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效贴在临床中的应用20141104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一、引言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功能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脑卒中后遗症中偏瘫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偏瘫患者在肢体功能障碍的常伴有肩痛的症状,严重影响康复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
寻找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是非常重要的。
二、肌内效贴扎的原理及方法肌内效贴扎是一种生理性治疗方法,通过在肩关节周围贴上弹性贴纸,在肌肉收缩和伸展的时候,对肩关节进行支撑和固定。
肌内效贴扎的原理是通过增强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稳定性,改善肩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减轻肩关节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肌内效贴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寻找关键肌肉:首先确定影响肩关节稳定性的关键肌肉,通常包括肩胛提肌、锁骨下斜方肌、斜方肌、乳突肌等肌肉。
2、贴纸位置的确定:根据关键肌肉的位置,确定贴纸的位置。
一般选择与关键肌肉垂直的位置贴上贴纸。
3、贴纸的施加:将贴纸从上到下贴在肩关节周围,注意贴纸的张力要适中,不宜过紧或过松。
4、贴纸的固定:将贴纸的两端固定在皮肤上,确保固定不松动。
1、改善肩关节稳定性:肌内效贴扎能增强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稳定性,改善肩关节的生物力学运动,减轻肩关节的疼痛和炎症反应。
通过增强肌肉的固定性,能够减轻肩关节的不稳定感,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2、缓解肩痛症状:肌内效贴扎能够通过支撑和固定,改善肩关节的运动范围,减少肩关节的摩擦和磨损,从而缓解肩痛的症状。
研究发现,肌内效贴扎在治疗肩关节疼痛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
3、促进康复训练:肌内效贴扎能够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减轻肩关节的疼痛和炎症反应,从而促进康复训练的进行。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肌内效贴扎能够起到辅助支持的作用,提高训练的效果。
4、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活质量。
肌内效贴扎能够有效缓解肩痛症状,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肌内效贴扎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肌内效贴扎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中的作用。
文章首先介绍了肌内效贴扎治疗原理,然后详细描述了技术操作步骤。
通过临床研究案例分析和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证明了肌内效贴扎在改善患者肩痛症状方面的独特优势。
疗效评价和前景展望指出了肌内效贴扎在未来的潜在应用价值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具有广阔的临床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内效贴扎、脑卒中、偏瘫、肩痛、临床应用、治疗、原理、技术操作、疗效评价、比较、案例分析、前景、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急性脑血管意外为主要发病机制,其后遗症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
脑卒中后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常常会面临肩部疼痛等问题。
肩部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还会影响康复治疗的效果。
目前,针灸、理疗等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康复治疗中,但效果参差不齐。
肌内效贴扎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的肌肉内贴上药物贴,达到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功能的目的。
近年来,肌内效贴扎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中逐渐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原理、技术操作步骤、临床研究案例分析、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以及疗效评价,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通过对肌内效贴扎治疗原理、技术操作步骤、临床研究案例分析、与其他治疗方法的比较以及疗效评价的全面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本研究为未来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实际依据,为肌内效贴扎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治疗中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
通过分析研究结果,探讨肌内效贴扎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针灸穴位来达到治疗目的。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激活
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细胞的氧供应,并对疼痛产生治疗作用。
肌内效贴扎在治
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方面的主要作用有:
1. 缓解疼痛:肌内效贴扎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疼痛反应,改善疼痛感觉。
研究表明,肌内效贴扎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降低痛觉敏感度,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2. 改善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由于肌肉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
肌
内效贴扎通过刺激穴位,可以改善相应肌肉的收缩能力和肌肉力量,促进肩关节的运动功
能恢复,从而减轻肩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神经修复: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由于脑部受损,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
肌内效贴扎能够通过刺激穴位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高神经传导功能,从而改善
肩关节功能障碍和疼痛症状。
虽然肌内效贴扎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仍然存在一
些问题需要注意。
肌内效贴扎需要专业的操作技术和准确的穴位选择,操作不当可能导致
不良反应。
肌内效贴扎的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对患者的治疗反应需要进行个体化评估。
肌内效贴扎的长期疗效还需要更多的长期随访和临床研究来证实。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肌内效贴扎是一种通过贴贴在肌肉内部的贴片来治疗肌肉疼痛的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肌内效贴扎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介绍了肌内效贴扎的原理,然后详细分析了其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也探讨了可能的副作用和风险,并分析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展望了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前景,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肌内效贴扎在治疗该病症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来进一步验证其效果。
【关键词】肌内效贴扎,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临床应用价值, 疗效评估, 风险评估, 实用性, 可行性, 应用前景, 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肌内效贴扎是一种通过将药物或治疗性物质注入肌肉内部,以达到治疗和缓解疼痛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直接作用于患处肌肉组织,有效提高药物的局部浓度,从而加快药效的发挥,减轻疼痛和炎症反应。
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治疗中,肌内效贴扎能够精准直达疼痛部位,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肌内效贴扎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中的应用及其临床疗效评估,以及副作用和风险、实用性和可行性等方面的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肌内效贴扎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风险。
通过对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进行全面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和指导,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效果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肌内效贴扎在神经康复领域的发展前景,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肌内效贴扎的原理肌内效贴扎是一种通过在肌肉内部贴贴治疗药物的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达到止痛的效果。
肌内效贴在国内医疗领域的应用及研究

散 状 型 贴 布 产 生 的 池 穴 效 应 , 以 及 贴 布 皱 褶 产 生 的 方 向 性 复 手 段 之 一 , 短 期 缓 解 膝 关 节 骨 性 关 节 炎 患 者 症 状 , 改 将 组 织 间液 引 导 向最 近 的 淋 巴 结 ,从 而 减 轻 水 肿 。 ( 4 )支 善 综 合 功 能 , 其 相 应 机 制 及 更 优 化 的 贴 扎 方 式 有 待 后 续
2 0 1 4年 1 O月 c第 1 卷第 8期
Oc t . C 2 01 4、 , 0 1 . 1 No . 8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 o u r n a l 0 f Cl i n i c a l Me d i c a l 1 4 7 5
肌 内效贴在 国 内医疗领域 的应用及研 究
王 庆娟
( 苏 州市 工业园区娄葑医院康复科 ,江苏 苏 州 2 1 5 0 0 0 )
【 摘 要 】概述 了近2 O 年 来 国内对肌 内效贴 医疗领域的应 用及研 究现状 。近 年来,肌 内效贴在膝关 节骨性 关 节炎,半 月板损伤 ,急性踝 扭伤 等的临床应 用研 究的概括 和总结。拟 就未来肌 内效贴作用机制 以及辅助康 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关 节损 伤等方 面应用进行研 究。最近肌 内效贴广泛应 用于儿童姿 势矫正及脑瘫康 复。 【 关键词 】肌 内效贴 ;关 节损 伤 ;康 复治疗 ;应用研 究现状 【 中图分类号】R 6 8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4 . 1 0 . 1 4 7 5 . 0 2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肌肉内贴上效贴来缓解肩痛和恢复肌力。
脑卒中是导致偏瘫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偏瘫则常常伴随着肩痛,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肌内效贴扎可以说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更为方便、简单的操作。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
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等,都需要患者前往医院进行治疗,而且治疗过程繁琐,需要时间
和精力的投入。
而肌内效贴扎则可以在家中进行,患者只需要贴上效贴,然后进行适当的
运动即可,节省了患者的时间和精力。
肌内效贴扎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常伴随着肩痛,这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肌内效贴扎能够通过贴贴针的方式,刺激患者的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肩痛的症状。
通过贴贴针前后的运动锻炼,能够增加肌肉的张力,改
善肌力的恢复。
肌内效贴扎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
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肌内效贴扎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传统的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可能存在药物的副作用,而物理疗法可能存在过于刺激患者的情况。
而肌内效贴扎采用的是外源性透明胶贴进
行针灸,不会对患者的肌肉和神经造成过于刺激,因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肌内效贴扎还具有可持续性的优点。
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需要持续进行,而且效果并
不一定持久。
而肌内效贴扎只需要进行短期的治疗,就可以达到缓解肩痛和恢复肌力的效果。
且贴贴针的效果可以保持一段时间,因此对患者来说是可持续的治疗方法。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

肌内效贴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应用价值肌内效贴扎(KT贴)是一种通过贴扎在肌肉和关节上的弹性贴布,来减少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
脑卒中后偏瘫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患者常常伴有肩痛症状。
本文将探讨肌内效贴扎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肩痛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常见的症状,由于肩部肌肉功能减弱和肌肉紧张造成的。
脑卒中后偏瘫导致患者肌肉活动受限,长期不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和产生炎症等问题日益严重。
肌内效贴扎能够提供可调节的外力和扩张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加速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康复。
肌内效贴扎能够减轻疼痛。
扎贴的方式和力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扎贴后的张力可以通过随机肌肉收缩活动调节,从而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肩痛的病理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肌肉功能受限、软组织炎症等。
肌内效贴扎通过提供外力和扩张作用来改善肌肉和软组织的功能,减少疼痛感觉。
肌内效贴扎能够促进肌肉功能的恢复。
肌内效贴扎通过提供外力和扩张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并帮助肌肉恢复正常功能。
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康复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重建正常生活能力至关重要。
肌内效贴扎能够改善肌肉活动度,增强肌力和肌肉协调性,促进肌肉的功能恢复。
肌内效贴扎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安全性高。
在临床应用中,肌内效贴扎无需使用任何药物,也无需进行手术。
贴布本身透气性好,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或过敏。
肌内效贴扎治疗过程中,患者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不会受到太多的限制。
这使得肌内效贴扎成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治疗的安全有效的选择。
肌内效贴的原理与应用

肌内效贴的原理与应用1. 肌内效贴的定义肌内效贴是一种通过贴在皮肤上给药的方式,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肌肉组织深处,以便药物更有效地吸收和发挥作用的医疗设备。
2. 肌内效贴的原理肌内效贴通过使用透明、柔软、有粘性的贴剂,将药物带入肌肉组织中。
其主要原理包括:2.1 透皮吸收肌内效贴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肌肉深层。
肌内效贴的粘度足够高,可以确保贴剂贴合皮肤,使药物成分在贴剂和皮肤接触的区域逐渐渗透进入肌肉组织。
2.2 血液循环肌内效贴的贴合度高,可以使药物成分在贴剂和皮肤接触的区域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样,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
2.3 肌肉吸收贴剂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贴剂与皮肤接触区域的毛细血管被肌肉组织吸收。
由于贴剂与皮肤接触区域较小,所以较快地被肌肉组织吸收和分发。
3. 肌内效贴的应用肌内效贴在临床医学和个人保健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3.1 疼痛管理肌内效贴广泛用于疼痛管理。
通过将止痛药物贴在疼痛部位,药物可以迅速渗透到肌肉深处,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3.2 运动康复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肌内效贴能够辅助修复受伤的肌肉组织。
适当的药物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肌肉恢复以及减轻疼痛。
3.3 营养补充某些肌内效贴含有营养成分,如维生素、氨基酸等。
这些成分可以通过贴剂输送到肌肉组织,辅助补充身体所需的必要营养。
3.4 皮肤问题治疗肌内效贴不仅可以用于药物输送,还可以应用于皮肤问题的治疗。
例如,对于一些局部感染性皮肤疾病,可将治疗药物贴在皮肤部位,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
3.5 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肌内效贴也可以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例如,肌内效贴中可以含有神经递质类药物,通过贴剂的应用将药物输送到神经组织,以达到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目的。
4. 肌内效贴的优势肌内效贴相对于其他给药方式有以下优势:4.1 安全性高肌内效贴是经过严格的研发和检验的医疗产品,其使用安全性经过了较高的验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
黄焕杰1.熟悉肌内效贴技术的特性
2.掌握肌内效贴技术引起的五大生理效应
3.掌握肌内效贴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4.熟悉肌内效贴具体临床应用
大纲
2014/11/052黄焕杰
使用肌能系贴布的明星们
2014/11/053黄焕杰
肌内效贴技术:将肌内效贴布(Kinesio taping)贴于体表,以达到放松软组织、促进运动功能、改善循环、支撑稳定关节等效果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
概述
2014/11/054黄焕杰
肌内
效贴
急性
期
亚急性期
慢性期
5消炎、止痛、消肿
运动训练、运动保护
促进修复、防止黏连
2014/11/05黄焕杰Dr. Kenzo Kase 1980年所创,最早应用于运动员运动伤害的处理,近年来经过不断改良,已经兼具
透气性、运动后不需去除、日常生活随时可以使用
等优点。
目前85%的肌内效贴使用者为非运动员。
概述
2014/11/056黄焕杰
传统贴布(白贴)肌内效贴布弹性较差,不透气
有弹性,透气性好
不可湿水
可湿水
容易过敏不容易过敏固定效果好
固定效果良好
减少关节活动、减少炎性渗出、保护关节、减轻疼痛
减轻水肿、改善循环、支持软组织、放松软组织、减少
发炎反应、减轻疼痛影响运动表现
改善运动表现
2014/11/057黄焕杰形态与结构
结构特点
棉织布:弹性纤维丝,无药物
亚克力胶:不易过敏
背衬纸
2014/11/058黄焕杰
2014/11/059黄焕杰
结构特点
具有10%的自然回缩力
仅有纵轴的张力
不含药物
不同颜色特性无差异,有学者提出色彩疗法的观点2014/11/0510黄焕杰
专业术语
起点:贴扎起端,即最先贴扎在皮肤上,无拉力 止点:贴布最后贴下的部分,无拉力
治疗区域:起点和止点之间,有拉力
回缩方向:指贴布止点向起点弹性回缩的方向
2014/11/0511黄焕杰
Step 4.右手的贴布拉到最长然后贴在皮肤上
Step 2.将双手平放在桌子上
Step 1.先剪两格贴布
Step 3.左手的贴布不给任何拉力
贴布的张力效应
2014/11/0512黄焕杰
张力不同引起的不同效果比较
左手:无拉力右手:最大拉力
对皮肤拉扯感?提供的稳定度?2014/11/0513黄焕杰2014/11/05贴布张力越大贴布张力越小贴布整体长度拉长贴布整体长度减短贴布间隙越明显
贴布间隙不明显
贴布的垂直效应较多,贴布的应力较大
贴布的垂直应力较小,水平力量较多
给予组织垂直压力,改变渗透压给予皮肤水平的力量带动筋膜皮肤的褶皱越少皮肤的褶皱越多
筋膜的流动较少
对组织间液及循环代谢的带动力较强
贴布对皮肤的牵扯感越明显贴布对皮肤的拉扯感越小皮肤较易过敏
皮肤的适应性较好
皮肤对贴布的耐受性越差皮肤对贴布的耐受性越高
黄焕杰
生理效应
皮肤
筋膜
循环系统
肌肉
关节
2014/11/0515
黄焕杰
1.皮肤
皮肤:表皮、真皮和筋膜层
皮肤有丰富的感受器,对压力、拉扯敏感
贴布作用于皮肤表面产生的加压和减压,都能刺激
机械感受器,起到减轻疼痛的效果——闸门理论
2014/11/05
16
黄焕杰
闸门理论:由于触觉传入神经的口径大于痛觉传入神经,在传输讯息的速度上较快,若是增加触觉传入神经的感觉输入,能促使脊髓中的神经胶质抑制痛觉传入神经的感觉输入,就如同一道闸门关闭而抑制痛觉讯息继续向上传至大脑。
故弹性贴布籍由施用于皮肤上所提供的触觉感觉输入,能有效减轻或消除疼痛。
2014/11/0517黄焕杰贴扎可以增加皮肤与筋膜之间的间隙,促进组织液流动,防止黏连。
正常皮肤与筋膜之间的间隙
贴了肌贴后皮肤与筋膜之间的间隙
2014/11/0518黄焕杰
生理效应
利用贴扎来增加空间,让受伤组织的组织液回流 贴布所制造的皮下空间,可以将阻塞在比较深层的组织液引流到较浅层的位置——渠道理论
2014/11/05
19
黄焕杰平衡主动肌和拮抗肌,以避免关节因周围软组织不平衡而影响活动度。
2014/11/0520黄焕杰
支持和放松软组织,调整肌张力
起点到止点
止点到起点
贴布的弹力
贴布的弹力
肌肉收缩方向
肌肉收缩方向
支持
放松
2014/11/05
21
黄焕杰
2014/11/05
22
支持韧带和肌腱,增加关节本体感觉输入,预防损伤
黄焕杰
运动损伤:踝关节扭伤、网球肘、肩袖损伤 骨科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关节炎
儿科疾病:脑瘫、发育迟缓
妇女疾病:痛经、乳腺炎、蝴蝶袖、塑身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脑外伤、脊髓损伤
2014/11/0523黄焕杰 恶性肿瘤
蜂窝织炎、皮肤感染、开放性伤口 深静脉血栓 怀孕 其他
2014/11/0524黄焕杰
评估
扎贴目的
扎贴运用
扎贴成效评估
修正扎贴
2014/11/0525黄焕杰 告知目的-解释作用-提示注意事项
量取长度:肌肉大小、治疗位置、作用 清洁皮肤:酒精、剃毛
剪裁贴布:形状、修边
2014/11/0526黄焕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014/11/0527黄焕杰
I形Y形X形
散形灯笼形2014/11/0528黄焕杰
淋巴引流(散型或者灯笼型贴布)
痛点提高(X型或起点在中点的I型贴布)
放松软组织(Y型贴布)
促进肌肉收缩及支持软组织(I型贴布)
固定软组织(I型或O型贴布)
提供旋转力矩的螺旋形贴布或者强力矫正关节的I 形贴布
2014/11/0529黄焕杰交叉贴扎顺序:散状型
↓
X形
↓
Y形
↓
I形
↓
螺旋形
2014/11/0530黄焕杰
自然拉力(0-25%)
中度拉力(25-35%)
极大拉力(50%以上)
当拉力超过50%,贴布的机械力作用大于贴布本身的弹力2014/11/0531
黄焕杰 促进淋巴循环和引流
贴扎在肌肉上时对肌肉起到促进或放松的效果 具有引导筋膜流向的作用,能诱发正确姿势及带动肢体动作
2014/11/0532
黄焕杰
对改变筋膜分布的相对位置或固定局部软组织有较佳的效果
支持及保护软组织,特别是延展性与收缩力极小的肌腱或韧带组织
对疤痕结构提供垂直应力,避免疤痕过度增生并能改变结缔组织的分布
2014/11/0533
黄焕杰 贴布所提供的机械力有接近白贴的作用,可用于固定,矫正关节位置或限制关节活动范围
2014/11/0534
黄焕杰
I形
支持和放松肌肉
痛点处理
最大保护固定,如
软组织受伤
2014/11/0535
黄焕杰Y形
适合放松紧绷肿胀
肌肉
促进肌肉收缩
2014/11/0536
黄焕杰
X形
促进固定端位置的
血液循环及新陈代
谢,有止痛效果
2014/11/0537
黄焕杰散状形
将组织液引流到最
近的淋巴结,来改
善组织液滞留的情
况
2014/11/0538
黄焕杰
O形
维持肌肉张力,以
及促进循环代谢
应用于骨折和软组
织损伤
2014/11/0539
黄焕杰灯笼形
固定效果较好
中间能促进淋巴引
流
适用于骨折及软组
织拉伤
2014/11/0540
黄焕杰
肢体的摆位
避免触摸黏胶布或起角
贴完后激活贴布
湿水后自然风干
贴布时效和撕除
2014/11/0541黄焕杰肢体的摆位
拉伸软组织
正常软组织
缩短软组织
思考贴布的功能
放松支持促进……
2014/11/0542黄焕杰
2014/11/0543黄焕杰2014/11/0544黄焕杰
2014/11/0545黄焕杰2014/11/0546黄焕杰2014/11/0547黄焕杰2014/11/0548黄焕杰
2014/11/0549黄焕杰 肌内效贴的特点
肌内效贴的原理
肌内效贴的优点
小结
2014/11/0550黄焕杰
51
2014/11/05黄焕杰2014/11/0552黄焕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