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电大《作物栽培学》作业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f67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感光性2、离乳期3、晒田4、无效分蘖5、垩白度6、库限制型品种7、棉盛蕾期8、衣分9、早秋桃 10、棉盛花期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计10分)1、棉籽合点端的种皮结构,由于不具有()细胞,在种子萌发时成为水气的主要通道。

A.海绵B.栅栏C.砖形D. 叶肉2 、小麦籽粒在植物学上叫颖果,由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A.种皮B.皮层C.果皮D.糊粉层3、棉籽出苗温度比发芽高,温度在()时,有利于下胚轴的伸长而出苗。

A.12—14℃B.14—16℃C.16℃以上D.5—10℃4、小麦籽粒体积在()达最大值。

A.乳熟期B.乳熟未期C.蜡熟期D.蜡熟未期5、适宜制作面包类食品的小麦籽粒胚乳一般为()。

A.粉质B.角质C.半粉质D.半角质6、马铃薯的收获期在()。

A. 蜡熟期B. 膨大期C. 生理成熟期D.工艺成熟期7、甘蔗的收获适期为()。

A.蔗茎伸长期B. 蜡熟期C. 生理成熟期D. 工艺成熟期8、玉米籽粒用的最适收获期为()。

A.蜡熟初期B. 完熟期C.灌浆期D.过熟期9、水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B. 15%C. 13%D. 5%10、小麦种子安全贮藏水分为()。

A. 18%B. 15%C. 13%D. 5%三、多项选择题(多选、少选、漏选、错选均不给分,每小题1.5分,共计15分)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B.分蘖数C.每穗实粒数D.有效颖花数E.粒重。

2、豆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有()。

A.株数B.每株有效分枝数C.每分枝荚数D.每荚实粒数E.粒重3、薯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B.每株薯块数C.单薯重D.分枝数E.衣分4、棉花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株数B.每株有效铃数C.分枝数D.每铃籽棉重E.衣分5、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A.穗数B.分蘖数C.每穗实粒数D.有效颖花数E.粒重6、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哪些()。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作业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1、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是指1.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2.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3.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的百分比4.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2、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中,下述属于形态指标的是1.蛋白质2.氨基酸3.脂肪4.颜色3、作物生长的“营养三要素”是指1. C、H、O2. N、P、K3. S、N、P4. N、P、S4、下列哪种根属于产品器官1.气生根2.须根3.块根4.不定根5、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1.水稻2.玉米3.马铃薯4.小麦多项选择题6、影响复种的条件包括1.热量2.水分3.地力与肥料4.劳畜力与机械化等7、下列哪些作物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诱导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1.大麦2.小麦3.黑麦4.油菜8、作物的播种方式包括1.插播2.条播3.点播4.重播9、下面哪些材料可用于繁殖下一代1.颖果2.块茎3.块根4.鳞茎10、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1.砂土类2.黑土类3.壤土类4.黏土类11、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哪些作物属于C3作物1.小麦2.大豆3.玉米4.棉花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1.共生期长短不一样2.熟制不一样3.复种指数不一样4.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13、关于土壤质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沙质土壤结构良好,保水保肥。

2.壤质土耐旱耐涝,适耕期长。

3.黏质土吸附作用强,保肥性好。

4.沙质土壤保水不保肥。

14、下列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1.小麦2.烟草3.大麦4.油菜15、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1.光照2.温度3.水分4.氧气16、从引种角度看,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1.生育期缩短2.生育期延长3.生育期不变4.营养生长期缩短17、按照作物“S”生长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作物生长是不可逆的。

2.各种促控措施,都应该在生长最快速到来之时应用。

3.作物生长是可逆的。

4.控制某器官应考虑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1) 什么是作物栽培学?2) 请简要描述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

3) 作物的生育期分为几个阶段?请列举并简要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

4) 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环境因素?5) 请简要介绍作物生长调控的方法。

2. 答案:1)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繁殖和产品形成的一门学科。

它包括了作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栽培技术等内容。

2) 作物栽培的基本原则包括选择适宜的栽培品种、合理施肥、科学耕作、防治病虫害等。

此外,还要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

3) 作物的生育期通常分为发芽期、生长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四个阶段。

- 发芽期:种子吸水膨胀,开始出芽并生长。

- 生长期:包括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是植物生长最快的阶段,需大量吸收养分和水分。

- 开花期: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阶段,花朵开放后授粉和受精。

- 结果期:授粉受精后,植物形成果实,果实逐渐成熟。

4) 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土壤质地、水分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些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调控。

5) 作物生长调控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施肥调控:根据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提高产量和质量。

- 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时机,保证作物生长需求,并防止水分过多或不足的问题。

- 温度调控:通过温室、遮阳网等方式调控环境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 光照管理:根据作物的光合需求,科学利用光照资源,促进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

- 病虫害防治: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侵害。

以上是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的内容,通过对作物栽培学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电子教案.docx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十八套)电子教案.docx

作物栽培学试卷和答案( 十八套)作物栽培学试题 (A 卷)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1.5 分 ,共 15 分)。

I2.生活因子3.长日照作物4.NAR5.生育时期6.作物布局7.群体8.反馈9.光补偿点10.蒸腾系数二、填空 (每空 0.5 分,共 10 分)1.小麦主茎叶片数达 7 片时,理论上计算单株分蘖数(包括主茎)应为个子蘖上出现叶时,开始同时发生该子蘖的第一个孙蘖。

2.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及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

3.作物栽培学中将作物分为粮食物、、。

4.试写出一篇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农学论文的名称,该篇提出。

5.玉米根系为,其次生根形成后的作用便减弱。

6.玉米叶片上表皮有一些特殊的,其叶子的维管束呈结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7. 玉米大喇叭口期,雄穗穗分化处于,叶龄指数在左右。

8.在前茬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其它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9. 作物对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的理论值为,在日辐射中,散射光的比率越大,群体光合强度。

10. 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包括由发育而成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和进行的作物的根、茎等。

三、判断是非(每题 1 分,共 10 分,你认为“是”在题后划“√”号,“非”则在题后划“×”号,不划号不给分)。

1.根据小麦分蘖发生规律,在正常条件下,当小麦III 蘖出现时,其主茎叶龄应为 6。

()2.玉米在大喇叭口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

()3.在 0-7℃温度下,经过 15-35 天可通过春化类型的是冬性小麦。

()4.生长分析法的基本观点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一定天数测量株高、根条数、叶片数、分蘖数等。

()5.容重指单位面积的重量。

()6.在播种覆土过深或肥水极好的条件下,一株小麦可能有两个或多个分蘖节。

()7.我国栽培最广泛的玉米类型是硬粒型和普通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8.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叶不出土或根茎长的作物播种可深一些。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子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土壤酸碱度答案:D. 土壤酸碱度2. 作物栽培中,常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方法是:A. 施肥B. 浇水C. 施药D. 松土答案:C. 施药3.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大豆B. 土豆C. 茄子D. 黄瓜答案:A. 大豆4. 以下哪种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A. 大麦B. 小麦C. 玉米D. 水稻答案:D. 水稻5.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节水效果最好?A. 喷灌B. 滴灌C. 淋灌D. 漫灌答案:B. 滴灌二、问答题1. 请简述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

答: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一般包括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收获期。

播种期是指将种子或种苗投入土壤中的时间,幼苗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幼苗长成的阶段,生长期是指幼苗长成植株并达到一定产量的阶段,开花期是指植株开始开花的阶段,结果期是指植株结实并形成果实的阶段,收获期是指果实成熟并进行收割的阶段。

2. 请解释作物栽培中的密植和疏植的概念。

答:密植和疏植是作物栽培中调整植株间距的两种栽培模式。

密植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加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产量。

密植可以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间竞争能力,但也容易导致病虫害传播和植株生长空间不足。

疏植则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拉大,减少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个体植株生长的空间和资源供应。

疏植能够改善植株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但也可能使得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率降低。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

答: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合理轮作: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病害在连作地区的发生和传播。

-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供养微生物,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作物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害类型选择适当的化学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2019年9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1119《作物栽培学》.doc

2019年9月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大作业答案-1119《作物栽培学》.doc

一、解释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道题3.0分,共24.0分)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本身合成的,数量很少的一些有机化合物。

它们能从生成处运输到其他部位,在极低的浓度下即能产生明显的生理效应,可以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

2.立体种植在同一田块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上,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3.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包括灌溉水利用率、降水利用效率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三个方面。

其中,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概念在生理学和生态学上的表述方法不尽相同。

生理学意义上的水分利用效率,是指作物吸收单位水分量所形成的光合产物重量,常用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示。

常用作物的经济产量作为计算依据以达到更接近作物生产实际的目的。

其单位是kg/m3或kg/(mm.hm2)。

4.作物的品质是指收获目标产品达到某种用途要求的适用度。

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

5.流流是指作物植株体内输导系统的发育状况及其运转速率。

6.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植株上的总叶面积。

叶面积指数=总叶绿面积/土地面积。

7.生育时期是指作物某一形态特征出现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以该时期开始至下一时期开始的天数计8.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范围广,以致不改变遗传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可引入地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和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3.0分,共18.0分)1.根据贮藏需求的差异,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食用薯贮藏温度应保持在(10℃)以上,相对湿度(85~95%)。

2.营养元素的作用规律包括(最少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养分互作律)等三大规律。

3.对于不同光谱成分来说,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蓝光)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4.作物品质包括(营养品质)、(外观品质)、(食用品质)等主要类型。

5.作物的三性是指(感温性)、(感光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A. 玉米B. 马铃薯C. 番茄D. 豌豆答案:A2. 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是以下哪个方面?A. 作物的遗传改良B. 作物的栽培技术C. 作物的病虫害防治D. 作物的加工方法答案:B3.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个不是栽培的基本要素?A. 种子B. 土壤C. 水分D. 肥料答案:C4. 作物栽培中,下列哪种灌溉方式最节水?A. 漫灌B. 滴灌C. 喷灌D. 沟灌答案:B5.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轮作方式可以提高土壤肥力?A. 连续种植B. 轮作C. 间作D. 混作答案:B6.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料?A. 尿素B. 硫酸钾C. 骨粉D. 硝酸铵答案:C7.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多年生作物?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葡萄答案:D8.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自花授粉作物?A. 玉米B. 番茄C. 豌豆D. 花生答案:C9.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病虫害防治方法属于物理防治?A. 喷洒农药B. 轮作C. 诱捕D. 修剪答案:C10. 作物栽培学中,下列哪种植物属于热带作物?A. 棉花B. 甘蔗C. 苹果D. 香蕉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作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作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科学。

答案:生长发育、产量形成2.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生长发育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阶段。

答案:营养生长、生殖生长3.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栽培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保护地栽培。

答案: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4.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种植密度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和作物特性来确定。

答案:土壤肥力、气候条件5.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灌溉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滴灌。

答案:漫灌、喷灌6. 作物栽培学中,作物的施肥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和适量。

2019年电大《作物育种学》作业题目及答案

2019年电大《作物育种学》作业题目及答案

1、下列有关作物育种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作物品种学是一门关于作物遗传改良的科学.作物品种学是一门人工进化的科学.作物品种学是以进化论、遗传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作物品种学有坚实的科学基础,没有任何一点艺术的成分2、杂交育种的遗传原理是.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量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互补)和基因的累加、互作3、下列作物中哪种起源于中国?.小麦.大麦.玉米.大豆4、杂交制种所用的自交系一般是指.自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无性繁殖作物的单株后代.异花授粉作物经过连续人工自交的单株后代.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单株后代5、水稻引种生育期的一般变化规律是().南种北引生育期缩短.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南种北引生育期不变.不能预测6、小麦品种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表现为.延长.缩短.保持不变.不可预测7、诱变后M1代表现出生理损伤,M2代植株出现分离,而且分离范围大,M3代仍然出现分离,最好是在哪个世代选择单株(). M1代. M2代. M3代. M4代8、选择的基础是().进化.遗传变异.环境.测交9、自花授粉作物地方品种的遗传类型是().同质纯合基因型.同质杂合基因型.异质杂合基因型.异质纯合基因型10、下面有关杂种优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F1和F2代.杂交种的两亲本遗传差异越大,杂种优势就越大.亲本自身基因型的杂合程度越高,杂种优势就越大.杂交种可用F1和F2代11、玉米的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单交种、三交种和双交种,增产幅度最大、性状表现最整齐的是().品种间杂交种.顶交种.单交种.三交种12、诱变后M1代表现出生理损伤,M2代植株出现分离,而且分离范围大,M3代仍然出现分离,最好是在哪个世代选择单株(). M1代. M2代. M3代. M4代13、定向选择的实质是().积累有利基因.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14、小麦品种由北向南引种,生育期表现为.延长.缩短.保持不变.不可预测15、无性系的有性繁殖种子不宜在生产上直接利用的根本原因是.种子生产成本高.种子发芽力差.品质变劣.基因重组,性状分离多项选择题16、回交育种的不足之处有().不利于打破不良连锁.改良性状的预见性差.只能改变品种的个别性状.只对遗传力高的性状改良有效.杂交工作量大17、选择育种的变异来源有().天然杂交.自然突变.人工诱变.人工有性杂交.剩余变异18、异花授粉作物的特点有().天然异交率低.天然异交率高.遗传基础复杂.遗传基础简单.无人为干预情况下都是杂合体19、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改进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种植保存.贮藏保存.离体保存.基因文库保存21、下列有关作物早熟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早熟或熟期适当是我国许多地区高产、稳产的首要条件". "品种早熟性的程度应以能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获得全年高产为原则". "复种指数较高的地区更需要早熟品种". "早熟和丰产没有矛盾". "早熟品种可避免或减轻某些自然灾害的危害"22、根据瓦维洛夫作物起源中心学说,作物起源中心的两个主要特征是().有较多的优良性状.栽培面积大.有较多的显性性状.有较多的隐性性状.遗传类型多样性23、作物杂种优势表现的特点有().普遍性.复杂性.亲本基因型的杂合程度越高,杂种优势越强.亲本间亲缘关系较远,杂种优势强.杂种优势大小与环境条件有关24、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办法有().注意亲本的选择与组配.染色体预先加倍法.桥梁(媒介)法.采用特殊的授粉方法.补施植物激素法25、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有().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进产品品质.保持稳产性和产品品质.扩大作物种植面积.有利于耕作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观题26、T-DNA参考答案:即转移DNA(Transfer DNA),指Ti质粒上的一段DNA序列,能够从农杆菌细胞中转移到植物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的基因组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哪种作物不需要经低温的刺激,就能从营养生长转到生殖生长的作物是.油菜.小麦.玉米.大麦2、一般说来,土壤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关系是.土壤温度高.土壤温度低.两者一样高.两者没有关联3、甘薯贮藏适宜的温湿度组合为.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

.温度为10~14℃,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

.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维持在60~70%。

.温度为15~20℃,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

4、对于油分含量的地域性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高纬度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高海拔地区有利于油分的合成。

.大豆南种北引有利于油分的提高。

.昼夜温差大不利于油分的合成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植物生长延缓剂.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6、下列表述属于一年三熟的种植方式为.春小麦→玉米→大豆.麦/玉/苕.大豆//花生→油菜.小麦—甘薯→大麦7、气候生产潜力不包括下述哪个环境因子。

.光照.土壤.水分.温度8、下列属于喜钾作物的是.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9、一般来说,基肥的施用量.比种肥少.比追肥少.比种肥多.与种肥一样多10、表土耕作的主要措施包括.翻耕.深松耕.旋耕多项选择题11、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下列属于喜凉作物的是.燕麦.马铃薯.豌豆.大豆12、间作与套作不相同点在于.共生期长短不一样.熟制不一样.复种指数不一样.前者是成行种植,后者是成带种植13、关于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自动调节与补偿机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作物生育后期形成的产量构成因素能自动补偿前期所形成的产量因素。

.补偿能力随着个体发育进程而升高。

.生长前期的补偿作用往往大于生长后期。

.作物种类不同,其补偿能力也有差异。

1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成正比。

.经济产量不可能超过生物产量。

.经济系数越高,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能力越强。

.经济系数是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值。

15、关于禾谷类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叶蘖同伸关系为n-3关系。

.节根与叶存(n-3)关系。

.N叶叶片、N-1叶叶鞘、(N-2)~(N-3)叶节间为同伸关系。

16、种子萌发必不可少的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水分.氧气17、按照土壤质地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把土壤区分为下列几大类.砂土类.黑土类.壤土类.黏土类18、根据作物器官间的同伸关系特点,水稻植株的叶片数与分蘖数之间遵循的一定的规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n-1. n-3. n-2. n-419、下面起源于中国的作物是.油菜.大豆.甘薯.烟草20、对于作物产量中常说的经济系数,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之比.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百分比判断题21、无霜期是指一年中没有霜冻的天数之和。

. A.√. B.×22、作物的光合面积就是指具有光合能力的绿色叶片。

. A.√. B.×23、马铃薯种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5~20℃。

. A.√. B.×24、一般来说,玉米比小麦的光饱和点高。

. A.√. B.×25、冬小麦必须经历一定的低温才能正常开花结实。

. A.√. B.×26、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小麦作物属于C4作物。

. A.√. B.×27、一天之中午夜和凌晨作物群体内CO2浓度相对较高。

. A.√. B.×28、对长日照作物来说,绝非日照越长越好。

. B.×29、作物产量构成因素间往往存在负相关关系。

. A.√. B.×30、作物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具有重叠性。

. A.√. B.×主观题31、驯化引种参考答案:植物本身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良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

32、作物轻简栽培参考答案:是指在常规技术基础上,科学地简化某些栽培环节、作业程序和技术措施,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栽培技术。

33、轮作参考答案: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种不同类型作物或轮换不同形式的种植方式,称为轮作。

在一年多熟地区,轮作由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称为复种轮作。

34、活动温度参考答案:作物不同发育时期中有效生长的温度下限叫生物学最低温度,在某一发育时期中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最低温度的温度叫活动温度。

35、源库互作型参考答案:这是一种过渡状态的中间类型。

不论是定源增库还是定库增源,产量均随之增加。

36、群体的垂直结构参考答案:是指群体内各个个体及其器官在地上空间的分布和根群在土壤中的分布。

37、光周期现象参考答案:作物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对日照长度的变化做出反应,从营养生长的顶端转向生殖生长的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具有生活能力的新种子,即使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亦不能发芽的现象。

39、作物引种参考答案:就是从外地或外国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引种是作物的人工迁徙过程。

40、春化参考答案:一些二年生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的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的特性。

41、温度三基点是指、、。

参考答案: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42、作物的群体结构一般包括作物群体的、与。

参考答案:作物群体的大小;作物群体的水平结构;作物群体的垂直结构43、作物的三性是指、和。

参考答案: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44、单子叶作物在茎节上发生的次生根由、、等类型组成。

参考答案:不定根;节根;永久根45、作物的食用品质是指、和等的特性。

参考答案:蒸煮;口感;食味46、营养元素的作用规律包括、、等三大规律。

参考答案:最少养分律;报酬递减律;养分互作律47、种子消毒包括、、等三种方式。

参考答案:石灰水浸种;药剂浸种;药剂拌种48、对于不同光谱成分来说,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则对蛋白质合成有利参考答案:红光;蓝光49、如何防止和减轻作物的高温伤害。

参考答案:(1)增加作物的抗热性,培育抗热新品种;(2)改善作物环境中的温度条件,如营造防护林带,增加灌溉,调节小气候,以减少高温的伤害;(3)调整播期等措施,把作物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开花受精期)和该地区的高温期错开,以达到避害的目的。

50、简述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与任务。

参考答案: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达到既能获得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又保护生态环境,还保证食品安全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4分)其任务在于根据作物品种的要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使作物品种的基因得以表达,使其遗传潜力得以发挥。

(2分)51、简述作物、环境、措施三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1)作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之中,通过不断同化环境资源完成生长发育过程,最终形成产品;(2)作物又受制于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最终影响到作物遗传潜力的表达;(3)在作物生产过程中,生产管理者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干预作物与环境,协调作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作物向着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4)在栽培作物的实践活动中,包括作物、环境、措施3个方面,作物产品的形成,正是作物一环境一措施3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点各1.5分)52、如何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

参考答案:①在品种的选择方面,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一般应选择比较耐肥,中偏矮秆或半矮秆具有倾斜的叶层配置的品种;若要进一步进行多肥集约栽培,尚需在半矮秆和直立叶型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叶片厚度的选择,这样才有利于获得高产。

②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群体影响很大,如施用氮肥,一是影响作物营养器官和产品器官的生长发育,二是协调作物群体结构大小与体内的代谢过程。

因此施肥时期和施用量必须适时适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作物的生长,特别是调节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大小,对合理群体的形成十分有利。

(每点各3分)53、简述作物从种子萌发至收获的S形曲线的各个时期。

<br< span=""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参考答案:1)缓慢增长期:细胞分裂和原生质积累。

(2)快速增长期:细胞体积呈对数增加,干物质积累使植株以复利法则(Blackman)进行增长。

(3)减速增长期:恒定的速度增长。

(4)缓慢下降期:细胞成熟并衰老。

<\/p>54、简述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的特点。

参考答案:(1)麻类作物、烟草和饲料作物,收获产品是茎、叶,主要在营养生长期形成和收获。

栽培管理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不需要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矛盾;(2)绿肥饲料作物,以争取最大生物产量为主要目标。

烟草、麻类作物生育前中期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品质形成;(3)薯类作物:前期要求较大光合同化系统,经过明显的光合器官形成、贮藏器官分化和膨大等时期。

(每点各2分)55、作物地上部生长和地下部生长有何依赖关系。

参考答案:(1)作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有密切关系,即通常说的“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

(2)一方面,地下部与地上部依赖大量物质(水、矿质营养、碳水化合物等)的相互交换。

(3)另一方面,根与地上部分还进行着微量活性物质(维生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等)的交换。

(每点各2分)56、简述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参考答案:①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

②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利于个体与群体的协调发展。

③利用作物群体自动调节原理。

(每点各2分)57、简要分析目前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参考答案:而浪费。

即使群体光饱和点较高,甚至在全日照下仍未饱和,但上部叶层仍因光饱和而浪费,下部则因光照不足而达不到应有的光合速率。

③条件限制:光能利用并不是作物生产的唯一条件。

有时由于环境条件不合适,一方面会使光合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光能利用;另一方面是会使呼吸消耗相对增多,最终使产量降低。

(每点各2分,各点无阐述仅得1分)58、如何协调作物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

参考答案:①在品种的选择方面,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一般应选择比较耐肥,中偏矮秆或半矮秆具有倾斜的叶层配置的品种;若要进一步进行多肥集约栽培,尚需在半矮秆和直立叶型的基础上,还需注意叶片厚度的选择,这样才有利于获得高产。

②肥料的施用对作物群体影响很大,如施用氮肥,一是影响作物营养器官和产品器官的生长发育,二是协调作物群体结构大小与体内的代谢过程。

因此施肥时期和施用量必须适时适量。

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作物的生长,特别是调节植株高度和叶面积大小,对合理群体的形成十分有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