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图导学案..

合集下载

地图的阅读导学案

地图的阅读导学案

学校:中学年级科目:七地班级:组别:姓名:导学案编号编写人:审核人:上课时间:2015年月日(0 )
走向转变为走向。

(2)图中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总趋势是从
流向。

(3)村庄B在村庄A的方;
村庄C分别在村庄A、B的方和方。

【检测案】(10分钟)
1、如果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上,那么他的前后左右均是()。

A.东
B.南
C.西
D.北
2、甲地(40°N,20°E)位于乙地(20°N,40°E)的()方向。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3. 读图判断图中B地在C地的()方向; A地在D地的()方向。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
4、读右图,回答问题:
(1)公路的方向由向
再折向。

(2)河流大致流向方。

5、读右图判断:
(1)B在A 方向
(2)C在B 方向
(3)D在B 方向
(4)D在A 方向
【训练案】(5分钟)
完成学案“达标测评”
【作业设计】
《绩优学案》P16“自主学习”2,P17知识框架
【教(学)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1010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1010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班级七年

姓名
。 (5)根据经纬线指示的方向,可以判断 D 点位于 A 点 的 (方位) 。 C 点位于 E 点的 (方位) 。 4、读右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上注明南、北两极及东西经。 (2)根据经度划分方法,给图中各条经线标注度数。 ( 3 )按 照东 西半 球的 划 分, 图中 面积 较大 的 半 球 是 。 (4)西经 150°经线与 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5)请在图中画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注明其经度数。 1、读下列网络状经纬网图:写地理坐标。 A( , )B( ,
课 堂 小 结
C、已的行程是甲的 2 倍 D、甲、乙两人的行程无法确定 复习并掌握下列内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掌握经纬线、经纬度、高中低纬和经纬网相应概念。 3、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重要的纬线。 4、经纬网的意义(作用) 利用经纬网可以 :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2
第 2 题图
);
A 是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_纬度(低中高); B 是__________半球。
知 识 回 顾 及 检 测
A( B(
, ,Biblioteka ) )2、极地经纬网图:标出经度和纬度。
3、甲、乙两人计划徒步旅行世界,甲计划沿 0°纬线旅行一圈,已计划从北 极出发沿 0°经线到南极。在理想情况下( A、甲、乙两人行程相同 ) B、甲的行程是已的两倍
导 学 过 程
阅读课本 2 至 8 页所有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经线、纬线,填写下表: 纬线 经线
自 学 导 引
合 作 解 疑 及 展 示 评 价
形态特征 长度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分 零度线的确定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限 指示的方向 2、完成下列填空: ①、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 千米,地球 赤道周长约 千米。 ②、零度经线也叫 ,从这条线向东、向西各分作 度。 ③、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 ,利用它可以确 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 。 ④纬度 0°,经度 90°的地方在地球上最多有 个。 3、看右图经纬网,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1)A、B、C 三点的经纬度是: A、 ;B、 ;C、 (2)在图中填注 D、E、F 三点: D(20°W,30°N) 、E(20°E,10°N) F(30°E,10°S) 、 (3)图中范围按东西半球划分,属于东半球 的点有 ;属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点 有 。 (4)按南北半球分,属于北半球的点有 ;属于南半球的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课时一课题:地球与地图的认识
本课主要教学目标:
- 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研究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

教学内容:
1.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 地球的整体形状是椭球体,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地球的直径约为千米。

2. 地图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 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小和简化表示;
- 地图上有标题、比例尺、指北针和图例等要素;
- 使用地图时要注意方位、比例尺和距离等问题。

3. 经纬度定位位置
- 地球表面可以使用经度和纬度来定位位置;
- 经度指东西方向,纬度指南北方向;
- 经纬度表示的格式为度、分、秒。

课堂活动设计:
1. 观看有关地球形状、大小和结构的视频;
2. 研究地图基本概念,制作一个简单地图;
3. 进行地图读图活动,研究使用地图的基本方法;
4. 练使用经纬度定位位置,寻找指定地点的经纬度。

研究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学会了使用地图进行定位。

在活动设计中,通过观看视频、制作地图和练习使用经纬度等任务,学生积极参与,加深了对
地球和地图的理解。

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探索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球和地图的认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1020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科导学案010202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导学案
1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1、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3、人们根据 校当地属于 4、五带中 限是 运动状况 。 带。 带太阳光能够直射,
班级七年 的,而且它的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姓名
保持不变。 。
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我们学 带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北半球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最南界
) D、产生的地理现象 D、冬季 D、冬至 D、北回归线
Hale Waihona Puke C、绕转中心 C、秋季 ) C、秋分 C、南极圈
9、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10、热带与北温带的分界线是(
11、在地球上的一点,其南侧是寒带,北侧是温带,西侧是东半球,东侧是西 B、23.5°N,20°W D、66.5°S,160°E ) B、位于东半球 D、无极昼极夜现象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班级七年

姓名
新拨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 课人/授课人 授课人: 新拨中学地理学科导学案 备课人 授课人:赵小东 编号 010202
课型 展示引领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授课时间 第二框 2011 年 09 月 16 日 地球的公转
课题
学习 目标 学习 重难 点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利用图或者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 明四季的变化。 3、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1、理解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现象的原因;五带的划分及其各自的特点。
5、地球上太阳直射的最南界限是
6、对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完成下表: 方向 围绕中心 周期 产生的地理现象
知 识 回 顾 及 检 测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出品人:审核人:时间:10、13●研究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研究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研究:(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匀称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毗连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协作、探讨、展现: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熟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熟悉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 1.10、图1.11)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不是相称?(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纬经线线定与地轴并且环绕地连接两极并与纬义球的圆圈。

线相交的半圆。

圆弧状况长长度,最长,所有长度度往南北极逐渐收缩,最后成一点。

《地球和地球仪》同步高效导学案(第3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同步高效导学案(第3课时)

1.2.3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3课时)【课标要求】1.地球在宇宙中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太空探索结合图片、影视资料等,描述探月工程、火星探测以及空间站建设等人类太空探索的进展与意义。

收集中国航天及太空观测发展的相关材料,举例说出中国太空探索的成就。

【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能树立正确的宇宙观、环境观、科学价值观。

综合思维:运用地球仪,利用经纬网定位,判别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以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区域认知:学会区域定位,学会查找某区域的经纬度范围。

地理实践力: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经纬网定位,了解经纬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前景。

【学习重难点】判别所在的经纬度位置,以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自学导航】地球和地球仪(阅读课本P18-20)【自主探究任务】1.在地球仪上,东经用字母表示;西经用字母表示;北纬用字母表示;南纬用字母表示。

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通常我们规定方向是“上下,左右”。

3.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____和______交织成的网。

4.经纬网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

5.想一想经度114°,纬度40°的地方在地球仪上有几个?分别是哪些?6.经纬网中,东西经与南北纬的判断(1)有0°纬线和0°经线的经纬网:以0°纬线为界赤道以北为________、以南为________;以0°经线为界以东为_______、以西为_______。

(2)无0°纬线和0°经线的经纬网,怎么样确定点的经度和纬度呢?(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以西为________、以东为________。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教案含导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定义指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圆弧状况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圈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长度就半球而言每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相等第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首先我们来看纬线和经线的定义,(填写表格)接下来同学们再观察,看一看:(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导学案(全册)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具有实用性和社会意义。

通过研究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地理上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下面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的导学案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特点,熟悉地球的经纬度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 研究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2. 地球的经纬度3. 如何使用地图和地图符号- 研究活动:- 观看地球的形状视频- 与同学一起绘制地球仪- 借助地图找出自己所在的位置- 研究评价:完成一份地图练题第二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认识地球的运动规律。

- 研究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四季变化的原因- 研究活动:- 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 与同学一起观察地球公转的模拟实验- 分组研究不同季节的特点- 研究评价:完成一份关于地球运动规律的小组报告第三单元:中国的地理- 研究目标: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势和气候特点,熟悉中国的五大自然区和四大平原。

- 研究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中国的地势和气候3. 中国的五大自然区和四大平原- 研究活动:- 利用地图标注中国的主要山脉和河流- 分组研究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对中国的五大自然区进行展示- 研究评价:完成一份关于中国地势和气候的研究报告第四单元:地球上的水资源-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 研究内容:1.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2. 水的循环过程3. 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研究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世界各地的水资源状况- 观察水的蒸发和降水过程- 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研究评价:参与一个关于水资源利用的小组讨论...(继续列举其他单元的内容和研究活动)总结通过八年级上册的地理研究,我们将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经纬度,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特点,以及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图(第一课时)课程标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考情分析:1、经纬网图往往与区域地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光照图进行综合考查,可以计算距离、换算时间、判定方向、指导生产活动等。

2、世界热点地区和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往往是析图考题的切入点。

3、图文结合、图表结合、图图转换是近几年高考的重要方式,读图、析图、用图是重要的考查项目,平时的复习应注意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及析图能力的提高。

考点呈现:1.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时区的划分及日界线2.在地球仪或地图上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两极、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本初子午线;依地图上所给时区和日界线,推算出两地的时区、区时及日期。

3.利用经纬网解决定位、定向、计算距离等相关问题。

应试策略:这部分内容题目难度较大,因此,复习时一方面要通过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成果,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将问题实质从复杂的背景材料中提炼出来,透过现象看本质,另一方面要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地球和地球仪内容精析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这一形状产生的原因:。

【例1】如右下图所示, N为北极点,大圆为赤道,假如一架飞机分别沿弧ACB、AMB和ANB路线飞行,则飞行路线最短的是哪一条?2、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km,赤道半径: km,极半径:千米;赤道周长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3、地球仪:地轴、赤道、南北极(二)经纬线和经纬网1.经线与经度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又叫子午线(1)经线形状都是特点 长度都 (经线上跨纬度1°经线长约 千米)指示 方向正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如60°W 与120°E),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平分地球.南北方向是一种有限的方向,即地球上有最北(北极)和最南(南极)的地方。

所以北极的四面八方都是南,南极的四面八方都北。

北极的日影只能朝南,南极的日影只能朝北。

(2)经度:经线的度数,是个两面角。

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 是经度度量的起点,它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东、西经; 东、西半球;日界线注意:①自西向东,即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度数增加,西经度度数减小.②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吻合,但不完全重合,为的是让它避开陆地。

特殊经线:0°: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180°: 东西经分界线,以西为东经,以东为西经20°W: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2.纬线和纬度(1)纬线概念: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一周的圆圈形状都是 ,弧度 ,可称为 特点长度由 向 对称递减 指示 方向赤道上跨经度1°,赤道长约 千米;南北纬60°纬线1°经度纬线长约为赤道的 ,1°经度纬线长约 千米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α)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为 .东西方向是一种无限的方向.即地球上没有最东和最西的地方。

(2)纬度:纬线的度数,是一个线面角。

赤道纬度0°。

这是纬度度量的起点。

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

纬度最高为90°,在南北极。

特殊纬线:赤道:0 º;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回归线:23º26′N;23º26′S;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的界线;南、北极圈:66º34′N;66º34′S;寒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的分界线;低纬、中纬和高纬:低纬(0º—30º)、中纬(30º—60º)、高纬(60º—90º)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3.经纬网及作用经纬网: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是经纬网。

作用:①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还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南纬和北纬。

②确定各地点之间的相对方向和距离。

注意:东西方向的确定要以劣弧为准,即两地点之间的经度间隔小于180º。

考点一:经纬线的基本特点1.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2.左图是在我国某区域沿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组图.读图回答(1)—(4)题.(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D .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A.200千米 B.700千米C.400千米 D.1400千米(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50千米 B.100千米C.300千米 D.500千米(4)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A.春小麦、亚麻、甜菜B.冬小麦、玉米、水稻C.棉花、春小麦、大豆D.油菜、茶叶、春小麦考点二: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3、(05年全国文综卷I)下图为亚洲两个国家略图。

读图回答1~3题。

(1)两国的临海分别是()A.红海、亚丁湾B.安达曼海、泰国湾C.地中海、波斯湾D.阿拉伯海、孟加拉湾(2)②图所示国家的自然特点是()A.面临海洋、降水丰沛B.地势低平、植被茂盛C.冬温夏凉、四季如春D.沙漠广布、炎热干燥(3)根据地理坐标判断,甲乙两地距离约为()A.300千米B.550千米C.1300千米D.1550千米根据北极星的仰角可以计算某地的纬度【例2】2005年5月11日清华大学送给中国亲民党主席汉白玉日晷作为礼物,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间的一种工具。

它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正反两面都有刻度,安放在石台上,晷针安装在晷盘中央与盘面垂直(如图4)。

当太阳移动时,晷针在盘面的影子,也随之变动,古人以此来确定时间的变化。

据此回答1-3题。

1.盘面与地平面的夹角α(α为锐角)和日晷所在地纬度θ的关系是A.α>θB.α<θC.α=θD.互余2.该日晷晷盘上、下两面均有刻度,一年中看晷盘下面刻度的时间是()A.春分至夏至 B.夏至至秋分 C.夏至至冬至 D.秋分至春分地图(第二课时)(一)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考情分析:地图在高考中的重现率较高,试卷中多以背景的形式出现,近些年中试卷中都有综合题出现,难度较大,得分较低,几乎成为高考试题的“分水岭”,因此对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应更多侧重于等值线判图方法、规律和技巧掌握。

考点呈现:1.比例尺的定义及其三种表示法,比例尺的计算及换算。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内容之间的关系。

3.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各种地形、绘制地形剖面图的方法。

5.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

应试策略:读等值线图要“三看”:一看极端值大小,二看弯曲方向,三看疏密程度,然后掌握等值线判断的基本规律,即“高低规律”内容精析定地图上的方向时应注意:(1)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没有东西方向,向北极的方向为北,反之为南。

所以在野外迷路时可根据北极星来定方向,北极星的位置就是正北方向。

(2)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没有南北方向①两个地点同位于东经度或同位于西经度,则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边,西经度度数小的在东边 ②两个地点分别位于东经度和西经度,则两者相加,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和> 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两地之间经度<180°,前面是东,后面是西例1:右图中,A 在B 的 方向D 在C 的 方向C 在B 的 方向D 在A 的方向(3)两地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则方向的判断方法如下:①同一幅图上,如右图所示:A 在C 的 方向D 在E 的 方向②两地位于不同的图上,加以判断,如右图所示:A 在B 的 方向E 在C 的 方向A在E的方向B在C的方向③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判定:定地图上的方向时应注意:(1)(2)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没有南北方向①两个地点同位于东经度或同位于西经度,则东经度度数大的在东边,西经度度数小的在东边②两个地点分别位于东经度和西经度,则两者相加,和<180°,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和> 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规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两地之间经度<180°,前面是东,后面是西例1:右图中,A在B的方向D在C的方向C在B的方向D在A的方向(3)两地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则方向的判断方法如下:①同一幅图上,如右图所示:A在C的方向D在E的方向②两地位于不同的图上,加以判断,如右图所示:A在B的方向E在C的方向A在E的方向B在C的方向③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判定:如右图所示:从A到B,方向是:A C从C到D,方向是注意:运动物体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在极点同侧,则同向为东,反向为西,如右上图中,AB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向;CD则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

上图中,直线AB比弧线AB短,由此可得出结论:同一纬线上两点间最近的路径应该是先向高纬后向低纬,也就是北半球先向后向,南半球先向后向,中间有一瞬间转向或。

例2.从旧金山到天津,向东或向西?经夏威夷群岛还是经阿拉斯加?为什么?例3.A(70°N,80°E),B(70°N,120°W),从A→B,最短路径怎么走?例ABCD例目的地在出发地的方向。

例6.某人从2°S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走500km,目的地在出发地的方向.例7.某人从3°S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走500km,目的地在出发地的方向例8.某人依次向北、东、南各走5km后回到出发地,则出发地在哪? 例9.甲、乙两地的距离小于8500km,无论从甲地到乙地,还是从乙地到甲地,最近的走法都是先向南走后向北走,据此判断甲乙两地可能同处在( )A.赤道附近B.南极附近C.北极附近D.不可能有此情况例10.ADC (长或短)于ABC从A到C的方向是: A E从F到E的方向是:F2、地图上的比例尺确定图上距离(1)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2)表示形式:实地距离数字式:1:10000000文字式:线段式:(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大比例尺>1:200000;1:1000000<中比例尺<1:200000;小比例尺<1:1000000 (4)比例尺的大小与图幅详略的关系①在图幅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在地图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地理事物越简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