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检测及分析方案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

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和记录对于评估环境质量、制定污染控制政策以及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和检测的一些方法。
一、大气环境污染物记录方法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污染物监测的方法之一。
通过安装在不同位置的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大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例如,颗粒物传感器可以测量PM2.5和PM10等细颗粒物的浓度。
传感器技术具有实时性强、安装方便等优点,但其准确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2. 监测站点:在城市和工业区建立监测站点,对大气环境进行定期监测记录。
监测站点通常会安装各种仪器,如气象站、气体分析仪等,以记录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
监测站点的数据可以提供给政府和研究机构,用于环境评估和制定相应的污染防控措施。
3. 无人机监测:近年来,无人机监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通过搭载污染物检测设备的无人机,可以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高空、大范围的监测。
无人机监测具有灵活性高、数据准确度较高等优点,可以有效地获取大气环境污染的实时数据。
二、大气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法1. 气体分析仪:气体分析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气态污染物浓度的常用工具。
不同的气体分析仪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
例如,气象球气体分析仪可以测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气体分析仪通过取样、分析和记录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浓度。
2. 颗粒物监测仪:颗粒物监测仪是检测大气环境中颗粒物浓度的常用仪器。
颗粒物监测仪有多种类型,如激光散射式颗粒物监测仪、光学颗粒物计数器等。
这些仪器可以测量不同粒径的颗粒物浓度,提供有关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定量数据。
3. 样品采集器:样品采集器是一种用于采集大气中污染物样品的设备。
通过样品采集器,可以收集大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等样品进行后续分析。
常见的样品采集器有高体积采样器、低流量采样器等。
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

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现象。
为了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并实施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和监测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1. 制定排放标准:各国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分类,规定了相应的排放限值。
2. 审批与许可:企业在开始运营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进行审批。
审批包括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评估,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3. 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监测与数据记录:监测设备会定期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企业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依据。
5. 检测与分析: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测与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排放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 报告与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编制排放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交。
相关部门会对报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进行奖励或处罚。
二、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1. 定点监测:选取污染源附近的监测点,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进行定点监测。
定点监测主要用于评估一个特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2. 移动监测:使用移动式监测设备对污染源进行监测。
移动监测可以快速调查不同区域的污染源,对短期污染事件进行监测。
3. 遥感监测: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遥感监测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并提供精确的空气质量数据。
4. 基于模型的监测:使用数学模型对污染源进行建模,预测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 抽样监测:采取空气抽样器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
大气污染物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大气污染物有害物质检测方法一、大气污染物的种类二、大气污染物的检测方法1.固体颗粒物(PM10、PM2.5)检测方法:PM10和PM2.5是大气中非常重要的固体颗粒物,可以通过高体积空气采样装置收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然后通过离线或在线方法进行检测。
离线方法主要是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然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等手段来分析颗粒物的大小和元素成分。
在线方法主要是利用光散射、拉曼散射、激光粒径仪等原理,直接测量气溶胶颗粒物的直径和数量。
2.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方法:VOCs主要包括苯、甲醛、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合物。
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分析技术进行分离和定量测定。
然而,这些方法通常需要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步骤。
目前,发展中的技术,如气体传感技术,为VOCs的快速、实时检测提供了新的选择。
这些技术基于气体传感器,能够测量特定VOCs的浓度。
3.氮氧化物(NOx)检测方法:氮氧化物主要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传统的检测方法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氮氧化物转化为其他化合物,然后通过色谱、光谱等分析技术来测定。
然而,这些方法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时间较长的分析步骤。
基于光吸收和光致荧光的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在线检测方法。
这些技术利用特定气体分子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吸收或荧光特性来测量氮氧化物的浓度。
4.二氧化硫(SO2)检测方法:传统的SO2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和光谱法。
化学法是通过将SO2转化为其他化合物,然后通过滴定等方法来测定SO2的浓度。
光谱法是通过SO2吸收特定波长的光来测定SO2的浓度。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电化学传感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在线SO2检测方法。
这种传感器可以测量SO2在电化学电池中的电流或电位变化,从而确定SO2的浓度。
5.一氧化碳(CO)检测方法: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害气体,在室内和室外空气中普遍存在。
传统的CO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方法将CO转化为其他化合物,然后通过色谱、光谱等分析技术来测定。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治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以及治理措施。
一、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1.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环境部门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自动站监测、移动监测车、无人机监测等。
这些方法可以大量收集环境数据,对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进行分析。
2. 水体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水体环境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化学物质、微生物、重金属等。
传统的监测方法包括采样分析和实验室分析。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给水体环境的监测带来了新的突破,如传感器监测、水质在线监测等,这些方法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污染情况。
3. 土壤环境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土壤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有传统的采样分析方法,也有新兴的技术如光谱分析、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和含量。
二、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措施1. 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治理大气污染物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降低排放、应急减排、大气净化等。
降低工业和交通排放是最常见的方法,如优化工艺、加强尾气排放控制,推广清洁能源等。
此外,提高大气净化效果也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手段,如建设空气净化厂、植树造林等。
2. 水体环境污染物的治理水体污染的治理主要从源头控制和处理两个方面入手。
源头控制包括减少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环保监管等。
处理方面则包括采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标准。
3. 土壤环境污染物的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的关键是修复和防控。
修复包括生物修复、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方法。
防控层面则包括减少土壤污染源的排放、严禁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等措施。
三、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性与影响环境污染物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分析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及处理方法分析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环境空气监测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通过对环境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将对相关方法进行深入地探讨和分析。
一、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类型环境空气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气体污染物监测数据: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
2. 颗粒物监测数据:包括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数据。
3. 挥发性有机物(VOCs)监测数据:包括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污染物浓度数据。
4. 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数据:如氨气、硫化氢等。
这些监测数据通常是通过空气监测站点实时或定时采样、分析获得,以数据表格、图表等形式呈现。
二、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分析包括数据质量分析、浓度分布分析、趋势分析等多个方面。
1. 数据质量分析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监测数据的质量进行评估。
常见的数据质量分析包括数据完整性、数据准确性、数据连续性等方面的分析。
一般采用统计学的方法,比如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等指标来评估数据的质量。
2. 浓度分布分析浓度分布分析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整体性的评估和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累积概率曲线等图表来展现监测数据的分布规律,从而揭示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分布区域等信息。
3. 趋势分析趋势分析是对监测数据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可以通过绘制时间序列曲线、趋势线等形式来观察监测数据的长期变化规律,从而找出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环境空气监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对于环境空气监测数据,需要采用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分析性。
1. 数据清洗对环境空气监测数据进行清洗是必不可少的。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研究

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研究随着工业和交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
因此,对于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变得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大气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方法。
一、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大气污染主要分为固体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和有毒气体。
这些污染物可以来自工业排放、车辆尾气、农机燃烧,以及自然现象,例如沙尘暴等。
二、大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1. 通过样品器搜集颗粒物颗粒物常常需要被搜集到样品器中进行采样。
这种样品器可以是筛子、过滤器和沉积器。
筛子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的颗粒物,但难以过滤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
因此,过滤器比筛子更适合采样小颗粒物。
而沉积器通过让颗粒物沉积到液体中进行采样。
2. 通过吸附让气态污染物被吸附气态污染物可以通过吸附被搜集到样品器中进行采样。
这种采样方法需要吸附剂,例如活性炭、硅胶,可以吸附常见的气态污染物,例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 通过化学反应采样有毒气体有毒气体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被捕获。
例如,硝酸和碳酸钾可以被用于捕获二氧化硫,氢氧化钠可以捕获氯气。
三、大气污染物的分析方法1. 通过重量检测分析通过重量检测分析可以检测固体颗粒物的含量。
这种分析需要先对样本进行干燥然后称重。
再通过重量差计算固体颗粒物的含量。
2. 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分析气态污染物色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检测气态污染物。
色谱分析技术可以分离并测量某个化合物或混合物中的化合物,然后通过质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3. 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通过电子显微镜分析可以检测得到固态颗粒物的形态和成分。
这种分析需要将样本制成超薄片,然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
四、结论在大气污染控制和预防中,采样与分析技术是重要的方法。
科学准确地采集大气污染物样本和分析数据,可以帮助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公众制定更好、更有效的计划和决策。
因此,对于大气污染物的采样与分析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这个问题。
大气污染分析实验报告

大气污染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大气污染监测仪器的使用和大气样品的采集,对周边环境中的大气污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为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实验仪器与原理本次实验主要使用大气污染监测仪器,该仪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各类污染物浓度,如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仪器工作原理是通过吸入空气样品,经过化学反应或光学检测,得出各种污染物浓度的测定结果。
三、实验步骤1. 设置仪器:首先将大气污染监测仪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接通电源并校准仪器。
2. 采样:使用仪器采集不同位置的大气样品,注意避免样品污染。
3. 测定:将采集到的大气样品送入仪器中,进行污染物浓度的测定。
4. 记录结果:记录测定结果,包括各类污染物浓度及采样位置、时间等信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果:1. 空气中PM2.5浓度在不同采样点存在差异,城市中心污染较为严重,而郊区地区较为清洁。
2. 二氧化硫浓度主要集中在工业区和交通繁忙地段,尤其是燃煤厂附近。
3. 一氧化碳浓度与交通密集度相关性较高,道路旁和交通干线污染程度较高。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源自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政策执行,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大气污染监测仪器的使用和大气样品采集,对城市大气污染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为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数据支持。
我们应加强环保宣传,减少污染源排放,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环境。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

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一、引言如今,环境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的健康,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几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的检测和分析方法,以供参考。
二、大气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1. 现场监测法现场监测法是指利用专业的监测设备,将其设置在大气中,直接监测并记录污染物的浓度。
该方法可实时获取数据,精确反映大气污染的状况。
2. 样品采集法样品采集法是通过采集大气中的样品,如空气中的颗粒物、气体等,然后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该方法适用于对大气中微量污染物的分析,有利于深入研究污染物的来源和迁移规律。
3.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利用大气中污染物与特定波长的光进行相互作用,通过测量光的吸收、散射或荧光等现象,从而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分析等特点,适用于各类污染物的检测。
三、水体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1. 传统化学分析法传统化学分析法是指利用各种化学试剂对水样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滴定法、比色法、电化学分析等。
该方法使用广泛,操作简便,适用于常规水质监测和常见污染物的分析。
2.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在水质检测中也有广泛应用,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光与水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准确分析水中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
3. 生物传感技术生物传感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对特定物质的选择性敏感性,通过生物识别元件与物质结合,使得传感元件产生信号变化,进而检测并分析水样中的污染物。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等特点,已成为水质监测领域的重要手段。
四、土壤污染物的检测与分析方法1. 传统试验法土壤污染物的检测可借助传统试验法,如提取法、稀酸溶解法、电导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样品的制备和处理,进而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
2.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快速、无损的土壤分析方法,通过照射土壤样品,测量样品中的元素荧光信号,从而确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污染物检测及分析方案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 (1)1.1.1形成原因 (1)1.1.2危害 (1)1.3大气污染物监测的意义 (2)1.4大气污染物监测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第二章大气污染物的测定与分析技术 (4)2.1大气污染物的各种测定方法 (4)2.1.1大气中S02的测定方法及其特点 (4)2.1.2大气中NO x的测定方法及特点 (5)2.1.3大气中TSP的测定的方法 (6)2.2实验方法的最终选择 (6)2.2.1大气中S02的测定 (6)2.2.2大气中NO x的测定 (10)2.2.3大气中TSP的测定 (12)第三章绘制标准曲线 (15)3.1S02标准曲线 (15)3.1.1标准曲线绘制前的工作 (15)3.1.3测定数据 (15)3.2NO X标准曲线 (16)3.2.1标准曲线绘制前的工作 (17)3.2.2配置好的标准色列图 (17)3.2.3测定数据 (17)第四章废气样品的测定分析 (19)4.1废气采样 (19)4.1.1 S02的采样 (19)4.1.2 NOx的采样 (19)4.1.3 TSP的采样 (19)4.2样品的测定与分析 (20)4.2.1 S02的测定与分析计算 (20)4.2.2 NOx的测定与分析 (21)4.2.3 TSP的测定与分析 (21)4.3结果与讨论 (22)4.3.1 S02的采样分析结果 (22)4.3.2 NOx的采样结果分析 (24)4.3.3 TSP的采样结果分析 (26)4.4误差分析 (29)第五章VB编程 (31)第六章全文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实验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1.1大气污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1.1.1形成原因大气污染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是指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地震、土壤岩石风蚀、海啸、雷电、动植物尸体的腐烂及大气圈空气的运动等产生的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
人为因素包括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两个方面,来自人类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中的废弃物、燃烧、排放等,导致一些非自然大气组分的有害物质如粉尘、碳氧化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进入大气,在大气中积累后超过自然大气中该组分的含量而形成污染。
通常说的大气污染主要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与人类活动相比较,自然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大多是暂时性的。
因为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自净化能力,能够通过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机能,如扩散、稀释、沉降、雨水冲洗、地面吸附、植物吸收等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除大气污染,以恢复、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人类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1.2危害1.大气固体颗粒物包括粉尘和烟尘,其大粒径大于100μm,最小粒径仅有10-3μm。
其中大于10μm的降尘在重力的作用下,能迅速沉降至地面;而小于10μm飘尘能在空气中长期悬浮并做布朗运动,容易进入人的呼吸系统。
由于飘尘几乎不能被上呼吸道表面体液截留并随痰排出,很容易直接进入肺部并在肺泡内沉积,因此对人体的危害最大,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固体颗粒物的粒径、种类、溶解度以及吸附的有害气体的性质等。
2.SO2是一种无色不可燃的有毒气体,具有强烈的辛辣、刺激性气味。
通常大气对流层中SO2的平均本底体积分数约为0.2×10-9,当空气中SO2的体积分数达到(1~5)×10-6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明显危害,鼻腔和呼吸道粘膜都会出现刺激感;若体积分数超过10×10-6时,能够引起支气管收缩与声带痉挛,进而还会发生鼻腔出血、呼吸困难等现象,还会诱发支气管炎、肺水肿、肺硬化等疾病,甚至死亡。
此外,SO2还可增强致癌物苯并[a]芘的致癌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SO2、SO3与水气、烟尘等结合形成硫酸烟雾及硫酸盐后,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和危害远比单一的S02大得多,其毒性作用可增大3~4倍;若硫酸雾气溶胶的微粒为重金属粒子时,其刺激作用比SO2的单独刺激作用增强10倍,因为硫酸雾气溶胶微粒能够侵入肺的深部组织。
因此,当SO2与颗粒污染物并存时,其毒害作用远远超出二者单独作用之和。
一般说来,当大气中硫酸雾体积分数尚未达到0.8×10-6时,人已不能忍受。
空气中SO2浓度和存在时间超过一定值时还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SO2通过植物气孔进入叶组织并溶于细胞壁上的水分中,最后被细胞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若SO2的进入速度过快,则导致硫酸根离子的积累而引起细胞膜类脂的过氧化,从而水分和离子平衡失调,干扰植物合成,影响植物生长。
植物在SO2的伤害下,其发育生长受到阻碍,叶脉之间或叶端边缘出现灰白或黄褐色坏死斑,严重时使叶片组织脱水、焦枯。
3.NO是一种无色、无刺激的不活泼气体。
而NO2则是棕红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
NO和NO2都是有毒气体,其中NO2比NO的毒性高4~5倍。
NO 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非常强,生成亚硝基血红蛋白或亚硝基铁血红蛋白,降低血液输氧能力,引起组织缺氧和中枢神经麻痹。
一般正常人的NO容许最高体积百分数为25×10-6。
NO2刺激呼吸系统后会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肺的损害,此外还对心、肝、肾及造血组织等均有影响。
由于NO2不易溶于水,因而能进入呼吸道深部组织,溶解成亚硝酸或硝酸后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
若发生高浓度NO2的急性中毒,则会迅速产生肺水肿,甚至导致窒息死亡;慢性中毒引发的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水肿。
与SO2相似,NO2与气溶胶颗粒物具有协同作用。
NO2与SO2和悬浮颗粒物共存时,其对人体的危害远大于NO2单独存在时,而且也大于各自污染物的影响之和。
自然环境中的NO2除了与碳氢化物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外,还能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植物发育受阻,生长受到损害,并可能是人体致癌的有关因素。
1.3大气污染物监测的意义大气污染物的种类极多,直接排向大气的污染物质称为一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新的污染物质称为二次污染物,例如硫酸盐,硝酸盐和臭氧等。
二次污染物的危害往往更大。
据不完全统计,在大气中已经产生危害或已被人们注意到的污染物就有近百种,其中对人类环境威胁最大的和最为普遍存在的主要污染物有飘尘,二氧化氯,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成年人每日平均吸入的空气量约为10—15m3,可见清洁的空气对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污染空气的吸入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而且对所有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都能造成危害。
一些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污染现象如酸沉降,臭氧层空洞和光化学烟雾等就是由大气污染产生的。
因此控制和大气污染,不断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1.4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TSP,S02和NO x进行监测与分析,目的是为了分析西安大气污染状况,三种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是否超过国家标准,并且提出保护大气环境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一个成年人每日平均吸入的空气量约为10—15m3,可见清洁的空气对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污染空气的吸入将直接危及人体健康,而且对所有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都能造成危害。
一些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污染现象如酸沉降,臭氧层空洞和光化学烟雾等就是由大气污染产生的。
因此控制和大气污染,不断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和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章 大气污染物的测定与分析技术2.1大气污染物的各种测定方法2.1.1大气中S02的测定方法及其特点1. 碘量法烟气中的S02被氨基磺酸铵和硫酸铵混合液吸收,用碘标准溶液滴定,按滴定量计算出S02浓度。
反应式如下:2223SO H O H SO +→2322242H SO H O I H SO HI ++→+此方法测定范围较广,仪器设备较简单,操作方便易掌握,能满足一般大气污染和污染源的监测要求。
本法适用于污染源的监测。
2. 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1)四氯汞钾溶液吸收法S02被四氯汞钾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二氯亚硫酸盐络合物,此络合物再与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络合物,据其颜色的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本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适用于瞬时采样,样品采集后较稳定,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和我国规定为标准方法。
2)甲醛缓冲溶液吸收法S02被甲醛缓冲溶液吸收后,生成稳定的甲硫酸加成物,加氢氧化钠使其分解,释放出S02。
再与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此方法的优点是避免了使用含汞的吸收液,但是操作条件较为严格。
3. 钍试剂分光光度法空气中的S02被过氧化氢溶液吸收并氧化为硫酸,硫酸根离子与过量的高氯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剩余的钡离子与钍试剂结合成钍试剂-钡络合物,为褪色反应,根据颜色深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测定波长为520nm 。
本法1980年被ISO 规定为测定S02的标准方法。
特点是样品采集后相当稳定,而且吸收液无毒。
适用于测定环境中S02的日平均浓度。
4. 紫外荧光法本法基本原理是用紫外光激发S02分子,处于激发态的S02分子返回基态时发出荧光(240-420nm ),所发出的荧光强度与S02浓度呈线性关系,从而测出S02浓度。
本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无需化学试剂消耗。
5. 定电位电解法本法基于待测气体通过渗透膜进入电解槽,在一定外加电位下使电解液中扩散吸收的S02发生如下氧化反应:2224242SO H O SO H e -++→++与此同时产生对应的极限扩散电流I ,其大小在一定条件下与S02浓度成正比。
特点是氟化氢,硫化氢等化学活性强的物质对测定有干扰,废气中的水分一方面容易在渗透膜表面冷凝,影响其透气性能,另一方面也会使S02产生通气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