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ppt课件
全国营造林监理员培训教材

全国营造林监理员培训教材第一部分营造林设计的基本知识一、适地适树适地适树是使造林树种的特性(主要是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提供造林树种正常生长的外界条件,充分发挥地力,实现营造林的目标。
适地适树实际上是“地”与“树”的相互选择、匹配的过程。
适地适树是相对的、变动的,“地”与“树”之间不可能有绝对的适应,也不可能达到永久的平衡。
适地适树是营造林的基本要求,是造林规划设计中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
1.适地适树的重要性⑴充分发挥地力的需要。
林地是资源,是林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生产要素)。
经营者都希望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效能,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
林地作为林业生产要素,林业经营者当然希望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林地的生产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在森林资源培育中,林地的生产力是通过林木转化、体现的。
高质量的林地上没有培育出高质量的林木,林地的生产力就没有发挥出来,也就是林地地力的浪费。
林地分布广阔,由于气候、土壤、海拔、坡位等自然条件的不同,林地的立地类型(立地条件)多样,给林木生长提供的环境条件差异很大。
由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差异,不同树种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环境条件不同,如有的树种对海拔(湿地松)、极端低温(桉树)、土壤(杨树)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在造林树种选择时,如果不考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的相互适应,可能导致造林树种生长不良,林地的生产力不能充分发挥,造成地力浪费。
在营造林活动中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即可充分发挥地力,又可为林木的速生丰产奠定基础。
⑵提高营造林成效的需要。
由于对适地适树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地区造林树种的选择随意性很大,导致造林失败或造林成效不佳,教训深刻。
以往曾出现过在低丘岗地栽植杉木,林木生长不良,出现大面积“老头林”;在山区栽植湿地松,林木生长不良或死亡;在山地栽植杨树,因土壤和地下水位原因导致大面积干死;在江西北部栽植桉树,因冻害林木大量死亡。
造林检查验收

三、检查验收方法
▪ 2.检查验收内容
▪ 作业设计、苗木标准、造林面积、建档情 况、混交类型以及“五证”等。
▪ 具体考核指标为作业设计率、苗木合格率、 面积核实率、成活率、面积合格率;抚育率、 管护率、混交率;保存率;建档率、检查验 收率以及生长情况、病虫危害情况、森林 保护和配套设施施工情况等。
基本知识和实施要点。
技能目标
1.会进行造林检查验收和造林质量评定。 2.会编写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日志。 3.会编写营造林工程项目监理报告。
任务1 造林检查验收
▪ 任务描述: ▪ 本次任务是进行造林面积检查、造林成活率检查、计算已
造林小班成活率,并依据行业标准评价造林质量。 ▪ 任务目标: ▪ 1.通过造林成果评价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造林成果评价的
▪ 原则上要在每项造林施工作业(如造林地清理、整地、 苗木出血、播种或植苗造林、幼林抚育和补植等)完成 后,都要进行检查,其中关键的是整地及种植造林后 的两次检查。
▪ 检查工作可在自检、互检(如工队间)的基础上,由上 级单位派专业人员会同当地技术人员进行检查。
▪ 检查要以调查设计、施工设计中的规定及相关技术规 程要求为标准。
▪ 种植间距也是质量检查的重点项目,那是因为它们决定了 实际的造林密度。
▪ 如果检查结果发现造林质量上存在重大问题,或造林密度 与设计要求有较大出入,就要提出各种改进措施直至要求 返工。
2.幼林检查验收
▪ (1)成活率调查
▪ 对新造幼林经过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后 ,要进行成活率调查。 ▪ 成活率调查必须遍及每一块造林地(小班),采用标准地或标准行的方
▪ 验收的主要根据是:
▪ ①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及有关文件; ▪ ②建设单位与主管部门签订的工程合同书; ▪ ③专为此项目进行的总体规划设计及有关作业设计的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北京

3 营造苗木
2、苗木质量评价
(1)评价苗木质量的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地径(胸径)、高径比、根系指标、 茎根比、顶芽、冠幅、第一分支点、土球大小等。
苗木质量的综合指数:
(2)评价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包括苗木含水量、根系活力和芽休眠状况。 相对含水率:
(3)苗木活力:包括根生长潜力(RGP)和苗木抗逆性(OSU活力检测法)。 生长潜力(RGP)通常用新根生长点数量、大于1cm长新根数量、大于
低效林(针对公益林)
原生型低效林:自然状态下,因林地条件差 和生长环境恶劣等形成的。如高山矮曲林、 稀树草原、沼泽岛状林等。
经营型低效林:人为干扰或经营管理不当形 成的。如林相残破型、林相老化型、结构简 单型、自然灾害型。
专业材料
25
2 封山育林
低产林(针对用材林): 因未适地适树或经营管理不当,或受自然、人为不良因素
专业材料
4
2 封山育林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 地、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 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 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 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包 括:
(1)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对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实施 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
两个概念
无林地
封山(沙)育林不仅作为增 加资源的造林措施,而且也 作为提高质量的育林措施
封山 育林
有林地
灌木林地
提产商森供品品提林有,林高质形属量林于
封育专对业材象料不包括未成林造林地
6
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的目的是促进进展演替
第三章第八节.ppt

间伐强度:轻度多次间伐 间伐方式:隔株间伐、隔行间伐、随机间伐等 注意:在任何间伐下,都应将病株或严重生长不良、无发展前 途的植株伐去
北京林业大学精品课程
三、造林检查验收
林业生态工程学
2007-5-20
14
1. 检查
内容:成活率、当年生长率 调查面积:应占造林面积的2-5% 季节:秋季,郁闭时调查保存率
2007-5-20
12
目的:调节冠幅大小、结构,提高材质 位置:贴近树干2cm。不宜太高(易发不定芽),愈合 冠高比:3:1-2:1 季节:早春、晚秋,树液没流动时 注意:修枝的强度对林木生长有强烈影响
修枝主要影响节疤而影响材质
北京林业大学精品课程
6.幼林间伐
林业生态工程学
2007-5-20
13
指从幼林郁闭起不长一段时间内,为调节林分种间或种 内矛盾,为目的树种创造适宜的营养环境而采取的抚育 措施
2. 补植
一等:成活率>85%,分布不均匀时补植 二等:成活率41-85%,补植 三等:成活率<40%,重造 补植苗木应与幼林苗龄一致
1. 造林登记
档案:设计、施工、管理
北京林业大学精品课程
林业生态工程学
2007-5-20
15
本章到此结束
谢谢
2007-5-20
3
北京林业大学精品课程
1. 松土除-20
4
目的:排除灌木、杂草等对水、肥、光、热的竞争,及杂草根系对幼 树根系生长的防碍,保持土壤水分。
干旱地区:可蓄水,防止蒸发
湿润地区:改善通气状况
盐碱地:减少毛管水上升,除掉树周围的盐碱结皮
时间:造林——郁闭(3-7年)
2007-5-20
7
新修订森林抚育作业设计规定和检查验收办法技术要点

二、森林抚育作业设计的技术 要点
(一)抚育对象和抚育方式
• 抚育对象:除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含省级)明确规定不允许 实施抚育的森林外,均可作为森林抚育对象。中央财政补贴 森林抚育对象还应当符合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 经济林、竹林和桉树等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暂不作为中央财 政补贴的抚育对象。 • 抚育方式:包括透光伐、疏伐、生长伐、卫生伐、补植、人 工促进天然更新、修枝、割灌除草、浇水、施肥,以及综合 抚育。森林抚育方式设计应当根据林分发育阶段、森林培育 目标等,确定采取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综合抚育措施。 • 修枝、浇水、施肥暂不单独作为中央财政补贴的森林抚育方 式,应当与其他抚育方式结合、作为综合抚育措施之一。
识别和标记目标树(保留木)
选择目标树的标准:(1)属于目的树种,( 2)生活力强,(3)干材质量好, (4)没有(或至少根部没有)损伤,(5)优先选择实生起源的林木。 选择目标树可以根据不同的森林情况灵活掌握。对于树种价值差异不显著的天然 林,可以不苛求“目的树种”而直接选择“生活力强的林木个体”作为目标树;对于人工 同龄纯林可以不苛求“ 实生”与“萌生”的区别,按照“与周边其他相邻木相比具有最强的 生活力”的原则选择目标树。 目的树种名录、主要森林类型目标树的最低保留株数和最适保留株数由各省根据 实际情况确定。目标树与保留木的区别:保留木包括目标树、辅助树、其他树。
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政策
• 政策由来:针对我国森林质量低下的现状,落实2008年 中央10号文件和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2009年,财政 部、国家林业局启动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政策试点。 • 政策目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贴资金,支持开展森林 抚育,促进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推动建立适合 我国国情林情的森林经营补贴制度。 • 政策要点:补贴对象:国有林、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公益 林。补贴标准:每亩100元。资金用途:直接费用(劳 务用工、机械燃油等)和间接费用(作业设计、技术指 导等)。 • 这项政策在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促进 林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
浅谈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检查验收方法

浅谈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检查验收方法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影响着生态环境,为此,我国加快了工程造林的建设步伐,将植树造林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规范林业管理,提高造林质量。
文章针对造林规划设计和造林检查验收方法进行了探讨,为促进我国工程造林发展起到实质性作用。
关键词:造林规划设计;造林检查验收;方法措施1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意义特点造林规划设计是我国营林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良好的造林规划设计方案,能高效、省时省力地完成相应的造林计划。
在造林过程中,需要对各个步骤以及环节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规划,并依据具体的地势环境与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方案,才能进一步进行施工。
规划设计方案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造林工程的质量,同时也关系着造林木材的使用效率。
因此,在开始每一项造林工程前,都需要对具体工程的实施做好规划与设计工作。
在造林规划设计中,其“规划”与“设计”有着不同的含义,二者属于不同施工阶段却又相互兼容的工作环节。
首先,造林规划先于设计,在设计前需要做好规划工作,通过规划对整个造林工程的布局做好安排,以便为后期的设计做好前提铺垫。
而设计是造林规划的延伸,是进一步将规划设想转变为实际造林内容的重要操作步骤。
因此,造林规划设计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布局,再加上有效的造林技术措施,才得以成功实施的复杂性工程项目。
2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剖析2.1造林规划设计(1)调查设计为了确保造林规划能够在林业规划原则指导背景下进行,在实际规划工作中,就要事先依照上级所属部门所统一下达的设计任务书,对基层单位及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特别是针对宜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调查,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展开具体规划设计。
(2)造林施工设计在开展施工设计工作前,要确保实际规划设计内容具有科学、合理性,并将施工设计内容作为施工中具体的参照依据。
施工设计主要包含确定造林位置及施工面积、造林时间、施工条件等,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文件,协助造林施工能够顺利开展。
造林检查和森林资源调查的有关概念及技术标准

造林检查和森林资源调查的有关概念及技术标准一、造林检查造林检查最终目的是要确定合格面积,如何确定合格面积,就必须了解两个很重要的概念,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
造林当年我们检查的是造林成活率,造林满三年,我们检查的是造林保存率。
比如2013年和2014年实施的造林补贴项目,除当年检查成活率外(当年只兑现70%的补助资金),造林满三年后还要检查保存率,达到保存标准再兑现剩余的30%的补助资金,还有2003年实施的一万亩的退耕还林项目,现在我们每年都要检查保存面积。
1、造林成活率造林成活率是指单位面积成活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人工造林成活率等级划分标准:达到85%为合格,41%-84%为待补植,低于41%为造林失败。
2、造林保存率造林保存率是指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一)人工造林保存标准造林保存标准根据植被配置类型分别以郁闭度、覆盖度或株数保存率确定。
郁闭度是指单位面积乔木树冠投影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灌木对地表遮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株数保存率是指单位面积保存株数与造林总株数之比。
具体保存标准如下:乔木林郁闭度大于等于0.2或株数保存率达到85%为保存合格;灌木林覆盖度大于等于30%或株数保存率达到85%为保存合格。
(二)人工造林保存面积成林标准乔木林:郁闭度不低于0.2 。
灌木林:覆盖度不低于30 %。
3、郁闭度(覆盖度)调查(一)郁闭度调查郁闭度采用样点、样线等方法调查.采用样点调查的,在小班内均匀设置30 一50 个样点抬头观察,统计在林冠遮盖下的样点数计算郁闭度;采用样线调查的,在小班内设置50 一100米长、5米宽的测线,或按小班对角线设置5m 宽的测线,量测树冠投影计算郁闭度。
(二)覆盖度调查采用样方、样带等方法调查。
采用样方调查的,在小班内均匀设置30 一50 个2m ×2m 的样方,调查灌木树冠投影计算覆盖率;采用样带调查的,在小班内设置50 一1 00米长、5m 宽的测线,或按小班对角线设置5m 宽的测线,量测灌木树冠投影计算覆盖度。
营造林综合核查

第三条 核查小班(地块)区划原则
?不同林种; ?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 。 ?防护林:为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 林、护路林、护岸林等 。 ?经济林:以生产除木材以外的果品、食用油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林产品为主 要目的的森林 。 ?薪炭林:以生产薪材和木炭原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 。 ?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 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
第三条 地类划分
?执行《林地分类》(LY/T1812—2009)中表1的地类划分标准,具体 分为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两个大类。 ?林业用地划分为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灌木林地、苗圃地和无 林地。 ?非林业用地划分为包括基本农田、有占用审批手续( 2111),基本农 田、无占用审批手续 (2112),基本农田以外的农地 (2113) ,牧地(212), 水域(213),未利用地(214),其它用地(215) 等。
第三条 地类划分
?苗圃地(150):固定的林木和木本花卉育苗用地,不包括母树林、种子园、采穗 圃、种质基地等种子、种条生产用地以及种子加工、储藏等设施用地。 ?无林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采伐基地、火烧迹地和宜林沙荒地等。
?宜林荒山荒地(161):包括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 造林地标准的林地和规划为林地的荒山、荒 (海)滩、荒沟、荒地等。 ?采伐迹地(162):采伐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地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 然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火烧迹地(163):火灾后3年内活立木达不到疏林标准、尚未人工更新或天然 更新达不到中等等级的林地。 ?宜林沙荒(164):未达到上述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标准, 造林可以成活,规划为林地的固定或流动沙地 (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坡梯田整地
鱼鳞坑整地
11
6 营造林统计指标
1、人工造林、更新造林、林冠下造林、低产林改造、封山育林、飞播造林 为属于不同的统计指标,不能串项重复;飞播营林、封山护林不是统计指标。
2、人工造林、无林地疏林地封育、飞播造林均能增加森林面积;对应的造 林地应当为宜林荒山荒(沙)地、疏林地、一般灌木林地、非林地(耕地、牧草 地等)。
8
3 营造苗木
2、苗木质量评价 (1)评价苗木质量的形态指标包括苗高、地径(胸径)、高径比、根系指标、茎根比、 顶芽、冠幅、第一分支点、土球大小等。
苗木质量的综合指数:
(2)评价苗木质量的生理指标包括苗木含水量、根系活力和芽休眠状况。 相对含水率:
(3)苗木活力:包括根生长潜力(RGP)和苗木抗逆性(OSU活力检测法)。 生长潜力(RGP)通常用新根生长点数量、大于1cm长新根数量、大于1cm长新根
总长度、新根表面积指数以及新根鲜重和新根干重表达。 (4)壮苗的最终标志:
——苗干直而粗壮,有一定高度,上下均匀,无徒长现象。 ——根系发达,有较多的侧根和须根,主根短而直,根系有一定的长度。 ——苗木的茎根比(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鲜重之比)值小,重量大。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萌芽力弱的针叶树种要有发育正常而饱满的顶芽。
9
4 造林种植点配置
造林种植点的配置,是种植点在造林地上的间距及其排列方式。一般分为行状 配制和群状(簇状)配制两大类。 1、行状配置
行状配置是单株(穴)分散有序地排列为行状的一种方式。可分为正方形、 长方形、品字形和正三角形等配置方式。 2、群状配置
也称簇式配置、植生组配置。植株在造林地上呈不均匀的群丛状分布,群内 植株密集,而群间隔距离很大。
营造林技术标准与检查验收
西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饶日光
北京大兴,2015.10
;.
1
主要内容 一 营造林概述 二 营造林建设主要技术标准
三 营造林工程检查验收方法
四 独立立项的造林绿化工程检查验收
;.
2
一、营造林概述
;.
3
1 造林
造林:在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有林地上通过人工措施形 成、恢复或改善森林、林木、灌木林的过程。包括: (1)人工造林:播种造林、植苗造林和分殖造林的总称。
群状配置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大穴密播、多穴簇播、块状密植等
10
5 造林整地
造林整地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立地条件和质量,便于造林施 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林木生长。
1、全面整地:是全部翻垦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
2、局部整地 ——带状整地:山地带状整地一般包括水平阶整地、水
平带状整地、水平沟整地、反坡梯田整地和撂壕整地;平 原带状整地主要有带状、高垄和犁沟等。
(2)有林地和灌木林地封育: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实施封禁 ,并采取定向培育的育林措施,即通过保留目的树种幼苗、幼树,适当补植 改造,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林分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
5
2 封山育林
提益益森供,林增林生属加面态于积效公
疏林地
无林地
封山 育林
封山(沙)育林不仅作为增加 资源的造林措施,而且也作为 提高质量的育林措施
;.
4
2 封山育林
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宜林地、灌丛实施封禁, 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 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 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包括: (1)无林地和疏林地封育:对宜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实施封禁并辅 以人工促进手段,使其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的一项技术措施。
有林地
未成林封育(无林地和 疏林地封育)与低效林 改造(有林地和灌木林
地封育)作为两个概念
灌木林地
提产商森供品品提林有,林高质形属量林于
封育对;象. 不包括未成林造林地
6
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的目的是促进进展演替
温带地区的演替规律
裸地 …… 荒山(沙)地 草甸
……
进展演替
针
落
灌
灌
针
阔
叶
草
木
叶
混
阔
丛
3、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更新恢复森林面积,林冠下造 林、有林地灌木林地封育、飞播营林提高森林质量。
4、低产林改造(竹林垦复)、郁闭度0.5以上有林地封山管护不属于营造林 范畴。
12
二、营造林建设主要技术标准
;.
13
1 人工造林
1、人工造林(更新)的主要评价对象
1、在宜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和非林地(如耕地)中以植 苗或者点播方式实施的造林、连续面积大于0.067公顷。
(2)四旁(零星)植树:在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栽植竹、木,连续面积 达不到0.067 hm2。单行林带属于四旁造林。
(3)更新造林: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林中空地上通过人工造林重新形成 森林的过程。
(4)有林地补植林冠下造林:为了伐前更新,或改善森林结构与功能进而提 高其质量,或培育需要在林冠遮荫条件下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树种而在已有 林分中进行造林的过程。
2、在一般灌木林地(年降水量400mm以上地区的灌木林地)中 按照造林密度标准以以植苗或者点播方式实施的乔木造林、连续面积 大于0.067公顷。
上述两种方式的造林,共同特点是可以增加森林面积。
;.
14
1 人工造林
2、造林小班评定标准
造林成活率≥85%(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 溶地区、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70%)为合格, 84—41%(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热带亚热带岩溶地区、干 热(干旱)河谷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69—41%)为待补植,≤40%为 失败。
林
林
交
叶
林
林
顶级群落变化:干燥区………半干半湿区……….…湿润区 逆行演替
;.
7
3 营造苗木
1、苗木类型 (1)根据苗木繁殖材料的不同,分为实生苗和营养繁殖苗。 (2)根据苗木培育方式不同,分为裸根苗和容器苗。 (3)根据苗木培育年限不同,分为一年生苗和多年生苗。 (4)根据苗木是否移植,分为移植苗和留床苗。 (5)根据育苗环境不同,分为试管苗、温室苗、大田苗。 (6)根据苗木规格大小,可分为标准苗和大苗。 (7)根据苗木培育基质不同,可分为有土育苗和无土育苗。 (8)根据苗木质量不同,可分为等外苗、合格苗、目标苗和最优苗,或I级、 II级、III级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