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是整个小学阶段负数学习的开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正数和负数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验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生活中,学生对负数的概念接触较少,对其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和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提高学生对负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负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
2.难点: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负数的实际应用,体会负数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情境,让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实物模型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计算器、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温度计、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负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负数进行计算,巩固对负数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并分享给大家。
第一单元第一课《负数的认识》教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负数的认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比零还要小的情况?”(例如:温度下降到零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负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负数的基本概念。负数是用来表示比零小的数的,它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计算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温度为例,当气温下降到零下时,我们用负数来表示,如-5℃表示温度比零低5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负数的读写规则和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负数的大小比较,我会通过数轴上的位置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进程,适时给予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拓展思路,提高讨论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努力提高同学们对负数知识的掌握程度,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负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温度、海拔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数轴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和比较方法。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第一单元第一课《负数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负数的认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负数的概念,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2.掌握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3.熟悉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温度、高度等;4.学会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理解负数之间的比较关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负数的概念及其相关性质,为后续学习正负数的运算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节: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节: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来初步认识负数。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为步入中学继续学习有关负数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应用于生活。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二、说教法学法: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我尽可能创设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课堂上为他们提供各种学习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实践活动,关键处采用了小组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三、说教学环节以及设计意图为了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本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进行教学,分别是:(一)激情导入,引出负数;(二)创设情境,认识负数;(三)回归生活,应用负数;(四)课堂总结,拓展负数。
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引出负数1. 上课伊始先请同学们听三条信息,独立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地在记录单表示出来,关键是让别人一下就明白你表示的意思。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负数的定义、负数的表示方法、负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负数这一新的概念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加减法运算等内容的演示文稿。
2.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小卡片、计算器等。
3.教学视频:关于负数的实际应用的短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确负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正负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填写统计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并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负数概念的初步接触,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负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正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负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负数,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学生能比较负数的大小。
3.学生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负数的存在,理解负数的意义。
2.数形结合法:通过数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大小。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负数的概念、负数的意义、负数的大小比较等。
2.数轴:用于直观地展示负数的大小。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温度计显示-5℃,让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负数?负数表示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同时,展示负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轴,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比较给定的负数大小,并说出理由。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写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比较负数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验负数的大小比较,从而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负数的学习上,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难点:1. 负数的直观理解;2. 负数的大小比较;3. 负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突破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负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负数,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负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2.难点:负数的大小比较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负数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正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引入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个数,比0还要小,我们该怎么表示它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负数的意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发现负数的特点,并总结出负数的读写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负数》第一课时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提出目标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左看(向右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8层(下降8层)。
(4)李大叔今天挣了500元(亏了500元)(5)知识抢答中,我得了20分(扣了20分)(6)今天温度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2、提出学习目标。
二、合作探索,学生展示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神秘数学王国,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小黑板出示)。
①六年(2)班上学期转来3人,本学期转走2人。
②放心商店,二月份盈利3000元,三月份亏损1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3千克,小华轻了1千克。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
(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学生尝试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学生展示交流(如:+3-2.........)2.认识正、负数(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3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3人,添上“-”表示转走2人(板书:+3-2),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2”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二。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1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负数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概念,知道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负数,认识负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的概念,对于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意义。
2.难点:让学生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接受负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正数和负数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欠钱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欠钱是一种负数的概念。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负数的例子,如-2元、-3千克等,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负数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负数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负数的大小,如“-2比-3大”。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正数和负数的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如3+(-2)、-5+4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轴表示这些算式的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的相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
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
0呢?为什么?
2、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8,-40,-120,+103
正数负数
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小结并出示: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板书设计
认识负数
“﹢4”读作正四,﹢4也可以写成4
“﹣4”读作负四
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4、﹣11、﹣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教学随笔
这节课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是热烈的,但在作业中,发现似是而非的错误较多。特别是在温度计上找零下几度,不是正好的刻度时,容易找错区间,需要加强指导。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三、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一课时)执教:王剑
教学内容
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
读一读:正35,负5
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
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具准备
教材分析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四、全课小结: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学生先看书,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4”读作正四,在写的时候,只要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以写成4。“-4”读作负四,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