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诗词曲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共7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课件(共7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虚先 实抑 相后 生扬
二、“诗人”李白的浪漫飘逸 表现手法
浪漫主义诗风
修辞
句式
反衬、白描 想象、象征 虚实结合
先抑后扬 比喻、夸张
用典 反复、反问 长短变化
二、“诗人”李白的浪漫飘逸
2、结合全诗内容,绘制诗人心路历程图。
(B希望期待)
(C自信昂扬)
( A苦闷愤怒)
(D凄冷无奈 )
(E茫然无措)
A 苦闷愤怒 B 希望期待 C 自信昂扬 D 凄冷无奈 E 茫然无措
浪漫主义手法
二、“诗人”李白的浪漫飘逸
1、再读全诗,从表现手法、修辞、句式 等角度绘制写作特色思维导图。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夸 张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反衬、白描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比喻、象征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用 典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反复、反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诸人之文,犹山无烟霞,春无草树。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 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澈,句句动人。
——《上安州裴长史书》
用古人之言,飘逸就是“落笔生云烟”(欧阳修)“万象奔走 于笔端”(范传正),就是“飘飘有凌云驭风之意”(李调元) 就是雄伟瑰丽,奔走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 变化万千。
浪漫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理解诗意 凡人李白的 失意心酸
感受诗味
诗人李白的 浪漫飘逸
领悟诗魂
仙人李白的 自信倔强
诵读指导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 / 斗十千,玉盘珍羞 / 直万钱。 低
停杯投箸 / 不能食,拔剑四顾 / 心茫然。
回 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3 《诗词三首》(共42张PPT)

•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 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 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 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 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
2019/7/17
1329138109@
18
课堂练习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 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 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 实现的豪迈气概。
2019/7/17
19
课堂练习
名句积累
5.收集古诗词中表雄心壮志的句子。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
酬乐答天谢 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怀怀旧念空老吟朋闻友笛赋,到乡翻似烂反柯而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枯朽的树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增长、振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歌Biblioteka 我在巴山楚水这凄凉的地方,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PPT课件(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九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三首》》PPT课件(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
第十三课 诗词三首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 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我们要来学 习的五首诗词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 的内涵呢?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三)品析《水调歌头》
1、读课文,小组交流,这首词的上、下阙各写了什么内容?请 分别用两个字来概括。
望月
思乡
2、望月乃写景,思圆乃抒情。齐吟上阙: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明月、青天、酒、“我”、风、清影(实 写);宫阙、琼楼玉宇(虚写)。
3、月圆中秋之时,作者把酒临风,形单影只,想到月亮上 嫦娥居住的宫阙、琼楼玉宇,虽高虽豪华,却同样是孤身 一人,独怆然而涕下,此情此景与作者“我”是何等相似 啊!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3、公式: 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 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 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 比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简介及背景链接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 画家,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文、画等方面均 有很深的造诣。他既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家,又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 辙并称“三苏”。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 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 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 写下了这首名篇。

九年级、诗词三首 PPT学习课件

九年级、诗词三首 PPT学习课件
翻译:我坚信乘风破浪的机会总有一天 会到来,那时,我就会高挂船帆,渡过 苍茫的大海。
理解: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用典:《宋书》记载:宗悫少时,叔父炳问 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 万里浪。”表 现了诗人远大的抱负和自信,体现出勇往直 前、积极乐观的精神。
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 理想。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翻译:金杯中的美酒一斗值钱十千,玉盘 里名贵的菜肴价值万钱。
理解:“斗十千”的美酒和“直 万钱”的佳肴,夸张的笔法写 出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情谊: 在其被弃置之际,不惜金钱, 设盛宴为之饯行。

2.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翻译:停下酒怀,丢下筷子,烦闷得吃不 下饭,抽出宝剑,举目四望,内心一片茫然。
【名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 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十八使君》相 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 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 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 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 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 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 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14 诗词三首 课件(共43张PPT).ppt

14 诗词三首  课件(共43张PPT).ppt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 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 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 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 迈气概。
李白
zūn dǒu 樽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zhù 箸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s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塞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qí 歧
公元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 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 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 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 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朋友们都来为他饯 行,出仕无望的他深感仕途的艰辛,满怀愤慨地写下 了三首《行路难》。课本中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多啊,如今身处何方?
反复咏叹“行路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沉,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焦灼不安和迷惘, 理想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之情。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 朝时宗悫用“乘工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会,一定,必然。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
写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塞:堵塞。川:河流。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课件(共41张PPT)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拓展题下ຫໍສະໝຸດ 关于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 暗示夜已深,“无眼”表示离情正浓这三句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 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阕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 阕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全词以消极悲观 的情绪作结。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 自如,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9.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主旨)
表现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生活 的美好祝愿,以及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思念亲人、美好祝愿、乐观旷达)
补充1.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后人赞誉极高。胡仔在《苕 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 词皆废。”可见其艺术价值之高。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林语堂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朗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难点: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的胸襟在词中的体现。
考点: 理解性默写、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掌握重点词句翻译(归去、何似、婵娟), 赏析并背诵诗歌。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乐观旷达的胸 襟。
上片:望月问天 (写出了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到豁达释怀)
下片:对月怀人 (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
精读课文
词前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交代词人作词的时间和原因,总领全篇。

13.诗词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13.诗词三首【教学PPT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大诗人和文学家。他的
诗杨通柳俗青清青新江,水精平炼含,蓄,善 用闻比郎兴江手上法唱,歌多声有。弦外之音。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 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 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诗歌赏析 •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出于对这样一位天 行路难才被弃置的惋惜, 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见 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 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 “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端起 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 又把筷子放下了。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 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 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 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 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 菜肴,收费万钱。
•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 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 我心里委实茫然。
•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 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 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 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 乘船经过日边。
•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 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 我该向北向南?
长期遭贬
辛酸、遭遇坎坷源自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用典
感叹身世 比喻
愤懑 乐 积 怀恋、观 极 怅惘 豁 进 豁达、达 取
展望未来富有哲理进取 、
感谢赠言
积极、
振作精神
昂扬
小结:作者抒发了不能任 由自己放纵,一味消沉下去 他笔锋一转,与友人相互劝 慰,相互鼓励。他对生活并 未完全丧失信心。诗中感慨 很深,但读起来给人的感受 并不是消沉,而相反是振奋

人教版九年级上13《诗词三首》ppt课件(共5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13《诗词三首》ppt课件(共53张PPT)

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 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 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 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 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 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 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 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 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 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 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 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 路难》。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路艰难。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照应题目 )的诗
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 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找出诗句中四个动词,并谈谈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停、投、拔、顾”,写出诗人 内心的苦闷、抑郁、悲愤难奈之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 想的追求。
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 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说明自己的仕途 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传说在伊?尹见汤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合挂用云这帆两济句沧典以过海前日故,月,。梦之是乘边舟。
像白云一
比喻人生遇合无常,
样的船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 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 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 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 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 的愿望。
华 山
华 山
华 山
华 山
华 山
黄 河
黄 河
黄 河Βιβλιοθήκη 【作者简介】张 养 浩
(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 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 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 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 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 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 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 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 他的作品 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写 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 词.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 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 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 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 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 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 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 沟、黄茅冈,作此词.
写作背景 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 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 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 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 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 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 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 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字词赏析
①突出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②拟人修辞,把本来静态的 山写动了,本来无情的水 写得心潮翻滚。 ③曲为心声,一切景语皆 情语,“聚”“怒”两字透露 了诗人极不平静的情绪。 暗示潼关历来是兵家 必争之地,铺垫下文。
作者简介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 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 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 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 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 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 胸怀。
东 临 碣 石 , 以 观 沧 海
水 何 澹 澹 , 山 岛 竦 峙
树 木 丛 生 , 百 草 丰 茂
秋 风 萧 瑟 , 洪 波 涌 起
日星 月汉 之灿 行烂 ,, 若若 出出 其其 中里
幸 甚 至 哉 , 歌 以 咏

壮 丽景象
开阔胸襟
山 岛 竦 峙
水 何 澹 澹
水 澹澹 山 竦峙
状貌
观 沧 海
内 容


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 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 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 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 些无辜的老百姓。它像一支高烧的红烛, 照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之认识到象征封建 政权的宫阙,它的兴建是无数老百姓的白 骨垒起来的;它的倒塌也有无数老百姓的 白骨做了它的殉葬品。表达了诗人对劳动 人民深切的同情。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 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 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 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树 丛生 草 丰茂
声势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 若出其中
博 大 胸 怀
建 功 立 业
想象
星汉 若出其里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 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 《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 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 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 家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 尚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 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