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铬在水中的污染及其治理2

合集下载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镉、汞、铬等,对水体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等因素的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方法。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 损害水生生物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毒性和慢性毒性影响,导致鱼类、贝类和藻类的死亡或生长发育异常,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重金属在水体中积聚,会加速水生生物的寿命缩短,影响其繁殖能力,甚至引起种群减少或绝灭。

2. 危害人类健康水体重金属污染会进入人体,直接或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含有重金属的水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长期接触重金属还可能引起癌症、免疫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问题。

3. 污染土壤和植被水体重金属污染还会通过降雨和沉积物沉淀,污染土壤和植被,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严重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甚至危害人畜健康。

1. 加强环境监测和风险评估为了解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分布和程度,需要建立健全的水体监测网络和环境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评估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优化工业生产和减少污染排放针对工业企业和冶炼厂的排放污染物中重金属的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包括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环保设施建设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降低重金属进入水体的来源。

3. 加强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城市和农村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为了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需要加强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污水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减少重金属污染。

4. 推动生态修复和水体保护对于已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应采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生物修复和人工修复等,重建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防止重金属进一步扩散和蓄积。

5.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水体重金属污染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环保法规的执行力度,促进社会各界与政府共同参与水污染的治理工作。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元素,如汞、铅、铬、镉等,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或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界限。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需要进行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毒性作用:重金属对水中的生物具有很高的毒性,能够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的毒杀作用,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汞和铅的积累在水生生物体内会导致生殖与发育障碍、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甚至会引发生物灭绝。

2. 积累效应:重金属在水中富集并逐渐向食物链中传递,沉积在生物体内无法排出。

当人体或动物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后,重金属会在体内积累,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

尤其是对于长期摄入受污染食物的人群,重金属积累可能导致中毒,出现头晕、乏力、神经系统异常等症状。

3. 破坏生态系统: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引发水生生物的大规模死亡,造成生态链的破坏。

这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整个水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还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1. 源头控制:要从根本上解决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首先需要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制定水体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并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2. 治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治理技术对水体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效去除。

利用沉淀、吸附、浮选等物理方法;利用络合剂、还原剂等化学方法;利用微生物降解等生物方法。

3. 生态修复:通过人工湿地、植物修复等生态修复技术来修复水体重金属污染。

植物根系能够吸附重金属,同时植物的生长过程也能促进土壤的自然修复能力。

4. 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水体重金属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需要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共同建设美丽的生态环境。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重金属废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

由于其毒性较高且不易降解,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讨论重金属废水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方法。

一、重金属废水的危害1.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重金属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

例如,铅和镉会积聚在水生生物体内,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导致其繁殖力下降、行为异常甚至死亡。

同时,重金属还会破坏水中的氧气平衡,影响水体自净能力。

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废水通过农田灌溉、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铅、镉等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积聚在骨骼、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中,长期积累可能导致中毒。

重金属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呕吐、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二、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重金属的沉淀、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步骤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例如,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硫化物或氢氧化物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

此外,利用过滤器材等物理手段也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颗粒。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络合沉淀和浮选等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用还原剂与重金属进行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易于沉淀的形态从而去除。

此外,也可以通过添加络合剂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降低其毒性和溶解度,然后利用沉淀、过滤等步骤将其分离。

3. 生物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和分解。

生物方法具有显著节能环保的特点。

例如,可利用某些植物的根系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或者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还原、氧化等反应,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4. 膜分离方法:膜分离方法是利用半透膜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分离和去除。

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例如,可以利用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对重金属进行拦截和过滤,保留水分子同时将重金属去除。

如何治理水中的重金属污染

如何治理水中的重金属污染

水中重金属污染治理办法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来讲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

对什么是重金属,其实目前尚没有严格的统一定义,在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主要是指汞(水银)、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元素。

重金属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难降解性等特点已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通过自然途径进入水体中的重金属一般不会对水体造成污染,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含有重金属的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中,不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1.我国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重金属通过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加工、化工废水的排放、农药化肥的滥用,生活垃圾的弃置等人为污染及地质侵蚀、风化等天然源的形式进入水中,而重金属污染又具有易被生物富集、并有生物放大效应、且毒性大等特点,因此水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仅污染了水环境,也严重危害了人类及各类生物的生存。

我国各大江河湖库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其底质的污染率高达80.1%,而且已经开始影响到水体的质量。

通过研究矿区地表水、浈水河、大沂河、黄河、香港河流、松花江、巢湖、太湖、红枫湖、南湖、黄浦江、钦州湾、胶州湾、长江、南黄海等水体中痕量金属含量及其变化,得到以下结论:(1)地表水受到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铅锌矿区水体中Ph严重污染、Hg中度污染,Zn轻度污染。

(2)受水环境条件影响,重金属主要赋存在悬浮物和沉积物中。

一般悬浮颗粒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比沉积物中高几倍,是水体溶解态重金属的几百倍。

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很低,市区河段高于非市区河段。

(3)湖泊支流中的含量普遍高于湖区,河口污染较严重。

(4)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与pH值有关,碱性条件易沉淀于底泥,酸性条件易释放。

(5)长江口水体中重金属的含量:枯水期大于洪水期,底层大于表层,而且各种金属相关性较好,说明其来源相同。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重金属物质超出环境容许范围,对水体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现象。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铬、镉、铅、汞、铜、锌、镍等。

由于工业、农业、矿业和城市生活等活动的影响,水体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探讨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1. 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会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水中底栖生物死亡和逐渐消失,导致水生动植物的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影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特别是在水产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可能导致养殖动物大量死亡,给渔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水体重金属污染还可能影响土壤和植被的生长,对农田和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组织中富集重金属,从而引起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异常和行为异常,对鱼类、贝类和水生植物等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导致生物种群的灭绝。

3. 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水体重金属污染通过水源或者食物链向人体积聚,导致人体内重金属元素中毒,影响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严重的可以导致某些疾病,甚至致癌等严重后果。

尤其是对于长期从污染水源中取水的居民、以及长期食用水生生物的人群来说,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更加明显。

1. 加强监测和评估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现状,应当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对污染水域的监测频率和覆盖范围进行扩大,加强重金属元素的监测、分析和评估,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改善工业生产工艺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工业废水,因此应当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改善工业生产工艺,减少重金属物质的排放,降低重金属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已经存在的重金属污染,可以采用污染源减排、污染物迁移转化控制等技术进行治理。

3. 推行农田污水处理农田是重金属进入水体的重要途径,为了防止农田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进入水体,应当推行农田污水处理技术,净化土壤和水质,减少农田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中存在大量重金属物质,造成水体环境恶化,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的现象。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镍等。

这些重金属物质对人体健康和水生生物都具有一定的毒性。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对水生生物的危害和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需要综合采取控制源头污染、加强监管管理、加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等措施,以净化水体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

一、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对人类健康的危害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如果被人类饮用,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饮用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会引起肝肾脏器官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重金属还可能对儿童和孕妇产生更大的影响,导致儿童智力发育受损、儿童发育迟缓、孕妇产生胎儿畸形等。

2.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仅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也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水生生物长时间处于重金属污染的水体中,可能会导致其生长发育异常、免疫力下降甚至死亡。

一些重金属物质还可能在食物链中积累,通过食物链传播到更高级动物体内,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3.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还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导致水质恶化、水生生物种群减少、水生植被枯萎等,进而影响整个水域的生态环境。

重金属物质还会通过水和土壤的交换作用进入土壤,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植被生长,甚至造成土壤酸化等问题。

1.控制源头污染水体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排放、城市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源头污染。

各相关单位和企业要加强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推进工业、城市和农业的绿色发展,减少重金属物质的排放。

2.加强监管管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监管管理。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测体系,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对排放重金属废水严重的企业采取行政处罚措施,促使其整改。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中存在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或生态健康风险的重金属物质,包括铅、汞、镉、铬等。

这些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威胁,下面将分别介绍水体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

水体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污染:重金属污染物进入水源,会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从而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长期饮用含有重金属的污染水,可能引发慢性病,如肾损害、神经系统损伤等。

2. 食物链传递: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往往会通过水生生物进入食物链,导致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人们食用这些污染食物后,会吸收更多的重金属,增加患病风险,特别是对孕妇和儿童的影响更大。

3. 生态破坏:重金属污染物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害,破坏水生生态平衡。

一些重金属污染物如汞、铅等对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会造成种群减少,物种灭绝。

针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水处理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去除其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常用的技术包括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等,能有效降低重金属浓度。

2. 严控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对工业排污的监管,严格限制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减少污染源。

并通过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排污许可和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合规排放。

3.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残留和养分流失。

加强农田环境治理,防止重金属污染物通过农田径流进入水体。

4. 科学监测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的水体重金属污染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水体质量情况,提高预警能力。

加强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5. 加强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力度。

并建立健全政策支持机制,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动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铬对水的污染及其治理

铬对水的污染及其治理

铬对水的污染及其治理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铬对水的污染及其治理【摘要】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命存在与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部分。

毫无疑问,水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世界上目前的水资源现状却不容乐观。

尤其是作为世界人口总量排名第一的人口大国,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更是严重。

除了淡水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之外,水污染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课题。

本文将重点从铬对水资源的污染现状研究着手,整理得出镉污染的严重性,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镉污染解决措施水生命之源,目前地球上的水资源约占地球70%的面积,其中海水占%,可用淡水只有%。

在近3%的淡水中,%存在雪山中,%为土壤中和地下水(降水与地表水渗入)。

只有%为地表水,也就是我们可以使用的指河流、湖泊、冰川等水体。

我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里,湖泊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水资源总量28000亿,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13个贫水国之一。

我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

虽然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但是我国的水资源污染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中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严重细菌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人口约亿。

一项调查显示,在全世界中,测出的化学污染物有2221种之多,其中有些确认为致癌物或。

从自来水的饮用标准看,中国尚处于较低水平,自来水仅能采用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等方法,将江河水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可饮用水。

自来水加氯可有效杀除病菌,同时也会产生较多的化合物,这些含氯有机物的含量成倍增加,是引起人类患各种胃肠癌的最大根源。

城市污染的成分十分复杂,受污染的中除外,还含有甚多、化肥、洗涤剂等有害残留物,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上述残留物仍驱之不去,还会使与等致癌物增加,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是不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语
在实际应用中,在选择处理方法时,应先充分考 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根据实际技术水平和 生产状况,在不同的条件下对技术和经济进行比 较,必要时可以采取几种工艺的组合,从而确定 最佳处理及回收方案。环境保护治表更要治本, 应控制污染源,尽量改革和完善工艺,把含铬废 水的危害消灭在生产源头,使污染控制贯穿于整 个生产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末端治理措施,使生 产和环保一体化。即提倡清洁生产,尽量使用清 洁生产工艺,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 会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要求。
铬污染来源 • • • • 铬是一种银白色, 质脆而硬的金属。 铬及其化合物作为冶金、电镀、制革、 油漆、颜料、印染、制药等行业的重要 原料,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铬污染危害
铬的毒性主要来自六价铬,其被列为是对人体危 害最大的八种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三种 致癌金属物之一,同时也是美国EPA 公认的129 种重点污染物之一。 暴露在这些化合物中的人,有可能引起急性病, 如肝损伤,皮肤刺激、溃疡和过敏,鼻刺激、溃 疡和鼻中隔穿孔,呼吸过敏。最严重的健康问题 是呼吸癌。
水中重金属铬的污染及治理
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专业 环境科学 姓名 侯海林 学号 200901450160
铬污染来源 铬污染危害 水中铬污染治理方法 1. 1 物理法 1. 2 物理化学法 1. 3 化学法 1. 4 电化学法 1. 5 生物处理法
乳状液膜分离 法、气浮法气 浮法、化学絮 凝沉降法 钡盐法、还原沉淀法、离 子交换法 电解法、电渗析法
电渗析法
• 电渗析法 • 电渗析除铬是使含铬废水进入带电极的阴 阳膜组成的小室内,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 作定向运动,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 中阴阳离子的选择性,使铬得到富集。该 法操作简单,不产生废渣,但处理效果易 受膜选择性的影响,而且会随着铬的富集 而加强,同时膜寿命短、能耗高。
LOGO
物理化学法——气浮法
据报道少量的铬对植物生长有刺激作用,可提高收获量, 但如果含量过多,对人和动植物都有危害。
水中铬污染治理方法
1. 1 物理法
1. 2 物理化学法 1. 3 化学法 1. 4 电化学法 1. 5 生物处理法
物理法——
钡盐法 钡盐法
电化学电解还原法 • 电解还原法 • 塔除铬的主要作用是铁阳极在直流电作用下,不 断溶解产生亚铁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将Cr6 +还 原为Cr3 +。由于废水中的氢离子不断减少,因此 pH值将不断上升,Cr3 +在pH 值为7~10.5之间 时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Cr(OH)3沉淀,从而抑制 了pH 值上升,并使废水中的铬元素分离出来。电 解法处理含铬废水效果稳定,操作管理简便,但 需消耗电能、钢材,运转费用较高;另外为减少 电能消耗,常把食盐加入废水中(用量1g/L左右), 以提高导电率,但同时也增加了水的含盐量,使 废水不能循环使用。
湘江告急!
《人民日报》 《中国经济周刊》 等报导 1966年,湘江检测出铬、铅、锰、锌、砷等重金属;1978年,湘 江已成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质呈恶 化趋势,工业污染导致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
作为“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采选、冶炼、化工等企业多分布 于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由此而来。相当长时期内,湖南的汞、镉、 铬、铅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一位,砷、二氧化硫和化学耗氧量(COD)的 排放量居全国前列。 作为湖南的母亲河,湘江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后果越来越严 重: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流域内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 全受到威胁;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 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 不能食用。
FeSO4 还原气浮法
www.Βιβλιοθήκη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分离废水中 有害物质的方法,含重金属废水通过交换 剂时,交换器上的离子同水中的金属离子 进行交换,达到去除水中金属离子的目的。 此法优点是处理后出水水质极好,水和铬 酸可回收利用;但缺点是一次性投资大, 操作管理复杂,树脂氧化的问题还有待解 决。
LOGO
携手保护我们的地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