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孟焰-第四章习题答案_管理会计学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 B2. C3. D4.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CD4. ABC5. ABCD三、判断题1.√2. √3.×4.√5.×6.√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单选题1. D2. C3. B4.A5.C6.D7.B8.D9.D 10. B二、多项选择题1. AB2. ACD3. AB4. AB5. ABC6. BCD7. ABD 8.ABCD 9.BC 10.CD三、判断题1.×2.×3.√4.×5.√6.√7.×8.√四、实践练习题实践练习1某企业生产一种机床,最近五年的产量和历史成本资料如下: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460=a+50b550=a+70b, 故b=(550-460)÷(70-50)=4.5; a=460-50×4.5=235则 Y=235+4.5X(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b=(5×150925-300×2495)÷(5×18250-300×300)=4.9a=(2495-4.9×300)÷5=205(万元)则 Y=205+4.9X实践练习2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变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2)期间费用=4000 +(4×600+1000)=7400元(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4)边际贡献=40×600-(22×600+4×600)=8400元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完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2)期间费用=4×600+1000=3400元(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4)营业利润=(40×600-15600)- 3400=5000元实践练习3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四章

课后练习思考题1.定性销售预测和定量销售预测的优缺点是什么其适用范围又是什么答:(1)定性销售预测又称为定性分析法或非数量分析法,它主要是依靠预测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主观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考虑政治经济形势、市场变化、经济政策、消费倾向等各项因素对经营影响的前提下,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测的分析方法。
定性销售预测方法又分为判断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两大类。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意对当期事物发展变化的把握,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预测速度;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科学依据不足,准确性、可靠性较差。
(2)定量销售预测也称数量分析法。
它主要是应用数学的方法,对与销售有关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充分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做出相应预测结论。
定量预测基本上分为: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季节预测分析法和购买力指数法。
定量预测的优点是结果的客观性。
但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所有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定量进行分析,某些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消费倾向、市场前景、宏观环境的变化等)只有定性的特征,定量预测比较机械,难以预测事物性质的发展变化;再者,定量分析也存在其本身的局限性,任何数学方法都不能概括所有的复杂的经济变化情况。
如果不结合预测期间的政治、经济、市场以及政策方面的变化情况,必然会导致预测结果脱离客观实际。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某家具公司采用调查分析法进行销售预测时,应如何去做答:通过对有代表性的顾客的消费意向进行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了解到顾客明年的购买量,顾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顾客的爱好、习惯和购买力的变化,顾客购买本公司产品占其总需要量的比重和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这对销售预测将更有帮助。
3.在不同的产品寿命周期阶段,应如何有效地进行销售预测答:某种产品从投人市场开始直到退出市场为止,一般分为投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管理会计学》第四章即第三章答案

管理会计学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练习题及答案(东大整理)第四章本量利分析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B3.D4.D5.A6.C7.C8.A9.B 10.A 11.B 12.D 13.A 14.C 15.D 16.D 17.B 18.C(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BC4.AB5.AB6.ABC7.ABE8.ABCE9.ABCE 10.AD 11.ABC 12.AB 13.DE 14.AB 15.AD 16.ABD 17.ABC(三)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 √16. √17.×18.×(四)计算题1.(1)因为保本点的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前:50 000=原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变动后:50 000+8 000=原固定成本+5000边际贡献率联立解方程组,则固定成本=31 250元。
(2)由前述方程组,也可得贡献边际率=62.5%。
(3)变动成本率=1-变动成本率=1-62.5%=37.5%。
3.(1)20×3年变动成本=120 000╳60%+50 000╳50%=97 000元20×3年固定成本=120 000╳40%+50 000╳50%=73 000元20×3年贡献边际率=16000097000160000=39.38%20×4年保本点销售额=73000400039.38%+=195 531元(2)20×4年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7300040001400039.38%++=231 082元4.(1)以y表示每月总成本,x表示每月的销售量,故总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180+0.625╳8x=180+5x产品贡献边际率=(8-5)÷8=37.5%保本点销售量=180÷(8-5)=60件销售100件产品时的安全边际销售量=100-60=40件目标利润为150元时的销售额=(150+180)÷37.5%=880元(2)单位变动成本提高1元,即5+1=6元,为保持原来的贡献边际率,单价应提高到6÷(1-37.5%)=9.6元5.(1)保本点销售量=4503021-=50件(2)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4501803021+-=70件(3)设销售量为x,则20%╳30x=30x-21x-450,解得x=150件(4)保本点=45017030(212)--+=40件(5)设单价为p,则:350=200p-200╳21-450解得p=25元所以单价应从30元调整到25元。
《管理会计》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管理会计》第四章习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贡献边际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
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3、变动成本率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4、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5、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6、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
7、保本作业率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8、保利点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
9、保净利点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二、单项选择题:1、生产单一品种产品企业,保本销售额=()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率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边际率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边际2、生产多品种产品企业测算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A.单位贡献边际B.贡献边际率C.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D.综合贡献边际率3、从保本图上得知,对单一产品分析,()A.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高B.单位变动成本越大,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C.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小,保本点越高D.单位变动成本越小,总成本斜线率越大,保本点越低4、利润=(实际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A.贡献边际率B.单位利润C.单位售价D.单位贡献边际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为500件,则其产品贡献边际为()元A.650B.750C.850D.9506、下属因素中导致保本销售量上升的是()A.销售量上升B.产品单价下降C.固定成本下降D.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下降7、已知产品销售单价为24元,保本销售量为150件,销售额可达4800元,则安全边际率为()A.33.33%B.25%C.50%D.20%8、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A.贡献边际B.营业利润C.营业毛利D.期间成本9、在下列指标中,可据以判断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指标是()A.保本量B.贡献边际C.保本作业率D.保本额10、如果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上升的百分率相同,其他因素不变,则保本销售量()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11、在本量利分析中,必须假定产品成本的计算基础是()A.完全成本法B.变动成本法C.吸收成本法D.制造成本法12、保本作业率与安全边际率之间的关系是()A.两者相等B.前者一般大于后者C.后者一般大于前者D.两者之和等于113、销售量不变,保本点越高,则能实现的利润()A.越小B.不变C.越大D.不一定14、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月计划销售600件,单位变动成本6元,月固定成本1000元,欲实现利润1640元,则单价应为()A.16.40B.14.60C.10.60D.10.4015、销售收入为20万元,贡献边际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万元。
成本管理会计孟焰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

1第二章成本性态分析练习题答案【习题一】【习题二】固定成本生产监督人员的工资、办公大楼管理人员的工资、广告费变动成本自动化生产耗用的钢铁、自动化生产耗用的钢铁、制造家具所用的木材、制造家具所用的木材、制造家具所用的木材、运输所耗用的汽油、运输所耗用的汽油、运输所耗用的汽油、直接生产直接生产人员的计件工资混合成本机器润滑油、机器维修费用、支付给销售人员的工资【习题三】图一房屋折旧生产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运输车辆折旧费、天然气和电力费营销成本销售佣金、广告费、客户服务成本管理成本CEO 工资和红利、集团公司房产税、会计人员和用户信用评级人员工资、产品设计人员工资y 成本业务量y=a/xy=a图二图二 服务收费服务收费图三图三 版税版税15035050y=50+2x (x 150≤)业务量(件数) xy 成本y成本业务量(份数)x 500050000 0.1(50000)y x x =≤图四图四 管理成本管理成本图五图五 设备折旧设备折旧督察工资管理者工资960 640 320 业务量(小时)x y 成本y=by=bxy成本业务量(小时)x图六图六 劳务收费劳务收费0.1100(50008000)y x x =−<≤400(05000)y x =<≤y 成本40011000 8000 5000 业务量(件数)x0.14420(800011000)y x x =−<≤图七图七 储存/运输成本运输成本y 成本业务量(吨数)x30011702070100 69 49 20 ②30300(2049)y x x =−<≤①15(020)y x x =<≤③451035(4969)y x x =−<≤④2070(69100)y x =<≤⑤452430(100)y x x =−>图八图八 外部加工费外部加工费【习题四】1.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根据题目图表绘制如下高低点摘要表根据题目图表绘制如下高低点摘要表摘要摘要 高点(7月)低点(4月)差额差额 产量(x ) 28件 16件 12件 混合成本(y ) 8200元 5200元 3000元所以300025012yb x Δ===Δ(元)(元) 将b 值带入高点混合成本公式,可求得固定成本值带入高点混合成本公式,可求得固定成本 8200250281200a y bx =−=−×=高高(元)(元) 混合成本公式为1200250y x =+2.布点图法布点图法260015004000 2000y 成本 业务量(件数)x①0.75(02000)y x x =<≤②0.55400(20004000)y x x =+<≤③0.351200(4000)y x x =+>根据表中数据绘出如上坐标图。
《管理会计》第四章例题

【例4-1】某仪表公司上半年的产品销售量历史资料见表4-1 表4-1仪表公司上半年的产品销售量表要求:预测公司7月份的产品销售量。
解:7()XnX ==∑月份预计各期销售量或销售额之和期数销售量=10001200110012501230130011806+++++=(台)【例4-2】按【例4-1】资料,根据4、5、6月份三个月的历史资料 要求: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预测7月份的销售量。
解:7月份的销售量(X )=i i W X ∑=1250×0.2+1230×0.3+1300×0.5 =1269(台)【例4-3】仍以【例4-1】的资料,公司上半年6月份的实际销售量为1300台。
移动加权平均法预测6月份的销售量为1210台,若平滑系数取0.4。
要求:采用平滑指数法预测7月份的销售量。
解:7月份的销售量=(1)aA a F +-=(0.4×1300)+(1-0.4)×1210 =1246(台)【例4-4】根据【例4-1】所给出的某仪表公司上半年6个月产品销售量的历史资料。
要求:按回归分析法预测7月份的销售量。
解:先将给出的历史资料加工整理并列表,见表4-2和表4-3 表4-2若所观测历史资料的n 为偶数然后根据上表最后一行的有关数据代入公式,求a与b的值∑=÷=÷=a y n708061180217407024.86∑∑b xy x=÷=÷=得到模型:118024.86=+y x7月份的预计销售量118024.8671354y=+⨯=(台)7月份x的值,按间隔期2推算,应为+5+2=+7。
表4-3若所观测历史资料的n为奇数然后将上表最后一行的有关数据代入公式,求a与b的值∑=÷=÷=a y n60805121623301033∑∑b xy x=÷=÷=7月份的预计销售量12163331315=+=+⨯=(台)y a bx7月份x的值,按间隔期1推算,应为+2+1=+3。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第四章

课后练习思考题1.定性销售预测和定量销售预测的优缺点是什么?其适用范围又是什么?答:(1)定性销售预测又称为定性分析法或非数量分析法,它主要是依靠预测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主观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考虑政治经济形势、市场变化、经济政策、消费倾向等各项因素对经营影响的前提下,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测的分析方法。
定性销售预测方法又分为判断分析法和调查分析法两大类。
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意对当期事物发展变化的把握,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预测速度;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科学依据不足,准确性、可靠性较差。
(2)定量销售预测也称数量分析法。
它主要是应用数学的方法,对与销售有关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充分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做出相应预测结论。
定量预测基本上分为: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季节预测分析法和购买力指数法。
定量预测的优点是结果的客观性。
但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所有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定量进行分析,某些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消费倾向、市场前景、宏观环境的变化等)只有定性的特征,定量预测比较机械,难以预测事物性质的发展变化;再者,定量分析也存在其本身的局限性,任何数学方法都不能概括所有的复杂的经济变化情况。
如果不结合预测期间的政治、经济、市场以及政策方面的变化情况,必然会导致预测结果脱离客观实际。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某家具公司采用调查分析法进行销售预测时,应如何去做?答:通过对有代表性的顾客的消费意向进行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了解到顾客明年的购买量,顾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顾客的爱好、习惯和购买力的变化,顾客购买本公司产品占其总需要量的比重和选择供应商的标准,这对销售预测将更有帮助。
3.在不同的产品寿命周期阶段,应如何有效地进行销售预测?答:某种产品从投人市场开始直到退出市场为止,一般分为投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全)

管理会计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 B2. C3. D4.A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ABCD3. ABCD4. ABC5. ABCD三、判断题1.√2. √3.×4.√5.×6.√第二章成本性态与变动成本法一、单选题1. D2. C3. B4.A5.C6.D7.B8.D9.D 10. B二、多项选择题1. AB2. ACD3. AB4. AB5. ABC6. BCD7. ABD 8.ABCD 9.BC 10.CD三、判断题1.×2.×3.√4.×5.√6.√7.×8.√四、实践练习题实践练习1某企业生产一种机床,最近五年的产量和历史成本资料如下: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解:(1)采用高低点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460=a+50b550=a+70b, 故b=(550-460)÷(70-50)=4.5; a=460-50×4.5=235则 Y=235+4.5X(2)采用回归直线法进行成本性态分析:b=(5×150925-300×2495)÷(5×18250-300×300)=4.9a=(2495-4.9×300)÷5=205(万元)则 Y=205+4.9X实践练习2已知:某企业本期有关成本资料如下: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1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5元,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为7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4,000元,单位变动性销售管理费用为4元,固定性销售管理费用为1,000元。
期初存货量为零,本期产量为1,000件,销量为600件,单位售价为40元。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有关公式计算下列指标:(1)单位产品成本;(2)期间成本;(3)销货成本;(4)营业利润。
解:变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10+5+7=22元(2)期间费用=4000 +(4×600+1000)=7400元(3)销货成本=22×600=13200元(4)边际贡献=40×600-(22×600+4×600)=8400元营业利润==8400-(4000+1000)=3400元完全成本法:(1)单位产品成本=22+4000/1000=26元(2)期间费用=4×600+1000=3400元(3)销货成本=26×600=15600元(4)营业利润=(40×600-15600)- 3400=5000元实践练习3已知: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年的产量分别为30 000件和24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0 000件和30 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变动成本法
【习题一】
项目变动成本法(单位:元)完全成本法(单位:元)
单位产品生产
成本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变动
性制造费用=20+10+14=44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单位全部制造费
用=20+10+14+8000/1500=49.33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变动及固定管理和销售
费用=8000+8×1200+2000=19600
管理和销售费用8*1200+2000=11600
销售成本(变动成本)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销售量
=44*1200=52800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销售量
=49.33*1200=59196
税前净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期间
成本)=1200*80—44*1200—8*1200—
8000—2000=23600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
=1200*80-49.33*1200-11600=25204
【习题二】
1.变动成本法: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40000+30000+40000)/10000=11
全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单位全部制造费用
=(40000+30000+40000+40000)/10000=15
2.职能式利润表(全部成本法):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
项目 2007年
销售收入 8000*20=160000(20=11/55%)(销售单价*销售量)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0
15*10000=150000(单位生产成本*生产量)
可供销售产品的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150000
2000*15=30000(未销售量*单位生产成本)
销售成本合计 120000=150000-30000
销售毛利
减:销售及管理费用40000(收入—成本)
20000(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
税前净利 20000
贡献式利润表(变动成本法)
摘要金额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价*销售量=8000*20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
160000
88000
=11*8000
40000 20000 72000(160000-88000)
60000
贡献毛益总额 减: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 期间成本总额 税前净利
12000
单位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11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1/x=55% 销售单价=11/55%=20
3. 在全部成本法下,期末2000件存货共吸收了8000(固定制造费用40000中五分之一)元的固定制造费用,并随存货结转到下一年度,而变动成本法将其计入期间费用,作为本期成本从收入中扣除掉,所以变动成本法下税前净利少了8000元。
【习题三】
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销售单价=(21+6)/50%=54
1.变动成本法:单位直接材料+单位直接人工+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40000+64000)/8000+8=21
全部成本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单位全部制造费用 =(40000+64000+50000)/8000+8=27.25 2.职能式利润表(全部成本法):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100% 项目 2007年
销售收入 7000*54=378000(54=27/50%)(销售单价*销售量)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本期生产成本 0
27.25*8000=218000(单位生产成本*生产量) 可供销售产品的成本 减:期末存货成本 218000
1000*27.25=27250(未销售量*单位生产成本) 销售成本合计 190750=218000-27250
销售毛利
减:销售及管理费用
187250(收入—成本)
30000+7000*6=72000(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变动的销售及管理费用)
税前净利 115250
贡献式利润表(变动成本法)摘要金额
销售收入总额
变动成本总额:
变动生产成本
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贡献毛益总额单价*销售量=7000*54
7000*21
7000*6
378000
147000
42000
189000
减:固定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管理及销售费用固定成本总额50000
30000
80000
税前净利109000
【习题四】
(1)
(2)①第一年产销平衡,故两种方法所求得的结果相同。
②第二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比按变动成本法高16000元,原因在于产量大于销量,存货增加8000件,每件分摊了2元的固定制造费用,转入下年度。
③第三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比变动成本法低8000元,原因在于产量小于销量,存货减少4000件,将上一年度存货分摊的每件2元的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生产成本。
④连续3年来看,由于总的产量大于销量,存货中分摊有固定制造费用,故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得到的三年净利合计比变动成本计算的大。
【习题五】
1、完全成本法
第一年 (6000X4+24000)/6000=8(元) 期初和期末存货成本为0
第二年 (8000X4+24000)/8000=7 期初为0 期末为2000X7 =14000 第三年 (4000x4+24000)=10 期初为14000 期末为0
变动成本法
第一年 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 期初期末都为0
第二年 4元 期初为0 期末为2000X4=8000
第三年 4元 期初 8000 期末为0
2、
3、
①第一年产销平衡,故两种方法所求得的结果相同。
②第二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比按变动成本法高6000元,原因在于产量大于销量,存货增加2000件,每件分摊了3元的固定制造费用,转入下年度。
③第三年,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结果比变动成本法低6000元,原因在于产量小于销量,存货减少2000件,将上一年度存货分摊的每件3元的固定制造费用作为当期生产成本。
④连续3年来看,由于总的产量和销量大致趋于相等,故用完全成本法计算得到的三年净利合计与变动成本计算的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