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复习题2011年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资料

【引用】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自考专业资料2011-05-09 21:22:22 阅读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自考通关王《自考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历年试题答案及轻松过关资料》中国古代文论历年考题(汇编)最新模拟考题(汇编)课本重点资料《中国古代文论选读》珍贵复习资料A、作者之意B、作品之意C、读者之意D、古人之意20、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这里的“其人”是指(D)A、圣人B、今人C、读者D、作者21、教材指出,孟子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正是在其“仁政”与“民本”思想的前提下形成的。
其哲学基础是孟子的(A)A、“仁政”理论B、人性无善恶理论C、人性恶理论D、人性善理论22、孟子“知言养气”说中的“养气”应该是指作家应该(B)A、静心修养,达到“虚静”的精神状态B、从人格修养入手,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C、通过修炼,达到阴阳二气和谐一致D、通过修炼,培养自己的阳刚之气23、《庄子》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教材认为是(C)A、“仁政”和人性论B、“虚静”和“物化”C、崇尚自然,反对人为D、“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2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C)A、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B、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C、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意在言外D、文学作品意思与语言并重,不能偏废25、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A、《孟子》“知言养气”说的影响B、《庄子》较深的影响C、孔子关于“诗可兴”、“可以怨”的影响D、孔子“思无邪”说的影响26、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
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 B)A.“疾虚妄”说 B.“发愤著书”说C.“养气”说 D.“讽谏”说27、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 C )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 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 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28、“《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
全国2011年7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和答案(在最后)

41.简述《古诗十九首》在语言表现方面的艺术特色。
42.简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43.简述王维归隐诗的空静之美。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44.试述《庄子》寓言的特色,并举例说明。
45.试论大历十才子诗的艺术特色。
D.深沉委婉,往往带有反讽意味
9.仲长统《昌言》的文风特点是( )
A.喻深以浅B.喻难以易
C.质朴而富于论辩D.铺排而长于远譬
10.汉章帝时受命写成《白虎通德论》的是( )
A.褚少孙B.刘向
C.班固D.班彪
11.司马相如写得富有抒情色彩的赋是( )
A.《长门赋》B.《子虚赋》
C.《士不遇赋》D.《李夫人赋》
C.清丽疏淡D.沉郁雄奇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下列诗篇属于《诗经》情爱诗的有( )
A.《郑风·溱洧》B.《邶风·静女》
C.《召南·甘棠》D.《秦风·蒹葭》
E.《小雅·采薇》
32.扬雄对大赋发展所做的贡献主要有( )
A.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B.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27.杜甫诗歌的总体艺术风格是( )
A.平淡自然B.清新明快
C.沉郁顿挫D.阴郁冷峭
28.能体现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及兼济之志的诗歌是( )
A.讽谕诗B.闲适诗
C.感伤诗D.杂律诗
29.杜牧大量采用的咏史诗的形式是( )
A.五言绝句B.七言绝句
C.五言律诗D.七言律诗
30.温庭筠词的主要风格是( )
A.清新自然B.浓艳香软
C.论文气即才性D.论文学批评者的态度
2011年版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从略,见教材勾勒)二、多项选择:(从略,见教材勾勒)三、解释名词:古代神话《诗经》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楚辞历史散文诸子散文《春秋三传》汉赋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史记》《汉书》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三曹七子玄言诗永明体宫体诗骈文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上官体大历十才子新乐府古文运动唐传奇变文俗讲词花间派四、简答:1、我国古代神话的基本特征。
2、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
4、《国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5、《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6、楚辞的文体特点。
7、《九歌》的艺术特点。
8、屈原的爱国主义和浪漫主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9、《九辩》的艺术特点。
10、贾谊、晁错散文的特点。
11、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目的和心态。
12、汉代辞赋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13、汉大赋的基本特点。
14、曹操和曹丕诗歌在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
15、曹操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6、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17、太康诗风的特色。
18、左思《咏史》组诗的思想内容。
19、陶渊明的生平和创作。
20、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成就。
21、鲍照乐府诗的创作成就。
22、庾信前后期诗风的差异。
23、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特色。
24、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特色。
25、南朝骈文骈赋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6、北朝散文的代表作家及作品。
27、魏晋南北朝小说繁荣的原因。
28、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基本情况。
29、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论著。
30、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31、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及其创作成就。
32、王维诗歌的写作特色。
33、孟浩然诗歌的艺术特点。
34、高适、岑参诗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异同。
35、韦应物、刘长卿诗歌的特色。
36、元白诗派的创作倾向。
37、韩孟诗派的艺术创新。
38、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39、杜牧七绝诗歌的创作成就。
40、中唐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基本内容。
41、韩愈散文的创作成就。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和答案(自编)

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和答案(自编)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半山诗”的主要体裁是( )A.律诗B.绝句C.古风D.歌行2.“山谷体”的风格特征是( )A.平易古淡B.雄奇奔放C.生新瘦硬D.华丽典重3.《六州歌头》是贺铸的压卷之作,其风格特征是( )A.悲愤壮烈B.深婉含蓄C.清新疏隽D.典雅清丽4.李清照词当时广为流传,被称为( )A.稼轩体B.易安体C.樵歌体D.元祐体5.宋代诗人戴复古所属的诗派是( )A.西昆诗派B.江西诗派C.晚唐诗派D.江湖诗派6.朱熹文学主张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A.“别是一家”说B.“文道一体”说C.“活法”说D.“兴趣”说7.下列唱词中,能体现《西厢记》词章之美的是( )A.楚天秋山叠翠,对无穷景色,总是伤悲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C.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D.别离易,相见难,何处锁雕鞍8.元代杂剧作家康进之的著名杂剧是( )A.《赵氏孤儿》B.《柳毅传书》C.《李逵负荆》D.《秋胡戏妻》9.关汉卿的三国戏《单刀会》中所写的主人公是( )A.刘备B.张飞C.关羽D.诸葛亮10.周德清《中原音韵》对写作北曲杂剧一个总的要求是( )A.“以意为主”B.“造语必俊”C.“审音知韵”D.“耸观动听”11.元代散曲作家乔吉是( )A.存世作品最多的元代散曲家B.元代前期散曲作家C.元代散曲清丽派的宗师D.元代散曲家中的宦达文士12.在元初文坛,占主导地位的是( )A.由金入元的士人B.由宋入元的士人C.元诗四家D.西域诗人13.著名诗句“头颅雪白心情在,听说承平一惘然”的作者是( )A.刘因B.赵孟頫C.戴表元D.耶律楚材14.明代前期文学在理学影响下形成的文学观念是( )A.文以明道B.文以载道C.文道合一D.重道轻文15.“吴中四才子”中,加入了“前七子”文学集团的人是( )A.祝允明B.唐寅C.文徵明D.徐祯卿16.明代小品散文创作中,标志着柳宗元之后游记散文创作新高峰的作家是( )A.袁宏道B.徐渭C.归有光D.张岱17.历史上第一部以岳飞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 )A.《岳武穆精忠报国传》B.《大宋中兴岳王传》C.《岳武穆精忠传》D.《大宋中兴通俗演义》18.明代戏剧在从南戏向传奇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四大声腔”,其中被称为“俗唱”的是( )A.海盐腔B.余姚腔C.昆山腔D.弋阳腔19.《临川四梦》中,取材于唐传奇《枕中记》的是( )A.《紫钗记》B.《牡丹亭还魂记》C.《南柯记》D.《邯郸记》20.沈德潜的诗歌理论主张是( )A.格调说B.性灵说C.肌理说D.神韵说21.纳兰性德词的艺术风格是( )A.醇雅清丽B.哀婉幽绝C.豪放苍凉D.清新刚健22.清代刘璋的《斩鬼传》是( )A.讽刺小说B.才学小说C.世情小说D.公案小说23.下列作品集中,属于清代民歌总集的是( )A.《盛世新声》B.《山歌》C.《霓裳续谱》D.《挂枝儿》24.清初传奇创作中,文人派的代表作家是( )A.李玉B.李渔C.朱素臣D.吴伟业25.蒋士铨的剧本《冬青树》写的是( )A.寇准的故事B.杨震的故事C.文天祥的故事D.汤显祖的故事26.近代文学家梁启超在散文创作上提倡( )A.骈体B.选体C.新闻体D.新文体27.民国肇始,章士钊之文异军突起,被称为( )A.经世文B.逻辑文C.魏晋文D.桐城文28.《花月痕》作者的署名是( )A.漱六山房B.眠鹤主人C.厘峰慕真山人D.云间花也伶侬29.《九尾龟》属于( )A.侠义小说B.科幻小说C.狭邪小说D.政治小说30.下列作品属于谴责小说的是( )A.《新石头记》B.《自由结婚》C.《老残游记》D.《月界旅行》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欧阳修诗歌的特点有( )A.以文为诗B.主丽藻而贱气格C.以议论为诗D.诗风雄奇奔放E.诗风平易32.关于“前七子”,正确的描述有( )A.明代中期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的文人集团B.标榜“文必秦汉,诗必盛唐”C.反对道统对文学的束缚,强调文学的独立性D.主张扫荡“台阁体”的无聊文风E.创作落后于理论,未能为理论提供成功的实践例证33.明代神魔小说题材大致分为( )A.由神话故事演化而来B.由宗教故事演化而来C.由志怪故事演化而来D.由讲史故事演化而来E.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34.明代小说理论批评涉及的问题主要有( )A.关于小说的本质及艺术规律B.关于小说的文学地位C.关于小说的艺术虚构问题D.关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与塑造问题E.关于小说语言的通俗性35.被梁启超誉为“晚清两大家”的诗人是( )A.金和B.江湜C.黄遵宪D.林则徐E.曾国藩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西昆体37.平话38.“汤沈之争”39.小说界革命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陈师道诗歌的艺术风格。
文学试题

2011年真题古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四家诗、玄言诗、吴中四杰、永嘉四灵、台阁体、神韵说二、简答题(15分*3=45分)1、简述《史记》的叙事成就。
2、试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3、简述《金瓶梅》在中国白话长篇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
现当代文学(75分):一、名词解释(5分*5=25分):《论小说与群治关系》、《敬告青年》、学衡派、孤岛文学、朦胧诗二、问答题(50分):1、简述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10分)2、以作品为例,试论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10分)3、分析老舍《茶馆》戏剧结构特点。
(10分)4、试围绕你熟悉的本专业某代表性学术观点或著作,作简要阐述并评判之。
(20分)文学理论(75分):一、名词解释(5分*4=20分)文艺学、叙述视角、净化、复调小说二、简答(10分*3=30分)1、20世纪西方文论特别强调文学作品形式,这些强调表现在哪些理论流派中,简要列举各个流派的理论关键词。
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请简要评论。
3、英伽登将文学作品的文本由表及里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三、论述(25分)试论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学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2010年文艺理论名字解释:英共鸣,美新批评派,游戏说,文学创造的客体、文学游戏发生说。
(名词解释一个五分)简答:1 文本时间和故事时间对叙事的意义(10分)2 文学消费的二重性(10分)3 审美意识形态的形象和理性(10分)论述:意境及其特征。
(25分)09真题文学综合现当代文学一、名解(5*5)小说界革命人的文学孤岛文学左联三个崛起二、简答(10*3)1、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2、以矛盾长篇小说为例,结合作品谈谈矛盾对现当代文学的贡献3、?三、论述(20分)举出三个九十年代的小说流派,并以其中一个为例,谈谈该流派形成原因、特点、以及艺术缺失。
文学理论一、名解(5*5)艾布拉姆斯意境审美意识形态期待视野二、简答(10*3)1、马克思对文学理解的基本观点2、文学活动的基本构成3、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三、论述(20分)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2011年古代文论试题

简答题:1、简述孔子的“兴观群怨”学说。
《诗三百》是一部文学作品,孔子和弟子讨论诗篇时,他说:“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
1、兴,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
朱熹《集注》:“感发意志”。
2、观,《集解》引郑玄曰:“观风俗之盛衰”。
朱熹曰:“考见得失”。
3、群,《集解》引孔安国注:“群居相切磋”。
朱熹注:“和而不流”。
说《诗》能够帮助人们相互启发,相互切磋砥砺4、怨,《集解》引孔安国注:“怨刺上政”。
是说《诗》表达怨情,强调批评政治、表达下情的作用,以促使政治改善。
其中,兴是观的途径,观是兴的结果;怨是群的手段,群是怨的目的。
孔子对文学的艺术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文学的社会作用论述较全面。
2、简述何谓《诗经》“六义”。
在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方面,《诗大序》提出了“六艺”说:“故诗有六艺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赋:郑玄:“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朱熹:“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说明赋是直陈其事的写作手法。
2、比:郑玄《周礼·大师》注引郑众:“比者,比方于物也”。
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就是比喻。
3、兴:郑玄《周礼·大师》注引郑众:“兴者,托物于事”。
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何晏《论语集解》引孔安国曰:“兴,引譬连类”。
其中,有“起”的意思,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
4、风:《诗大序》:“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
说《风》是各诸侯国一国之事,较广泛的反映了人民生活,基本上是人民的诗歌,具有地域特色。
5、雅:《诗大序》:“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
说《雅》是天下四方之事,即与周天子政事有关的事。
6、颂:《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说《颂》是天子、国君赞美祖先盛德,是祭祀的乐歌。
3、试论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及其源流演变。
2011本古代文学(四)答案

2011级中国古代文学(四)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1、曹操、关羽、智绝。
2、高启。
3、《古今小说》、40。
4、宝剑记、梁辰鱼、鸣凤记。
5、剪灯新话。
6、公安、性灵说、钟惺、谭元春、厚。
7、纳兰性德。
8、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9、醒世姻缘传、因果报应。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5分)1B2A3D4A5C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发源于宋元南戏、带有浓厚南方戏剧特征但又融合了北曲声腔和元杂剧精华的艺术样式,明清两代成为全国性大型戏曲。
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2、明代后期,通俗小说在儒、道、释“三教合一”的思想主导下,接受了古代神话、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说经话本和“灵怪”、“妖术”、“神仙”等小说话本的影响,吸取了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养料后产生的。
其主要特征是尚“奇”贵“幻”,以神魔怪异为主要题材,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编织了神怪形象系列,并将一些零散、片段的故事系统化、完整化。
3、吴伟业字梅村,最大的贡献在七言歌行,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被称为“梅村体”。
梅村体的题材、格式、语言情调、风格、韵味等具有相对稳定的规范,以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为主,“可备一代诗史”,又突出叙事写人,多了情节的传奇化。
它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照兴衰,组织结构,设计细节,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梅村体”叙事诗约有百首,经典作品有《永和宫词》、《萧史青门曲》、《鸳湖曲》、《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等。
4、桐城派在康熙年间由安徽桐城人方苞开创,同乡刘大魁、姚鼐等继承发展,成为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派别。
在文学主张上,以方苞的“义法”为基础,刘大魁提出“义理、书卷、经济”的主张,姚鼐主张“义理、考据、词章”合一。
在散文创作上,方苞的古文选材精当,以凝练雅洁见长,开桐城派风气;刘大櫆文章抒发怀才不遇,指摘时弊,以“雄奇恣睢,铿锵绚烂”称胜;姚鼐的古文以韵味胜,文法考究,内容扎实,在桐城派中成就最高。
2008年4月-2011年4月江苏省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

2008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这句话是( )提出的。
A.庄子 B.孟子 c.苟子 D.孔子2.王逸的《楚辞章句序》是对( )《离骚传》的推衍和发展。
A.班固 B.司马迁 c.刘安 D.王充3.曹丕认为“文人相轻”的原因是( )A.文人的嫉妒心理 B.文人受到政治的摆布c.文人根据自己的长处攻讦他人的短处D.文人之间不团结4.陆机的《文赋》论文章体式,一共涉及到( )种文体。
A.4 B.6 c.8 D.105.《文心雕龙·神思》篇的主题是论( )A.艺术准备 B.艺术想象 c.篇章结构 D.文辞修饰6.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话”是( )A.《诗品》 B.《文心雕龙》 c.《诗式》 D.《六一诗话》北宋欧阳修7.《与李生论诗书》的作者是( )A.皎然 B.钟嵘 c.司空图 D.王昌龄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 B.韩愈《答李翊书》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D.李商隐《上崔华州书》 9.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曾引“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盐酸之纠此句原出( )A.白居易《与元九书》 B.韩愈《答李翊书》c.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D.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10.《岁寒堂诗话》的作者是( )A.张戒 B.王安石 C.严羽 D.欧阳修11.《沧浪诗话》中“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开启了( )A.明代唐宋派的古文理论 B.明代的竟陵派C.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 D.清代沈德潜的格调说12.“(词)别是一家”的观点由( )提出。
A.苏轼 B.欧阳修 C.李清照 D.秦观13.张炎评词的标准主要包括( )宋末元初 “清空说”A.意趣高远、雅正、古朴 B.意趣高远、协乐、清空C.意趣高远、雅正、清空 D.雅正、协乐、古朴14.《录鬼簿>的作者是( )记录 杂剧、散曲艺人等80余人A.陶宗仪 B.钟嗣成 元 C.贾仲明 D.朱权15.王骥德在《曲律》一书中认为( )立主脑A.曲家需多读书,博闻广见B.曲家创作以曲辞为主,不必计较宾白C.《琵琶记》与《拜月亭》同为封建教化的好教材D.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才是戏曲创作的主流16.刘大槐是桐城派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他继承了方苞的“义法”论,同时又开启了后来的 ( )的古文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国古代文论”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孔子“兴观群怨说”《论语·阳货》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所谓“兴”,有两重意思:一是“兴于诗,立于礼”的“兴”,“言修身当先学诗”,这是讲诗的教育作用。
二是“引譬连类”、“感发意志”,这是讲诗的美学作用和表现手法,是区别诗与非诗的标志。
王夫之在《唐诗评选》中说:“诗言志,歌咏言,非志即为诗,言即为歌也。
或可以兴,或不可以兴,其枢机在此。
”所谓“观”,即“观风俗之盛衰”、“考见得失”。
诗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通过诗可以观察社会政治的得失和风俗的好坏,这是讲诗对社会政治的认识作用。
所谓“群”,即“群居相切磋”,“和而不流”。
通过切磋诗歌,可以使人们相互之间沟通感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和修养,这是讲诗团结群体的社会功能。
所谓“怨”,即“怨刺上政”。
这是讲诗可以用来批评执政者缺失、讽刺不良政治的政治作用。
孔子兴观群怨说,反映了他对诗的美学作用和社会教育作用的深刻认识。
2、曹丕“文气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讲:“文以气为主。
”后来人们把这概括为“文气说”。
这里的“气”,包括生理与心理(即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
在生理方面,它是构成生命的基础,是物质的人的生命。
在心理方面,它指人的血气、精气及由此影响而形成的人的气质、个性、才情、禀赋,是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统一。
曹丕所提倡的“气”,和孟子所说的“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
孟子的“气”是指道德品质修养达到崇高境界时的一种精神状态,曹丕的“气”则是先天赋予的,没有伦理道德色彩的自然禀性,是属于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气。
“文以气为主”,即要求文章必须有鲜明的创作个性。
曹丕对“气”的清浊的划分是一种广义的划分,他在这里实开后世以阳刚以美、阴柔之美论文学之先河。
他对“逸气”是赞赏、肯定的,其“文气说”是对建安文学创作特征的总结和概括。
3、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在文艺创作的意义上首次明确应用“发愤”一词的是屈原,《九章·惜诵》中说:“发愤以抒情”。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文学理论方面的重要建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并在此基础上感同身受,归纳出了“发愤著书”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
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在司马迁看来,“发愤著书”是为了达意通道。
他一方面继承了孔子“诗可以怨”的思想,另一方面也符合道家对黑暗现实极其愤激的特点,表现了儒道结合的倾向,正是他“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思想的反映。
他不受儒家“中和”思想的局限,表现了极大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强调作家在逆境中也应当奋起,而不应消沉,是中国古代具有民主精神的进步文学传统的突出表现。
4、诗缘情相对于“言志”说,“诗缘情”是从诗的特征上强调了诗的艺术本质。
此语出于西晋陆机《文赋》。
《文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专门谈创作的理论作品。
其中,在谈到不同文体的不同风格这一问题上,陆机认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意为,诗歌因情而生,所以要求文词美丽,赋是铺写其事,所以要清楚明确。
这是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明确的提出,诗是主情的,主情为诗的特点。
早在屈原时代,与“诗言志”相比照的“抒情”之说就已产生。
如《楚辞·惜颂》中说“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这是最早提及诗歌“发愤抒情”的艺术功能,是对传统的“诗言志”的一次突破。
魏晋时期,随着人的意识的全面觉醒,随着对个性的极力张扬,“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陆机终于大胆否定了汉儒关于诗歌观念中的理念化倾向,破天荒地提出“诗缘情”,并成为了文坛共识。
这对历来以“言志”、“美刺”为规范的儒家正统文学观,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力,同时也反映了魏晋文学想要摆脱经学附庸地位的潮流。
在《文赋》中,陆机不仅提出了这一具有开创意义的观点,而且还对诗应反映的“情”作了规范,既要求它必须是真情实感。
5、皎然《诗式》《诗式》是唐代诗话,作者是释皎然。
《诗式》今有五卷本和一卷本。
论诗宗旨,重在折衷,要求诗自然与工力二者相配合。
《诗式》以风格论为主,倡言玄妙高逸,反对用事,反对声律,但也忽视诗歌的社会作用。
《诗式》开以禅喻诗之先河,对司空图《诗品》、严羽《沧浪诗话》都有显著影响。
6、司空图“三外说”即司空图提倡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包含在其中)、“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司空图的“三外说”旨在追求一种含蓄深远、余味无穷的美学旨趣。
“象外之象”的第一个象指具体的景象即“实境”,后一个“象”指无形的想象的景象即“虚境”。
这个虚境不是平面的画像,而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它可以让读者把自己的思想和创造纳入其中,从而使它更充实、更丰富。
这正是对王昌龄的诗境论、皎然的情境论、刘禹锡的境生象外论的进一步发展。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强调创造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深远艺术意境,其中的“韵”、“味”与绘画、饮食美学有一定联系。
总之,司空图的“三外说”追求一种空灵朦胧、余味无穷的美学趣味,在中国美学史上有重要价值。
7、公安派的“性灵说”所谓“性灵”,指个人的性情、灵感。
首先提倡“性灵说”的是明代公安派的“三袁”兄弟,他们为了反对当时复古派的形式主义模拟论,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主张“信口而出”,“任性而发”、写出自己的“真面目”。
他们反对从语言形式上去模秦仿唐,认为文学首先在于表现真实的思想感情,在于自然天真,表现不同的“性灵”或“性情”。
他们的作品个性流露明显,语言平易流利,并继承元白的传统采用白话俗语。
公安派的“性灵说”在冲破前后七子复古主义文风上有积极作用,但他们把所谓“性灵”、“心灵”当作文学作品的源泉,提出“心灵无涯,搜之愈出”,忽视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清代袁枚在此基础上对“性灵说”作了发挥。
8、《沧浪诗话》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宋代诗人严羽著。
包括《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诗证》五部分。
严氏论诗自成一家,受佛教禅宗影响,以禅喻诗,提倡“妙悟”。
他反对苏轼、黄庭坚和“永嘉四灵”的偏重议论、猎奇等诗风,提出师法汉魏盛唐之诗。
他又提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力斥“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强调诗的艺术特征,突出了诗人的独创性,这些论点对清代的“神韵说”和“性灵说”都有直接的影响。
9、李贽“童心说”明代李贽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文艺主张。
所谓“童心”,即“真心”,也叫“赤子之心”。
他认为,童心对于文艺创作极为重要,保持童心,就不受任何束缚,写出好文章来,反之,则写不出好作品。
而失却童心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经籍的流传和影响。
他认为儒家传统的经籍和程朱理学都是假人说假话,同童心是相对立、相排斥的,故给予猛烈抨击。
在文艺上,他反对复古主义,提出“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认为只要出于童心的作品,不分时代和体裁,“皆古之至文”。
故他推崇《西厢记》、《水浒传》等表现真情之作。
“童心说”反映了突破传统、追求自由解放的思想,在反对道学家的说教、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上,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10、叶燮《原诗》它是我国古代诗歌理论批评专著,清代诗话中成体系而学术价值较高者。
作者叶燮学者称之为“横山先生”。
叶燮论诗杜甫、韩愈、苏轼为宗,溯本求源,条分缕析,在清代诗论中自成一家。
《原诗》运用文学发展的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诗史的源流盛衰,反对“前后七子”泥古不化的诗风。
叶燮以“理、事、情”三者来概括诗人表现的客观现实,以“才、胆、识、力”来说明诗人的创作活动,二者结合得好,诗就写得成功。
《原诗》四卷,分内外两篇。
内篇从理论上阐明上述文学思想,外篇杂论诗歌创作的一些具体问题。
11、李渔《闲情偶寄》它是一部有关文化生活的专著。
著者李渔为明末清初的小说家和戏曲家。
《闲情偶寄》16卷,内容广泛,研讨了饮食、玩好、花木、居室、声音、词曲等学问。
其中词曲部、演习部,是专门研究戏曲的。
这两部分曾单独刊印,名为《李笠翁曲话》,这是具有文学批评价值的部分。
《李笠翁曲话》为作者长期艺术创作、演出的经验之谈。
李渔提出写戏是为了演出,反对只供案头欣赏的戏剧。
他提出的“立主脑”即确定主题,“脱窠臼”即摆脱俗套,“密针线”即要求结构严谨,前呼后应。
这些都有益于后世。
12、《毛诗大序》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毛诗大序》。
《毛诗大序》的作者目前尚无定论,但它可能是经过汉儒加工润色的。
《毛诗大序》的文艺思想为汉代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提倡。
它认为诗歌必须起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作用,诗歌创作必须符合“发乎情,止乎礼义”、“主文而谲谏”的原则。
这是和“温柔敦厚”相一致的。
《毛诗大序》主张在不影响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允许人民通过文艺对统治阶级进行定的批评,肯定了文艺的“美刺”讽谏作用。
郑玄的《诗谱序》发展了这种观点,这对后世许多进步文艺家起了积极作用。
《毛诗大序》重视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特点,认为从中可以看到政治状况和社会风俗人情,并引用了《乐记》中“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这段名言来说明文学和现实政治的关系。
它还论述了诗歌通过抒情来言志的特点,分析了《诗经》的《国风》、《雅》、《颂》三体的性质,并把《周礼》“六诗”称为《诗》的“六义”。
这些都对后来文学批评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简答题:1、孔子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答案要点:以“诗教”为核心,强调文学要为政治教化服务,认为文学是以仁义礼乐教化百姓的最好手段。
《论语·泰伯》记载,孔子在论述人的道德修养时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基本原则,认为诗、礼、乐是人们进行以“仁”为中心的道德修养的几个必经的阶段。
无论是诗还是乐,孔子都把它们作为道德修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孔子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即著名的“兴观群怨说”。
(要求能具体阐发“兴观群怨”)2、道家文艺观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首先体现在崇尚自然、反对人为上。
其次是体现在后世对“意境”的感悟—以“虚静”的方式体悟。
最后是体现在言意观上,道家的“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王士禛“神韵说”的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王士禛继承了司空图《诗品》和严羽《沧浪诗话》的观点,对“神韵说”作了进一步发挥,自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