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物种植类型划分
粮食作物分类

粮食作物分类粮食作物是指人类食用和饲料生产的主要农作物。
根据植物学分类,粮食作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禾本科作物禾本科作物是指以谷子、稻米、小麦、玉米等为代表的一类植物。
这些作物的共同特点是:种子呈颖果或颖花果,有穗或穗状花序;茎直立,中空或有节;叶片狭长或线形,有光泽。
禾本科作物的主要生产区域在亚洲和美洲。
1.小麦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两种类型。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
2.稻米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被广泛种植。
稻米分为水稻和旱稻两种类型。
水稻需要大量水分才能生长,通常在水田中种植;旱稻则适应较干旱的环境,可以在旱地上种植。
3.玉米玉米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美洲和亚洲尤其是中国被广泛种植。
玉米分为甜玉米和饲料玉米两种类型。
甜玉米通常用于食品加工,而饲料玉米则用于动物饲养。
二、豆科作物豆科作物是指以大豆、花生、豌豆等为代表的一类植物。
这些作物的共同特点是:果实为荚果或蒴果;茎有节,有枝;叶片互生或对生,复叶或单叶。
豆科作物的主要生产区域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1.大豆大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和日本被广泛种植。
大豆可以用于制造各种食品、饮料和调味品,也可以用于动物饲养。
2.花生花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和食用豆类之一,在亚洲、非洲和美洲被广泛种植。
花生可以用于制造花生酱、糖果和油脂,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
3.豌豆豌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蔬菜之一,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被广泛种植。
豌豆可以用于制造罐头、干燥食品和调味品,也可以作为动物饲料。
三、谷物作物谷物作物是指以燕麦、大麦、荞麦等为代表的一类植物。
这些作物的共同特点是:种子呈颖果或颖花果,无穗或穗状花序;茎直立,中空或有节;叶片狭长或线形,无光泽。
谷物作物的主要生产区域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
中国麦区划分

中国麦区划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麦类作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根据气候、土壤、地形等因素的不同,我国的麦区可以分为北方麦区、南方麦区和西北麦区三个主要区域。
北方麦区
北方麦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
这个区域的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夏季短暂,适合种植冬小麦和春小麦。
其中,冬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东北平原,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
北方麦区的小麦品种以硬粒小麦为主,产量较高,品质优良,是我国主要的小麦生产区之一。
南方麦区
南方麦区主要分布在江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春小麦和秋小麦。
南方麦区的小麦品种以软粒小麦为主,产量较低,但品质优良,是我国小麦品质最好的区域之一。
西北麦区
西北麦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省份。
这个区域的气候干旱,土地贫瘠,适合种植春小麦和冬小麦。
西北麦区的小麦品种以硬粒小麦为主,产量较低,但品质优良,是我国小麦品质最
好的区域之一。
总体来说,我国的麦区分布广泛,各个区域的小麦品种和产量都有所不同,但都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麦类作物产量和品质将会不断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种植业类型主要有

种植业类型主要有: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畜牧业类型主要有: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城市郊区畜牧业;水产业:近海域养殖和远洋捕捞等类型。
重点剖析: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1、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120天。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
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
我国冬小麦分布最广,主要分布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2、水稻:水稻喜温、喜湿。
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
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
3、玉米: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80——140天。
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
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
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二、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1、棉花:棉花喜湿、喜光,生长期长。
棉花的生长期一般为150——200天。
我国棉花多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和南疆盆地。
目前我国棉花优势区域重点:黄河流域棉花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2、油菜: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50%,性喜温。
油菜在我国分布北起黑龙江、新疆,南至海南,西至青藏高原,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
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最大的冬油菜集中区。
3、花生:主要分布于温带、亚带热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分布最广。
中国四季玉米的品种类型

中国四季玉米的品种类型导语:玉米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作物之一、中国四季玉米的品种类型较多,根据生长周期和适应性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大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四季玉米的品种类型,并介绍一些典型的品种。
一、早熟玉米品种早熟玉米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种植,因其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收获早,生产风险相对较低。
1.达塔玉米:该品种生长周期为70-75天,生长势强,抗倒伏能力强,耐旱抗寒性好,高温适应性强。
2.博纳玉米:该品种生长周期为70-75天,植株高大,抗倒伏能力强,产量稳定,均匀度高。
3.快丰玉米:该品种生长周期为70-75天,生长势旺盛,抗逆性强,外套叶大,抗倒伏能力强。
二、中熟玉米品种中熟玉米品种适合中国中部地区的种植,生长周期较早熟品种略长,产量和品质较高。
1.穗香326:该品种生长周期为75-80天,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色泽鲜艳。
2.川玉32号:该品种生长周期为75-80天,植株平伸,叶片宽大,产量稳定,食用价值高。
3.昆优37号:该品种生长周期为75-80天,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适应性广。
三、晚熟玉米品种晚熟玉米品种适合中国南方地区的种植,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产量和品质高。
1.川玉28号:该品种生长周期为85-90天,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耐贮藏。
2.晚熟260:该品种生长周期为85-90天,植株高大,成熟齐整,产量高,籽粒饱满。
3.早抽号:该品种生长周期为85-90天,株高适中,耐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产量高。
四、其他玉米品种除了以上介绍的早熟、中熟和晚熟品种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玉米品种。
1.甜玉米:这种品种特别甜美,主要用于食用,生长周期与中熟玉米相似。
2.饲用玉米:这种玉米品种用于饲养畜禽,具有高产和高营养价值。
3.玉米淀粉玉米:这种品种主要用于淀粉加工业,产量高,淀粉含量高。
结语:中国四季玉米根据生长周期和适应性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大类。
我国农作物种植时间及收获季节

我国农作物种植时间及收获季节2011-06-17 8:52一、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棉花:4——9月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甜菜:5——9月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
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
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
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
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
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
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
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
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
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二、种植业类型主要有:粮食作物(小麦、水稻、玉米)、油料作物(油菜、花生、芝麻)、糖料作物(甜菜、甘蔗)等;一、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1、小麦: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按播种季节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在春季播种,夏、秋季收获,生长期为80天——120天。
春小麦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
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
冬小麦在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
我国冬小麦分布最广,主要分布黄淮海平原,长江以南地区也有分布。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

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我国主要农产品的地理分布农业是人类利用植物或动物生长、繁殖机能,通过人工培育,获得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副产品,以解决人们吃、穿、用等基本生活资料的生产部门。
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又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般来说,农业单指种植业(或耕作业),全面而言,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
一、粮食作物中国立国几千年来的一条根本治国经验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有粮则安,无粮则乱”。
对于人口众多的中国来说,解决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不稳定,年际变化大;各地粮食生产不平衡,中低产面积广,问题较多;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商品率低。
因此,我国粮食生产丝毫不能放松,必须抓得狠、抓得紧。
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积极性,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引下,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业生产结构,广泛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改善粮食生产投资环境,增加投入,是粮食增产的基本途径。
粮食生产在我国农业中一直占重要地位。
我国粮食作物构成比较复杂,而且地域不同种类也有异,但主要作物仍然大体类似,有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和薯类。
(一)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与分布1.稻谷稻谷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种植稻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产稻谷最多的国家。
稻谷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消费中均占第一位。
稻谷按其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大小,可分为旱稻和水稻两类,我国主要是水稻,旱稻种植极少。
水稻按其品种不同,可分为籼稻、粳稻和糯稻;按其成熟期可分为早稻、中稻和晚稻。
水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了个别高寒或干旱地区以外,从北纬18.5°的海南岛到北纬52°的黑龙江呼玛县,从东部的台湾到西部的新疆都有分布。
水稻的分布广而不均,南方多而集中,北方少而分散。
大致分为两大产区,见图5-1。
(1)南方稻谷集中产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地区,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
高考地理:中国农业 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 (教学素材)讲解学习

高考地理:中国农业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教学素材)中国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教学素材)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棉花:4——9月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甜菜:5——9月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南方:4——7月, 7——10、11月(双季)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
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积温4100℃。
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
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
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
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
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
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
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
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
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
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
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
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
降水不足,小麦种在水浇地上。
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生长习性1、小麦分冬小麦和春小麦,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秋种夏收。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种植和收获季节大致与冬小麦一致。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农谚:“寒露籽,霜降麦”,说的是当地一般在寒露时种油菜,霜降时种小麦。
它们一般在端午前后收获,北方地区收获季节要晚些。
故称夏收作物)2、棉花的分布主要是五大商品棉基地。
春种秋收3、水稻在全国种植普遍,可结合各地的种植制度来确定其种植和收获季节。
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
东北平原农作物类型

东北平原农作物类型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
下面将介绍东北平原主要的农作物类型。
一、粮食作物东北平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小麦是东北人的主食之一,这里的小麦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
玉米是东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
大豆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东北平原是主要的大豆产区之一,其产量和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二、蔬菜作物东北平原气候寒冷,适宜蔬菜的生长。
这里种植的蔬菜有白菜、大葱、土豆、黄瓜等。
白菜是东北人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其嫩叶鲜嫩、口感鲜美,是冬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大葱是东北人烹饪中常用的调料,其味道浓郁,营养丰富。
土豆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经济作物,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和食用。
黄瓜也是东北平原的主要蔬菜之一,其肉质鲜嫩、口感清脆,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果树作物东北平原气候适宜果树的生长,这里种植的果树有苹果、梨子、葡萄等。
苹果是东北平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这里的苹果品种多样、口感独特,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梨子也是东北平原的重要果树之一,其口感香甜、汁多,深受消费者青睐。
葡萄是东北平原的传统果树之一,其汁多味甜,是人们夏季消暑的好选择。
四、油料作物东北平原适宜油料作物的种植,这里的油料作物主要有大豆、油菜等。
大豆不仅是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东北平原的大豆产量和质量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
油菜是东北平原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其籽实含油量高,是榨油和食用油的重要原料。
五、经济作物除了上述农作物外,东北平原还种植一些经济作物,如烟草和草莓等。
烟草是东北平原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用于烟草制品的生产。
草莓是东北平原的主要水果之一,其味道鲜美、口感细腻,深受消费者喜爱。
总结:东北平原的农作物类型繁多,包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等。
这里的农作物品质优良,产量丰富,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作物种植类型划分
中国作物种植类型划分如下:
一、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谷子等。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南方地区的稻田中。
小麦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适应性强,产量稳定。
玉米则广泛种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谷子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和山区,对于干旱和贫瘠的土地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二、经济作物
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商业目的的农作物,主要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等。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等,用于榨油或食用。
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和甜菜,用于提取糖和制作食品。
三、蔬菜作物
蔬菜作物是中国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括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和豆类等。
叶菜类作物主要有白菜、芹菜、菠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广泛种植于全国各地。
根茎类作物主要有萝卜、红薯、土豆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主食补充。
瓜果类作物主要有西瓜、黄瓜、番茄等,丰富多样,口感鲜美。
豆类作物主要有大
豆、豌豆、绿豆等,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
四、果树作物
果树作物是中国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苹果、梨、桃子、葡萄等。
苹果是中国最主要的果树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北、山东等省份。
梨是中国传统的果树作物,栽培历史悠久,味道鲜美。
桃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葡萄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葡萄酒产区之一。
五、茶叶作物
茶叶作物是中国的传统农作物之一,主要包括绿茶、红茶、乌龙茶等。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文化源远流长。
绿茶是中国最主要的茶叶种类之一,具有清香和抗氧化的特点。
红茶则主要生产于中国的福建和云南等地,具有浓郁的口感和红茶特有的香气。
乌龙茶则主要产于中国的台湾和福建等地,具有独特的口感和茶香。
六、草地作物
草地作物主要包括牧草和禾本科作物等,用于牧养动物和作为饲料。
牧草主要有苜蓿、黑麦草、早熟禾等,是牲畜饲养的重要饲料来源。
禾本科作物主要有玉米秸秆、稻草等,常用于动物饲料和农田覆盖保护。
七、特色作物
特色作物是指具有特殊地域特色的农作物,主要包括枸杞、核桃、茶油等。
枸杞主要产于中国的宁夏和甘肃等地,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核桃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和河北等省份,是重要的坚果作物。
茶油则主要产于中国的四川和云南等地,是中国传统的食用油之一。
总结:中国的作物种植类型多样,涵盖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茶叶作物、草地作物和特色作物等。
这些作物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提升,相信中国的作物种植业将会继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