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素材

合集下载

抗击疫情一线英雄事迹素材7篇

抗击疫情一线英雄事迹素材7篇

抗击疫情一线英雄事迹素材7篇抗击疫情一线英雄事迹素材篇1疫情初期,武汉就诊发热病人突增,各大医院不断有医务人员感染,急诊科成为重灾区。

然而武汉第三医院感染的医务人员相对较少,至今只有一位男护士感染。

董芳的职业敏感,保护了许多同事。

1月初,董芳的丈夫陈伟工作的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几例不明原因肺炎。

他回家告诉了董芳。

董芳同时参加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的培训,培训时说不明原因肺炎是一个呼吸道的疾病,没有确定人传人。

但董芳敏锐地感觉到,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通过飞沫传播,类似于肺结核。

于是她马上第一个向医院申请给ICU配N95口罩、防护服和空气消毒机。

ICU病房原来是大通间,董芳又想办法改造成隔离病房,安装了56台移动灭菌站。

她在全院第1个培训N95口罩和防护服的使用方法,全科找视频学习,严阵以待。

“我感觉这就像打仗一样,得先把战壕挖好了,才能去打,不然的话就会暴露在流弹面前,如果自己倒了,就没有办法去战斗。

”董芳常对科室的同事们说。

董芳自己也几次踏上了生死线。

最危险的事发生在2月24日,天较闷热,董芳正在ICU救治新冠肺炎病人,防护服穿了好几层,满头大汗,汗水流到她的N95口罩里。

N95口罩防水性能好,把汗水兜住了,口罩内层全部打湿。

她一吸气,汗水汗就吸到鼻子和嘴里,让她快要窒息,脑袋一阵晕眩。

董芳赶快让其他医生接手,而她必须马上从10楼下到1楼清洁区才能脱防护服。

她不敢跑快,因为呼吸一急促,吸的又是水。

如果把口罩拉下来,便有被传染的危险,因为10楼和电梯里都是污染区。

等电梯时感觉很漫长,电梯上到3楼停一下,在8楼又停。

饱受煎熬的她感觉没法呼吸,终于等到电梯下去,短短的路程她走了15分钟,但她还是坚持按顺序脱防护服、鞋子、护目镜、外层口罩,每一个步骤完了都进行手消,最后摘下N95口罩时,董芳长吁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起死回生。

“新冠肺炎病人呼吸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种可怕的感觉?”董芳又想到了病人。

抗击疫情一线英雄事迹素材篇217年前,钟南山教授领军抗击非典;17年后的这个冬季,84岁的他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抗疫英雄事迹素材

抗疫英雄事迹素材

抗疫英雄事迹素材抗疫英雄事迹素材7篇在抗击疫情里,在他们身上,散发着最美丽的光辉,给人希望和力量,让我们向战疫英雄致敬!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抗疫英雄事迹素材,希望大家喜欢!抗疫英雄事迹素材篇1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就在过年的时候,全国爆发了冠状病毒肺炎,这是一种非常厉害的传染病。

因为这次疫情的影响,我们不但必须待在家里,不能出门,还不能正常开学,大家都没能过上一个美好的春节。

病毒对大人的影响就更大了。

但是很多白衣天使,解放军和千千万万个志愿者依然工作着。

我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他常常在深夜值班,我想寒冬的夜晚爸爸肯定很冷,但是他不怕辛苦,仍然坚守岗位。

这次疫情让我明白,要爱护野生动物,我们小朋友也要做到讲卫生、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我们一定要做好全面防护,不能给病毒可趁之机,不给像爸爸那样的工作人员添麻烦。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爱心做好自己,这么多的爱心就会汇聚成希望,一定会把黑暗照亮!中国加油!武汉加油!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好!抗疫英雄事迹素材篇2今年是2020年,也是鼠年。

新年本是新的开始,新气象。

可是在快过年的时候,我们有一座城市——武汉爆发了疫情,它的传播范围很广,几乎覆盖全国。

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过年了!我期盼已久的热闹的新年啊!但是爸爸妈妈和我基本上不出门,每天宅在家里,既没有带我走亲访友,也没有带我出门旅行!作为小朋友的我,今年过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好无趣啊!好想出门玩啊!爸爸妈妈每天通过新闻和网络了解疫情情况,同时告诉我,这个病毒叫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它的传染性很强,飞沫和身体接触都会传染。

我们现在在家自行隔离才是最安全,最正确的。

写完作业,我有时会站在阳台朝外面看,希望能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可是外面行人都几乎没有。

很快我就不再感兴趣了!妈妈看我闷闷不乐,就说让我戴好口罩,把手放在口袋里,和她一起下楼散个步!我高兴地同意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面对这种病毒,我们不要太害怕!一定要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尽量少出门,出门记得戴口罩。

新冠肺炎疫情中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材料【5篇】

新冠肺炎疫情中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材料【5篇】

新冠肺炎疫情中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材料【5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征途中,一批年轻干部响应党中央号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投身基层,扎实工作,留下了他们踏实的脚印书写着他们青春无悔的炫彩华章。

下面给大家分享新冠肺炎疫情中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材料.欢迎阅读!疫情中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材料【1】2020年的春节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阴霾下到来。

从发现肺炎病毒的那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关注着,感动于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海外华侨支援物资,白衣天使写下请战书坚守一线,年迈的院长身患渐冻症仍不惧艰险,深感这个新春的武汉并不“寒冷”。

随着疫情的蔓延,我的家乡也出现了很多确诊患者,省政府启动一级响应。

我所在的社区有很多武汉返乡人员,于是我加入了社区防疫志愿工作,帮助社区工作人员和有关组织在一些主要路口进行劝返以及相关人员的登记工作。

对国家的热爱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加入这场艰巨的战斗。

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我从高中开始就一直受到社区居委会的关心。

我深知回馈与感恩,2018年加入了沁水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寒假和暑假做一些志愿者的活动。

2月1日,在在父母的理解和会长阿姨的鼓励下我加入了这次抗疫行动,每天帮助定点的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电话询问,遇到身体不适而求助的居民就赶紧联系相关人员去家中检查,电话联系并留意关心独居在家的老人。

起初,部分居民并未对此引起重视,依旧出门探亲,我们在路口一个个劝说并询问登记接触历史,的确有部分群众对此很抵触,但随着宣传的深入,大家都我们的工作逐渐理解并支持,部分居民也向居委会捐献了口罩和生活物资。

在与大家交谈时,我能感到大家的担忧,也慢慢体会到了那些身处武汉一线工作者的压力。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病毒隔离了我们却隔离不了爱,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这次疫情。

每一次觉得累觉得害怕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进志愿者协会的誓词:有些情必须有人做,有些人还在水深火热中,有些人还在一线奋斗!我穿上志愿者马甲、戴上口罩,每天坚守在路口,坚持着责任和价值,也肩负起社会的担当。

抗疫人物与事迹7篇

抗疫人物与事迹7篇

抗疫人物与事迹7篇通过写事迹材料,可以让人们明白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坚持,具体描述事迹可以展示出个人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能,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抗疫人物与事迹7篇,供大家参考。

抗疫人物与事迹篇1我们来认识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人民医院的一位呼吸内科医生——张恩莉,疫情暴发后,她第一时间跟随贵州省援鄂医疗队进驻鄂州开展救治。

她说,疫情面前,每一位医生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

在鄂州市中心医院,四岁的小敏和妈妈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

年前,她们一家六口从广东回到鄂州老家过年,不幸全部感染新冠肺炎。

刚来时,小敏病情较重而且不愿吃药,治疗过程也不太配合。

针对小敏的情况,张恩莉和医疗组商议,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品种,还给小敏买了小画笔和纸张,让孩子画画,帮助她放松心情。

在她和队友们的细心呵护下,小敏逐渐配合治疗,现在她和妈妈都已痊愈,等待出院。

作为第一批贵州省援鄂医疗队的队员,从2月1日进驻鄂州市中心医院,张恩莉和战友们已经奋战了一个多月,作为呼吸内科的主治医生,查房、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峰期时,她每天要负责40多个病人。

20XX年,张恩莉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修时,曾跟随钟南山院士学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看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同事不断冲上前线,张恩莉也早就做好了出征的准备。

看到新冠肺炎中医治疗方案中提到了薏仁米,并不富裕的黔西南州特意捐赠了10吨薏仁米让医疗队员们带去湖北。

截至目前,贵州省支援鄂州医疗队共治愈患者766例。

抗疫人物与事迹篇2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

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

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

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5篇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5篇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5篇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篇13月1日早上10点,刚到武汉市洪山区关山街的周__辉和周__,给理发工具和座椅喷了一遍消毒液,为当天的志愿理发做准备。

“你有什么需求,是要剪短一些还是留长一些?”每次理发前,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这样问。

周朝辉说:“虽然是在疫情期间,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会尽量满足不同人对发型的需求。

”周朝辉今年41岁,周海文今年33岁,两人来自湖北赤壁,都是武汉渼树理发店的理发师。

2月14日,周朝辉看到同济医院招募志愿理发师的公告后,马上报了名。

“我想为武汉疫情防控尽自己一份力。

”周朝辉说,他随后在理发师的工作群里发起号召,周海文看到信息后也报了名。

周朝辉和周海文第一次出门当理发志愿者就是服务同济医院的医护人员,由于要近距离接触,他们坦言当时有些紧张。

但随着防护认知提高,两人的心态也平稳起来。

“我们每次出门都会戴手套、口罩,穿防护服,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服务对象。

”周朝辉说,如果去医院,他们还要戴好护目镜。

只要抗击疫情前线的人需要理发,周朝辉和周海文都会开车前往,提前一天预约好之后,他们会在早上7时50分左右出门。

每次给一个人理发大概要10到15分钟,为女性理发需要更长时间。

一天下来,周朝辉和周海文平均要服务60个人,回到住处往往已经晚上八点。

摘下护目镜和口罩后,他们的脸上都会留下深深的勒痕。

2月29日,许久没回家的周朝辉收到了9岁儿子的一封信:“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你只用保护好自己就行了,不管多少天,我们在家都会很开心……”看完信,周朝辉哭了:“我们每天接触的都是抗击疫情一线的人群,为了家人的安全,我们一直在外面住。

”“疫情只要不结束,我们就不收费。

”周朝辉说,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更辛苦,能为抗击疫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觉得很有意义。

周海文说:“等疫情结束后,我一定要好好去吃一顿火锅。

”防控疫情最美逆行者先进事迹素材篇2在这场抗病毒战役中,我最敬佩的是白发苍苍钟__爷爷和李__奶奶,跟我的阿太一样年纪大的老人,本该在家安享天伦之乐的他们,含着热泪却又坚定无比的眼神,在第一时间亲自奔赴抗疫情一线!我看到的是多少可敬的白衣天使们,在病情发生时,他们毫不顾及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扔下自己年幼的孩子,瞒着年迈的父母,转身奔向开往武汉的列车,冲在抗战的第一线,留下家人们无限的思念和担忧。

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5篇精选

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5篇精选

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5篇精选疫情面前所有人应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对抗疫情,我们不能心存侥幸,但必须清醒冷静。

唯有众志成城,才能形成战胜疫情的合力。

那你知道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5篇精选。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1“你的菜到了,土豆3斤、洋葱3斤、鸡蛋6斤……”2月19日下午3点,潘世国正在给村民王海军清点代购的生活用品。

对账结束后,潘世国交代他,如果再有什么需要就给他打电话,他下次集中去镇上买。

说完,潘世国又赶去下一户村民家里送东西。

疫情防控期间,帮村民“跑腿”送生活用品成为潘世国的工作常态。

现年57岁的潘世国是湖北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淘沟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1月26日,潘世国正在十堰市顾家岗社区的儿子家里过春节,突然收到工作群里发布的紧急通知:“请同志们明天尽快返回驻点扶贫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潘世国没有丝毫犹豫,收拾行装就出发。

“这里离白桑关镇驻点扶贫村有90多公里,外面还下着雪,没有车辆根本不可能去上班。

”妻子和儿子都在劝说他。

“那就走回去!” 潘世国当时就下定了决心。

妻子不放心他一个人走,要求和他同行。

1月27日,潘世国和妻子早早起床吃了饭就出发。

夫妻俩一起,走了80多公里路,在第二天深夜1点终于赶到了位于集镇上的家里,此时距离驻村帮扶点还有10多公里。

第二天,经过简单休整,上午11点,潘世国踏上了回村的路,沿途经过了6道登记和测温点。

下午1点钟,他终于赶到了淘沟河村,90多公里,他走了22个小时。

如今在淘沟河村,老潘一直在忙碌。

除了代购生活用品,他还要摸排村民的发热情况,负责值班,巡回宣传,上门劝导。

“现在大家都在一线辛苦奋战,我是党员,关键时候不能撂挑子!”潘世国说。

抗击肺炎疫情感动人物事迹2“师傅,您从哪里来的?请您测一下体温。

”2月6日,在武邑范村交通检疫留验站,43岁的武邑县交通局干部杨国军一边为进出的人测量体温、排查过往车辆,一边无数次重复着这句话。

2024疫情优秀作文_疫情坚守岗位感人事迹作文素材5篇

2024疫情优秀作文_疫情坚守岗位感人事迹作文素材5篇

2024疫情优秀作文_疫情坚守岗位感人事迹作文素材5篇1. 海外抗疫医生的无私奉献在2024年的疫情期间,许多医生义无反顾地奔赴海外,参与抗疫工作。

他们远离家乡,放下一切,只为了能够挽救更多的生命。

他们与病毒抗争,与死神搏斗,用坚守岗位的行动诠释了医生的使命和责任。

他们不畏病毒,不怕风险,只为了能够给患者带来一线生机,让更多的人能够重返家庭、重返社会。

2. 社区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在疫情期间,社区工作者成为了抗疫的重要力量。

他们日夜坚守在社区一线,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和支持。

他们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援助,为每一个患病的患者提供关怀和照料,他们无惧风险,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着广大居民的安全和健康。

3. 志愿者的无私奉献疫情期间,有许许多多的志愿者自发地加入到抗疫的队伍中,他们毫无怨言地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为抗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有的志愿者在一线为医护人员送去温暖的食物,有的志愿者在社区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有的志愿者在网上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心理咨询。

他们的无私奉献感动了许多人,为抗疫工作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4. 家庭主妇的坚守在疫情期间,许多家庭主妇也毫无怨言地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们在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默默地付出,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丈夫和孩子。

她们在家庭中做好防护、做好清洁、做好照顾,为家庭的稳定和安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她们的坚守和付出,也是抗疫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5. 孩子们的爱心行动在疫情期间,不少孩子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爱心行动。

有的孩子主动参与义务劳动,有的孩子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捐款捐物,有的孩子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负担。

他们的爱心行动向世人展示了孩子们的善良和纯真,也为抗疫工作注入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这些感人事迹,彰显了无数人在疫情期间的坚守和奉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人性的美好,更看到了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无私奉献的力量。

抗击疫情人物素材摘抄

抗击疫情人物素材摘抄

抗击疫情人物素材摘抄好词:1. 临危受命小片段: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前往抗疫一线。

大家都慌得不行的时候,他就像定海神针一样出现了。

有人说,这病毒这么厉害,谁能不怕啊?可钟南山院士就是有那种气魄,二话不说就冲向最危险的地方。

就像古代的将军,在战场上,国家有难,一声令下就披挂上阵。

他这临危受命的举动,给我们所有人都带来了希望和信心,让我们相信疫情一定能够被战胜。

2. 身先士卒小片段:那些医护人员啊,真是身先士卒。

我听说有个小医院,里面的护士长,自己第一个报名去支援武汉。

同事们都很惊讶,有人问她:“你不怕吗?家里还有孩子呢。

”她就说:“怕啥?我要是不去,怎么让那些病人相信我们能治好他们?”然后就义无反顾地去了。

她就像一个勇敢的先锋,在黑暗的疫情隧道里,带头为大家照亮前行的路。

她身先士卒的行为,激励着整个医院的人,大家都纷纷跟着加入抗疫战斗,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3. 恪尽职守小片段: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在疫情期间那可是恪尽职守啊。

不管白天黑夜,风里雨里,他就守在那儿。

有个小伙子想偷偷溜出去打球,保安大爷一下就拦住他了,小伙子还不耐烦地说:“大爷,你管那么多干嘛?”大爷就严肃地说:“这是我的职责,现在疫情这么严重,我要是放你出去,就像守门员放走了一个危险的球,那怎么行?”大爷一直坚守岗位,认真检查每一个进出的人,他的恪尽职守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小区里的每一个人。

好句:1.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小片段:疫情期间,我们都在家舒舒服服地待着,可你想过吗?那是多少人的付出啊。

我有个朋友是社区志愿者,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给居民送菜、量体温、消毒啥的。

有一次我跟他抱怨在家太无聊了,他就说:“你还无聊呢,我多想休息一天啊。

不过这就是我的工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你们在家安全了,我们累点也值了。

”听到他这话,我才真正明白,那些在抗疫一线的人就像背着重重壳的蜗牛,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只为了给我们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百科】
zz冬泳基地已经连续7天没有zz的身影了。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酷爱冬泳,十几年来风雨无阻,停泳,从来没有!但今年是个例外,来势汹汹的新型肺炎疫情,让这位退役军人深感责任重大,作为zz港航综合行政大队负责人,有着zz 年党龄的老党员,在人民的利益面前,zz没有一丝犹豫,全身心地投入到防疫工作中来,连续奋战多个昼夜,全力守好防线。

zz同志抗疫有魄力。

抗疫战斗伊始,为了快速掌握辖区码头靠泊船舶的情况,在指出码头提供的信息准确度不高的情况下,zz要求码头提供靠港船舶的海事签证,以便快速筛查出到过武汉疫区的船舶。

起初,码头方面对疫情认识还不到位,各种推诿不配合。

情急之下,zz奋力疾呼:“难道职能部门不能摸清船舶动态吗?难道在疫情面前,还有什么比人民的生命财产更重要?”在这之后,码头方面的防护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zz大队快速掌握了辖区所有靠港船舶和船员的动态,不漏一船一人,绝不让疫情在辖区码头有可乘之机。

zz同志抗疫有决心。

抗疫战斗进入关键时刻,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有zz 疫区的人员乘坐快艇、竹筏到达zz,一旦感染者因此进入市区,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着3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是上岸地点。

他一方面将隐患情况报告给开发区应急办,请求街道派人值班,另一方面安排zz大队人员参与值班。

第一班他亲自值守,查闸口,查桥底,江风凛冽他却浑然不觉,第二天早上回家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zz同志抗疫有方法。

他懂得团结就是力量。

对内,他及时安抚因部分同志居家隔离导致工作量增加而产生的不平情绪;对外,平时业务单位的朋友此刻成为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

在处理zz人员坐船来zz的事情上,区分载客小艇和货船救生艇非常重要,对于货船救生艇运送应急物资还是要予以保障的,不能一律禁止上岸。

为了更有效的沟通,zz将海事局和长航公安局的“战友”拉进工作群,快速处理了一起货船救生艇运送维修人员的事件,在做好禁止zz人员来zz 的同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这个春节,zz心系疫情,基本在家一刻也坐不住,常常深夜还在单位和码头上。

他常对我们讲,非典的时候,他还年轻,前线上有老兵守着,现在,他也是老兵了,守土有责,越是艰难险阻,作为共产党员作为部门领导就越要冲在第一线,确保防线不失守,这就是他这个退役老兵的初心和使命。

1.“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由于病痛的折磨,他走起路来高低不平,同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2.老兵给武汉捐款万元
因为有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勇士,因为有那些多行善举的义士,即使身处疫情寒冬,我们依然笃定,走过冬天便是春。

暖!老兵给武汉捐款万元转身就走。

3.“时光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
2月2日,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驰援湖北。

66岁的王卫国,把医生女儿王婷送上前往武汉的飞机。

17年前,奶奶把同样是医生的王卫国送上抗击非典的战场。

4.环卫工人捐款
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

5.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提起武汉这个84岁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和病毒战斗了一辈子的国士却哽咽了。

6.这些刻在我们脸上的印痕会成为永恒的记忆”
由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一线医护人员的脸,被口罩、护目镜压得伤痕累累,他们为了不上厕所甚至不敢喝水、戴上成人纸尿裤工作,而这一切只是因为脱卸一次防护服就要经历27个步骤,27个步骤12次消毒双手,耗时半小时以上,花费非常长的时间。

7.开货车运送物资不求言谢的大姐
在武汉疫情全面爆发期间,有这样一个暖心又感人的事迹。

一辆装载着31吨酒精的大货车最终安全达到了武汉,而运送物资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女司机,她连夜赶路独自一人开了将近24小时的车,在将这些物资送去武汉的时候,她婉拒了工作人员的谢意,继续做着自己的工作,帮着大家一起卸货。

8.你需要口罩吗?免费的
在成都,一位小哥因为在地铁上发口罩的一段视频而走红,这一举动也让许多的网友为他纷纷点赞表示支持。

他不停地向着地铁上一个个的人走去,“你好,需要口罩吗?免费的。

”背着小小的黑书包散发着大大的温暖,让人感动,非常具有正能量。

9.这些不多,但都是新鲜的
武汉的一家酒店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来自于一位淳朴的农民,他带来的是新鲜的大白菜,据悉这位师傅姓秦,在收到他的礼物时工作人员打算给他报酬时,他连连说不用,因为他听说从上海北京等地来的医疗队在这家酒店,想给医疗队做一点贡献,这些菜虽然不多,但是都是新鲜的。

感谢有你,你的“支援”,是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动力。

10.经历过痛苦,但我仍爱人
“杭州保姆纵火案”中的受害者家属林生斌在肺炎疫情全面爆发期间向红十字会捐赠了5000个口罩,因为搜集不到口罩物质紧缺,他一直在奋勇出力,这一行为也受到了不少网友纷纷的点赞,虽经历过痛苦,但他仍愿在爱中前行。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

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

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

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

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

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

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

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

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

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

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

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