情况下判断方向的原则是:面对地图, 有指向标的地图要根据 来判断方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为 方向。
5.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 来判断方向,即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对于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 方,对于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 方。
6。
图例指 注记指 二、方向1、一般地图:2、指向标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 方1 、有辆汽车从图中公路的A 地顺箭头方向开往B 地,汽车的走向是怎样变化的?2 、图中河流位于村庄的什么方向?河流的流向是怎样的? 3、经纬网地图:1、图1中①②③④分别指示什么方位?2、图2、图3分别甲地在乙地、丙地在丁地的什么方向? 三、图例和注记 四、比例尺1、概念:也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3、表示形式: 【例1】若右图中A 、B 两点的图上距离2.22cm, 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____________。
4、比例尺大小的比较【例2】右图为四个假想岛屿的概况图,四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B图1 图2 图1图2 图3S170° 170° 180°50°60°ABA.①B.②C.③D.④5、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⑴若图幅大小相同:①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比例尺越__,反映的地理事物越___;②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比例尺越__,反映的地理事物越___;⑵若实际范围相同:①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越___,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____;②图幅面积越小,比例尺越___,此时反映的地理事物越____;思考:我们学校校园的平面图宜采用大比例尺还是小比例尺?为什么?6、比例尺的缩放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②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原比例尺缩小1/n ,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例3】在比例尺为1:140000000的世界地图上,量得北京至莫斯科的图上距离为4.4厘米,把原图放大1倍后,新图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大班地图教案

幼儿园大班地图教案幼儿园大班《地图》教案 1活动目标:1、认识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地图,并能从中国地图上指认出江西省的位置。
2、知道江西4-5个主要的市区名称及位置。
3、感受中国地图和江西省几其他各地图轮廓像什么,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4、发展幼儿空间辨别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练习册活动过程:一、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1、教师:我们都是江西省的小朋友,那你们知道自己是江西哪个地方的人吗?(瑞金人)2、让孩子说说自己在家长哪儿了解的情况。
二、引导幼儿认识江西省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
教师: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地图)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呢?像什么?2、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对了,这是我们中国的地图,地图的外形像公鸡。
3、在地图上发现江西的位置。
教师:那有谁知道我们江西在中国地图的什么位置?(请个别幼儿来说说,指一指)我们一起沿着江西省的轮廓(外边)画一画。
教师:(出示江西的版块)我们来看看江西的地图像什么?(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教师小结孩子们想象出来的东西。
三、认识江西各地市的地图。
1、出示江西省放大的地图。
教师:刚刚我们知道了江西是中国的一个省份,是鸡妈妈身体的上的一部分,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放大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我们瑞金市就是属于江西省其中的一个市,江西省其实还分为许多的市县,我们现在所在的城市叫什么?谁能在江西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2、幼儿尝试在地图上找出自己所在地的位置。
3、教师引导幼儿知道江西省其他的主要城市。
教师:你们知道江西还有哪些城市?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的'位置?(请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城市,并带领孩子一起念一念地名,请其他幼儿在图片上找到位置。
)教师:请你说说刚刚我们知道的城市,并讲一讲这些城市的轮廓像什么?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把各个地区的轮廓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有的说像动物,有的说像植物,都很像,我相信孩子们还会想象出更多的东西。
地图三要素-学案

地图三要素学案组稿人:黄静教学目标:1、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形式。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2、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识别的方法。
3、常用的图例和注记。
基础知识梳理:一、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 = 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比例尺量算距离4、比例尺大小的辨别①分子相同,则: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__ 。
②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越长,比例尺越____ 。
③图幅大小一定,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____,内容越_______;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____,内容越_______ 。
5、地图的缩放⑴比例尺的缩放①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比例尺缩小到1n,缩小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原比例尺放大了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比例尺缩小了1n,缩小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图幅的缩放原比例尺放大到原来的n倍,则图幅放大到原图___倍;比例尺缩小到原来的1n倍,则图幅缩小到原图的____倍。
二、地图上方向的判定一般定向法:上____下____,左____右_____。
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示_____。
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
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______方向的差别,同一条纬线上只有______方向的差别。
北极点周围只有一个方向,都是_______;南极点周围都是________。
三、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_______。
注记:是地图上的______和_____等。
随堂练习:1、比较以下几组比例尺的大小:①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千米②120000,1300000③ 0 10 20 30 千米 0 500 1000 1500米2、读图分析回答问题:⑴面对此图,它的上、下、左、右的方向分别是:上:___下:___左:___右:___⑵图中小河的流向是从___往___流。
初中地理地图备课教案范本

初中地理地图备课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2)掌握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学会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地理思维能力。
(2)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
(2)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地图的定义、作用和三要素。
2. 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图的基本要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地图案例,理解地图的作用和三要素。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地图三要素示意图等。
2. 教学工具:地球仪、地图册、比例尺尺规等。
3. 地图案例:北京动物园地图、北京城区图、中国地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设置谜语导入:说大不算大,小小地方放得下,说小不算小,五湖四海装得了。
(谜底:地图)(2)引导学生思考地图的定义和作用。
2. 新课讲授(1)地图的定义和作用提问:什么是地图?日常生活中是否使用地图,地图有何用途?学生活动:结合教材找出地图的概念,分享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经历。
教师总结: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进行信息的传输。
(2)地图的三要素提问:地图有哪些基本要素?学生活动:学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教师活动:展示地图三要素示意图,讲解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概念和作用。
3. 案例分析(1)分析北京动物园地图、北京城区图和中国地图,让学生理解地图的三要素。
(2)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案例,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4. 课堂练习(1)比例尺的计算:让学生使用比例尺尺规,实际测量地图上的距离和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地图设计人:原丽莉、马瑞娜审核人:杨晓玲序号班级:组名:姓名:时间::课标要求:比例尺的概念和三种表示形式。
比例尺的大小与所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不同类型地图上的方向的识别方法。
常用的图例和注记。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二、重点与难点识别比例尺大小,并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的计算,会判读方向。
以等高线图切入考查方向的辨别、距离的计算、地形名称及特征。
三、问题导引(学生自主完成的预习任务)考点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1.概念:表示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3.表现形式:①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②式:1/10000000或1︰10000000③式:4.比例尺的大小①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用比值大小(即分数值大小)来衡量,分母越小,比例尺愈;分母越大、比例尺越。
●图上1cm代表实际距离越大,则比例尺越。
例:比例尺A是1:20000;比例尺B是1:5000000 则 A>B ②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内容详略、图幅四者关系。
●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地区范围越、内容越;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内容。
●表示同一实际地区范围的地图,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内容;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内容。
5、比例尺缩放的计算①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②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③将原比例尺缩小到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④将原比例尺缩小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比例尺放大(缩小)n倍后,图幅面积放大到(缩小到)的倍数,是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平方。
如:比例尺扩大1倍,图幅面积变为原来倍。
6、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的比例尺。
【练习】例1.图1中甲、丙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0万 B.1︰10000万 C.1︰500万D.1︰5000万例2.将1:100,000的某幅地图,表达的范围不变,图幅放大为原图的4倍,则新图的比例尺为A.比例尺不变 B.1:20000C.1:50000 D.1:25000例3.绘制一幅简单的学校平面图,下列比例尺中比较适宜的是A.1:2000 B.1:100000C.1:20000 D.1:4000000●地图上的方向1.一般地图(指无经纬网也无指向标的地图):上下,左右。
2.有指向标的地图:一般情况箭头指向方。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图例和注记1.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
2.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都叫注记。
四、自测练习(当堂完成的作业)读图,回答1——3题。
1、如图所示,乙位于()A.南半球B.北太平洋C.孟加拉湾D.墨西哥湾2、丙在乙的方。
3、若图中甲、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3.33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000B.1:10,000,000C.1:100,000,000D.1:1000,000,000五、自我总结(本节知识总结)自我评价:知识掌握,存在问题小组评价: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考点二等高线一、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相对高度⑴海拔(绝对高度):某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A、B两点的海拔分别为、。
⑵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距离,如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2.等高线地形图⑴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把它们注在图上。
然后,把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此种方式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称等高线地形图。
⑵基本特征:①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②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
③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
④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高度的判读:①根据等高线上标注的数值判断。
②根据河流的流向和河道位置判断。
③根据气温判断(在低层大气中,高度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1.右图中 A点海拔高度是 ,山顶高度H的取值范围是 。
2.读图2,与平面图中自X 至Y 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3.右图是一幅没有等高线注记的局部地形图,等高距为300米,AB 是河段,当B 点气温为15℃时,则C 点的气温是 ( )A .6℃B .22.5℃C .24℃D .7.5℃2.相对高度的判读:① 利用两点具体的海拔高度值求出。
② 利用温度差求出(在低层大气中,高度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③ 利用河流的流向判断。
4. 右图中Q 点与P 点的相对高度(H )最大可以达到(m )( )A.40<H<41B.40<H<50C.50<H<60D.60<H<61读图17回答5~7题。
5.河流ab 段的流向为A .自西北向东南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东北向西南D .自西南向东北6.断崖顶部的E 点海拔(单位:m)可能为A .59mB .9mC .199mD .259m7.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840 830 820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丙坡种植果树C.乙坡植树种草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3.坡度的判读坡度:如图,坡度 = AB / BC (垂直高度 / 水平距离)▲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的地方坡度较陡,等高线的地方坡度较缓。
▲在不同的地形图上:要根据和判断。
如果相对高度相同,比例尺越表示的坡度越陡;比例尺越表示的坡度越缓。
读华南某地地形图(右图),回答8~10题。
8.①②③④四条坡面线的坡度比较A.①<③ B.①<②C.①>② D.③=④9.实际调查发现甲坡植物生长好于乙坡,原因为甲坡的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好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10.若甲坡植被受破坏成为荒坡,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A.放牧山羊 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C.修梯田,种植水稻 D.营造混交林11.读右图所示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与乙图相等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C.沿EF常常发育河流D.EˊFˊ处的坡度比EF处大12.下面四幅图(图21)中的等高距相同,关于①-④图中坡度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④AB C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 D.无法判断确定4.根据等高线识别地形部位①山顶和凹地:两者等高线闭合,从四周向中心递增的是山顶,从四周向中心递减的是凹地。
示坡线: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
示坡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
与等高线相连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②山脊(线)、山谷(线)和鞍部:▲山脊:等高线弯曲转折处的“V”形尖端指向山麓(即指向地势降低的方向)。
山脊线:在山脊部位,各条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山顶和山脊线常常成为两侧河流的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弯曲转折处的“V”形尖端指向山顶(即指向地势升高的方向)。
山谷线:在山谷部位,各条等高线最大的弯曲处的连线。
★山地河流发育于山谷,山脊上一般不会有河流。
▲鞍部:两个相邻山顶之间呈马鞍形的部位。
经过鞍部纵横两个方向上有两组对称的形态——一组为山脊,一组为山谷。
它们等高线的凸出部分都指向鞍部中心。
④陡坡、缓坡和断崖陡坡:等高线密集。
生态脆弱,要注意保护植被。
等深线密集的地方适宜于修建。
缓坡:等高线稀疏。
土壤厚度较大,可以适当修造梯田,盘山公路也大多修建于此。
断崖:等高线。
开发途径主要有滑翔、跳伞、攀岩、蹦极等(要考虑相对高度)。
☆☆练一练☆☆13.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
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A.山脊、山谷、鞍部、山顶 B.山谷、山谷、山顶、鞍部C.山谷、山脊、山顶、鞍部 D.山脊、山脊、山顶、鞍部14.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②④⑤(2)⑤、⑦两地的相对高度为米。
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用数字式表示)。
(4)小河干流流向方。
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由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
为什么?(5)如果在山坡上整修梯田,先在甲处还是乙处好,理由是。
15.下图是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处不会形成支流的是。
(2)图中无河流标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米。
(3)该地区的河流一年可能出现两次汛期,其中较大的一次汛期出现的时间是。
A.3~4月 B.5~6月C.7~8月 D.9~10月(4)甲地的植被类型应是。
5.根据等高线识别地形(地势)特征和地貌类型——根据高度和高度判断。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米以下;地势平坦(相对高度小)。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米以上;起伏较小(相对高度小);边缘比较陡峻(高原崖)。
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米以下;坡度平缓,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
山地:海拔高度较高,一般在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相对高度大)。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4000米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读右图,完成16~17题。
16.图示地区其地形地势具有的特征是A.地势低平,河网稠密B.中部高,四周低C.东北高,西南低D.山河相间17.图示地区的地形类型属于A.沉积盆地 B.褶皱山地C.冲积平原 D.块状山地读右图,完成18~20题。
18.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平原 B.冲积扇平原C.山麓沙丘 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19.图示的地貌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20.该地貌类型最频繁引发的地质灾害是A.地震 B.水土流失C.滑坡 D.泥石流21.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东部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形类型属,依据是(2)图中甲、乙、丙三地降水量最丰富的是,原因是;冬季气温最低的是,原因是。
(3)铁路部门计划将甲地的铁路线延伸至乙地,为了节省工程投资,需选择合适的线路,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甲乙之间最合适的线路。
三、等高线地图上的工程建设问题1、工程建设类型(1)选“点”:要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等。
如:▲工厂区位的要求:第一,矿产资源:有什么原料,宜发展什么工业。
第二,河流:用水和运输便利。
还应该根据工厂对用水的要求确定是建在上游还是下游。
第三,水能资源:就近提供充足的能源。
第四,土地资源:开阔平坦的地形区内建设成本低、后备土地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