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梦晓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记梦诗。此诗通过对神仙境
晓梦晓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记梦诗。此诗通过对神仙境

晓梦-《晓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记梦诗。
此诗通过对神仙境《晓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记梦诗。
此诗通过对神仙境界中仙人们逍遥自在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而不得的苦闷,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厌恶之情。
全诗写得洒脱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有仙骨神韵,在李清照诗作中,可谓独具一格。
晓梦随疏钟⑴,飘然蹑云霞⑵。
因缘安期生⑶,邂逅萼绿华⑷。
秋风正无赖⑸,吹尽玉井花⑹。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⑺。
翩翩坐上客⑻,意妙语亦佳⑼。
嘲辞斗诡辩⑽,活火分新茶⑾。
虽非助帝功⑿,其乐莫可涯⒀。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⒁,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⒂。
注释译文⑴疏钟:稀疏的钟声。
⑵蹑:踩,踏。
一作“跻”。
⑶因缘:依仗,凭借。
安期生:秦时仙人。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
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
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鸟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
始皇即遣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
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浪而还。
立祠阜乡亭海边十数处云。
”⑷邂逅:不期而遇。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女。
《真诰》卷一:“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家。
自此往来,一月之中,辄六来过耳。
云本姓罗。
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石条脱各一枚。
”⑸无赖:没有道理,不凑趣,恶作剧。
⑹玉井花:传说中神奇的莲花。
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⑺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
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⑻翩翩:风度潇洒。
⑼意妙:一作“貌妍”。
⑽嘲辞:嘲谑之辞。
斗:竞争。
诡辩:言语奇特机智。
⑾活火:火之焰。
《因话录》卷二:“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李清照晓梦古诗解释

李清照的《晓梦》是一首描绘清晨梦幻般景象的诗。
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在清晨的微光中,诗人李清照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诗中的“晓梦”一词,既表达了清晨的梦境,也暗示着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沉香烟断玉炉寒”一句,描绘了清晨室内的景象。
沉香已经燃烧殆尽,玉制的香炉也变得寒冷。
这不仅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感慨。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句,则将春日的慵懒比作池塘中的春水,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春天时感受到的舒适和宁静。
这种慵懒的感觉,既是对春天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享受。
“一夜东风柳万丝”一句,则描绘了春风吹拂柳树的景象。
东风轻拂,万丝摇曳,春意盎然。
这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生动描绘,也寓言着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最后一句“却疑春色在邻家”,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春色的留恋和追寻。
诗人似乎在寻找更美的春色,但最终却发现最美的春色就在邻家。
这既是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晓梦》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美好的春天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李清照《渔家傲》原文译文及赏析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注释⑴渔家傲:词牌名。
⑵星河:银河。
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殷勤:关心地。
⑹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意。
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
嗟,慨叹。
⑺学诗谩有惊人句:隐括杜甫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谩有:空有。
⑻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⑼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
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吹取:吹得。
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蓬莱,又称蓬壶。
白话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
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编辑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赏析这首《渔家傲》在李清照词集中风格独特,历来引人瞩目。
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晓梦疑从华岳来的意思

晓梦疑从华岳来的意思
"晓梦疑从华岳来"这句话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晓梦》。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描绘了她在清晨醒来时的一场梦境,这场梦境充满了神秘和美丽。
"晓梦"指的是清晨的梦,这种梦通常比较短暂但清晰。
"疑从华岳来"中的"华岳"指的是华山,是中国的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
“疑"在这里的意思是"好像”,"从华岳来"则形象地描绘了梦境的神秘和超凡。
因此,"晓梦疑从华岳来"整体上表达的是李清照在清晨醒来时,经历了一场如同从神秘的华山而来的梦境。
这句话富有诗意,展现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艺术创造力。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渔家傲记梦>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2)梁启超评价这首<渔家傲记梦>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赏析参考答案
(1)态度温和、关心民间疾苦
(2)同意。
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
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逍遥游》和神话传说化入词
中,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
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
李清照《渔家傲 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优选【1】篇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优选【1】篇李清照《渔家傲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1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这首<渔家傲记梦>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的天帝形象,从中饱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2)梁启超评价这首<渔家傲记梦>说:“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理由。
赏析参***(1)态度温和、关心民间疾苦(2)同意。
梁启超的评论是正确的。
诗人把生活感受融入梦境,把《离骚》《***》和神话传说化入词中,通过神奇的想像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构成气势恢宏、格调雄奇的意境。
它与诗人其它作品的清丽、婉约确是很不相同。
李清照《渔家傲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优选【1】篇扩展阅读李清照《渔家傲记梦》阅读练习及答案优选【1】篇(扩展1)——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清照《渔家傲》阅读练习及答案1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小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①,“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处作者②的苦闷心情。
(2)“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答案:四、古诗词鉴赏(共4分,每小题2分)(1)答案: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1分);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1分)(2)答案:示例: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
(1分)我要想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到,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李清照梦境的诗词

李清照梦境的诗词
李清照,这位千古才女,她的诗词就像璀璨星辰,在文学的浩瀚天
空中熠熠生辉。
尤其是那些描绘梦境的诗词,更是如梦如幻,引人入胜。
你想啊,她在中写道:“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这是怎样的一
种美妙场景?就好像我们在睡梦中,被轻柔的钟声唤醒,然后身子轻
飘飘地跟随着云霞游走。
难道这不是一种极致的浪漫和超脱?
还有那首,“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这难道
不像我们在梦中遇到了神秘的指引,急切地想要告诉我们未来的方向?这难道不让人对那未知的梦境世界充满好奇?
她的梦境诗词,有时像是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每一笔都勾勒出心中
的情思;有时又像是奔放的泼墨画,挥洒出无尽的遐想。
比如说“共赏
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不就如同在梦境中与挚友
畅饮,尽情享受那片刻的欢愉,哪管世间的纷纷扰扰?
李清照通过这些梦境诗词,抒发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在现实中无法
实现的愿望,在梦里找到了寄托;在生活中无法倾诉的情感,在梦境
里得以宣泄。
我觉得,李清照的梦境诗词,是她心灵的避风港,是她情感的倾诉地,更是我们走进她丰富内心世界的一把神奇钥匙!。
渔家傲梦中的经历

渔家傲梦中的经历李清照《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原诗】: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1)云涛:云彩铺在天空里象起伏的波浪。
(2)星河:天河。
转:指拂晓前天河西移。
这一行说:满天迷漫着云雾,雾里露出了曙光,星河正在转动,象无数船儿在扬帆前进。
(3)帝所:天帝住的宫殿。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殷勤:关心地。
(6)报:回答。
嗟:悲叹。
(7)漫有:空有。
这一行说:我告诉天帝,自己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毫无用处。
(8)鹏正举:大鹏正飞上天。
庄周《逍遥游》里说:大鹏鸟乘风上天,一飞就是九万里。
(9)休住:不要停止。
(10)蓬舟:象飘蓬一样轻快的船。
吹取:吹向。
三山:古代神话:东方大海里有三座仙山,叫做蓬莱、方丈、瀛州。
【写作背景】: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
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翻译一】:满天晨雾云涛,水天相接,天河正在转动,象无数的船儿在舞动着风帆。
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殷切地问我:你打算到何处去?我告诉天帝,自己的前途茫茫,人又老了,空有一肚子才学,却毫无用处。
九万里长空大鹏鸟正展翅高飞。
风啊!千万别停息,快快将这一叶轻舟直接送往蓬莱三岛去。
【翻译二】: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
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
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
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
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
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
风啊!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简析】:李清照南渡后,在变乱中受到许多折磨,正是处在“路长嗟日暮”的境地。
她不愿意听众命运的摆布,梦里渡过天河,直上天宫,向天帝陈述自己对现实生活不满的苦闷,然后乘风破浪到仙岛上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晓梦-《晓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记梦诗。
此诗通过对神仙境
《晓梦》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记梦诗。
此诗通过对神仙境界中仙人们逍遥自在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寻求精神解脱而不得的苦闷,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厌恶之情。
全诗写得洒脱飘逸,想象丰富,富有浪漫色彩,有仙骨神韵,在李清照诗作中,可谓独具一格。
晓梦随疏钟⑴,飘然蹑云霞⑵。
因缘安期生⑶,邂逅萼绿华⑷。
秋风正无赖⑸,吹尽玉井花⑹。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⑺。
翩翩坐上客⑻,意妙语亦佳⑼。
嘲辞斗诡辩⑽,活火分新茶⑾。
虽非助帝功⑿,其乐莫可涯⒀。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⒁,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⒂。
注释译文
⑴疏钟:稀疏的钟声。
⑵蹑:踩,踏。
一作“跻”。
⑶因缘:依仗,凭借。
安期生:秦时仙人。
《列仙传》:“安期先生者,琅琊阜乡人也。
卖药于东海边,时人皆言千岁翁。
秦始皇东游,请见,与语三日三夜,赐金璧,度数千万。
出于阜乡亭,皆置去,留书,以赤玉鸟一双为报,曰:后数年,求我于蓬莱山。
始皇即遣徐市、卢生等数百人入海。
未至蓬莱山,辄逢风浪而还。
立祠阜乡亭海边十数处云。
”
⑷邂逅:不期而遇。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得道仙女。
《真诰》卷一:“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权家。
自此往来,一月之中,辄六来过耳。
云本姓罗。
赠权诗一篇,并致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石条脱各一枚。
”
⑸无赖:没有道理,不凑趣,恶作剧。
⑹玉井花:传说中神奇的莲花。
韩愈诗《古意》:“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
”
⑺食枣如瓜:《史记·封禅书》:“李少君曰:君尝游海上,见安期生。
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
安期生仙者,居蓬莱,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
⑻翩翩:风度潇洒。
⑼意妙:一作“貌妍”。
⑽嘲辞:嘲谑之辞。
斗:竞争。
诡辩:言语奇特机智。
⑾活火:火之焰。
《因话录》卷二:“茶须缓火炙,活火煎。
”分新茶:用新茶作分茶之戏。
一作“烹新茶”。
⑿帝:天帝。
一说皇帝,亦通。
⒀莫可涯:无涯,无穷尽。
一作“何
莫涯”。
⒁敛衣:敛掩衣襟,即整装以示肃敬。
⒂咨嗟:叹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难以考证。
研究者有定它为南宋灭亡作者南渡以后所作的。
因诗中有“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等语,谓“因故家已经沦陷,实际上无家可归,这句的含义就显得倍加沉痛”。
也有人认为不能完全排除作者在南渡之前,离家日久之时,也有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记梦诗,李清照的记梦诗仅此一首。
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普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蔡义江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五言古体诗以不换韵为正格,此诗便是一韵到底的。
但它在内容安排上,却有点像那种四句一换韵的诗:每四句各成一小段落。
诗题即首句起头二字,
这是风谣乐府传统中之通例,诗中亦常有。
此诗写作者某天早晨睡起前梦幻中的一番游仙经历以及醒来后的感慨。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先叙入梦遇仙。
拂晓前作者一度醒来,又随着钟声进入梦境,“疏”字形容钟声缓而轻,这恰好能起催眠作用。
飘忽身轻,跻入云霞。
从飘飘欲仙,到梦见仙人,就十分自然。
晓梦在仙人中,作者举了人们熟知的安期生和萼绿华。
可能同是女性的缘故,作者似乎对遇到萼绿华显得特别高兴。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据韩愈描写,玉井莲开花高达十丈,它的根藕当然也会大得像条船了;由藕说到枣,按比例扩大,天衣无缝地将李少君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的话用上了。
与仙人们在一起,其兴奋愉悦之情洋溢纸上。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这四句写人物志趣风貌,叙写诸仙座中以嘲谑取乐、分茶
为戏情状。
意妙、语佳、思捷、手巧,加之风度翩翩,真是无一不好。
虽说只是梦中幻境,实际上却完全是作者自己生活理想的反映。
所以,叙来也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