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A高中数学选修2-1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二数学选修2-1全套导学案

高二数学选修2-1全套导学案
变式:如图, 的二面角的棱上有 两点,直线 分别在这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内,且都垂直于 已知 ,求 的长.
※动手试试
练1.如图,已知线段AB在平面α内,线段 ,线段BD⊥AB,线段 , ,如果AB=a,AC=BD=b,求C、D间的距离.
练2.如图,M、N分别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 的棱 、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MN与 所成的角.
⑸向量表示平行、垂直关系:
设直线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平面 的法向量分别为 ,则
① ∥ ∥
② ∥
③ ∥ ∥
(二)深入学习
例1已知两点 ,求直线AB
与坐标平面 的交点.
变式:已知三点 ,点 在 上运动(O为坐标原点),求当 取得最小值时,点 的坐标.
小结:解决有关三点共线问题直接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即可.
二、重点难点
1.掌握利用向量运算解几何题的方法,并能解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
2.掌握向量运算在几何中求两点间距离和求空间图形中的角度的计算方法.
三、学法指导
(预习教材P105~P10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已知 , ,且 ,求 .
复习2:什么叫二面角?二面角的大小如何度量?二面角的范围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新知:
⑴点: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点 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 的位置就可以用向量 来表示,我们把向量 称为点 的位置向量.
⑵直线:
①直线的方向向量:和这条直线平行或共线的非零向量.
②对于直线 上的任一点 ,存在实数 ,使得 ,此方程称为直线的向量参数方程.
⑶平面:①空间中平面 的位置可以由 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确定.对于平面 上的任一点 , 是平面 内两个不共线向量,则存在有序实数对 ,使得 .②空间中平面 的位置还可以用垂直于平面的直线的方向向量表示空间中平面的位置.

高中数学选修2-1导学案

高中数学选修2-1导学案

.§1.1.1 命题及四种命题学习目标1.掌握命题、真命题及假命题的概念;2.四种命题的内在联系,能根据一个命题来构造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 1:什么是陈述句?.复习 2:什么是定理?什么是公理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1.在数学中 ,我们把用、、或表达的,可以的叫做命题.其中.的语句叫做真命题,的语句叫做假命题练习:下列语句中:(1)若直线 a // b ,则直线a和直线 b 无公共点;(2)247(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 4)若 x 1 ,则 x 1 ;(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 3能被2整除.其中真命题有,假命题有.2.命题的数学形式:“若p,则q,”命题中的p 叫做命题的, q 叫做命题的.※ 典型例题例 1: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 4 )若空间有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5)( 2)22;(6 ) x 15 .命题有,真命题有.假命题有.例 2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 和结论 q :(1 )若整数a能被 2 整除,则a是偶数;(2 )若四边形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解:(1)条件p:结论 q :( 2 )条件p:结论 q :变式: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 q ”的形式,并判断真假:(1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2 )负数的立方是负数;(3 )对顶角相等 .※动手试试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能被6整除的整数一定能被 3 整除;(2 )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则这个四边形是正方形;(3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4 )两个内角等于 45 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 q ”的形式,并判断数 .它们的真假 .( 1)( 2 )互为( 1)( 3)互为(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1)( 4 )互为( 2)( 3)互为(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例3 命题:“已知a、 b 、c、 d 是实数,若子a b,c d ,则a cb d”.写出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变式:设原命题为“已知 a 、b是实数,若 a b 是小结: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注意两点:( 1 )无理数,则 a 、b都是无理数”,写出它的逆是否是陈述句;(2 )是否可以判断真假.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四种命题的概念(1 )对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 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为:“若p ,则 q ”则逆命题为:,“”.※ 动手试试(2)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 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判断它们的真假:命题叫做, 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命题, 那么( 1)若一个整数的末位数是0 ,则这个整数能被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 若原命题 5 整除;为:“若,则q ,”则否命题为:“”(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则这个三角形p( 3 )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 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 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命题,那么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若原命题为:“若 p ,则 q ”,则否命题为:“”练习:下列四个命题:( 1)若 f ( x) 是正弦函数,则 f ( x) 是周期函数;( 2)若 f ( x) 是周期函数,则 f ( x) 是正弦函数;( 3)若 f (x) 不是正弦函数,则 f (x) 不是周期函数;的两个角相等;( 3 )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4)若 f (x) 不是周期函数,则 f (x) 不是正弦函.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满分: 10 分)计分:1.下列语名中不是命题的是().A. x20B. 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C. x {1,2,3,4,5}D. 1252.设M、N是两个集合,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A.如果M N,那么M N MB.如果 M N N,那么M NC.如果M N,那么M N MD. M N N,那么N M3.下面命题已写成“若p,则q”的形式的是() .A.能被 5整除的数的末位是5B.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C.若一个等式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则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D.圆心到圆的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4.下列语句中:( 1) 2 2 是有理数( 2 )2100是个大数( 3 )好人一生平安( 4 ) 968 能被11整除,其中是命题的序号是5.将“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写成“若 p ,则q ”的形式,则 p :,q:课后作业1.写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若a,b都是偶数,则a b 是偶数;( 2)若 m0 ,则方程 x 2有实数根 .x m 0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 ,则 q ”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1.1.2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学习目标1.掌握四种命题的内在联系;2.能分析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相互关系,并能利用等价关系转化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复习 1:四种命题命题表述形式原命题若 p ,则 q逆命题(1)否命题(2)逆否命题(3)请填 (1)(2)( 3)空格 .复习 2 :判断命题“若 a0 ,则20 有实x x a根”的逆命题的真假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1:分析下列四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1)若 f ( x) 是正弦函数,则 f ( x) 是周期函数;( 2)若 f ( x) 是周期函数,则 f ( x) 是正弦函数;( 3)若 f (x) 不是正弦函数,则 f (x) 不是周期函数;( 4)若 f (x) 不是周期函数,则 f (x) 不是正弦函数 .(1)(2)互为(1)(3)互为.(1)(4)互为(2)(3)互为.通过上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四种命题之间有如下关系:2、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例 1 以“若x2 3 x 2 0 ,则 x 2 ”为原命题,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并总结其规律性..通过上例真假性可总结如: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真假假四上表可知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有如下关系:(1).(2).练习: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命题“在 ABC 中,若 AB AC ,则C B ”的逆命题;( 2 )命题“若ab 0 ,则 a 0 且 b0 ”的否命题;( 3 )命题“若 a 0 且 b 0 ,则 ab0 ”的逆否命题;( 4 )命题“若 a 0 且 b 0 ,则 a 2 b 20 ”的逆命题 .反思:( 1 )直接判断(2)互为逆否命题的两个命题等价来判断 .※ 典型例题例 1 证明 :若 x2y20 ,则 x y 0 ..变式:判断命题“若 x2y20 ,则 x y 0 ”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22,则练习:证明:若 a b 2 a 4b 3 0a b 1 .例 2 已知函数 f (x) 在 (, )上是增函数 , a,b R ,对于命题“若a b 0 ,则f ( a) f ( b) f ( a).”f ( b(1)写出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2)写出其逆否命题 ,并证明你的结论 .2.命题“如果 x a 2b2,那么 x 2ab ”的逆否命题是()A. 如果 x a2 b 2,那么 x2abB. 如果 x2ab ,那么 x22a bC. 如果 x2ab ,那么 x a2 b 2D. 如果 x22,那么 x2aba b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 分钟满分: 10分)计分:1.命题“若 x0且 y0,则 xy 0”的否命题是() .A. 若 x0, y0,则 xy0B. 若 x0, y0 ,则 xy0※ 动手试试C. 若x, y至少有一个不大于 0 ,则 xy1.求证: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不等,这两条边所0 ,或等于0,则 xy 0D. 若x, y至少有一个小于对的角也不相等 .命题“正数 a 的平方根不等于0”是命题“若a 不是2.正数,则它的平方根等于0”的() .A. 逆命题B. 否命题C. 逆否命题D. 等价命题3.用反法证明命题“2 3 是无理数”时,假设正确的是() ..A. 假设 2 是有理数B. 假设3 是有理数C. 假设 2 或 3 是有理数学习目标D. 假设 23 是有理数1. 理解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意义;4. 若 x21 的逆命题是1 ,则 x2. 能判断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否命题是5.命题“若,则 2 a2 b1 ”的否命题为a b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后作业复习 1:请同学们画出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图.1. 已 知 a,b 是 实 数 , 若 x 2axb 0 有 非 空 解2集,则 a 4b 0 ,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复习 2:将命题“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改写为“若 p ,则 q ”的形式,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证明: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CDACAB AC.,则§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问题:1. 命题“若x a 2 b 2 ,则 x 2 ab ”( 1)判断该命题的真假;( 2)改写成“若 p ,则 q ”的形式,则P :q :.(3 )如果该命题是真命题,则该命题可记为:读着:.2. 1. 命题“若ab 0 ,则 a0 ”(1)判断该命题的真假;(2)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则P :q :(3)如果该命题是真命题,则该命题可记为:读着:新知:一般地,“若p ,则 q ”为真命题,是指由 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 q .我们就说,由 p 推出 q ,记作 p q ,并且说p是q的,q是p 的试试:用符号“”与“ ”填空:( 1) x2y2x y ;(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整数a能被 6 整除 a 的个位数字为偶数;( 4) ac bc a b .※ 典型例题例 1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 p 是 q的充分条件?( 1)若 x 1 ,则 x24x 3 0 ;( 2 )若 f (x) x ,则 f ( x) 在 ( ,) 上为增函数;( 3)若x为无理数,则x2为无理数 .( 2 )若 x 5 ,则 x 10例 2 下列“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 p 必要条件?( 1 )若x y ,则x2y2;(2 )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3 )若 a b ,则 ac bc练习:下列“若 p ,则 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 p 必要条件?(1 )若 a 5 是无理数,则a是无理数;(2 )若 ( x a)( x b) 0 ,则x a .小结:判断命题的真假是解题的关键.※ 动手试试练 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x 2 是 x2 4 x 40 的必要条件;( 2)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半径是这条直线为圆的切线的必要条件;练习:下列“若P,则 q ”的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 3) sin sin是的充分条件;题中的 p 是 q 的充分条件?( 4) ab0 是 a0 的充分条件 .( 1 )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知识拓展设 A, B 为两个集合 , 集合 AB ,那么 x A 是x B 的条件, xB 是 xA 的条件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 (时量: 5 分钟 满分: 10 分)计分:1. 在平面内 ,下列哪个是“四边形是矩形”的充分条件?() .练 2. 下列各题中, p 是 q 的什么条件?( 1) p : x1 , q : x 1A.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x 1 ;( 2) p : | x 2 | 3 , q : 1 x B. 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5 ;( 3) p : x2 , q : x 3C. 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3 x ;D. 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 4 ) p :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q :三角形是等R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 xy0 ”的必要条腰三角形 .2. x, y件?( ).A. x yB. x 2 y 2 0C. x y 0D. x 3y 33.平面// 平面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 存在一条直线 a, a // , a //B. 存在一条直线 a, a, a //C. 存在两条平行直线 a, b,a , b , a // , b //D. 存在两条异面直线 a, b,a , b, a // , b //4. p : x 2 0 , q : ( x2)( x 3) 0 , p 是 q 的条件 .5. p :两个三角形相似;q :两个三角形全等,三、总结提升 条件 .p 是 q 的※ 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 课后作业的问题是什么?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22b”是“b ”的充分条件;a a( 2 )“|a|| |22b ”是“b ”的必要条件.a2.已知 A{ x | x 满足条件 p} , B { x | x 满足条件复习 2:p:一个四边形是矩形q :四边形的对角q} .线相等 . p是q的什么条件 ?(1)如果 A B ,那么 p 是 q 的什么条件?(2)如果 B A ,那么 p 是 q 的什么条件?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充要条件概念问题:已知p :整数a是6的倍数, q :整数a是2 和3 的倍数 .那么p是q的什么条件 ? q又是 p 的什么条件?§1.2.2充要条件学习目标1.理解充要条件的概念;2.掌握充要条件的证明方法,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 . 新知:如果p q ,那么p与q互为试试:下列形如“若p ,则 q ”的命题是真命题吗?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p 是 q 的什么条件?(1 )若平面外一条直线a与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直线 a 与平面平行;(2 )若直线a与平面内两条直线垂直,则直线a 与平面垂直.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反思:充要条件的实质是原命题和逆命题均为真(预习教材 P11~ P12,找出疑惑之处)命题 .复习 1:什么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 典型例题例 1 下列各题中 ,哪些p是q的充要条件 ?.(1)p : b0, q : 函数 f ( x)ax2bx c 是偶函数;例2已知:O 的半径为 r ,圆心 O 到直线的距(2)p : x0, y 0,q : xy0离为 d .求证 : d r 是直线 l 与 O 相切的充要(3)p : a b, q : a c b c条件 .变式:下列形如“若p ,则 q ”的命题是真命题吗?它的逆命题是真命题吗?哪些p 是 q 的充要条件?(1)p : b0 , q : 函数 f ( x)ax2bx c 是偶函数;(2)p : x0, y 0,q : xy0(3)p : a b ,q : a c b c小结:判断是否充要条件两种方法( 1) p q 且 q p ;(2)原命题、逆命题均为真命题;(3)用逆否命题转化 .练习:在下列各题中, p是q的充要条件 ?(1)p : x23x 4, q : x3x4(2)p : x30 ,q : ( x3)( x4) 0(3)p : b24ac0(a0) ,q : ax2bx c0(a0)(4)p : x1是方程 ax2bx c0 的根q : a b c0变式:已知:O 的半径为 r ,圆心O 到直线的距离为 d ,证明 :(1)若 d r ,则直线 l 与 O 相切 .(2)若直线 l 与O 相切 ,则 d r小结:证明充要条件既要证明充分性又要证明必要性 .※ 动手试试练 1. 下列各题中p 是 q 的什么条件?( 1 )p: x 1 ,q: x 1x 1 ;( 2 )p: | x 2 | 3 ,q: 1 x 5 ;( 3 )p: x 2 ,q: x 33x ;( 4 )p: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q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3. 设p: b 24ac 0( a 0) ,q:关于x的方程ax2bx c 0( a 0) 有实根,则p是q的练 2. 求圆 ( x a )2( y b)2r 2经过原点的充要条() .件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5x 30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2 x1x3 B.1A.x212C. 3D. 1 x6x25. 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填空.(1). x 3 是 x 5 的(2). x 3 是 x22x 3 0 的( 3). 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三、总结提升课后作业※ 学习小结1.证明: a2b 0 是直线 ax 2 y 3 0和直线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x by 20 垂直的充要条件 .问题是什么?2.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 知识拓展222a,b,c 是ABCa b c ab ac bc ,这里设 A、B为两个集合,集合 A B 是指的三边 .x Ax B,则“x A ”与“x B ”互为件 .学习评价※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满分: 10 分)计分:1.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A. a b 是 a 2b2的充分条件B. | a || b | 是 a 22b 的充要条件C. x2 1 是 x 1 的充分条件D.是 tan tan的充要条件2.“”是“M N ”的().x M N x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学习目标1.了解“或“”且”“非”逻辑联结词的含义;2.掌握 p q, p q,p 的真假性的判断;3.正确理解p的意义,区别p 与 p 的否命题;4.掌握 p q, p q,p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p 与 q 的真假的判断.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14~ P16,找出疑惑之处)复习 1:什么是充要条件?复习 2 :已知 A { x | x 满足条件p} , B{ x | x 满足条件 q}(1) 如果A B ,那么 p 是 q 的什么条件;(2) 如果B A ,那么 p 是 q 的什么条件;(3) 如果A B ,那么 p 是 q 的什么条件.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且“的意义问题:下列三个命题有什么关系?(1)12 能被 3 整除;(2) 12 能被 4 整除;(3) 12 能被 3 整除且能被 4 整除 .新知: 1. 一般地 ,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2.规定:p q p 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试试: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12 是 48 且是 36 的约数;(2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反思: p q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p 与 q 的真假的判断 .探究任务二:“或“的意义问题:下列三个命题有什么关系?(1)27 是 7 的倍数;(2)27 是 9 的倍数;(3)27 是 7 的倍数或是 9 的倍数 .新知: 1. 一般地 ,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读作“”.2.规定:p q p 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试试: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47是 7 的倍数或 49是 7 的倍数;.( 2)等腰梯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或互相垂直.变式:用逻辑联结词“且”改写下列命题,并判断他们的真假:( 1 )1 既是奇数,又是素数;(2)2 和 3 都是素数 .反思: p q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p 与 q 的真假的判断 .探究任务三:“非“的意义问题:下列两个命题有什么关系?小结:p q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p 与 q 的(1) 35 能被 5 整除;真假的判断.( 2) 35 不能被 5 整除;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22;(2) 集合A是A B 的子集或是A B 的子集;(3) 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或面积相等的两新知: 1. 一般地 ,对一个命题的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三角形全等.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或“”.2.规定:p p真假变式:如果p q 为真命题,那么p q 一定是真假真命题吗?反之, p q 为真命题,那么p q 一定是真命题吗?试试: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他们的真假:(1) 2+2=5 ;2( 2) 3 是方程 x 90 的根;(3)( 1)21反思:p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p 的真假的判断 .※ 典型例题例 1 将下列命题用“且”联结成新命题并判断他们的真假:( 1 )p: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q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2 )p: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q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p: 35 是 15 的倍数,q: 35 是 7 的倍数小结: p q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p 与 q 的真假的判断 .例3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并判断他们的真假:( 1 )p: y sin x 是周期函数;( 2 )p: 32( 3 )空集是集合 A 的子集.小结: p 的真假性的判断,关键在于 p 的真假的判断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知识拓展阅读教材第 18 页 ,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与集合运算“交“”并”“补”的关系.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 5 分钟满分: 10分)计分:1.“或q 为真命题”是“ 且q为真命题”的().p p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2.命题P:在ABC 中,CB 是 sin C sin B的充要条件;命题q :a b 是 ac2bc2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 .A. p真q假B. p假q假C.“p或q”为假D. “p且q”为真3.命题:( 1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2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或等于第三边;( 3 )三角形中最小角不大于 60 ;( 4)对角线相等的菱形为正方形 . 其中真命题有().A.1B.2C.3D.44.命题p: 0不是自然数,命题q :是无理数,在命题“p 或q”“ 且q”“非p”“非q”中假命题p是,真命题是.5. 已知p: | x2x | 6 ,q: x Z , p q, q 都是假命题,则 x 的值组成的集合为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5 2 且 73(2)7 8(3) 3 4 或 34§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学习目标1.掌握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的意义;2.掌握含有量词的命题: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真假的判断 .课后作业1. 写出下列命题,并判断他们的真假:学习过程( 1)p q ,这里 p :4{2,3}, q :2{2,3} ;一、课前准备( 2)p q ,这里 p :4{2,3}, q :2{2,3} ;(预习教材 P21~ P23,找出疑惑之处)(3)p q ,这里 p :2是偶数, q :3不是素复习 1 :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并判断他们的真数;假:(4)p q ,这里 p :2是偶数, q :3不是素数.( 1 ) 2 是有理数;( 2) 5 不是 15 的约数( 3 )8 7 15 (4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新知: 1.短语“”“”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其基本形式为:x M , p( x) ,读作:复习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2. 短语““””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 1 )p q ,这里 p :是无理数,q :是实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数;的命题,叫做特称称命题 .( 2 )p q ,这里 p :是无理数,q :是实其基本形式x0M , p( x0 ) ,读作:数;试试:判断下列命题是不是全称命题或者存在命(3)p q ,这里 p :2 3 ,q: 8715;题 ,如果是 ,用量词符号表示出来 .(4)p q ,这里 p :2 3 ,q: 8715 .(1) 中国所有的江河都流入大海;( 2 )0 不能作为除数;( 3 )任何一个实数除以 1 ,仍等于这个实数;( 4 )每一个非零向量都有方向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全称量词的意义问题: 1.下列语名是命题吗?(1)与( 3),(2 )与( 4 )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思:注意哪些词是量词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还应( 1) x 3 ;注意全称命题和存在命题的结构形式.( 2) 2 x 1 是整数;※ 典型例题( 3)对所有的x R, x 3 ;例 1 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 4)对任意一个x Z , 2 x1是整数 .( 1)所有的素数都是奇数;( 2) x R, x211 ;( 3)对每一个无理数x ,x2也是无理数.2.下列语名是命题吗?(1 )与( 3 ),( 2 )与(4)之间有什么关系?(1)2x 1 3 ;(2)x 能被2和3整除;( 3)存在一个00x R ,使 2 x1 3 ;( 4)至少有一个 x0Z , x0能被2和3整除.变式: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x(5,8),f (x) x24x20( 2)x(3,), f (x)x24x20小结:要判定一个全称命题是真命题,必须对限定集合 M 中每一个元素x 验证p( x)成立;但要判定全称命题是假命题,却只要能举出集合M 中的一个 x x0,使得 p(x0 ) 不成立即可 .例 2 判断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 1)有一个实数x0,使 x02 2 x030 ;(2)存在两个相交平面垂直于同一条直线;(3)有些整数只有两个正因数 .变式: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 a Z , a23a2(2) a 3,a23a2小结:要判定特称命题“x0M , p( x0 ) ”是真命题只要在集合M 中找一个元素x0,使 p( x0 )成立即可;如果集合M 中,使P( x)成立的元素 x 不存在,那么这个特称命题是假命题.※ 动手试试练1. 判断下列全称命题的真假:( 1)每个指数都是单调函数;( 2)任何实数都有算术平方根;( 3 )x { x | x 是无理数 }, x2是无理数 .练 2. 判定下列特称命题的真假:( 1) x0R, x0 0 ;( 2)至少有一个整数,它既不是合数,也不是素数;( 3) x0{ x | x 是无理数 }, x02是无理数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知识拓展数理逻辑又称符号逻辑 ,是用数学的方法研究推理过程的一门学问 . 德国启蒙思想家莱布尼茨( 1646 —1716 )是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高中数学 选修2-1椭圆导学案

高中数学  选修2-1椭圆导学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导学案【学习要求】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 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学法指导】1.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尝试画图,发现椭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归纳出椭圆的定义,培养观察、辨析、归纳问题的能力.2.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通过讨论椭圆方程推导的等价性,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知识要点】1.椭圆: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 . 2. 焦点在x 轴上 焦点在y 轴上 标准方程 焦点a 、b 、c 的关系探究点一 椭圆的定义问题1 给你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板,能画出椭圆吗?问题2 动点P 到两定点A 、B 的距离之和|P A |+|PB |=2a (a >0且a 为常数)的轨迹一定是椭圆吗?探究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问题1 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选择坐标系才能使椭圆的方程较简单?并写出求解过程.问题2 建系时如果焦点在y 轴上会得到何种形式的椭圆方程?怎样判定给定的椭圆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问题3 椭圆方程中的a 、b 以及参数c 有什么意义,它们满足什么关系?例1 (1)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52,-32,求它的标准方程; (2)若椭圆经过两点(2,0)和(0,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跟踪训练1 (1)已知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椭圆过点Q (2,1)且与椭圆x 29+y 24=1有公共的焦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P 1(6,1),P 2(-3,-2)两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2 已知方程x 2k -4-y 2k -10=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跟踪训练2 若方程x 2m -y 2m 2-2=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B .0<m <1C .-2<m <1D .m >1且m ≠ 2探究点三 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应用例3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椭圆上有一点P 满足∠PF 1F 2=90°(如图).求△PF 1F 2的面积.跟踪训练3 已知椭圆x 249+y 224=1上一点P 与椭圆两焦点F 1、F 2的连线夹角为直角,则|PF 1|·|PF 2|=________【当堂检测】1.椭圆x 225+y 2=1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 )A .5B .6C .7D .82.若方程x 225-m +y 2m +9=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 .-9<m <25B .8<m <25C .16<m <25D .m >83.椭圆x 216+y 232=1的焦距为________.4.已知椭圆经过点(3,0)且与椭圆x 24+y 29=1的焦点相同,则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课堂小结】1.平面内到两定点F 1,F 2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即|MF 1|+|MF 2|=2a , 当2a >|F 1F 2|时,轨迹是椭圆;当2a =|F 1F 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F 1F 2; 当2a <|F 1F 2|时,轨迹不存在.2.对于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有两种方法:可以通过待定系数法求解,也可以通过椭圆的定义进行求解. 3.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若已知焦点的位置,可直接设出标准方程;若焦点位置不确定,可分两种情况求解;也可设Ax 2+By 2=1(A >0,B >0,A ≠B )求解,避免了分类讨论,达到了简化运算的目的.【拓展提高】1.已知P 是椭圆13422=+y x 上的点,21F 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212121=⋅PF PF PF PF ,则21PF F ∆的面积为( ) A .33B .3C .32D .33 2.已知椭圆的两焦点为P F F ),0,1()0,1(21、-为椭圆上一点,且21212PF PF F F += (1)求此椭圆方程(2)若点P 在第二象限,21012,120F PF PF F ∆=∠求的面积3.如果点),(y x M 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10)3()3(2222=+++-+y x y x ,点M 的轨迹是 ,它的方程是4. 椭圆22194x y +=的焦点为F 1、F 2,点P 为其上的动点,当21PF F ∠为钝角时,求P 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高二数学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高二数学     (新课标人教A版)选修2-1《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教案

1.3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3.1且 1.3.2或学生探究过程:1、引入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数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在数学中,有时会使用一些联结词,如“且”“或”“非”。

在生活用语中,我们也使用这些联结词,但表达的含义和用法与数学中的含义和用法不尽相同。

下面介绍数学中使用联结词“且”“或”“非”联结命题时的含义和用法。

为叙述简便,今后常用小写字母p,q,r,s,…表示命题。

(注意与上节学习命题的条件p 与结论q的区别)2、思考、分析问题1:下列各组命题中,三个命题间有什么关系?(1)①12能被3整除;②12能被4整除;③12能被3整除且能被4整除。

(2)①27是7的倍数;②27是9的倍数;③27是7的倍数或是9的倍数。

学生很容易看到,在第(1)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且”联结得到的新命题,在第(2)组命题中,命题③是由命题①②使用联结词“或”联结得到的新命题,。

问题2:以前我们有没有学习过象这样用联结词“且”或“或”联结的命题呢?你能否举一些例子?例如:命题p: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命题q: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或两个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归纳定义一般地,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且q”。

一般地,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读作“p或q”。

命题“p∧q”与命题“p∨q”即,命题“p且q”与命题“p或q”中的“且”字与“或”字与下面两个命题中的“且”字与“或”字的含义相同吗?(1)若 x∈A且x∈B,则x∈A∩B。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学案)

新课标人教A版高中数学选修2-1抛物线的几何性质(学案)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一、温故而知新(1)平面内,到定点F 的距离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比为常数e 的点的轨迹,(定点F 不在定直线l 上) 当01e <<时,是______; 当1e >时,是________; 当1e =时,是________.(2)抛物线的标准方程①开口向右22(0)y px p => ②开口向左22(0)y px p =-> ③开口向上22(0)x py p => ④开口向下22(0)x py p =-> 二、几何性质(以22(0)y px p =>为例)(1)范围(2)对称性(3)顶点 (4)离心率(5)通径归纳总结(1)、抛物线只位于半个坐标平面内,虽然它也可以无限延伸,但没有渐近线; (2)、抛物线只有一条对称轴,没有对称中心;(3)、抛物线只有一个顶点,一个焦点,一条准线; (4)、抛物线的离心率是确定的,为1,⑸、抛物线的通径为2P, 2p 越大,抛物线的张口越大. 三、典例精析例1.已知抛物线关于x 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且经过点(2,M -,求它的标准方程,并用描点法画出图形. 解法一:解法二:例2.探照灯反射镜的轴截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光源位于抛物线的焦点处.已知灯口圆的直径为60cm ,灯深40cm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焦点位置.四、课堂练习(1)已知点A (2,3)-与抛物线22(0)y px p =>的焦点的距离是5, 则p =(2)抛物线24y x =的弦AB 垂直x 轴,若|AB|=则焦点到AB 的距离为 (3)已知直线2x y -=与抛物线24y x =交于A 、B 两点,那么线段AB 的中点坐标是 __ 五、总结归纳 (1)范围(2)对称性(3)顶点(4)离心率(5)通径(6)光学性质。

高中数学 选修2-1双曲线导学案加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高中数学  选修2-1双曲线导学案加课后作业及参考答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导学案【学习要求】1.了解双曲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2.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3.会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学法指导】本节课的学习要运用类比的方法,在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中建立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知识要点】1.双曲线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 1,F 2的距离的 等于常数(小于|F 1F 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叫做 , 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探究点一 双曲线的定义问题1 取一条拉链,拉开它的一部分,在拉开的两边上各选择一点,分别固定在点F 1,F 2上,把笔尖放在点M 处,拉开闭拢拉链,笔尖经过的点可画出一条曲线,思考曲线满足什么条件?问题2 双曲线的定义中强调平面内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常数,若没有绝对值,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问题3 双曲线的定义中,为什么要限制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a,2a <|F 1F 2|?问题4 已知点P (x ,y )的坐标满足下列条件,试判断下列各条件下点P 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1)6)5()5(2222=+--++y x y x ;(2)6)4()4(2222=+--++y x y x(3)方程x =3y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A .双曲线B .椭圆C .双曲线的一部分D .椭圆的一部分 探究点二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问题1 类比椭圆的标准方程推导过程,思考怎样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问题2 两种形式的标准方程怎样进行区别?能否统一?问题3 如图,类比椭圆中a ,b ,c 的意义,你能在y 轴上找一点B ,使|OB |=b 吗?例1 (1)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y 轴上,并且双曲线过点(3,-42)和⎝⎛⎭⎫94,5,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求与双曲线x 216-y 24=1有公共焦点,且过点(32,2)的双曲线方程.跟踪训练1 (1)过点(1,1)且ba=2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 )A .12122=-y x B .y 212-x 2=1 C .x 2-y 212=1D .x 212-y 2=1或y 212-x 2=1(2)若双曲线以椭圆x 216+y 29=1的两个顶点为焦点,且经过椭圆的两个焦点,则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探究点三 与双曲线定义有关的应用问题例2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是x 216-y 28=1,点P 在双曲线上,且到其中一个焦点F 1的距离为10,点N 是PF 1的中点,求|ON |的大小(O 为坐标原点).跟踪训练2 如图,从双曲线x 23-y 25=1的左焦点F 引圆x 2+y 2=3的切线FP 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 , T 为切点,M 为线段FP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则|MO |-|MT |等于( )A . 3B . 5C .5- 3D .5+ 3例3 已知A ,B 两地相距800 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B 地晚2 s ,且声速为340 m/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跟踪训练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为了援救灾民,某部队在如图所示的P 处空降了一批救灾药品,今要把这批药品沿道路PA 、PB 送到矩形灾民区ABCD 中去,已知PA =100 km ,PB =150 km ,BC =60 km ,∠APB =60°,试在灾民区中确定一条界线,使位于界线一侧的点沿道路PA 送药较近,而另一侧的点沿道路PB 送药较近,请说明这一界线是一条什么曲线?并求出其方程.【当堂检测】1.已知A (0,-5)、B (0,5),|PA |-|PB |=2a ,当a =3或5时,P 点的轨迹为 ( ) A .双曲线或一条直线 B .双曲线或两条直线 C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直线 D .双曲线一支或一条射线2.若k >1,则关于x ,y 的方程(1-k )x 2+y 2=k 2-1所表示的曲线是 ( ) A .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 B .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 C .焦点在y 轴上的双曲线 D .焦点在x 轴上的双曲线 3.双曲线x 216-y 29=1上一点P 到点(5,0)的距离为15,那么该点到(-5,0)的距离为 ( )A .7B .23C .5或25D .7或234.已知动圆M 与圆C 1:(x +4)2+y 2=2外切,与圆C 2:(x -4)2+y 2=2内切,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课堂小结】1.双曲线定义中||PF 1|-|PF 2||=2a (2a <|F 1F 2|)不要漏了绝对值符号,当2a =|F 1F 2|时表示两条射线.2.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中,a >b 不一定成立.要注意与椭圆中a ,b ,c 的区别.在椭圆中a 2=b 2+c 2,在双曲线中c 2=a 2+b 2.3.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设出标准方程后,由条件列出a ,b ,c 的方程组.如果焦点不确定要分类讨论,采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或用形如mx 2+ny 2=1 (mn <0)的形式求解.【拓展提高】1.已知方程12522=---k y k x 的图形是双曲线,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A .k >5B .k >5,或22<<-kC .k >2,,或2-<kD .22<<-k2.===-212221121625,PF PF y x F F P ,则上一点,且为焦点的双曲线是以点( ) A .2 B .22 C .4或22 D .2或223.已知双曲线14922=-y x ,B A 、为过左焦点1F 的直线与双曲线左支的两个交点,2,9F AB =为右焦点,则△B AF 2的周长为4.是双曲线上的一点,且,点的两个焦点分别是已知双曲线P F F y x 2122,13=-__________602121的面积等于,则PF F PF F ∆=∠5.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过点P )415,3(,Q )5,316(-且焦点在坐标轴上; (2)c =6,经过点(-5,2),焦点在x 轴上.(3))的双曲线。

选修2-1全套导学案

选修2-1全套导学案

高二数学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学案1.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课标转述: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人的体重与身高的关系”等)的探究,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②通过对现行案例(如“质量控制”“新药是否有效”等)的探究,了解实际推断原理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③通过对典型案例(如“昆虫分类”等)的探究,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④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等)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学习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学习重、难点:了解线性回归模型与函数模型的差异,了解判断刻画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相关指数和残差分析. 学习过程: 一、复习准备:1. 提问:“名师出高徒”这句彦语的意思是什么?有名气的老师就一定能教出厉害的学生吗?这两者之间是否有关?2. {⎧⎨⎩确定关系两个变量间的关系相关不确定关系不相关复习: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其步骤: → → →3.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ˆy bx a=+,其中 ˆb=ˆa=二、学习新知: 1.例题分析:① 例1 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其身高和体重数据如下表所示:. 解:由于问题中要求根据身高预报体重,因此选取身高为自变量x,体重为因变量y,做散点图: y40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x由图可知,样本点呈条状分布,身高和体重有比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ˆy bx a=+来刻画。

由最小二乘法计算:121()()ˆ()niii nii x x y y b x x ==--=-∑∑,ˆa y bx =-其中1111,n ni ii i x x y y n n ====∑∑经计算得:ˆ0.849,85.712ba==- 于是得线性回归方程得:0.84985.712y x =-所以,对于身高为172cm 得女大学生,由回归方程可以预报其体重为ˆ0.84917285.71260.316()ykg =⨯-=0.849b =得意义是什么?②身高为172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一定是60.316kg吗?如果不是,你能解释以下原因么?2.随机误差和残差⑴引入线性回归模型:Y=bx+a+e解释变量x ,预报变量y,随机误差 e产生随机误差的项e的原因是什么?练习反馈研究某灌溉渠道水的流速y与水深x之间的关系,测得一组数据如下:水深xm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1.70 1.79 1.88 1.952.03 2.10 2.16 2.21流速ym/s(1)求y对x的回归直线方程;(2)预测水深为1.95m 时水的流速是多少?三、课后小结:四、课后作业:p9 习题1.1 第1题高二数学选修1-2第一章《统计案例》学案1.1.2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课标转述:①通过对典型案例(如“肺癌与吸烟有关吗”等)的探究,了解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初步应用。

(完整)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导数导学案

(完整)高中数学新人教A版选修2-1第三章导数导学案

x=
或者 x2 =
, x 就表示从 x1 到 x2 的变化量或增量,相应地,函数的变化量
或增量记为 y ,即 y = 就称为平均变化率 .
;如果它们的比值
y ,则上式就表示为 x
,此比值
反思:所谓平均变化率也就是
的增量与
的增量的比值 .
第1 页
※ 典型例题 例 1 过曲线 y f ( x) x 3 上两点 P(1,1)和 Q(1 x,1 y) 作曲线的割线,求出当
小结: ※ 动手试试 练 1. 某婴儿从出生到第 12 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 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
W(kg) 11
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
3 个月与第 6 个月到第 12
8.6 6.5
3.5
3
6
9
12 T( 月)
第 2页
柳树中学 2010 高数学导学案
练 2. 已知函数 f ( x) 2 x 1 , g ( x) 率.
2. 一质量为 3kg 的物体作直线运动 , 设运动距离 s( 单位:cm)与时间(单位:s )的关系可用函数 s(t) 1 t2
表示,并且物体的动能
U
12 mv . 求物体开始运动后第
5s 时的动能 .
2
第 8页
柳树中学 2010 高数学导学案
§ 3.1.3 导数的几何意义
学习目标 通过导数的图形变换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理解导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 求导数 .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教材 P78~ P80,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 1:曲线上向上 P(x1, y1 ), P1( x1 x, y1
y) 的连线称为曲线的割线,斜率 k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1全册导学案目录1.1.1命题及其关系1.1.2四种命题的关系1.2.1充分条件1.2.2充要条件1.3.1逻辑联结词11.3.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2.1.1曲线与方程(1)学案2.1.2曲线与方程(2)学案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学案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学案2.2.2椭圆及其简单几何性质(1)学案2.2.2椭圆及其简单几何性质(2)学案2.3.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学案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学案2.3.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学案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2.4.2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2.5曲线与与方程学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复习学案3.1.1 空间向量及其加减运算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3.1.3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3.1.4 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3.1.5 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利用向量方法求距离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三--利用向量方法求角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平行与垂直关系的向量证法§1.1.1 命题及四种命题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本2—6页完成下列问题1、命题:;2、真命题:假命题:。

3、命题的数学形式:。

4、四种命题:。

(1)互逆命题:。

(2)互否命题:。

(3)互为逆否命题:。

注意:数学上有些命题表面上虽然不是“若p,则q”的形式,但可以将它的表述作适当的改变,写成“若p,则q”的形式,从而得到该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二、自主探究:〖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2)若整数a是素数,则a是奇数;(3)2小于或等于2;(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x<;(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5)215>(7)明天下雨;(8)312〖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2)对顶角相等;(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4)负数的立方是负数。

〖例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负数的平方是正数;(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课堂小结三、巩固练习:1、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A 、周期函数的和是周期函数吗?B 、0sin 451=C .2210x x +->D 、梯形是不是平面图形呢?2、 在命题“若抛物线2y ax bx c =++的开口向下,则{}2|0x ax bx c φ++<≠”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结论成立的是( ) A 、都真B 、都假C 、否命题真D 、逆否命题真3、设,M N 是两个集合,则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如果M N ⊆,那么M N M ⋂=B 、如果M N ⊆,那么M N M ⋂=C 、如果M N ⊆,那么M N M ⋃=D 、如果M N M ⋃=,那么M N ⊆4、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 、命题“若x y >,则x y >”的逆命题B 、命题“若1x >,则21x >”的逆命题 C 、命题“若1x =,则220x x +-=”的否命题 D 、命题“若20x >,则1x >”的逆否命题5、命题:“若a b ⋅不为零,则,a b 都不为零”的逆否命题是 。

6、命题“2230ax ax -->不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7、原命题:已知函数()f x 为R 上的增函数,,a b 均为实数,若0a b +≥ ,则()()()()f a f b f a f b +≥-+-。

(1)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并证明;(2)写出它的逆命题,判断其真假,并证明。

§1.1.2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本6—8页完成下列问题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反证法证题的步骤:3、常见的反设:二、自主探究:〖例1〗:原命题:“若x y =,则22x y =”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例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命题“当1m <时,抛物线22y x x m =++与x 轴存在交点”的逆否命题。

(2)若x y ≠且x y ≠-,则22x y ≠。

〖例3〗:若,x y 都为正实数,且2x y +>。

求证:12x y +<和12yx+<中至少有一个成立。

课堂小结三、巩固练习:1、命题“,a b 都是奇数,则a b +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A 、,a b 都不是奇数,则a b +是偶数B 、a b +是偶数,,a b 都是奇数C 、a b +不是偶数,,a b 都不是奇数D 、a b +不是偶数,,a b 不都是奇数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ab 能被5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时,假设的内容是( ) A 、,a b 都能被5整除 B 、,a b 都不能被5整除C 、,a b 不都能被5整除D 、a 不能被5整除,或b 不能被5整除3、若命题p 的逆命题是q ,命题r 是命题q 的否命题,则p 是r 的( )A 、逆命题B 、否命题C 、逆否命题D 、以上都不正确4、设原命题:若2a b +≥,则,a b 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1。

则原命题与其逆命题的真假情况是( )A 、原命题真,逆命题假B 、原命题假,逆命题真C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D 、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假命题 5“ABC∆中,若90C ∠=,则,A B∠∠都是锐角”为 ; 6、“若{}|1P x x =<,则0P∈”的等价命题是 ;7、分别写出命题“若220x y +=,则,x y 全为0”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并判断真假。

8、已知下列三个方程:22224430,(1)0,220x ax a x a x a x ax a +-+=+-+=+-=至少有一个方程有实数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自主学习预习课本9-10页,完成下列问题1.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我们就说,由p 推出q ,记作p q ⇒,并且说p 是q 的 条件,q 是p 的 条件。

注意:所谓的“充分”,即要使q 成立,有p 成立就足够了;所谓的必“要”,即q 是p 成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缺其不可。

2.若p q ⇒,但q p ⇒,则称p 是q 的 条件,q 是p 的 条件。

注意:判断充分、必要条件的关键是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若由条件p 推出结论q 成立,则条件p 是结论q 的充分条件;若由结论q 推出条件p 成立,则条件p 是结论q 的充分条件。

思考:如何从集合的角度去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概念?自主探究:〖例1〗下列“若P ,则q ”的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p 是q 的充分条件? (1)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2)若5x >,则10x >〖例2〗下列“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哪些命题中的q 是p 必要条件? (1)若x y =,则22x y =;(2)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3)若a b >,则ac bc >〖例3〗不等式(a+x)(1+x)<0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2<x<-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2 B.a ≥2 C.a<-2 D.a>2 变式:设非空集合 {}2135A x a x a =+≤≤-,{}B x y ==则A B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1≤a ≤9 B. 6<a<9 C. a ≤9 D. 6≤a ≤9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 在平面内,下列哪个是“四边形是矩形”的充分条件?( ). A.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等 B.四边形两组对边相等 C.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D.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2.,x y R ∈,下列各式中哪个是“0xy ≠”的必要条件?( ). A.0x y += B.220x y +> C.0x y -= D.330x y +≠3.平面//α平面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存在一条直线,//,//a a a αβB.存在一条直线,,//a a a αβ⊂C.存在两条平行直线,,,,//,//a b a b a b αββα⊂⊂D.存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a b a b αββα⊂⊂ 4.p :20x -=,q :(2)(3)0x x --=,p 是q 的 条件.5. p :两个三角形相似;q :两个三角形全等,p 是q 的 条件.6.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1)“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 (2)“||||a b >”是“22a b >”的必要条件.7. 已知{|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足条件}q . (1)如果A B ⊆,那么p 是q 的什么条件? (2)如果B A ⊆,那么p 是q 的什么条件?§1.2.2 充要条件自主学习:预习课本11-12页,完成下列问题1.一般地,如果既有p q ⇒,又有q p ⇒,就记作:p q ⇔, 这时p 既是q 的充分条件,又是q 的必要条件,则p 是q 的 条件,简称 条件。

其中⇔叫做等价符号。

p q p q q p ⇔⇒⇒表示且2.传递性:若,,p q q r ⇔⇒则 。

思考:判断充要条件关系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自主探究:【题型一】 充要条件的判断例1 下列各题中,哪些p 是q 的充要条件?(1) p : 0b =,q :函数2()f x ax bx c =++是偶函数; (2) p : 0,0,x y >> q :0xy > (3) p : a b > , q :a c b c +>+变式:下列各题中,哪些p 是q 的充要条件? (1)在△ABC 中,p :∠A>∠B,q :BC>A C ; (2) p : a+b<0,且ab>0, q :a<0,b<0;【题型二】 充要条件的证明已知A ,B 是直线L 上任意两点,O 是L 外一点。

求证:点在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op xOA yOB x y R =+∈其中,且x+y=1。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1. 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A.a b >是22a b >的充分条件B.||||a b >是22a b >的充要条件C.21x =是1x =的充分条件D.αβ=是tan tan αβ= 的充要条件2.“x M N ∈”是“x M N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设p :240(0)b ac a ->≠,q :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有实根,则p 是q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4.22530x x --<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132x -<< B.102x -<< C.132x -<< D.16x -<< 5. 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填空.(1).3x >是5x >的(2).3x =是2230x x --=的( 3).两个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相似的6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222a b c ab ac bc ++=++,这里,,a b c 是ABC ∆的三边.§1.3.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自主学习预习课本14-18页,完成下列问题Ⅰ“且”或”“非”逻辑联结词的含义:1.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 ”2.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 ”.3.一般地,对一个命题的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 ”,读作“ ”或“ ”.注意 (1)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简单命题,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复合命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