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追梦的足迹与时代的脉搏《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并非一本单纯的儿童读物,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当代社会缩影,透过一百个孩子迥异的梦想,展现了这个时代蓬勃的生命力、多元的价值观以及深层次的社会变迁。
读罢此书,我思绪万千,既为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梦想所触动,也为他们背后所反映出的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而深思。
一、梦想的万花筒:多元与包容书中呈现的一百个梦想,如同一个色彩斑斓的万花筒,展现了中国孩子梦想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有的孩子梦想成为宇航员,探索浩瀚宇宙的奥秘;有的孩子梦想成为医生,救死扶伤,守护生命;有的孩子梦想成为画家,用画笔描绘绚丽多彩的世界;有的孩子梦想成为老师,传道授业,培育英才;还有的孩子梦想成为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国争光……这些梦想,有的宏大而远大,有的朴实而平凡,但都蕴含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梦想的多元性,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日益开放和包容的文化氛围。
过去,人们的梦想往往比较单一,例如成为一名公务员或医生等,而如今,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追逐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多么奇特或不同寻常。
这种多元化的梦想,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为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梦想的多元化背后,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例如,一些孩子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梦想显得功利化和物质化,例如成为网红、明星等,这反映出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偏差。
我们需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梦想。
二、梦想的背后:社会现实的映射一百个孩子的梦想,不仅仅是孩子们个人的愿望,更是中国社会现实的缩影。
通过这些梦想,我们可以窥探到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以及孩子们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例如,一些来自农村地区的孩子,他们的梦想往往与改善家庭生活条件有关,例如希望父母不再那么辛苦,希望能够拥有更好的学习机会等。
这反映出中国城乡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地区的孩子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是董宏猷先生的一部关于中国孩子梦想的作品,通过讲述一百个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孩子的梦想,展现了当代中国孩子的生活状态和心灵世界。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震撼,同时也为中国孩子的梦想和未来充满信心。
首先,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梦想。
有的孩子梦想成为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贡献;有的孩子梦想成为医生,治病救人,造福社会;有的孩子梦想成为教师,传播知识,培养人才;还有的孩子梦想成为运动员、艺术家、企业家等等。
这些梦想代表了中国孩子们的志向和追求,也反映了他们对未来的期许和信心。
其次,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孩子们在追求梦想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有的孩子家境贫寒,为了实现梦想,他们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努力学习,奋发向前;有的孩子身处偏远地区,信息不畅,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去了解世界,拓宽视野;还有的孩子因为身体残疾或者其他原因,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中国孩子们更加珍惜机会,更加努力地去追求梦想。
最后,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孩子们在追求梦想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
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在失败
和挫折面前,他们坚定信念,重新站起来。
这种坚韧和毅力,正是中国孩子们实现梦想的关键所在。
总之,《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孩子们的梦想和拼搏精神。
我相信,在国家和社会的支持下,这些充满梦想的中国孩子一定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为自己能够生活在这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代而感到自豪。
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读后感

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读后感
《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是一本反映中国梦的儿童文学作品。
通过一百个孩子的故事,展现了他们追求梦想、努力奋斗的过程,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梦的力量和希望。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触动。
首先,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
这些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梦想,有的想成为医生,有的想成为科学家,有的想成为艺术家。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行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这种坚持和追求激励着我。
其次,这本书描绘了一百个普通孩子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坚韧和勇气。
有的孩子来自贫困家庭,有的孩子身患疾病,但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面对困难。
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通过努力和学习,改变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明白到,只要有梦想,努力奋斗,我们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最后,这本书也给了我希望和信心。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但通过阅读这些孩子们的故事,我明白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能放弃。
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总之,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国梦的重要性和价值。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大小,都值得去追求和实现。
通过一百个普通孩子的故事,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梦的力量和希望。
它鼓励我们相信自己,坚持梦想,并勇敢地走向成功的道路。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范文2片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范文2片寒假到了,小学生们除了玩和写作业,还能怎么过呢?给自己找本书看看吧,通过阅读好的书籍,提升阅读能力,开拓眼界。
下面橙子就来为小学生推荐一本《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并且分享两篇关于《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的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范文1暑假里,我读了董宏猷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
打开书,我就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
不仅如此,作者还把每一个梦的前因后果用现实做了解释。
比如说:现实是一个十一岁女孩不能和男孩一样读书,只能放牛、做家务,她非常渴望读书。
于是,作者就将她的梦境写为自己正坐在学堂认真地读书,还被老师点名夸奖。
爸爸发现她还在睡,就揪住她的耳朵,而她却在梦中将课文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
这种联系实际的做梦写法更写出了十一岁文盲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急迫心情。
我向大家推荐《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这本书,因为他能给你带来快乐和遐想!《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这本书讲述的是从四岁到十五岁儿童做的梦。
这一百个梦里,年龄层次不同,民族地域各异,作者对儿童心灵全方位透视,使每个梦都丰富斑斓。
这些梦有甜美的、辛酸的、难过的、神秘的……每一个梦都多彩绚丽,令人难忘。
我最喜欢其中《人和树》这一篇。
主人是一个12岁的五年级学生,因为他家里有一颗百年老榕树而产生梦境遐思:他不想上学做作业,而羡慕这棵不用写作业的老榕树,可是当他真正成为老榕树时又后悔了,蚂蚁弄得他痒痒的,他想动手搔一搔也不行,还有毛毛虫、鸟屎……困难接踵而至,最重要的是他还不能活动,炎热时不能游泳,刮风时不能遮挡……他要变成人也不可以了。
他哭醒了,作者最后又以景衬托出小男孩难过的心情,写得真诚、热切!泪眼中,他看见苍老的榕树仍然静静地站在大门外,风儿吹过,树叶飒飒地响,像在诉说着百年沧桑……作者运用此句将大家从梦中“拉”了回来,再甜美的梦也不过是梦,现实是现实,我们要承认、接收现实。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范文2这本书,讲了中国孩子四岁到十五岁的梦。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700字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700字这本书的作者董宏猷曾经说:"《一个中国孩子的梦》这本书宏观的反应了中国孩子的状态,人生意识,深层心理的长篇小说;一部以梦幻为双翼、更充分更自由地展示中国孩子的长篇小说。
"这本书可以很充分的了解中国孩子的心灵空间。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1《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00个中国孩子,四岁到十五岁不同年龄不同的梦。
我觉得四岁的梦是可笑的;五岁的梦是天真的;六岁的梦是有趣的;七岁的梦是古怪的;八岁的梦是美妙的;九岁的梦是华丽的;十岁的梦是开放的;十一岁的梦是向往的;十二岁的梦是幻想的;十三岁的梦是无边的;十四岁的梦是童话的;十五岁的梦是成熟的。
这本书里的孩子,他们年龄不同,民族各异,在书中,每个孩子都是主角。
他们的梦各种各样,五彩缤纷。
这些梦,有明朗的、神秘的、活泼的、凝重的、甜美的、清亮的、辛酸的、阴郁的......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梦,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个梦,题目叫《抓“死”》,内容是一个叫杨波的男孩的音乐老师为了救一个即将被车撞的小朋友,失去了生命。
杨波很伤心,他下定决心,要把老师救回来。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把老师救了回来。
这本书的作者董宏猷曾经说:"《一个中国孩子的梦》这本书宏观的反应了中国孩子的状态,人生意识,深层心理的长篇小说;一部以梦幻为双翼、更充分更自由地展示中国孩子的长篇小说。
"这本书可以很充分的了解中国孩子的心灵空间。
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童年的梦虽然有些是虚幻的,不管是快乐,还是悲伤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2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看到了孩子心中的秘密。
在他的笔下,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刚刚升学考试,回到家中,他做了一场梦,梦是这样的:他在一个悬崖绝壁上,在那儿,他的处境是在悬崖绝壁的中间,他不知怎么进,怎样退。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精选5篇)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精选5篇)《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1今年暑假,我读了《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后感觉棒级了,真后悔没有早点读到它。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很不情愿。
直到爸爸、妈妈非让我读时,我才撅着嘴,去读《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了。
这本书就像一双魔幻的翅膀,带你走进100个中国孩子的梦镜中。
梦里有许多“味道”,让你走进去就会被陷进去而无法自拔。
4岁孩子的梦是快乐的,5岁孩子的梦是甜蜜的,6岁孩子的梦是梦幻的,7、8岁孩子的梦是神奇的,9、10岁孩子的梦是美好的,11、12、13岁孩子的梦是美丽的,而14、15孩子岁的梦是令人神往的。
我也做过许许多多的梦。
有快乐的、甜蜜的、梦幻的、神秘的,还有非常过瘾的等等。
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北京亮起来了》,它描述的是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我当天晚上就做了一个非常过瘾的梦。
在梦里我来到了美丽的北京,登上了盼望已久的万里长城,来到了心驰神往的天安门广场,看到了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在微风中飘扬。
我一下子激动醒了,发现自己还在家里,但脑海里还浮现着那一幕幕美好的情形。
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真正去过北京,但我觉得自己已经去过了。
我希望每个人的梦都是甜蜜的梦,因为甜蜜总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
童年很短暂而且还很宝贵,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2去年寒假,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00个中国孩子,四岁到十五岁不同年龄不同的梦。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第一篇:《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这本书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看到了孩子心中的秘密。
在他的笔下,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刚刚升学考试,回到家中,他做了一场梦,梦是这样的:他在一个悬崖绝壁上,在那儿,他的处境是在悬崖绝壁的中间,他不知怎么进,怎样退。
但他在不知不觉中,正努力往上爬,努力寻找支点。
暴风雨来临了,把他的头淋湿了,风快把他吹飞了,他的手指也被打地血肉模糊,他就像小小蚂蚁,依偎在一棵高大的树上。
这时他听到了歌声,他想别人都在唱歌,那我为什么不能爬上去,于是他爬了上去。
这可以说是考场,而在考场上你确实只能进,不能退,只要你一退缩,别人就嘲笑你,讽刺你,而你高高在上的话,别人则会恭维你,夸奖你,可你一旦自得忘形、自得洋洋,你立即会滑下去。
人家说官场险恶,其实考场也险恶啊!他是一个六岁的小孩,去幼儿园都是坐他爷爷的小汽车。
可是最近,爷爷没有车了。
他梦到:他今天早晨起来,看见了窗子中的司机,于是往下冲,贝贝也往下冲。
他看到了贝贝,就问:这是我爷爷的车,你干什么呀?贝贝说:你爷爷离休了。
接着他们扭打了起来,但是贝贝还是上车了。
他的爸爸看见了,便对他说闹什么,他打了他的爸爸,他爸爸说饶命,为了救爸爸,爷爷叫小汽车回来了。
他坐上了小汽车。
这告诉我们不应该霸道,霸道的人的人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还有,不要动不动就生气,生气对身体不好,应该多笑,笑才对身体有益,所以别人才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多好哪!假如你欺负别人,别人也不会跟你玩,到时候你就只能是孤零零一个人了。
所以我们不应该那么霸道。
四五岁是可爱的,六七岁是美妙的,八岁是美丽的,十岁是向往的,十一岁是奔放的,十二岁是科幻的,十三岁是广阔的,十四岁是童话的,十五岁是成熟的。
既然是梦,就有好也有坏。
有希望成功的梦,还有可怕的梦,反正就是有各种各样的梦,数也数不清。
他让我熟悉到梦虽然是假的,梦是不现实的,可在我们身边,它我们所希望的、所不希望的事情都显现在梦中实现。
100个孩子的梦

100个孩子的梦第一篇:100个孩子的梦《100个孩子的梦》的读后感2014年2月11日星期二天气:雨今天,我看完了《100个孩子的梦》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很有意义。
于是我写下了读后感!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心,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不过有些人有梦但不敢大胆的追梦。
看了这本书我懂得了:有梦就要敢于走出这一步,到更美妙的地方去…..只要你努力,相信你可以!第二篇:我还只是个孩子作文我喜欢美得伤感的文字,我喜欢唯美的图片,我喜欢有着淡淡忧伤的音乐,我喜欢扯出一个无奈的苦笑,我喜欢说不出的哀伤:我喜欢用这些伪装我很成熟,我不想让人看见那个成熟的面具下幼稚的心。
题记耳边响起那首(我不想长大),站在度过了六个春秋的母校的土地上,脑袋中回放14年经历过的种种,其实我还只是一个孩子。
我还只是个孩子,数学课上,因为一道题而忽视了全部,因为做对而开心地扬起笑容,我还只是一个孩子。
因为一根棒棒糖而很开心,因为吃了一颗糖而忘记全部的烦恼,因为一盒巧克力,不管看什么都觉得好,哪怕之前是多么地讨厌。
我还只是一个孩子。
因为下雪,而放肆地蹦蹦跳跳,哪怕地上有多么的滑。
因为下雪,而不顾形象地玩耍,甚至不理会自己粉红色的衣服变成了怎么样,自己的靴子有多么脏。
我还只是一个孩子。
在平安节,向每个人索要苹果,哪怕我并不喜欢吃苹果,哪怕后来很辛苦地啃掉一个个苹果。
我还只是个孩子。
在圣诞节出去玩的时候,毫不客气地用他们鼓弄了半天才搞好的烤架暖手。
烧烤的时候硬把放了太多油而变得不好吃的东西吃完,还不死心地继续烤。
我还只是个孩子。
每每听到放假总是高兴地欢呼,总是想着去玩。
我还只是个孩子,即使我假装自己有多成熟,我的心仍是天真的。
因为我还只是个孩子。
第三篇:我心中有个梦我心中有个梦我不想多么豪华富贵,也不想过的轰轰烈烈。
我喜欢读书,想做一名图书收藏家,用书来点缀我的生活。
从小时候,我就爱上了读书。
起初只是听妈妈讲,渐渐地学会了自己读书,那是个布满彩图的世界:齐天大圣乘着筋斗云来向我打招呼;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真诚地邀我去做客;灰姑娘跑来向我诉说她的不幸;小红帽兴奋地告诉我她如何智斗大灰狼的经过...…现在我是一名初中生了,虽然作业增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读后感
五莲县实验小学2009级9班
韩越
读这本书,不必从头到尾一以贯之地看,你可以信手翻去,妙处如魔方,时时可以闪现出奇妙的光彩。
在作者诗意盎然的笔下,四岁的男孩子吃到甜甜的“小石块”,逐梦见了“甜甜的岩石甜甜的山”把穷苦山村儿童对糖的感觉展现得十分细腻;五岁的小男孩对自己的“小雀雀儿”产生疑问,作者绝妙地刻画出早期型教育上的问题,也把中国重男轻女的习俗轻轻刺了一下,趣味横生。
七岁的孩子渴望一台“作业机”,因为断了的铅笔会哭鼻子,作业本上写好了的字也会逃跑,他怕受惩罚;十一岁的南方孩子,第一次坐火车到北方,雪给了他寒冷的感觉,他竟梦见太阳也结了冰;同样,一个十一岁的彝族少年,梦见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他发现了一座长满铜鼓的山岗,而铜鼓像红薯一样,一串一串结满地面。
十二岁的流浪少女的梦则与众不同,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白老鼠,在老鼠宫殿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另一个十二岁的农村女孩子,是个倔丫头,麦收时节,她梦见自
己割麦,麦秆粗如竹竿,小姑娘镰刀钝了,竟用牙齿去咬。
十四岁的澳门女孩子,梦见的是男子汉“佐罗”;十五
岁的回族少女参加夏令营,梦见太阳成了一只大蜘蛛,月亮
膝盖上碰出了一道伤口,结了疤……
这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年龄层次不同,民族地域各异,小到四岁的“果味奶汁”、“彩色的太阳”,大到服用“苗
条剂”的少女、寻找百慕大“魔鬼三角”秘密的少男,从小
足球队员到找野人的初中生,从朝鲜族小姑娘到藏族小男孩、傣族小和尚,全在作者的书里扮演了一个梦游者的角色,用
各自风味独聚的梦,装扮着20世纪80年代中国儿童的生活。
辅导教师: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