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二级结论总结

合集下载

最新-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最新-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

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_,_和_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高中必修二要学习的生物知识有很多,为大家整理了最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下面就让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篇一一、相关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二、基因工程的内容1、基因工程的工具:①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或限制酶i、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ii、作用特点:具特异性,即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切割DNA 分子特定切点iii、结果:产生黏性末端(碱基互补(配对))②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i、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ii、结果:将两个相同的黏性末端连接成完整的DNA分子③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i、种类:质粒(常用的运载体),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ii、具备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iii、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中2、操作的基本步骤:①、提取目的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三、基因工程的应用1、基因工程与作物育种如:抗虫基因作物的使用,不仅减少了农药的用量,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且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2、基因工程与药物研制如:基因工程生产药品的优点是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

四、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1、安全的观点:转基因食品的构成与非转基因食品一样,都是由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从理论上分析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2、不安全的观点:在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就能把艾滋病毒和感冒病毒组装在一起,使艾滋病像感冒一样,大规模地传播,所以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不安全,要严格地控制。

超实用!高中生物二级结论总结

超实用!高中生物二级结论总结

超实用!高中生物二级结论总结1.细菌不谈等位基因(有该选项的首先排除)。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的是基因重组。

3.抗体的产生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4.血钙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无力。

5.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并不都能表现出全能性,如筛管细胞(无核)。

6.基因工程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7.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用层析液。

8.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9.呼吸作用为零,细胞死亡。

10.棉蚜吸食棉花汁液,种间关系为寄生,非捕食。

11.所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12.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13.C4植物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暗反应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这里会有分歧,以当地教材为准)14.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15.大气中的N2必须经过生物或非生物的固氮过程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16.代谢速率相干因素:线粒体数目,膜面积,温度。

17.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蔗糖作用,提供营养,调节渗透压(后者极易忽视)18.体细胞离体培养用到CO2培养箱,维持pH。

19.根尖分生区不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无中央大液泡。

20.顶芽生长不需要其它部位提供生长素。

21.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大于成熟细胞。

22.盛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要加盖:避免水蒸发影响浓度。

23.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出现乳酸中毒。

24.各种细胞器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25.细胞膜吸收钾离子至少要两种蛋白质。

26.原代培养,传代培养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27.动物细胞吸水膨胀,磷脂双分子层厚度要变小:膜的流动性。

28.制备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法,动物体内培养法。

29.ATP连续两次水解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0.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H2O中的O的循环过程:H2O→O2→H2O。

3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ATP。

32.ATP并非生物大分子物质。

33.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的共性。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汇总三篇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汇总三篇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汇总三篇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 1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氨基酸及其种类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或单体)。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二、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

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2、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3、运输载体(血红蛋白)4、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5、免疫功能( 抗体)四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

规律方法1、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2-C-COOH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氨基酸。

H氨基酸分子中,至少含有一个-NH2和一个-COOH位于同一个C原子上,由此可以判断是否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2、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m)个水分子,形成(n-m)个肽键,至少存在m个-NH2和m个-COOH,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n?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8(n-m)3、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4、蛋白质总的分子量=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总分子量-脱水缩合反应脱去的水的总分子量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要点总结 2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__→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__(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__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__性和生物体结构的__性。

高中生物二级结论 -回复

高中生物二级结论 -回复

高中生物二级结论-回复
1. D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双螺旋结构。

2.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的新生代产生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通过基因表达转化为特定的蛋白质,蛋白质承担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5. 动植物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差异,如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不具备。

6. 生物体的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是通过细胞分化和细胞间信号传导实现的。

7. 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包括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能量的产生与消耗,并通过调节维持稳定的内部环境。

8. 生物体的生长与发育是有序和连续的过程,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

9. 生物体之间通过生态关系相互依存,构成生态系统。

10. 生物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和遗传变异的结果,包括自然选择、突变等驱动力。

高中生物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生物二级结论总结

高中生物二级结论总结,考前一定要记住!1.细菌不谈等位基因(有该选项的首先排除)。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的是基因重组。

3.抗体的产生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4.血钙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无力。

5.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并不都能表现出全能性,如筛管细胞(无核)。

6.基因工程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7.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用层析液。

8.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9.呼吸作用为零,细胞死亡。

10.棉蚜吸食棉花汁液,种间关系为寄生,非捕食。

11.所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12.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13.C4植物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暗反应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这里会有分歧,以当地教材为准)14.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15.大气中的N2必须经过生物或非生物的固氮过程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16.代谢速率相干因素:线粒体数目,膜面积,温度。

17.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蔗糖作用,提供营养,调节渗透压(后者极易忽视)18.体细胞离体培养用到CO2培养箱,维持PH。

19.根尖分生区不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无中央大液泡。

20.顶芽生长不需要其它部位提供生长素。

21.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大于成熟细胞。

22.盛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要加盖:避免水蒸发影响浓度。

23.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出现乳酸中毒。

24.各种细胞器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25.细胞膜吸收钾离子至少要两种蛋白质。

26.原代培养,传代培养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27.动物细胞吸水膨胀,磷脂双分子层厚度要变小:膜的流动性。

28.制备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法,动物体内培养法。

29.ATP连续两次水解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0.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H2O中的O的循环过程:H2O→O2→H2O。

3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ATP。

32.ATP并非生物大分子物质。

33.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的共性。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归纳5篇第一篇: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结构和功能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高中生物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细胞壁:细胞壁是一种由纤维素组成的坚硬外壳,可以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例子: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能够形成植物的结构,比如树木的稳定性和草地的紧密程度。

2. 细胞膜:细胞膜是一个柔软的脂质双层,包裹着细胞,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分离,同时也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门户。

例子:细胞膜是人体内皮细胞实现白细胞通过壁向外逃脱的必要条件之一,从而避免了炎症等情况。

3. 线粒体: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生产中心,能够将葡萄糖等分子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通过细胞呼吸产生能量。

例子:线粒体的运转与机体免疫功能和抗力有关。

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线粒体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机体降低抗病能力。

第二篇:病原体与免疫人类常常与病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互动,因此免疫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高中生物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病原体: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原生动物等。

例子:冠状病毒就是一种流行病毒,能引起类似SARS的病症。

2. 免疫系统:人类和动植物都有免疫系统,可以识别病原体并进行攻击,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例子: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识别和摧毁病原体,其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常常反映出人体血液中的状况。

3. 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或者进一步的干扰会导致免疫性疾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

例子:感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崩溃,进而引发免疫性疾病和重度感染和其他并发症。

第三篇:核酸与遗传核酸对于遗传和进行生物学研究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高中生物必修二中,我们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核酸:核酸是分子基因的生物大分子,有两种类型:DNA和RNA。

例子: DNA是双链螺旋结构,掌握大部分基因信息,从而控制植物和动物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篇)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篇)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二)基因的本质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

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

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细菌不谈等位基因(有该选项的首先排除)。

2.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发生的是基因重组。

3.抗体的产生需要淋巴因子的参与。

4.血钙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无力。

5.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并不都能表现出全能性,如筛管细胞(无核)。

6.基因工程是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7.提取色素用丙酮,分离用层析液。

8.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产生淋巴因子。

9.呼吸作用为零,细胞死亡。

10.棉蚜吸食棉花汁液,种间关系为寄生,非捕食。

11.所用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12.成熟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无法进行有氧呼吸。

13.C4植物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暗反应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这里会有分歧,以当地教材为准)
14.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形式是电信号和化学信号。

15.大气中的N2必须经过生物或非生物的固氮过程才能被生物体利用。

16.代谢速率相干因素:线粒体数目,膜面积,温度。

17.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蔗糖作用,提供营养,调节渗透压(后者极易忽视)18.体细胞离体培养用到CO2培养箱,维持PH。

19.根尖分生区不出现质壁分离的原因是无中央大液泡。

20.顶芽生长不需要其它部位提供生长素。

21.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幼嫩细胞大于成熟细胞。

22.盛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要加盖:避免水蒸发影响浓度。

23.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出现乳酸中毒。

24.各种细胞器的复制发生在间期。

25.细胞膜吸收钾离子至少要两种蛋白质。

26.原代培养,传代培养都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27.动物细胞吸水膨胀,磷脂双分子层厚度要变小:膜的流动性。

28.制备单克隆抗体:体外培养法,动物体内培养法。

29.ATP连续两次水解得到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30.从光合作用到呼吸作用H2O中的O的循环过程:H2O→O2→H2O。

31.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ATP。

32.ATP并非生物大分子物质。

33.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的共性。

34.能量不能转化为物质即不能说“什么能转化为ATP”。

35.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产量。

36.真核细胞通常只有一个细胞核,但有的细胞会含有多个细胞核。

37.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大叶泡后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38.效应器指运动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这点尤为重要)39.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40.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41.中央前回的顶部管理下肢;中央前回的下部管理头部。

42.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种子的形成与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43.运动中能量的供应:A T P→磷酸肌酸→无氧呼吸→有氧呼吸。

这条指的是能量的供应顺序,即A T P 无法储存,大家都知道,但体内一定有A T P,即短暂时间内,首先消耗,A T P,但由于总量太少,随即消耗磷酸肌酸。

以跑步为例子,短跑以这两种方式为主,但路程过长时,便会有无氧呼吸,肌肉会酸胀,即有乳酸的生成,在长一点,就有氧呼吸,即所谓的有氧运动。

记住,长短是相对的,具体题目会给出是百米竞技,还是马拉松慢跑。

从而判断主要的耗能形式,
44.靠近珠孔的是基细胞,分裂成胚柄,另一个是顶细胞,成球状胚体。

45.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6.组成酶木有酶合成的调节。

47.温度过高,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48.菌体生长和产物的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49.适宜条件下,酵母菌主要进行出芽生殖。

50.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越短越高,物镜越长越高。

注解:
1.细菌不含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不谈等位基因。

23.F e3+对于血红蛋白携带O2的过程影响很大,缺铁导致血红蛋白运氧能力下降,身体因缺氧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积累,积累至一定量就能导致乳酸中毒。

25.钾离子的运输需要通过钠钾泵,钠钾泵由疏水离子通道蛋白和蛋白磷酸酶构成,吸收K+时,K+先接触离子通道蛋白,而后蛋白磷酸酶将A T P上的一个磷酸基水解掉,释放能量,使离子通道结构产生变
化,使K+通过离子通道,因而说至少要两种蛋白质。

32.生物大分子的特点是分子量多达上万甚至更多。

A T P分子量不大,因此不是生物大分子。

35.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有机物积累,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

36.举些例子吧,多核的真核细胞如肌细胞,肝细胞等。

37.老教材内容也给出来吧:渗透吸水:植物细胞在形成中央液泡以后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吸胀吸水: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内还未形成中央液泡,主要靠细胞内的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性物质吸收水分,也叫做吸胀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