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级国际贸易期末试题

合集下载

国贸期末考试题试卷及答案

国贸期末考试题试卷及答案

国贸期末考试题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是:A. FOBB. CIFC. DDPD. EXW答案:B2. 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以下哪项不是卖方的基本义务?A. 交付货物B. 交付货物的所有权C. 提供货物的运输D. 提供货物的保险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结算中常用的支付方式?A. 信用证B. 托收C. 直接汇款D. 现金交易答案:D4.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职能不包括:A. 促进贸易自由化B. 监督成员国的贸易政策C. 解决贸易争端D. 制定国际贸易规则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国际贸易中的风险管理工具?A. 信用证B. 保险C. 期货D. 直接投资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国际贸易中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答案:最惠国待遇原则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的产品或公民的待遇,不得低于给予任何其他国家的待遇。

这是国际贸易中促进公平贸易的一种机制。

2. 什么是“贸易壁垒”,并列举三种常见的贸易壁垒。

答案:贸易壁垒是指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而设置的各种障碍。

常见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如配额、许可证等)和反倾销税。

3. 解释什么是“国际直接投资”及其对东道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答案: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个人或企业在外国设立或购买企业,直接参与其经营活动的投资形式。

对东道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包括技术转移、管理经验提升、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增加等。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1. 案例背景:某中国企业向美国出口一批电子产品,双方约定采用CIF条款。

在运输途中,由于船只遇到风暴,导致部分货物受损。

请分析该企业是否需要对受损货物负责?答案:根据CIF条款,卖方(中国企业)负责将货物运输到指定目的港,并支付货物运输到目的港的保险费用和运费。

一旦货物越过船舷,风险即转移给买方。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以及答案

《国际贸易学》期末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后面括号内。

1.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是(A )A.绝对成本理论B.比较成本理论C.机会成本学说D.边际成本学说2.贸易顺差是指(A )A.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B.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C.国际收支为正D.国际收支为负3.各国征收反倾销税的目的在于(A )A.抵制商品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与工业B.防止本国商品不顾成本到国外倾销C.保护本国出口商的利益D.保护本国进口商的利益4.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是(C )A. 2001年11月9日B. 1997年10月1日C. 2001年12月11日D. 1999年11月15日5.关境与国境的关系是关境(D )国境A.大于B.等于C.小于D.大于、等于、小于6.以低于国内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在某一国外市场上倾销商品,在打垮大部分竞争对手,垄断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这种倾销方式是(B )A.偶然性倾销B.掠夺性倾销C.长期性倾销D.永久性倾销7.某国进口商品以后再向第三国出口而赚取利润,这对第三国而言是( B )贸易。

A、过境贸易B、转口贸易C、直接贸易D、间接贸易8.专门贸易是指以( A )作为统计界限。

A.关境B.国境C.货物进出口D.服务进出口9.日本对价格6000元以下的手表,每只按其价格征税15%,这种征税方式属于:( A )A、从价税B、从量税C、混合税D、选择税10.接受买方信贷的进口商在使用信贷资金进行采购时,必须购买( B )。

A、本国商品B、贷款提供国的商品C、第三国商品D、以上三项都对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补偿贸易2.自由边境区3.“自动”出口配额制P55所谓“自动”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家或地区的要求或压力下,“自动”限制本国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出口的数量的出口国配配额制。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卷(B卷)答案

答案:B 卷I. (10 points)If we were to combine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create a single world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then it is true that any change in production points (from autarky to specialization with trade) would involve a tradeoff of one good for another from the world’s perspective. In other words, the new solution cannot possibly involve the production of more of both goods.( 5 points) However, since we know that each country is better off at the new solution, it must be true that the original points were not on the trade contract curv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nd it was in fact possible to make some people better off without making others worse off, so that the new solution does indeed represent a welfare improvement from the world’s perspective. ( 5 points)II. (24 points)1. 3 units of Soy in the U.S., and 1 Soy unit in Croatia. (8 points)2. The U.S. have absolute productivity advantage in toys. Nevertheless, toys are three times more costly than they are in Croatia. (8 points)3. N Croatia, one unit of wheat will cost one toy. However, if the terms of trade fall between the two autarkic price ratios (a condition necessary for both countries to enjoy gains from trade), say at 2 Soy units per toy, then Croatia will gain each Soy unit with less of sacrifice of toy production.(8 points)Ⅲ. (15 points)This statement is badly crafted. (5 points) It seems to imply that pollution per say is a proper factor of production. That is, just as if you add a worker, you get additional product, so the marginal product of pollution is positive. (5 points) The problem here is that pollution is not really a factor of production, but rather an externality, which may be more typical of imported goods than exported ones. (5 points) In such a case, the statement above is false.IV. (15 points)The point of production with trade will be above point 5. (5 points) The country will be shifting its production composition to be more heavily weighted in labor intensive good, C. Within each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technique will be more capital intensive, since with the rising relative wage, the optimal point of production will involve sliding around the isoquants in the direction of saving on the now relatively more expensive labor. (10 points)Ⅴ. (20points)In the case of the Neo-Classical H-O model, the expansion of trade will tend to increase the incomes of those factors in which the exports are relatively intense. This may create situations in which unskilled labor’s already relatively low relative incomes would worsen in a country such as the U.S., hence heating up “class warfare.” (10 points) In the cas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the expanding exports will tend to be in relatively fragmented subsets of products (“brands”). Such export expansion will have no determinant or systematic tendency to affect relative factor returns in any deterministic manner. (10 points).Ⅵ (16 points)“laissez-faire” policy (3 points)Pluralism (3 points)Strategic policy (3 points)Development policy (3 points)Trade policy(world policy)(4 points)。

200707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

200707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际贸易试题及答案

2007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国际贸易试卷课程代码:008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05年某国进口总额为4300亿美元,出口总额为5300亿美元,则该国当年贸易差是()A.顺差1000亿元B.逆差1000亿元C.顺差96b0亿美元D.逆差9600亿美元2.我国轻工产品经过韩国商人之手卖到日本,这种交易行为从中日两国来看是()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C.转口贸易D.中间贸易3.下列关于专门贸易体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专门贸易体系是以一国的国境作为统计界限B.我国采用的是专门贸易体系C.专门贸易体系是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D.专门贸易体系是以一国的关境作为统计界限4.提出绝对成本说的经济学家是()A.李嘉图B.赫克歇尔C.斯密D.俄林‘5.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其国际分工基本上以下列哪一个国家为中心? ()A.英国B.美国C.日本D.中国6.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是贸易条件中的()A.收入贸易条件B.净贸易条件C.单项因素贸易条件D.双项因索贸易条件7.以下经济一体化形式中,贸易壁垒撤销程度最高的是()A.关税同盟B.自由贸易C.经济同盟D.共同市场8.区域内各成员国间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或货物)纳入一体化的范畴之内。

实现局部经济部门中的协调一致。

这属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A.垂直经济一体化B.部门经济一体化C.全盘经济一体化D.水平经济一体化9.假定某国净贸易条件以1990年为基期是i00,2004年出口价格指数为120,进口价格指数为80,则该国2004年的净贸易条件为()A.67B.80C.120D.15010.下列属于对外间接投资的是()A.独资企业B.合资企业C.合作经营D.证券投资11.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成熟期应选择()A.海外直接投资战略B.商品出口战略C.技术转让战略D.海外间接投资战略12.按照商品的重量、数量、容量、长度和面积等计量单位为标准计征的关税是()A.从价税B.混合税C.从量税D.选择税13.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关税壁垒措施的是()A.关税配额B.财政关税C.反补贴税D.反倾销税14.某国对进口电视机、显像管分别征收20%和10%的从价关税,其中进口显像管价值在电视机价值中所占比重为40%,则其有效关税保护率为()A.20%B.26.67%C.40%D.47.52%15.以下不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是()A.技术标准B.卫生检疫规定C.外汇管制D.商品包装和标签的规定16.“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正式发起于()A.1986年B.1988年C.1992年D.1995年17.两国间关于贸易和其他方面债权、债务结算办法的书面协议称为()A.通商航海条约B.贸易协定C.国际商品协定D.支付协定18.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中美双方协定签订于()A.1994年4月15 BB.1999年11月15 ElC.2000年2月1 BD.2000年5月1 B19.以下不适用最惠国待遇条款的是()A.进出口许可证的发给和行政手续B.有关进口、出口、过境商品的关税及其他各种捐税C.边境贸易D.关于移民、投资、商标、专利及铁路运输方面的待遇20.下面关于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描述不正确的是()A.扩大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的行动B.加强财政、金融、外汇等鼓励出口的措施C.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D.限制进口的主要措施从非关税壁垒转向关税壁垒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国际贸易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是:A. FOBB. CIFC. EXWD. DDP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基本原则?A. 非歧视原则B. 透明度原则C. 贸易保护主义D. 公平竞争原则答案:C3. 以下哪种支付方式不属于国际贸易中常见的支付方式?A. 信用证B. 托收C. 现金交易D. 汇款答案:C4. 国际贸易合同中,货物的所有权转移通常发生在:A. 货物生产完成时B. 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C. 货物到达目的地时D. 货物支付完成时答案:B5. 以下哪种保险不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海运货物?A. 一切险B. 水渍险C. 战争险D. 盗窃险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国际贸易中,卖方承担最大责任的贸易术语是________。

答案:DDP7. 国际贸易中,买方承担最小责任的贸易术语是________。

答案:EXW8. 国际商会(ICC)制定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________。

答案:Incoterms9.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一种由________开立的支付保证。

答案:银行10. 世界贸易组织的英文缩写是________。

答案:WTO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有哪些?答案: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配额制度、进口许可证制度、反倾销税、反补贴税、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12. 描述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作用和重要性。

答案:信用证是一种由银行开立的支付保证,它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支付方式。

信用证可以降低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确保卖方按时收到货款,买方按时收到货物,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

四、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某公司与外国买家签订了一份CIF合同,货物在运输途中遭遇海难,部分货物受损。

请问该公司是否需要对受损货物负责?答案:根据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贸易术语,卖方负责将货物运输到指定港口,并支付货物运输过程中的保险费。

《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题

《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题

《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题国际贸易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国际贸易是指在__________的条件下,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A.国内B.国际C.国际国内D.国外2.下列哪个属于贸易的主要形式?A.邮政贸易B.互联网贸易C.进出口贸易D.政府贸易3.以下哪个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组织?A.联合国B.世界银行C.世界贸易组织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贸易顺差是指一个国家的_________。

A.出口值大于进口值B.进口值大于出口值C.进出口值相等D.进口和出口都为零5.关税是指政府对__________所征收的税款。

A.出口商品B.进口商品C.贸易中介费D.跨境支付费二、填空题1.自由贸易区是指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各成员国之间取消或降低关于___________的政策和限制。

2.成本优势是指某一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所具有的__________。

3.破坏环境、加大贫富差距、失去独立的产能和技术,这些都是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可能产生的__________。

4.贸易壁垒是指通过法规、政策或其他手段限制或阻碍进口的措施,分为非关税壁垒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1.解释什么是贸易逆差,以及对一个国家经济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贸易逆差指的是一个国家的进口大于出口,即进口值大于出口值的情况。

贸易逆差可能导致国家的外汇储备减少,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平衡。

此外,贸易逆差还可能导致国内产业萎缩,就业机会减少,影响国家的经济增长。

2.举例说明两个国家进行互利贸易的好处。

假设国家A擅长生产农产品,国家B擅长生产工业制品。

两个国家进行互利贸易,国家A将农产品出口给国家B,国家B则将工业制品出口给国家A。

这样,国家A可以获得更多的工业制品,加强国内的工业化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国家B则可以获得更多的农产品,满足国内居民的食品需求。

通过互利贸易,两个国家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本次考试将剖析学生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深入理解度,助力全面掌握国际贸易知识。

本次考试将从自由贸易定律、贸易策略、金融元素等贸易方面进行检验,以期帮助学生能够做到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这门课程主要研究介绍国际市场上货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机理、渠道与手段,以及分析国家的贸易政策,并探讨国家经济未来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国际贸易理论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考试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单选题1. 国际贸易的本质是:A. 交换不同的商品和服务B. 对外贸易C. 产业发展D. 内需增长答案:A2. 以下哪个不属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A. 贸易引起技术进步B. 特质资源均衡理论C. 贸易使价格下降D. 贸易引起经济增长答案:C3. 2001 年日本的对外贸易额共计多少?A. 3.367 万亿美元B. 2.039 万亿美元C. 6.222 万亿美元D. 8.725 万亿美元答案:D二、多选题4. 发展中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政策来实现其国际贸易发展?A. 加强贸易环境建设B. 改善市场结构C. 对外贸易关系D. 加强外贸技术能力答案:A、B、C、D5. 《北部湾贸易协定》(2016年2?月)是北部湾国家之间的贸易协定,其原则包括:A. 开放市场B. 保护本土企业C. 提高外商吸引力D. 加强法律法规执行答案:A、C、D三、填空题6. 在发达国家中,服务贸易的比重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______。

答案:70%~80%。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期末复习题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期末复习题

评分标准:一、本大题为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错填、漏填均不得分。

二、本大题为中译英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三、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四、本大题为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五、本大题为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六、本大题为案例分析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

错写、漏写均不得分。

一、判断题范围第一章导论一.判断题1.()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所以国际贸易也可以称为世界贸易。

答案:对2.()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总体与局部的关系,其实质内容是一致的。

答案:对3.()按国际惯例,出口额要以CIF价格计算,进口额要以FOB价格计算。

答案:错4.()进口贸易额或进口总额与出口贸易额或出口总额两者相加即为一国的对外贸易额,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之一。

答案:对5.()当进口总额大于出口总额时,被称为贸易盈余。

答案:错6.()对外贸易额又称对外贸易值,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答案:对7.()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主要是由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和贸易政策决定的。

答案:对8.()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整个世界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状况。

答案:对9.()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普遍比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要高。

答案:错10.()由于一个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很难直接用进出口商品的价格进行比较。

11.()过境贸易不列入专门贸易,但可以列入总贸易。

答案:对12.()有形贸易是指有形商品的进出口,在通过一国海关时,必须向海关申报,并列入海关的贸易统计,是国际收支的重要项目。

答案:对13.()无形贸易包括国际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是构成国际无形贸易的主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
2007级《国际贸易学》期末考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对外贸易依存度
2.关税同盟
3.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
4.贸易条件
5.普惠制关税
二、选择题(每题1.5分,共15分)
1.绝对优势理论是在批判下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2.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交换中获利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3.主张一国应出口其具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比较劣势的产品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4.把国际分工和交换的领域扩展到了各种类型的、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国家的更广泛范围,
从而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普遍实用性和合理性的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要素禀赋理论
5.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随着贸易的发展,各国相同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将趋于()。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不确定
6.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条件是()。

A.制造大量出口顺差
B.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
C.本国比贸易国强大
D.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
7.假定A国生产X产品和Y产品的单位成本分别为100和120单位劳动,B国的单位生
产成本分别是90和80单位劳动,则根据比较优势理论,()。

A.B国同时成产X、Y,A国不生产
B.A国生产Y,B国生产X
C.A国生产X,B国生产Y
D.A国同时生产X、Y,B国不生产
8.人力资本说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符合()学说。

A.H-O定理
B.里昂惕夫之谜
C.比较成本学说
D.劳动熟练说
9.某种产品的价格为300元,其中220元为原料成本。

如果对同类产品的进口征收10%的
关税,对原料的进口征收5%的关税,那么该产品的有效保护率为()。

A.15%
B.5%
C.23.8%
D.32.8%
10.按从价法征收进口税时,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关税的保护作用()。

A.加强
B.不变
C.削弱
D.不确定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1.后期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2.比较利益可以分为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3.里昂惕夫之谜验证的是比较优势理论。

4.许可证制度是一种凭证进出口的制度,属于数量限制措施,是一种对贸易的行政干预和
直接干预。

5.李斯特的保护贸易理论又称保护幼稚工业理论,它主张对幼稚工业应当无条件地进行保
护,以发展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

6.只要本国存在潜在进入的厂商,对外国垄断厂商的产品征收小额关税将有助于改善本国
的福利水平。

7.进口大国征收进口关税后,其贸易条件会改善。

8.出口导向是指国家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外国工业品的进口,而以国内生产的产品来取代
原先的进口工业品,从而促进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

9.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进口商价格的控制上。

10.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是指优先购买本国产品。

四、计算题(共30分)
1.(10分)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国际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

(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
2.(10分)如果假定法国生产葡萄和汽车,土地是生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生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工人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自由流动。

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有大量外国汽车厂商到法国投资;
(3)生产葡萄和汽车的工人都减少。

3.(10分)设A、B两国对商品X的供求曲线相同,为:
S A=S B=150+20P,D A=D B=200-20P
C国不生产X,只能从A、B两国进口,其国内需求为:
D C=100-20P
(1)求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商品X的国际价格及各国的贸易量。

(2)如果A、B两国同时对C国实行贸易制裁,不向其出口,求和自由贸易相比,各国的福利变化情况。

(3)如果A国单独对C事实制裁措施,不向其出口,求A、B、C三国的福利变化情况,此时A国的制裁措施是明智之举吗?为什么?
五、简述题(共20分)
1.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原则?它一般有哪些适用范围和不适用例外?(10分)
2.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10分)
祝大家考试顺利^_____________^
By 团总支学术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